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豐盛的晚餐之後,大家都相當的滿足,照例是阿娘和阿姐收拾碗筷,而小姑特別的積極要一起去收拾。經過上午的粉皮小插曲之後,小姑人情世故,突然就開竅多了。好歹是托我的福才能吃這麽的豐盛,總不能讓我的阿娘阿姐專門辛苦收拾碗筷吧!
奶奶和阿爸是基本上不會收拾碗筷的,而其他孩子又太小,輪不到。當阿娘他們在收拾碗筷的時候,奶奶準備迴房間,走之前朝我使了個眼色,說了一句:\"阿蓮,你跟我來一下。\"
果然不出我所料,奶奶要跟我談心。姐姐和小姑他們給我投來一個自求多福的眼神。每迴被奶奶叫去談話的都不是什麽好事情,但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該來的總是要來的。
今天在砍柴和放牛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想究竟要怎麽去跟奶奶談,心裏已經有了個大概,所以一臉淡定的跟在她的身後,來到她的房間。
奶奶是個典型的舊時代女子,個子不高,她是專門裹過腳的一代女子,擁有傳說中的三寸金蓮,喜歡穿自己自製的小號手工布鞋,還有自己弄的布衣旗袍,這民國風格一直延續到後世,有次機緣巧合,我專門看過她的腳,那些腳趾頭都已經並在一起。
聽奶奶說過,當時裹腳的時候特別的疼,長輩在她小的時候,強製的把腳趾疊著,用布條綁起來,就為了腳小走路婀娜多姿,其實走起路特別疼,後來鬆開布條的時候,腳趾頭都變形,按道理應該走路的很慢,不過她依然走路生風,也就是這樣一個小個子老太太,硬是把一頭家給撐起來了,後世活到了90多歲,無病無痛壽寢正終,直至今日,我都相當的佩服她。
跟著奶奶來到她的房間,她示意我隨便找張凳子坐,然後她把煤油燈點著,並且把艾草灰找出來,然後在另外一張凳子上坐下了。
“來,阿蓮幫我的傷口換一下藥唄”
正在我斟酌著怎麽開口的時候,奶奶先開口讓我給她換藥。
“好的”
我答應道,然後開始著手給她調艾草灰。
調好艾草灰,往她挽起袖子的傷口敷去的時候,奶奶靜靜地開口了:
\"大廳裏麵曬著的那些藥材,是你帶迴來的嗎?\"語氣裏帶著肯定。
“是的,阿奶,是我砍柴的時候從大山裏麵帶迴來的!”
我一邊迴答,一邊繼續給她敷藥,一邊在腦子裏想如果她問是誰教我辨別藥材的,說是李大媽又不是很合適,有藥材她為什麽不要?非要叫我拿迴家呢?想想不是特別的合適,我在糾結著接下來究竟應該怎麽說。
“你認得這些藥材嗎,他們分別有什麽功效?還是說是其他人讓你帶迴來的?”
奶奶在繼續發問。
“嗯,認得,拿迴來有好幾種藥材,有野生的何首烏,主要是明目烏發,有五指毛桃,這個是提升免疫力,益氣生津,還有那個紅色的切成片的是雞血藤,聽說是補血活血,舒筋活絡的作用,平時我們都能用得上。”
奶奶如同跟朋友聊天一樣問我問題,我下意識就作出迴答,就跟往常給病人朋友解釋一樣侃侃而談,說到這裏,我突然意識到,奶奶不是我的病人,我也不是一個醫生,反常即為妖!
反應過來,我立馬用手捂了一下我的嘴巴,不讓自己說下去。
“你確實認得這些藥材”這次奶奶是十分肯定的語氣。
“這又是外祖母教你怎麽辨別藥材的嗎?”奶奶開玩笑的說。
平時奶奶都是一臉嚴肅,不然就是別人做錯事她嚴厲的在罵人,看她開我的玩笑,還真的有點適應不過來,正想迴答說:“是的”。
奶奶突然嚴肅的說:“阿蓮,我不管你以前是誰教你辨認藥材,教你處理傷口,但是從今天開始,由我來教你這些,如果有人問到你,你就說是我教的,不然你小小年紀會被人抓走的。”
奶奶是睿智的,有大格局,她應該看出了我的端倪,知曉我有自己的秘密,但沒有讓我說出來,也沒有細問,直接就給我兜底了。
風風雨雨幾十年,獨自一人撐起一個家,她確實有著不同常人的的眼光,我們每天朝夕相處,我小小年紀一覺醒來就會處理傷口,就會辨別藥材,確實不大符合常理,但是奶奶輕而易舉的就接受了。
估計在她看來,以她的閱曆,一朝開竅的事情也是可能發生,她也不是不能接受的,隻要我還是她的孫女,這個就問題不大,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所以她必須把這個禍端給斷絕了。
她沒有深究我為什麽會一朝之內就變得跟以往不一樣,反而讓她自己成為我的轉變順理成章的存在,說實話,太出乎意料,原本還以為她會尋根問底,然後我得絞盡腦汁去說服她,這是別人教會我的東西,還有以後讀書認字,藥材賣錢,及為人治病等等,又得是另外一番說辭。
聽她這麽一說,我瞬間不知道怎麽往下接話,隻說了一句:“阿奶,你……”
奶奶看了一眼門口沒人,就去把門關上,然後迴來桌子底下拿出一本書遞給我:“阿蓮,這個是我爺爺給我傳下來的有關治人相關的書本,他沒說是怎麽得到的書,裏麵配有圖片,你有空翻一下,哪天別人問到你,說是我教的,也有出處,你阿爸和大姑小姑都沒有醫學天賦,加上這個書要是外露,這個時期,說不定還招來禍端,所以原本我計劃是把它帶到棺材去的。”
我一聽,立馬站起來,恭敬地接過這本書。拿過來粗略翻了一下,這是一本封麵泛白的書,沒有寫任何字樣,可能正是因為這樣才得以保存下來。
我翻看了一下,裏麵後半部分配有圖片,也附有文字,更多的傾向於藥材圖片及藥材的功效介紹,開篇前言附有一些人體經脈圖及簡單的舌診示意圖,中間部分則是一些經典方劑,寫明來源,基本都是常見的病症。
比如裏麵的經典方劑有:
《參苓白術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歌訣:參苓白術扁豆陳,連草山藥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棗湯調服益脾神。
組方:人參、茯苓、白術、淮山、扁豆、桔梗、砂仁、蓮子肉、薏苡仁、炙草、大棗。
功效:益脾健胃,滲濕止瀉
主治:脾胃虛弱證,症見食少便溏,或瀉、或吐、四肢乏力、形體消瘦、胸脘悶脹、麵色萎黃、舌苔白、舌質淡紅、脈細緩,或虛緩。
用法:清水煎服,日服一劑。
虎潛丸(《丹溪心法》)
歌訣:虎潛足痿是妙方,虎骨陳皮並鎖陽。
龜甲幹薑知母芍,再加柏地作丸嚐。
黃柏、角板、知母、熟地、陳皮、白芍、鎖陽、幹薑、虎骨(現多用狗骨代)。
功效:滋陰降火、強壯筋骨。
主治:肝腎不足、陰虛內熱、腰膝酸軟、筋骨痿弱、腿足消瘦、步履乏力、舌紅少苔、脈細弱。
用法:原用為丸劑,現多用為湯劑。清水煎服,日服一劑。
準確來說,這是一個類似摘抄本,又像複印本,沒有封麵,不是哪個醫家大咖的正本,用的不是繁體字,用的是毛筆簡體字,雖然不齊全,但沒有醫學基礎的人入門使用正合適。
我當年學習中醫中藥,卯著一股勁,可是學習了不下30多本厚厚的書,《黃帝內經》《傷感雜病論》《本草綱目》《艾灸入門》《針灸陰陽九針》《金匱要略》《中醫內科實用簡易療法》《實用艾灸針灸課》等等。
還有各種網絡直播課,係統實操課,我有空就聽課學習,然後找人實踐,各種理論加病例講解,不僅自己艾灸下針,也給周邊的不少病患治療。
中醫這塊,我偏向用艾灸下銀針,用藥也有,不過開方不算多,畢竟中醫博大精深,在後世,藥材在山裏不多見,我也沒特意去巡山問藥,加上很多藥房都有現成的中成藥,醫院有中醫專門坐診,所以我沒側重中藥。
雖然說是附有圖片,能見圖辨認,我是有後世認字的基礎,但是如果不認字,要學好這本書也是倍感吃力的呢,要不我從現在開始,重新學習中醫中藥,查漏補缺,這樣離我重生要做神醫的目標更邁進一步,我一邊看,一邊想,陷入了沉思。
“我忘了呢,阿蓮,你還沒上學,還不認識字吧。”突然奶奶一拍腦袋,說道。
看我盯著書本裏麵的方劑發呆,奶奶突然想起這茬。是的呢,如果一朝醒來就能識文斷字,那才真正會被抓起來的呢。
“嗯,我不認得字,這圖片倒是認得出來,跟山裏的藥材畫得很像。”我趕緊迴複到。
我最近動不動就進入發呆狀態,有種腦子不夠用的錯覺,看來提升體質的同時也要給自己補補腦子,畢竟這規劃的種種都太費腦子了。
“也對,這個得等你認字才能學會,關鍵是我沒上過學,教不了你。我懂得用艾灸是我祖上口耳相傳留下來的,你想學的話找時間我可以教你,這本書我也就是看得懂這些人體經絡和一些有圖片的藥材,有些藥材是聽一些懂藥材的人介紹才知道它的名字和功效,真的讓我自己看,看也看不懂。”奶奶緩緩的跟我說。
“這本書放在我這裏沒有用,既然你對認識藥材有天分,這個書你就拿走吧,去上學認字後多少對你有幫助。”
奶奶頓了一下,突然像下了一個重要決心一般,把自己珍藏許久的寶貝拱手讓人,如同割肉一般,百般不舍得。
奶奶和阿爸是基本上不會收拾碗筷的,而其他孩子又太小,輪不到。當阿娘他們在收拾碗筷的時候,奶奶準備迴房間,走之前朝我使了個眼色,說了一句:\"阿蓮,你跟我來一下。\"
果然不出我所料,奶奶要跟我談心。姐姐和小姑他們給我投來一個自求多福的眼神。每迴被奶奶叫去談話的都不是什麽好事情,但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該來的總是要來的。
今天在砍柴和放牛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想究竟要怎麽去跟奶奶談,心裏已經有了個大概,所以一臉淡定的跟在她的身後,來到她的房間。
奶奶是個典型的舊時代女子,個子不高,她是專門裹過腳的一代女子,擁有傳說中的三寸金蓮,喜歡穿自己自製的小號手工布鞋,還有自己弄的布衣旗袍,這民國風格一直延續到後世,有次機緣巧合,我專門看過她的腳,那些腳趾頭都已經並在一起。
聽奶奶說過,當時裹腳的時候特別的疼,長輩在她小的時候,強製的把腳趾疊著,用布條綁起來,就為了腳小走路婀娜多姿,其實走起路特別疼,後來鬆開布條的時候,腳趾頭都變形,按道理應該走路的很慢,不過她依然走路生風,也就是這樣一個小個子老太太,硬是把一頭家給撐起來了,後世活到了90多歲,無病無痛壽寢正終,直至今日,我都相當的佩服她。
跟著奶奶來到她的房間,她示意我隨便找張凳子坐,然後她把煤油燈點著,並且把艾草灰找出來,然後在另外一張凳子上坐下了。
“來,阿蓮幫我的傷口換一下藥唄”
正在我斟酌著怎麽開口的時候,奶奶先開口讓我給她換藥。
“好的”
我答應道,然後開始著手給她調艾草灰。
調好艾草灰,往她挽起袖子的傷口敷去的時候,奶奶靜靜地開口了:
\"大廳裏麵曬著的那些藥材,是你帶迴來的嗎?\"語氣裏帶著肯定。
“是的,阿奶,是我砍柴的時候從大山裏麵帶迴來的!”
我一邊迴答,一邊繼續給她敷藥,一邊在腦子裏想如果她問是誰教我辨別藥材的,說是李大媽又不是很合適,有藥材她為什麽不要?非要叫我拿迴家呢?想想不是特別的合適,我在糾結著接下來究竟應該怎麽說。
“你認得這些藥材嗎,他們分別有什麽功效?還是說是其他人讓你帶迴來的?”
奶奶在繼續發問。
“嗯,認得,拿迴來有好幾種藥材,有野生的何首烏,主要是明目烏發,有五指毛桃,這個是提升免疫力,益氣生津,還有那個紅色的切成片的是雞血藤,聽說是補血活血,舒筋活絡的作用,平時我們都能用得上。”
奶奶如同跟朋友聊天一樣問我問題,我下意識就作出迴答,就跟往常給病人朋友解釋一樣侃侃而談,說到這裏,我突然意識到,奶奶不是我的病人,我也不是一個醫生,反常即為妖!
反應過來,我立馬用手捂了一下我的嘴巴,不讓自己說下去。
“你確實認得這些藥材”這次奶奶是十分肯定的語氣。
“這又是外祖母教你怎麽辨別藥材的嗎?”奶奶開玩笑的說。
平時奶奶都是一臉嚴肅,不然就是別人做錯事她嚴厲的在罵人,看她開我的玩笑,還真的有點適應不過來,正想迴答說:“是的”。
奶奶突然嚴肅的說:“阿蓮,我不管你以前是誰教你辨認藥材,教你處理傷口,但是從今天開始,由我來教你這些,如果有人問到你,你就說是我教的,不然你小小年紀會被人抓走的。”
奶奶是睿智的,有大格局,她應該看出了我的端倪,知曉我有自己的秘密,但沒有讓我說出來,也沒有細問,直接就給我兜底了。
風風雨雨幾十年,獨自一人撐起一個家,她確實有著不同常人的的眼光,我們每天朝夕相處,我小小年紀一覺醒來就會處理傷口,就會辨別藥材,確實不大符合常理,但是奶奶輕而易舉的就接受了。
估計在她看來,以她的閱曆,一朝開竅的事情也是可能發生,她也不是不能接受的,隻要我還是她的孫女,這個就問題不大,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所以她必須把這個禍端給斷絕了。
她沒有深究我為什麽會一朝之內就變得跟以往不一樣,反而讓她自己成為我的轉變順理成章的存在,說實話,太出乎意料,原本還以為她會尋根問底,然後我得絞盡腦汁去說服她,這是別人教會我的東西,還有以後讀書認字,藥材賣錢,及為人治病等等,又得是另外一番說辭。
聽她這麽一說,我瞬間不知道怎麽往下接話,隻說了一句:“阿奶,你……”
奶奶看了一眼門口沒人,就去把門關上,然後迴來桌子底下拿出一本書遞給我:“阿蓮,這個是我爺爺給我傳下來的有關治人相關的書本,他沒說是怎麽得到的書,裏麵配有圖片,你有空翻一下,哪天別人問到你,說是我教的,也有出處,你阿爸和大姑小姑都沒有醫學天賦,加上這個書要是外露,這個時期,說不定還招來禍端,所以原本我計劃是把它帶到棺材去的。”
我一聽,立馬站起來,恭敬地接過這本書。拿過來粗略翻了一下,這是一本封麵泛白的書,沒有寫任何字樣,可能正是因為這樣才得以保存下來。
我翻看了一下,裏麵後半部分配有圖片,也附有文字,更多的傾向於藥材圖片及藥材的功效介紹,開篇前言附有一些人體經脈圖及簡單的舌診示意圖,中間部分則是一些經典方劑,寫明來源,基本都是常見的病症。
比如裏麵的經典方劑有:
《參苓白術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歌訣:參苓白術扁豆陳,連草山藥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棗湯調服益脾神。
組方:人參、茯苓、白術、淮山、扁豆、桔梗、砂仁、蓮子肉、薏苡仁、炙草、大棗。
功效:益脾健胃,滲濕止瀉
主治:脾胃虛弱證,症見食少便溏,或瀉、或吐、四肢乏力、形體消瘦、胸脘悶脹、麵色萎黃、舌苔白、舌質淡紅、脈細緩,或虛緩。
用法:清水煎服,日服一劑。
虎潛丸(《丹溪心法》)
歌訣:虎潛足痿是妙方,虎骨陳皮並鎖陽。
龜甲幹薑知母芍,再加柏地作丸嚐。
黃柏、角板、知母、熟地、陳皮、白芍、鎖陽、幹薑、虎骨(現多用狗骨代)。
功效:滋陰降火、強壯筋骨。
主治:肝腎不足、陰虛內熱、腰膝酸軟、筋骨痿弱、腿足消瘦、步履乏力、舌紅少苔、脈細弱。
用法:原用為丸劑,現多用為湯劑。清水煎服,日服一劑。
準確來說,這是一個類似摘抄本,又像複印本,沒有封麵,不是哪個醫家大咖的正本,用的不是繁體字,用的是毛筆簡體字,雖然不齊全,但沒有醫學基礎的人入門使用正合適。
我當年學習中醫中藥,卯著一股勁,可是學習了不下30多本厚厚的書,《黃帝內經》《傷感雜病論》《本草綱目》《艾灸入門》《針灸陰陽九針》《金匱要略》《中醫內科實用簡易療法》《實用艾灸針灸課》等等。
還有各種網絡直播課,係統實操課,我有空就聽課學習,然後找人實踐,各種理論加病例講解,不僅自己艾灸下針,也給周邊的不少病患治療。
中醫這塊,我偏向用艾灸下銀針,用藥也有,不過開方不算多,畢竟中醫博大精深,在後世,藥材在山裏不多見,我也沒特意去巡山問藥,加上很多藥房都有現成的中成藥,醫院有中醫專門坐診,所以我沒側重中藥。
雖然說是附有圖片,能見圖辨認,我是有後世認字的基礎,但是如果不認字,要學好這本書也是倍感吃力的呢,要不我從現在開始,重新學習中醫中藥,查漏補缺,這樣離我重生要做神醫的目標更邁進一步,我一邊看,一邊想,陷入了沉思。
“我忘了呢,阿蓮,你還沒上學,還不認識字吧。”突然奶奶一拍腦袋,說道。
看我盯著書本裏麵的方劑發呆,奶奶突然想起這茬。是的呢,如果一朝醒來就能識文斷字,那才真正會被抓起來的呢。
“嗯,我不認得字,這圖片倒是認得出來,跟山裏的藥材畫得很像。”我趕緊迴複到。
我最近動不動就進入發呆狀態,有種腦子不夠用的錯覺,看來提升體質的同時也要給自己補補腦子,畢竟這規劃的種種都太費腦子了。
“也對,這個得等你認字才能學會,關鍵是我沒上過學,教不了你。我懂得用艾灸是我祖上口耳相傳留下來的,你想學的話找時間我可以教你,這本書我也就是看得懂這些人體經絡和一些有圖片的藥材,有些藥材是聽一些懂藥材的人介紹才知道它的名字和功效,真的讓我自己看,看也看不懂。”奶奶緩緩的跟我說。
“這本書放在我這裏沒有用,既然你對認識藥材有天分,這個書你就拿走吧,去上學認字後多少對你有幫助。”
奶奶頓了一下,突然像下了一個重要決心一般,把自己珍藏許久的寶貝拱手讓人,如同割肉一般,百般不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