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風吼軍已經逐步恢複了戰鬥力,而一風派出去的暗探的消息也在逐步傳來。
西南州和密州的戰爭力量已經幾乎全部被風吼軍擊潰,隻剩下兩州官府的自衛兵,但這點分散的兵力在如今的風吼軍看來,不過是如螻蟻般的存在,並且,因為這兩州的佛道盛行,官府也沒有攻打他們的打算。
既然如此,風吼軍自然也不會去招惹麻煩,並且一風安排多滿法王和沐朶法王去兩州各郡協調,遴選出兩名官員承擔已經逃竄至君州的牧使的職責,如此穩固兩州的民眾的正常生活,秋毫無犯。
來的最快的是雲州的消息,顏隱山告訴一風,他們已經完成了向北推進的任務,已經在雲州和君州的邊境線旁邊駐紮了下來,而駐紮的地點正是明王寺,並且問一風什麽時候開展下一步計劃。
一風和火猴還有各位僧眾商議之後,決定讓他暫時休整,操兵演練,聽候消息,等待時機。
但是壞消息也很快傳了過來,首先是雲州的東南邊有宛州和江州。
此二州處在大武國的東南,在伊河的下遊,氣候溫暖濕潤,河流支脈眾多,原本借助發達便捷的河運,商貿十分興盛,是一片富庶之地。
富人一多,他們更加關注自己的各種願望,如健康、因緣、子嗣這些可遇不可求,且基本很難用金錢來衡量和實現的事情,或甚至下一世的業報,因此也更加願意施舍善心,為後世積累福報,而滿足他們對下一世延綿此生的安樂富庶的憧憬。
符合他們如此多要求的,自然是海納百川、慈悲心宏大、虛懷若穀、求願得報傳說頗多的佛教了,佛門的弘揚善意讓他們廣施善行,他們也有足夠的實力和能力如此做。
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在如此富庶之地,商業的爾虞我詐也讓他們感到人心的險惡,而佛道的清淨淡然和參悟人心,也讓他們在商貿戰場上尋求得一塊佛門的淨土,讓自己的靈魂得到片刻的安寧。
因此,佛道在宛州和江州之鼎盛,佛寺在此數量之巨,可謂曠世之觀,曾經有詩人讚歎:“江南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正是大武國這片富庶的江南之地的佛道盛景的唯美寫照。
原本在此地,佛道如此昌隆,佛道的佛僧理應不該被滅法戰爭所欺壓,甚至遭遇生死困境,然而,佛道之盛的背後,也暗藏著許多不安定的因素,在這場大武滅法之戰中全麵爆發了出來。
首先就是佛道的昌隆,必定會積累過多的財富,例如大量的良田地畝和富可敵城的眾多財富。
要知道富庶之地同樣也是貧窮之所,在大武國魏宇統治的這個時代,一個地方如果出現了大量的富豪,那麽意味著會有更多的窮苦之人成為為他們輸送財富的奴隸。這種主仆關係不是通過簽訂契約形成的,而是自然發展而來。所以在江州和宛州,就在富庶城鎮的邊緣,就有大量的貧窯,大部分貧苦之人生活在這裏,所有淒苦悲涼之事都在這裏發生,在這裏傳出,成為城中富庶之人茶餘飯後的消遣。
的確,許多富人將財物施舍饋贈給了佛寺,可是佛寺在麵對如此龐大的財富麵前,還能夠專心向佛嗎?如果能,卻有幾人?當然,他們會將部分財富散出去,以掩人耳目,堵住是非,可是真正留在寺中的,會有多少?
其次,佛道占據了大片的土地,那麽窮苦的山野村民去哪裏耕種土地謀求生存呢?還是逃不脫成為佛寺的僧祗戶的命運,他們為佛寺辛勤耕種,到頭來全部為佛寺做了袈裟。
在這樣的情況下,武帝的八道金龍令一下來,瞬間就將佛道表麵上的興盛擊成粉碎,眾多無家可歸或者窮途末路的貧苦人們頓時發現了佛寺的大量財富,誰會按捺得住?當然是紅著眼睛衝進寺廟,有什麽拿什麽,沒有什麽創造什麽也要拿什麽!貧苦的我們你不保佑,偏偏越富的人你越保佑,此時不拿迴屬於我的,更待何時?!
村間地頭,那也是大片的僧祗戶集中爆發,他們在佛圖戶和那些根本就不守清規隻為了成為專職撈錢的佛僧的欺壓下,早就忍受不了了,流年的災荒雖然沒有波及到江宛二州,但是僧祗戶的不滿和抱怨隻會比災民們多,不會比他們少!我們要拿迴這本就是屬於我們的土地!
此時此刻,富豪世族們在哪裏呢?他們不是誠心向佛,求得保佑的嗎?他們不是吃齋念佛,篤信佛教的嗎?
事實上是,商貿發達的江宛二州的富家豪紳,都要和當地官府打好交道,即便你成為了最富有的商人,在大武國的曆史中,商人的地位始終排在最末,那些辛勤耕種的農民才排在首位,民以食為天!
即便他們種出來的糧食,都堆到了佛寺的倉庫裏,因為大武國之前的政策是佛寺之“寸絹不輸官府,升米不進公倉”!即便他們生活在被欺壓的最底層,但他們依然排在富商之前,這就是地位!
所以,富商向來機警,在這種大勢麵前,難道還要去討好那些身寬體胖、滿麵油光、大肚肥腸的僧人嗎?官府才是他們財富的真正靠山!
而平民的地位之前並沒有顯示出來,但是武帝英明神武,發布了八道金龍令,為他們打開了一條晉升地位的途徑。在官府率領州境軍團的衝擊下,在無數平民百姓和困苦的僧祗戶的反抗下,江宛二州的佛道一觸即潰,迅速縮減了力量,離開了他們賴以生存的佛寺,成為遊蕩在兩州的一股遭人嫌棄的勢力。
但是,隨著戰局的發展,兩州官府的州牧大人,和率領州境軍團打壓佛道的將領,漸漸都意識到,這股力量越來越不好打擊了,似乎開始變得極富有韌性起來,怎麽攻打都能形成頑強的防禦。
他們不知道,之前的所謂江南佛道之盛,其實一場虛假的繁榮,在武帝八道金龍令的打壓下,佛道看似潰敗,不堪一擊,其實那是在迅速擠出虛假繁榮帶來的水分。
就像那些滿麵油光肥頭大耳的佛僧,在看到如此轟轟烈烈的戰爭來臨,嚇得恨不得一夜就長出頭發還俗,在經過一段艱難的時光過後,佛道終於將這些依附在真正佛道上的蛀蟲擠了出去,如同將沾滿虱子的袈裟奮力抖落之後,底下那層莊嚴肅穆的袈裟重新綻放了光芒。
江宛州境官吏和軍團此時要麵對的,不再是那些攀附佛道吸血之人,而是有著堅定信仰和佛門道心的真正佛僧,所謂廋死的駱駝比馬大,原本昌隆的江南佛教也給佛道引入了相當多的懷著真正佛道信仰的僧眾,他們就是這股頑強的力量,江南佛道的興衰存亡,就係在他們身上了。
這種僵持的麵貌,直到一個人的來臨,才發生改變。這個人是一風和火猴等人都想不到的,因為這個人就是聖書院的天才弟子,崔銘眼前的大紅人,最看重的儒教弟子,鄭文琪!
他擔任率領左龍武軍團的第一謀士,幫助左龍武軍團在江南取得非常可觀的戰績,他的手段之多,布局之深,調度之快,讓江南佛道殘存勢力縷縷受挫,已經瀕臨崩潰的邊緣了。
所以他們聽聞雲州和西南州密州的戰況後,迅速反應過來,佛道的救難者已經誕生,領導佛道力量進行防禦反擊並且取得巨大成功的佛道巨子,一風,就是佛道的救難者,就是拯救大武國佛道的希望!
因此,他們連夜派人前來求救,隻希望救江南佛道於危難之中。
但是,對於一風等人來說,這,才僅僅是第一個壞消息。
西南州和密州的戰爭力量已經幾乎全部被風吼軍擊潰,隻剩下兩州官府的自衛兵,但這點分散的兵力在如今的風吼軍看來,不過是如螻蟻般的存在,並且,因為這兩州的佛道盛行,官府也沒有攻打他們的打算。
既然如此,風吼軍自然也不會去招惹麻煩,並且一風安排多滿法王和沐朶法王去兩州各郡協調,遴選出兩名官員承擔已經逃竄至君州的牧使的職責,如此穩固兩州的民眾的正常生活,秋毫無犯。
來的最快的是雲州的消息,顏隱山告訴一風,他們已經完成了向北推進的任務,已經在雲州和君州的邊境線旁邊駐紮了下來,而駐紮的地點正是明王寺,並且問一風什麽時候開展下一步計劃。
一風和火猴還有各位僧眾商議之後,決定讓他暫時休整,操兵演練,聽候消息,等待時機。
但是壞消息也很快傳了過來,首先是雲州的東南邊有宛州和江州。
此二州處在大武國的東南,在伊河的下遊,氣候溫暖濕潤,河流支脈眾多,原本借助發達便捷的河運,商貿十分興盛,是一片富庶之地。
富人一多,他們更加關注自己的各種願望,如健康、因緣、子嗣這些可遇不可求,且基本很難用金錢來衡量和實現的事情,或甚至下一世的業報,因此也更加願意施舍善心,為後世積累福報,而滿足他們對下一世延綿此生的安樂富庶的憧憬。
符合他們如此多要求的,自然是海納百川、慈悲心宏大、虛懷若穀、求願得報傳說頗多的佛教了,佛門的弘揚善意讓他們廣施善行,他們也有足夠的實力和能力如此做。
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在如此富庶之地,商業的爾虞我詐也讓他們感到人心的險惡,而佛道的清淨淡然和參悟人心,也讓他們在商貿戰場上尋求得一塊佛門的淨土,讓自己的靈魂得到片刻的安寧。
因此,佛道在宛州和江州之鼎盛,佛寺在此數量之巨,可謂曠世之觀,曾經有詩人讚歎:“江南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正是大武國這片富庶的江南之地的佛道盛景的唯美寫照。
原本在此地,佛道如此昌隆,佛道的佛僧理應不該被滅法戰爭所欺壓,甚至遭遇生死困境,然而,佛道之盛的背後,也暗藏著許多不安定的因素,在這場大武滅法之戰中全麵爆發了出來。
首先就是佛道的昌隆,必定會積累過多的財富,例如大量的良田地畝和富可敵城的眾多財富。
要知道富庶之地同樣也是貧窮之所,在大武國魏宇統治的這個時代,一個地方如果出現了大量的富豪,那麽意味著會有更多的窮苦之人成為為他們輸送財富的奴隸。這種主仆關係不是通過簽訂契約形成的,而是自然發展而來。所以在江州和宛州,就在富庶城鎮的邊緣,就有大量的貧窯,大部分貧苦之人生活在這裏,所有淒苦悲涼之事都在這裏發生,在這裏傳出,成為城中富庶之人茶餘飯後的消遣。
的確,許多富人將財物施舍饋贈給了佛寺,可是佛寺在麵對如此龐大的財富麵前,還能夠專心向佛嗎?如果能,卻有幾人?當然,他們會將部分財富散出去,以掩人耳目,堵住是非,可是真正留在寺中的,會有多少?
其次,佛道占據了大片的土地,那麽窮苦的山野村民去哪裏耕種土地謀求生存呢?還是逃不脫成為佛寺的僧祗戶的命運,他們為佛寺辛勤耕種,到頭來全部為佛寺做了袈裟。
在這樣的情況下,武帝的八道金龍令一下來,瞬間就將佛道表麵上的興盛擊成粉碎,眾多無家可歸或者窮途末路的貧苦人們頓時發現了佛寺的大量財富,誰會按捺得住?當然是紅著眼睛衝進寺廟,有什麽拿什麽,沒有什麽創造什麽也要拿什麽!貧苦的我們你不保佑,偏偏越富的人你越保佑,此時不拿迴屬於我的,更待何時?!
村間地頭,那也是大片的僧祗戶集中爆發,他們在佛圖戶和那些根本就不守清規隻為了成為專職撈錢的佛僧的欺壓下,早就忍受不了了,流年的災荒雖然沒有波及到江宛二州,但是僧祗戶的不滿和抱怨隻會比災民們多,不會比他們少!我們要拿迴這本就是屬於我們的土地!
此時此刻,富豪世族們在哪裏呢?他們不是誠心向佛,求得保佑的嗎?他們不是吃齋念佛,篤信佛教的嗎?
事實上是,商貿發達的江宛二州的富家豪紳,都要和當地官府打好交道,即便你成為了最富有的商人,在大武國的曆史中,商人的地位始終排在最末,那些辛勤耕種的農民才排在首位,民以食為天!
即便他們種出來的糧食,都堆到了佛寺的倉庫裏,因為大武國之前的政策是佛寺之“寸絹不輸官府,升米不進公倉”!即便他們生活在被欺壓的最底層,但他們依然排在富商之前,這就是地位!
所以,富商向來機警,在這種大勢麵前,難道還要去討好那些身寬體胖、滿麵油光、大肚肥腸的僧人嗎?官府才是他們財富的真正靠山!
而平民的地位之前並沒有顯示出來,但是武帝英明神武,發布了八道金龍令,為他們打開了一條晉升地位的途徑。在官府率領州境軍團的衝擊下,在無數平民百姓和困苦的僧祗戶的反抗下,江宛二州的佛道一觸即潰,迅速縮減了力量,離開了他們賴以生存的佛寺,成為遊蕩在兩州的一股遭人嫌棄的勢力。
但是,隨著戰局的發展,兩州官府的州牧大人,和率領州境軍團打壓佛道的將領,漸漸都意識到,這股力量越來越不好打擊了,似乎開始變得極富有韌性起來,怎麽攻打都能形成頑強的防禦。
他們不知道,之前的所謂江南佛道之盛,其實一場虛假的繁榮,在武帝八道金龍令的打壓下,佛道看似潰敗,不堪一擊,其實那是在迅速擠出虛假繁榮帶來的水分。
就像那些滿麵油光肥頭大耳的佛僧,在看到如此轟轟烈烈的戰爭來臨,嚇得恨不得一夜就長出頭發還俗,在經過一段艱難的時光過後,佛道終於將這些依附在真正佛道上的蛀蟲擠了出去,如同將沾滿虱子的袈裟奮力抖落之後,底下那層莊嚴肅穆的袈裟重新綻放了光芒。
江宛州境官吏和軍團此時要麵對的,不再是那些攀附佛道吸血之人,而是有著堅定信仰和佛門道心的真正佛僧,所謂廋死的駱駝比馬大,原本昌隆的江南佛教也給佛道引入了相當多的懷著真正佛道信仰的僧眾,他們就是這股頑強的力量,江南佛道的興衰存亡,就係在他們身上了。
這種僵持的麵貌,直到一個人的來臨,才發生改變。這個人是一風和火猴等人都想不到的,因為這個人就是聖書院的天才弟子,崔銘眼前的大紅人,最看重的儒教弟子,鄭文琪!
他擔任率領左龍武軍團的第一謀士,幫助左龍武軍團在江南取得非常可觀的戰績,他的手段之多,布局之深,調度之快,讓江南佛道殘存勢力縷縷受挫,已經瀕臨崩潰的邊緣了。
所以他們聽聞雲州和西南州密州的戰況後,迅速反應過來,佛道的救難者已經誕生,領導佛道力量進行防禦反擊並且取得巨大成功的佛道巨子,一風,就是佛道的救難者,就是拯救大武國佛道的希望!
因此,他們連夜派人前來求救,隻希望救江南佛道於危難之中。
但是,對於一風等人來說,這,才僅僅是第一個壞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