http://.biquxs.info/


    </p>


    取了狗頭金,池仇和陳海迴到章台,狗頭金上稱一稱也有八斤一兩,純度是個大問題,幸好有個在金礦做過活的護院,上來咬了一口,給出了比例,六成金。


    池仇說道:“既然這樣,此事還需董媽媽從中勞累,或運或熔,也都是心力,咱們就按五成結算如何?”


    董娥娘有些汗顏,她方才早就讓那護院留點心,將成色說的低些,現在池仇大大方方又讓出一成,這筆買賣終歸還有賺頭,眼角散出一絲愧意,點頭應允:“不知公子對著兌換的有何要求?”


    不是說好了五成兌換嗎?你以為我看不到你的眉眼?我這狗頭金起碼有七成金,你不要太貪了,池仇有些不爽:“方才不是說了五成嗎?那就是是四十兩黃金,四百兩白銀,肆仟個銀幣。”


    董娥娘見池仇算的仔細,不免笑他。


    就連陳海也在旁邊訕笑:“兄弟你真是大手筆,讓了一成,還要讓兩成嗎?”


    此話一出,便惹來董娥娘一個白眼,隻不過這個白眼更有調笑的意思。


    池仇糊塗,陳海解釋道:“若是一般的金錠按一比十兌換自然是慣例,但是你這算是千足金了,若是還是如此,讓旁人知道了,豈不會說我們露水章台太黑了?”原來這華夏自古就缺金多銀,漢朝時期一斤黃金才兌三斤白銀,到了唐代就成了一斤黃金兌換八斤白銀,這裏麵的主要原因是漢代大量的金器陪葬,南北朝時期佛教興起,黃金又大量的鍍佛而至。


    五嶽大陸金銀比一般是一比十,然而提純能力的問題,所鑄的金幣就算再好的造幣廠,也最多提煉到九成,本身就有一成的雜質,所以說池仇的狗頭金雖然隻有六成金,但他方才的算法,是按照自己心目中千足金跟五嶽通行的九成金幣等同了,明顯是自己坑了自己一把。


    陳海是個厚道人,與董娥娘商量一番,還是以四十五兩黃金與他結算,讓池仇充分見識了一番古代貨幣兌換的繁雜和不便。當然也對陳海他們更有好感。


    數字商量起初了,董娥娘設宴款待池仇,席間他才曉得董娥娘方才的話是問他如何兌換,畢竟全部換成金幣,這種貨幣河間並不流通,隻有上層貴族蓄積財富才會用到,但若全換成銀幣,嗬嗬,隻怕池仇力大無窮,提著銀幣也是要哭的。


    池仇恍然大悟,連連表示請董娥娘看著安排,多一些銀票無妨。


    董娥娘喚來一個小婢交代一番。


    酒酣耳熱之際,小婢湊到董娥娘麵前,低聲道:“賬房說了,章台現在的現銀也隻有這麽多了。”


    池仇聽得分明問道:“有多少?”


    那小婢挺著身子說道:“西荷金幣二十四枚”小婢看著池仇解釋道:“一枚金幣通兌一兩銀子。”


    見池仇沒有異議,繼續唱到:“五十兩的銀票一張,八十兩的銀票一張,五兩銀票十二張,三兩銀票三張,二兩銀票五十張,一兩銀票二十七張,以上加上金幣合計三百五十兩。”


    “才這麽多?”董娥娘問。


    小婢點頭,繼續說道:“還有銀幣六百枚。銅錢還有些,不過娥娘交代不用銅錢的。”


    池仇剛想張嘴詢問,小婢似乎明白他的意思:“合計還差四十兩,也就是四百銀幣。”


    “那如果不行,就用銅錢吧。”董娥娘顯得有些局促,按理她們這,兌換四百兩不過是小菜一碟。


    陳海一拍池仇肩膀:“兄弟,沒事,我幫你挑過去。”


    池仇點頭,從兩人臉上看出了一絲尷尬和無奈,看來她們的運作出現了大問題,繞開話題:“有件事情,想問問二位,不知當講不當講?”其實池仇心中對這句台詞頗有意見,但凡看古裝電視劇,聽到這詞,都會沒來由的罵上兩句。


    “池兄弟,你說。”


    “不知二位對太原王家所知如何?”


    “太原王家?”董娥娘眼中滿是好奇,眼中充滿的狐疑,也頗為向往。


    “嗯,就是曾經的太原王,聽聞他們後世子孫日子過的並不如意,好像還在河間一帶,我就是想問問這些年他們究竟經曆了什麽?”


    董娥娘看著陳海,順口說道:“王家呀,哎,還是你說吧,外麵的事情,你比我懂些。”


    陳海也是一歎,緩緩說起來,期間董娥娘不喜這些王族爭霸之事,找了個由頭去後廚添些酒菜。


    原來自從王衝王登階之後,不僅是軍功甚隆,更是割據一方,彼時天下已亂,太原王家還曾多次應征平亂。他們嗣爵集田,駐守北疆,攘內安外,經營東北,隻要條件允許就會給中原王朝上貢,在五嶽大陸最痛苦的鯤鵬溟時代,太原王成了華夏最北的根基所在。


    後世太原王氏子孫,謹遵先祖家訓,忠誠華夏,苦心經營治理燕代地區,多次阻擋當時北方南下的契丹、突厥、薛坨等部,也收攏融合了不少北地牧民,安置在燕地。


    但到了蘇幕遮時代,太原王氏與周邊部落鏖戰多年,實力下降,戰爭讓燕地和東北被武將占據,王氏一族勢力範圍僅限山西一帶。


    即便如此,太原王對兩地的把控還是有一些,但在靖西之戰後,宋朝與瀧朝關係相處良好,開始對燕代用兵,多次想收迴燕雲,雙方交惡,後來燕地的割據軍閥請異族部落共同南下。那時也就是賈東坡去世數十年後,宋朝還比較強大,燕地軍閥自主南下,太原王因為各種原因並未阻止。


    當時宋康帝見太原王並未發兵,隻道是偏師來襲,心血來潮禦駕親征,結果兩軍對陣,要知道,那個時候,華夏上下對於北方的突厥也好還是東北的胡人也好甚至西域的迴鶻都有著自己固有的認知,對突然出現的一票金發碧眼,茹毛飲血的絨人部落還缺乏足夠的認知,驟然見到,陣腳大亂,宋康帝被俘,宋朝一戰而亡,因為此事發生在靖平樂時代故而被稱之為“靖康之變”。


    這個“黑天鵝事件”引的天下大亂,也沒有誰想過出現這樣的事情。從此很多人痛恨太原王氏的不作為,“靖康之變”有多慘,王家聲望就有多低。


    當太原王氏國滅之後,王氏一族南下備受中原世族排斥,王氏一族慘淡經營,直到發掘太宰時期,重新編纂史書,太宰才認定當年之事與王氏一族並無太大瓜葛,將太原王氏重歸世族譜,與衍聖公孔氏並為雙公,但民間依然對其有很大的偏見,河間三公之中並未將其納入,況且作為外來世族,在河間並無多少根基,幾個肯接納太原王氏的諸侯皆因各種原因被滅族,太原王氏的口碑也越來越差,諸侯皆認為其有“詛咒”在身,不願與之來往。王氏一族支族、庶流也盡量劃清界限,並不往來,主支由於無法與諸侯和親,又無親戚幫扶,日益慘淡,王家姑娘或許還能嫁給寒門,男子境遇更慘,一般商人家族都不願意嫁女,免得生意備受同行排斥,如此一來,隻能與庶民結婚,王家男丁皆以為辱,多人不願將就,血脈愈發單薄。


    說道這裏,陳海悠悠說道:“聽聞在籍王氏最後一位男丁意外死亡,太原王氏一族的主支算是斷絕了。”話語之中,對這個千年名門的遭遇,盡顯無奈。


    “斷絕了?”池仇一臉不信,脫口而出:“那個男丁死於多久以前?”池仇腦海裏冒出兩個字“滅門”。


    陳海皺著眉頭,喝了一杯水酒:“六七年前,還是五六年前,忘了,有些日子了。”


    “啊!”池仇臉皺成了褶子:“不對呀……”


    “不對?什麽不對?”陳海瞠目問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混跡在五嶽大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宏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宏樂並收藏混跡在五嶽大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