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與之同時,皇太極道:“陪朕轉了這一大圈,不知範章京有何觀感?”
範文程由衷地道:“無論內部改革,還是軍備,咱們都在日新月異地發展著,成績喜人,可喜可賀哪。”
皇太極道:“確定對明策略也有一段時間了,朕上次點評功過的時候說過,要會會洪承疇,經過了這麽長時間準備,範章京覺得時機怎樣?”
範文程道:“迴皇上,臣以為,我方準備確已算充分,但戰爭是雙方的,甚至是多方的,須得綜合權衡。
首先蒙古和朝鮮方麵,經過遠伐近攻,現已臣服,應該不會對我方造成掣肘。也就是說,我方現在唯一的敵人就是明朝。
臣於昨夜跟相關人等專門研究過明朝目前的形勢,張獻忠順利挺進四川,李自成複振,相信楊嗣昌不久就會走到盡頭,此時,正是最焦頭爛額的時候,崇禎應該無法從那裏調兵。
倒是遼東這方麵,咱們雖已取了義州,蒙古蘇班岱等也已經歸降,但洪承疇領陝西兵東來,與山海關馬科、寧遠吳三桂兩鎮合兵。錦州則有鬆山、杏山、塔山三城,相為犄角。如此陣勢,須得謹慎確定目標。”
皇太極“哦”了一聲,道:“範章京所言甚是,現在還不是咱們跟明朝決戰的時候,咱們必須量力而行,不妨先取錦州,破壞寧錦防線,為入關先做好準備。
縱使這一步,也當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段,先動一動朕埋在錦州的那一顆棋子,若動得了,再轉入第二階段,取寧錦,跟明朝形成對峙。”
範文程搖了搖頭道:“怕是動不了,這顆棋子若想動,我方須得有大勝,讓之再也看不到希望,至少也要毀掉寧錦防線。”
皇太極聞言,心有所失,卻還是道:“何以見得?”
範文程道:“祖大壽重返錦州後,因為皇上給了他不少戰功,又有孫承宗和丘禾嘉的盡力庇護,崇禎對其不降反升,讓之重又看到了希望。
但是,因為心裏有鬼,祖大壽還是不敢去見崇禎。據線報,崇禎曾三次下詔,命祖大壽進京覲見,祖大壽都借故推辭,始終不敢出錦州城。
由此看來,祖大壽是矛盾的,或者說他心裏的天平還在艱難地維持著平衡。
皇上三番五次遣使提醒,其子祖可法也頻繁寫信勸說,雖說有一定的分量,卻不足以打破祖大壽因為希望而燃起的愚忠。沒辦法,這是明朝人根深蒂固的品性,臣當初也顧慮了好長時間。”
皇太極道:“這不僅是一種品性,更是一種精神,正是因為這種精神,朕才更看重愛卿,也更看重祖大壽。也正是因為這種精神,朕決定,此次伐明的第一階段,就是要收降祖大壽。”
範文程道:“由此可見皇上心胸之廣大,將來必為中興之主,但以此作為戰役目標,恐不妥。”
皇太極一愣,奇道:“範章京何出此言?”
範文程道:“皇上難道忘了1638年(清崇德三年)農曆十月和1639年(清崇德四年)農曆二月的事嗎?”
皇太極歎了口氣道:“怎麽可能忘了呢?1638年(清崇德三年)農曆十月,朕率鄭親王濟爾哈朗、豫親王多鐸禦駕親征,出寧遠、錦州大道時,多鐸遭屯兵中後所(今遼寧綏中縣城)的祖大壽部偷襲,多鐸戰敗。
朕派使者和俘虜兩次致信約見祖大壽,祖大壽均負了朕殷切之意,沒有露麵。
1639年(清崇德四年)農曆二月,朕以武英郡王阿濟格為前鋒,再次親征,又是祖大壽攔住了朕,朕遣使者去錦州,想讓他妻子以厲害勸說他。他居然選蒙古、漢族兵各三百,命令祖克勇及副將楊震、徐昌永等與我交戰。
這兩次,朕都能夠勝他,但朕還是撤兵了,朕不想負了他,可他居然在多爾袞北返的路上於永平襲擊,致使多爾袞部損失慘重。”
範文程接話道:“皇上的好意,祖大壽應該是知道的,而且已經讓之失衡,他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努力地要讓之恢複平衡。人哪,最難的時候,往往正是失衡的時候。”
皇太極道:“朕深有同感,但是,大家不理解啊,朕若是不能收降祖大壽,必定有人會出來反對朕。到了這一步,縱使不能成,朕也必須往前走了。
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祖大壽若是能跟愛卿一樣理解朕,方不辜負了朕一片思賢若渴之心哪。”
範文程道:“人心都是肉長的,相信祖大壽必有幡然悔悟的那一天,不過,臣還是要提醒一下皇上,單憑感化是不行的,必須要讓祖大壽心裏的希望破滅,而後再起死迴生,方能奏效。”
皇太極道:“還是謹慎一些好,這樣吧,命多爾袞先圍了錦州城,朕極盡誠心,再苦勸一番,實在不成,再命鄭親王濟爾哈朗等繼續進兵,一舉奪取錦州城,打破明朝的關寧防線。”
“皇上從來不會讓同一位大將連續獲得兩次大捷,這次再派多爾袞,看來確是極盡誠心了,隻可惜,唉!”暗自感歎著,範文程不再說話。
多爾袞卻是不知,領命,迅速向遼東推進。
錦州城內,祖大壽官衙,祖大壽在道:“何謂大義?大義就是要保家衛國。咱既然已經犯過一次錯了,就不該再犯第二次,哼,若是清兵再敢來犯,大壽必誓死以抗。”
夫人又接到了皇太極的信,所以才以言試探,聞言,道:“將軍反正,大清皇上不僅善待留在那邊的可法及諸將,而且沒把將軍那事到處張揚,反而讓將軍白得了不少功勞,將軍才得以保全,將軍如此做是不是有負良心呢?”
祖大壽想想也是,嘴上卻還是道:“大壽得以保全,全憑皇上恩義,於皇太極何幹?”
夫人不屑道:“明朝皇上哪裏還有什麽恩義?五大法案就不必說了,單說將軍,如果有感於恩義,又為啥不敢去京師覲見?若是清朝的皇上把那事大白於天下,將軍還能自保嗎?”
祖大壽無言以駁,恰中軍匆匆來報:“啟稟將軍,大清睿親王多爾袞突然發動,圍了錦州城,請將軍定奪。”
祖大壽白了夫人一眼,道:“定奪什麽,命令諸將,嚴防死守,誓與錦州共存亡。同時快馬稟報薊遼總督洪承疇洪大人,請速督師救援。”
夫人暗自歎了口氣,頓了頓腳,迴了內室。
範文程由衷地道:“無論內部改革,還是軍備,咱們都在日新月異地發展著,成績喜人,可喜可賀哪。”
皇太極道:“確定對明策略也有一段時間了,朕上次點評功過的時候說過,要會會洪承疇,經過了這麽長時間準備,範章京覺得時機怎樣?”
範文程道:“迴皇上,臣以為,我方準備確已算充分,但戰爭是雙方的,甚至是多方的,須得綜合權衡。
首先蒙古和朝鮮方麵,經過遠伐近攻,現已臣服,應該不會對我方造成掣肘。也就是說,我方現在唯一的敵人就是明朝。
臣於昨夜跟相關人等專門研究過明朝目前的形勢,張獻忠順利挺進四川,李自成複振,相信楊嗣昌不久就會走到盡頭,此時,正是最焦頭爛額的時候,崇禎應該無法從那裏調兵。
倒是遼東這方麵,咱們雖已取了義州,蒙古蘇班岱等也已經歸降,但洪承疇領陝西兵東來,與山海關馬科、寧遠吳三桂兩鎮合兵。錦州則有鬆山、杏山、塔山三城,相為犄角。如此陣勢,須得謹慎確定目標。”
皇太極“哦”了一聲,道:“範章京所言甚是,現在還不是咱們跟明朝決戰的時候,咱們必須量力而行,不妨先取錦州,破壞寧錦防線,為入關先做好準備。
縱使這一步,也當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段,先動一動朕埋在錦州的那一顆棋子,若動得了,再轉入第二階段,取寧錦,跟明朝形成對峙。”
範文程搖了搖頭道:“怕是動不了,這顆棋子若想動,我方須得有大勝,讓之再也看不到希望,至少也要毀掉寧錦防線。”
皇太極聞言,心有所失,卻還是道:“何以見得?”
範文程道:“祖大壽重返錦州後,因為皇上給了他不少戰功,又有孫承宗和丘禾嘉的盡力庇護,崇禎對其不降反升,讓之重又看到了希望。
但是,因為心裏有鬼,祖大壽還是不敢去見崇禎。據線報,崇禎曾三次下詔,命祖大壽進京覲見,祖大壽都借故推辭,始終不敢出錦州城。
由此看來,祖大壽是矛盾的,或者說他心裏的天平還在艱難地維持著平衡。
皇上三番五次遣使提醒,其子祖可法也頻繁寫信勸說,雖說有一定的分量,卻不足以打破祖大壽因為希望而燃起的愚忠。沒辦法,這是明朝人根深蒂固的品性,臣當初也顧慮了好長時間。”
皇太極道:“這不僅是一種品性,更是一種精神,正是因為這種精神,朕才更看重愛卿,也更看重祖大壽。也正是因為這種精神,朕決定,此次伐明的第一階段,就是要收降祖大壽。”
範文程道:“由此可見皇上心胸之廣大,將來必為中興之主,但以此作為戰役目標,恐不妥。”
皇太極一愣,奇道:“範章京何出此言?”
範文程道:“皇上難道忘了1638年(清崇德三年)農曆十月和1639年(清崇德四年)農曆二月的事嗎?”
皇太極歎了口氣道:“怎麽可能忘了呢?1638年(清崇德三年)農曆十月,朕率鄭親王濟爾哈朗、豫親王多鐸禦駕親征,出寧遠、錦州大道時,多鐸遭屯兵中後所(今遼寧綏中縣城)的祖大壽部偷襲,多鐸戰敗。
朕派使者和俘虜兩次致信約見祖大壽,祖大壽均負了朕殷切之意,沒有露麵。
1639年(清崇德四年)農曆二月,朕以武英郡王阿濟格為前鋒,再次親征,又是祖大壽攔住了朕,朕遣使者去錦州,想讓他妻子以厲害勸說他。他居然選蒙古、漢族兵各三百,命令祖克勇及副將楊震、徐昌永等與我交戰。
這兩次,朕都能夠勝他,但朕還是撤兵了,朕不想負了他,可他居然在多爾袞北返的路上於永平襲擊,致使多爾袞部損失慘重。”
範文程接話道:“皇上的好意,祖大壽應該是知道的,而且已經讓之失衡,他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努力地要讓之恢複平衡。人哪,最難的時候,往往正是失衡的時候。”
皇太極道:“朕深有同感,但是,大家不理解啊,朕若是不能收降祖大壽,必定有人會出來反對朕。到了這一步,縱使不能成,朕也必須往前走了。
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祖大壽若是能跟愛卿一樣理解朕,方不辜負了朕一片思賢若渴之心哪。”
範文程道:“人心都是肉長的,相信祖大壽必有幡然悔悟的那一天,不過,臣還是要提醒一下皇上,單憑感化是不行的,必須要讓祖大壽心裏的希望破滅,而後再起死迴生,方能奏效。”
皇太極道:“還是謹慎一些好,這樣吧,命多爾袞先圍了錦州城,朕極盡誠心,再苦勸一番,實在不成,再命鄭親王濟爾哈朗等繼續進兵,一舉奪取錦州城,打破明朝的關寧防線。”
“皇上從來不會讓同一位大將連續獲得兩次大捷,這次再派多爾袞,看來確是極盡誠心了,隻可惜,唉!”暗自感歎著,範文程不再說話。
多爾袞卻是不知,領命,迅速向遼東推進。
錦州城內,祖大壽官衙,祖大壽在道:“何謂大義?大義就是要保家衛國。咱既然已經犯過一次錯了,就不該再犯第二次,哼,若是清兵再敢來犯,大壽必誓死以抗。”
夫人又接到了皇太極的信,所以才以言試探,聞言,道:“將軍反正,大清皇上不僅善待留在那邊的可法及諸將,而且沒把將軍那事到處張揚,反而讓將軍白得了不少功勞,將軍才得以保全,將軍如此做是不是有負良心呢?”
祖大壽想想也是,嘴上卻還是道:“大壽得以保全,全憑皇上恩義,於皇太極何幹?”
夫人不屑道:“明朝皇上哪裏還有什麽恩義?五大法案就不必說了,單說將軍,如果有感於恩義,又為啥不敢去京師覲見?若是清朝的皇上把那事大白於天下,將軍還能自保嗎?”
祖大壽無言以駁,恰中軍匆匆來報:“啟稟將軍,大清睿親王多爾袞突然發動,圍了錦州城,請將軍定奪。”
祖大壽白了夫人一眼,道:“定奪什麽,命令諸將,嚴防死守,誓與錦州共存亡。同時快馬稟報薊遼總督洪承疇洪大人,請速督師救援。”
夫人暗自歎了口氣,頓了頓腳,迴了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