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清軍大兵壓境,李自成節節敗退,兵力已然捉襟見肘,自是無暇兼顧川北戰事,馬科久等援軍不至,又見搖黃十三家歸附大西軍,廣元勢蹙,遂領兵撤迴漢中,與韓文合力抵禦大西軍的進攻。


    張可旺率軍追過寧羌,在五丁峽與大順軍遭遇,馬科見大西軍聲勢浩大,不敢硬拚,立刻傳令全軍依托地勢據險堅守,張可旺連攻數日,白白折損了不少將士,卻是毫無進展,兩軍一時相持不下,誰都無法取勝。


    就在張可旺一籌莫展之際,忽有張獻忠密諭傳來,說大順軍既已退入陝西,且不必再追,即刻撤軍返迴成都,待開春重新部署之後,再全力攻取西安。


    張可旺本就是歸心似箭,見了密諭自是求之不得,遂留下白文選鎮守廣元,然後與定國一同撤軍返迴。


    進了成都,張可旺和定國顧不上迴府休息,就立刻馬不停蹄地趕往宮中向張獻忠複命。見可旺和定國風塵仆仆而來,張獻忠連忙吩咐太監為他們搬來座椅,奉上糕點香茶。


    二人一路趕迴,早已是饑渴難耐,當即也不跟張獻忠客氣,一屁股坐在椅上,抓起糕點就往嘴裏送,又從托盤上接過茶杯,就著茶水將糕點囫圇咽下肚去,然後將茶杯放迴托盤,你一言我一語地向張獻忠述說起驅逐大順軍出川的經過。


    張獻忠聽得是興致勃勃,中間還時不時地插上兩句,等二人把話說完,張獻忠這才向他們詢問道:“如今川蜀基本平定,一班文臣皆勸老子早正大位,立國建號,與李闖爭奪天下。然而也有人勸老子將蜀王的兒子立為監國,奉大明正朔,收拾人心,等天下大定之後再殺了那個姓朱的小兒,自己做皇帝。你們都是俺老張的兒子,老子的天下,將來也就是你們的天下,依你們看,該如何抉擇為妥?”


    張獻忠話音剛落,定國便抱拳言道:“父王,大明畢竟有近三百年基業,人心尚在,非一朝一夕能夠消亡。如今李自成逼死崇禎帝,已成眾矢之的,咱們不妨立那蜀王世子為帝,延明正朔,如此一來,那些仇恨李自成的官民士紳必將歸附於我,分散於各地的前明官軍,亦不再與我為敵!我大西軍便可以整合全部力量,與李自成一較高下!”


    張可旺一聽當時就不樂意了,連連搖頭道:“老二之言大謬!這兵馬都是咱們自己招的,官民投降的也是咱們大西軍,與那朱家的小子有個屁幹係?父王你想,咱們舉事也有十幾年了,燒皇陵,殺藩王,哪一件幹的不是反對他朱家皇帝的事?如今為了消滅李自成,卻要咱們擁戴朱家的小子,這是何道理?”


    張獻忠見二人意見相左,所言又皆有一定道理,一時也沒有了主張,於是吩咐二人暫且退下,待自己深思熟慮之後再做決斷。


    次日清晨,文武百官循例前來朝賀,張獻忠身穿西王冠冕,端坐於承天殿上,在鼓樂聲中,眾文武排著整齊的隊列,緩步走進承天殿。


    待至賀畢,張獻忠留下汪兆齡等文武官員二十餘人殿上賜座。


    等到眾人皆已坐定,汪兆齡旋即起身走到大殿中央,躬身向張獻忠誦賀道:“王上承天應命,鼎定蜀府,三川郡邑,望風而降。寰海宇內,莫不臣服,臣等慶拊龍鱗,擇棲良木,萬裏追隨,終得償誌。惟願王上早正大位,以告天下,以安民心!”


    汪兆齡的這番說辭,張獻忠聽得是雲裏霧裏,忍不住把話打斷道:“汪丞相,你這繞來繞去的,把老子都繞糊塗了,不必這麽囉嗦,你想要幹啥,直說就是!”


    汪兆齡連忙伏跪在地,叩首稟報道:“昨夜微臣與諸位大人商議,大夥都是一個意見,請王上早日登基稱帝!”


    昨夜張獻忠一宿未眠,想的全都是稱帝之事,今日見汪兆齡提起,張獻忠猛地從寶座上站了起來,背扣雙手,掃視一眼殿中諸臣,繼而言道:“這些時日,不少人勸老子先扶立朱明後裔,挾天子以令諸侯,然而老子思慮了多日,如今南京已經立了一個福王,老子就算再立一個蜀王,招牌亦不如他南京的響亮,況且那李自成都已經稱了帝,老子不比他差,如何就做不得皇帝?”


    汪兆齡見張獻忠答應稱帝,不禁欣喜若狂,趕忙跪倒在地用顫抖的嗓音高唿道:“大西開國,天命所歸!陛下上承天命,下應民心,實乃普天同慶之盛世也!”


    就在說話間,承天門外忽然傳來一片嘈雜之聲,張獻忠不明所以,趕忙吩咐張可旺下殿查看。不一會兒功夫,就見張可旺捧著一大疊勸進表章迴到了承天殿中。


    張可旺讓太監把勸進表遞至張獻忠案前,然後抱拳稟報道:“承天門外是各營將士以及地方縉紳叩闕上表,請父王早正大位!兒臣剛剛已向他們宣布,父王答應擇日登基,他們這才陸續歡唿散去。”


    張獻忠滿意地點了點頭,伸手拿起勸進表,隨意翻看了幾頁,上麵盡是些晦澀艱深的長篇大論,猶如天書一般。


    張獻忠將厚厚一疊勸進表重新扔迴案前,自嘲著說道:“一堆之乎者也,它們認得老子,老子卻不認得它們!也罷,既然大家都讓老子登基,老子登基便是!你們且趕緊替老子挑個好日子。”


    汪兆齡早有準備,不慌不忙地說道:“王上,明日便是大吉之日!十一月子屬水,十六日又是金日,水能生金、克火!正是預示我大西克勝朱明的黃道吉日也!”


    “什麽?明日就登基?這未免也太倉促了吧!”張獻忠不可置信瞪大了雙眼,還以為是自己聽錯了。


    一旁嚴錫命連忙解釋道:“王上盡管放心,登基所用之袞冕輿服,郊天祭祀之地,以及玉璽寶座皆早已準備妥當,大典禮儀流程,諸文武大臣也都演練過很多次了,隻待黃誥頒下,一切自然水到渠成!保證萬無一失!”


    張獻忠聽罷不禁哈哈大笑道:“好啊,到頭來老子倒是最後一個知道的!既然如此,擇日不如撞日,明天就明天吧!”


    “王上聖明!”這些文臣前來歸附,本就是為了當一個從龍之臣,如今心願達成,自是歡唿雀躍。


    等到群臣歡唿完畢,定國這才上前躬身言道:“父王,如今天下四分,各自建元,其中福王於南京繼承明朝帝統,盡管僅剩半壁江山,卻是人心歸附;李自成雖失京師,然仍占有陝西、山西、河南諸省,河塞之險牢不可破,可謂坐擁地利;滿洲以為明討闖之由,竊居京師、河北、山東,是占了天時。然我大西旬月就得巴蜀,紳民爭相歸附,已得人和;蜀中內有沃野千裏,外扼四塞險阻,再得地利;南京草創,李闖新敗,又兼得天時!天時地利人和我皆占齊,巴蜀雖小,卻能以此根基囊括天下!不過當今形勢,最重要的還是順應人心,先前兒臣讚同扶立蜀王世子也是此意!現父王既已決定稱帝,但仍需優待前明宗室,承襲前朝舊製,如此方能夠天下歸心,成就萬世基業!”


    “定國所言極是,咱們立國第一要務便是要確定規矩製度!”張獻忠將目光轉向嚴錫命等文臣,繼續說道,“你們都是有大學問的人,這些事還得勞煩你們多多費心了!時間緊迫,下午就議個章程出來,待日暮之前報於我知!”


    從承天殿下來,汪兆齡、嚴錫命、吳繼善、王國寧、宋日英、江鼎鎮、龔完敬、胡默等文臣各帶喜色,互相揖賀了一聲“恭喜!”,然後便一齊退到朝房,商議新朝章程去了。


    十一月十六日,張獻忠正式在承天殿登基稱帝,國號大西,以成都為西京,蜀王府為皇宮。改元大順,造新曆,曰通天曆,並鑄大順通寶,頒行全川。


    詔民間稱自己為老萬歲,家家戶戶皆必須立“西朝皇帝萬歲”的牌位於家門口,供奉香花。


    冊封張可旺為平東王、張定國為安西王、張文秀為撫南王、張能奇為定北王,張可旺與張定國俱稱千歲,並於蜀王府內建造東西二王府,張可旺居東府,定國居西府。


    又以張可旺節製文武百官,改明舊製,設丞相一職,所有一切大小事務先由丞相裁決,然後呈報皇帝。


    封汪兆齡為東閣大學士兼左丞相、嚴錫命為內閣大學士右丞相;另有吏部尚書胡默、戶部尚書王國寧、禮部尚書吳繼善、兵部尚書龔完敬、刑部尚書李時英、工部尚書王應龍;京畿道禦史齊之奐。


    並設四將軍:張可旺為平東將軍,監十九營;張定國為安西將軍,監十六營;張文秀為撫南將軍,掛先鋒印,監十五營;張能奇為定北將軍,監二十營。


    設五軍都督府:中軍府都督兼五城兵馬司都督王尚禮,提督禦營,提督皇城都指揮竇名望;另有前軍府都督白文選、後軍府都督馮雙禮、左軍府都督馬元利、右軍府都督張化龍、水軍都督王自奇、水師左都督王複臣、水師右都督王自羽等。


    除王尚禮、竇名望兩都督坐鎮成都外,其餘各都督皆統兵分鎮於各地州縣。


    由於正值非常時期,成都城內嚴格實行門禁和保甲法,各門設一兵部、二都督,門軍守備一千人,嚴查出入人等。同時為了方便戰時調兵,張獻忠還下旨將成都城內的主要街道盡數拓寬至十來丈,所有妨礙街道拓展的房屋全部拆毀,改造後的街道能容納五十騎並行而過。


    登基大典結束後,為了填補各州縣官吏的空缺,張獻忠當即傳諭全川軍民人等,要在成都開科取士。一時間,前來應試的生員多達九千餘人,遂以汪兆齡為主考,嚴錫命為副主考,劉承吉為提調。經過多輪會試,取進士五十名參加廷試。


    廷試在保和殿舉行,由張獻忠親自主持,張獻忠當場手書大字試題一道:《以兵脅蜀,同定江山》,命太監傳示各座,照題做文。最終選定樊為璧為狀元,歐陽直為榜眼,史纘傳為探花。


    隨即,張獻忠又對大西軍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編,合計編為一百二十個營,每營設一名總兵,總兵之下,另設副將、參將、都司、遊擊諸官。


    每十營設都督一名,全國共設都督十二名,其中以四十個營駐防成都四門,由張可旺、張定國、張文秀,張能奇四將軍統禦,其他八十個營分駐於各州縣。另還有龍韜、虎略、神策、天討、虎賁、鷹揚、天威、羽林、虎威、豹韜十營,為中軍都督管轄,稱禦營,一切地方事物皆由中軍府都督王尚禮負責裁決處分,若非重大事務,不必上奏皇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孤忠李定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了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了箜並收藏大明孤忠李定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