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我們國家很早時候就是一個很開放的國家,遠古先民信仰繁多複雜,神話體係多樣,從最早的太陽崇拜,到後來的道教成仙神話,佛家成佛,儒家成聖等等。
除了這些被曆代王朝承認的正統神話信仰之外,還有許多各地分支文化,如苗疆儺巫、排教,東北出馬、保家,沿海一帶的媽祖,妖鬼一流的五通等等,其中有一些前文中有寫到過。
因為我國擁有著悠久的曆史傳承,加之民族眾多,自然而然就演化出多種多樣的信仰文化,許多前輩先賢都曾為此寫過相應的神話傳說,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後人的文化瑰寶。
炎夏三大教,佛、道、儒三家神話體係,後期逐漸融合為一體,互相吸納,有時候儒家的神也是道教的神,道教的神也是佛家的神,甚至各自哲學理念,也逐漸相互融合。
而這本書便是汲取了其中的一些神話傳說,編撰而成。
作者在寫這本書時,曾大量查閱曆史資料,筆記、書稿、表格做了一堆,落筆之前慎之又慎,目的是為了盡量不出紕漏。
但也正因為我國神話太多豐富的緣故,許多傳說東一篇,西一段,駁雜無序,誇張籠統,不成體係。加上後人編撰過度,曆史資料上常常出現前文不搭後語,名諱並用,性別顛倒的地方,極不嚴謹。
比如洛神這個神祇。
最早是出現在先秦神話中,乃是司掌洛水之神。後來成為配偶之神,代表美麗、愛情、婚姻(見屈原《天問》)。
又後來,曆史文人逐漸豐富其形象,描述為出塵絕世的仙女,晉朝時曹植作《洛神賦》,開啟了人神戀的先河,因文筆優美,蕩人心魂,被後世傳誦至今。
再到後來開始逐漸過分,演變成人文始祖伏羲的女兒,唐代之後更有將其視為性文化的代表,動不動就與洛神豔遇,巫山纏綿,荒誕無比。
也是自那時之後,洛神原貌開始割裂,不足為道。
又有如應龍的。
最早關於應龍的記載見於《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兇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誇父,不得複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山海經》是目前存世最古老的神話典籍,作者不詳,成書年月不詳,書中記載雖有誇張之處,但以現代人目光看來,有很多地方還是有些可信度的,如書中記載的一些上古神獸,當年時代多有應現。
書中記載的黃帝、炎帝、顓頊、帝堯、帝舜、帝禹等帝王,曆史上或確有其人。所以有些時候,《山海經》可當做一部上古地理書、曆史書、參考書來看待。
而後世許多神話傳說,都是脫胎於《山海經》,且做了大量的誇張描寫。
還是應龍舉例,《山海經》裏應龍頂多是個有神力的神龍,到東漢的《荊州占》,則成了太一神妃,道家典籍《雲笈七簽》成了天之後妃,《大藏經》描述其為祖龍,鳳凰、麒麟隻是其子嗣。
後來更加誇張,《阮籍集》、《錢塘集》等書,視其為創世神,伸展身體可填滿宇宙,縮小身體可入無間,高興時天下太平,發怒是天地寂滅。
更有說盤古為其所生,伏羲河圖乃其所賜,帶女媧上天見天帝,助黃帝白日飛升,誇張到沒有邊際。
最後,被道教幹脆將其收錄為中鬥七宿之神,主宰天上眾神星。
作者為了不寫得過於誇張,本書出現的應龍,隻是龍族的一個境界號稱,取自《述異經》: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而為角龍,又千年為應龍。
大家發現沒有,我國神話傳說,越早越貼近現實,反而越晚越與現實脫軌,最早的《山海經》勉強可以當做上古曆史書、地理書來看,發展到漢代的《淮南子》等,已經成了神話,至於唐宋之後,完完全全成了宗教的神話產物。
</p>
我們國家很早時候就是一個很開放的國家,遠古先民信仰繁多複雜,神話體係多樣,從最早的太陽崇拜,到後來的道教成仙神話,佛家成佛,儒家成聖等等。
除了這些被曆代王朝承認的正統神話信仰之外,還有許多各地分支文化,如苗疆儺巫、排教,東北出馬、保家,沿海一帶的媽祖,妖鬼一流的五通等等,其中有一些前文中有寫到過。
因為我國擁有著悠久的曆史傳承,加之民族眾多,自然而然就演化出多種多樣的信仰文化,許多前輩先賢都曾為此寫過相應的神話傳說,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後人的文化瑰寶。
炎夏三大教,佛、道、儒三家神話體係,後期逐漸融合為一體,互相吸納,有時候儒家的神也是道教的神,道教的神也是佛家的神,甚至各自哲學理念,也逐漸相互融合。
而這本書便是汲取了其中的一些神話傳說,編撰而成。
作者在寫這本書時,曾大量查閱曆史資料,筆記、書稿、表格做了一堆,落筆之前慎之又慎,目的是為了盡量不出紕漏。
但也正因為我國神話太多豐富的緣故,許多傳說東一篇,西一段,駁雜無序,誇張籠統,不成體係。加上後人編撰過度,曆史資料上常常出現前文不搭後語,名諱並用,性別顛倒的地方,極不嚴謹。
比如洛神這個神祇。
最早是出現在先秦神話中,乃是司掌洛水之神。後來成為配偶之神,代表美麗、愛情、婚姻(見屈原《天問》)。
又後來,曆史文人逐漸豐富其形象,描述為出塵絕世的仙女,晉朝時曹植作《洛神賦》,開啟了人神戀的先河,因文筆優美,蕩人心魂,被後世傳誦至今。
再到後來開始逐漸過分,演變成人文始祖伏羲的女兒,唐代之後更有將其視為性文化的代表,動不動就與洛神豔遇,巫山纏綿,荒誕無比。
也是自那時之後,洛神原貌開始割裂,不足為道。
又有如應龍的。
最早關於應龍的記載見於《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兇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誇父,不得複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山海經》是目前存世最古老的神話典籍,作者不詳,成書年月不詳,書中記載雖有誇張之處,但以現代人目光看來,有很多地方還是有些可信度的,如書中記載的一些上古神獸,當年時代多有應現。
書中記載的黃帝、炎帝、顓頊、帝堯、帝舜、帝禹等帝王,曆史上或確有其人。所以有些時候,《山海經》可當做一部上古地理書、曆史書、參考書來看待。
而後世許多神話傳說,都是脫胎於《山海經》,且做了大量的誇張描寫。
還是應龍舉例,《山海經》裏應龍頂多是個有神力的神龍,到東漢的《荊州占》,則成了太一神妃,道家典籍《雲笈七簽》成了天之後妃,《大藏經》描述其為祖龍,鳳凰、麒麟隻是其子嗣。
後來更加誇張,《阮籍集》、《錢塘集》等書,視其為創世神,伸展身體可填滿宇宙,縮小身體可入無間,高興時天下太平,發怒是天地寂滅。
更有說盤古為其所生,伏羲河圖乃其所賜,帶女媧上天見天帝,助黃帝白日飛升,誇張到沒有邊際。
最後,被道教幹脆將其收錄為中鬥七宿之神,主宰天上眾神星。
作者為了不寫得過於誇張,本書出現的應龍,隻是龍族的一個境界號稱,取自《述異經》: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而為角龍,又千年為應龍。
大家發現沒有,我國神話傳說,越早越貼近現實,反而越晚越與現實脫軌,最早的《山海經》勉強可以當做上古曆史書、地理書來看,發展到漢代的《淮南子》等,已經成了神話,至於唐宋之後,完完全全成了宗教的神話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