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內侍的傳旨,姚妃和聞妃不敢再多言,乖乖入了宮。
她們甫一到自己的宮殿,皇帝身邊的內侍總管便帶來旨意:姚氏與聞氏於順德門前大打出手,有失體統,有損皇家體麵,罰奉三月。
傍晚,皇帝在攬煦閣設宴,為入宮的妃嬪們慶賀。
在宮女的指引下,阮綿坐到了自己的位置。
此次一共入宮九位新人,分別坐於殿中兩側,阮綿的位置在左側第三位。
宴席尚未開始,皇帝還未來臨。
阮綿坐下後,不動聲色的打量此次入宮的新人,這些人顯然都是刻意打扮過的,一個個金玉珠翠,光彩照人。
這幾人有京中的,也有從外地來,有她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
其中有兩個眉宇間有幾分相似的,便是陸家姐妹了。
陸家嫡女常年隨父外任,但在京中頗有端莊賢德之名。
隻見她端坐在那裏,臉上掛著恰到好處的微笑,一舉一動都透著世家貴女的端莊優雅,十分得體。
她旁邊坐的是陸家旁支女,陸充儀。
阮綿忍不住多瞧了兩眼,心中暗暗讚歎,這簡直是個世間尤物啊!
纖腰豐臀,身段說不出的曼妙,胸口的鼓脹飽滿圓潤,唿之欲出,連她都垂涎不已!
她不由低頭瞧了瞧自己,瞬間自慚形穢了起來。
一聲輕咳傳來,阮綿微微側眸循聲望去,入目的是一位麵龐清瘦的女子,她知道,這便是身嬌體弱的聞妃了。
隻見此女身形單薄,秀眉微蹙,臉上透著淡淡的哀愁,一雙眸子水波盈盈,有種讓人心疼的破碎美,端的是我見猶憐!
阮綿在心裏想,若這姑娘到那廝麵前哭上一哭,那廝怕不得心都融化嘍!
她在打量別人時,別人也在偷偷打量她。
這阮氏的容貌生得倒是好,與陸充儀不相上下,卻少了那股惑人心魄的媚骨天成之態。
聽聞她溫雅恭順,在京中素有美名,但前朝與後宮緊密相連,沒有家族在前朝助力,她的前途也就止於這個妃位了。
眾人心思各異,門外響起唱喏:
“聖上駕到!”
眾人紛紛起身,離開座位跪地見禮。
齊民瞻一襲赭黃色衫袍,上麵用淡黃色和紅色絲線繡著精美的龍紋,他身形修長挺拔,眉目俊朗,英氣逼人。
龍袍加身,帝王威嚴令人不敢直視。
“坐。”
他走到上首金龍宴桌後坐下,語氣淡然。
對這般姿態的皇帝,阮綿並不覺奇怪,掌家多年,她自己麵對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一麵。
眾人謝恩,各自歸坐。
宴席開始,宮女太監們手持托盤端著菜肴魚貫而入,一道道山珍海味、美酒佳肴被擺到眾人麵前。
“陛下,多謝您設宴相邀,臣妾敬您一杯。”
宛若鶯啼的聲音響起,阮綿抬眼望去,隻見身姿婀娜的陸充儀盈盈起身,媚眼如絲,舉杯向上首的皇帝敬酒。
因著羞澀,她的雙頰染上了淡淡嫣紅,瞧著更加勾人心魄了。
阮綿很好奇皇帝的反應,微微側頭去瞧,卻見他隻淡淡應了一聲,稍抿了一口杯裏的酒,便放下了酒盞。
見此,陸充儀有些失望,輕輕咬了咬朱唇,施了一禮便坐下了。
“狐媚子,呸!”
低低的咒罵的聲入耳,阮綿看向左側,她識得這姑娘,齊國公府的幺女,姚氏。
但她與此人不甚相熟,隻聽聞她的性子有些厲害。
她打量了一眼,心道,這位姑娘眉宇間滿是英氣和傲然,倒與那廝相襯,俱是英武之人,且都有張揚跋扈之名。
有人開了頭,其餘人也相繼起身向皇帝敬酒。
一個下午,阮綿已經適應了自己這個臨時身份,自稱起“臣妾”二字也自然了幾分。
齊民瞻垂眸,掩下了眼中的一抹憐惜。
他並不意外她的變化,掌家多年,需要她適應的事情很多,她不是那等扭捏的女子,她總會調整自己極快適應周遭的改變。
可他想將她護在羽翼下,讓她可以肆無忌憚,不用為顧全大局而委屈求全,不用事事替他人考慮......
麵對阮綿的敬酒,齊民瞻並沒有表現出特殊的情緒,依舊隻抿了一小口。
所有人敬完酒後,阮綿將一眾新人都認了個遍。
楊妃年紀最小,小鼻小口,一雙眸子又大又圓,總是笑盈盈的,透著些天真爛漫。
隻是,生長在大家族內宅裏,自小見慣了勾心鬥角的世家女,真的會有這樣的天真純澈嗎?
另外三個,羅貴人灑脫,賀貴人柔順,向貴人看上去有些清冷,三人的相貌隻算得上清秀幹淨,在這美人如雲的後宮並不突出。
這些女子各有千秋,端莊的,嫵媚的,英氣的,嬌弱的,天真的……
阮綿有些好奇,這廝會中意哪個呢?
宮宴尚未結束,齊民瞻便提前離席了。
見皇帝迴到寢殿,早已等候在此的敬事房總管趕忙迎上去見禮。
他身邊還跟著一名小內監,雙手捧著各位新妃的綠頭牌。
齊民瞻掃了那托盤一眼,微蹙了蹙眉,將其中一塊綠頭牌拿起攥在手裏。
“陛下今晚可是要召阮妃娘娘侍寢?”
敬事房總管彎身,小心翼翼的問道。
齊民瞻擺了擺手,敬事房總管一臉莫名,正欲再問,卻被常順拽住了。
常順拉著他到殿外,低聲道:“以後莫要再準備阮娘娘的牌子了。”
“為何?”
“自己琢磨去。”
常順並不多言。
敬事房總管猶豫再三,不敢吭聲。
這位新帝脾氣極大,登基前便將整個內宮大清洗了一遍,凡是在廢帝及其妃嬪身邊服侍過的都被處死或趕出宮了。
當時有未承寵的秀女試圖用魅惑手段,引誘尚未登基的皇太孫,卻直接被下令當著眾人的麵剝光杖斃,那之後就再也沒有人敢動那些歪心思了。
敬事房總管隻好領著自己的人離開。
第二日有朝臣諫言,後妃阮氏從正昭門入宮有違禮法。
皇帝將所有過錯都推到了在順德門前大鬧的姚妃和聞妃身上,並趁機斥責兩家教女無方,不知禮數。
齊國公恨得牙癢癢,那幾個諫言的官員分明是與陸家走的近的,他們此舉並非針對阮氏,而是針對他和聞家的。
可聞家根本不在京城,受到的影響遠遠沒有齊國公府大。
所以那些人實則是針對他齊國公府的!
沒有人懷疑這次事件背後,有皇帝的手筆。
在很多人眼中,皇帝冷厲暴躁,恣意隨性,並不擅謀略。
他們認為皇帝之所以能奪迴皇位,全賴鎮南王幫忙籌劃。
這些印象是齊民瞻有意在朝臣們麵前展現的,隻有讓他們放鬆警惕,有些人才會露出狐狸尾巴……
她們甫一到自己的宮殿,皇帝身邊的內侍總管便帶來旨意:姚氏與聞氏於順德門前大打出手,有失體統,有損皇家體麵,罰奉三月。
傍晚,皇帝在攬煦閣設宴,為入宮的妃嬪們慶賀。
在宮女的指引下,阮綿坐到了自己的位置。
此次一共入宮九位新人,分別坐於殿中兩側,阮綿的位置在左側第三位。
宴席尚未開始,皇帝還未來臨。
阮綿坐下後,不動聲色的打量此次入宮的新人,這些人顯然都是刻意打扮過的,一個個金玉珠翠,光彩照人。
這幾人有京中的,也有從外地來,有她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
其中有兩個眉宇間有幾分相似的,便是陸家姐妹了。
陸家嫡女常年隨父外任,但在京中頗有端莊賢德之名。
隻見她端坐在那裏,臉上掛著恰到好處的微笑,一舉一動都透著世家貴女的端莊優雅,十分得體。
她旁邊坐的是陸家旁支女,陸充儀。
阮綿忍不住多瞧了兩眼,心中暗暗讚歎,這簡直是個世間尤物啊!
纖腰豐臀,身段說不出的曼妙,胸口的鼓脹飽滿圓潤,唿之欲出,連她都垂涎不已!
她不由低頭瞧了瞧自己,瞬間自慚形穢了起來。
一聲輕咳傳來,阮綿微微側眸循聲望去,入目的是一位麵龐清瘦的女子,她知道,這便是身嬌體弱的聞妃了。
隻見此女身形單薄,秀眉微蹙,臉上透著淡淡的哀愁,一雙眸子水波盈盈,有種讓人心疼的破碎美,端的是我見猶憐!
阮綿在心裏想,若這姑娘到那廝麵前哭上一哭,那廝怕不得心都融化嘍!
她在打量別人時,別人也在偷偷打量她。
這阮氏的容貌生得倒是好,與陸充儀不相上下,卻少了那股惑人心魄的媚骨天成之態。
聽聞她溫雅恭順,在京中素有美名,但前朝與後宮緊密相連,沒有家族在前朝助力,她的前途也就止於這個妃位了。
眾人心思各異,門外響起唱喏:
“聖上駕到!”
眾人紛紛起身,離開座位跪地見禮。
齊民瞻一襲赭黃色衫袍,上麵用淡黃色和紅色絲線繡著精美的龍紋,他身形修長挺拔,眉目俊朗,英氣逼人。
龍袍加身,帝王威嚴令人不敢直視。
“坐。”
他走到上首金龍宴桌後坐下,語氣淡然。
對這般姿態的皇帝,阮綿並不覺奇怪,掌家多年,她自己麵對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一麵。
眾人謝恩,各自歸坐。
宴席開始,宮女太監們手持托盤端著菜肴魚貫而入,一道道山珍海味、美酒佳肴被擺到眾人麵前。
“陛下,多謝您設宴相邀,臣妾敬您一杯。”
宛若鶯啼的聲音響起,阮綿抬眼望去,隻見身姿婀娜的陸充儀盈盈起身,媚眼如絲,舉杯向上首的皇帝敬酒。
因著羞澀,她的雙頰染上了淡淡嫣紅,瞧著更加勾人心魄了。
阮綿很好奇皇帝的反應,微微側頭去瞧,卻見他隻淡淡應了一聲,稍抿了一口杯裏的酒,便放下了酒盞。
見此,陸充儀有些失望,輕輕咬了咬朱唇,施了一禮便坐下了。
“狐媚子,呸!”
低低的咒罵的聲入耳,阮綿看向左側,她識得這姑娘,齊國公府的幺女,姚氏。
但她與此人不甚相熟,隻聽聞她的性子有些厲害。
她打量了一眼,心道,這位姑娘眉宇間滿是英氣和傲然,倒與那廝相襯,俱是英武之人,且都有張揚跋扈之名。
有人開了頭,其餘人也相繼起身向皇帝敬酒。
一個下午,阮綿已經適應了自己這個臨時身份,自稱起“臣妾”二字也自然了幾分。
齊民瞻垂眸,掩下了眼中的一抹憐惜。
他並不意外她的變化,掌家多年,需要她適應的事情很多,她不是那等扭捏的女子,她總會調整自己極快適應周遭的改變。
可他想將她護在羽翼下,讓她可以肆無忌憚,不用為顧全大局而委屈求全,不用事事替他人考慮......
麵對阮綿的敬酒,齊民瞻並沒有表現出特殊的情緒,依舊隻抿了一小口。
所有人敬完酒後,阮綿將一眾新人都認了個遍。
楊妃年紀最小,小鼻小口,一雙眸子又大又圓,總是笑盈盈的,透著些天真爛漫。
隻是,生長在大家族內宅裏,自小見慣了勾心鬥角的世家女,真的會有這樣的天真純澈嗎?
另外三個,羅貴人灑脫,賀貴人柔順,向貴人看上去有些清冷,三人的相貌隻算得上清秀幹淨,在這美人如雲的後宮並不突出。
這些女子各有千秋,端莊的,嫵媚的,英氣的,嬌弱的,天真的……
阮綿有些好奇,這廝會中意哪個呢?
宮宴尚未結束,齊民瞻便提前離席了。
見皇帝迴到寢殿,早已等候在此的敬事房總管趕忙迎上去見禮。
他身邊還跟著一名小內監,雙手捧著各位新妃的綠頭牌。
齊民瞻掃了那托盤一眼,微蹙了蹙眉,將其中一塊綠頭牌拿起攥在手裏。
“陛下今晚可是要召阮妃娘娘侍寢?”
敬事房總管彎身,小心翼翼的問道。
齊民瞻擺了擺手,敬事房總管一臉莫名,正欲再問,卻被常順拽住了。
常順拉著他到殿外,低聲道:“以後莫要再準備阮娘娘的牌子了。”
“為何?”
“自己琢磨去。”
常順並不多言。
敬事房總管猶豫再三,不敢吭聲。
這位新帝脾氣極大,登基前便將整個內宮大清洗了一遍,凡是在廢帝及其妃嬪身邊服侍過的都被處死或趕出宮了。
當時有未承寵的秀女試圖用魅惑手段,引誘尚未登基的皇太孫,卻直接被下令當著眾人的麵剝光杖斃,那之後就再也沒有人敢動那些歪心思了。
敬事房總管隻好領著自己的人離開。
第二日有朝臣諫言,後妃阮氏從正昭門入宮有違禮法。
皇帝將所有過錯都推到了在順德門前大鬧的姚妃和聞妃身上,並趁機斥責兩家教女無方,不知禮數。
齊國公恨得牙癢癢,那幾個諫言的官員分明是與陸家走的近的,他們此舉並非針對阮氏,而是針對他和聞家的。
可聞家根本不在京城,受到的影響遠遠沒有齊國公府大。
所以那些人實則是針對他齊國公府的!
沒有人懷疑這次事件背後,有皇帝的手筆。
在很多人眼中,皇帝冷厲暴躁,恣意隨性,並不擅謀略。
他們認為皇帝之所以能奪迴皇位,全賴鎮南王幫忙籌劃。
這些印象是齊民瞻有意在朝臣們麵前展現的,隻有讓他們放鬆警惕,有些人才會露出狐狸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