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當中原還有人有話要說,聞言,稍愣了愣,還是隨眾人轉了身,魚貫而出。
崇禎驀然又記起一事來,忙道:“兵部陳新甲且留步。”
陳新甲跟所有的朝臣一樣,每次參加朝會前,必要先對吉兇禍福及要達到的目標,先進行一番盤算。
這次,雖沒能完全如自己所料,卻也算有所進展:沒辦法,到了現在這個時候,能保住命,而且又有所進展,已算是不錯的結局了。
這是陳新甲一慣堅持的原則。因此,他還算平靜,意識到散朝後崇禎必還要找他,走起來便慢吞吞地,故意落在了後麵,聞言,忙轉身道:“臣在,但請皇上吩咐。”
崇禎站起來,道:“洪承疇那邊的事兒,辦得怎麽樣了?”
陳新甲道:“啟稟皇上,臣費心盡力,幸不辱使命,總算辦妥了,這次又調集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密雲總兵唐通等所屬精兵,連同薊遼原來的所謂八總兵共計十五萬人。
洪承疇關於王廷臣取代劉肇基、白廣恩接替左光先的請示也一同批準了,一年的糧餉也按要求撥付給了他們。”
崇禎顯然還算滿意,這自然也是崇禎在朝會上袒護他的原因,所以,崇禎“哦”了一聲,道:“朕看洪承疇的方案不錯,信心也足,相信他這次必能跟過去一樣不負朕望,擊退清兵,換得邊境安寧,以讓朕集中力量解決內患。”
陳新甲試探著道:“洪大人的方案果然可行,但是,太過主張持重穩進,必然耗時費錢費糧,若曠日持久,勢必要拖垮朝廷。”
崇禎想想也是,道:“那,你認為該當如何?”
陳新甲道:“以目前的態勢看,我軍在遼東占了絕對的優勢,臣以為倒不如立即分四道進攻,速戰速決,既可以解決邊境問題,也不致於拖累朝廷。”
這自然是崇禎想要的,崇禎之所以支持洪承疇,完全是因為出於對洪承疇的信任,聽陳新甲說得堅定,心裏動搖,嘴上卻還是道:“速戰速決當然好,隻是聽說錦州的祖大壽也認為該當穩妥推進,這個祖大壽畢竟長期防守錦州,了解清兵。”
陳新甲不以為然地道:“是,祖大壽是了解清兵,但是,這就是個淺顯的道理,處於優勢而不戰,豈不白白浪費機會?”
崇禎不自信地道:“那麽,以愛卿看來,該有幾成勝算?”
陳新甲道:“若是指揮得當,不敢說有十成,八成以上還是有的。”
崇禎最終下定了決心,道:“好,那就以愛卿之言行事,不過,得穩妥,不要挫傷了洪承疇的積極性。”
陳新甲終於說服了崇禎,喜道:“皇上聖明,臣這就派職方郎張若麒前去督促,臣親筆於他,激他一激。”
這時候,皇太極不無擔心地道:“這個洪承疇,用兵果與眾不同,到今天才探明白,他留在鬆山、杏山的不過是小股部隊,原來並非為了向我進攻,隻是在迷惑咱們。”
範文程道:“是啊,因此他為明朝朝廷爭取了調集十五萬大軍和充足糧草的時間。”
皇太極道:“不僅如此,朕觀此人用兵穩健持重,分明就是采取以守為戰的策略,步步為營,卻又步步暗藏機鋒,直向我逼過來,朕實在找不出其中的漏洞,也不知該當如何用計。”
範文程道:“咱們的策略既定,皇上完全沒有必要為之如此處心積慮。”
皇太極道:“為將為帥者不該擅自動搖,朕懂,但是,洪承疇的糧餉源源不斷地運進錦州,咱們即便圍得再久,也無法讓之崩潰哪。”
範文程道:“那就先斷其糧道啊。”
皇太極道:“那是必須的,但如此的話,必要進行一場大戰,而且我們尚且無法找到敵方的漏洞,更重要的是,咱們也耗不起哪。”
範文程道:“這一戰遲早都要打的,打好了,遼東的問題就此解了,反之,對方亦如此。至於敵方的漏洞,皇上勿須擔心,不久就會自現的。”
皇太極“哦”了一聲,感興趣地道:“範章京不妨說來聽聽。”
範文程道:“據線報,明朝的內亂愈烈,崇禎應接不暇,遼東這麵,無論部隊還是糧餉,都是傾力而為的,即便洪承疇再三堅持穩妥,崇禎必也經不住朝臣,特別是兵部尚書陳新甲的再三攛掇,早晚都會讓之速戰,隻要洪承疇動起來,難道還愁找不到他的漏洞?”
皇太極道:“範章京的話,讓朕茅塞頓開,不過,朕還是擔心,敵方可有十五萬大軍哪,咱們豈不是要傾巢而動?”
範文程道:“軍隊可不能單聽數量,關鍵要看戰力和現場指揮,至於明兵的戰力,咱們都知道,不說別個,就說那個大同總兵王樸,出了名的逃跑將軍。
更重要的是,洪承疇雖然找理由更換了兩位總兵,但這裏終究是遼東而不是陝西三邊,臣料定其不可能跟在陝西三邊那樣隨心所欲。
因此,皇上隻管靜觀其變,屆時,以既定方案行事就是。”
皇太極總算放了心,卻畢竟事關重大,免不了仍要惴惴不安。
親自去各處看過,洪承疇信心十足地道:“想那清朝不過一偏遠彈丸小國,縱使我們有流寇作亂,又怎能耗得過咱們?”
邱民仰也是這樣的想法,但他還是提醒道:“朝廷已多年沒有這樣的效率了,足見皇上對遼東戰事的重視。可,也正因為重視,難免他就不會聽信朝臣們的讒言,催咱們速戰。”
洪承疇當然也是不自信的,行至地圖前,看著,半晌才道:“不會吧,咱們的所有要求皇上不都已經批準了嗎?”
邱民仰道:“聽說陳新甲因為失陷二藩,隻是降了三級,仍領兵部,足見皇上對他的器重,而且他極力主張速戰。”
洪承疇搖頭道:“從全國的大局來看,速戰當然是有利的,但是,從遼東來看,速戰對咱們卻是不利的。”
邱民仰點了點頭,未及說話,已有人接話道:“洪大人所言不錯,遼東不過一小局,須得服從全國的大局。”
邱民仰、洪承疇忙一齊去看,正是職方郎張若麒,兩人不由無奈地對視了一眼,一齊迎了過來。
張若麒也不客套,道:“皇上決心已定,速解錦州之圍,故而,兵部陳大人也是這樣的意思。”說著,把陳新甲的親筆信掏出來,遞給了洪承疇。
洪承疇看罷,順手遞給了邱民仰,自己則去地圖前呆呆地看著。
也不知過了多久,邱民仰湊過來道:“沒法了。”
張若麒道:“什麽叫沒法了?雖說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說,但將乃君之將,將若不從,君可換將哪。”
洪承疇懶得搭理他,隻顧看自己的地圖,看著,道:“擇機依命而行吧。”說著,轉向張若麒道:“將雖乃君之將,擇機的權力還是該有的吧?”
張若麒焉能聽不出他話中的不快,卻還是道:“不過,要快。”
崇禎驀然又記起一事來,忙道:“兵部陳新甲且留步。”
陳新甲跟所有的朝臣一樣,每次參加朝會前,必要先對吉兇禍福及要達到的目標,先進行一番盤算。
這次,雖沒能完全如自己所料,卻也算有所進展:沒辦法,到了現在這個時候,能保住命,而且又有所進展,已算是不錯的結局了。
這是陳新甲一慣堅持的原則。因此,他還算平靜,意識到散朝後崇禎必還要找他,走起來便慢吞吞地,故意落在了後麵,聞言,忙轉身道:“臣在,但請皇上吩咐。”
崇禎站起來,道:“洪承疇那邊的事兒,辦得怎麽樣了?”
陳新甲道:“啟稟皇上,臣費心盡力,幸不辱使命,總算辦妥了,這次又調集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密雲總兵唐通等所屬精兵,連同薊遼原來的所謂八總兵共計十五萬人。
洪承疇關於王廷臣取代劉肇基、白廣恩接替左光先的請示也一同批準了,一年的糧餉也按要求撥付給了他們。”
崇禎顯然還算滿意,這自然也是崇禎在朝會上袒護他的原因,所以,崇禎“哦”了一聲,道:“朕看洪承疇的方案不錯,信心也足,相信他這次必能跟過去一樣不負朕望,擊退清兵,換得邊境安寧,以讓朕集中力量解決內患。”
陳新甲試探著道:“洪大人的方案果然可行,但是,太過主張持重穩進,必然耗時費錢費糧,若曠日持久,勢必要拖垮朝廷。”
崇禎想想也是,道:“那,你認為該當如何?”
陳新甲道:“以目前的態勢看,我軍在遼東占了絕對的優勢,臣以為倒不如立即分四道進攻,速戰速決,既可以解決邊境問題,也不致於拖累朝廷。”
這自然是崇禎想要的,崇禎之所以支持洪承疇,完全是因為出於對洪承疇的信任,聽陳新甲說得堅定,心裏動搖,嘴上卻還是道:“速戰速決當然好,隻是聽說錦州的祖大壽也認為該當穩妥推進,這個祖大壽畢竟長期防守錦州,了解清兵。”
陳新甲不以為然地道:“是,祖大壽是了解清兵,但是,這就是個淺顯的道理,處於優勢而不戰,豈不白白浪費機會?”
崇禎不自信地道:“那麽,以愛卿看來,該有幾成勝算?”
陳新甲道:“若是指揮得當,不敢說有十成,八成以上還是有的。”
崇禎最終下定了決心,道:“好,那就以愛卿之言行事,不過,得穩妥,不要挫傷了洪承疇的積極性。”
陳新甲終於說服了崇禎,喜道:“皇上聖明,臣這就派職方郎張若麒前去督促,臣親筆於他,激他一激。”
這時候,皇太極不無擔心地道:“這個洪承疇,用兵果與眾不同,到今天才探明白,他留在鬆山、杏山的不過是小股部隊,原來並非為了向我進攻,隻是在迷惑咱們。”
範文程道:“是啊,因此他為明朝朝廷爭取了調集十五萬大軍和充足糧草的時間。”
皇太極道:“不僅如此,朕觀此人用兵穩健持重,分明就是采取以守為戰的策略,步步為營,卻又步步暗藏機鋒,直向我逼過來,朕實在找不出其中的漏洞,也不知該當如何用計。”
範文程道:“咱們的策略既定,皇上完全沒有必要為之如此處心積慮。”
皇太極道:“為將為帥者不該擅自動搖,朕懂,但是,洪承疇的糧餉源源不斷地運進錦州,咱們即便圍得再久,也無法讓之崩潰哪。”
範文程道:“那就先斷其糧道啊。”
皇太極道:“那是必須的,但如此的話,必要進行一場大戰,而且我們尚且無法找到敵方的漏洞,更重要的是,咱們也耗不起哪。”
範文程道:“這一戰遲早都要打的,打好了,遼東的問題就此解了,反之,對方亦如此。至於敵方的漏洞,皇上勿須擔心,不久就會自現的。”
皇太極“哦”了一聲,感興趣地道:“範章京不妨說來聽聽。”
範文程道:“據線報,明朝的內亂愈烈,崇禎應接不暇,遼東這麵,無論部隊還是糧餉,都是傾力而為的,即便洪承疇再三堅持穩妥,崇禎必也經不住朝臣,特別是兵部尚書陳新甲的再三攛掇,早晚都會讓之速戰,隻要洪承疇動起來,難道還愁找不到他的漏洞?”
皇太極道:“範章京的話,讓朕茅塞頓開,不過,朕還是擔心,敵方可有十五萬大軍哪,咱們豈不是要傾巢而動?”
範文程道:“軍隊可不能單聽數量,關鍵要看戰力和現場指揮,至於明兵的戰力,咱們都知道,不說別個,就說那個大同總兵王樸,出了名的逃跑將軍。
更重要的是,洪承疇雖然找理由更換了兩位總兵,但這裏終究是遼東而不是陝西三邊,臣料定其不可能跟在陝西三邊那樣隨心所欲。
因此,皇上隻管靜觀其變,屆時,以既定方案行事就是。”
皇太極總算放了心,卻畢竟事關重大,免不了仍要惴惴不安。
親自去各處看過,洪承疇信心十足地道:“想那清朝不過一偏遠彈丸小國,縱使我們有流寇作亂,又怎能耗得過咱們?”
邱民仰也是這樣的想法,但他還是提醒道:“朝廷已多年沒有這樣的效率了,足見皇上對遼東戰事的重視。可,也正因為重視,難免他就不會聽信朝臣們的讒言,催咱們速戰。”
洪承疇當然也是不自信的,行至地圖前,看著,半晌才道:“不會吧,咱們的所有要求皇上不都已經批準了嗎?”
邱民仰道:“聽說陳新甲因為失陷二藩,隻是降了三級,仍領兵部,足見皇上對他的器重,而且他極力主張速戰。”
洪承疇搖頭道:“從全國的大局來看,速戰當然是有利的,但是,從遼東來看,速戰對咱們卻是不利的。”
邱民仰點了點頭,未及說話,已有人接話道:“洪大人所言不錯,遼東不過一小局,須得服從全國的大局。”
邱民仰、洪承疇忙一齊去看,正是職方郎張若麒,兩人不由無奈地對視了一眼,一齊迎了過來。
張若麒也不客套,道:“皇上決心已定,速解錦州之圍,故而,兵部陳大人也是這樣的意思。”說著,把陳新甲的親筆信掏出來,遞給了洪承疇。
洪承疇看罷,順手遞給了邱民仰,自己則去地圖前呆呆地看著。
也不知過了多久,邱民仰湊過來道:“沒法了。”
張若麒道:“什麽叫沒法了?雖說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說,但將乃君之將,將若不從,君可換將哪。”
洪承疇懶得搭理他,隻顧看自己的地圖,看著,道:“擇機依命而行吧。”說著,轉向張若麒道:“將雖乃君之將,擇機的權力還是該有的吧?”
張若麒焉能聽不出他話中的不快,卻還是道:“不過,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