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明二年五月,大梁東吳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大決戰。劉策手持長槍望著雙方大軍廝殺,廣袤的侯馬平原慘烈的廝殺。大梁號稱五十萬平南大軍,東吳號稱二十萬,相差將近一半。
久無戰事的侯馬平原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雖然處於東吳大梁兩國之間。三十年前這裏是東吳最大的糧倉,李氏先祖一戰奪下土地肥沃的侯馬平原,進一步斷送了東吳肥沃的土體。劃入徽州境內三十餘年,這片土地上再無耕種一粒糧食。
並非大梁看不上肥沃的土地,而是臨近東吳做不到屯兵農耕。常年兩國相爭使得這一片大地荒草叢生,反而成為徽州的馬場之一。李廷夜承襲上國柱之後,建立邊關重鎮才使得這片土地重新成為一片肥沃的草地。
這才近五年的事,李廷夜聽到劉策要在侯馬與東吳決戰,最舍不得就是初具規模的馬場。這份可記錄地誌的功績,將會毀於一旦。
兩軍相爭隻有一次衝鋒,沒有什麽多餘的戰爭,雙方比拚的唯有將士的素質。劉策自然信得過精心訓練出的數萬大軍,雖然隻還有幾個月的訓練。跟隨劉策多年的舊部,都知道劉策用兵不在多寡少精,最注重的是各路大軍的調配綜合作戰。
劉策長槍佇立,說道:“可以開始了。”
一名信號騎兵從腰間取下一支杏黃旗,策馬在大軍之中揮舞。與之交鋒的先鋒大軍,連番改變陣法。吳軍首領柳子府格外意外,出征前研習過劉策的用兵之法。在東吳皇宮珍藏的典籍中記載,劉策最常用的便是閃電戰。
人員少寡想以少勝多,戰勝大梁避世多年的平南大元帥劉策,隻有出騎兵。獨獨沒有想到劉策會如此等不及,兩軍未曾交鋒第一場戰役既是決戰。首發騎兵非但沒有等到劉策的騎兵對決,而是以步卒相抗。
席長軍第一次作為劉策麾下,實在看不出大帥先發步卒對付東吳騎兵有什麽精妙之處。杏黃旗出動證明劉策已經想速戰速決,以重甲騎兵衝鋒。依舊看著戰場的劉策神色沒有一絲變化,好像戰局已定。
數萬騎兵蜂擁進入戰場,以騎兵對抗騎兵。大軍出動梁軍精銳騎兵,而非招募新兵,多是駐紮在太平城八大營將士。雙方第一次碰撞梁軍的鋼刀再現當年草原氣勢,雖然不是當年劉策帶領出鐵血騎兵,但多數老將訓練出的騎兵騎術精湛。
五十餘萬的大軍交鋒,天地變色。劉策望著對麵連番大戰,夜色降臨,吳軍統帥柳子府鳴金收兵。梁軍正直士氣大勝,讓人倍感意外劉策立即收兵,非但沒有趁勝追擊反而全軍撤退,打掃戰場。
剛從戰場跑迴來的四品郎將氣憤不已,渾身鮮血,策馬而來問道:“大帥為什麽要收兵。”
劉策隻說了一句:“窮寇莫追,吳軍隻是撤退而非戰敗。整整一天了,將士們也該修整一番。”看著劉策騎馬緩慢離開,四品郎將重重將鋼刀插入刀鞘。
副將秦誌昌緩緩靠近說道:“大帥為什麽不告訴。”
“二十萬大軍訓練沒有幾個月,能上戰場不退靠的是後方刀手,練兵不是這樣練的。先讓見識一下戰場的血腥,接下來幾天不會有大戰,決戰還要幾天,必須要耗盡吳軍的血氣。”劉策淡言。
跟在後麵的秦誌昌沉默不語,劉策說的不錯。說是三十萬大軍這番大戰看似勝券在握,靠的不是新招的二十萬大軍,而是太平八大營,已經徽州常駐軍。其中大部分徽州軍被劉策安排道鄱陽湖上,接下來還有一場一遍倒的水戰。此次水戰不再是從前的水戰,若非如此劉策怎敢讓隻懂得水性的徽州軍登船作戰。
八大兵工廠的建造不是擺設,大量的兵刃足矣補貼四十萬大軍所需,船塢造價不菲的戰艦第一次放在正麵戰場上,沒有交給李山海便是想要給東吳一個出其不意的驚喜。
劉策不願意看死在戰場上將士,並非心慈。慈不掌兵劉策怎會不知道這個道理,實在不願意看見為了保家衛國走上戰場的新兵,一個個死在這裏。
不去看打掃的戰場,很清楚兩軍躺在戰場上多是新招募的新兵。這些將士還不曾領悟東吳的大好風光,死在大梁境內。屍骨遍野,鮮血淋漓。
秦誌昌反身趕赴戰場,看著一個個被攙扶的將士們露出笑容。這是他們的第一場戰役,還是大勝的戰役,怎會不高興。隻是一同出來的同鄉不能去看東吳的大好風光了,哪又怎樣,我還活著不是。
背上被破甲的少年咬著牙關被年紀大一些的同帳攙扶,三十多歲的漢子瞧著十八九歲的年輕人問道:“疼不疼。”
忍著疼痛的少年露出一口大白牙道:“不疼,真他娘的痛快。下次一定多砍幾個。”說到這裏眼中流出淚水,就在剛才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兄弟死在了東吳大軍的刀下。
年長的士兵說道:“上戰場總歸是要死人的,下次把他們的一份補上,替他們多看一眼東吳就在咱們腳下踩著。”
重重咳嗽還是露出了笑容,對著伍長笑了笑說道:“我一定要看看東吳到底與咱大梁到底不一樣在哪裏,伍長,我說如果啊。如果我看不到了,你一定要帶一抷東吳的泥土放在我墳頭。”
不在乎少年的傷勢年長的士兵重重拍了一巴掌道:“說啥呢!要看自己看,我還看不夠呢!”
少年傻傻的笑著:“那我陪你看。”
停留在戰場的秦誌昌露出一絲笑容,過了十多年大梁的兒郎依舊血氣方剛。對攻伐東吳更有信心能多帶著幾人去往大梁更南方,哪裏才是所有人的歸宿,自己也許會在其中。
剿滅東吳已經在眼前,容不得所有人有別的心思。這也是為什麽大帥將李廷夜送到鄱陽湖上的原因,戰機稍縱即逝,李廷夜畢竟是一個不穩定因素。給李廷夜一個立功的機會,也算是一份補償。
縱馬奔馳在侯馬平原之上,吳軍已經退出大梁境內,從一刻開始才是真正的攻守異形。自然知道為何會將第一次決戰放在大梁境內,無疑還是照顧這群初入戰場的將士,許多將令的執行能力還未達到大帥的預期。
放在當年平定北方突厥劉策出兵何時這般謹慎,每逢大戰劉策皆會身先士卒。這次身為數十萬大軍統帥容不得在一場毫無結果的戰役中再提長槍,再說大梁將士的性命也沒有那麽不值錢。
秦誌昌一路衝刺到戰場之外,望著吳軍後退的方向,心中不免想起年輕時的劉策,意氣風發,壯誌豪雲。這也是為什麽秦誌昌打心底喜歡劉知幸的原因,實在是父子二人極為相似。劉知幸的狂傲,說話風趣到是與劉策一模一樣。
大公子劉知命更像母親,為人沉穩甚至有點死板。秦誌昌談不上厭惡,也覺得劉知命不適合繼承劉策的衣缽。
大帳中劉策孤身等候上報戰果,這是出征以來的第一戰,必須要打出大梁的氣勢。戰果在意料之中,也有許多失望。梁軍畢竟在戰力上與吳軍還有一些差距,畢竟這群多是新兵,隻有經曆過沙場洗禮之後才能快速成長。
挎著彎刀急匆匆跑入大帳,李長河樂嗬嗬拿著戰報闖入營帳。說道:“劉伯伯,劉伯伯。”
一時間樂昏了頭,第一次上戰場就取得如此戰果,打的吳軍潰不成軍。當看到劉策邪異的目光時,李長河先是一愣立即放下內心的喜悅道:“啟稟大帥大帥,此戰斬首吳軍一萬兩千二百三十七人,俘虜五千三百二十人。”
第一戰便取得如此功績李長河打心底的喜悅,甚至忘記了剛才在戰場上的兇險。非但沒有得到大帥的肯定,反而見到劉策的愁容。劉策突然問道:“戰死幾人,重傷幾人。”
剛才隻顧得記勝果,不曾記梁軍的損失。李長河打開名單看了一眼,密密麻麻的文字名單心中發寒。上麵寫著:“新軍戰死八千五百七十三人,重傷一萬五千六百二十七人,輕傷三萬一千六百四十三人。太平八大營舊部,戰死一千二百一十二人,重傷隻有二百人,輕傷五十七人。”
看的李長河兩眼發呆,隻記得大梁一戰獲勝,獨獨不曾考慮到損失。看似大梁大勝將吳軍再次驅逐大梁境外,實則這一戰大梁以一倍之上的兵力隻取得如此戰果,隻能算是慘勝。在劉策看來沒有全殲吳軍,就是戰敗。
正當李長河要讀戰果損失名單,劉策起身將名單合上說道:“不必說了,這一戰隻是讓你們看看戰場可不是一份名單,是全體將士用命換來的。想必長河你也能看出,新軍與八大營甚至徽州軍的差距。這點差距看似不大,實則千差萬別。你可看出新軍的問題出在哪裏。”
認真思考的李長河久久沒有發言,從小被人當做紈絝,甚至自己也那麽認為。每當父親李山海迴家,從不出門,在家不曾閱讀子集詩經。自認為這輩子算是與文官無緣了,習讀的兵書不少,有父親李山海的傳授也能看出一點。
說道:“迴大帥,並非新軍不夠勇猛,怕死不前。新軍最大的差距是上戰場的一股殺氣,也就是所謂的士氣不足。”
聽聞李長河的一番解釋,劉策輕輕點頭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你老子當年的一點腦子,還沒有蠢到家。”
有大帥劉策的讚揚李長河露出一絲喜悅,能得到劉策讚揚的人實在不多,尤其是當麵誇獎。據說已經是一軍主帥的劉知幸都沒有這份榮殊,李長河哪能不高興。
劉策接著問道:“可懂水戰。”
李長河輕輕點頭,劉策拍了拍肩膀:“從現在起不在屬於平南大軍,去徽州水師吧。去哪裏比在這裏更有作為。”
久無戰事的侯馬平原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雖然處於東吳大梁兩國之間。三十年前這裏是東吳最大的糧倉,李氏先祖一戰奪下土地肥沃的侯馬平原,進一步斷送了東吳肥沃的土體。劃入徽州境內三十餘年,這片土地上再無耕種一粒糧食。
並非大梁看不上肥沃的土地,而是臨近東吳做不到屯兵農耕。常年兩國相爭使得這一片大地荒草叢生,反而成為徽州的馬場之一。李廷夜承襲上國柱之後,建立邊關重鎮才使得這片土地重新成為一片肥沃的草地。
這才近五年的事,李廷夜聽到劉策要在侯馬與東吳決戰,最舍不得就是初具規模的馬場。這份可記錄地誌的功績,將會毀於一旦。
兩軍相爭隻有一次衝鋒,沒有什麽多餘的戰爭,雙方比拚的唯有將士的素質。劉策自然信得過精心訓練出的數萬大軍,雖然隻還有幾個月的訓練。跟隨劉策多年的舊部,都知道劉策用兵不在多寡少精,最注重的是各路大軍的調配綜合作戰。
劉策長槍佇立,說道:“可以開始了。”
一名信號騎兵從腰間取下一支杏黃旗,策馬在大軍之中揮舞。與之交鋒的先鋒大軍,連番改變陣法。吳軍首領柳子府格外意外,出征前研習過劉策的用兵之法。在東吳皇宮珍藏的典籍中記載,劉策最常用的便是閃電戰。
人員少寡想以少勝多,戰勝大梁避世多年的平南大元帥劉策,隻有出騎兵。獨獨沒有想到劉策會如此等不及,兩軍未曾交鋒第一場戰役既是決戰。首發騎兵非但沒有等到劉策的騎兵對決,而是以步卒相抗。
席長軍第一次作為劉策麾下,實在看不出大帥先發步卒對付東吳騎兵有什麽精妙之處。杏黃旗出動證明劉策已經想速戰速決,以重甲騎兵衝鋒。依舊看著戰場的劉策神色沒有一絲變化,好像戰局已定。
數萬騎兵蜂擁進入戰場,以騎兵對抗騎兵。大軍出動梁軍精銳騎兵,而非招募新兵,多是駐紮在太平城八大營將士。雙方第一次碰撞梁軍的鋼刀再現當年草原氣勢,雖然不是當年劉策帶領出鐵血騎兵,但多數老將訓練出的騎兵騎術精湛。
五十餘萬的大軍交鋒,天地變色。劉策望著對麵連番大戰,夜色降臨,吳軍統帥柳子府鳴金收兵。梁軍正直士氣大勝,讓人倍感意外劉策立即收兵,非但沒有趁勝追擊反而全軍撤退,打掃戰場。
剛從戰場跑迴來的四品郎將氣憤不已,渾身鮮血,策馬而來問道:“大帥為什麽要收兵。”
劉策隻說了一句:“窮寇莫追,吳軍隻是撤退而非戰敗。整整一天了,將士們也該修整一番。”看著劉策騎馬緩慢離開,四品郎將重重將鋼刀插入刀鞘。
副將秦誌昌緩緩靠近說道:“大帥為什麽不告訴。”
“二十萬大軍訓練沒有幾個月,能上戰場不退靠的是後方刀手,練兵不是這樣練的。先讓見識一下戰場的血腥,接下來幾天不會有大戰,決戰還要幾天,必須要耗盡吳軍的血氣。”劉策淡言。
跟在後麵的秦誌昌沉默不語,劉策說的不錯。說是三十萬大軍這番大戰看似勝券在握,靠的不是新招的二十萬大軍,而是太平八大營,已經徽州常駐軍。其中大部分徽州軍被劉策安排道鄱陽湖上,接下來還有一場一遍倒的水戰。此次水戰不再是從前的水戰,若非如此劉策怎敢讓隻懂得水性的徽州軍登船作戰。
八大兵工廠的建造不是擺設,大量的兵刃足矣補貼四十萬大軍所需,船塢造價不菲的戰艦第一次放在正麵戰場上,沒有交給李山海便是想要給東吳一個出其不意的驚喜。
劉策不願意看死在戰場上將士,並非心慈。慈不掌兵劉策怎會不知道這個道理,實在不願意看見為了保家衛國走上戰場的新兵,一個個死在這裏。
不去看打掃的戰場,很清楚兩軍躺在戰場上多是新招募的新兵。這些將士還不曾領悟東吳的大好風光,死在大梁境內。屍骨遍野,鮮血淋漓。
秦誌昌反身趕赴戰場,看著一個個被攙扶的將士們露出笑容。這是他們的第一場戰役,還是大勝的戰役,怎會不高興。隻是一同出來的同鄉不能去看東吳的大好風光了,哪又怎樣,我還活著不是。
背上被破甲的少年咬著牙關被年紀大一些的同帳攙扶,三十多歲的漢子瞧著十八九歲的年輕人問道:“疼不疼。”
忍著疼痛的少年露出一口大白牙道:“不疼,真他娘的痛快。下次一定多砍幾個。”說到這裏眼中流出淚水,就在剛才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兄弟死在了東吳大軍的刀下。
年長的士兵說道:“上戰場總歸是要死人的,下次把他們的一份補上,替他們多看一眼東吳就在咱們腳下踩著。”
重重咳嗽還是露出了笑容,對著伍長笑了笑說道:“我一定要看看東吳到底與咱大梁到底不一樣在哪裏,伍長,我說如果啊。如果我看不到了,你一定要帶一抷東吳的泥土放在我墳頭。”
不在乎少年的傷勢年長的士兵重重拍了一巴掌道:“說啥呢!要看自己看,我還看不夠呢!”
少年傻傻的笑著:“那我陪你看。”
停留在戰場的秦誌昌露出一絲笑容,過了十多年大梁的兒郎依舊血氣方剛。對攻伐東吳更有信心能多帶著幾人去往大梁更南方,哪裏才是所有人的歸宿,自己也許會在其中。
剿滅東吳已經在眼前,容不得所有人有別的心思。這也是為什麽大帥將李廷夜送到鄱陽湖上的原因,戰機稍縱即逝,李廷夜畢竟是一個不穩定因素。給李廷夜一個立功的機會,也算是一份補償。
縱馬奔馳在侯馬平原之上,吳軍已經退出大梁境內,從一刻開始才是真正的攻守異形。自然知道為何會將第一次決戰放在大梁境內,無疑還是照顧這群初入戰場的將士,許多將令的執行能力還未達到大帥的預期。
放在當年平定北方突厥劉策出兵何時這般謹慎,每逢大戰劉策皆會身先士卒。這次身為數十萬大軍統帥容不得在一場毫無結果的戰役中再提長槍,再說大梁將士的性命也沒有那麽不值錢。
秦誌昌一路衝刺到戰場之外,望著吳軍後退的方向,心中不免想起年輕時的劉策,意氣風發,壯誌豪雲。這也是為什麽秦誌昌打心底喜歡劉知幸的原因,實在是父子二人極為相似。劉知幸的狂傲,說話風趣到是與劉策一模一樣。
大公子劉知命更像母親,為人沉穩甚至有點死板。秦誌昌談不上厭惡,也覺得劉知命不適合繼承劉策的衣缽。
大帳中劉策孤身等候上報戰果,這是出征以來的第一戰,必須要打出大梁的氣勢。戰果在意料之中,也有許多失望。梁軍畢竟在戰力上與吳軍還有一些差距,畢竟這群多是新兵,隻有經曆過沙場洗禮之後才能快速成長。
挎著彎刀急匆匆跑入大帳,李長河樂嗬嗬拿著戰報闖入營帳。說道:“劉伯伯,劉伯伯。”
一時間樂昏了頭,第一次上戰場就取得如此戰果,打的吳軍潰不成軍。當看到劉策邪異的目光時,李長河先是一愣立即放下內心的喜悅道:“啟稟大帥大帥,此戰斬首吳軍一萬兩千二百三十七人,俘虜五千三百二十人。”
第一戰便取得如此功績李長河打心底的喜悅,甚至忘記了剛才在戰場上的兇險。非但沒有得到大帥的肯定,反而見到劉策的愁容。劉策突然問道:“戰死幾人,重傷幾人。”
剛才隻顧得記勝果,不曾記梁軍的損失。李長河打開名單看了一眼,密密麻麻的文字名單心中發寒。上麵寫著:“新軍戰死八千五百七十三人,重傷一萬五千六百二十七人,輕傷三萬一千六百四十三人。太平八大營舊部,戰死一千二百一十二人,重傷隻有二百人,輕傷五十七人。”
看的李長河兩眼發呆,隻記得大梁一戰獲勝,獨獨不曾考慮到損失。看似大梁大勝將吳軍再次驅逐大梁境外,實則這一戰大梁以一倍之上的兵力隻取得如此戰果,隻能算是慘勝。在劉策看來沒有全殲吳軍,就是戰敗。
正當李長河要讀戰果損失名單,劉策起身將名單合上說道:“不必說了,這一戰隻是讓你們看看戰場可不是一份名單,是全體將士用命換來的。想必長河你也能看出,新軍與八大營甚至徽州軍的差距。這點差距看似不大,實則千差萬別。你可看出新軍的問題出在哪裏。”
認真思考的李長河久久沒有發言,從小被人當做紈絝,甚至自己也那麽認為。每當父親李山海迴家,從不出門,在家不曾閱讀子集詩經。自認為這輩子算是與文官無緣了,習讀的兵書不少,有父親李山海的傳授也能看出一點。
說道:“迴大帥,並非新軍不夠勇猛,怕死不前。新軍最大的差距是上戰場的一股殺氣,也就是所謂的士氣不足。”
聽聞李長河的一番解釋,劉策輕輕點頭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你老子當年的一點腦子,還沒有蠢到家。”
有大帥劉策的讚揚李長河露出一絲喜悅,能得到劉策讚揚的人實在不多,尤其是當麵誇獎。據說已經是一軍主帥的劉知幸都沒有這份榮殊,李長河哪能不高興。
劉策接著問道:“可懂水戰。”
李長河輕輕點頭,劉策拍了拍肩膀:“從現在起不在屬於平南大軍,去徽州水師吧。去哪裏比在這裏更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