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在屠滅楊嗣昌一族後仍不解恨,又從當地百姓那裏訪得楊家曆代祖墳皆在龍陽,當即命周聖楷帶兵攻占龍陽,發其七世祖墓。楊嗣昌父子之墓乃是由楊嗣昌親自督造,修得十分宏偉壯觀,結果沒想到這才沒過幾年光景,就被張獻忠開棺戮屍,挫骨揚灰,其慘狀目不忍睹。
李乾德見新城已破,惶惶不可終日,唯恐張獻忠派兵來攻,連忙保護著榮王朱慈炤與其宮眷一路逃往貴州去了。
此時已是臘月,張獻忠正打算迴長沙度歲,忽有提塘急報,說李自成在河南與孫傳庭激戰正酣,已將荊州、襄陽一帶的兵力盡數調空,前去支援。
張獻忠聞訊大喜,當即改變計劃,率軍從常德返迴嶽州,準備渡江奪取荊州。
大軍尚未啟程,卻聞投降左良玉的混十萬馬進忠領本部兵馬來犯,張獻忠怒不可遏,急檄張能奇率三千水軍東下支援,並賜予令箭兵符,可調遣沿江各路兵馬。
張能奇接到張獻忠發來的急傳羽檄,立刻率水師進駐臨湘,聽說馬進忠兵馬已過蒲圻,張能奇自忖來不及追上官軍,幹脆另辟蹊徑,傳令駐守嶽州的大將狄三品,曰:“官軍由陸路來攻,水路必將空虛,將軍宜取守勢,以老其軍,我自沿江而下直取嘉魚,可獲大勝。”
傳令兵出發後,張能奇不等迴信,便迅速率軍東下,大破楚軍馬士秀部,奪占了嘉魚。
馬進忠正在進軍途中,陡然得報嘉魚失守,他不禁大驚失色,生怕後路被斷,趕忙放棄攻打嶽州的計劃,轉頭來救嘉魚,雙方旋即在三十六灣大戰一場,馬進忠兵敗,被迫退往蒲圻。張能奇率部尾隨而至,狄三品亦出兵來襲,馬進忠腹背受敵,再吃敗戰,狼狽逃迴武昌,向左良玉請求派兵增援。
哪知左良玉正因張其在攻打袁州,南昌、九江告急,已將重兵調往了江西,一時手中無兵可用,隻得命令馬進忠聚攏潰軍堅守鹹寧,不得貿然出擊。
崇禎十七年甲申正月,李自成在擊敗孫傳庭,奪占西安之後正式稱帝,國號大順,改元永昌,設六部,以牛金星為天保大學士,頒甲申曆,鑄永昌幣,開科取士。
李自成稱帝後,立刻派出使者,手執黃誥來到湖南,加封張獻忠為鄂公,賜金印,令其率軍討伐左良玉。
張獻忠看完誥書勃然大怒道:“鳥!李自成你這廝算個什麽東西?俺老張與你舅父高迎祥一同舉義之時,你不過還是個小小驛卒,如今倒號令起老子來了!真是豈有此理!”
說罷,張獻忠當即下令將使者推出斬首,首級裝於木函之中,又把使者帶來的八名隨從盡皆割去雙耳,命他們捧著木函迴西安複命。
殺了使者,張獻忠也算是徹底與李自成決裂了,他於是將湘贛一帶的水陸大軍全數調來,除部分留守嶽州、臨湘以外,其他兵馬則由水陸並進,合攻荊州。
這時候李自成的主力大軍皆雲集在陝西,準備向京師方向進軍,一舉滅亡大明朝,因此荊州一帶並沒有留下多少兵馬,聽聞張獻忠率軍殺到,這些守軍未經抵抗力便立刻棄城而逃了。
張獻忠兵不血刃得了荊州,暫將崇王府改作西王宮,繼而分兵攻略附近州縣。
如今天下大勢逐漸明朗,為了決定下一步的進軍方向,張獻忠在西王宮中召集眾文武前來相商。
張能奇率先說道:“兒臣請父王暫緩攻打襄陽,先取武昌!”
“噢?你且說說,為何不可先取襄陽啊?”張獻忠瞪著眼,好奇地問道。
“父王容稟,依兒臣看來,那左良玉之軍雖眾,但多是各路義軍叛附,其軍中宿將除方國安外,皆已死絕,加之左良玉年老力衰,對各路降兵約束有限,不足為慮也!”張能奇剛剛在嶽州打敗了左良玉的水師,自是信心滿滿。
然而劉進忠卻並不苟同,立馬反駁道:“雲枝將軍年輕氣盛,得了兩次勝仗便忘記湖廣慘敗之事了麽?”
張能奇微微一笑道:“劉將軍莫非是被左良玉打怕了不成?從前我軍敗於其手,並非左軍彪悍,乃是因為湯誌、張以澤等人不諳軍事,僮奴軍草創,未及整訓之故!現如今我大西軍已盡收湖南之地,張其在江西也是所向披靡,如今隻剩武昌尚在左良玉之手,不可不取也!”
定國在一旁跟著補充道:“父王,四弟所言極是!倘若先攻襄陽,李闖必引大軍來爭,屆時若左良玉再出兵襲取嶽州、長沙,我軍危矣!然我軍攻打武昌,李闖誌在進取京師,斷不會妨礙於我,一旦奪取武昌,則九江、南昌不攻自克,然後我水陸大軍順江而下,直入南京,江南可定!那時進可與李闖爭奪天下,退可以劃江而守,當立於不敗之地也!”
張文秀也站了出來:“兒臣讚同二哥、四弟所言,咱們一旦攻取南京,便可以效仿洪武帝,以江南賦稅為根本,養精蓄銳,而後北伐中原!何愁天下不定?”
眾人將目光盡數聚集在了張獻忠身上,可張獻忠卻是捋著長髯,沉默不語。
這些年來屢屢敗於左良玉之手,讓張獻忠覺得自己命數與左良玉相克,不想再去主動招惹這位命中煞星,然而在諸義子和群臣麵前這點又不能明說,加上當初攻略南京的方案也是自己提出的,因此盡管大多數人讚同攻打武昌,可張獻忠卻始終一言不發。
汪兆齡善於察言觀色,一眼就看穿了張獻忠心中所想,立刻進言道:“王上,微臣以為金陵不可圖也,若欲改號正位,養威蓄銳,莫如秦蜀,然欲取秦,必先得蜀以為根本,根本既定,然後北伐,四征天下,不足定也!”
當初自己在獻上上中下三策之時,本來主推的就是進取巴蜀之策,奈何張獻忠出人意料地選擇了下策攻打南京,今日見張獻忠猶豫不決,汪兆齡當即舊事重提,再次慫恿張獻忠進軍四川。
張獻忠眼睛一亮,連忙伸手指向汪兆齡:“汪丞相,你且細細道來!”
汪兆齡見勾起了張獻忠的興致,於是繼續說道:“王上自打起兵,用得便是西營的名號,不久前玉皇大帝所賜金印,上麵篆書的也是西王之寶四個大字,可見王上與西方有緣,天意是讓大王向西進取巴蜀,而不是向東去攻南京,向北去爭襄樊!”
“父王,汪丞相所言皆是虛妄之語,以此確定進軍方向,豈不荒謬?”定國當場表示了反對。
哪知張獻忠卻是麵露不悅道:“放肆!天機之事高深莫測,你小娃娃懂個屁!快快退下,且讓汪丞相繼續說!”
定國隻得怏怏退下,汪兆齡轉向定國躬身一揖,又接著說道:“請寧宇將軍稍安勿躁,方才在下隻說了天時,接下來還要再說地利!蜀地號稱天府之國,地險而民富,漢高祖正是在此成就了大漢四百年基業,劉備、李雄、王建、孟知祥、明玉珍等輩亦憑蜀地一隅便能夠割據一方,稱孤道寡。這十多年來,天下紛亂,惟有巴蜀之地尚且完整,如今李闖一心向北,無暇西顧,正是咱們攻取巴蜀的大好時機!若現在不取,等他日李闖騰出手來,先我一步入川,蜀地被其所得,縱使咱們拿下南京,坐擁江南又有何用?一旦李闖自巴蜀乘船東下,以高屋建瓴之勢向我壓來,我當何以自處?”
張可旺向來與汪兆齡穿的是一條褲子,等汪兆齡把話說完,他也迫不及待地站出來表態道:“汪丞相此言實乃高瞻遠矚,是為上上之策!咱們若能據有巴蜀,北可以進取漢中,東可以出擊荊襄,可謂進退自如,盡占天時地利人和!既然如此,咱們又何必在此與那左良玉苦苦相鬥呢?”
見張獻忠尚在猶豫,汪兆齡再次勸說道:“王上,不要再猶豫了!席勢乘便,奮發有為,此王者之資也!四方多故,礪兵秣馬,此霸者之規也!四川一省,雄踞長江上遊,沃野千裏,奇險極峻,以此之資,即便不能一統天下,亦可以稱霸一方,古往今來,但凡有爭奪天下者,無不想要占據巴蜀!秦統六國、晉吞東吳、劉裕北伐、苻堅圖晉、楊堅平陳、宋並江南莫不是如此!王上!蜀者,秦隴之肘腋,楚吳之喉吭,不可不取也!”
聽完汪兆齡的一席話,張獻忠又考慮到大明朝在江北還有重兵布防,黃得功、劉良佐等人也絕非什麽軟柿子可捏,即便能夠拿下,必定也是損失慘重,而四川防禦相對薄弱,自己又曾多次入川,對蜀地頗為熟悉,因此終於下定了向四川進軍的決心。
隻見張獻忠“噌”的一下從寶座上站了起來,目光堅毅地望向前方,厲聲下令道:“傳我詔令,諸將即刻迴營,征調水手船隻,做好一切出征準備!五日之後,大軍即刻開拔,不得有誤!”
定國心有疑惑,抱拳問道:“父王,倘若我大軍主力離去後,左良玉率軍來攻,卻該如何應對?”
張獻忠思慮片刻,轉頭對汪兆齡吩咐道:“汪丞相,你且草擬一道檄文,告知左良玉,就說老子入蜀之後,他若是不來攻我地盤,從此老子便和他永結盟好,兩不相犯!若敢來犯,待老子得了四川,便立刻迴頭來取他武昌,攪他個永世不得安寧!”
待汪兆齡下去草擬檄文,定國又追問一句道:“即便左良玉不來,可湖南、江西大片地盤,總得留軍駐守,不知父王準備委派何人?”
張獻忠捋著長髯,有些不耐煩地說道:“如今奪取西川乃是第一要務,不如就留下尹先民守長沙,狄三品守嶽州,張其在守袁州,何一德守荊州!其餘人等皆隨大軍同往四川!”
定國聽後不禁連連搖頭,憂心忡忡地說道:“父王,如此安排似有不妥!沒有大將坐鎮,隻恐湘贛不保!”
張獻忠卻是不以為然:“隻要能取得巴蜀,即便丟了湘贛又有何妨!你毋須多言,趕緊準備去吧!”
見勸不動張獻忠,定國也隻得領命退下。
眾人散班之後,各自迴營分頭準備,一百萬斛軍糧很快就被分裝上船,軍械餉銀亦盡數備齊。五日之後,張獻忠見萬事俱備,於是點齊水陸大軍三十萬,分乘一萬多艘大小船隻,自荊州誓師出征,一路溯江而上,水陸並進,直取巴蜀。
待大西軍主力入川之後,尚在觀望的左良玉發現湘贛等地大西軍兵力極度空虛,立刻率軍大舉反撲,很快就恢複了在湖南、江西兩省的統治,尹先民、何一得先後被擒殺,狄三品見大勢已去,也棄了嶽州,追趕入蜀的大西軍去了。其餘留守的大西官員或降、或死、或逃,盡如秋後落葉一般,惟有張其在獨自在江西苦苦支撐。
李乾德見新城已破,惶惶不可終日,唯恐張獻忠派兵來攻,連忙保護著榮王朱慈炤與其宮眷一路逃往貴州去了。
此時已是臘月,張獻忠正打算迴長沙度歲,忽有提塘急報,說李自成在河南與孫傳庭激戰正酣,已將荊州、襄陽一帶的兵力盡數調空,前去支援。
張獻忠聞訊大喜,當即改變計劃,率軍從常德返迴嶽州,準備渡江奪取荊州。
大軍尚未啟程,卻聞投降左良玉的混十萬馬進忠領本部兵馬來犯,張獻忠怒不可遏,急檄張能奇率三千水軍東下支援,並賜予令箭兵符,可調遣沿江各路兵馬。
張能奇接到張獻忠發來的急傳羽檄,立刻率水師進駐臨湘,聽說馬進忠兵馬已過蒲圻,張能奇自忖來不及追上官軍,幹脆另辟蹊徑,傳令駐守嶽州的大將狄三品,曰:“官軍由陸路來攻,水路必將空虛,將軍宜取守勢,以老其軍,我自沿江而下直取嘉魚,可獲大勝。”
傳令兵出發後,張能奇不等迴信,便迅速率軍東下,大破楚軍馬士秀部,奪占了嘉魚。
馬進忠正在進軍途中,陡然得報嘉魚失守,他不禁大驚失色,生怕後路被斷,趕忙放棄攻打嶽州的計劃,轉頭來救嘉魚,雙方旋即在三十六灣大戰一場,馬進忠兵敗,被迫退往蒲圻。張能奇率部尾隨而至,狄三品亦出兵來襲,馬進忠腹背受敵,再吃敗戰,狼狽逃迴武昌,向左良玉請求派兵增援。
哪知左良玉正因張其在攻打袁州,南昌、九江告急,已將重兵調往了江西,一時手中無兵可用,隻得命令馬進忠聚攏潰軍堅守鹹寧,不得貿然出擊。
崇禎十七年甲申正月,李自成在擊敗孫傳庭,奪占西安之後正式稱帝,國號大順,改元永昌,設六部,以牛金星為天保大學士,頒甲申曆,鑄永昌幣,開科取士。
李自成稱帝後,立刻派出使者,手執黃誥來到湖南,加封張獻忠為鄂公,賜金印,令其率軍討伐左良玉。
張獻忠看完誥書勃然大怒道:“鳥!李自成你這廝算個什麽東西?俺老張與你舅父高迎祥一同舉義之時,你不過還是個小小驛卒,如今倒號令起老子來了!真是豈有此理!”
說罷,張獻忠當即下令將使者推出斬首,首級裝於木函之中,又把使者帶來的八名隨從盡皆割去雙耳,命他們捧著木函迴西安複命。
殺了使者,張獻忠也算是徹底與李自成決裂了,他於是將湘贛一帶的水陸大軍全數調來,除部分留守嶽州、臨湘以外,其他兵馬則由水陸並進,合攻荊州。
這時候李自成的主力大軍皆雲集在陝西,準備向京師方向進軍,一舉滅亡大明朝,因此荊州一帶並沒有留下多少兵馬,聽聞張獻忠率軍殺到,這些守軍未經抵抗力便立刻棄城而逃了。
張獻忠兵不血刃得了荊州,暫將崇王府改作西王宮,繼而分兵攻略附近州縣。
如今天下大勢逐漸明朗,為了決定下一步的進軍方向,張獻忠在西王宮中召集眾文武前來相商。
張能奇率先說道:“兒臣請父王暫緩攻打襄陽,先取武昌!”
“噢?你且說說,為何不可先取襄陽啊?”張獻忠瞪著眼,好奇地問道。
“父王容稟,依兒臣看來,那左良玉之軍雖眾,但多是各路義軍叛附,其軍中宿將除方國安外,皆已死絕,加之左良玉年老力衰,對各路降兵約束有限,不足為慮也!”張能奇剛剛在嶽州打敗了左良玉的水師,自是信心滿滿。
然而劉進忠卻並不苟同,立馬反駁道:“雲枝將軍年輕氣盛,得了兩次勝仗便忘記湖廣慘敗之事了麽?”
張能奇微微一笑道:“劉將軍莫非是被左良玉打怕了不成?從前我軍敗於其手,並非左軍彪悍,乃是因為湯誌、張以澤等人不諳軍事,僮奴軍草創,未及整訓之故!現如今我大西軍已盡收湖南之地,張其在江西也是所向披靡,如今隻剩武昌尚在左良玉之手,不可不取也!”
定國在一旁跟著補充道:“父王,四弟所言極是!倘若先攻襄陽,李闖必引大軍來爭,屆時若左良玉再出兵襲取嶽州、長沙,我軍危矣!然我軍攻打武昌,李闖誌在進取京師,斷不會妨礙於我,一旦奪取武昌,則九江、南昌不攻自克,然後我水陸大軍順江而下,直入南京,江南可定!那時進可與李闖爭奪天下,退可以劃江而守,當立於不敗之地也!”
張文秀也站了出來:“兒臣讚同二哥、四弟所言,咱們一旦攻取南京,便可以效仿洪武帝,以江南賦稅為根本,養精蓄銳,而後北伐中原!何愁天下不定?”
眾人將目光盡數聚集在了張獻忠身上,可張獻忠卻是捋著長髯,沉默不語。
這些年來屢屢敗於左良玉之手,讓張獻忠覺得自己命數與左良玉相克,不想再去主動招惹這位命中煞星,然而在諸義子和群臣麵前這點又不能明說,加上當初攻略南京的方案也是自己提出的,因此盡管大多數人讚同攻打武昌,可張獻忠卻始終一言不發。
汪兆齡善於察言觀色,一眼就看穿了張獻忠心中所想,立刻進言道:“王上,微臣以為金陵不可圖也,若欲改號正位,養威蓄銳,莫如秦蜀,然欲取秦,必先得蜀以為根本,根本既定,然後北伐,四征天下,不足定也!”
當初自己在獻上上中下三策之時,本來主推的就是進取巴蜀之策,奈何張獻忠出人意料地選擇了下策攻打南京,今日見張獻忠猶豫不決,汪兆齡當即舊事重提,再次慫恿張獻忠進軍四川。
張獻忠眼睛一亮,連忙伸手指向汪兆齡:“汪丞相,你且細細道來!”
汪兆齡見勾起了張獻忠的興致,於是繼續說道:“王上自打起兵,用得便是西營的名號,不久前玉皇大帝所賜金印,上麵篆書的也是西王之寶四個大字,可見王上與西方有緣,天意是讓大王向西進取巴蜀,而不是向東去攻南京,向北去爭襄樊!”
“父王,汪丞相所言皆是虛妄之語,以此確定進軍方向,豈不荒謬?”定國當場表示了反對。
哪知張獻忠卻是麵露不悅道:“放肆!天機之事高深莫測,你小娃娃懂個屁!快快退下,且讓汪丞相繼續說!”
定國隻得怏怏退下,汪兆齡轉向定國躬身一揖,又接著說道:“請寧宇將軍稍安勿躁,方才在下隻說了天時,接下來還要再說地利!蜀地號稱天府之國,地險而民富,漢高祖正是在此成就了大漢四百年基業,劉備、李雄、王建、孟知祥、明玉珍等輩亦憑蜀地一隅便能夠割據一方,稱孤道寡。這十多年來,天下紛亂,惟有巴蜀之地尚且完整,如今李闖一心向北,無暇西顧,正是咱們攻取巴蜀的大好時機!若現在不取,等他日李闖騰出手來,先我一步入川,蜀地被其所得,縱使咱們拿下南京,坐擁江南又有何用?一旦李闖自巴蜀乘船東下,以高屋建瓴之勢向我壓來,我當何以自處?”
張可旺向來與汪兆齡穿的是一條褲子,等汪兆齡把話說完,他也迫不及待地站出來表態道:“汪丞相此言實乃高瞻遠矚,是為上上之策!咱們若能據有巴蜀,北可以進取漢中,東可以出擊荊襄,可謂進退自如,盡占天時地利人和!既然如此,咱們又何必在此與那左良玉苦苦相鬥呢?”
見張獻忠尚在猶豫,汪兆齡再次勸說道:“王上,不要再猶豫了!席勢乘便,奮發有為,此王者之資也!四方多故,礪兵秣馬,此霸者之規也!四川一省,雄踞長江上遊,沃野千裏,奇險極峻,以此之資,即便不能一統天下,亦可以稱霸一方,古往今來,但凡有爭奪天下者,無不想要占據巴蜀!秦統六國、晉吞東吳、劉裕北伐、苻堅圖晉、楊堅平陳、宋並江南莫不是如此!王上!蜀者,秦隴之肘腋,楚吳之喉吭,不可不取也!”
聽完汪兆齡的一席話,張獻忠又考慮到大明朝在江北還有重兵布防,黃得功、劉良佐等人也絕非什麽軟柿子可捏,即便能夠拿下,必定也是損失慘重,而四川防禦相對薄弱,自己又曾多次入川,對蜀地頗為熟悉,因此終於下定了向四川進軍的決心。
隻見張獻忠“噌”的一下從寶座上站了起來,目光堅毅地望向前方,厲聲下令道:“傳我詔令,諸將即刻迴營,征調水手船隻,做好一切出征準備!五日之後,大軍即刻開拔,不得有誤!”
定國心有疑惑,抱拳問道:“父王,倘若我大軍主力離去後,左良玉率軍來攻,卻該如何應對?”
張獻忠思慮片刻,轉頭對汪兆齡吩咐道:“汪丞相,你且草擬一道檄文,告知左良玉,就說老子入蜀之後,他若是不來攻我地盤,從此老子便和他永結盟好,兩不相犯!若敢來犯,待老子得了四川,便立刻迴頭來取他武昌,攪他個永世不得安寧!”
待汪兆齡下去草擬檄文,定國又追問一句道:“即便左良玉不來,可湖南、江西大片地盤,總得留軍駐守,不知父王準備委派何人?”
張獻忠捋著長髯,有些不耐煩地說道:“如今奪取西川乃是第一要務,不如就留下尹先民守長沙,狄三品守嶽州,張其在守袁州,何一德守荊州!其餘人等皆隨大軍同往四川!”
定國聽後不禁連連搖頭,憂心忡忡地說道:“父王,如此安排似有不妥!沒有大將坐鎮,隻恐湘贛不保!”
張獻忠卻是不以為然:“隻要能取得巴蜀,即便丟了湘贛又有何妨!你毋須多言,趕緊準備去吧!”
見勸不動張獻忠,定國也隻得領命退下。
眾人散班之後,各自迴營分頭準備,一百萬斛軍糧很快就被分裝上船,軍械餉銀亦盡數備齊。五日之後,張獻忠見萬事俱備,於是點齊水陸大軍三十萬,分乘一萬多艘大小船隻,自荊州誓師出征,一路溯江而上,水陸並進,直取巴蜀。
待大西軍主力入川之後,尚在觀望的左良玉發現湘贛等地大西軍兵力極度空虛,立刻率軍大舉反撲,很快就恢複了在湖南、江西兩省的統治,尹先民、何一得先後被擒殺,狄三品見大勢已去,也棄了嶽州,追趕入蜀的大西軍去了。其餘留守的大西官員或降、或死、或逃,盡如秋後落葉一般,惟有張其在獨自在江西苦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