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畏知在一旁聽朝中諸臣議論紛紛,自知孫可望斷然不會答應隻封公爵,當即向著永曆帝叩首請命道:“皇上,彼等早已僭越為王,今日一旦降號為公侯,必當拒之!此議乃純臣之節,而非群盜之所望也!如今皇上之疆土早非祖宗當年之疆土,再守著祖宗之法又有何用?孫可望兵強馬壯,倘因其來而明示恩典,彼必將感激涕零!皇上何故不舍虛名招徠,反倒自樹強敵乎?正所謂法有因革,勢有變通,臣之言,皆為我大明江山社稷考慮,絕非為孫可望一人!還請皇上明鑒!”
永曆帝聽罷,心亂如麻,隻覺一陣頭暈目眩,於是不置可否地擺了擺手,示意退朝,待至明日再議。
楊畏知隻得怏怏退下,返迴驛館歇息。
翰林院庶吉士錢秉鐙認為楊畏知之言有理,但有些話在朝堂上不便言明,遂等到散朝後迴到府中,立刻提筆上疏永曆帝,建議朝廷一麵封孫可望為郡王,命其鎮守雲南,一麵封定國與文秀為公爵,另派人偷偷潛往昆明散布謠言,說這一切都是孫可望的意思。隨後再頒下敕書,許諾劉、李二人,一旦出滇作戰有功,即錫王號。如此一來,二雄必將踴躍奉命,不再聽從孫可望的調遣。
然而錢秉鐙的這封奏疏遞上之後卻是石沉大海,再沒有迴音。
眼見朝中這場封王與否的爭論愈演愈烈,永曆帝依舊遲遲不肯表態。為盡快完成使命,楊畏知不得不攜帶厚禮前往朝中諸臣府上拜謁。
隨同楊畏知前來肇慶的戶部尚書龔彝乃是孫可望心腹,見楊畏知日日進出朝臣府邸,結交百官,以為封王的僵局皆是楊畏知從中作梗所致,心中竟隱隱生出了一絲恨意。
一晃數月過去,麵對清軍大兵壓境的危局,朝中袞袞諸公莫衷一是,始終拿不出一個統一的應對之策,楊畏知見再這麽拖下去也不會有什麽結果,隻好做出讓步,表示願意接受朝廷所封的景國公一爵,以便盡快迴滇複命。
永曆帝被朝臣喋喋不休地爭論折騰了數月,早已心力交瘁,聽說楊畏知要走,自是求之不得,當即命人寫下冊封景國公的敕文,召楊畏知入宮,加其為兵部尚書,龔彝為兵部侍郎,又令大理寺卿趙昱為使,一起銜命入滇。
楊畏知帶著滿心失望離開了肇慶,途經廣西梧州時,聽聞內閣大學士兼督師堵胤錫正在此地,楊畏知心中大喜,立刻決定再賭上一把,連夜趕往堵胤錫府上求見。
堵胤錫為人正直,且頗有政治遠見,當初李自成死後,他就曾單刀赴會,憑一己之力促成了明朝與大順軍餘部的聯合,使李過、高一功等人接受了明朝的封爵,改編為忠貞營。
聽說孫可望的使臣團途經梧州,堵胤錫本打算等明日一早便親自前往驛館拜會,哪知楊畏知比自己還急,竟深夜來訪,堵胤錫連忙吩咐下人將其引至後宅花廳相見。
堵胤錫深知明朝如今已是日薄西山,以目前的實力,別說是恢複中原,複興大明,就連自保都十分困難。當今之計,惟有在軍事上與大西軍和大順軍聯合,方才有機會重新打開局麵。然而經過先前荊州戰役的慘敗,加上軍中疫病流行,忠貞營已是損失慘重,無力再與清軍正麵抗衡。
這時候大西軍主動上門,表示願意聯明抗清,正是雪中送炭,實乃大明複國的最好時機。然而朝廷卻隻肯給一個區區的景國公封號,豈不是大大地得罪了孫可望。若因此事與大西軍反目,僅憑永曆朝廷現有的地盤和實力,覆亡隻在旦夕之間。
兩人一直促膝長談至深夜,在送走楊畏知後,堵胤錫心急如焚,他知道若就這樣放走楊畏知,此事必定決裂,無法挽迴。遂於次日,盛情款待大西使臣團的隨將潘世榮和焦光啟,同二人訂盟結好,暫時穩住了這兩名大西軍的老部將。
隨即,堵胤錫又馬不停蹄地飛馳趕往肇慶,向永曆帝勸諫道:“皇上,朝廷今日若能處理好與孫可望的關係,便能夠重新恢複滇黔兩省!若是處理不好,則將憑添一個強勁的敵人!這裏麵的利害得失,還請皇上三思!”
永曆帝思慮了片刻,這才開口問道:“卿以為該如何封賞孫可望為妥?”
堵胤錫毫不猶豫地說道:“楊畏知剛走不遠,現在還來得及!臣懇請皇上盡快追迴前旨,加封孫可望為二字王!”
金堡在一旁聽後,不禁厲聲指責道:“我朝與西賊、闖賊皆是國仇,汝乃朝廷大臣,偏偏要與這些賊人結交,到底是何用意?”
堵胤錫素來看不起金堡的為人,當即正色言道:“微臣所言皆出自肺腑,為國家大義計,並無參雜私心,不像某些齷蹉小人,已是大難臨頭,卻隻知在朝堂之上搬弄是非!”
金堡在堵胤錫如炬目光的注視下,一時啞口無言,控製不住地連退了好幾步。
堵胤錫根本沒功夫在這時候與金堡較勁,立即扭過頭,連聲催促永曆帝道:“皇上不要再猶豫了!亂世不比往日,國公之爵早已多如牛毛,那孫可望豈能答應?一旦冊封敕文送至昆明,萬事休矣!”
在堵胤錫的一席話下,永曆帝終於幡然醒悟,立刻重新寫下敕文,改封孫可望為平遼郡王,比親王低一級,又比公爵高一級,算是做了讓步。此外還賜孫可望國姓,並賜名朝宗,李定國為康侯,賜名如靖,劉文秀為泰侯,賜名若琦。
敕文寫好後,永曆帝遂派人快馬加鞭追上楊畏知,收迴先前冊封孫可望為景國公的敕文,並將新的敕文交予楊畏知帶迴。楊畏知自是大喜過望,興衝衝地返迴雲南交差去了。
哪知就在此時,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荒唐之事發生了。
潯州守將慶國公陳邦傅見忠貞營駐地緊挨著自己,擔心會影響到他的割據地位,故而打算與孫可望修好,依靠大西軍與忠貞營對抗。
前幾日,從肇慶傳來消息,說是孫可望請封秦王之事受阻,朝廷隻肯給一個景國公的爵位。為討好孫可望,這陳邦傅居然別出心裁地私自填寫了一份永曆帝頒給他的空白敕書,在敕書中不但加封孫可望為秦王,還一不做二不休,加上了“崇之以監國,許之以九錫,推之以總攬朝政,節製天下兵馬,事之以父師”等字樣。又連夜鑄造“秦王之寶”金印一顆,派心腹胡執恭冒充朝廷使者,前往雲南宣詔。
孫可望哪裏知道其中的內情,他原本隻想要一個秦王封號來確立自己在大西軍中的領導地位,沒想到這迴永曆朝廷居然如此慷慨大方,不僅封自己為秦王,還可以監國、總攬朝政、節製天下兵馬,如此結果大大出乎了孫可望的預料,讓他不禁欣喜若狂。
定國看過敕文,覺得事有蹊蹺,忍不住附耳小聲提醒了一句:“大哥,我等寸功未立,朝廷豈會答應得如此爽快,況且看行文這架勢就差沒把皇帝之位相贈了!怕是其中有偽,還須再與肇慶方麵核實之後再奉詔不遲!以免到時宣告天下,難以收場!”
但孫可望此時哪裏還聽得進去,隻當是定國嫉妒自己封王,遂大笑言道:“老二,你多慮了!朝廷敕文豈能有假?再說了,去往肇慶路途遙遠,一來一迴得浪費多少時日?你就盡管放心吧,先讓哥哥風光上幾日,待將來大敗清軍,哥哥定替你請封為王!”
見說服不了孫可望,定國也隻能作罷,孫可望於是在昆明城舉行了隆重的封王大典,並親自出郊恭迎使者入城。
胡執恭怕被看出破綻,全程忐忑不安地誦讀了偽詔,不料孫可望卻是深信不疑,肅然就臣禮,並朝著肇慶方向五拜叩首,連聲謝恩。定國與文秀,並三軍將士亦一齊山唿萬歲。
隨著悠揚的鼓樂聲響起,秦王正式升座,接受雲南文武百官及縉紳士民的慶賀。同時孫可望又將敕書謄黃布詔告全滇,宣布大慶三日,從此奉永曆朝廷為正朔。
誰知才過去沒幾日,楊畏知也迴到了昆明,並帶迴了加封孫可望為平遼郡王的敕文。
孫可望接過敕文草草看了一遍,雙手瞬間控製不住地劇烈顫抖起來,滿臉盡是驚詫和狐疑的表情,隻見他重重將敕文拍在桌案上,死死盯住楊畏知,冷冷地問道:“孤已封秦王矣!為何朝令夕改,又成了平遼郡王?”
楊畏知聽得是一頭霧水,連忙向孫可望詢問到底是何情況。孫可望強壓住心頭怒火,將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
楊畏知聽後當即說道:“朝中群臣為殿下封王之事吵得是不可開交,在下爭取數月,皇上方才鬆口,答應冊封二字郡王,龔尚書和潘、焦二位將軍皆能作證!至於加封秦王的敕文必定是假!隻須把使者押來,一審便知!”
孫可望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命人去驛館把胡執恭給押了過來。
胡執恭見自己西洋鏡被拆穿,幹脆賊喊捉賊,大聲爭辯道:“大帥明鑒,如果說加封秦王的敕印有假,那平遼王的敕印也是假的!朝廷所封不過一個景國公而已!”
楊畏知見胡執恭謊言被人拆穿,居然還想要混水摸魚,倒打一耙,頓時氣不打一出來,當場就把朝廷改封平遼郡王的經過說了出來,並找來使臣團成員一一對質。
詢問了半天,孫可望才總算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給搞明白了,原來這一切全都是陳邦傅在中間搞鬼,胡執恭帶來的秦王封號是假的,至於監國、總攬朝政、節製天下兵馬之事就更是子虛烏有了,永曆帝隻肯封自己為平遼郡王。
然而孫可望此時已經舉行了隆重的封王典禮,並昭告天下,若這時候降級為平遼郡王,他孫可望豈不是威風掃地,成了全天下人的笑柄,將來又如何統領三軍?
念及至此,孫可望自是尷尬無比,怒不可遏地咆哮道:“鳥!老子想稱王就稱王,想稱帝就稱帝,何必要去乞求他人?換來換去,簡直讓人笑話!來人!且將楊畏知和胡執恭全都給老子押下去!聽候發落!”
然而事已至此,總得有個收場,在平複了心情之後,孫可望旋即向永曆帝送去啟本,並將先後接到的敕書一並抄送。
啟本曰:“於五月十八日接敕封秦王,又於五月二十三日接敕封平遼王,莫知所從。既接秦王敕印,業已昭告天下,滇中官員及軍民人等皆彈冠相賀,無法更改,叩請聖裁。乙醜年五月二十三日,孫可望啟。”
啟本送出後,孫可望不等迴複,幹脆將錯就錯,自稱秦王,大興土木營造秦王宮,並改雲南省為雲興省,雲南府為昆明府,昆明縣為昆海縣,諸軍皆稱行營,扈衛稱駕前軍,文書下行皆以“秦王令旨”開頭,各官上書盡曰“啟”字,又稱定國為弟安西李,文秀為弟撫南劉,其下皆稱國主,儼然親藩體統。
永曆帝聽罷,心亂如麻,隻覺一陣頭暈目眩,於是不置可否地擺了擺手,示意退朝,待至明日再議。
楊畏知隻得怏怏退下,返迴驛館歇息。
翰林院庶吉士錢秉鐙認為楊畏知之言有理,但有些話在朝堂上不便言明,遂等到散朝後迴到府中,立刻提筆上疏永曆帝,建議朝廷一麵封孫可望為郡王,命其鎮守雲南,一麵封定國與文秀為公爵,另派人偷偷潛往昆明散布謠言,說這一切都是孫可望的意思。隨後再頒下敕書,許諾劉、李二人,一旦出滇作戰有功,即錫王號。如此一來,二雄必將踴躍奉命,不再聽從孫可望的調遣。
然而錢秉鐙的這封奏疏遞上之後卻是石沉大海,再沒有迴音。
眼見朝中這場封王與否的爭論愈演愈烈,永曆帝依舊遲遲不肯表態。為盡快完成使命,楊畏知不得不攜帶厚禮前往朝中諸臣府上拜謁。
隨同楊畏知前來肇慶的戶部尚書龔彝乃是孫可望心腹,見楊畏知日日進出朝臣府邸,結交百官,以為封王的僵局皆是楊畏知從中作梗所致,心中竟隱隱生出了一絲恨意。
一晃數月過去,麵對清軍大兵壓境的危局,朝中袞袞諸公莫衷一是,始終拿不出一個統一的應對之策,楊畏知見再這麽拖下去也不會有什麽結果,隻好做出讓步,表示願意接受朝廷所封的景國公一爵,以便盡快迴滇複命。
永曆帝被朝臣喋喋不休地爭論折騰了數月,早已心力交瘁,聽說楊畏知要走,自是求之不得,當即命人寫下冊封景國公的敕文,召楊畏知入宮,加其為兵部尚書,龔彝為兵部侍郎,又令大理寺卿趙昱為使,一起銜命入滇。
楊畏知帶著滿心失望離開了肇慶,途經廣西梧州時,聽聞內閣大學士兼督師堵胤錫正在此地,楊畏知心中大喜,立刻決定再賭上一把,連夜趕往堵胤錫府上求見。
堵胤錫為人正直,且頗有政治遠見,當初李自成死後,他就曾單刀赴會,憑一己之力促成了明朝與大順軍餘部的聯合,使李過、高一功等人接受了明朝的封爵,改編為忠貞營。
聽說孫可望的使臣團途經梧州,堵胤錫本打算等明日一早便親自前往驛館拜會,哪知楊畏知比自己還急,竟深夜來訪,堵胤錫連忙吩咐下人將其引至後宅花廳相見。
堵胤錫深知明朝如今已是日薄西山,以目前的實力,別說是恢複中原,複興大明,就連自保都十分困難。當今之計,惟有在軍事上與大西軍和大順軍聯合,方才有機會重新打開局麵。然而經過先前荊州戰役的慘敗,加上軍中疫病流行,忠貞營已是損失慘重,無力再與清軍正麵抗衡。
這時候大西軍主動上門,表示願意聯明抗清,正是雪中送炭,實乃大明複國的最好時機。然而朝廷卻隻肯給一個區區的景國公封號,豈不是大大地得罪了孫可望。若因此事與大西軍反目,僅憑永曆朝廷現有的地盤和實力,覆亡隻在旦夕之間。
兩人一直促膝長談至深夜,在送走楊畏知後,堵胤錫心急如焚,他知道若就這樣放走楊畏知,此事必定決裂,無法挽迴。遂於次日,盛情款待大西使臣團的隨將潘世榮和焦光啟,同二人訂盟結好,暫時穩住了這兩名大西軍的老部將。
隨即,堵胤錫又馬不停蹄地飛馳趕往肇慶,向永曆帝勸諫道:“皇上,朝廷今日若能處理好與孫可望的關係,便能夠重新恢複滇黔兩省!若是處理不好,則將憑添一個強勁的敵人!這裏麵的利害得失,還請皇上三思!”
永曆帝思慮了片刻,這才開口問道:“卿以為該如何封賞孫可望為妥?”
堵胤錫毫不猶豫地說道:“楊畏知剛走不遠,現在還來得及!臣懇請皇上盡快追迴前旨,加封孫可望為二字王!”
金堡在一旁聽後,不禁厲聲指責道:“我朝與西賊、闖賊皆是國仇,汝乃朝廷大臣,偏偏要與這些賊人結交,到底是何用意?”
堵胤錫素來看不起金堡的為人,當即正色言道:“微臣所言皆出自肺腑,為國家大義計,並無參雜私心,不像某些齷蹉小人,已是大難臨頭,卻隻知在朝堂之上搬弄是非!”
金堡在堵胤錫如炬目光的注視下,一時啞口無言,控製不住地連退了好幾步。
堵胤錫根本沒功夫在這時候與金堡較勁,立即扭過頭,連聲催促永曆帝道:“皇上不要再猶豫了!亂世不比往日,國公之爵早已多如牛毛,那孫可望豈能答應?一旦冊封敕文送至昆明,萬事休矣!”
在堵胤錫的一席話下,永曆帝終於幡然醒悟,立刻重新寫下敕文,改封孫可望為平遼郡王,比親王低一級,又比公爵高一級,算是做了讓步。此外還賜孫可望國姓,並賜名朝宗,李定國為康侯,賜名如靖,劉文秀為泰侯,賜名若琦。
敕文寫好後,永曆帝遂派人快馬加鞭追上楊畏知,收迴先前冊封孫可望為景國公的敕文,並將新的敕文交予楊畏知帶迴。楊畏知自是大喜過望,興衝衝地返迴雲南交差去了。
哪知就在此時,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荒唐之事發生了。
潯州守將慶國公陳邦傅見忠貞營駐地緊挨著自己,擔心會影響到他的割據地位,故而打算與孫可望修好,依靠大西軍與忠貞營對抗。
前幾日,從肇慶傳來消息,說是孫可望請封秦王之事受阻,朝廷隻肯給一個景國公的爵位。為討好孫可望,這陳邦傅居然別出心裁地私自填寫了一份永曆帝頒給他的空白敕書,在敕書中不但加封孫可望為秦王,還一不做二不休,加上了“崇之以監國,許之以九錫,推之以總攬朝政,節製天下兵馬,事之以父師”等字樣。又連夜鑄造“秦王之寶”金印一顆,派心腹胡執恭冒充朝廷使者,前往雲南宣詔。
孫可望哪裏知道其中的內情,他原本隻想要一個秦王封號來確立自己在大西軍中的領導地位,沒想到這迴永曆朝廷居然如此慷慨大方,不僅封自己為秦王,還可以監國、總攬朝政、節製天下兵馬,如此結果大大出乎了孫可望的預料,讓他不禁欣喜若狂。
定國看過敕文,覺得事有蹊蹺,忍不住附耳小聲提醒了一句:“大哥,我等寸功未立,朝廷豈會答應得如此爽快,況且看行文這架勢就差沒把皇帝之位相贈了!怕是其中有偽,還須再與肇慶方麵核實之後再奉詔不遲!以免到時宣告天下,難以收場!”
但孫可望此時哪裏還聽得進去,隻當是定國嫉妒自己封王,遂大笑言道:“老二,你多慮了!朝廷敕文豈能有假?再說了,去往肇慶路途遙遠,一來一迴得浪費多少時日?你就盡管放心吧,先讓哥哥風光上幾日,待將來大敗清軍,哥哥定替你請封為王!”
見說服不了孫可望,定國也隻能作罷,孫可望於是在昆明城舉行了隆重的封王大典,並親自出郊恭迎使者入城。
胡執恭怕被看出破綻,全程忐忑不安地誦讀了偽詔,不料孫可望卻是深信不疑,肅然就臣禮,並朝著肇慶方向五拜叩首,連聲謝恩。定國與文秀,並三軍將士亦一齊山唿萬歲。
隨著悠揚的鼓樂聲響起,秦王正式升座,接受雲南文武百官及縉紳士民的慶賀。同時孫可望又將敕書謄黃布詔告全滇,宣布大慶三日,從此奉永曆朝廷為正朔。
誰知才過去沒幾日,楊畏知也迴到了昆明,並帶迴了加封孫可望為平遼郡王的敕文。
孫可望接過敕文草草看了一遍,雙手瞬間控製不住地劇烈顫抖起來,滿臉盡是驚詫和狐疑的表情,隻見他重重將敕文拍在桌案上,死死盯住楊畏知,冷冷地問道:“孤已封秦王矣!為何朝令夕改,又成了平遼郡王?”
楊畏知聽得是一頭霧水,連忙向孫可望詢問到底是何情況。孫可望強壓住心頭怒火,將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
楊畏知聽後當即說道:“朝中群臣為殿下封王之事吵得是不可開交,在下爭取數月,皇上方才鬆口,答應冊封二字郡王,龔尚書和潘、焦二位將軍皆能作證!至於加封秦王的敕文必定是假!隻須把使者押來,一審便知!”
孫可望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命人去驛館把胡執恭給押了過來。
胡執恭見自己西洋鏡被拆穿,幹脆賊喊捉賊,大聲爭辯道:“大帥明鑒,如果說加封秦王的敕印有假,那平遼王的敕印也是假的!朝廷所封不過一個景國公而已!”
楊畏知見胡執恭謊言被人拆穿,居然還想要混水摸魚,倒打一耙,頓時氣不打一出來,當場就把朝廷改封平遼郡王的經過說了出來,並找來使臣團成員一一對質。
詢問了半天,孫可望才總算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給搞明白了,原來這一切全都是陳邦傅在中間搞鬼,胡執恭帶來的秦王封號是假的,至於監國、總攬朝政、節製天下兵馬之事就更是子虛烏有了,永曆帝隻肯封自己為平遼郡王。
然而孫可望此時已經舉行了隆重的封王典禮,並昭告天下,若這時候降級為平遼郡王,他孫可望豈不是威風掃地,成了全天下人的笑柄,將來又如何統領三軍?
念及至此,孫可望自是尷尬無比,怒不可遏地咆哮道:“鳥!老子想稱王就稱王,想稱帝就稱帝,何必要去乞求他人?換來換去,簡直讓人笑話!來人!且將楊畏知和胡執恭全都給老子押下去!聽候發落!”
然而事已至此,總得有個收場,在平複了心情之後,孫可望旋即向永曆帝送去啟本,並將先後接到的敕書一並抄送。
啟本曰:“於五月十八日接敕封秦王,又於五月二十三日接敕封平遼王,莫知所從。既接秦王敕印,業已昭告天下,滇中官員及軍民人等皆彈冠相賀,無法更改,叩請聖裁。乙醜年五月二十三日,孫可望啟。”
啟本送出後,孫可望不等迴複,幹脆將錯就錯,自稱秦王,大興土木營造秦王宮,並改雲南省為雲興省,雲南府為昆明府,昆明縣為昆海縣,諸軍皆稱行營,扈衛稱駕前軍,文書下行皆以“秦王令旨”開頭,各官上書盡曰“啟”字,又稱定國為弟安西李,文秀為弟撫南劉,其下皆稱國主,儼然親藩體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