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承宣的叛亂,的確是給左武衛造成了極大的麻煩,更是差點讓左武衛被撤銷編製,可在多日的戰鬥之中,大將軍帶著左武衛的殘兵依舊將孟承宣所部叛軍打得狼狽不堪。


    原本5萬多人的叛軍隊伍,在多次戰敗之後,僅剩下不足萬人規模,若非是蜀軍突然出動5萬兵馬及時支援,這支叛軍就要被徹底全殲了。


    正是因為如此,明明是受到右武衛的排擠,故意把左武衛的殘兵布置在蘭玉府境內,充當抵禦蜀軍侵略的第一道防禦,左武衛大將軍也甘之如飴,就是想要在距離元石縣最近的地方,找機會殺了孟承宣這個混蛋。


    如今機會來了,沒有了蜀軍主力,元石縣的駐軍隻剩下了5000蜀軍以及不足萬人規模叛軍,左武衛雖然死傷慘重,現在也沒有恢複元氣,但好歹也有3萬餘人,兵力占據著優勢。


    最主要的是,武安軍進入了金林府,永寧府還有8萬右武衛大軍駐紮,周邊都是友軍,這給了左武衛大將軍極大的信心。


    要說協作殺敵,他不太信任,可趁著元石縣防禦空虛的時候撿便宜,他認為右武衛肯定能夠幹得出來,賀應和孫立兩人的勸說正好說到了他的心坎之中。


    派出不少的傳令兵,將金林府的變動及時通報過去,並且告知了元石縣的兵力空虛,以及自己決心統率左武衛殘兵兵壓元石縣。


    至於其他的,左武衛大將軍一句話都沒有說,他認為自己已經看穿了右武衛大將軍的心思,隻要對方接到消息,肯定會率兵趕來,若是不來,他說再多也無用。


    即使他低聲下氣地再三請求,也是無用,還平白無故地白白欠下一個人情,他可沒有這般傻。


    蜀軍離開元石縣不過一日,左武衛殘餘的3萬兵馬就兵臨城下,雖然沒有當即發動進攻,可卻是將城內的孟承宣給嚇了一跳。


    他對於左武衛大將軍的性格更加了解,知道對方已經對自己恨之入骨,若是元石縣失守,別人都有可能活,他卻是絕對活不了,隻會死無葬身之地。


    今年不過30多歲,尚且不到40,還正處於壯年的孟承宣,可不願意英年早逝,一邊親自鼓舞士氣布置防禦,一邊請求蜀軍調兵支援,同時還叫來親信,偷偷溜出城去給某些人送信。


    事到如今,孟承宣已經顧不得許多了,保住自己的小命才是最要緊的,至於是否會把身後的人給牽扯出來,已經完全顧不上了,反正橫豎都是一死,必須要拚一把。


    其實不用孟承宣再三請求,蜀軍一方也是陷入到了進退兩難的地步,若是繼續北上支援,元石縣防禦空虛,孟承宣的叛軍多次戰敗,軍心、士氣都已經跌落到了穀底,沒有了多少戰力,等於隻有5000人駐守在元石縣。


    麵對左武衛3萬殘兵的攻擊,蜀軍倒是有足夠的信心堅守一段時間,可他們並沒有忘記,在永寧府還有8萬右武衛,若是他們殺到元石縣城下,城破是必然的事情。


    沒有了元石縣,他們就要陷入到武安軍和右武衛的兩麵夾擊之下,失敗更是難以避免的事情,因此元石縣不能陷落,不能落入左武衛或者右武衛手中。


    要守住元石縣,北上支援的兵馬就必須要返迴,也就無法支援武治縣的守軍,甚至也無法威脅到原安縣、陽武縣的武安軍,局勢對他們將會越發不利。


    沒有那麽多的時間可以讓蜀軍慢慢去琢磨、思考,離開元石縣不過100餘裏的蜀軍部隊,立馬掉頭南下,重新迴到了元石縣,加強了防備。


    發現元石縣的駐軍恢複,左武衛大將軍也知曉沒有機會攻破縣城了,可也沒有選擇退兵,而是在城外30餘裏處紮營,就這樣僵持下來。


    誰都不傻,很是容易就能夠分析出左武衛的心思,無非就是等待右武衛的主力到來,或者說等待金林府局勢生變,讓他得到一個絕佳的攻擊機會。


    元石縣的駐軍因為左武衛的兵壓,不敢離開,能夠威脅到武安軍的也就隻剩下駐守在武治縣的萬餘兵馬了。


    可武治縣如今也是被原安縣和府城夾在了中間,要進攻原安縣和陽武縣,兵力少了可不行,至少要出動8000多人,可如此一來,武治縣的駐軍兵力就隻剩下了2000多人。


    就這麽點兵力駐守,若是府城的守軍殺出來襲擊武治縣,可堅守不了多長時間,估計幾日工夫就要被攻破縣城,被切斷後路,出城的部隊也要陷入危機之中。


    元石縣、武治縣兩地的蜀軍都迫於形勢不敢輕舉妄動,若是不想看到武安軍在金林府縱橫捭闔,那麽就隻有讓北上支援的2萬兵馬掉頭南下了。


    不管如何不甘心,在當前的形勢下,蜀軍已經沒有了別的選擇,隻能下令北上的2萬兵馬停止前進,並且盡快南下。


    援軍被迫返迴,正在柏城縣一線與王翦交戰的蜀軍主力,也被迫停止了對西大營的進攻,謹守營寨,轉攻為守,不再肆意進攻了。


    青龍衛、六甲衛的大將軍都能夠看得清楚,柏城縣一線,雙方是處於僵持狀態,誰也奈何不了誰,要想分出勝負,必須得要有新的力量加入。


    原本等待的援軍來不了,他們猛攻多日,也依舊沒有能夠攻破西大營,再這樣打下去,除了徒耗兵力之外,也沒有別的作用。


    與其如此,還不如暫時罷戰,一邊休整,一邊等待金林府的消息。


    潛入金林府的秦軍若是不能被剿滅,後勤糧道將會受到威脅,糧食供給不足,才是滅頂之災。


    蜀軍的兩位大將軍已經暗自打算好了,若是金林府的戰事不利,他們寧願放棄進攻柏城縣也要南下支援,務必不能讓金林府被秦軍收複。


    拿不下柏城縣,也就無法拿下西城府,與蜀國的通道被切斷,他們也無法迴國,可好歹有一個金林府供他們駐紮,至少能夠繼續活下去。


    可要是金林府被秦軍收複,他們這10餘萬蜀軍可就成了喪家之犬,又無法迴國,最終的下場隻能是全軍覆沒,所以在蜀軍的兩位大將軍心裏,金林府是萬萬不能有失的,兩人甚至還打定了主意,準備從柏城縣的大營中抽調部分兵馬南下支援。


    想法很好,但蜀軍的兩位大將軍,明顯是有些小瞧了與他們對峙的王翦、徐達還有周亞夫等人,這三位,不管任何一位,統兵能力都在他們之上,完全能夠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甚至不顧傷亡的話,擊潰他們也不成問題。


    想要在這三位的眼皮子底下,抽調兵馬南下支援,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不過是剛剛有所動作,王翦就帶著中營和右營壓了上來,兇猛的攻勢下,讓蜀軍大營疲於應付,根本就無力抽調兵馬南下,隻能是謹守營寨,全力應對王翦的攻勢。


    柏城縣外戰事暫且拋開不提,蜀軍北上援軍本來已經到了遼平縣一帶,距離柏城縣隻有200多裏地,隻需要幾日的時間就可以抵達目的地,接到命令後卻是毫不猶豫地掉頭南下。


    2萬蜀軍還押送著大批的糧草輜重,除了供應本身所需,也是準備送往柏城縣外大營的,畢竟蜀軍根本就沒有想到會在柏城縣外僵持10多日,隨軍攜帶的糧草已經不足了。


    有2萬大軍隨行,大批的糧草輜重自然不需要擔心安全問題,可如今要掉頭迴援,蜀軍一時間及有些坐蠟了,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批糧草了。


    連輜重兵都沒有帶上一個,全是一群在金林府強行征召而來的青壯民夫,讓他們運送這麽多糧草輜重,若是沒有一支強力部隊的彈壓,路上肯定會出現問題。


    陷入到兩難的蜀軍將領們,商議了很長時間,才終於達成了一致。


    也不知道是哪個大聰明提出來的方案,那就是大軍並不立馬掉頭,而是繼續北上,押送著糧草輜重趕到遼平縣,將糧草輜重交割給駐守遼平縣的蜀軍,大軍再掉頭南下。


    至於將這些糧草輜重送到柏城縣外的蜀軍大營,這個艱巨的任務就被交給了遼平縣駐軍的手裏。


    乍一看好像是兩全其美,沒有什麽問題,可在某些人眼中,這卻是一個極佳的機會,更是一個漏洞,能夠被抓著打。


    在毛驤的指揮下,錦衣衛加強了金林府、柏城縣、遼平縣等區域的情報搜集,蜀軍倉促之間也無法做到很好的保密,更何況金林府本就是秦國的地盤,很多百姓都對侵略的蜀軍深惡痛絕,有意無意地就會給錦衣衛提供幫助。


    一道道情報被傳遞到葉白和王翦的手中,新的作戰計劃很快就形成了,葉白在帶兵南下之時,就將指揮權交給了王翦,不需要事事匯報,有什麽作戰計劃,都可以由王翦一言而決。


    掉頭南下的2萬蜀軍,尚且還沒有與葉白所部接觸,王翦倒是先一步動手了。


    中營、右營4萬大軍猛攻蜀軍大營,大量的投石機、三弓床弩,對於蜀軍大營,造成了嚴重的威脅,迫使蜀軍全力以赴地備戰防禦,根本就騰不出精力來去幹其他的事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界:從小兵開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逍遙春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逍遙春風並收藏異界:從小兵開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