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得再迴到上次朝會,見陳新甲、範複粹先後領了旨,崇禎想想再無話可說,問道:“諸位愛卿還有啥要奏的?”
朝臣們均覺沒有惹事上身就已經萬幸,哪裏還敢再說,忙紛紛道:“皇上聖明。”
“聖明?哼,不過嘴皮子功夫,誰知道你們心裏是咋想的?”暗想著,嘴上道:“散朝吧。”
說著,轉身迴內室。行至內室門口,驀然迴頭來看,但見朝臣們正快速而出,忍不住又想:“哼,朕這次可不能單聽你們說,須得設法弄清你們到底在做啥。
咋辦呢?對了,讓王承恩去督查。不行,督查不行,須得暗訪。不然,王承恩雖不會騙朕,但他們可以弄假來騙王承恩,朕豈不是還要被騙?”
拿定了主意,邊走著邊對王承恩說了。
王承恩一愣,旋即想:“自皇上承繼大統以來,每年都要組織督查或暗訪,卻屢屢用人不當,借機撈取好處,不僅沒能得到實情,反而加劇了貪腐。
皇上肯定了解這一點,他這次讓咱去,到底是想得到實情,還是念咱家辛苦讓咱家乘機撈一點兒?”
猜測著,嘴上試探道:“皇上派老奴去,不知是側重貪腐,還是辦差呢?”
崇禎恨恨道:“貪腐可恨,借各種理由不辦差,耽誤朕的大計,更可恨,一體來查,看看他們到底是人是鬼?”
王承恩心裏有了底,想:“無論怎樣,咱家是堅決不貪的,哼,隻要咱家不貪,心裏就亮堂,心裏亮堂了,自然也就不怕鬼。既然皇上想要,咱就去弄了給他。”
想著,忙告辭了出來,卻禁不止又想:“如今哪個衙門沒有點兒糟爛事兒,咱若是都去弄來了,成了眾矢之的且不說,恐怕皇上也無可奈何,皇上已經夠煩的了,快要過年了,咱就讓他清淨一點兒吧。”
盤算著,王承恩不由歎了口氣。
到這個時候,各衙門已然肆無忌憚,不少過去隻有在幕後才敢辦的事,都公開在辦。
王承恩根本無需盡力,隻要稍一打聽就能知道,或者說,王承恩不出宮就能想得到。
不過,王承恩還是真的去辦了,也搜集了不少的真憑實據,隻是匯報的時候把話反過來說了。
崇禎聽罷,滿臉狐疑地看著他,道:“果真如此?”
王承恩用力地點了點頭,道:“皇上命首輔大人嚴查貪腐,他們縱使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迎風而上哪。”
崇禎道:“你不知道他們,他們的膽子肥著呢,或許他們欺騙了你。”
王承恩佯怒道:“哪個王八羔子敢騙咱家?咱家這就去抄了他的家。”
崇禎無奈地道:“快要過年了,算了,都痛痛快快過個年,過完年再說吧。”
“嗯,咱所料果然沒錯,這才是皇上真實的想法。”自得著,王承恩道:“皇上仁慈,正是他們的福分。”
崇禎冷“哼”了一聲,道:“或許就因為朕太過仁慈了,仁慈是好事,太過仁慈就要壞事了。”
說著,崇禎突然莫名其妙地湧上了一股不祥的預感,這預感竟讓之心驚肉跳,為了抵禦這預感,又道:“過年了,過年是好事。”
王承恩忙附和著,但王承恩知道,崇禎倡導節儉,過年也不過就是迴後宮陪周後等吃頓飯。
事實是,因為這預感,即便這頓飯,崇禎沒吃幾口就一個人去呆坐著,誰也不見。
過年也就過個年三十,過罷了年三十,便算是過完了年,過完了年,崇禎又忙了起來。一旦忙起來,不僅心無雜念,時日竟也不覺。
這日,那股不祥的預感再度泛了上來,擾得他心煩意亂,不得不站起來,快步踱著。
正踱著,王承恩匆匆進來,遞了幾份奏疏過來,忙低頭來看,正是關於洛陽、襄陽相繼淪陷,福王、襄陽王、貴陽王被害及李自成圍開封的!
看罷,崇禎已是淚如雨下,拿起奏疏衝正看著自己一臉悲傷的王承恩揚了揚,示意他讓朝臣們傳閱。
朝臣們好奇地接了,看過,不由紛紛低了頭:“壞了,又有人要倒黴了,千萬可不要落到咱的頭上。”
範複粹亦如是想,但作為首輔,見崇禎流淚不止,隻得硬著頭皮道:“此乃天數,皇上且勿悲傷以保重龍體。”
崇禎道:“雖天數,亦賴人事挽迴。”
範複粹無言以對。
崇禎已怒道:“河南巡撫李風仙,作為地方大吏,丟城失地,致使福王被害,罪大不可赦免,著令立即逮捕法辦;河南總兵王紹禹遇敵不戰,乃丟城失地之根源,著令馬上處死。”
說著,崇禎餘怒未消,頓了頓,接著道:“襄陽之所以失守,皆鄭崇儉縱兵擅還,失誤軍律,導致流寇失控所致,當棄市。還有那個畏罪自殺的邵捷春,委實死有餘辜。”
“果然,又是誅殺大臣。看來,他也隻有這法了。唉,先別管那麽多了,隻要別弄到咱頭上就是。也不敢這麽說,似這局勢,誰敢說啥時就交上了黴運。
咋辦呢?快往外推脫啊。把責任推出去了,咱不就離得遠了嗎?”
盤算著,見崇禎說完之後半晌再不說話,朝臣們紛紛道:“作為清剿主帥,楊嗣昌對失藩負有直接的責任,該當從重治罪。”
崇禎不屑地看了朝臣們一眼,見陳新甲匆匆進來,繼續道:“陳新甲,作為兵部尚書,雖有重整軍務之功,但失藩一事罪不可卸,著令官降三級,戴罪視事。”
“本來嘛,這事就跟人家陳新甲沒有多大關聯,人家也不過在替人頂罪,嗯,還是繼續推到楊嗣昌頭上為好。”
打定了主意,朝臣們又開始攻擊楊嗣昌。
陳新甲在想:“皇上分明就是在袒護咱,看來,皇上也並非似他們傳說的那樣無情。”
正想著,見群情激奮,動情地道:“剛剛接到奏報,楊閣部已經去了。”說著,把奏報交給王承恩,由王承恩轉奏了上去。
聽得楊嗣昌已去,朝臣們愈發無所顧忌,言辭自然亦愈發激烈。
崇禎懶得去聽,自顧閱罷,感歎道:“楊嗣昌正月初八就因病向朕提出了辭呈,朕以無複有能督師平賊者為由拒絕了,不想他竟就去了。
二藩淪陷,他當然有責任,但可以‘議功’之例免罪。
楊嗣昌係朕簡用,用兵不效,朕自鑒裁,況尚有才可取。大家排斥,意欲沽名。……本該重治,爾等又說朕庇嗣昌,姑饒這一遭。”
朝臣們均覺沒有惹事上身就已經萬幸,哪裏還敢再說,忙紛紛道:“皇上聖明。”
“聖明?哼,不過嘴皮子功夫,誰知道你們心裏是咋想的?”暗想著,嘴上道:“散朝吧。”
說著,轉身迴內室。行至內室門口,驀然迴頭來看,但見朝臣們正快速而出,忍不住又想:“哼,朕這次可不能單聽你們說,須得設法弄清你們到底在做啥。
咋辦呢?對了,讓王承恩去督查。不行,督查不行,須得暗訪。不然,王承恩雖不會騙朕,但他們可以弄假來騙王承恩,朕豈不是還要被騙?”
拿定了主意,邊走著邊對王承恩說了。
王承恩一愣,旋即想:“自皇上承繼大統以來,每年都要組織督查或暗訪,卻屢屢用人不當,借機撈取好處,不僅沒能得到實情,反而加劇了貪腐。
皇上肯定了解這一點,他這次讓咱去,到底是想得到實情,還是念咱家辛苦讓咱家乘機撈一點兒?”
猜測著,嘴上試探道:“皇上派老奴去,不知是側重貪腐,還是辦差呢?”
崇禎恨恨道:“貪腐可恨,借各種理由不辦差,耽誤朕的大計,更可恨,一體來查,看看他們到底是人是鬼?”
王承恩心裏有了底,想:“無論怎樣,咱家是堅決不貪的,哼,隻要咱家不貪,心裏就亮堂,心裏亮堂了,自然也就不怕鬼。既然皇上想要,咱就去弄了給他。”
想著,忙告辭了出來,卻禁不止又想:“如今哪個衙門沒有點兒糟爛事兒,咱若是都去弄來了,成了眾矢之的且不說,恐怕皇上也無可奈何,皇上已經夠煩的了,快要過年了,咱就讓他清淨一點兒吧。”
盤算著,王承恩不由歎了口氣。
到這個時候,各衙門已然肆無忌憚,不少過去隻有在幕後才敢辦的事,都公開在辦。
王承恩根本無需盡力,隻要稍一打聽就能知道,或者說,王承恩不出宮就能想得到。
不過,王承恩還是真的去辦了,也搜集了不少的真憑實據,隻是匯報的時候把話反過來說了。
崇禎聽罷,滿臉狐疑地看著他,道:“果真如此?”
王承恩用力地點了點頭,道:“皇上命首輔大人嚴查貪腐,他們縱使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迎風而上哪。”
崇禎道:“你不知道他們,他們的膽子肥著呢,或許他們欺騙了你。”
王承恩佯怒道:“哪個王八羔子敢騙咱家?咱家這就去抄了他的家。”
崇禎無奈地道:“快要過年了,算了,都痛痛快快過個年,過完年再說吧。”
“嗯,咱所料果然沒錯,這才是皇上真實的想法。”自得著,王承恩道:“皇上仁慈,正是他們的福分。”
崇禎冷“哼”了一聲,道:“或許就因為朕太過仁慈了,仁慈是好事,太過仁慈就要壞事了。”
說著,崇禎突然莫名其妙地湧上了一股不祥的預感,這預感竟讓之心驚肉跳,為了抵禦這預感,又道:“過年了,過年是好事。”
王承恩忙附和著,但王承恩知道,崇禎倡導節儉,過年也不過就是迴後宮陪周後等吃頓飯。
事實是,因為這預感,即便這頓飯,崇禎沒吃幾口就一個人去呆坐著,誰也不見。
過年也就過個年三十,過罷了年三十,便算是過完了年,過完了年,崇禎又忙了起來。一旦忙起來,不僅心無雜念,時日竟也不覺。
這日,那股不祥的預感再度泛了上來,擾得他心煩意亂,不得不站起來,快步踱著。
正踱著,王承恩匆匆進來,遞了幾份奏疏過來,忙低頭來看,正是關於洛陽、襄陽相繼淪陷,福王、襄陽王、貴陽王被害及李自成圍開封的!
看罷,崇禎已是淚如雨下,拿起奏疏衝正看著自己一臉悲傷的王承恩揚了揚,示意他讓朝臣們傳閱。
朝臣們好奇地接了,看過,不由紛紛低了頭:“壞了,又有人要倒黴了,千萬可不要落到咱的頭上。”
範複粹亦如是想,但作為首輔,見崇禎流淚不止,隻得硬著頭皮道:“此乃天數,皇上且勿悲傷以保重龍體。”
崇禎道:“雖天數,亦賴人事挽迴。”
範複粹無言以對。
崇禎已怒道:“河南巡撫李風仙,作為地方大吏,丟城失地,致使福王被害,罪大不可赦免,著令立即逮捕法辦;河南總兵王紹禹遇敵不戰,乃丟城失地之根源,著令馬上處死。”
說著,崇禎餘怒未消,頓了頓,接著道:“襄陽之所以失守,皆鄭崇儉縱兵擅還,失誤軍律,導致流寇失控所致,當棄市。還有那個畏罪自殺的邵捷春,委實死有餘辜。”
“果然,又是誅殺大臣。看來,他也隻有這法了。唉,先別管那麽多了,隻要別弄到咱頭上就是。也不敢這麽說,似這局勢,誰敢說啥時就交上了黴運。
咋辦呢?快往外推脫啊。把責任推出去了,咱不就離得遠了嗎?”
盤算著,見崇禎說完之後半晌再不說話,朝臣們紛紛道:“作為清剿主帥,楊嗣昌對失藩負有直接的責任,該當從重治罪。”
崇禎不屑地看了朝臣們一眼,見陳新甲匆匆進來,繼續道:“陳新甲,作為兵部尚書,雖有重整軍務之功,但失藩一事罪不可卸,著令官降三級,戴罪視事。”
“本來嘛,這事就跟人家陳新甲沒有多大關聯,人家也不過在替人頂罪,嗯,還是繼續推到楊嗣昌頭上為好。”
打定了主意,朝臣們又開始攻擊楊嗣昌。
陳新甲在想:“皇上分明就是在袒護咱,看來,皇上也並非似他們傳說的那樣無情。”
正想著,見群情激奮,動情地道:“剛剛接到奏報,楊閣部已經去了。”說著,把奏報交給王承恩,由王承恩轉奏了上去。
聽得楊嗣昌已去,朝臣們愈發無所顧忌,言辭自然亦愈發激烈。
崇禎懶得去聽,自顧閱罷,感歎道:“楊嗣昌正月初八就因病向朕提出了辭呈,朕以無複有能督師平賊者為由拒絕了,不想他竟就去了。
二藩淪陷,他當然有責任,但可以‘議功’之例免罪。
楊嗣昌係朕簡用,用兵不效,朕自鑒裁,況尚有才可取。大家排斥,意欲沽名。……本該重治,爾等又說朕庇嗣昌,姑饒這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