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孫可望的啟本送至肇慶,朝堂上瞬間炸了鍋,群臣本就反對封孫可望為平遼郡王,今日又見孫可望居然接下偽敕,自稱秦王,更是群情激憤了。
禮部尚書朱天麟見永曆帝麵色難堪,趕緊出來打圓場道:“皇上,我勢日衰,而彼力日壯,偽敕之事已騎虎難下,一旦更改,其威信必將掃地。微臣以為,不妨將錯就錯,順水推舟,承認其秦王封號,以空名羈之,使其為我所用!”
沒等朱天麟把話說完,金堡就跳了出來,擺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大聲反對道:“皇上,異姓不得封王,此乃祖訓!微臣替列祖列宗守此法令,今日就算把刀架在脖頸之上,微臣也還是那句話,斷然不可封!”
大學士瞿式耜更是痛心疾首地慷慨陳詞道:“皇上!臣觀這孫可望來書,啟而不奏,名而不臣,書甲子而不書正朔,實乃無君無父,不仁不義之輩!識者為之寒心,舉朝莫不色動!若果真依此偽敕所言,封他秦王,則其未降於我,而我先降於他,其未父師於我,而我先父師於他,其未納土請官,而我先納土請官,如此又與亡國何異?”
見朝臣議論洶洶,永曆帝一時不知該如何決斷,隻得暫時將孫可望派來的使者安置於驛館之中。
不想,這一拖竟拖到了七月,文安侯馬吉翔見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又建議改封孫可望為徵江王,孫可望的使者聽後卻是寸步不讓,揚言除了秦王,其他封號他都不敢迴去複命。無奈之下,朝廷又議於“秦”字之上再加一字,或稱“興秦王”,或稱“定秦王”,然而孫可望的使者卻依舊表示了拒絕。
孫可望見永曆朝廷為自己封王之事始終爭論不休,遲遲沒有一個結果,心中也是煩躁不安,遂找來定國和文秀商議應對之策。
借此機會,定國忍不住再次對孫可望諫言道:“秦王是王,平遼王也是王,大哥如今已是大明立國三百年來首封的異姓王,殊榮之致,位極人臣。何必又執念於一個秦王封號?值此天下危亡之秋,吾輩自當以大局為重,竭盡全力匡扶社稷,否則一旦將來天下傾覆,萬事皆休矣!”
孫可望卻是憤憤不平道:“安西弟差矣,非是哥哥一定要爭這秦王封號,實乃先前早已昭告天下,若陡然更改,天下人當如何看我孫可望!哥哥就是咽不下這口氣!老子坐擁三十萬大軍,橫跨滇黔之地,一不要他兵,二不要他餉,三不要他糧,可那永曆老兒卻是摳摳嗦嗦,連個秦王都舍不得封!老子又何必辛苦替他賣命?幹脆老子也不當什麽鳥秦王了,直接打到肇慶,滅了他永曆小朝廷,繼續當大西皇帝豈不痛快?”
文秀見此情形,連忙勸阻道:“大哥切莫意氣用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滿清已是虎視眈眈,此時若再起內訌,乃自取滅亡也!臣弟以為咱們不如退上一步,給朝廷一個體麵下台的機會。”
“哦?你倒是說說,要如何退步?”孫可望迫不及待地問道。
文秀於是接著說道:“秦王之封既已昭告天下,自是無法更改,然敕書內容並未公布於眾,大哥不妨上啟朝廷,稱若肯封秦王,即用原寶,隻需加敕書一道,不再使用偽敕書中父師事王、監國、九錫,總理朝政等不妥措辭。如此即可以保全大哥的顏麵,朝廷也能夠體麵下台,可謂兩全其美!”
孫可望低頭沉思了許久,終於勉強點頭表示了同意:“看來也隻能如此了!那就派禦史瞿鳴豐入朝吧!隻要能保持秦王的封號,其他的都好商量!”
三人正在說話間,忽有一名宮女匆匆從外麵跑了進來,急聲高唿道:“秦王殿下!安西王爺!大事不好了!兩位公子在王府大門前打起來了!”
孫可望不禁一怔:“你給孤說明白些,到底是哪兩個兔崽子打架?”
宮女氣喘籲籲地說道:“是秦王殿下的三公子和西寧王爺的三公子!宮人們勸阻不住,殿下還是快去看看吧!”
定國聽後也是一驚,心中暗道這老三還真是不讓自己省心啊!小小年紀,卻天天到處惹禍,跟誰打不好,偏偏要找孫可望的兒子。如今自己跟孫可望的關係很是微妙,這時候若要是被別有用心之人拿去大作文章,誰知到時候又會鬧出什麽雞飛狗跳之事來。
定國正在惱怒,但見孫可望臉色陡然一變,猛地拍案而起,大步走向門口,定國和文秀也趕緊起身跟了出去。
剛走到王府大門,就看見孫可望的三公子孫征灝正與小嗣興扭打在一起,兩人皆是一身塵土,狼狽不堪。一旁的駕前軍和宮女太監都遠遠地守著,誰也不敢上前。見是孫可望趕到,圍觀人群連忙向左右讓出了一條通道。
站在一旁的小溥興看到爹爹來了,趕忙快步走至兩人中間,一手摁住一個小腦袋,用力將他們分開。兩人身子雖被分開,但雙手依舊不停地打來打去。
定國剛打算上前喝止,孫可望卻一把將他攔住,示意暫時不要上前,又向周圍豎手做了個噤聲的手勢,讓在場所有人都不要說話,隻是靜靜地看著。
在分開兩人後,小溥興當即用稚嫩的童音,大喊一聲道:“你們打完了沒有?”
誰知這兩個小家夥完全沒把麵前這位比他們稍長幾歲的哥哥放在眼裏,小臉上寫滿了憤怒之情,似乎隻要小溥興一鬆手,兩個人就又要重新扭打在一起。
小溥興有些惱了,立刻側身橫在中間,隔開兩人,怒氣衝衝地嗬斥道:“誰再動手,別怪我不客氣了!”
直到這時,兩人方才怒氣未消地勉強停止了打鬥,一旁的宮女和太監趕緊一擁上前,將兩個小家夥拉開。
“小孩打架,有什麽好看的,都散了吧!”孫可望心裏還想著封王之事,哪裏有功夫管這些閑事,覺得兩個六七歲的小孩之間能有什麽恩怨,見事態平息,立刻轉身迴府去了。
人潮漸漸散去,在與文秀道別後,定國寒著臉一言不發地帶著兄弟二人迴到了府中。
小嗣興臉上挨了幾拳,臉頰顯得有些浮腫,傷勢雖然並不嚴重,但在視覺上卻有些觸目驚心。等小嗣興的傷口處理完畢,定國於是揮退眾人,隻留下了小溥興和小嗣興:“說吧,為什麽打架?”
“是他先罵我的!”小嗣興一臉無辜地爭辯道,“二娘說到了飯點,讓咱們兄弟倆去東府催父王迴來吃飯,也不知那孫征灝吃錯了什麽藥,見了我們就罵!”
定國雙眉緊鎖地望向小溥興:“老二,是這樣麽?”
小溥興欲言又止地望了眼旁邊的弟弟,這才微微點了點頭。
定國見小溥興表情古怪,知道其中必有隱情,但他還是強壓住心頭怒火,死死地盯著小溥興的眼睛:“為什麽他倆打了半天,你都不勸架,等我與你大伯都來了,方才上前?”
“爹爹……我……”小溥興緊張得滿臉通紅,抓耳撓腮,不知該怎麽解釋,連忙求助地又一次望向了弟弟。
定國重重一掌拍在桌案上:“問你呢!別老看他!說實話,不然中午誰都別想吃飯!”
就在這時,卻聽小嗣興突然開口說道:“爹爹,是我讓二哥等爹爹出來後再上來勸架的!我忍了很久,早就想揍孫征灝了!”
聽小嗣興這麽一說,定國不怒反笑道:“你個臭小子,連毛都沒長齊,跟人家能有什麽深仇大恨?”
“爹爹我今天是為你報仇!上次他爹打了爹爹!我咽不下這口氣!憑啥他們家仗勢欺人?咱們家就得忍著?我打不過他兩個哥哥,還打不過他孫征灝麽?”小嗣興氣鼓鼓地說道。
小嗣興的一番話令定國頓時啞口無言,不知該說什麽才好,直過了許久,定國方才將小嗣興拉至身旁,輕聲對他囑咐道:“我跟你大伯乃是兄弟!兄弟間又能有什麽仇怨?這話到此為止,從此不許再提,以後到了外麵也別亂說!聽到沒有?”
“親兄弟都能反目,義兄弟算什麽!”小嗣興心不甘情不願地小聲嘟囔了一句。
“你說啥?”定國一愣神,這可不像是六七歲小孩所能說出的話,他不禁一把重重抓住小嗣興的胳膊,厲聲詢問道,“這話到底是誰教你的?”
這一把抓下去,定國用了五六分力氣,小嗣興疼得是齜牙咧嘴,哇哇大哭。就在這時,香蓮聽說兩個兒子在外麵打架惹了禍,也匆匆趕了過來,剛進屋就聽見小嗣興撕心裂肺的哭聲,急忙衝上前來,搶下小嗣興,將他擁入懷中,抬頭責問定國道:“嗣興不過是個孩子,有什麽話好好跟他說,你這是做甚?”
定國發現自己失了態,輕輕歎了口氣,擺手言道:“罷了,都去吃飯吧!”
“罷了,都去吃飯吧!”永曆帝癱坐在龍椅上,將孫可望的啟本輕輕地扔迴了禦案,無力地揉搓著自己微微發脹的腦殼。
剛剛奉孫可望之命前來肇慶交涉的瞿鳴豐在朝堂上當著眾臣麵,將新的提議詳細說了一遍,這個折中的辦法,本是打破目前僵局最好的機會,沒想到大學士嚴起恆、戶部尚書吳貞毓、兵部侍郎楊鼎和等人卻依舊頑固地表示拒絕,毫無轉圜的餘地。
永曆帝雖有心讓步,然而麵對袞袞諸公,也是無可奈何。
盡管對永曆朝廷極其不滿,但在定國的勸說下,孫可望還是決定按照原定計劃,出滇抗清,並派遣中書楊惺先帶著上疏,前往肇慶行在,向永曆帝報告出兵事宜。
疏曰:“國姓豈敢冒,王封何敢承。臣等唯一意辦虜,功成之日,自聽公議。”
這迴朝廷的複旨倒來得挺快,但見傳旨太監匆匆步入東府,展開聖旨,尖著嗓音高聲誦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覽奏整旅東征,為朝廷剿除逆虜,朕心嘉悅。今恭順入犯武漢,盤踞長、嶽,卿率銳出楚,建瓴直下,廓掃中原,以奏光複,該部知道。欽此!”
孫可望領旨謝恩後,恭恭敬敬地送走傳旨太監,隨即便利用陳邦傅偽敕中的“監國”、“節製天下兵馬”等字樣,以永曆年號馳金龍牌,抄敕冊文,遍調土漢之兵,發布諭令,誓師抗清,同時要求四川、貴州及湖廣的明軍皆要受其節製。
又命前軍都督白文選領兵取道安順府,直入貴陽,震懾明軍。四川巡撫錢邦芑見白文選為人忠誠可用,於是在接風酒宴後,悄悄將他拉至一旁,借著酒勁言語相激道:“忠義乃是美名,而叛逆卻是惡號,毓公將軍可要辨別清楚,莫要身陷不義啊!”
白文選聽罷深有感觸,遂請錢邦芑主持,邀忠國公王祥等明軍諸將盟誓於烏江畔,旋即撤軍而去。
禮部尚書朱天麟見永曆帝麵色難堪,趕緊出來打圓場道:“皇上,我勢日衰,而彼力日壯,偽敕之事已騎虎難下,一旦更改,其威信必將掃地。微臣以為,不妨將錯就錯,順水推舟,承認其秦王封號,以空名羈之,使其為我所用!”
沒等朱天麟把話說完,金堡就跳了出來,擺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大聲反對道:“皇上,異姓不得封王,此乃祖訓!微臣替列祖列宗守此法令,今日就算把刀架在脖頸之上,微臣也還是那句話,斷然不可封!”
大學士瞿式耜更是痛心疾首地慷慨陳詞道:“皇上!臣觀這孫可望來書,啟而不奏,名而不臣,書甲子而不書正朔,實乃無君無父,不仁不義之輩!識者為之寒心,舉朝莫不色動!若果真依此偽敕所言,封他秦王,則其未降於我,而我先降於他,其未父師於我,而我先父師於他,其未納土請官,而我先納土請官,如此又與亡國何異?”
見朝臣議論洶洶,永曆帝一時不知該如何決斷,隻得暫時將孫可望派來的使者安置於驛館之中。
不想,這一拖竟拖到了七月,文安侯馬吉翔見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又建議改封孫可望為徵江王,孫可望的使者聽後卻是寸步不讓,揚言除了秦王,其他封號他都不敢迴去複命。無奈之下,朝廷又議於“秦”字之上再加一字,或稱“興秦王”,或稱“定秦王”,然而孫可望的使者卻依舊表示了拒絕。
孫可望見永曆朝廷為自己封王之事始終爭論不休,遲遲沒有一個結果,心中也是煩躁不安,遂找來定國和文秀商議應對之策。
借此機會,定國忍不住再次對孫可望諫言道:“秦王是王,平遼王也是王,大哥如今已是大明立國三百年來首封的異姓王,殊榮之致,位極人臣。何必又執念於一個秦王封號?值此天下危亡之秋,吾輩自當以大局為重,竭盡全力匡扶社稷,否則一旦將來天下傾覆,萬事皆休矣!”
孫可望卻是憤憤不平道:“安西弟差矣,非是哥哥一定要爭這秦王封號,實乃先前早已昭告天下,若陡然更改,天下人當如何看我孫可望!哥哥就是咽不下這口氣!老子坐擁三十萬大軍,橫跨滇黔之地,一不要他兵,二不要他餉,三不要他糧,可那永曆老兒卻是摳摳嗦嗦,連個秦王都舍不得封!老子又何必辛苦替他賣命?幹脆老子也不當什麽鳥秦王了,直接打到肇慶,滅了他永曆小朝廷,繼續當大西皇帝豈不痛快?”
文秀見此情形,連忙勸阻道:“大哥切莫意氣用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滿清已是虎視眈眈,此時若再起內訌,乃自取滅亡也!臣弟以為咱們不如退上一步,給朝廷一個體麵下台的機會。”
“哦?你倒是說說,要如何退步?”孫可望迫不及待地問道。
文秀於是接著說道:“秦王之封既已昭告天下,自是無法更改,然敕書內容並未公布於眾,大哥不妨上啟朝廷,稱若肯封秦王,即用原寶,隻需加敕書一道,不再使用偽敕書中父師事王、監國、九錫,總理朝政等不妥措辭。如此即可以保全大哥的顏麵,朝廷也能夠體麵下台,可謂兩全其美!”
孫可望低頭沉思了許久,終於勉強點頭表示了同意:“看來也隻能如此了!那就派禦史瞿鳴豐入朝吧!隻要能保持秦王的封號,其他的都好商量!”
三人正在說話間,忽有一名宮女匆匆從外麵跑了進來,急聲高唿道:“秦王殿下!安西王爺!大事不好了!兩位公子在王府大門前打起來了!”
孫可望不禁一怔:“你給孤說明白些,到底是哪兩個兔崽子打架?”
宮女氣喘籲籲地說道:“是秦王殿下的三公子和西寧王爺的三公子!宮人們勸阻不住,殿下還是快去看看吧!”
定國聽後也是一驚,心中暗道這老三還真是不讓自己省心啊!小小年紀,卻天天到處惹禍,跟誰打不好,偏偏要找孫可望的兒子。如今自己跟孫可望的關係很是微妙,這時候若要是被別有用心之人拿去大作文章,誰知到時候又會鬧出什麽雞飛狗跳之事來。
定國正在惱怒,但見孫可望臉色陡然一變,猛地拍案而起,大步走向門口,定國和文秀也趕緊起身跟了出去。
剛走到王府大門,就看見孫可望的三公子孫征灝正與小嗣興扭打在一起,兩人皆是一身塵土,狼狽不堪。一旁的駕前軍和宮女太監都遠遠地守著,誰也不敢上前。見是孫可望趕到,圍觀人群連忙向左右讓出了一條通道。
站在一旁的小溥興看到爹爹來了,趕忙快步走至兩人中間,一手摁住一個小腦袋,用力將他們分開。兩人身子雖被分開,但雙手依舊不停地打來打去。
定國剛打算上前喝止,孫可望卻一把將他攔住,示意暫時不要上前,又向周圍豎手做了個噤聲的手勢,讓在場所有人都不要說話,隻是靜靜地看著。
在分開兩人後,小溥興當即用稚嫩的童音,大喊一聲道:“你們打完了沒有?”
誰知這兩個小家夥完全沒把麵前這位比他們稍長幾歲的哥哥放在眼裏,小臉上寫滿了憤怒之情,似乎隻要小溥興一鬆手,兩個人就又要重新扭打在一起。
小溥興有些惱了,立刻側身橫在中間,隔開兩人,怒氣衝衝地嗬斥道:“誰再動手,別怪我不客氣了!”
直到這時,兩人方才怒氣未消地勉強停止了打鬥,一旁的宮女和太監趕緊一擁上前,將兩個小家夥拉開。
“小孩打架,有什麽好看的,都散了吧!”孫可望心裏還想著封王之事,哪裏有功夫管這些閑事,覺得兩個六七歲的小孩之間能有什麽恩怨,見事態平息,立刻轉身迴府去了。
人潮漸漸散去,在與文秀道別後,定國寒著臉一言不發地帶著兄弟二人迴到了府中。
小嗣興臉上挨了幾拳,臉頰顯得有些浮腫,傷勢雖然並不嚴重,但在視覺上卻有些觸目驚心。等小嗣興的傷口處理完畢,定國於是揮退眾人,隻留下了小溥興和小嗣興:“說吧,為什麽打架?”
“是他先罵我的!”小嗣興一臉無辜地爭辯道,“二娘說到了飯點,讓咱們兄弟倆去東府催父王迴來吃飯,也不知那孫征灝吃錯了什麽藥,見了我們就罵!”
定國雙眉緊鎖地望向小溥興:“老二,是這樣麽?”
小溥興欲言又止地望了眼旁邊的弟弟,這才微微點了點頭。
定國見小溥興表情古怪,知道其中必有隱情,但他還是強壓住心頭怒火,死死地盯著小溥興的眼睛:“為什麽他倆打了半天,你都不勸架,等我與你大伯都來了,方才上前?”
“爹爹……我……”小溥興緊張得滿臉通紅,抓耳撓腮,不知該怎麽解釋,連忙求助地又一次望向了弟弟。
定國重重一掌拍在桌案上:“問你呢!別老看他!說實話,不然中午誰都別想吃飯!”
就在這時,卻聽小嗣興突然開口說道:“爹爹,是我讓二哥等爹爹出來後再上來勸架的!我忍了很久,早就想揍孫征灝了!”
聽小嗣興這麽一說,定國不怒反笑道:“你個臭小子,連毛都沒長齊,跟人家能有什麽深仇大恨?”
“爹爹我今天是為你報仇!上次他爹打了爹爹!我咽不下這口氣!憑啥他們家仗勢欺人?咱們家就得忍著?我打不過他兩個哥哥,還打不過他孫征灝麽?”小嗣興氣鼓鼓地說道。
小嗣興的一番話令定國頓時啞口無言,不知該說什麽才好,直過了許久,定國方才將小嗣興拉至身旁,輕聲對他囑咐道:“我跟你大伯乃是兄弟!兄弟間又能有什麽仇怨?這話到此為止,從此不許再提,以後到了外麵也別亂說!聽到沒有?”
“親兄弟都能反目,義兄弟算什麽!”小嗣興心不甘情不願地小聲嘟囔了一句。
“你說啥?”定國一愣神,這可不像是六七歲小孩所能說出的話,他不禁一把重重抓住小嗣興的胳膊,厲聲詢問道,“這話到底是誰教你的?”
這一把抓下去,定國用了五六分力氣,小嗣興疼得是齜牙咧嘴,哇哇大哭。就在這時,香蓮聽說兩個兒子在外麵打架惹了禍,也匆匆趕了過來,剛進屋就聽見小嗣興撕心裂肺的哭聲,急忙衝上前來,搶下小嗣興,將他擁入懷中,抬頭責問定國道:“嗣興不過是個孩子,有什麽話好好跟他說,你這是做甚?”
定國發現自己失了態,輕輕歎了口氣,擺手言道:“罷了,都去吃飯吧!”
“罷了,都去吃飯吧!”永曆帝癱坐在龍椅上,將孫可望的啟本輕輕地扔迴了禦案,無力地揉搓著自己微微發脹的腦殼。
剛剛奉孫可望之命前來肇慶交涉的瞿鳴豐在朝堂上當著眾臣麵,將新的提議詳細說了一遍,這個折中的辦法,本是打破目前僵局最好的機會,沒想到大學士嚴起恆、戶部尚書吳貞毓、兵部侍郎楊鼎和等人卻依舊頑固地表示拒絕,毫無轉圜的餘地。
永曆帝雖有心讓步,然而麵對袞袞諸公,也是無可奈何。
盡管對永曆朝廷極其不滿,但在定國的勸說下,孫可望還是決定按照原定計劃,出滇抗清,並派遣中書楊惺先帶著上疏,前往肇慶行在,向永曆帝報告出兵事宜。
疏曰:“國姓豈敢冒,王封何敢承。臣等唯一意辦虜,功成之日,自聽公議。”
這迴朝廷的複旨倒來得挺快,但見傳旨太監匆匆步入東府,展開聖旨,尖著嗓音高聲誦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覽奏整旅東征,為朝廷剿除逆虜,朕心嘉悅。今恭順入犯武漢,盤踞長、嶽,卿率銳出楚,建瓴直下,廓掃中原,以奏光複,該部知道。欽此!”
孫可望領旨謝恩後,恭恭敬敬地送走傳旨太監,隨即便利用陳邦傅偽敕中的“監國”、“節製天下兵馬”等字樣,以永曆年號馳金龍牌,抄敕冊文,遍調土漢之兵,發布諭令,誓師抗清,同時要求四川、貴州及湖廣的明軍皆要受其節製。
又命前軍都督白文選領兵取道安順府,直入貴陽,震懾明軍。四川巡撫錢邦芑見白文選為人忠誠可用,於是在接風酒宴後,悄悄將他拉至一旁,借著酒勁言語相激道:“忠義乃是美名,而叛逆卻是惡號,毓公將軍可要辨別清楚,莫要身陷不義啊!”
白文選聽罷深有感觸,遂請錢邦芑主持,邀忠國公王祥等明軍諸將盟誓於烏江畔,旋即撤軍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