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走了多遠,到了日暮之時,王爭與這夥新結識的明朝東江兵一共八個人也未曾停下前行的腳步,所有人都疲憊不堪,又饑又渴。
借著夕陽的餘輝,王爭舉目環望四周,平坦的曠野上不時能看到三三二二遊蕩的喪屍,除了這些喪屍和尋食腐肉的烏鴉外,再也見不到其它的活物。一片片荒廢的稻田上雜草肆虐橫生,原本春耕時節忙碌的農夫早已不見了蹤影。也隻有田壟邊沿上成排桑樹剛剛長出青綠色的嫩葉,向人展示出大自然生命活力的別一麵。
“我們要去哪兒?走了這麽久,連個人影都沒有碰到過。”
從穿越到現在快一天了,除了在路邊的水窪喝過幾口還算幹淨的水外,王爭和所有人一樣,沒有吃到過任何食物,腹部發出的空鳴聲不斷。一路上,無人提起吃飯休息的話茬,王爭感覺到他們都默契地忽視了吃飯這個問題,就好像饑餓這種感覺從來沒有從世界上出現上似的。
走在王爭右側的年叔抬手往前向一指,“差不多就是這個方向,不遠了。”邊說邊喘著急促的粗氣,消瘦的臉頰滿是菜色。眼框深凹,迷起的眼皮下看不到瞳孔的反光,長時間的徒步遠行劇烈地消耗著他所剩不多的生命力。
“就在前天,大夥就是在前方的江邊下船。命不好,近千人剛上岸沒多久,便遇到你說的喪屍了。”年叔心有餘悸地迴記起當時場麵。“當時正好太陽落山,晚上黑唿唿的,連個火把照亮的都沒有,來了多少喪屍誰也不知道。”
“頭次見到這種吃人的東西,有誰不膽怵呀?亂糟糟的,一眨眼皮的功夫就不到死了多少人……水師那幫沒長卵子的熊貨,丟下我們開船就跑,好些不會水的人都淹死了。”
王爭邊走邊聽年叔左一句右一句,毫無條理地講述他們下船登岸時的遭遇。
不久之後,跟著這夥人來到當時的事發地。王爭便發現這片地區四處徘徊的喪屍要比其它地方多一些,大部分的喪屍身上穿著鴛鴦胖襖,有的喪屍身上還帶著屍變前使用的武器。
從他們腳下站著的地方到江邊方圓數裏之地上,躺臥著數百名士兵殘破不堪的屍體。遍地都是斷落的肢體和內髒,屍體腐爛後散發的味道中還夾雜著血液與糞便的腥臭。
行走不遠,王爭看到一個在死前屍變的喪屍在地上緩慢地爬動。在它的身下,花花綠綠內髒和腸子沿途拖落一地,屎糞與血標示出它幾天裏爬行的軌跡。
聽到聲響後,這個喪屍喉嚨裏發出漏氣的嘶吼聲,它一隻手拄地抬起上身的同時,露出空蕩無物的腹腔;另一隻手伸向王爭他們走來的方向胡亂揮舞。
就算早有心理準備,當王爭看到這種場景後還是被驚愕住了,歇盡全力才能抑製胃中上湧的嘔意。現在就算他真的吐出來,除了胃中的酸水外,也吐出不來什麽東西。
譚虎默不作聲地走過去,用三眼銃將它的腦袋砸碎。
“沒見到有活人,咱們白迴來了。”譚虎轉迴頭小聲說。
這夥東江鎮的士兵從王爭那裏獲得到關於喪屍的信息後,很明顯都擺脫掉之前對喪屍的恐懼。這些人大半生都在與韃子在遼東戰場上相互撕殺,雖然他們個人的戰鬥力並不算強,但早就習慣了近距離用冷兵器殘酷的搏殺。
當他們再次麵對喪屍時,成功地開啟了生化求生模式。
看著百米外低頭垂頭跛行的喪屍,並沒有注意到他們,王爭盡量壓低聲音說:“大夥都小聲些,喪屍對聲音很敏感,咱們看看能不找些吃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行軍打仗總要攜帶一些隨軍食物吧?
“不用找了,下船時所有人除了手裏的家夥,啥都沒帶。”譚戰肯定地告訴王爭。
此刻,王爭用同情憐憫的眼神看著這夥東江兵,他們就是傳說中戰場上的炮灰。一般來講,炮灰還分三流九等,但他們卻是大明國最底等的一次性炮灰。
炮灰,是戰爭中為了取得勝利,被指揮作戰的將領派去送死的士兵。在炮灰的戰略中,有的為了消耗敵人實力;有的是為達成戰略目的;做為戰爭的犧牲品,炮灰自身的價值在於他們能在一場戰爭中為乙方取得多少戰略戰役的優勢。
明朝的軍隊把眼前的這些東江鎮士兵送上長江南岸,就完成功完成了任務。連糧食都沒有為他們準備,也就是說這些士兵們在上岸之後,他們是生是死就跟明朝軍隊沒有任何關係了。
在王爭看來,這支近千人軍隊的登岸戰鬥,沒有發揮出任何作戰價值。後方統兵的明朝官員跟本沒有在乎過這些人生命,隻是用船把他們運到這裏送死。
或許,對於統兵的人來說,讓這些活著的士兵白白送死,才是這些士兵的價值;死掉的士兵要比活著士兵更有價值。
這是一幫隻為了送死的炮灰……
離開這片充滿死亡的鬼域前,王爭不失時機地尋到把鋼口不錯的腰刀。有了這件防身的武器,心裏也就塌實不少,下次碰到喪屍時就不用躲在他人後當觀眾了。
在這個到處充滿喪屍的世界上,隨時隨地都會遭遇到生命危險。對於一名合格的求生者來說,沒有什麽東西能比武器更重要。每到一處地方,首要的任務就是收集所有能夠找得到的武器,然後才是食物和藥品。
王爭最鄙視電視裏那些有武器不知道拿,遇到危險就空手抓瞎的角色。為了自身的安全著想,王爭早就做好準備,盡一切可能武裝好自己。
又走了幾裏之地,弦月東升,天色已經徹底黑了下來。王爭作為現代人還好,夜間走路視力上沒問題。但這些明代古代人就行了。不少人都知道,古代人的飲食單一,和同時期的西方相比,更是缺少肉類食品。在明朝時老百姓患夜盲病的人很普遍。
這些東江鎮的士兵平日裏缺衣少穿,三天也吃不上二頓飯。好在遼東時生活在海島上,隔三差五的還能吃到些魚類、貝類、海帶之類海產品。
所以他們夜盲的症狀要比內地的百姓輕一些。但就算這樣,天色一黑,他們之中有的人還是跌跌撞撞看不清路況。
借著夕陽的餘輝,王爭舉目環望四周,平坦的曠野上不時能看到三三二二遊蕩的喪屍,除了這些喪屍和尋食腐肉的烏鴉外,再也見不到其它的活物。一片片荒廢的稻田上雜草肆虐橫生,原本春耕時節忙碌的農夫早已不見了蹤影。也隻有田壟邊沿上成排桑樹剛剛長出青綠色的嫩葉,向人展示出大自然生命活力的別一麵。
“我們要去哪兒?走了這麽久,連個人影都沒有碰到過。”
從穿越到現在快一天了,除了在路邊的水窪喝過幾口還算幹淨的水外,王爭和所有人一樣,沒有吃到過任何食物,腹部發出的空鳴聲不斷。一路上,無人提起吃飯休息的話茬,王爭感覺到他們都默契地忽視了吃飯這個問題,就好像饑餓這種感覺從來沒有從世界上出現上似的。
走在王爭右側的年叔抬手往前向一指,“差不多就是這個方向,不遠了。”邊說邊喘著急促的粗氣,消瘦的臉頰滿是菜色。眼框深凹,迷起的眼皮下看不到瞳孔的反光,長時間的徒步遠行劇烈地消耗著他所剩不多的生命力。
“就在前天,大夥就是在前方的江邊下船。命不好,近千人剛上岸沒多久,便遇到你說的喪屍了。”年叔心有餘悸地迴記起當時場麵。“當時正好太陽落山,晚上黑唿唿的,連個火把照亮的都沒有,來了多少喪屍誰也不知道。”
“頭次見到這種吃人的東西,有誰不膽怵呀?亂糟糟的,一眨眼皮的功夫就不到死了多少人……水師那幫沒長卵子的熊貨,丟下我們開船就跑,好些不會水的人都淹死了。”
王爭邊走邊聽年叔左一句右一句,毫無條理地講述他們下船登岸時的遭遇。
不久之後,跟著這夥人來到當時的事發地。王爭便發現這片地區四處徘徊的喪屍要比其它地方多一些,大部分的喪屍身上穿著鴛鴦胖襖,有的喪屍身上還帶著屍變前使用的武器。
從他們腳下站著的地方到江邊方圓數裏之地上,躺臥著數百名士兵殘破不堪的屍體。遍地都是斷落的肢體和內髒,屍體腐爛後散發的味道中還夾雜著血液與糞便的腥臭。
行走不遠,王爭看到一個在死前屍變的喪屍在地上緩慢地爬動。在它的身下,花花綠綠內髒和腸子沿途拖落一地,屎糞與血標示出它幾天裏爬行的軌跡。
聽到聲響後,這個喪屍喉嚨裏發出漏氣的嘶吼聲,它一隻手拄地抬起上身的同時,露出空蕩無物的腹腔;另一隻手伸向王爭他們走來的方向胡亂揮舞。
就算早有心理準備,當王爭看到這種場景後還是被驚愕住了,歇盡全力才能抑製胃中上湧的嘔意。現在就算他真的吐出來,除了胃中的酸水外,也吐出不來什麽東西。
譚虎默不作聲地走過去,用三眼銃將它的腦袋砸碎。
“沒見到有活人,咱們白迴來了。”譚虎轉迴頭小聲說。
這夥東江鎮的士兵從王爭那裏獲得到關於喪屍的信息後,很明顯都擺脫掉之前對喪屍的恐懼。這些人大半生都在與韃子在遼東戰場上相互撕殺,雖然他們個人的戰鬥力並不算強,但早就習慣了近距離用冷兵器殘酷的搏殺。
當他們再次麵對喪屍時,成功地開啟了生化求生模式。
看著百米外低頭垂頭跛行的喪屍,並沒有注意到他們,王爭盡量壓低聲音說:“大夥都小聲些,喪屍對聲音很敏感,咱們看看能不找些吃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行軍打仗總要攜帶一些隨軍食物吧?
“不用找了,下船時所有人除了手裏的家夥,啥都沒帶。”譚戰肯定地告訴王爭。
此刻,王爭用同情憐憫的眼神看著這夥東江兵,他們就是傳說中戰場上的炮灰。一般來講,炮灰還分三流九等,但他們卻是大明國最底等的一次性炮灰。
炮灰,是戰爭中為了取得勝利,被指揮作戰的將領派去送死的士兵。在炮灰的戰略中,有的為了消耗敵人實力;有的是為達成戰略目的;做為戰爭的犧牲品,炮灰自身的價值在於他們能在一場戰爭中為乙方取得多少戰略戰役的優勢。
明朝的軍隊把眼前的這些東江鎮士兵送上長江南岸,就完成功完成了任務。連糧食都沒有為他們準備,也就是說這些士兵們在上岸之後,他們是生是死就跟明朝軍隊沒有任何關係了。
在王爭看來,這支近千人軍隊的登岸戰鬥,沒有發揮出任何作戰價值。後方統兵的明朝官員跟本沒有在乎過這些人生命,隻是用船把他們運到這裏送死。
或許,對於統兵的人來說,讓這些活著的士兵白白送死,才是這些士兵的價值;死掉的士兵要比活著士兵更有價值。
這是一幫隻為了送死的炮灰……
離開這片充滿死亡的鬼域前,王爭不失時機地尋到把鋼口不錯的腰刀。有了這件防身的武器,心裏也就塌實不少,下次碰到喪屍時就不用躲在他人後當觀眾了。
在這個到處充滿喪屍的世界上,隨時隨地都會遭遇到生命危險。對於一名合格的求生者來說,沒有什麽東西能比武器更重要。每到一處地方,首要的任務就是收集所有能夠找得到的武器,然後才是食物和藥品。
王爭最鄙視電視裏那些有武器不知道拿,遇到危險就空手抓瞎的角色。為了自身的安全著想,王爭早就做好準備,盡一切可能武裝好自己。
又走了幾裏之地,弦月東升,天色已經徹底黑了下來。王爭作為現代人還好,夜間走路視力上沒問題。但這些明代古代人就行了。不少人都知道,古代人的飲食單一,和同時期的西方相比,更是缺少肉類食品。在明朝時老百姓患夜盲病的人很普遍。
這些東江鎮的士兵平日裏缺衣少穿,三天也吃不上二頓飯。好在遼東時生活在海島上,隔三差五的還能吃到些魚類、貝類、海帶之類海產品。
所以他們夜盲的症狀要比內地的百姓輕一些。但就算這樣,天色一黑,他們之中有的人還是跌跌撞撞看不清路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