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白無常謝必安微微搖頭道:但凡修佛道之人,最忌諱的就是“妄語”!我估計地藏菩薩也不會正麵迴答上仙你的問題.....
現在我們還是說迴到正題,這“波旬”原是佛教中所說之魔王,又稱“魔羅”,經典中常作“魔波旬”。此魔王常隨逐佛及諸弟子,企圖擾亂他們修煉。
眾所周知,佛祖釋迦摩尼還在未成大道之前,是為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的王子。名為“悉達多”意為“義成就者”,姓,喬達摩!“釋迦摩尼”不是其本名,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意義是“釋迦族聖者”。
而“釋迦”是他所屬部落的名字,有“能、勇”之意!“牟尼”是當時對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稱謂,譯作“文”、“寂靜”等,是聖者之德。釋迦牟尼的漢譯又作“能仁寂默”。一般也稱為“釋尊”或“佛陀”。
而就在悉達多太子苦行及苦修之時,就被魔王波旬給盯上了!這還先要從悉達多的身世說起,相傳,四月八日,釋迦自摩耶夫人右肋出胎,誕生於蘭毗尼園的無憂樹下,成為悉達多太子。
據說太子下地能走,周行七步,步步生蓮花,並且舉目四顧,自謂“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時有二條龍,一吐溫水,一吐涼水,給他洗浴。此日即為佛浴日,或稱浴佛日。
摩耶夫人懷孕將滿十月,臨生時,與諸婇女遊嵐毗尼園,安詳徐步,見園中有一無憂樹,柔軟低垂,即舉右手攀取樹枝,此時太子從右脅出生,諸天世間悉皆放大光明。
太子生時,即向四方,各行七步,舉足出大蓮花,口自唱言: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
是時大地六種震動,當時之華夏,見五色光,貫太微宮,周昭王詢問群太子還宮後,命名悉達多。淨飯王令相師阿私陀仙人相太子身,阿私陀見太子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便悲泣雲:太子相好分明,若其在家,當作聖王,王四天下,十善化世!若其出家,必成自然之佛,度脫萬姓。傷吾年老,不睹佛興,故甚悲淚。
悉達多太子誕生七日後,摩耶夫人便命終!生忉利天,遂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撫育成人,通達書數技藝武事。父王為聘耶輸陀羅為正妃,太子於靜夜,但修禪觀,未與妃有世俗之意。
太子看到世間老、病、死等無常之苦,而產生修道之念。在一個月明之夜,太子毅然拋棄王位、財富和妻子,悄悄離開王宮,決心到深山僻林中去尋求解脫人生痛苦的真理。
黎明,太子抵達羅摩村自剃須發,披上袈裟,並遣侍者車匿迴城向淨飯王報告他已出家。悉達多太子出城遊曆時,見老、病、死苦,而體悟人生苦空無常之真理。
後遇淨居天人化成比丘,為其講述出家意義,太子於是決誌舍棄王宮生活,出家修行。父王不允,命人守衛,不令私出;太子遂於深夜,令車匿備馬,淨居諸天,使守衛者皆睡,太子騎馬,逾城出家。
太子出家之初,遍學各種外道,悉覺其不究竟。乃入雪山,六年之中,日食一麻一麥,修持勤苦之行,而致身形消瘦,有如枯木,然猶未得道,遂知苦行亦非究竟。
故至尼連河側,受牧牛女乳糜之供,食畢,色力安複。澡浴已,於菩提樹下敷草為座,誓言:“不成正覺,終不起座”。
據說,佛教有八相成道之說。指釋迦牟尼佛一生的八個階段。“成道”是“八相”中最重要的內容,又是釋迦牟尼“一代時教”的起點,亦稱“八相示現”。
據佛典記載,釋迦牟尼在過去世早已成道,為了度化眾生,化身“示現”八種相狀,應時對機地降生人間。等詳其事,介紹“八相”的內容。
釋尊成佛刹海微塵數劫,為眾生故,複示生於數千年前的寰宇地球之上的天竺,佛在降生之前示一生補處菩薩,於兜率天說法。後以期運將至,當下作佛。
逐觀五事因緣,決定降生於中土印度迦毗羅衛國,以國王淨飯王及王後摩耶夫人為父母。
釋迦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蓮花,下降北天竺迦毗羅衛國,從淨飯王夫人摩河摩耶的左肋入胎。釋迦在胎中為諸天說法,此即,所開“住胎”之相。時摩耶夫人,於眠寤之際,
見菩薩乘六牙白象騰空而來,從右脅入。夫人頓覺體安欣樂,如服甘露,即懷娠。由於一切眾生欲受生時,皆於父母所,生顛倒心、不淨心而入胎,而菩薩則正念不失,正慧識父母,故名正慧入母胎。
隨後便有了悉達多的苦行及苦修,當悉達多太子放棄苦行時,魔王波旬和三個女兒還偷著樂呢,以為悉達多放棄修行了。而後便有了前麵敘述之事!
沒想到悉達多在接受牧女的供養後,就來到了菩提樹下,並發誓,“如不證得無上菩提,不離此座”!悉達多經過七天七夜,睹明星而悟。
這下,魔王波旬沉不住氣了,他知道悉達多成佛後,會教導很多人向善並解脫生死。這樣魔王波旬手下的魔子魔民就會減少,這是魔王波旬所不能看到的。
所以波旬就派他的三個女兒,來誘惑悉達多,不斷地現出嫵媚的身姿。而悉達多早已成佛,不為所動。還施法讓波旬的三個女兒看到了自己臭穢不堪的身體,三個女兒失敗而歸。
謝必安道:這段故事在佛典之中也都有記載,波旬常常追隨佛及其弟子,進行嬈亂、留難。其行跡所到之處,遍及王舍城、毗舍離城、波羅柰國、鬱鞞羅聚落、娑羅婆羅門聚落、釋氏石主釋氏聚落、烏暫婆利梵誌女林、婆奇瘦鼉山怖林等各處。
可以說,凡是佛及其弟子所在的地方,波旬皆可能出現。波旬既出現於佛成道後與入滅前這樣的重要時刻,又頻頻出現於佛陀獨處徑行、臥息、禪坐、乞食,以及為比丘或四眾說法之時,還常常單獨出現於佛弟子跟前。
逆佛亂僧時,波旬會借用多種變化手段。如化身年少、大龍、少壯婆羅門像、大牛、壯士大身,或施以碎石、蒙蔽阿難等魔法。
在的降魔經中,波旬是化為細形而潛入大目犍連尊者腹中的!有時波旬會直接以魔力動搖梵誌心意。在卷三十九中,波旬的三個女兒愛欲、愛念和愛樂也來到佛麵前進行嬈亂。
從策略上講,波旬對佛及其弟子可謂軟硬兼施,極盡威嚇利誘、誆瞞誤導之能事。如卷三十九波旬“執大團石,兩手調弄,到於佛前,碎成微塵”,
以及“化作大龍,繞佛身七匝,舉頭臨佛頂上,身如大船,眼如銅爐,舌如曳電,出息入息若雷雹聲”等,這是使用威嚇的策略。
再如波旬對佛說“大修苦行處,能令得清淨,而今反棄舍,於此何所求?欲於此求淨,淨亦無由得”,這是以極端苦行來誤導正修行。而有時波旬看似來稱讚佛,實是威逼不成,而改為阿諛奉承!
如是,世尊!如是,善逝!今可作王,不殺生,不教人殺,一向行法,不行非法。世尊!今可作王,必得如意。波旬為何如此,因為佛法根絕愛欲,從而出離魔境欲界,令波旬憂愁煩惱。
謝必安歎了一口氣道:佛陀在沒有悟道成佛之前,所經曆的修行是十分艱苦的!主觀上的無法覺悟讓佛陀心急如焚,因為他曾答應過淨飯王,如果自己不能悟道就返迴迦毗羅衛國去繼承王位。
客觀上的諸多誘惑也在同樣在阻礙著佛陀,魔王波旬的擾佛行動就是其中之一。
若要嚴格說起來,魔王波旬是“六欲天主”,是三界中欲界的最高統治者,比忉利天主帝釋天還要高上不少境界!
傳說魔王波旬曾在過去世供養了一位辟支佛,以此善緣得生六欲天主。可就是這樣一位福報和境界都通天的天主,卻沒有像其他天主一樣去護持佛法,反而是想盡各種辦法去壞佛壞道。
要知道就連婆羅門教的主神梵天都會請佛陀住世說法!那麽魔王波旬到底為什麽要這麽做呢?難道是因為佛陀悟道對他沒有什麽好處嗎?
好處自然是有的,但是對於波旬來說,佛陀悟道,弊大於利.....
在魔王波旬管理的“欲界”,顧名思義,欲望是這裏的主旋律!作為欲界的老大,魔王波旬的欲望和他的境界一樣,也是位於六欲天之頂的。波旬對於他眷屬的控製就是通過欲望,可以說隻要是欲界之內的眾生都是他的眷屬。
可是一旦有人覺悟,斷了欲望煩惱,也就脫離了他的控製了。這便是波旬最不想見到的事情.....!
並且波旬也知道,佛陀一旦悟道,法力之輪就會轉動起來,無數的修行人都會根據佛陀的教誨離欲證果,他能控製的眷屬就會大量的減少,所以他必須要破壞悉達多太子修行,讓他無法悟道。
佛陀在投生到娑婆世界之前,是作為一生補處菩薩居住在兜率天後院的。魔王波旬自然是知道這一切的,於是就在佛陀出家苦行時不斷地破壞佛陀的修行。可無論是魔女的誘惑,還是魔軍的恐嚇,都沒有影響佛陀修行的覺悟。
這使得波旬十分的害怕,也更加堅定了他繼續壞法的決心。當佛陀在經過數年的苦行,肉體即將崩壞之時,他明白了隻有中道的法門才能覺悟,於是就放棄了苦行。
</p>
白無常謝必安微微搖頭道:但凡修佛道之人,最忌諱的就是“妄語”!我估計地藏菩薩也不會正麵迴答上仙你的問題.....
現在我們還是說迴到正題,這“波旬”原是佛教中所說之魔王,又稱“魔羅”,經典中常作“魔波旬”。此魔王常隨逐佛及諸弟子,企圖擾亂他們修煉。
眾所周知,佛祖釋迦摩尼還在未成大道之前,是為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的王子。名為“悉達多”意為“義成就者”,姓,喬達摩!“釋迦摩尼”不是其本名,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意義是“釋迦族聖者”。
而“釋迦”是他所屬部落的名字,有“能、勇”之意!“牟尼”是當時對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稱謂,譯作“文”、“寂靜”等,是聖者之德。釋迦牟尼的漢譯又作“能仁寂默”。一般也稱為“釋尊”或“佛陀”。
而就在悉達多太子苦行及苦修之時,就被魔王波旬給盯上了!這還先要從悉達多的身世說起,相傳,四月八日,釋迦自摩耶夫人右肋出胎,誕生於蘭毗尼園的無憂樹下,成為悉達多太子。
據說太子下地能走,周行七步,步步生蓮花,並且舉目四顧,自謂“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時有二條龍,一吐溫水,一吐涼水,給他洗浴。此日即為佛浴日,或稱浴佛日。
摩耶夫人懷孕將滿十月,臨生時,與諸婇女遊嵐毗尼園,安詳徐步,見園中有一無憂樹,柔軟低垂,即舉右手攀取樹枝,此時太子從右脅出生,諸天世間悉皆放大光明。
太子生時,即向四方,各行七步,舉足出大蓮花,口自唱言: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
是時大地六種震動,當時之華夏,見五色光,貫太微宮,周昭王詢問群太子還宮後,命名悉達多。淨飯王令相師阿私陀仙人相太子身,阿私陀見太子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便悲泣雲:太子相好分明,若其在家,當作聖王,王四天下,十善化世!若其出家,必成自然之佛,度脫萬姓。傷吾年老,不睹佛興,故甚悲淚。
悉達多太子誕生七日後,摩耶夫人便命終!生忉利天,遂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撫育成人,通達書數技藝武事。父王為聘耶輸陀羅為正妃,太子於靜夜,但修禪觀,未與妃有世俗之意。
太子看到世間老、病、死等無常之苦,而產生修道之念。在一個月明之夜,太子毅然拋棄王位、財富和妻子,悄悄離開王宮,決心到深山僻林中去尋求解脫人生痛苦的真理。
黎明,太子抵達羅摩村自剃須發,披上袈裟,並遣侍者車匿迴城向淨飯王報告他已出家。悉達多太子出城遊曆時,見老、病、死苦,而體悟人生苦空無常之真理。
後遇淨居天人化成比丘,為其講述出家意義,太子於是決誌舍棄王宮生活,出家修行。父王不允,命人守衛,不令私出;太子遂於深夜,令車匿備馬,淨居諸天,使守衛者皆睡,太子騎馬,逾城出家。
太子出家之初,遍學各種外道,悉覺其不究竟。乃入雪山,六年之中,日食一麻一麥,修持勤苦之行,而致身形消瘦,有如枯木,然猶未得道,遂知苦行亦非究竟。
故至尼連河側,受牧牛女乳糜之供,食畢,色力安複。澡浴已,於菩提樹下敷草為座,誓言:“不成正覺,終不起座”。
據說,佛教有八相成道之說。指釋迦牟尼佛一生的八個階段。“成道”是“八相”中最重要的內容,又是釋迦牟尼“一代時教”的起點,亦稱“八相示現”。
據佛典記載,釋迦牟尼在過去世早已成道,為了度化眾生,化身“示現”八種相狀,應時對機地降生人間。等詳其事,介紹“八相”的內容。
釋尊成佛刹海微塵數劫,為眾生故,複示生於數千年前的寰宇地球之上的天竺,佛在降生之前示一生補處菩薩,於兜率天說法。後以期運將至,當下作佛。
逐觀五事因緣,決定降生於中土印度迦毗羅衛國,以國王淨飯王及王後摩耶夫人為父母。
釋迦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蓮花,下降北天竺迦毗羅衛國,從淨飯王夫人摩河摩耶的左肋入胎。釋迦在胎中為諸天說法,此即,所開“住胎”之相。時摩耶夫人,於眠寤之際,
見菩薩乘六牙白象騰空而來,從右脅入。夫人頓覺體安欣樂,如服甘露,即懷娠。由於一切眾生欲受生時,皆於父母所,生顛倒心、不淨心而入胎,而菩薩則正念不失,正慧識父母,故名正慧入母胎。
隨後便有了悉達多的苦行及苦修,當悉達多太子放棄苦行時,魔王波旬和三個女兒還偷著樂呢,以為悉達多放棄修行了。而後便有了前麵敘述之事!
沒想到悉達多在接受牧女的供養後,就來到了菩提樹下,並發誓,“如不證得無上菩提,不離此座”!悉達多經過七天七夜,睹明星而悟。
這下,魔王波旬沉不住氣了,他知道悉達多成佛後,會教導很多人向善並解脫生死。這樣魔王波旬手下的魔子魔民就會減少,這是魔王波旬所不能看到的。
所以波旬就派他的三個女兒,來誘惑悉達多,不斷地現出嫵媚的身姿。而悉達多早已成佛,不為所動。還施法讓波旬的三個女兒看到了自己臭穢不堪的身體,三個女兒失敗而歸。
謝必安道:這段故事在佛典之中也都有記載,波旬常常追隨佛及其弟子,進行嬈亂、留難。其行跡所到之處,遍及王舍城、毗舍離城、波羅柰國、鬱鞞羅聚落、娑羅婆羅門聚落、釋氏石主釋氏聚落、烏暫婆利梵誌女林、婆奇瘦鼉山怖林等各處。
可以說,凡是佛及其弟子所在的地方,波旬皆可能出現。波旬既出現於佛成道後與入滅前這樣的重要時刻,又頻頻出現於佛陀獨處徑行、臥息、禪坐、乞食,以及為比丘或四眾說法之時,還常常單獨出現於佛弟子跟前。
逆佛亂僧時,波旬會借用多種變化手段。如化身年少、大龍、少壯婆羅門像、大牛、壯士大身,或施以碎石、蒙蔽阿難等魔法。
在的降魔經中,波旬是化為細形而潛入大目犍連尊者腹中的!有時波旬會直接以魔力動搖梵誌心意。在卷三十九中,波旬的三個女兒愛欲、愛念和愛樂也來到佛麵前進行嬈亂。
從策略上講,波旬對佛及其弟子可謂軟硬兼施,極盡威嚇利誘、誆瞞誤導之能事。如卷三十九波旬“執大團石,兩手調弄,到於佛前,碎成微塵”,
以及“化作大龍,繞佛身七匝,舉頭臨佛頂上,身如大船,眼如銅爐,舌如曳電,出息入息若雷雹聲”等,這是使用威嚇的策略。
再如波旬對佛說“大修苦行處,能令得清淨,而今反棄舍,於此何所求?欲於此求淨,淨亦無由得”,這是以極端苦行來誤導正修行。而有時波旬看似來稱讚佛,實是威逼不成,而改為阿諛奉承!
如是,世尊!如是,善逝!今可作王,不殺生,不教人殺,一向行法,不行非法。世尊!今可作王,必得如意。波旬為何如此,因為佛法根絕愛欲,從而出離魔境欲界,令波旬憂愁煩惱。
謝必安歎了一口氣道:佛陀在沒有悟道成佛之前,所經曆的修行是十分艱苦的!主觀上的無法覺悟讓佛陀心急如焚,因為他曾答應過淨飯王,如果自己不能悟道就返迴迦毗羅衛國去繼承王位。
客觀上的諸多誘惑也在同樣在阻礙著佛陀,魔王波旬的擾佛行動就是其中之一。
若要嚴格說起來,魔王波旬是“六欲天主”,是三界中欲界的最高統治者,比忉利天主帝釋天還要高上不少境界!
傳說魔王波旬曾在過去世供養了一位辟支佛,以此善緣得生六欲天主。可就是這樣一位福報和境界都通天的天主,卻沒有像其他天主一樣去護持佛法,反而是想盡各種辦法去壞佛壞道。
要知道就連婆羅門教的主神梵天都會請佛陀住世說法!那麽魔王波旬到底為什麽要這麽做呢?難道是因為佛陀悟道對他沒有什麽好處嗎?
好處自然是有的,但是對於波旬來說,佛陀悟道,弊大於利.....
在魔王波旬管理的“欲界”,顧名思義,欲望是這裏的主旋律!作為欲界的老大,魔王波旬的欲望和他的境界一樣,也是位於六欲天之頂的。波旬對於他眷屬的控製就是通過欲望,可以說隻要是欲界之內的眾生都是他的眷屬。
可是一旦有人覺悟,斷了欲望煩惱,也就脫離了他的控製了。這便是波旬最不想見到的事情.....!
並且波旬也知道,佛陀一旦悟道,法力之輪就會轉動起來,無數的修行人都會根據佛陀的教誨離欲證果,他能控製的眷屬就會大量的減少,所以他必須要破壞悉達多太子修行,讓他無法悟道。
佛陀在投生到娑婆世界之前,是作為一生補處菩薩居住在兜率天後院的。魔王波旬自然是知道這一切的,於是就在佛陀出家苦行時不斷地破壞佛陀的修行。可無論是魔女的誘惑,還是魔軍的恐嚇,都沒有影響佛陀修行的覺悟。
這使得波旬十分的害怕,也更加堅定了他繼續壞法的決心。當佛陀在經過數年的苦行,肉體即將崩壞之時,他明白了隻有中道的法門才能覺悟,於是就放棄了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