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王翦替代李信做了大將,帶著六十萬大軍,吆喝著要去攻打楚國。項燕在東岡守著,一看秦兵烏央烏央的那麽多,趕緊派人快馬加鞭地報告楚王,讓楚王多派些兵馬來幫忙。楚王也不敢含糊,又湊了二十萬兵馬,讓將軍景騏帶著去增援項燕。
王翦的大軍駐紮在天中山,營帳連著營帳,足有十多裏地,天天加固營壘,就是不出去打仗。項燕這邊呢,天天派人去叫陣,可王翦就像個縮頭烏龜,死活不出來。項燕撇撇嘴,跟手下人說:“王翦這老家夥,膽小怕事,不敢出來打,正常!”
王翦在營裏也沒閑著,讓士兵們休息洗澡,還天天殺牛擺宴,自己也跟士兵們一起吃飯喝酒。那些將領和士兵們都特別感動,一個個拍著胸脯說要為將軍效力,爭著搶著要去打仗。王翦呢,每次都笑著給他們灌酒,把他們打發走。就這麽過了好幾個月,士兵們白天沒啥事兒幹,就玩投石、超距這些遊戲。
這投石啊,就是用十二斤重的石塊,架個木頭機關發射出去,能扔到三百步遠的就算贏,近的就輸了。有力氣大的,能用手把石頭扔出去,那就更厲害了。超距呢,就是弄個七八尺高的橫木,跳過去,大家比賽看誰跳得好。王翦讓各營的軍吏偷偷把士兵們的勝負記下來,這樣就知道誰力氣大誰力氣小了。
王翦在外麵還裝出一副隻守不攻的樣子,不讓士兵到楚國那邊去砍柴,要是抓到楚國的人,就好酒好肉招待一番,再放迴去。這麽一來二去的,兩邊就僵持了一年多。項燕一直沒打上仗,心裏就想:“王翦這老小子,名義上是來攻打楚國,實際上就是在這兒自保呢。”慢慢地,也就不怎麽防備了。
有一天,王翦突然召集將士們,大聲說:“兄弟們,今天咱們就去把楚國給滅了!”將士們早就憋足了勁兒,一聽這話,都興奮得摩拳擦掌,嗷嗷叫著往前衝。王翦挑了兩萬身強力壯、特別勇猛的士兵,組成一支先鋒隊。然後把大軍分成好幾路,吩咐他們,等楚軍一敗,就各自去占領地盤。
項燕沒想到王翦突然殺過來,倉促之間就帶著人出去迎戰。那兩萬先鋒隊的士兵,早就憋得難受了,這下可算有機會了,一個個像猛虎下山一樣,大喊著就衝進楚軍的陣地。這些人可厲害著呢,一個人能頂得上一百個,楚軍一下子就被打得稀裏嘩啦。屈定在戰場上戰死了,項燕和景騏帶著敗兵往東跑。王翦乘勝追擊,在永安城又打了一仗,楚軍又敗了。接著,王翦攻下了西陵,荊襄一帶的人都嚇壞了。
王翦讓蒙武帶著一半的軍隊,駐紮在鄂渚,給湖南各郡發檄文,宣揚秦王的威風和德行。自己帶著大軍直奔淮南,直搗壽春,還派人迴鹹陽報捷。
這時候項燕去淮上招募新兵還沒迴來呢,王翦就趁著壽春城空虛,猛攻了上去,很快就把城攻破了。景騏在城樓上絕望地自刎了,楚王負芻也被俘虜了。秦王政親自跑到樊口接受俘虜,指責負芻殺了國君的罪過,把他廢為庶人,又讓王翦在鄂渚會合軍隊,去收複荊襄。這麽一來,湖湘一帶的郡縣,一聽秦軍來了,嚇得紛紛投降。
再說項燕,好不容易招募到二萬五千人,來到徐城,正好碰到楚王的同母弟弟昌平君逃難到這兒。昌平君哭著說:“壽春已經被攻破了,楚王也被抓走了,不知道是死是活。”
項燕咬咬牙說:“吳、越這地方有長江擋著,地方也挺大,還能再建立個國家。”於是就帶著這些人渡過長江,擁護昌平君做楚王,住在蘭陵,修城牆,準備堅守。
王翦這邊已經平定了淮北、淮南,到鄂渚去見秦王。秦王一個勁兒地誇獎他厲害,然後又皺著眉頭說:“項燕又在江南立了個楚王,這可咋辦呢?”
王翦滿不在乎地說:“楚國能不能撐得住,就看江淮這一帶了。現在整個淮河一帶都被咱們拿下了,他們剩下的那點人,隻要咱們大軍一到,馬上就得投降,沒啥好擔心的。”
秦王笑著說:“王將軍雖然年紀大了,可這心氣兒還挺高啊!”
第二天,秦王迴鹹陽了,留下王翦的軍隊,讓他去平定江南。王翦讓蒙武在鸚鵡洲造船,過了一年,船造好了,順著水流往下走。守江的楚軍根本擋不住,秦軍就上岸了,留下十萬士兵駐紮在黃山,堵住江口,大軍從朱方進軍,包圍了蘭陵,在四周紮營,喊殺聲震天。像夫椒山、君山、荊南山這些地方,都布滿了秦軍,斷絕了越中救兵的來路。
項燕把城裏的士兵都集合起來,在城下和秦軍交戰。剛開始的時候,秦軍故意往後退了退。王翦趁機把那兩萬先鋒隊分成左右兩隊,拿著短兵器,大喊著衝進楚軍的陣地。蒙武也厲害,親手殺了一個裨將,還活捉了一個。秦軍的士氣一下子就高漲起來,比之前厲害了十倍。項燕又被打得大敗,趕緊跑迴城裏,關上城門,拚命防守。
王翦讓人用雲梯攻城,項燕就用火箭射雲梯,把雲梯給燒了。蒙武在旁邊著急地說:“項燕現在就是甕中之鱉,咱們趕緊修個和城牆一樣高的堡壘,從四麵加緊攻城。咱們人多,他們人少,防守肯定有漏洞,用不了一個月,這城肯定能攻破。”
王翦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就照著做了,攻城攻得更急了。昌平君親自到城牆上巡視,不小心被流箭射中了,士兵們趕緊把他扶迴行宮,結果半夜就死了。項燕哭得稀裏嘩啦,說:“我之所以還活著,就是想著羋氏這一脈不能斷啊。現在可怎麽辦呢?”說完,仰著頭對著天大聲喊了三聲,然後拔出劍來,抹脖子自殺了。城裏一下子就亂了套。
秦軍趁機登上城牆,打開城門,王翦帶著軍隊整整齊齊地進了城,安撫城裏的老百姓。接著,王翦又帶著大軍南下,到了錫山。
士兵們埋鍋做飯的時候,挖地挖出一塊古碑,上麵刻著十二個字:“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
王翦把當地的人叫過來問,那個人說:“這山是惠山的東峰,從周平王東遷到雒邑以後,這山就產鉛錫,所以叫錫山。這四十年來,一直不停地開采,最近產量越來越少了,這塊碑也不知道是誰立的。”
王翦聽了,感歎地說:“這塊碑現在出現,是不是意味著天下從此就慢慢安寧了呢?難道是古人早就看出了這個定數,所以埋下這塊碑來告訴後人?以後這地方就叫無錫吧。”這就是無錫縣名字的由來。
王翦的軍隊經過姑蘇的時候,守城的官員直接就投降了。接著,秦軍渡過浙江,平定了越地。
越國王室的子孫自從越國滅亡以後,就分散在甬江、天台之間,靠著海住,各自稱自己是君長,誰也不服誰管。這次聽說秦王特別厲害,都乖乖地來投降了。王翦把他們的地圖和戶口冊子都收起來,派人飛快地報告給秦王,又平定了豫章,設立了九江、會稽兩個郡,楚國祭祀祝融的傳統也就斷了。
這是秦王政二十四年的事兒。
楚國這事兒啊,得從周桓王十六年說起,那時候武王熊通開始強大起來,還稱王了,從那以後,楚國就年年吞並小國。傳了五代到莊王旅,楚國開始稱霸,又傳了五代到昭王珍,差點被吳國給滅了,再傳六代到威王商,把吳越都給占了,那時候江淮一帶都是楚國的地盤,差不多占了天下的一半。後來懷王槐重用奸臣靳尚,被秦國騙得團團轉,楚國就慢慢衰弱了。又傳了五代到負芻,國家就被秦國給吞並了。有個史官寫了一段讚語:“鬻熊之嗣,肇封於楚,通王旅霸,大開南土。子圍篡嫡,商臣弑父,天禍未悔,憑奸自怙。昭困奔亡,懷迫囚苦,襄烈遂衰,負芻為虜。”
王翦滅了楚國,班師迴鹹陽,秦王高興得不得了,賞賜給他一千鎰黃金。王翦說自己年紀大了,要退休,就迴頻陽老家去了。
秦王又任命王翦的兒子王賁做大將,去攻打遼東的燕王。秦王對王賁說:“將軍啊,你要是平定了遼東,趁著這股勢頭,就順便把代地也收了,省得再跑一趟。”
王賁帶著兵渡過鴨綠江,包圍了平壤城,很快就攻破了,把燕王喜俘虜了,送到鹹陽,也廢為庶人。
燕國這事兒呢,從召公開始受封,傳了九代到惠侯,那時候周厲王逃到彘地。又傳了八代到莊公,齊桓公攻打山戎的時候,給燕國開辟了五百裏的土地,燕國才開始強大起來。再傳十九代到文公,蘇秦用“合縱”的辦法說服了燕國,文公的兒子易王開始稱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易王傳位給噲,燕國被齊國給滅了,噲的兒子昭王又複國。再傳四代到喜,燕國就滅亡了。有個史官寫了一段讚語:“召伯治陝,甘棠懷德,易王僭號,齒於六國。噲以懦亡,平以強獲,一謀不就,遼東並失。傳四十三,年八九伯,姬姓後亡,召公之澤。”
王賁滅了燕國以後,就帶著軍隊往西攻打代地。代王嘉打了敗仗,想逃到匈奴去,王賁在貓兒莊追上了他,把他抓住關了起來,嘉後來自殺了。王賁把雲中、雁門這些地方都占了,這是秦王政二十五年的事兒。
趙國這事兒啊,從造父在周朝當官開始,世世代代都是周朝的大夫。幽王無道的時候,叔帶跑到晉國,侍奉晉文侯,這才有了趙氏。傳了五代到趙夙,侍奉獻公。再傳兩代到趙衰,侍奉文公。趙衰的兒子趙盾侍奉襄、成、景三公,晉國稱霸的時候,趙氏一直都是重要的輔佐。趙盾的兒子趙朔這一代差點絕後,趙朔的兒子趙武又重新振興了趙氏。又傳了兩代到簡子鞅,鞅傳位給襄子毋恤,和韓、魏三家分晉。毋恤傳位給侄子桓子浣,浣傳位給兒子籍,開始稱侯,諡號烈。傳了六代到武靈王,開始實行胡服騎射,又傳了四代到王遷,被俘虜了,公子嘉就自立為代王,延續趙國的祭祀。嘉做了六年代王,趙國就徹底滅亡了。從這以後,六國就滅亡了五個,隻剩下齊國了。有個史官寫了一段讚語:“趙氏之世,與秦同祖;周穆平徐,乃封造父。帶始事晉,夙初有土;武世晉卿,籍為趙主。胡服雖強,內亂外侮;頗牧不用,王遷囚虜。雲中六載,餘焰一吐!”
王賁的捷報送到鹹陽,秦王高興得手舞足蹈,給王賁寫了一封信,大概意思是說:“將軍你一出馬,就把燕國和代地都平定了,跑了兩千多裏地,和你父親相比,真是勞苦功高,不相上下啊。不過呢,從燕地到齊地,正好順路。齊國還在,就好像人身上少了一條胳膊。希望將軍你借著這股威風,把齊國也拿下,將軍父子對秦國的功勞,那真是沒人能比了。”
王賁接到信,就帶著兵攻下燕山,從河間一路往南走。
再說說齊王建,這小子聽了相國後勝的話,別的國家被秦國攻打,他不但不幫忙,還每次都派人到秦國去祝賀。秦國也大方,每次都送很多黃金給齊國的使者。使者迴來,就對齊王建說秦王怎麽怎麽好,齊王就以為和秦國和好沒問題了,根本不準備打仗。
等聽說其他五國都被滅了,齊王建這才慌了神,趕緊和後勝商量,派了些兵去守西邊的邊界,防備秦國突然襲擊。可他沒想到,王賁的兵從吳橋繞過來,直接就打到濟南了。
齊國自從王建即位以來,四十多年都沒打過仗,從上到下都過得太安逸了,根本沒人練習武藝。現在一看秦國幾十萬大軍像泰山壓頂一樣壓過來,嚇得腿都軟了,誰還敢去抵抗啊?王賁從曆下、淄川一路打過來,直逼臨淄,就跟逛自家後花園似的,如入無人之境。臨淄城裏的老百姓嚇得到處亂跑,城門都沒人守了。後勝站在那兒幹瞪眼,一點辦法都沒有,隻好勸齊王投降。
王賁沒費一兵一卒,兩個月就把山東一帶都拿下了。秦王聽說後,下了一道命令:“齊王建聽了後勝的餿主意,不和秦國來往,還想搗亂。現在幸虧將士們厲害,齊國被滅了。本來應該把齊王和大臣們都殺了,但是看在建王這四十多年還算聽話的份上,就饒他不死,把他和老婆孩子都送到共城去住。當地官員每天給他一鬥糧食,讓他過完這輩子。後勝這小子,就地斬首。”
王賁接到命令,就把後勝殺了,派了些士兵押送王建到共城。共城這地方,隻有幾間破茅屋,在太行山下,周圍都是鬆柏,連個鄰居都沒有。王建的家眷雖然走散了一些,可還有幾十口子人呢,一鬥糧食根本不夠吃,當地官員又不按時給,王建隻有一個兒子,還小,半夜餓醒了就哭。王建心酸地坐起來,聽著風吹鬆柏的聲音,心裏那個後悔啊,就想:“以前在臨淄的時候,我是多麽富貴啊,現在聽了奸臣後勝的話,落到這個地步,在這窮山溝裏挨餓,真是悔得腸子都青了。”想著想著,就忍不住哭了起來,沒幾天就死了。
王建的宮女們都跑了,他的兒子也不知道去哪兒了。有人說王建是餓死的,齊國的人聽說了,都很同情他,還編了一首歌:“鬆耶柏耶,饑不可為餐。誰使建極耶,嗟任人之匪端!”後來這首歌就被叫做“鬆柏之歌”,大家都說是後勝誤了齊國。
齊國這事兒啊,得從始祖陳定說起,陳定是陳厲公佗的兒子,在周莊王十五年,為了避難跑到齊國,就在齊國當官了,還把姓從陳改成了田。傳了幾代到田桓子無宇,又傳兩代到僖子乞,這小子喜歡給老百姓好處,很得民心,田氏就越來越強大了。乞的兒子恆殺了齊國的國君,再傳三代到太公和,就篡了齊國的王位,開始稱侯。又傳三代到威王,齊國更厲害了,開始稱王。再傳四代到王建,齊國就滅亡了。有個史官寫了一段讚語:“陳完避難,奔於太薑。物莫兩盛,媯替田昌。和始擅命,威遂稱王。孟嚐延客,田單救亡。相勝利賄,認賊為祥。哀哉王建,鬆柏蒼蒼。”
這時候是秦王政二十六年,六國都被秦國吞並了,天下統一了。
秦王覺得六國以前都稱王,這稱唿不夠威風,就想改成稱帝。以前也有過東西二帝的說法,可秦王覺得那也不夠霸氣,不能讓後世記住,也不能威震四方的少數民族。想來想去,秦王就想到上古的君號,三皇五帝,那功德都在三王之上。秦王覺得自己的德行比得上三皇,功勞超過了五帝,就把兩個稱號合起來,稱“皇帝”。還追尊他父親莊襄王為太上皇。
秦王又覺得周公製定的諡法不好,兒子議論父親,臣子議論國君,這不合規矩。所以就廢除了諡法,說:“我是始皇帝,以後就按數字往下排,二世、三世,一直到千世萬世,永遠傳下去。”
皇帝自稱“朕”,大臣們上奏事情的時候要稱“陛下”。
秦王讓人找手藝好的工匠,把和氏璧雕琢成傳國玉璽,上麵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
秦王還研究了終始五德的說法,覺得周朝是火德,水能滅火,秦國應該是水德。所以秦國的衣服、旌旗都改成黑色。水的數字是六,所以秦國的器物尺寸都用六這個數字,把十月初一當成正月,朝賀都在這個月。
“正”和“政”讀音一樣,皇帝的名字不能隨便叫,就把“正”的讀音改成“征”。這“征”字本來不是啥吉祥的意思,可這是秦始皇定的,誰也不敢說啥。
尉繚看著秦始皇現在誌得意滿,不停地改這改那,心裏偷偷地歎氣說:“秦國雖然得了天下,可這元氣也損耗得差不多了,還能長久嗎?”當天晚上,尉繚就和他的弟子王敖悄悄地溜走了,也不知道去了哪兒。
秦始皇發現尉繚跑了,很是納悶,把大臣們叫過來問:“尉繚這小子,怎麽一聲不吭就棄朕而去了?”
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有人小心翼翼地說:“尉繚輔佐陛下平定四海,功勞那是最大的,他可能是盼著陛下像周之太公、周公那樣給他分封土地呢。如今陛下尊號已定,可這論功行賞的事兒還沒個動靜,他心裏失望,就走了唄。”
秦始皇皺著眉頭想了想,又問:“周室那種分封諸侯的製度,現在還能實行不?”
大臣們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說:“燕、齊、楚、代這些地方離得遠,不好管理,不封王的話,怕是鎮不住。”
這時候李斯站出來說:“周初封了幾百個諸侯國,大多數是同姓的,可後來呢?子孫們為了爭地盤,自相殘殺,沒個消停。如今陛下統一了海內,要是都改成郡縣,就算有功臣,也多給他們些俸祿,不讓他們有一寸土地和一個百姓,這樣就能從根源上杜絕戰亂,這才是長治久安的辦法啊!”
秦始皇聽了李斯的話,覺得挺有道理,就采納了他的建議,把天下分成了三十六郡。都有哪些郡呢?聽我給您細細道來,有內史郡、漢中郡、北地郡、隴西郡、上郡、太原郡、河東郡、上黨郡、雲中郡、雁門郡、代郡、三川郡、邯鄲郡、南陽郡、潁川郡、齊郡(也就是琅琊郡)、薛郡(也就是泗水郡)、東郡、遼西郡、遼東郡、上穀郡、漁陽郡、钜鹿郡、右北平郡、九江郡、會稽郡、鄣郡、閩中郡、南海郡、象郡、桂林郡、巴郡、蜀郡、黔中郡、南郡、長沙郡。
那時候北方有匈奴搗亂,所以漁陽、上穀這些郡,地盤劃得比較小,還派了重兵把守;南方水鄉太平些,九江、會稽等郡的地盤就大些,這些都是李斯安排的。每個郡都設置了守尉一人、監禦史一人,互相牽製。
秦始皇還下令把天下的兵器都收集到鹹陽,熔化了鑄造成十二個金人,每個金人有千石重,放在宮廷裏,說是應了“臨洮長人”的祥瑞。
不僅如此,秦始皇還把天下的富豪大戶都遷到鹹陽來,一共二十萬戶。又在鹹陽北阪,照著六國的宮殿樣子,建造了六所離宮,還大興土木建阿房宮,那工程浩大得,老百姓都苦不堪言。
接著,秦始皇提拔李斯做丞相,趙高做郎中令,那些立了戰功的將帥,像王賁、蒙武等人,都封了萬戶侯,其他的人也按功勞大小,封了幾千戶不等,這些封邑的賦稅,都由官府統一供給。
可秦始皇還不滿足,又幹了焚書坑儒的事兒,把好多珍貴的書籍都燒了,還活埋了不少讀書人,搞得天下讀書人都對他恨得牙癢癢。而且他還喜歡到處巡遊,每次出去都浩浩蕩蕩,勞民傷財。
為了抵禦北方的匈奴,秦始皇征發大量民夫修築“萬裏長城”,老百姓被折騰得苦不堪言,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淒慘,天天都在水深火熱之中,連口熱乎飯都吃不上,隻能唉聲歎氣。
後來秦始皇死了,秦二世繼位,這小子比他爹還暴虐,把老百姓往死路上逼。結果陳勝、吳廣這些人帶頭起義,天下人紛紛響應,秦朝很快就搖搖欲墜,沒幾年就滅亡了。
有個史官寫了一首《列國歌》,是這麽說的:“東遷強國齊鄭最,荊楚漸橫開桓文。楚莊宋襄和秦穆,迭為王霸得專征。晉襄景悼稱世霸,平哀齊景思代興。晉楚兩衰吳越進,闔閭勾踐何縱橫。秦秋諸國難盡數,幾派源流略可尋。魯衛晉燕曹鄭蔡,與吳姬姓同宗盟。齊由呂尚宋商裔,禹後杞越顓頊荊。秦亦頊裔陳祖舜,許始太嶽各有生。及交戰國七雄起,韓趙魏氏晉三分。魏與韓皆周同姓,趙先造父同嬴秦。齊呂改田即陳後,黃歇代楚熊暗傾。宋亡於齊魯入楚,吳越交勝總歸荊。周鼎既遷合縱散,六國相隨漸屬秦。”
還有個叫髯仙的人讀《列國誌》,也寫了一首詩:“卜世雖然八百年,半由人事半由天。綿延過曆緣忠厚,陵替隨波為倒顛。六國媚秦甘北麵,二周失祀恨東遷。總觀千古興亡局,盡在朝中用佞賢。” 這詩的意思就是說,一個國家的興衰,有一半是靠人自己的作為,另一半還得看老天爺的意思。能長久延續的,大多是因為忠厚仁義;要是衰落了,就像隨波逐流一樣,倒得很快。看看這六國,都討好秦國,甘願當小弟,周朝東西二周失去祭祀,也是因為東遷後沒了底氣。總結這千古的興亡大事,關鍵就在朝廷裏是不是用了奸臣和賢臣啊!
王翦的大軍駐紮在天中山,營帳連著營帳,足有十多裏地,天天加固營壘,就是不出去打仗。項燕這邊呢,天天派人去叫陣,可王翦就像個縮頭烏龜,死活不出來。項燕撇撇嘴,跟手下人說:“王翦這老家夥,膽小怕事,不敢出來打,正常!”
王翦在營裏也沒閑著,讓士兵們休息洗澡,還天天殺牛擺宴,自己也跟士兵們一起吃飯喝酒。那些將領和士兵們都特別感動,一個個拍著胸脯說要為將軍效力,爭著搶著要去打仗。王翦呢,每次都笑著給他們灌酒,把他們打發走。就這麽過了好幾個月,士兵們白天沒啥事兒幹,就玩投石、超距這些遊戲。
這投石啊,就是用十二斤重的石塊,架個木頭機關發射出去,能扔到三百步遠的就算贏,近的就輸了。有力氣大的,能用手把石頭扔出去,那就更厲害了。超距呢,就是弄個七八尺高的橫木,跳過去,大家比賽看誰跳得好。王翦讓各營的軍吏偷偷把士兵們的勝負記下來,這樣就知道誰力氣大誰力氣小了。
王翦在外麵還裝出一副隻守不攻的樣子,不讓士兵到楚國那邊去砍柴,要是抓到楚國的人,就好酒好肉招待一番,再放迴去。這麽一來二去的,兩邊就僵持了一年多。項燕一直沒打上仗,心裏就想:“王翦這老小子,名義上是來攻打楚國,實際上就是在這兒自保呢。”慢慢地,也就不怎麽防備了。
有一天,王翦突然召集將士們,大聲說:“兄弟們,今天咱們就去把楚國給滅了!”將士們早就憋足了勁兒,一聽這話,都興奮得摩拳擦掌,嗷嗷叫著往前衝。王翦挑了兩萬身強力壯、特別勇猛的士兵,組成一支先鋒隊。然後把大軍分成好幾路,吩咐他們,等楚軍一敗,就各自去占領地盤。
項燕沒想到王翦突然殺過來,倉促之間就帶著人出去迎戰。那兩萬先鋒隊的士兵,早就憋得難受了,這下可算有機會了,一個個像猛虎下山一樣,大喊著就衝進楚軍的陣地。這些人可厲害著呢,一個人能頂得上一百個,楚軍一下子就被打得稀裏嘩啦。屈定在戰場上戰死了,項燕和景騏帶著敗兵往東跑。王翦乘勝追擊,在永安城又打了一仗,楚軍又敗了。接著,王翦攻下了西陵,荊襄一帶的人都嚇壞了。
王翦讓蒙武帶著一半的軍隊,駐紮在鄂渚,給湖南各郡發檄文,宣揚秦王的威風和德行。自己帶著大軍直奔淮南,直搗壽春,還派人迴鹹陽報捷。
這時候項燕去淮上招募新兵還沒迴來呢,王翦就趁著壽春城空虛,猛攻了上去,很快就把城攻破了。景騏在城樓上絕望地自刎了,楚王負芻也被俘虜了。秦王政親自跑到樊口接受俘虜,指責負芻殺了國君的罪過,把他廢為庶人,又讓王翦在鄂渚會合軍隊,去收複荊襄。這麽一來,湖湘一帶的郡縣,一聽秦軍來了,嚇得紛紛投降。
再說項燕,好不容易招募到二萬五千人,來到徐城,正好碰到楚王的同母弟弟昌平君逃難到這兒。昌平君哭著說:“壽春已經被攻破了,楚王也被抓走了,不知道是死是活。”
項燕咬咬牙說:“吳、越這地方有長江擋著,地方也挺大,還能再建立個國家。”於是就帶著這些人渡過長江,擁護昌平君做楚王,住在蘭陵,修城牆,準備堅守。
王翦這邊已經平定了淮北、淮南,到鄂渚去見秦王。秦王一個勁兒地誇獎他厲害,然後又皺著眉頭說:“項燕又在江南立了個楚王,這可咋辦呢?”
王翦滿不在乎地說:“楚國能不能撐得住,就看江淮這一帶了。現在整個淮河一帶都被咱們拿下了,他們剩下的那點人,隻要咱們大軍一到,馬上就得投降,沒啥好擔心的。”
秦王笑著說:“王將軍雖然年紀大了,可這心氣兒還挺高啊!”
第二天,秦王迴鹹陽了,留下王翦的軍隊,讓他去平定江南。王翦讓蒙武在鸚鵡洲造船,過了一年,船造好了,順著水流往下走。守江的楚軍根本擋不住,秦軍就上岸了,留下十萬士兵駐紮在黃山,堵住江口,大軍從朱方進軍,包圍了蘭陵,在四周紮營,喊殺聲震天。像夫椒山、君山、荊南山這些地方,都布滿了秦軍,斷絕了越中救兵的來路。
項燕把城裏的士兵都集合起來,在城下和秦軍交戰。剛開始的時候,秦軍故意往後退了退。王翦趁機把那兩萬先鋒隊分成左右兩隊,拿著短兵器,大喊著衝進楚軍的陣地。蒙武也厲害,親手殺了一個裨將,還活捉了一個。秦軍的士氣一下子就高漲起來,比之前厲害了十倍。項燕又被打得大敗,趕緊跑迴城裏,關上城門,拚命防守。
王翦讓人用雲梯攻城,項燕就用火箭射雲梯,把雲梯給燒了。蒙武在旁邊著急地說:“項燕現在就是甕中之鱉,咱們趕緊修個和城牆一樣高的堡壘,從四麵加緊攻城。咱們人多,他們人少,防守肯定有漏洞,用不了一個月,這城肯定能攻破。”
王翦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就照著做了,攻城攻得更急了。昌平君親自到城牆上巡視,不小心被流箭射中了,士兵們趕緊把他扶迴行宮,結果半夜就死了。項燕哭得稀裏嘩啦,說:“我之所以還活著,就是想著羋氏這一脈不能斷啊。現在可怎麽辦呢?”說完,仰著頭對著天大聲喊了三聲,然後拔出劍來,抹脖子自殺了。城裏一下子就亂了套。
秦軍趁機登上城牆,打開城門,王翦帶著軍隊整整齊齊地進了城,安撫城裏的老百姓。接著,王翦又帶著大軍南下,到了錫山。
士兵們埋鍋做飯的時候,挖地挖出一塊古碑,上麵刻著十二個字:“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
王翦把當地的人叫過來問,那個人說:“這山是惠山的東峰,從周平王東遷到雒邑以後,這山就產鉛錫,所以叫錫山。這四十年來,一直不停地開采,最近產量越來越少了,這塊碑也不知道是誰立的。”
王翦聽了,感歎地說:“這塊碑現在出現,是不是意味著天下從此就慢慢安寧了呢?難道是古人早就看出了這個定數,所以埋下這塊碑來告訴後人?以後這地方就叫無錫吧。”這就是無錫縣名字的由來。
王翦的軍隊經過姑蘇的時候,守城的官員直接就投降了。接著,秦軍渡過浙江,平定了越地。
越國王室的子孫自從越國滅亡以後,就分散在甬江、天台之間,靠著海住,各自稱自己是君長,誰也不服誰管。這次聽說秦王特別厲害,都乖乖地來投降了。王翦把他們的地圖和戶口冊子都收起來,派人飛快地報告給秦王,又平定了豫章,設立了九江、會稽兩個郡,楚國祭祀祝融的傳統也就斷了。
這是秦王政二十四年的事兒。
楚國這事兒啊,得從周桓王十六年說起,那時候武王熊通開始強大起來,還稱王了,從那以後,楚國就年年吞並小國。傳了五代到莊王旅,楚國開始稱霸,又傳了五代到昭王珍,差點被吳國給滅了,再傳六代到威王商,把吳越都給占了,那時候江淮一帶都是楚國的地盤,差不多占了天下的一半。後來懷王槐重用奸臣靳尚,被秦國騙得團團轉,楚國就慢慢衰弱了。又傳了五代到負芻,國家就被秦國給吞並了。有個史官寫了一段讚語:“鬻熊之嗣,肇封於楚,通王旅霸,大開南土。子圍篡嫡,商臣弑父,天禍未悔,憑奸自怙。昭困奔亡,懷迫囚苦,襄烈遂衰,負芻為虜。”
王翦滅了楚國,班師迴鹹陽,秦王高興得不得了,賞賜給他一千鎰黃金。王翦說自己年紀大了,要退休,就迴頻陽老家去了。
秦王又任命王翦的兒子王賁做大將,去攻打遼東的燕王。秦王對王賁說:“將軍啊,你要是平定了遼東,趁著這股勢頭,就順便把代地也收了,省得再跑一趟。”
王賁帶著兵渡過鴨綠江,包圍了平壤城,很快就攻破了,把燕王喜俘虜了,送到鹹陽,也廢為庶人。
燕國這事兒呢,從召公開始受封,傳了九代到惠侯,那時候周厲王逃到彘地。又傳了八代到莊公,齊桓公攻打山戎的時候,給燕國開辟了五百裏的土地,燕國才開始強大起來。再傳十九代到文公,蘇秦用“合縱”的辦法說服了燕國,文公的兒子易王開始稱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易王傳位給噲,燕國被齊國給滅了,噲的兒子昭王又複國。再傳四代到喜,燕國就滅亡了。有個史官寫了一段讚語:“召伯治陝,甘棠懷德,易王僭號,齒於六國。噲以懦亡,平以強獲,一謀不就,遼東並失。傳四十三,年八九伯,姬姓後亡,召公之澤。”
王賁滅了燕國以後,就帶著軍隊往西攻打代地。代王嘉打了敗仗,想逃到匈奴去,王賁在貓兒莊追上了他,把他抓住關了起來,嘉後來自殺了。王賁把雲中、雁門這些地方都占了,這是秦王政二十五年的事兒。
趙國這事兒啊,從造父在周朝當官開始,世世代代都是周朝的大夫。幽王無道的時候,叔帶跑到晉國,侍奉晉文侯,這才有了趙氏。傳了五代到趙夙,侍奉獻公。再傳兩代到趙衰,侍奉文公。趙衰的兒子趙盾侍奉襄、成、景三公,晉國稱霸的時候,趙氏一直都是重要的輔佐。趙盾的兒子趙朔這一代差點絕後,趙朔的兒子趙武又重新振興了趙氏。又傳了兩代到簡子鞅,鞅傳位給襄子毋恤,和韓、魏三家分晉。毋恤傳位給侄子桓子浣,浣傳位給兒子籍,開始稱侯,諡號烈。傳了六代到武靈王,開始實行胡服騎射,又傳了四代到王遷,被俘虜了,公子嘉就自立為代王,延續趙國的祭祀。嘉做了六年代王,趙國就徹底滅亡了。從這以後,六國就滅亡了五個,隻剩下齊國了。有個史官寫了一段讚語:“趙氏之世,與秦同祖;周穆平徐,乃封造父。帶始事晉,夙初有土;武世晉卿,籍為趙主。胡服雖強,內亂外侮;頗牧不用,王遷囚虜。雲中六載,餘焰一吐!”
王賁的捷報送到鹹陽,秦王高興得手舞足蹈,給王賁寫了一封信,大概意思是說:“將軍你一出馬,就把燕國和代地都平定了,跑了兩千多裏地,和你父親相比,真是勞苦功高,不相上下啊。不過呢,從燕地到齊地,正好順路。齊國還在,就好像人身上少了一條胳膊。希望將軍你借著這股威風,把齊國也拿下,將軍父子對秦國的功勞,那真是沒人能比了。”
王賁接到信,就帶著兵攻下燕山,從河間一路往南走。
再說說齊王建,這小子聽了相國後勝的話,別的國家被秦國攻打,他不但不幫忙,還每次都派人到秦國去祝賀。秦國也大方,每次都送很多黃金給齊國的使者。使者迴來,就對齊王建說秦王怎麽怎麽好,齊王就以為和秦國和好沒問題了,根本不準備打仗。
等聽說其他五國都被滅了,齊王建這才慌了神,趕緊和後勝商量,派了些兵去守西邊的邊界,防備秦國突然襲擊。可他沒想到,王賁的兵從吳橋繞過來,直接就打到濟南了。
齊國自從王建即位以來,四十多年都沒打過仗,從上到下都過得太安逸了,根本沒人練習武藝。現在一看秦國幾十萬大軍像泰山壓頂一樣壓過來,嚇得腿都軟了,誰還敢去抵抗啊?王賁從曆下、淄川一路打過來,直逼臨淄,就跟逛自家後花園似的,如入無人之境。臨淄城裏的老百姓嚇得到處亂跑,城門都沒人守了。後勝站在那兒幹瞪眼,一點辦法都沒有,隻好勸齊王投降。
王賁沒費一兵一卒,兩個月就把山東一帶都拿下了。秦王聽說後,下了一道命令:“齊王建聽了後勝的餿主意,不和秦國來往,還想搗亂。現在幸虧將士們厲害,齊國被滅了。本來應該把齊王和大臣們都殺了,但是看在建王這四十多年還算聽話的份上,就饒他不死,把他和老婆孩子都送到共城去住。當地官員每天給他一鬥糧食,讓他過完這輩子。後勝這小子,就地斬首。”
王賁接到命令,就把後勝殺了,派了些士兵押送王建到共城。共城這地方,隻有幾間破茅屋,在太行山下,周圍都是鬆柏,連個鄰居都沒有。王建的家眷雖然走散了一些,可還有幾十口子人呢,一鬥糧食根本不夠吃,當地官員又不按時給,王建隻有一個兒子,還小,半夜餓醒了就哭。王建心酸地坐起來,聽著風吹鬆柏的聲音,心裏那個後悔啊,就想:“以前在臨淄的時候,我是多麽富貴啊,現在聽了奸臣後勝的話,落到這個地步,在這窮山溝裏挨餓,真是悔得腸子都青了。”想著想著,就忍不住哭了起來,沒幾天就死了。
王建的宮女們都跑了,他的兒子也不知道去哪兒了。有人說王建是餓死的,齊國的人聽說了,都很同情他,還編了一首歌:“鬆耶柏耶,饑不可為餐。誰使建極耶,嗟任人之匪端!”後來這首歌就被叫做“鬆柏之歌”,大家都說是後勝誤了齊國。
齊國這事兒啊,得從始祖陳定說起,陳定是陳厲公佗的兒子,在周莊王十五年,為了避難跑到齊國,就在齊國當官了,還把姓從陳改成了田。傳了幾代到田桓子無宇,又傳兩代到僖子乞,這小子喜歡給老百姓好處,很得民心,田氏就越來越強大了。乞的兒子恆殺了齊國的國君,再傳三代到太公和,就篡了齊國的王位,開始稱侯。又傳三代到威王,齊國更厲害了,開始稱王。再傳四代到王建,齊國就滅亡了。有個史官寫了一段讚語:“陳完避難,奔於太薑。物莫兩盛,媯替田昌。和始擅命,威遂稱王。孟嚐延客,田單救亡。相勝利賄,認賊為祥。哀哉王建,鬆柏蒼蒼。”
這時候是秦王政二十六年,六國都被秦國吞並了,天下統一了。
秦王覺得六國以前都稱王,這稱唿不夠威風,就想改成稱帝。以前也有過東西二帝的說法,可秦王覺得那也不夠霸氣,不能讓後世記住,也不能威震四方的少數民族。想來想去,秦王就想到上古的君號,三皇五帝,那功德都在三王之上。秦王覺得自己的德行比得上三皇,功勞超過了五帝,就把兩個稱號合起來,稱“皇帝”。還追尊他父親莊襄王為太上皇。
秦王又覺得周公製定的諡法不好,兒子議論父親,臣子議論國君,這不合規矩。所以就廢除了諡法,說:“我是始皇帝,以後就按數字往下排,二世、三世,一直到千世萬世,永遠傳下去。”
皇帝自稱“朕”,大臣們上奏事情的時候要稱“陛下”。
秦王讓人找手藝好的工匠,把和氏璧雕琢成傳國玉璽,上麵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
秦王還研究了終始五德的說法,覺得周朝是火德,水能滅火,秦國應該是水德。所以秦國的衣服、旌旗都改成黑色。水的數字是六,所以秦國的器物尺寸都用六這個數字,把十月初一當成正月,朝賀都在這個月。
“正”和“政”讀音一樣,皇帝的名字不能隨便叫,就把“正”的讀音改成“征”。這“征”字本來不是啥吉祥的意思,可這是秦始皇定的,誰也不敢說啥。
尉繚看著秦始皇現在誌得意滿,不停地改這改那,心裏偷偷地歎氣說:“秦國雖然得了天下,可這元氣也損耗得差不多了,還能長久嗎?”當天晚上,尉繚就和他的弟子王敖悄悄地溜走了,也不知道去了哪兒。
秦始皇發現尉繚跑了,很是納悶,把大臣們叫過來問:“尉繚這小子,怎麽一聲不吭就棄朕而去了?”
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有人小心翼翼地說:“尉繚輔佐陛下平定四海,功勞那是最大的,他可能是盼著陛下像周之太公、周公那樣給他分封土地呢。如今陛下尊號已定,可這論功行賞的事兒還沒個動靜,他心裏失望,就走了唄。”
秦始皇皺著眉頭想了想,又問:“周室那種分封諸侯的製度,現在還能實行不?”
大臣們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說:“燕、齊、楚、代這些地方離得遠,不好管理,不封王的話,怕是鎮不住。”
這時候李斯站出來說:“周初封了幾百個諸侯國,大多數是同姓的,可後來呢?子孫們為了爭地盤,自相殘殺,沒個消停。如今陛下統一了海內,要是都改成郡縣,就算有功臣,也多給他們些俸祿,不讓他們有一寸土地和一個百姓,這樣就能從根源上杜絕戰亂,這才是長治久安的辦法啊!”
秦始皇聽了李斯的話,覺得挺有道理,就采納了他的建議,把天下分成了三十六郡。都有哪些郡呢?聽我給您細細道來,有內史郡、漢中郡、北地郡、隴西郡、上郡、太原郡、河東郡、上黨郡、雲中郡、雁門郡、代郡、三川郡、邯鄲郡、南陽郡、潁川郡、齊郡(也就是琅琊郡)、薛郡(也就是泗水郡)、東郡、遼西郡、遼東郡、上穀郡、漁陽郡、钜鹿郡、右北平郡、九江郡、會稽郡、鄣郡、閩中郡、南海郡、象郡、桂林郡、巴郡、蜀郡、黔中郡、南郡、長沙郡。
那時候北方有匈奴搗亂,所以漁陽、上穀這些郡,地盤劃得比較小,還派了重兵把守;南方水鄉太平些,九江、會稽等郡的地盤就大些,這些都是李斯安排的。每個郡都設置了守尉一人、監禦史一人,互相牽製。
秦始皇還下令把天下的兵器都收集到鹹陽,熔化了鑄造成十二個金人,每個金人有千石重,放在宮廷裏,說是應了“臨洮長人”的祥瑞。
不僅如此,秦始皇還把天下的富豪大戶都遷到鹹陽來,一共二十萬戶。又在鹹陽北阪,照著六國的宮殿樣子,建造了六所離宮,還大興土木建阿房宮,那工程浩大得,老百姓都苦不堪言。
接著,秦始皇提拔李斯做丞相,趙高做郎中令,那些立了戰功的將帥,像王賁、蒙武等人,都封了萬戶侯,其他的人也按功勞大小,封了幾千戶不等,這些封邑的賦稅,都由官府統一供給。
可秦始皇還不滿足,又幹了焚書坑儒的事兒,把好多珍貴的書籍都燒了,還活埋了不少讀書人,搞得天下讀書人都對他恨得牙癢癢。而且他還喜歡到處巡遊,每次出去都浩浩蕩蕩,勞民傷財。
為了抵禦北方的匈奴,秦始皇征發大量民夫修築“萬裏長城”,老百姓被折騰得苦不堪言,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淒慘,天天都在水深火熱之中,連口熱乎飯都吃不上,隻能唉聲歎氣。
後來秦始皇死了,秦二世繼位,這小子比他爹還暴虐,把老百姓往死路上逼。結果陳勝、吳廣這些人帶頭起義,天下人紛紛響應,秦朝很快就搖搖欲墜,沒幾年就滅亡了。
有個史官寫了一首《列國歌》,是這麽說的:“東遷強國齊鄭最,荊楚漸橫開桓文。楚莊宋襄和秦穆,迭為王霸得專征。晉襄景悼稱世霸,平哀齊景思代興。晉楚兩衰吳越進,闔閭勾踐何縱橫。秦秋諸國難盡數,幾派源流略可尋。魯衛晉燕曹鄭蔡,與吳姬姓同宗盟。齊由呂尚宋商裔,禹後杞越顓頊荊。秦亦頊裔陳祖舜,許始太嶽各有生。及交戰國七雄起,韓趙魏氏晉三分。魏與韓皆周同姓,趙先造父同嬴秦。齊呂改田即陳後,黃歇代楚熊暗傾。宋亡於齊魯入楚,吳越交勝總歸荊。周鼎既遷合縱散,六國相隨漸屬秦。”
還有個叫髯仙的人讀《列國誌》,也寫了一首詩:“卜世雖然八百年,半由人事半由天。綿延過曆緣忠厚,陵替隨波為倒顛。六國媚秦甘北麵,二周失祀恨東遷。總觀千古興亡局,盡在朝中用佞賢。” 這詩的意思就是說,一個國家的興衰,有一半是靠人自己的作為,另一半還得看老天爺的意思。能長久延續的,大多是因為忠厚仁義;要是衰落了,就像隨波逐流一樣,倒得很快。看看這六國,都討好秦國,甘願當小弟,周朝東西二周失去祭祀,也是因為東遷後沒了底氣。總結這千古的興亡大事,關鍵就在朝廷裏是不是用了奸臣和賢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