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林尤作為主治,最大的任務就是協助閔教授和朱教授管理病人和病房,以及指導下級醫生的工作,這也是對他的一種曆練,作為閔教授帶出來的主治,閔教授並不認為林尤不能把病人的康複計劃給弄錯。
林尤不加思索地道:
“關節置換,從術前就要加前鎮痛和功能鍛煉。患者入院當天已經發放非甾體藥物,至目前已經有三天,術前已經進行了功能鍛煉3天,目前已經可以完成直腿抬高200次。”
“術中如果造蓋,視情況是否需要加用鈦網,如果有鈦網的話,那麽術後需觀察至一周,如果沒用鈦網,術後觀察到第三天。”
“以未置入鈦網為例,術後第一天拔除引流管,同時低分子肝素鈉預防性抗凝。同時加強踝泵運動等物理抗凝。”
“術後第二天,可以在管床醫生的輔助下,下床拄拐和助步器協助行走,同一天複查骨盆平片。”
“術後第一天與第三天抽血,術後第一天抽血患者炎症指標肯定會有應激性升高,主要看電解質和白蛋白,是否需要進行培補。”
“第三天抽血查炎症指標,如果白細胞與炎症指標,都有好轉,第三天中午可以辦理出院手續。”
“頭孢呋辛,可以用到術後24小時。止痛和護胃的藥物,術後當天用一次即可,因為考慮到患者已經進行了超前鎮痛,術後第一天課口服非甾體藥物與邁之靈輔助消腫,持續至術後半月,如半月後疼痛仍存在可加長至一月。”
“同時患者目前術前已加強直腿抬高練習,術後兩天內,腿部就可以抬起來。出院後繼續加強當前鍛煉方式至術後一月複查。”
“出院後繼續阿司匹林或利伐沙班抗凝,推薦阿司匹林抗凝,雖然前幾年有大量的研究顯示,利伐沙班的並發症發生幾率小於阿司匹林,但近幾年,國內外的研究都更指向阿司匹林。並且阿司匹林的花費更小。”
“拄拐或助步器行走至術後一月,複查時根據病人的肌肉力量恢複情況,決定是否丟拐。”
毫無疑問,林尤是專業地,他已經專業到從病人入院到出院,把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同時,也會結合最新的理論,對治療的手段進行調整。
當然,最後如何拍板,還要取決於閔教授。
他才是最終確定治療方案的人。
閔教授心知肚明林尤今天說這麽多廢話是究竟是對誰說的,他道:“哦,現在又有研究開始注意到阿司匹林了嗎?”
“阿司匹林是一個好藥啊。”
林尤點了點頭迴道:“嗯,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估計過一到兩年,指南就會改過來。閔教授你決定用哪一種。”
閔教授笑著說:“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我還真想看到那時候是個什麽情形。”
“病人當然是要用利伐沙班。就按照指南來,隻要指南不改,我們就不改。”
說完,閔教授就準備要走到下一床去。
可這時候,那老娭毑卻是不情願了,她一臉戒備地問:“閔教授,你剛剛不是說阿司匹林要便宜些麽?為什麽不給我用便宜的,要用貴的?”
家屬也是欲言又止的意思。
閔教授沒有迴頭,隻是說了一句:“目前我們國家更加承認利伐沙班,阿司匹林好不好,還隻是試驗,你想不想做個試驗?”
“如果你想用,簽個字,我開給你。”
老人還沒做決定,家屬就直接正色道:“閔教授,瞧您說的,我們來了醫院,當然都是一切聽你們的安排。”
“您說用什麽肯定就用什麽,您是專家,我們對這些都不懂。”
……
閔教授心裏並沒有太多的波動,不過卻是把這一幕給記錄了下來。
閔教授就是教授啊,既很專業,也很懂得人心。
以國人對試驗的認知本性,隻要你說拿他做試驗,十有八九是不敢的。這樣的談話套路,非常適合諮詢過百度醫生的難纏病人。
要記在小本子上,這也是談話的藝術。
14和15床,都是術後的病人,閔教授看了兩個病人的傷口,並且聽了複查的抽血結果後,就準備今天安排出院。
兩人都是周五做了手術的病人,本來是準備周一出院的,不過兩人似乎都不放心早出院,所以硬拖著占了一天床,今天因為聽了林尤之前的解釋,心想這裏的主治,都能一口把目前最好的,最通用的治療方案給說出來。
那閔教授說能夠出院,能出不了院嗎?
比起進醫院時的一瘸一拐,現在我都能在病房裏溜達三四圈,他們和家屬也都放心地興高采烈地接受了出院的建議。
緊接著就來到了監1床和監2床。
監1床是個八十八歲的老爺子。
病人還是卓遠師兄的。
這個病人病情很重。
洗澡的時候摔了一跤,股骨頸骨折,入院第二天術前準備拖入手術室,突然肺梗。
轉入到icu了3天,才重新轉迴到普通病房來。
這個病人,卓遠師兄匯報完畢後,林尤主動站出來說:“閔教授,這個病人是常見的股骨頸骨折後的並發症,肺梗,目前雖然生命體征平穩,但是耐受手術的風險極大。”
“而且即便是打髓內釘,可能都沒辦法接受手術。”
陸成的雙目,立刻就豎立了起來。
這是教科書上,骨科的疑難雜誌之一了。
按照道理講,他現在應該要出院把肺梗治療好,才是最佳的選擇,可閔教授卻一直沒讓他出院。
病人家屬顯然也是查過百度的,此時眼巴巴地看著閔教授,其實病人的情況,他們都清楚,可是肺梗後,要把病人拖迴去,他們能怎麽辦了?
家裏倒是不缺錢,總是和卓遠師兄說不要趕他們入院,就在這裏把肺梗治好再想辦法都成,他們肯花錢。
主要還是肺梗當天的情況,太嚇人了,他們根本再承受不住類似的情況再發生一次。
閔教授望了眾人一眼,問:“這樣的病人,你們覺得,讓他出院了之後,有人願意接收嗎?”
這個問題,沒人迴答。
答案也是不言而喻。
“肯定是不會有人收的,即便是轉去積水潭和魔都的幾個醫院,也不見得有人肯收。”
“那就這麽把病人送出去,也就隻能看病人能不能自己長起來了。”
“而且,我們做醫生的,一定是要嚴格地把握禁忌症和適應症。”
“肺梗急性期,的確是手術禁忌症,耐受不了麻醉,但並不代表肺梗本身就是手術禁忌症。”
“肺部是有至少兩套血液供應的,單純的肺梗,並不會出現肺部壞死的情況,目前以低分子肝素鈉抗凝治療後,還是有幾率會再通的。”
“等到他通了之後,再做手術。”
接著,他看向了病人家屬,說道:“我這些話也是給你們說的,你們是願意在我這裏等,還是直接出院去唿吸內科?好好考慮一下,等會兒我再來和你們談談。”
家屬對視了一眼,麵麵相覷並不能做決斷,他想再看看閔教授的表情時,眾人卻是已經走向了監2床。
</p>
林尤作為主治,最大的任務就是協助閔教授和朱教授管理病人和病房,以及指導下級醫生的工作,這也是對他的一種曆練,作為閔教授帶出來的主治,閔教授並不認為林尤不能把病人的康複計劃給弄錯。
林尤不加思索地道:
“關節置換,從術前就要加前鎮痛和功能鍛煉。患者入院當天已經發放非甾體藥物,至目前已經有三天,術前已經進行了功能鍛煉3天,目前已經可以完成直腿抬高200次。”
“術中如果造蓋,視情況是否需要加用鈦網,如果有鈦網的話,那麽術後需觀察至一周,如果沒用鈦網,術後觀察到第三天。”
“以未置入鈦網為例,術後第一天拔除引流管,同時低分子肝素鈉預防性抗凝。同時加強踝泵運動等物理抗凝。”
“術後第二天,可以在管床醫生的輔助下,下床拄拐和助步器協助行走,同一天複查骨盆平片。”
“術後第一天與第三天抽血,術後第一天抽血患者炎症指標肯定會有應激性升高,主要看電解質和白蛋白,是否需要進行培補。”
“第三天抽血查炎症指標,如果白細胞與炎症指標,都有好轉,第三天中午可以辦理出院手續。”
“頭孢呋辛,可以用到術後24小時。止痛和護胃的藥物,術後當天用一次即可,因為考慮到患者已經進行了超前鎮痛,術後第一天課口服非甾體藥物與邁之靈輔助消腫,持續至術後半月,如半月後疼痛仍存在可加長至一月。”
“同時患者目前術前已加強直腿抬高練習,術後兩天內,腿部就可以抬起來。出院後繼續加強當前鍛煉方式至術後一月複查。”
“出院後繼續阿司匹林或利伐沙班抗凝,推薦阿司匹林抗凝,雖然前幾年有大量的研究顯示,利伐沙班的並發症發生幾率小於阿司匹林,但近幾年,國內外的研究都更指向阿司匹林。並且阿司匹林的花費更小。”
“拄拐或助步器行走至術後一月,複查時根據病人的肌肉力量恢複情況,決定是否丟拐。”
毫無疑問,林尤是專業地,他已經專業到從病人入院到出院,把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同時,也會結合最新的理論,對治療的手段進行調整。
當然,最後如何拍板,還要取決於閔教授。
他才是最終確定治療方案的人。
閔教授心知肚明林尤今天說這麽多廢話是究竟是對誰說的,他道:“哦,現在又有研究開始注意到阿司匹林了嗎?”
“阿司匹林是一個好藥啊。”
林尤點了點頭迴道:“嗯,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估計過一到兩年,指南就會改過來。閔教授你決定用哪一種。”
閔教授笑著說:“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我還真想看到那時候是個什麽情形。”
“病人當然是要用利伐沙班。就按照指南來,隻要指南不改,我們就不改。”
說完,閔教授就準備要走到下一床去。
可這時候,那老娭毑卻是不情願了,她一臉戒備地問:“閔教授,你剛剛不是說阿司匹林要便宜些麽?為什麽不給我用便宜的,要用貴的?”
家屬也是欲言又止的意思。
閔教授沒有迴頭,隻是說了一句:“目前我們國家更加承認利伐沙班,阿司匹林好不好,還隻是試驗,你想不想做個試驗?”
“如果你想用,簽個字,我開給你。”
老人還沒做決定,家屬就直接正色道:“閔教授,瞧您說的,我們來了醫院,當然都是一切聽你們的安排。”
“您說用什麽肯定就用什麽,您是專家,我們對這些都不懂。”
……
閔教授心裏並沒有太多的波動,不過卻是把這一幕給記錄了下來。
閔教授就是教授啊,既很專業,也很懂得人心。
以國人對試驗的認知本性,隻要你說拿他做試驗,十有八九是不敢的。這樣的談話套路,非常適合諮詢過百度醫生的難纏病人。
要記在小本子上,這也是談話的藝術。
14和15床,都是術後的病人,閔教授看了兩個病人的傷口,並且聽了複查的抽血結果後,就準備今天安排出院。
兩人都是周五做了手術的病人,本來是準備周一出院的,不過兩人似乎都不放心早出院,所以硬拖著占了一天床,今天因為聽了林尤之前的解釋,心想這裏的主治,都能一口把目前最好的,最通用的治療方案給說出來。
那閔教授說能夠出院,能出不了院嗎?
比起進醫院時的一瘸一拐,現在我都能在病房裏溜達三四圈,他們和家屬也都放心地興高采烈地接受了出院的建議。
緊接著就來到了監1床和監2床。
監1床是個八十八歲的老爺子。
病人還是卓遠師兄的。
這個病人病情很重。
洗澡的時候摔了一跤,股骨頸骨折,入院第二天術前準備拖入手術室,突然肺梗。
轉入到icu了3天,才重新轉迴到普通病房來。
這個病人,卓遠師兄匯報完畢後,林尤主動站出來說:“閔教授,這個病人是常見的股骨頸骨折後的並發症,肺梗,目前雖然生命體征平穩,但是耐受手術的風險極大。”
“而且即便是打髓內釘,可能都沒辦法接受手術。”
陸成的雙目,立刻就豎立了起來。
這是教科書上,骨科的疑難雜誌之一了。
按照道理講,他現在應該要出院把肺梗治療好,才是最佳的選擇,可閔教授卻一直沒讓他出院。
病人家屬顯然也是查過百度的,此時眼巴巴地看著閔教授,其實病人的情況,他們都清楚,可是肺梗後,要把病人拖迴去,他們能怎麽辦了?
家裏倒是不缺錢,總是和卓遠師兄說不要趕他們入院,就在這裏把肺梗治好再想辦法都成,他們肯花錢。
主要還是肺梗當天的情況,太嚇人了,他們根本再承受不住類似的情況再發生一次。
閔教授望了眾人一眼,問:“這樣的病人,你們覺得,讓他出院了之後,有人願意接收嗎?”
這個問題,沒人迴答。
答案也是不言而喻。
“肯定是不會有人收的,即便是轉去積水潭和魔都的幾個醫院,也不見得有人肯收。”
“那就這麽把病人送出去,也就隻能看病人能不能自己長起來了。”
“而且,我們做醫生的,一定是要嚴格地把握禁忌症和適應症。”
“肺梗急性期,的確是手術禁忌症,耐受不了麻醉,但並不代表肺梗本身就是手術禁忌症。”
“肺部是有至少兩套血液供應的,單純的肺梗,並不會出現肺部壞死的情況,目前以低分子肝素鈉抗凝治療後,還是有幾率會再通的。”
“等到他通了之後,再做手術。”
接著,他看向了病人家屬,說道:“我這些話也是給你們說的,你們是願意在我這裏等,還是直接出院去唿吸內科?好好考慮一下,等會兒我再來和你們談談。”
家屬對視了一眼,麵麵相覷並不能做決斷,他想再看看閔教授的表情時,眾人卻是已經走向了監2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