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兼程,一風等人趕路很快,三四天的時間飛逝而過。
但是他們奇怪的是,他們擊敗雲州軍團之後,後麵呂鐵裳並沒有追趕他們,並且連戰彥章都沒了蹤影。
後來眾人分析出來,雲州軍團應該是在集結兵力,準備對南宗寺發起總攻。
隻有拔出了這大武國第二地位的佛寺,才會震懾天下佛道,令他們繼續臣服魏氏皇族的統治。
雲州軍團的軍旅同時也應該在處理災民暴亂。
但是通過那天晚上一風和顏隱山的交談得知,隨著朝廷官府的散糧和分田措施執行,加上軍團的強勢威懾鎮壓,災民暴亂恐怕持續不了多久。
此後,朝廷會糾結軍團,集中兵力,對大武國“叛亂”佛道發起大規模平叛戰爭。
因此,盡快趕迴南宗寺才是當務之急,說不定也有許多僧人抱著投奔南宗寺的想法,此時南宗寺正忙亂著呢。
終於走到了南宗寺前方的大道上,距離山下還有一兩裏地,了法長老和本淵帶著所有僧兵,繞到另外一條道上,轉到靈雲山後山去了。
這段時間,通過了然大師了毓丘尼與了法長老的對話交談,一風也知道了更多的佛道背景和大武國的深層實力。
在之前,大多數人隻知道靈雲山五峰,很少有人知道南宗寺在偌大的靈雲山後山培養了上萬僧兵。
雖然當時在大武國,凡是較大的佛寺,幾乎寺寺都養著僧兵,這已經是武國佛寺的眾所周知的慣例了。
但南宗寺方丈大師等人還是認為佛寺不可擁兵自重,尤其是南宗寺當時的地位,極易引起朝廷的猜忌。
如今,大武國所有寺廟培養的僧兵全部在各州境與各地軍團對壘作戰,硝煙四起,怪不得武帝會如此震怒。
他原來不知道佛寺的僧兵製度,已經發展到如此地步了,簡直已經成為懸在他龍床上的一柄利劍,讓他輾轉難安。
被佛道集體反抗的強大兵力震驚到的,除了武帝,恐怕還有儒道二教眾人,甚至還有太子魏晃。
儒道二教當時隻想激怒武帝,削減一下佛道的勢力,沒想到如同鏡湖中劈入一記驚雷,攪起了滔天狂瀾和大武風雲。
同樣,反過來,佛道也被大武強大的軍團實力震懾到了。
大武帝國上千座寺廟,其中不乏財力雄厚的巨大佛寺,自以為聚集數萬乃至十萬的僧眾,財富錢糧田畝無所不有。
他們各自培訓僧兵護衛,儼然佛國樂土,加上佛道昌隆,修煉者眾,實力強大,兵力戰鬥力足以堪比各州境軍團。
但是一陣陣打下來,發現大武國賴以建國立邦的強大軍事訓練傳統,並未在上千年的曆史中遺失,更曆久彌新。
軍團將領層出不窮,兵團戰力強勢如龍,即便雙方互有損傷,卻讓佛道更加忌憚,也不禁感歎在崔銘及吳浩安邦治國的強大政治能力。
原來在大武國老百姓中流傳的,崔銘隻不過是武帝身旁,一條善於洞察主人心思搖尾乞憐的狗。
這個說法,現在看來,簡直是無稽之談。
崔銘心思重,但是他的輔政理國的能力,以軍政安邦的思想,都是十分成熟,且強力執行,能出實效的。
而且,各地佛寺最為忌憚的,乃是捍衛君州城的十大軍團還未出動。
各州境軍團是本境的兵力,即便真刀實槍,傾各州佛道之力,也不過戰個旗鼓相當。
若是君州的十大軍團也投入戰場,那麽各地剿滅佛道不說勢如破竹,也必定倍加艱苦難捱,死傷之人更加難以計數。
左右羽林、左右神威、左右龍武、左右神策、左右神武,這君州十大軍團,有許多天縱之才的軍團將領不說,許多戰士都是在邊境上經過鐵血廝殺之輩,戰鬥經驗和廝殺勇氣,更是比各州境軍團強上數倍。
但明知道當君州十大軍團參戰後,會有更慘烈的後果,各地佛道僧眾的抗爭也並未就此棄道。
佛道在大武國建立之後不久,就傳入國中,在大武國延綿上千年,如今更是發展到上千萬僧眾。
即便其中大半為窺伺佛道巨量財富利益,而投入佛門,屬於投機取巧,其心不正,但是虔誠信仰者也有數百萬!
正是有他們堅持,佛道在不會摧枯拉朽地被掩殺。
這個佛道抗爭的人數,是一個非常可怖的數量,而在武帝決定滅法以前,絕對也沒想到,此時佛道根底之紮實,甚至相對來說,已經超過儒道二教許多了。
難免儒道二教從崔銘和嚴歸真,直到各地的儒家書院和道觀的學子道士,從上到下,都對佛道有誹謗之言,並非空穴來風。
畢竟樹大招風,現在也被武帝掀起的戰爭火風反噬。
佛道之中,除了僧兵製度對魏氏皇族造成的統治威脅,佛寺僧眾的人數也對武國各方麵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也更加堅定了武帝要滅佛的打算。
除了皇權統治與神權信仰造成的,不可緩衝的矛盾,這場佛道戰爭,背後還潛藏著諸多紛亂不堪的情況。
例如官吏與佛道利益交織、朝廷權勢矛盾、官員私情衝突、三教宗教教義紛爭等等等等,不可備述。
而今,許多佛道中人隻知道捍衛佛道,卻不知道在這些戰爭的表象下,是無數桶火藥,在金龍令的引導下集中爆炸。
戰爭不可避免,犧牲更是無數,血淚更如雨下。
曆史的車輪已經滾滾而至,注定要無數屍體填塞道坑,才能使其碾壓而過,繼而滾滾向前。
就在這樣的錯綜複雜的局勢中,一風迴道了南宗寺,他遠遠便看到了靈雲山。
靈雲山橫亙在雲州,延綿數千裏,其中西南最遠,已經延伸到西南州深處。
在這座龐大的山脈之上,最出名的除了南宗寺五峰,還有數百裏之外的書家不歸山,甚至九龍觀的無機山,和玄陰派等大大小小的門派都散落在這條巨大山脈之中。
這條山脈不知養育了雲州多少百姓人家,也不知孕育了多少宗教勢力。
一風想起了去年,剛到靈雲山的那種興奮的心情。
雖然那個時候,他們是逃難至此,在之前還被九龍觀伍道長和所羅門的黑衣人追殺,但是如同朝聖一般,到了南宗寺,心情自然是激動不已。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一風和師兄們都曾在這裏修煉成長了許多。
除了修為更加深厚,他們對於世事的洞察,和佛法的領悟也提升了許多,秘境試煉和論道比武,更是兩次加速他們成長的可貴經曆。
雖然南宗寺下山前往君州,經曆了許多苦難,即便小師姐被迫困在君州城,但是至少他和師兄本倩及大師們已經安全迴來了。
青山寺是一風他們的根,南宗寺就是他們第二個家。
隻是不知道秘境中結識的情深的胖瘦和尚、被自己毀容的小嬌,還有被焚盡壽命的小師姐偷偷喜歡的、如今年老不堪的本軒師兄,還有和藹如同親兄長般照顧他們的本常師兄,他們還好嗎?
可是今天的靈雲山,明顯不同以往。
雖然是初秋,但去年來時,比現在的氣候更晚,卻依然匆匆鬱鬱。
那個時候,一風他們許遠便聽到了南宗寺的鍾鼓之聲,和無數僧眾念誦經文疊加的宏大梵音,以及上山朝拜的無數香客的吵嚷之聲。
今日路上已不似往常,去歲擁擠熱鬧的大道如今荒無人煙。
即便這是朝廷金龍令的影響,但是金龍令中,並未阻止平民繼續朝拜許願,隻是限製佛寺的供奉而已,如今佛道,已經如此不得民心了嗎?
難道是牆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了嗎?
路上靜悄悄的,隻有一風他們幾個人策馬前進的蹄聲。
路旁的樹木枝葉已經泛黃,露出了蕭瑟的模樣。
遙望靈雲山,遠處原本縈繞靈雲五峰、衝天而起的香火和煙霧,沒有了絲毫蹤影,前方的天空一片空蕩蕩,聲音更是悄然寂寥。
山峰上層層疊疊的鬆柏,雖青綠未褪,卻死氣沉沉,如同一層厚重的綠色被褥,壓得靈雲山五峰喘不過氣來。
大家的臉色都不好看,策馬而行的速度也悄然加快。
他們都想知道,這金龍令的威力到底幾何,南宗寺如今怎麽樣了。
越靠近南宗寺,大家的心就越沉。
等馳馬到了南宗寺山下時,眾人紛紛倒吸了一口涼氣。
但是他們奇怪的是,他們擊敗雲州軍團之後,後麵呂鐵裳並沒有追趕他們,並且連戰彥章都沒了蹤影。
後來眾人分析出來,雲州軍團應該是在集結兵力,準備對南宗寺發起總攻。
隻有拔出了這大武國第二地位的佛寺,才會震懾天下佛道,令他們繼續臣服魏氏皇族的統治。
雲州軍團的軍旅同時也應該在處理災民暴亂。
但是通過那天晚上一風和顏隱山的交談得知,隨著朝廷官府的散糧和分田措施執行,加上軍團的強勢威懾鎮壓,災民暴亂恐怕持續不了多久。
此後,朝廷會糾結軍團,集中兵力,對大武國“叛亂”佛道發起大規模平叛戰爭。
因此,盡快趕迴南宗寺才是當務之急,說不定也有許多僧人抱著投奔南宗寺的想法,此時南宗寺正忙亂著呢。
終於走到了南宗寺前方的大道上,距離山下還有一兩裏地,了法長老和本淵帶著所有僧兵,繞到另外一條道上,轉到靈雲山後山去了。
這段時間,通過了然大師了毓丘尼與了法長老的對話交談,一風也知道了更多的佛道背景和大武國的深層實力。
在之前,大多數人隻知道靈雲山五峰,很少有人知道南宗寺在偌大的靈雲山後山培養了上萬僧兵。
雖然當時在大武國,凡是較大的佛寺,幾乎寺寺都養著僧兵,這已經是武國佛寺的眾所周知的慣例了。
但南宗寺方丈大師等人還是認為佛寺不可擁兵自重,尤其是南宗寺當時的地位,極易引起朝廷的猜忌。
如今,大武國所有寺廟培養的僧兵全部在各州境與各地軍團對壘作戰,硝煙四起,怪不得武帝會如此震怒。
他原來不知道佛寺的僧兵製度,已經發展到如此地步了,簡直已經成為懸在他龍床上的一柄利劍,讓他輾轉難安。
被佛道集體反抗的強大兵力震驚到的,除了武帝,恐怕還有儒道二教眾人,甚至還有太子魏晃。
儒道二教當時隻想激怒武帝,削減一下佛道的勢力,沒想到如同鏡湖中劈入一記驚雷,攪起了滔天狂瀾和大武風雲。
同樣,反過來,佛道也被大武強大的軍團實力震懾到了。
大武帝國上千座寺廟,其中不乏財力雄厚的巨大佛寺,自以為聚集數萬乃至十萬的僧眾,財富錢糧田畝無所不有。
他們各自培訓僧兵護衛,儼然佛國樂土,加上佛道昌隆,修煉者眾,實力強大,兵力戰鬥力足以堪比各州境軍團。
但是一陣陣打下來,發現大武國賴以建國立邦的強大軍事訓練傳統,並未在上千年的曆史中遺失,更曆久彌新。
軍團將領層出不窮,兵團戰力強勢如龍,即便雙方互有損傷,卻讓佛道更加忌憚,也不禁感歎在崔銘及吳浩安邦治國的強大政治能力。
原來在大武國老百姓中流傳的,崔銘隻不過是武帝身旁,一條善於洞察主人心思搖尾乞憐的狗。
這個說法,現在看來,簡直是無稽之談。
崔銘心思重,但是他的輔政理國的能力,以軍政安邦的思想,都是十分成熟,且強力執行,能出實效的。
而且,各地佛寺最為忌憚的,乃是捍衛君州城的十大軍團還未出動。
各州境軍團是本境的兵力,即便真刀實槍,傾各州佛道之力,也不過戰個旗鼓相當。
若是君州的十大軍團也投入戰場,那麽各地剿滅佛道不說勢如破竹,也必定倍加艱苦難捱,死傷之人更加難以計數。
左右羽林、左右神威、左右龍武、左右神策、左右神武,這君州十大軍團,有許多天縱之才的軍團將領不說,許多戰士都是在邊境上經過鐵血廝殺之輩,戰鬥經驗和廝殺勇氣,更是比各州境軍團強上數倍。
但明知道當君州十大軍團參戰後,會有更慘烈的後果,各地佛道僧眾的抗爭也並未就此棄道。
佛道在大武國建立之後不久,就傳入國中,在大武國延綿上千年,如今更是發展到上千萬僧眾。
即便其中大半為窺伺佛道巨量財富利益,而投入佛門,屬於投機取巧,其心不正,但是虔誠信仰者也有數百萬!
正是有他們堅持,佛道在不會摧枯拉朽地被掩殺。
這個佛道抗爭的人數,是一個非常可怖的數量,而在武帝決定滅法以前,絕對也沒想到,此時佛道根底之紮實,甚至相對來說,已經超過儒道二教許多了。
難免儒道二教從崔銘和嚴歸真,直到各地的儒家書院和道觀的學子道士,從上到下,都對佛道有誹謗之言,並非空穴來風。
畢竟樹大招風,現在也被武帝掀起的戰爭火風反噬。
佛道之中,除了僧兵製度對魏氏皇族造成的統治威脅,佛寺僧眾的人數也對武國各方麵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也更加堅定了武帝要滅佛的打算。
除了皇權統治與神權信仰造成的,不可緩衝的矛盾,這場佛道戰爭,背後還潛藏著諸多紛亂不堪的情況。
例如官吏與佛道利益交織、朝廷權勢矛盾、官員私情衝突、三教宗教教義紛爭等等等等,不可備述。
而今,許多佛道中人隻知道捍衛佛道,卻不知道在這些戰爭的表象下,是無數桶火藥,在金龍令的引導下集中爆炸。
戰爭不可避免,犧牲更是無數,血淚更如雨下。
曆史的車輪已經滾滾而至,注定要無數屍體填塞道坑,才能使其碾壓而過,繼而滾滾向前。
就在這樣的錯綜複雜的局勢中,一風迴道了南宗寺,他遠遠便看到了靈雲山。
靈雲山橫亙在雲州,延綿數千裏,其中西南最遠,已經延伸到西南州深處。
在這座龐大的山脈之上,最出名的除了南宗寺五峰,還有數百裏之外的書家不歸山,甚至九龍觀的無機山,和玄陰派等大大小小的門派都散落在這條巨大山脈之中。
這條山脈不知養育了雲州多少百姓人家,也不知孕育了多少宗教勢力。
一風想起了去年,剛到靈雲山的那種興奮的心情。
雖然那個時候,他們是逃難至此,在之前還被九龍觀伍道長和所羅門的黑衣人追殺,但是如同朝聖一般,到了南宗寺,心情自然是激動不已。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一風和師兄們都曾在這裏修煉成長了許多。
除了修為更加深厚,他們對於世事的洞察,和佛法的領悟也提升了許多,秘境試煉和論道比武,更是兩次加速他們成長的可貴經曆。
雖然南宗寺下山前往君州,經曆了許多苦難,即便小師姐被迫困在君州城,但是至少他和師兄本倩及大師們已經安全迴來了。
青山寺是一風他們的根,南宗寺就是他們第二個家。
隻是不知道秘境中結識的情深的胖瘦和尚、被自己毀容的小嬌,還有被焚盡壽命的小師姐偷偷喜歡的、如今年老不堪的本軒師兄,還有和藹如同親兄長般照顧他們的本常師兄,他們還好嗎?
可是今天的靈雲山,明顯不同以往。
雖然是初秋,但去年來時,比現在的氣候更晚,卻依然匆匆鬱鬱。
那個時候,一風他們許遠便聽到了南宗寺的鍾鼓之聲,和無數僧眾念誦經文疊加的宏大梵音,以及上山朝拜的無數香客的吵嚷之聲。
今日路上已不似往常,去歲擁擠熱鬧的大道如今荒無人煙。
即便這是朝廷金龍令的影響,但是金龍令中,並未阻止平民繼續朝拜許願,隻是限製佛寺的供奉而已,如今佛道,已經如此不得民心了嗎?
難道是牆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了嗎?
路上靜悄悄的,隻有一風他們幾個人策馬前進的蹄聲。
路旁的樹木枝葉已經泛黃,露出了蕭瑟的模樣。
遙望靈雲山,遠處原本縈繞靈雲五峰、衝天而起的香火和煙霧,沒有了絲毫蹤影,前方的天空一片空蕩蕩,聲音更是悄然寂寥。
山峰上層層疊疊的鬆柏,雖青綠未褪,卻死氣沉沉,如同一層厚重的綠色被褥,壓得靈雲山五峰喘不過氣來。
大家的臉色都不好看,策馬而行的速度也悄然加快。
他們都想知道,這金龍令的威力到底幾何,南宗寺如今怎麽樣了。
越靠近南宗寺,大家的心就越沉。
等馳馬到了南宗寺山下時,眾人紛紛倒吸了一口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