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後營成軍
異界:從小兵開始崛起 作者:逍遙春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計劃順利完成的葉白,已經在宇文成都和親衛的保護下,踏上了返迴府城的路,並不知道顧雍竟然會想到這些東西。
如果知道的話,他也隻能是無語地表示,腦補的力量果然是強大的,尤其是對於顧雍這樣的聰明人來說,更是如此,他們雖然善於發現一些細節上的東西,同時也更加擅長對某些異常的情況,自我得出一個合理的結論來。
天可憐見,葉白在製定這個計劃的時候,純粹隻是看上了那50多張精英士兵卡而已,在思慮良久,發現操作並不複雜,也沒有什麽損失,有著極高可行性的時候,自然就安排人去做了,根本就沒有想其他的什麽東西,更加沒有想著向陳家示好,表現“忠心”。
畢竟到目前為止,葉白也隻是知曉朝廷上,皇帝陛下正在與世家門閥、將門家族鬥法,爭奪權利,作為頂級世家門閥的一員,陳家是否與皇帝陛下是一條心,處於同一陣營,還不得而知。
在這等情況下,就算想要站隊,葉白也不會貿然做出選擇,從田文境等奉命調動的官員們的情況來看,皇帝陛下應該是略微占據了上風的。
即使要站隊,也是優先選擇站在皇帝陛下一方,在不清楚陳家的立場之前,葉白腦子進水了才會選擇主動向陳家示好,甚至加入陳家陣營。
因此葉白的想法真的是很單純,壓根就沒有想到這樣的行為在外界會透露出什麽樣的信號,是否會讓某些有心人產生什麽誤解,或許這也是他政治屬性不高的一個缺點吧。
言歸正傳,顧雍走後不久,在戲誌才、王翦以及新近出現的徐庶等人的努力下,武安軍的編製總算是被弄出來了。
兵力不夠,武安軍自然不可能達到滿編狀態,幾人在商議過後,也覺得先把架子搭起來,日後再慢慢填充的辦法並不合適,還是要將有限的兵力集中到一起。
按照幾人給出的建議,駐守柏城縣、平南縣的部隊被編為了後營,由周亞夫擔任主將,秦瓊為副將,其他隨軍將領們則分別擔任牙將、校尉等官職。
人的軍隊之中,按照葉白的要求,將其中那些僅僅隻有正規軍乃至新兵級別的士卒們都給淘汰了下來,劃歸到府軍之中,再征召一批新兵進行補充,讓平南縣和柏城縣的府軍達到了滿編的狀態。
兩縣府軍的牙將,戲誌才等人的建議是從周亞夫麾下的將領中抽調,隻是葉白毫不猶豫地就拒絕了這個建議。
不光是之前戲誌才提醒過,朝廷或者陛下極有可能會派遣新的將領前來接管府軍,達到分化兵權,不讓葉白一家獨大的目的。
最主要的是,府軍始終是地方部隊,從衛軍調動到府軍的確是很容易,甚至還會升官,可要從府軍重新調動到衛軍,就不那麽容易了。
按照大秦王國的軍製,在武安軍這一畝三分地,葉白還有著足夠的話語權,可是府軍那邊就不一樣了,他隻有臨時統帥權而已,其他權利並不具備。
的確,所有的軍官、士卒乃至知府、縣令等人,都已經被他完全掌控,根本就不會有人違背他的命令,可不要忘記了,府軍也好、衛軍也罷,一旦組建完成,軍官的名冊是要上報郡衙以及兵部的。
隻要名字落上去,日後想要進行調整、調動可就有些困難了,他麾下的武將都是來自各個朝代的精英人士,讓他們在府軍任職,困在一城一地,實在是太過於浪費了。
除非萬不得已的情況,否則葉白不會讓麾下的將領們在府軍任職,反正有著係統,他有的是辦法能夠將府軍將領、士卒們掌控住,不需要讓麾下的武將前去統兵。
柏城縣、平南縣的府軍軍官,都是葉白根據所有人的四維屬性進行安排的,兩名牙將的人選,雖然沒有達到不入流武將的水平,卻也有著精英士兵的水平,距離武將的門檻已經不遠了。
如果兩人足夠爭氣,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向周亞夫麾下的將領們多多請教的話,不需要葉白的幫助,靠著自己的能力,也有幾分機會成為一名真正的武將。
當然了,兩人的位置能夠坐多久,那就不得而知了,郡衙那邊是否會同意任命,是否會派遣新的將領前來任職,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這也是葉白不願意讓自己麾下的將領前去府軍任職的一個重要原因,畢竟隻是臨時軍職而已,並沒有得到郡衙以及兵部的認可,隨時都有可能被免職。
之前在派兵支援周亞夫的時候,葉白因為手裏士兵卡數量的不足,派出去的援軍之中,充斥了大量的正規軍乃至新兵,戰鬥力有限,這次借著重建兩縣府軍的時機,算是對部隊進行了一番精簡。
淘汰老弱之後,周亞夫麾下總共還有大約人,全部都是老兵以上等級的士卒,戰鬥力並未下降多少。
不過這些兵馬之中,駐守在柏城縣的僅有餘人,還有3000人是徐盛麾下的士卒,目前正駐守在平南縣。
按照大秦王國的軍製,一營兵馬滿編是2萬人,這還沒有計算各級軍官的親衛,輔兵、輜重營、斥候等等,僅僅隻是戰兵的數量,真要是全部加起來,一營兵馬應該是在人左右。
後營成立,可是兵力缺口不小,好在如今的葉白也可以算得上是財大氣粗,係統獎勵的多張士兵卡還沒有派上用場呢。
手裏有糧、心裏不慌的葉白大手一揮,從田文境征召的新兵當中抽調了8000人,全部融合了老兵卡或者精銳士兵卡,讓他們成為了一支具備足夠戰鬥力的部隊。
在幾名校尉的統率下,這支8000人的“新軍”迅速南下,補充到周亞夫的麾下,其中2000人留在平南縣城,讓徐盛麾下的戰兵恢複到了5000人的規模,依舊駐守在平南縣城,保證周亞夫的後路。
剩下的兵馬繼續南下柏城縣,加入到周亞夫的麾下,使得周亞夫的後營達到了滿編的狀態。
不過僅僅是戰兵滿編而已,輔兵、輜重兵什麽的暫時還缺了不少,日後再慢慢補充,反正他們目前是防禦作戰,不需要勞師遠征,對於輔兵的需求不高。
就算有什麽需求,柏城縣的5000府軍乃至縣城的青壯民夫,就是最佳的人選,暫時不需要專門組建輜重營等輔兵。
後營的成軍,大體上是按照戲誌才等人提交的編製方案施行的,除了兩縣府軍牙將的人選之外,葉白修改的地方的隻有兩處而已。
其一就是將秦瓊麾下的李嗣業抽調了迴來,把高思繼調了過去,反正他們都是唐代武將,交流和配合起來沒有什麽問題。
把李嗣業調迴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葉白在之前的係統獎勵中成功解鎖了陌刀兵這種精銳重裝步兵,李嗣業的陌刀將名號也終於能夠名副其實了。
所有的重裝步兵不可能全部放在後營,接下來葉白需要考慮的是北麵的青陽衛主力,同樣需要重裝步兵。
陌刀兵與陷陣營雖然同樣都是擅長進攻的重裝步兵,可陌刀兵更加擅長對付騎兵一些,周亞夫那邊是以防禦為主,打的是防禦戰,少有正麵進攻的機會。
陌刀兵放在後營並不太合適,還是調迴府城,與北麵的青陽衛主力作戰才更加合適一些,好好讓蜀軍的騎兵知曉一下,步兵到底是如何打騎兵的。
另外一處修改的就是徐盛和他麾下的5000兵馬了。
在戲誌才等人提交的編製方案之中,徐盛和他麾下的5000兵馬也是被劃入後營,方便周亞夫的統一指揮,隻是葉白在猶豫了片刻之後,還是將徐盛這支兵馬單拎了出來。
徐盛的能力是不差,水戰、陸戰都很擅長,但真要認真比較起來,還是水戰更加擅長一些,也導致了他在練兵這方麵,對於如何訓練水軍,也尤為擅長一些。
把這支兵馬交到徐盛手下,多少是能夠練出一些水戰技能來的。
西北地區民風彪悍,不缺能打仗的人,也不缺陸戰士兵,但大多都是旱鴨子,不適合用來組建水軍,現在提前訓練一批,哪怕他們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水軍,但好歹要先學會遊泳吧。
有這樣的心思在,徐盛這5000兵馬就等同於是日後水軍的種子,能否練成,葉白也不知曉,不過提前做了這樣的準備而已,反正成與不成他都不會吃虧。
沒有將徐盛劃入後營的編製中,又被放在平南縣,葉白索性給了一個輜重營的編製,名義上將其作為了輜重兵,由坐鎮柏城縣的周亞夫全權指揮。
在營一級建製之中,葉白依舊還是維持大秦王國乃至整個太始大陸通用的前、後、左、中、右的編製方案,可是在下麵的部、曲、都等編製之中,他可就再一次進行了改變了。
依舊是他最為熟悉的甲乙丙丁的番號方式,後營下轄的4部兵馬就被定為了甲部、乙部、丙部、丁部,而曲、都、隊、什這幾級編製因為是五五製的緣故,索性就沿用了數字番號的編製,也就是第一、第二等番號。
如果知道的話,他也隻能是無語地表示,腦補的力量果然是強大的,尤其是對於顧雍這樣的聰明人來說,更是如此,他們雖然善於發現一些細節上的東西,同時也更加擅長對某些異常的情況,自我得出一個合理的結論來。
天可憐見,葉白在製定這個計劃的時候,純粹隻是看上了那50多張精英士兵卡而已,在思慮良久,發現操作並不複雜,也沒有什麽損失,有著極高可行性的時候,自然就安排人去做了,根本就沒有想其他的什麽東西,更加沒有想著向陳家示好,表現“忠心”。
畢竟到目前為止,葉白也隻是知曉朝廷上,皇帝陛下正在與世家門閥、將門家族鬥法,爭奪權利,作為頂級世家門閥的一員,陳家是否與皇帝陛下是一條心,處於同一陣營,還不得而知。
在這等情況下,就算想要站隊,葉白也不會貿然做出選擇,從田文境等奉命調動的官員們的情況來看,皇帝陛下應該是略微占據了上風的。
即使要站隊,也是優先選擇站在皇帝陛下一方,在不清楚陳家的立場之前,葉白腦子進水了才會選擇主動向陳家示好,甚至加入陳家陣營。
因此葉白的想法真的是很單純,壓根就沒有想到這樣的行為在外界會透露出什麽樣的信號,是否會讓某些有心人產生什麽誤解,或許這也是他政治屬性不高的一個缺點吧。
言歸正傳,顧雍走後不久,在戲誌才、王翦以及新近出現的徐庶等人的努力下,武安軍的編製總算是被弄出來了。
兵力不夠,武安軍自然不可能達到滿編狀態,幾人在商議過後,也覺得先把架子搭起來,日後再慢慢填充的辦法並不合適,還是要將有限的兵力集中到一起。
按照幾人給出的建議,駐守柏城縣、平南縣的部隊被編為了後營,由周亞夫擔任主將,秦瓊為副將,其他隨軍將領們則分別擔任牙將、校尉等官職。
人的軍隊之中,按照葉白的要求,將其中那些僅僅隻有正規軍乃至新兵級別的士卒們都給淘汰了下來,劃歸到府軍之中,再征召一批新兵進行補充,讓平南縣和柏城縣的府軍達到了滿編的狀態。
兩縣府軍的牙將,戲誌才等人的建議是從周亞夫麾下的將領中抽調,隻是葉白毫不猶豫地就拒絕了這個建議。
不光是之前戲誌才提醒過,朝廷或者陛下極有可能會派遣新的將領前來接管府軍,達到分化兵權,不讓葉白一家獨大的目的。
最主要的是,府軍始終是地方部隊,從衛軍調動到府軍的確是很容易,甚至還會升官,可要從府軍重新調動到衛軍,就不那麽容易了。
按照大秦王國的軍製,在武安軍這一畝三分地,葉白還有著足夠的話語權,可是府軍那邊就不一樣了,他隻有臨時統帥權而已,其他權利並不具備。
的確,所有的軍官、士卒乃至知府、縣令等人,都已經被他完全掌控,根本就不會有人違背他的命令,可不要忘記了,府軍也好、衛軍也罷,一旦組建完成,軍官的名冊是要上報郡衙以及兵部的。
隻要名字落上去,日後想要進行調整、調動可就有些困難了,他麾下的武將都是來自各個朝代的精英人士,讓他們在府軍任職,困在一城一地,實在是太過於浪費了。
除非萬不得已的情況,否則葉白不會讓麾下的將領們在府軍任職,反正有著係統,他有的是辦法能夠將府軍將領、士卒們掌控住,不需要讓麾下的武將前去統兵。
柏城縣、平南縣的府軍軍官,都是葉白根據所有人的四維屬性進行安排的,兩名牙將的人選,雖然沒有達到不入流武將的水平,卻也有著精英士兵的水平,距離武將的門檻已經不遠了。
如果兩人足夠爭氣,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向周亞夫麾下的將領們多多請教的話,不需要葉白的幫助,靠著自己的能力,也有幾分機會成為一名真正的武將。
當然了,兩人的位置能夠坐多久,那就不得而知了,郡衙那邊是否會同意任命,是否會派遣新的將領前來任職,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這也是葉白不願意讓自己麾下的將領前去府軍任職的一個重要原因,畢竟隻是臨時軍職而已,並沒有得到郡衙以及兵部的認可,隨時都有可能被免職。
之前在派兵支援周亞夫的時候,葉白因為手裏士兵卡數量的不足,派出去的援軍之中,充斥了大量的正規軍乃至新兵,戰鬥力有限,這次借著重建兩縣府軍的時機,算是對部隊進行了一番精簡。
淘汰老弱之後,周亞夫麾下總共還有大約人,全部都是老兵以上等級的士卒,戰鬥力並未下降多少。
不過這些兵馬之中,駐守在柏城縣的僅有餘人,還有3000人是徐盛麾下的士卒,目前正駐守在平南縣。
按照大秦王國的軍製,一營兵馬滿編是2萬人,這還沒有計算各級軍官的親衛,輔兵、輜重營、斥候等等,僅僅隻是戰兵的數量,真要是全部加起來,一營兵馬應該是在人左右。
後營成立,可是兵力缺口不小,好在如今的葉白也可以算得上是財大氣粗,係統獎勵的多張士兵卡還沒有派上用場呢。
手裏有糧、心裏不慌的葉白大手一揮,從田文境征召的新兵當中抽調了8000人,全部融合了老兵卡或者精銳士兵卡,讓他們成為了一支具備足夠戰鬥力的部隊。
在幾名校尉的統率下,這支8000人的“新軍”迅速南下,補充到周亞夫的麾下,其中2000人留在平南縣城,讓徐盛麾下的戰兵恢複到了5000人的規模,依舊駐守在平南縣城,保證周亞夫的後路。
剩下的兵馬繼續南下柏城縣,加入到周亞夫的麾下,使得周亞夫的後營達到了滿編的狀態。
不過僅僅是戰兵滿編而已,輔兵、輜重兵什麽的暫時還缺了不少,日後再慢慢補充,反正他們目前是防禦作戰,不需要勞師遠征,對於輔兵的需求不高。
就算有什麽需求,柏城縣的5000府軍乃至縣城的青壯民夫,就是最佳的人選,暫時不需要專門組建輜重營等輔兵。
後營的成軍,大體上是按照戲誌才等人提交的編製方案施行的,除了兩縣府軍牙將的人選之外,葉白修改的地方的隻有兩處而已。
其一就是將秦瓊麾下的李嗣業抽調了迴來,把高思繼調了過去,反正他們都是唐代武將,交流和配合起來沒有什麽問題。
把李嗣業調迴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葉白在之前的係統獎勵中成功解鎖了陌刀兵這種精銳重裝步兵,李嗣業的陌刀將名號也終於能夠名副其實了。
所有的重裝步兵不可能全部放在後營,接下來葉白需要考慮的是北麵的青陽衛主力,同樣需要重裝步兵。
陌刀兵與陷陣營雖然同樣都是擅長進攻的重裝步兵,可陌刀兵更加擅長對付騎兵一些,周亞夫那邊是以防禦為主,打的是防禦戰,少有正麵進攻的機會。
陌刀兵放在後營並不太合適,還是調迴府城,與北麵的青陽衛主力作戰才更加合適一些,好好讓蜀軍的騎兵知曉一下,步兵到底是如何打騎兵的。
另外一處修改的就是徐盛和他麾下的5000兵馬了。
在戲誌才等人提交的編製方案之中,徐盛和他麾下的5000兵馬也是被劃入後營,方便周亞夫的統一指揮,隻是葉白在猶豫了片刻之後,還是將徐盛這支兵馬單拎了出來。
徐盛的能力是不差,水戰、陸戰都很擅長,但真要認真比較起來,還是水戰更加擅長一些,也導致了他在練兵這方麵,對於如何訓練水軍,也尤為擅長一些。
把這支兵馬交到徐盛手下,多少是能夠練出一些水戰技能來的。
西北地區民風彪悍,不缺能打仗的人,也不缺陸戰士兵,但大多都是旱鴨子,不適合用來組建水軍,現在提前訓練一批,哪怕他們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水軍,但好歹要先學會遊泳吧。
有這樣的心思在,徐盛這5000兵馬就等同於是日後水軍的種子,能否練成,葉白也不知曉,不過提前做了這樣的準備而已,反正成與不成他都不會吃虧。
沒有將徐盛劃入後營的編製中,又被放在平南縣,葉白索性給了一個輜重營的編製,名義上將其作為了輜重兵,由坐鎮柏城縣的周亞夫全權指揮。
在營一級建製之中,葉白依舊還是維持大秦王國乃至整個太始大陸通用的前、後、左、中、右的編製方案,可是在下麵的部、曲、都等編製之中,他可就再一次進行了改變了。
依舊是他最為熟悉的甲乙丙丁的番號方式,後營下轄的4部兵馬就被定為了甲部、乙部、丙部、丁部,而曲、都、隊、什這幾級編製因為是五五製的緣故,索性就沿用了數字番號的編製,也就是第一、第二等番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