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州,大武帝宮。
大武帝宮是整個大武國最恢宏的建築,重重宮殿占地廣闊無邊,有官員統計過,大武帝宮的路不重複走,兩天兩夜也走不完。
大武帝宮幾乎所有宮殿都是金色琉璃瓦,屋簷下的窗欞、走廊、石柱多是黑色與金色交織裝飾,顯現出一片莊重大氣,宮牆、房屋多是青色玉質的磚石,雖然襯托得宮殿更加肅穆莊嚴,但整體使大武國顯得有點暗沉。
眾多宮殿之間是數不清的寬闊廣場,灰色巨石鋪就,地刻種類繁多的靈獸神獸花卉仙草,不著顏色,但栩栩如生,工藝精妙。
廣場周圍花草繽紛,四季盛開,奇鬆怪柏,綠樹成蔭。使整體暗沉的大武帝宮點綴了不少鮮亮的色彩。
大武帝宮是由太清門的初代祖師著手設計建造,曆代太清門掌門或者國師,與曆代大柱國一道,不斷將其完善、擴建,以初代祖師的法陣為基礎,融入了太清門道門和儒家陣法的許多法陣,是太清門法陣精髓和儒家陣法精華的集大成者。
宮殿屋簷下的黑金色的材料,黑色是天地玄石,是上古時期天降玄石,太清門祖師消除玄石魔氣,以此鑲嵌至大武帝宮每一處宮殿。
金色乃是聖書院的煉器宗無數煉器道長窮盡一生搜集的天材地寶熔鑄,配合天地玄石建築到每一處宮殿。
此黑金二色材質為太清門烙印的法陣增添了不少威能。
大武帝宮就像盤踞伏地的巨龍,一旦太清門的法陣全麵發起,它就要釋放它的威能,整座大武帝宮就是一個包含禁錮、絞殺、聚靈、攝兵甚至降神等等諸多中型法陣的超巨型法陣。
每一代大武帝都要求熟記大武帝宮的每一處法陣及其運用,這是大武帝國能延綿國祚的關鍵,也是應對威脅的強有力手段。
大武帝宮曆經數千年的風霜雨雪,屹立於大武國的核心,俯瞰天下,囊括宇內,是曆史的見證者,更是曆史巨輪的駕轅者,而大武皇室,則是推動曆史前進的天驅。
但大武帝國修煉界的高層都知道,魏氏皇族屹立於王朝之巔,並非單純靠大武帝宮。
大武帝國從一千多年前一統天下建立魏氏王朝,將北境巨人莽民趕至無邊冰原,將南方蠻族驅逐無盡熱海,將西域遊牧者絞殺分裂,從此死傷殆盡,於東方無邊闊土建立雄圖大業,大武國十四州,每一處都是匯聚天地精華,以各具特色的地域風情組成無與倫比的壯美大武帝國。
大武帝國之所以能夠有強大的實力建立統一霸業,其中最大的兩個功臣是儒教和道家。
儒教作為大武帝國的正統,聖書院一直致力於培養學子謀士與儒將官兵,為魏氏王朝提供了無數國之棟梁、軍伍奇才,他們能征善戰,安邦興國,一直是魏氏王朝的最大倚仗。
道家作為法陣與煉丹的重要教派,是大武帝國根源最深的本土教派,信眾頗多,其法陣運用和煉丹增效治療,在大武帝國的征戰史上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在興邦定國之後,其修煉飛升成仙之術,也讓大權在握的魏氏王朝的無數皇室宗教堅定信奉,沉迷此道者不在少數。
其星術曆法同樣為大武國的興邦定策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參考,大武國每一代國師都從太清門中推選,或是太清門掌門,或是元老,位高權重。
而佛道從千年前才從西南荒蠻之地傳入大武帝國,他們的發展是令正統儒教及正宗道教完全沒有預料到的。
原本,他們認為佛道不過是胡亂之人的胡亂之言的所謂‘胡教’,可沒想到,他們宣揚的生死輪迴及因果報應,這些教義如春風般迅速在大武國流傳開來,儒教和道門的無數信奉者紛紛轉頭遁入空門,更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連續好幾代大武帝都讚揚他們清靜無為之態度與教化民眾之功,十分關心和鼓勵佛道發展。
僅僅不到百年的時間,佛道便汲取了儒教及道教的許多義理為己用,所謂‘有容乃大’,佛道迅速擴充起來,且以北宗寺與南宗寺分為大武帝國南北兩處佛道發源地。
君州北宗寺更是迅速崛起,曆經千年,如今已是與太清門和聖書院鼎立抗衡的修煉巨擘。
千年以來,魏氏王朝樂得將三教分製抗衡,各得其所才能真正有利於國之安定,和百姓安身立命。
但近幾十年來,佛道的發展已經大大超出了魏氏王朝的預期,其發展態勢隱隱有超出其他二教的趨勢,這讓魏氏皇室感到不安。
今日,大武帝魏宇親臨朝政,大武寶殿上,國師嚴歸真及大柱國崔銘分別上稟了君州論道大會各自的籌備事宜,太子魏晃作為此次論道大會的主持者,紛紛記錄下來,並稟明了佛道的籌備情況,大武帝稍作點評便下旨散朝。
百官紛紛散朝歸家,分為三撥人,如群鳥朝鳳,其中有聖書院出身的文官儒士跟在崔銘身後,卻不敢靠近,有信奉道教與國師交往甚多的大臣跟著嚴歸真,嚴歸真卻也興意索然,也有太子一係的官員跟著魏晃,三三兩兩,結伴下朝,討論的都是此次君州論道大會。
除了殿門後,國師嚴歸真追隨著大武帝前往後殿去了,似乎另有事情上稟。而其他官吏似乎也知道分寸,與大柱國崔銘告退之後,跟著他的隻有一人,那就是崔銘的心腹太尉吳浩。
吳浩掌管著大武國十大軍團其中之六——左右龍武軍團、左右神武軍團、左右神策軍團的絕大部分將士,剩下的四個軍團——左右神威軍團和左右羽林軍團為大武皇室掌控,但是,大武朝廷的大部分將領和校尉基本上全出自聖書院,儒教勢力之大,令人咋舌。
但他們最大的倚仗不是吳浩,而是崔銘,崔銘控製著聖書院,也就控製著天下儒教的脈搏。
此時,他們正走在大武寶殿前高高的“金龍階”旁,這金龍階台階高聳,正中間九條纏繞的金龍吞雲吐霧,栩栩如生,龍身雄壯,狀勢威武。
九顆龍頭上下排列在一條金玉打造的台階周圍,金龍左右是青色玉石建造的台階。中間金色台階隻有大武帝一人能走,百官散朝隻能走左右的青玉石階。
崔銘作為大武王朝唯一一個異姓王,他一身黑質金蟒袍,白玉腰帶,須發花白,臉龐方正,雙目有神,威儀頗重,他對稍靠後的吳浩道:“怎麽樣,事情都安排好了嗎?”
吳浩一身玄色鎧甲,紅色披風,腰間金龍頭咬紫玉腰帶顯示出他極高的軍團地位,他緊跟在崔銘身後,迴道:“已經讓國師向大武帝稟明,這次論道大會,北宗寺的弟子,讓他們與太清門和聖書院一起來選定,我們不點頭,他們的人選便選不出來。我們安插在北宗寺多年的力量,終於可以動用了。”
崔銘眼神炯炯,慢步走下金龍階,沉聲道:“太子答應了?”
吳浩迴道:“武帝親自下的旨意,太子無力挽迴。”
崔銘淡淡地點了點頭,突然道:“聽說所羅門從君州跑出去兩個魔頭?”
吳浩道:“是,這件事太子已經向聖書院院首和國師交涉了,北宗寺會派人將所羅門的人追迴來。”
崔銘露出一絲不易覺察的笑容,然後微微點頭,繼續道:“嗯,雲州,北宗寺的選拔弟子我們可以控製,那雲州南宗寺?”
吳浩道:“那南宗寺隻是二流勢力,選拔的弟子即便有出挑的,哪裏有我們聖書院這麽驚才絕豔,如果確實有意外,來了君州,也必須聽從我們的安排。”
崔銘繼續問道:“雲州書家怎麽樣?像個懦夫般龜縮在那荒蠻之地上千年,也該出來曬曬太陽了吧?”
吳浩迴道:“書鈺已與我通密信。”
崔銘道:“怎麽說?”
吳浩道:“棲鳳城,鳳將飛。”
崔銘冷哼一聲,道:“書家要是真那麽超然世外,為何要參與據江原之戰?真是十足的偽君子。我們一直給書家麵子,雲州棲鳳城的兵權一直由他們掌握,如果他們不識好歹,不歸山就真讓他們再無歸路可言!”
吳浩稱是。
崔銘思考了一會,道:“論道大會這些事情隻是前菜,真正熱鬧的宴席還在後麵。秘密整頓我們麾下的六大軍團,不要讓太清門和北宗寺察覺,讓各州的軍團做好準備,寒州、涼州等偏遠州境也不要鬆懈,盯住所羅門的人,不要再讓他們渾水摸魚,等論道大會塵埃落定,仔細聽候軍令。”
吳浩點頭,接著問道:“論道大會的結局真能如我們所料嗎?太子那邊?”
崔銘已經走下高聳的金龍階,站在寬闊無比的、用作萬官朝賀的玄明廣場前,傲然挺胸,一甩身上黑金蟒袍,昂頭道:“大勢所趨,由不得他!”
大武帝宮是整個大武國最恢宏的建築,重重宮殿占地廣闊無邊,有官員統計過,大武帝宮的路不重複走,兩天兩夜也走不完。
大武帝宮幾乎所有宮殿都是金色琉璃瓦,屋簷下的窗欞、走廊、石柱多是黑色與金色交織裝飾,顯現出一片莊重大氣,宮牆、房屋多是青色玉質的磚石,雖然襯托得宮殿更加肅穆莊嚴,但整體使大武國顯得有點暗沉。
眾多宮殿之間是數不清的寬闊廣場,灰色巨石鋪就,地刻種類繁多的靈獸神獸花卉仙草,不著顏色,但栩栩如生,工藝精妙。
廣場周圍花草繽紛,四季盛開,奇鬆怪柏,綠樹成蔭。使整體暗沉的大武帝宮點綴了不少鮮亮的色彩。
大武帝宮是由太清門的初代祖師著手設計建造,曆代太清門掌門或者國師,與曆代大柱國一道,不斷將其完善、擴建,以初代祖師的法陣為基礎,融入了太清門道門和儒家陣法的許多法陣,是太清門法陣精髓和儒家陣法精華的集大成者。
宮殿屋簷下的黑金色的材料,黑色是天地玄石,是上古時期天降玄石,太清門祖師消除玄石魔氣,以此鑲嵌至大武帝宮每一處宮殿。
金色乃是聖書院的煉器宗無數煉器道長窮盡一生搜集的天材地寶熔鑄,配合天地玄石建築到每一處宮殿。
此黑金二色材質為太清門烙印的法陣增添了不少威能。
大武帝宮就像盤踞伏地的巨龍,一旦太清門的法陣全麵發起,它就要釋放它的威能,整座大武帝宮就是一個包含禁錮、絞殺、聚靈、攝兵甚至降神等等諸多中型法陣的超巨型法陣。
每一代大武帝都要求熟記大武帝宮的每一處法陣及其運用,這是大武帝國能延綿國祚的關鍵,也是應對威脅的強有力手段。
大武帝宮曆經數千年的風霜雨雪,屹立於大武國的核心,俯瞰天下,囊括宇內,是曆史的見證者,更是曆史巨輪的駕轅者,而大武皇室,則是推動曆史前進的天驅。
但大武帝國修煉界的高層都知道,魏氏皇族屹立於王朝之巔,並非單純靠大武帝宮。
大武帝國從一千多年前一統天下建立魏氏王朝,將北境巨人莽民趕至無邊冰原,將南方蠻族驅逐無盡熱海,將西域遊牧者絞殺分裂,從此死傷殆盡,於東方無邊闊土建立雄圖大業,大武國十四州,每一處都是匯聚天地精華,以各具特色的地域風情組成無與倫比的壯美大武帝國。
大武帝國之所以能夠有強大的實力建立統一霸業,其中最大的兩個功臣是儒教和道家。
儒教作為大武帝國的正統,聖書院一直致力於培養學子謀士與儒將官兵,為魏氏王朝提供了無數國之棟梁、軍伍奇才,他們能征善戰,安邦興國,一直是魏氏王朝的最大倚仗。
道家作為法陣與煉丹的重要教派,是大武帝國根源最深的本土教派,信眾頗多,其法陣運用和煉丹增效治療,在大武帝國的征戰史上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在興邦定國之後,其修煉飛升成仙之術,也讓大權在握的魏氏王朝的無數皇室宗教堅定信奉,沉迷此道者不在少數。
其星術曆法同樣為大武國的興邦定策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參考,大武國每一代國師都從太清門中推選,或是太清門掌門,或是元老,位高權重。
而佛道從千年前才從西南荒蠻之地傳入大武帝國,他們的發展是令正統儒教及正宗道教完全沒有預料到的。
原本,他們認為佛道不過是胡亂之人的胡亂之言的所謂‘胡教’,可沒想到,他們宣揚的生死輪迴及因果報應,這些教義如春風般迅速在大武國流傳開來,儒教和道門的無數信奉者紛紛轉頭遁入空門,更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連續好幾代大武帝都讚揚他們清靜無為之態度與教化民眾之功,十分關心和鼓勵佛道發展。
僅僅不到百年的時間,佛道便汲取了儒教及道教的許多義理為己用,所謂‘有容乃大’,佛道迅速擴充起來,且以北宗寺與南宗寺分為大武帝國南北兩處佛道發源地。
君州北宗寺更是迅速崛起,曆經千年,如今已是與太清門和聖書院鼎立抗衡的修煉巨擘。
千年以來,魏氏王朝樂得將三教分製抗衡,各得其所才能真正有利於國之安定,和百姓安身立命。
但近幾十年來,佛道的發展已經大大超出了魏氏王朝的預期,其發展態勢隱隱有超出其他二教的趨勢,這讓魏氏皇室感到不安。
今日,大武帝魏宇親臨朝政,大武寶殿上,國師嚴歸真及大柱國崔銘分別上稟了君州論道大會各自的籌備事宜,太子魏晃作為此次論道大會的主持者,紛紛記錄下來,並稟明了佛道的籌備情況,大武帝稍作點評便下旨散朝。
百官紛紛散朝歸家,分為三撥人,如群鳥朝鳳,其中有聖書院出身的文官儒士跟在崔銘身後,卻不敢靠近,有信奉道教與國師交往甚多的大臣跟著嚴歸真,嚴歸真卻也興意索然,也有太子一係的官員跟著魏晃,三三兩兩,結伴下朝,討論的都是此次君州論道大會。
除了殿門後,國師嚴歸真追隨著大武帝前往後殿去了,似乎另有事情上稟。而其他官吏似乎也知道分寸,與大柱國崔銘告退之後,跟著他的隻有一人,那就是崔銘的心腹太尉吳浩。
吳浩掌管著大武國十大軍團其中之六——左右龍武軍團、左右神武軍團、左右神策軍團的絕大部分將士,剩下的四個軍團——左右神威軍團和左右羽林軍團為大武皇室掌控,但是,大武朝廷的大部分將領和校尉基本上全出自聖書院,儒教勢力之大,令人咋舌。
但他們最大的倚仗不是吳浩,而是崔銘,崔銘控製著聖書院,也就控製著天下儒教的脈搏。
此時,他們正走在大武寶殿前高高的“金龍階”旁,這金龍階台階高聳,正中間九條纏繞的金龍吞雲吐霧,栩栩如生,龍身雄壯,狀勢威武。
九顆龍頭上下排列在一條金玉打造的台階周圍,金龍左右是青色玉石建造的台階。中間金色台階隻有大武帝一人能走,百官散朝隻能走左右的青玉石階。
崔銘作為大武王朝唯一一個異姓王,他一身黑質金蟒袍,白玉腰帶,須發花白,臉龐方正,雙目有神,威儀頗重,他對稍靠後的吳浩道:“怎麽樣,事情都安排好了嗎?”
吳浩一身玄色鎧甲,紅色披風,腰間金龍頭咬紫玉腰帶顯示出他極高的軍團地位,他緊跟在崔銘身後,迴道:“已經讓國師向大武帝稟明,這次論道大會,北宗寺的弟子,讓他們與太清門和聖書院一起來選定,我們不點頭,他們的人選便選不出來。我們安插在北宗寺多年的力量,終於可以動用了。”
崔銘眼神炯炯,慢步走下金龍階,沉聲道:“太子答應了?”
吳浩迴道:“武帝親自下的旨意,太子無力挽迴。”
崔銘淡淡地點了點頭,突然道:“聽說所羅門從君州跑出去兩個魔頭?”
吳浩道:“是,這件事太子已經向聖書院院首和國師交涉了,北宗寺會派人將所羅門的人追迴來。”
崔銘露出一絲不易覺察的笑容,然後微微點頭,繼續道:“嗯,雲州,北宗寺的選拔弟子我們可以控製,那雲州南宗寺?”
吳浩道:“那南宗寺隻是二流勢力,選拔的弟子即便有出挑的,哪裏有我們聖書院這麽驚才絕豔,如果確實有意外,來了君州,也必須聽從我們的安排。”
崔銘繼續問道:“雲州書家怎麽樣?像個懦夫般龜縮在那荒蠻之地上千年,也該出來曬曬太陽了吧?”
吳浩迴道:“書鈺已與我通密信。”
崔銘道:“怎麽說?”
吳浩道:“棲鳳城,鳳將飛。”
崔銘冷哼一聲,道:“書家要是真那麽超然世外,為何要參與據江原之戰?真是十足的偽君子。我們一直給書家麵子,雲州棲鳳城的兵權一直由他們掌握,如果他們不識好歹,不歸山就真讓他們再無歸路可言!”
吳浩稱是。
崔銘思考了一會,道:“論道大會這些事情隻是前菜,真正熱鬧的宴席還在後麵。秘密整頓我們麾下的六大軍團,不要讓太清門和北宗寺察覺,讓各州的軍團做好準備,寒州、涼州等偏遠州境也不要鬆懈,盯住所羅門的人,不要再讓他們渾水摸魚,等論道大會塵埃落定,仔細聽候軍令。”
吳浩點頭,接著問道:“論道大會的結局真能如我們所料嗎?太子那邊?”
崔銘已經走下高聳的金龍階,站在寬闊無比的、用作萬官朝賀的玄明廣場前,傲然挺胸,一甩身上黑金蟒袍,昂頭道:“大勢所趨,由不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