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伍員領著大軍在隨國南邊紮下營寨,就派人給隨侯送了封信,信裏大概意思是:“周王室那些在漢川的子孫啊,都快被楚國吞光了。如今老天開眼,吳國要找楚國國君算賬。要是隨國把楚國的珍寶交出來,跟吳國交好,那漢陽的田地就都歸隨侯您啦。我們國君願意和您世世代代做兄弟,一起侍奉周王室。”
隨侯看完信,馬上召集大臣們商量對策。楚臣子期長得和楚昭王有幾分相像,他跟隨侯說:“情況緊急啊!我假扮成楚王去獻給吳國,這樣昭王就能逃過一劫。”隨侯聽了,趕緊讓太史占卜一下吉兇。太史獻上繇辭:“平必陂,往必複,故勿棄,新勿欲,西鄰為虎,東鄰為肉。”隨侯琢磨著:“楚國是舊國,吳國是新起之秀,這鬼神都給我明示了。”於是派人去迴絕伍員,說:“我們隨國一直靠著楚國生存,世世代代都有盟誓。楚國國君要是真來投奔,我們不敢不收留。可現在他已經去別的地方了,將軍您還是再找找吧。”
伍員因為囊瓦在鄭國,就懷疑昭王也跑到鄭國去了。而且鄭國人還殺了太子建,這仇還沒報呢,所以他立馬移兵去攻打鄭國,把鄭國的城郊圍了個水泄不通。當時鄭國的賢臣遊吉剛去世,鄭定公嚇得夠嗆,把這事兒都怪到囊瓦頭上,囊瓦沒辦法,隻好自殺了。鄭伯就把囊瓦的屍體獻給吳軍,還解釋說楚王真的沒來鄭國。可吳師還是不依不饒,非要滅了鄭國,給太子建報仇。
鄭國的大夫們都請求背城一戰,拚個魚死網破。鄭伯卻搖搖頭說:“咱們鄭國的兵馬怎麽能跟楚國比呢?楚國都被吳國打得夠嗆,何況咱們鄭國呢?”於是他在國內下了道命令:“要是誰能讓吳軍退兵,我就跟他平分鄭國。”這命令一貼就是三天。
正巧,鄂渚漁丈人那個兒子,因為躲避戰亂也跑到鄭城來了。他聽說吳國用伍員做主將,就跑去求見鄭君,拍著胸脯說:“我能讓吳軍退兵!”鄭定公瞧了瞧他,有點懷疑地問:“你退兵得用多少車馬士兵啊?”這人笑著迴答:“我不用一兵一卒,也不用一粒糧食,隻要給我一根船槳,讓我在路上唱歌,吳軍自然就會退兵。”鄭伯心裏直犯嘀咕,不過眼下也沒別的辦法,隻好讓手下人給了他一根船槳,還說:“要是真能退兵,重重有賞!”
漁丈人之子拿著船槳,從城牆上順著繩子溜下去,大搖大擺地就進了吳軍的營地。他在營前敲著船槳就唱起來:“蘆中人,蘆中人,腰間寶劍七星文,不記渡江時,麥飯鮑魚羹?”吳軍士兵一聽,這唱的啥玩意兒啊?趕緊把他抓起來,帶到伍員跟前。這人見了伍員,還是唱著“蘆中人”,伍員一聽,“噌”地一下從座位上站起來,驚訝地問道:“你是誰?”這人舉起船槳說:“將軍不記得我手裏拿的是什麽了?我就是鄂渚漁丈人之子啊!”伍員聽了,心裏一陣難過,說:“你父親因為我而死,我正想報答他的大恩,就是沒機會。今天好不容易碰上了,你唱著歌來見我,是不是有什麽要求?”這人連忙說:“我沒別的要求。鄭國被將軍的兵威嚇得夠嗆,在國內下了令:‘有能退吳軍者,與之分國而治。’我想起先人和將軍有過一麵之緣,就想求將軍饒了鄭國。”伍員聽了,抬頭望著天,長歎一聲說:“唉,我伍員能有今天,全靠漁丈人當年的救命之恩。老天爺在上,我怎麽敢忘呢!”當天就下令解除了對鄭國的包圍,撤軍走了。
漁丈人之子迴去向鄭伯複命,鄭伯高興得不得了,馬上封給他百裏之地。鄭國的老百姓都叫他“漁大夫”,到現在溱洧之間還有個丈人村,就是當年他的封地。有個叫髯翁的詩人還寫了首詩:
密語蘆洲隔死生,橈歌強似楚歌聲。
三軍既散分茅土,不負當時江上情。
伍員解了鄭國之圍後,帶著軍隊迴到楚國境內,各路軍隊分別把守要地,大部隊駐紮在麋地,還派人四處去招降楚國的屬國,同時急著尋找楚昭王的下落。
再說申包胥,郢都被攻破後,他就躲到夷陵石鼻山裏去了。聽說子胥掘墓鞭屍,還在到處找楚王,就派人給子胥送了封信,大意是:“你以前是平王的臣子,還北麵稱臣侍奉他。現在你這樣侮辱他的屍體,雖說報仇,可也太過分了吧?凡事都有個限度,物極必反,你還是趕緊收手吧。不然,我可就要履行‘複楚’的諾言了。”
伍員接到信,半天沒說話,最後對使者說:“我現在軍務繁忙,沒時間迴信,麻煩你替我謝謝申君。忠孝不能兩全,我現在年紀大了,走的又是一條不歸路,所以做事才會違背常理。”使者迴去把伍員的話告訴了包胥,包胥說:“子胥非要滅了楚國不可!我不能就這麽幹等著!”他突然想起楚平王的夫人是秦哀公的女兒,楚昭王是秦哀公的外甥,要想救楚國,隻有去求秦國幫忙。於是他日夜不停地往西跑,腳底板都磨破了,一步一個血印,隻能撕下衣服布條裹著腳繼續趕路。
好不容易跑到雍州,見到秦哀公,包胥“撲通”一聲就跪下了,哭著說:“吳國那幫家夥貪婪得像野豬,狠毒得像長蛇,早就想吞並諸侯了,這次先拿楚國開刀。我們國君丟了國家,逃到荒郊野外,特地派我來向秦國求救,求您看在甥舅的情分上,出兵救救楚國吧!”
秦哀公皺著眉頭說:“秦國在西邊這偏僻的地方,兵力又少,將領也不多,自己還顧不過來呢,怎麽幫別人啊?”
包胥一聽,急得眼淚鼻涕都下來了,說:“楚國和秦國是鄰國,楚國要是被吳國滅了,吳國下一個目標就是秦國啊!您現在救楚國,其實也是在保護秦國自己啊。要是秦國能趁機把楚國收了,不是比被吳國占了強嗎?隻要您能出兵救楚國,讓楚國的祭祀不斷,我們楚國願意世世代代做秦國的屬國,向秦國稱臣。”秦哀公聽了,還是有點猶豫,說:“大夫你先到館驛住下吧,我和大臣們商量商量。”
包胥哪肯答應啊,說:“我們國君還在外麵受苦,我怎麽能自己去館驛享福呢?”
可這秦哀公整天就知道喝酒,根本不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包胥求他出兵越來越急,哀公就是不鬆口。這下包胥可火了,他也不脫衣服,就站在秦國的朝堂上,沒日沒夜地號啕大哭,哭聲就沒斷過。這一哭就是七天七夜,連一口水都沒喝。秦哀公聽說了,嚇了一跳,說:“楚國的臣子對國君竟然這麽忠心!楚國有這樣的賢臣,吳國還想滅它,我秦國要是沒有這樣的賢臣,吳國能放過我嗎?”說著說著,還感動得流下了眼淚,當場就賦了一首《無衣》來表揚包胥。詩是這麽寫的: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與子同仇。
包胥聽了,趕緊磕頭謝恩,這才吃了點東西。
秦哀公看包胥這麽執著,終於被打動了,下令讓大將子蒲、子虎率領五百輛戰車,跟著包胥去救楚國。包胥說:“我們國君在隨國眼巴巴地盼著救兵,就像大旱盼甘霖一樣。我先趕迴去報信,元帥您從商穀往東走,五天就能到襄陽,再往南走就是荊門。我帶著楚國剩下的軍隊從石梁山南邊過來,估計用不了兩個月,咱們就能會合。吳國仗著打了勝仗,肯定沒防備。他們的士兵在外麵待久了,都想家。咱們要是能打敗他們的一支軍隊,吳國的軍隊自然就會瓦解。”
子蒲說:“我不熟悉路,得靠楚軍給我們帶路,大夫你可千萬別誤了時間。”
包胥告別了秦國的將領,連夜趕到隨國,見到昭王,興奮地說:“我把秦國的救兵請來了,他們已經出發了!”昭王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對隨侯說:“之前占卜的人說:‘西鄰為虎,東鄰為肉。’秦國在楚國西邊,吳國在東邊,這話說得太準了!”
這時候,薳延、宋木等人也收攏了一些殘兵敗將,跟著昭王在隨國。子西、子期也帶著隨國的軍隊,一起出發去迎敵。
秦國的軍隊駐紮在襄陽,等著楚軍來會合。包胥帶著子西、子期等人去見秦國的將領。楚軍在前麵開路,秦軍在後麵跟著,在沂水碰上了夫概的軍隊。子蒲對包胥說:“你帶著楚軍先和吳軍打,我們從後麵包抄。”包胥二話不說,拍馬就衝向夫概。
夫概這人一向自高自大,根本沒把包胥放在眼裏,兩人打了十幾個迴合,不分勝負。正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子蒲、子虎帶著秦軍從後麵衝了上來。夫概抬頭一看,秦軍的旗號迎風飄揚,嚇得大叫一聲:“西邊的秦軍怎麽來了?”趕緊收兵,可已經來不及了,吳軍被殺得大敗,損失了一大半人馬。子西、子期等人乘勝追擊,一直追了五十裏才停下來。
夫概灰溜溜地跑迴郢都,見到吳王,還嘴硬地說:“秦軍太厲害了,銳不可當。”闔閭聽了,臉上露出一絲懼色。孫武在旁邊進言說:“打仗這事兒,兵器是兇器,隻能偶爾用用,不能長時間耗下去。而且楚國地盤還大,老百姓還沒真心歸附吳國。我之前就建議大王立羋勝為楚王,安撫楚國百姓,就是怕今天這種情況。現在看來,不如派使者去和秦國講和,答應恢複楚國,把楚國東邊的一些地方割讓給吳國,這樣大王也不算吃虧。要是一直賴在楚國不走,和秦軍耗著,楚人被激怒了,肯定會拚命反抗,吳人打了勝仗,容易驕傲懈怠,再加上秦軍像虎狼一樣兇猛,我可不敢保證能萬無一失。”
伍員也知道楚王不好抓,聽孫武這麽一說,也覺得有道理。闔閭正打算聽從他們的建議,伯嚭卻跳出來反對:“我們的軍隊自從離開東吳,一路上勢如破竹,打了五仗就攻下了郢都,現在怎麽能一碰到秦軍就退兵呢?這不是前勇而後怯嗎?大王給我一萬兵馬,我保證把秦軍打得片甲不留。要是輸了,我甘願受軍法處置!”闔閭看他說得這麽有氣勢,就答應了。孫武和伍員極力勸阻,可伯嚭根本不聽,帶著兵馬就出城了。
兩軍在軍祥擺開陣勢。伯嚭一看楚軍隊伍不整齊,心裏暗喜,馬上下令擊鼓進攻,駕車就衝進楚軍陣營。正好碰上子西,伯嚭大罵:“你這個死裏逃生的家夥,還想鹹魚翻身嗎?”子西也不甘示弱,迴罵道:“你這個叛徒!還有臉來見我?”伯嚭氣得火冒三丈,挺著戟就刺向子西,子西揮舞著戈迎了上去。兩人打了沒幾個迴合,子西假裝敗退。伯嚭哪肯放過這個機會,在後麵緊追不舍。沒追出二裏地,左邊沈諸梁帶著一支軍隊殺了過來,右邊薳延也帶著軍隊衝了過來,秦國的將領子蒲、子虎帶著生力軍從中間直插吳陣,把吳軍截成了三段。伯嚭左衝右突,怎麽也衝不出去。
眼看伯嚭就要完蛋了,幸好伍員帶著兵及時趕到,殺了一陣,才把伯嚭救了出來。這一仗下來,伯嚭帶的一萬軍馬,隻剩下不到兩千人。伯嚭覺得沒臉見人,自己把自己綁了起來,去見吳王請罪。孫武對伍員說:“伯嚭這人太自負,喜歡搶功勞,以後肯定會給吳國帶來災難。不如趁這次他打了敗仗,用軍法把他斬了。”伍員卻說:“他雖然打了敗仗,可之前也立過不少功勞。再說現在敵人還在眼前,不能殺大將。”於是伍員向吳王奏請赦免了伯嚭的罪。
秦軍直逼郢都。闔閭讓夫概和公子山守城,自己帶著大軍駐紮在紀南城,伍員、伯嚭分別駐紮在磨城、驢城,形成犄角之勢,和秦軍對峙。同時還派人去唐、蔡兩國征兵。
楚國的將領子西對子蒲說:“吳國把郢都當成老巢,所以才堅守不出。要是唐、蔡兩國再出兵幫助他們,我們可就更難對付了。不如趁機先攻打唐國,唐國一破,蔡國人肯定害怕,就會自己守著不敢出兵,我們就能集中精力對付吳國了。”子蒲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於是和子期分兵一支,去攻打唐國,很快就攻破了唐城,殺了唐成公,滅了唐國。蔡哀公聽說後,嚇得不敢出兵幫助吳國了。
再說夫概,他自認為有攻破楚國的首功,可因為沂水那一仗打輸了,吳王就讓他協守郢都,他心裏別提多鬱悶了。後來聽說吳王和秦國對峙不下,他突然動起了歪腦筋,心想:“吳國的規矩是兄終弟及,我也應該當國君啊。現在吳王立了子波為太子,我沒希望了。趁著現在大軍出征,國內空虛,我偷偷迴去稱王,不比以後爭來爭去強多了?”於是他帶著自己的部隊,偷偷從郢都東門溜了出去,渡過漢水迴到吳國,還撒謊說:“闔閭被秦軍打敗了,不知道跑哪去了,我應該繼承王位!”說完就自稱吳王。
他還讓兒子扶臧帶著全部人馬守住淮水,攔住吳王的歸路。
吳世子波和專毅聽說夫概造反了,趕緊登上城牆防守,不讓夫概進城。夫概沒辦法,就派使者從三江去聯絡越國,說隻要越國出兵和他一起夾攻吳國,事成之後就割讓五座城給越國作為答謝。
闔閭聽說秦軍滅了唐國,嚇了一跳,正打算召集將領們商量對策,公子山突然來報告說:“夫概不知道為什麽,帶著自己的部隊私自迴吳國了!”伍員一聽,說:“夫概這一去,肯定是造反了!”闔閭著急地問:“那怎麽辦呢?”伍員說:“夫概就是個有勇無謀的家夥,不用擔心。我擔心的是越國人聽說我們國內有變,會趁機出兵。大王您應該趕緊迴去,先平定內亂。”
闔閭覺得伍員說得有道理,就留下孫武、子胥退守郢都,自己和伯嚭帶著水軍順流而下。過了漢水,收到太子波的告急信,說:“夫概造反稱王了,還勾結越國軍隊來攻打吳國,吳都危在旦夕。”闔閭氣得直跺腳,說:“伍子胥真是料事如神啊!”於是馬上派人去郢都,召迴孫武、伍員的部隊,自己則日夜兼程往迴趕,還沿著長江傳令給將士們:“離開夫概迴來的,官複原職。晚迴來的,就殺頭!”
淮水一帶的士兵聽說後,都紛紛倒戈,迴到闔閭這邊。扶臧一看大勢已去,趕緊逃到穀陽去了。夫概想強迫老百姓當兵,可老百姓聽說吳王還活著,都躲起來了。夫概沒辦法,隻好帶著自己的部隊出去迎戰。
闔閭見到夫概,氣不打一處來,質問道:“我把你當兄弟,這麽信任你,你為什麽要造反?”夫概卻理直氣壯地說:“你殺了王僚,難道不是造反嗎?”闔閭一聽,怒不可遏,對伯嚭說:“給我把這個叛徒拿下!”兩人打了沒幾個迴合,闔閭就指揮大軍衝了上去。夫概雖然勇猛,但畢竟寡不敵眾,很快就被打得大敗而逃。扶臧在江邊準備了船,讓夫概上船,逃到宋國去了。
闔閭平定了內亂,安撫好老百姓,迴到吳都。太子波出城迎接,父子倆一見麵,就趕緊商量怎麽抵禦越國的進攻。
再說孫武接到吳王班師的命令,正和伍員商量著,突然有人報告說:“楚軍中有人送來了一封信。”伍員讓人把信拿來一看,原來是申包胥寫的,信裏大概是說:
你們吳國軍隊在楚國待了這麽久,也沒能把楚國徹底平定,看來老天不想讓楚國滅亡啊。你要是能履行“覆楚”的諾言,我也會實現“複楚”的誌向。咱們作為朋友,應該互相成全,而不是互相傷害。你要是不把吳國的威風都使出來,我也不會讓秦國使出全力。
伍員把信給孫武看,說:“咱吳國帶著好幾萬的兵馬,風風火火地打進楚國,把楚國的宗廟都燒了,社稷也毀了,連死人都沒放過,還住進了楚國人的家裏。自古以來,做臣子的報仇,沒有比我更痛快的了。再說秦國的軍隊,雖說打敗了我們一些殘餘部隊,可對我們也沒造成啥大損失。兵法上說,‘見可而進,知難而退’,現在趁著楚國還不知道我們的底細,趕緊退兵,您看咋樣?”孫武摸著胡子想了想,說:“就這麽退兵,楚國那幫人還不得笑話死咱們。要不你拿羋勝來說事兒,跟他們提個條件?”伍員眼睛一亮,說:“好主意!”
於是伍員馬上寫了封迴信:
想當年,楚平王那家夥,無緣無故地把太子建給流放了,還殺了不少忠臣,我實在是氣不過,這才鬧到今天這個地步。以前齊桓公存邢立衛,秦穆公三置晉君,人家可都不貪圖土地,到現在大家還傳頌他們的美名呢。我雖然沒多大本事,可也聽說過這些義舉。現在太子建的兒子勝,在我們吳國也就是混口飯吃,連一寸土地都沒有。楚國要是能把勝接迴去,讓他繼承太子的祭祀,我就敢退兵,成全你申君的誌向。
申包胥收到信,馬上找到子西商量。子西一聽,說:“給故太子的後代封塊地,這事兒我也正有此意!”於是馬上派使者去吳國迎接羋勝。沈諸梁一聽,趕緊勸阻說:“太子已經被廢了,勝那可是仇人啊,怎麽能養著仇人來害自己的國家呢?”子西卻滿不在乎地說:“勝就是個普通老百姓,能掀起什麽大風浪?”根本不聽勸,執意以楚王的名義去召羋勝迴來,還答應封給他一大塊地方。楚國的使者出發後,孫武和伍員也就帶著部隊班師迴朝了。
這一趟,吳國可沒少撈好處,楚國府庫裏的那些寶貝,裝了滿滿一車又一車,全都拉迴吳國去了。還把楚國邊境上的一萬多戶人家遷到吳國,填補吳國那些空虛的地方。
伍員讓孫武從水路先走,自己則從陸路經過曆陽山,想去找找東皋公報恩。可到了那兒一看,好家夥,房子都沒了。伍員不死心,又派人去龍洞山找皇甫訥,也是一點兒蹤影都沒找到。伍員長歎一聲,說:“這可真是高人啊!”沒辦法,隻好對著那地方拜了幾拜,就走了。到了昭關,發現楚兵早就沒影了。伍員大手一揮,說:“把這關給我毀了!”
接著又路過溧陽瀨水,伍員站在水邊,又開始感慨起來:“想當年,我在這兒餓肚子的時候,向一個女子討口吃的。那女子心地善良,給我喝了盎漿,吃了飯。可誰知道,她怕事情泄露,竟然投水自盡了。我當時還在石頭上留了字,也不知道還在不在。”說著就讓手下人去挖挖看,嘿,沒想到那石頭上的字還清晰得很呢。伍員心裏想著要報答人家,可又不知道女子的家在哪裏,隻好讓人把金子扔到瀨水裏,還念念有詞地說:“姑娘啊,你要是在天有靈,就知道我伍員不是忘恩負義的人!”
剛走了一裏地,就看見路邊有個老太太,正看著軍隊哭呢。士兵們覺得奇怪,就把她抓過來問:“老太太,你哭啥呢?哭得這麽傷心。”老太太一邊抹眼淚,一邊說:“我有個女兒,守了三十年的寡,一直沒嫁人。以前在瀨水邊上洗衣服的時候,碰到一個走投無路的君子,就給了他飯吃。後來聽說吃她飯的就是楚國的逃亡大臣伍君。現在伍君打了勝仗迴來了,可我女兒卻得不到報答,白白死了,我能不傷心嗎?”士兵們一聽,趕緊說:“我們的主將就是伍君啊,他正想報答你女兒的大恩呢,還扔了千金到水裏,你趕緊去撈吧!”老太太聽了,半信半疑地去撈,嘿,還真撈到了金子。後來人們就把這條水叫做投金瀨。有個叫髯仙的詩人還寫了首詩:
投金瀨下水澌澌,猶憶亡臣報德時。
三十年來無匹偶,芳名已共子胥垂。
越國的允常聽說孫武等人帶著兵迴吳國了,他知道孫武善於用兵,自己肯定打不過,也趕緊帶著部隊迴去了,還說:“越國和吳國,那就是死對頭啊!”迴去之後,允常就自稱為越王,這事兒暫且不表。
闔閭論功行賞,覺得孫武的功勞最大,要封他做高官。可孫武這人淡泊名利,死活不願意當官,一心隻想迴山裏去。吳王就讓伍員去勸勸他,孫武私下裏對伍員說:“你懂不懂天道啊?夏天過去冬天就來了,春天走了秋天就到了。大王現在仗著吳國強盛,周圍又沒有敵人,整天吃喝玩樂,驕傲自滿。你看那些功成名就還不知道退隱的人,哪一個有好下場?我這可不是隻為了自己,也是為了你好啊!”伍員卻不以為然,覺得孫武想多了。孫武見伍員不理解自己,也不多說,飄然而去。吳王賞賜給他的金帛,孫武一路走一路散給了老百姓,後來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裏。史官們都稱讚他:
孫子之才,彰於伍員,
法行二嬪,威振三軍。
禦眾如一,料敵若神,
大伸於楚,小挫於秦。
智非偏拙,謀不盡行。
不受爵祿,知亡知存。
身出道顯,身去名成。
書十三篇,兵家所尊。
闔閭看孫武走了,就立伍員為相國,還學著齊國稱唿管仲、楚國稱唿子文的樣子,叫伍員子胥,也不喊他的名字,顯得特別尊重。伯嚭也被封為太宰,一起參與國家大事。闔閭還把閶門改名叫破楚門,在南邊國界上重新壘了石頭,留了個門讓士兵把守,防備越國,這個門就叫石門關。越國的大夫範蠡也在浙江口築了座城,叫固陵,說是很堅固,能守得住。這都是周敬王十五年發生的事兒。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再說子西和子期重新迴到郢城,一邊忙著收葬平王的骸骨,重新修建宗廟社稷,一邊派申包胥帶著水軍去隨國迎接昭王。昭王和隨君定了盟誓,發誓以後互不侵犯。隨君親自送昭王上船,這才迴去。
昭王坐在船上,望著滔滔江水,心裏那叫一個感慨。突然,他看見水麵上飄著個東西,像鬥那麽大,顏色通紅通紅的。昭王覺得好奇,就讓水手打撈上來。拿到跟前一看,誰也不認識這是啥玩意兒。昭王拔出佩刀,把它砍開,裏麵有像瓜一樣的瓤,嚐了一口,嘿,甜得很呢!昭王高興壞了,趕緊分給左右的人吃,還說:“這不知道是啥果子,等以後碰到有學問的人,一定要問問清楚。”
沒幾天,船行到了雲中。昭王指著岸邊說:“這就是當年我遇到強盜的地方,可得記清楚了。”於是下令停船靠岸,讓鬥辛帶著人在雲夢之間修了座小城,方便以後來往的行人住宿。現在雲夢縣還有個地方叫楚王城,就是當年昭王修的那座城的舊址。
子西、子期等人在離郢都五十裏的地方迎接昭王,君臣見麵,那真是又激動又感慨,一個個眼淚汪汪的。昭王迴到郢城,看到城外到處都是白骨,城裏的宮殿也多半都毀了,心裏一陣發酸,眼淚忍不住就流了下來。
昭王顧不上休息,趕緊進宮去見母親伯嬴。母子倆一見麵,抱頭痛哭。昭王哭著說:“國家遭了這麽大的難,宗廟社稷被人踐踏,陵墓也被人侮辱,這仇啥時候才能報啊?”伯嬴擦了擦眼淚,說:“現在你複位了,首先要做的就是賞罰分明,然後安撫百姓,等國家慢慢恢複元氣了,再找機會報仇也不遲。”昭王聽了,連連點頭,說:“母親說得對,孩兒一定照辦。”
當天昭王連自己的寢宮都沒敢住,就在齋宮裏睡了一晚。第二天,昭王早早地起來,先去祭告了宗廟社稷,又去省視了祖先的墳墓,這才迴到大殿,接受百官的朝賀。昭王說:“都怪我用人不當,差點把國家給丟了。要不是你們這些忠臣,我哪能有今天啊?丟了國家,是我的罪過;能複國,那都是你們的功勞!”大臣們聽了,都趕緊跪下磕頭,說不敢當。
昭王先是擺宴款待秦國的將領,重重地犒賞了秦軍,然後送他們迴國。接著就開始論功行賞,封子西為令尹,子期為左尹。昭王覺得申包胥去秦國搬救兵,功勞最大,想封他為右尹。申包胥卻說:“我去秦國搬救兵,那是為了國君,不是為了我自己。現在國君已經迴國了,我的心願也了了,怎麽能貪圖功勞呢?”說什麽也不肯接受。昭王再三勸說,可申包胥就是不答應,最後幹脆帶著妻子兒女躲到深山裏去了。他妻子不理解,問他:“你為了楚國,又是求秦國,又是操心費力的,現在好不容易楚國複國了,這是你應得的賞賜,你為啥要跑呢?”申包胥說:“我當初因為朋友義氣,沒有把子胥的計劃泄露出去,這才讓子胥有機會攻破楚國,這是我的罪過啊。現在要是因為這個接受賞賜,我心裏實在是過不去。”就這樣,申包胥躲進深山,一輩子都沒再出來。昭王派人去找他,怎麽也找不到,隻好在他家門口掛了塊匾,上麵寫著“忠臣之門”,表彰他的忠義。
昭王又封王孫繇於為右尹,說:“在雲中的時候,你替我擋了刀,這份恩情我可不敢忘。”其他的大臣,像沈諸梁、鍾建、宋木、鬥辛、鬥巢、薳延等人,也都進爵加邑,得到了封賞。
昭王還想起了鬥懷,覺得他當年想殺自己,雖然沒成功,但也是為了給父親報仇,也算是個孝子,就想賞他。子西一聽,趕緊勸阻說:“鬥懷當年可是想弑君啊,這是大罪,怎麽能賞他呢?”昭王卻說:“他想為父報仇,這是孝心的體現。能有孝心,做忠臣也不難。”於是也封鬥懷為大夫。
藍尹亹聽說昭王迴郢了,就想來求見。昭王想起當年在成臼的時候,藍尹亹不肯讓自己上船,心裏就有氣,讓人把他抓來,說:“你當年把我扔在路上,現在還有臉來見我?”藍尹亹卻不慌不忙地說:“囊瓦就是因為拋棄道德,結下怨恨,才在柏舉被打敗。大王您怎麽能學他呢?在成臼的那條船上,哪有郢都的宮殿安全?我當年把大王扔在成臼,就是想讓大王吸取教訓。今天我來,就是想看看大王有沒有悔悟。大王要是不反省丟國的過錯,隻記得我不讓您上船的事兒,那我死了也不可惜,可惜的是楚國的宗廟社稷啊!”
子西在旁邊聽了,說:“藍尹亹說得有道理,大王應該赦免他,也好讓大家都記住以前的教訓。”昭王聽了子西的話,就答應讓藍尹亹進來見他,還恢複了他的大夫職位。
大臣們看到昭王這麽寬宏大量,都非常高興。昭王的夫人卻因為當年失身於闔閭,覺得沒臉再見昭王,就上吊自殺了。
這時候,越國正和吳國鬧別扭。越王聽說楚王複國了,就派使者來祝賀,還送了個越國的宗女給昭王。昭王看這女子挺賢惠的,就立她為繼室。
昭王還想著季羋跟著自己吃了不少苦,就想給她找個好婆家。季羋卻說:“我一個女子,應該守本分。鍾建以前經常背著我,我就認定他了,哪也不去。”昭王聽了,就把季羋嫁給了鍾建,還封鍾建為司樂大夫。
昭王又想起了故相孫叔敖的功勞,派人在雲中給他立了座祠堂,經常去祭祀。
子西覺得郢都被吳國破壞得太厲害了,而且吳國人在這兒住了那麽久,對地形太熟悉了,就建議昭王在鄀地重新築城建宮,立宗廟社稷,把國都遷過去,還把新的都城叫做新郢。
昭王在新宮擺酒,和大臣們一起慶祝複國。大家正喝得高興的時候,樂師扈子抱著琴走了過來。他擔心昭王好了傷疤忘了疼,又走上以前楚平王的老路,就想給昭王彈首曲子,提醒提醒他。扈子對昭王說:“臣有一首《窮衄》,想彈給大王聽聽。”昭王說:“好啊,我正想聽呢。”扈子坐下來,開始彈琴。琴聲悠揚,卻又帶著一股淒涼哀怨的味道。扈子一邊彈,一邊唱道:
王耶王耶何乖劣?不顧宗廟聽讒孽!
任用無極多所殺,誅夷忠孝大綱絕。
二子東奔適吳越,吳王哀痛助忉怛。
垂涕舉兵將西伐,子胥、伯嚭、孫武決。
五戰破郢王奔發,留兵縱騎虜荊闕。
先王骸骨遭發掘,鞭辱腐屍恥難雪。
幾危宗廟社稷滅,君王逃死多跋涉。
卿士淒愴民泣血,吳軍雖去怖不歇。
願王更事撫忠節,勿為讒口能謗褻!
昭王聽著聽著,眼淚就下來了。扈子收起琴,走下台階。昭王也沒心思再喝酒了,宣布宴會結束。從那以後,昭王每天早早地起來上朝,很晚才迴宮休息,兢兢業業地處理國家大事。他減輕刑罰,減少賦稅,培養人才,訓練軍隊,修複關隘,加強防守,楚國慢慢又恢複了生機。
羋勝迴到楚國後,昭王封他為白公勝,還給他築了座城,叫白公城,後來羋勝這一族就都以白為姓了。夫概聽說楚王不記他的舊仇,就從宋國跑迴來投奔。昭王知道他勇猛,就把堂溪封給他,他這一族就被稱為堂溪氏。
子西覺得楚國的禍亂是從唐、蔡兩國引起的,現在唐國已經被滅了,可蔡國還在,就想請求昭王出兵攻打蔡國,報仇雪恨。昭王卻說:“國家剛剛安定下來,我還不敢輕易動用民力去打仗。”
按照《春秋傳》的記載,楚昭王十年出逃,十一年迴國,一直到二十年,才開始對外用兵。這一年,楚國滅了頓國,俘虜了頓子牂;二十一年又滅了胡國,俘虜了胡子豹,報了當年他們跟著晉國侵犯楚國的仇;二十二年圍攻蔡國,問他們當年跟著吳國打進郢都的罪。蔡昭侯沒辦法,隻好請求投降,楚國就把蔡國遷到江、汝之間。這中間楚國休養生息了將近十年,所以每次出兵都能打勝仗,楚國又慢慢強大起來,這也算是應了“湛盧”寶劍的祥瑞和“萍實”的吉兆吧。
要想知道後麵又發生了什麽事兒,那就得接著看下一迴了。
隨侯看完信,馬上召集大臣們商量對策。楚臣子期長得和楚昭王有幾分相像,他跟隨侯說:“情況緊急啊!我假扮成楚王去獻給吳國,這樣昭王就能逃過一劫。”隨侯聽了,趕緊讓太史占卜一下吉兇。太史獻上繇辭:“平必陂,往必複,故勿棄,新勿欲,西鄰為虎,東鄰為肉。”隨侯琢磨著:“楚國是舊國,吳國是新起之秀,這鬼神都給我明示了。”於是派人去迴絕伍員,說:“我們隨國一直靠著楚國生存,世世代代都有盟誓。楚國國君要是真來投奔,我們不敢不收留。可現在他已經去別的地方了,將軍您還是再找找吧。”
伍員因為囊瓦在鄭國,就懷疑昭王也跑到鄭國去了。而且鄭國人還殺了太子建,這仇還沒報呢,所以他立馬移兵去攻打鄭國,把鄭國的城郊圍了個水泄不通。當時鄭國的賢臣遊吉剛去世,鄭定公嚇得夠嗆,把這事兒都怪到囊瓦頭上,囊瓦沒辦法,隻好自殺了。鄭伯就把囊瓦的屍體獻給吳軍,還解釋說楚王真的沒來鄭國。可吳師還是不依不饒,非要滅了鄭國,給太子建報仇。
鄭國的大夫們都請求背城一戰,拚個魚死網破。鄭伯卻搖搖頭說:“咱們鄭國的兵馬怎麽能跟楚國比呢?楚國都被吳國打得夠嗆,何況咱們鄭國呢?”於是他在國內下了道命令:“要是誰能讓吳軍退兵,我就跟他平分鄭國。”這命令一貼就是三天。
正巧,鄂渚漁丈人那個兒子,因為躲避戰亂也跑到鄭城來了。他聽說吳國用伍員做主將,就跑去求見鄭君,拍著胸脯說:“我能讓吳軍退兵!”鄭定公瞧了瞧他,有點懷疑地問:“你退兵得用多少車馬士兵啊?”這人笑著迴答:“我不用一兵一卒,也不用一粒糧食,隻要給我一根船槳,讓我在路上唱歌,吳軍自然就會退兵。”鄭伯心裏直犯嘀咕,不過眼下也沒別的辦法,隻好讓手下人給了他一根船槳,還說:“要是真能退兵,重重有賞!”
漁丈人之子拿著船槳,從城牆上順著繩子溜下去,大搖大擺地就進了吳軍的營地。他在營前敲著船槳就唱起來:“蘆中人,蘆中人,腰間寶劍七星文,不記渡江時,麥飯鮑魚羹?”吳軍士兵一聽,這唱的啥玩意兒啊?趕緊把他抓起來,帶到伍員跟前。這人見了伍員,還是唱著“蘆中人”,伍員一聽,“噌”地一下從座位上站起來,驚訝地問道:“你是誰?”這人舉起船槳說:“將軍不記得我手裏拿的是什麽了?我就是鄂渚漁丈人之子啊!”伍員聽了,心裏一陣難過,說:“你父親因為我而死,我正想報答他的大恩,就是沒機會。今天好不容易碰上了,你唱著歌來見我,是不是有什麽要求?”這人連忙說:“我沒別的要求。鄭國被將軍的兵威嚇得夠嗆,在國內下了令:‘有能退吳軍者,與之分國而治。’我想起先人和將軍有過一麵之緣,就想求將軍饒了鄭國。”伍員聽了,抬頭望著天,長歎一聲說:“唉,我伍員能有今天,全靠漁丈人當年的救命之恩。老天爺在上,我怎麽敢忘呢!”當天就下令解除了對鄭國的包圍,撤軍走了。
漁丈人之子迴去向鄭伯複命,鄭伯高興得不得了,馬上封給他百裏之地。鄭國的老百姓都叫他“漁大夫”,到現在溱洧之間還有個丈人村,就是當年他的封地。有個叫髯翁的詩人還寫了首詩:
密語蘆洲隔死生,橈歌強似楚歌聲。
三軍既散分茅土,不負當時江上情。
伍員解了鄭國之圍後,帶著軍隊迴到楚國境內,各路軍隊分別把守要地,大部隊駐紮在麋地,還派人四處去招降楚國的屬國,同時急著尋找楚昭王的下落。
再說申包胥,郢都被攻破後,他就躲到夷陵石鼻山裏去了。聽說子胥掘墓鞭屍,還在到處找楚王,就派人給子胥送了封信,大意是:“你以前是平王的臣子,還北麵稱臣侍奉他。現在你這樣侮辱他的屍體,雖說報仇,可也太過分了吧?凡事都有個限度,物極必反,你還是趕緊收手吧。不然,我可就要履行‘複楚’的諾言了。”
伍員接到信,半天沒說話,最後對使者說:“我現在軍務繁忙,沒時間迴信,麻煩你替我謝謝申君。忠孝不能兩全,我現在年紀大了,走的又是一條不歸路,所以做事才會違背常理。”使者迴去把伍員的話告訴了包胥,包胥說:“子胥非要滅了楚國不可!我不能就這麽幹等著!”他突然想起楚平王的夫人是秦哀公的女兒,楚昭王是秦哀公的外甥,要想救楚國,隻有去求秦國幫忙。於是他日夜不停地往西跑,腳底板都磨破了,一步一個血印,隻能撕下衣服布條裹著腳繼續趕路。
好不容易跑到雍州,見到秦哀公,包胥“撲通”一聲就跪下了,哭著說:“吳國那幫家夥貪婪得像野豬,狠毒得像長蛇,早就想吞並諸侯了,這次先拿楚國開刀。我們國君丟了國家,逃到荒郊野外,特地派我來向秦國求救,求您看在甥舅的情分上,出兵救救楚國吧!”
秦哀公皺著眉頭說:“秦國在西邊這偏僻的地方,兵力又少,將領也不多,自己還顧不過來呢,怎麽幫別人啊?”
包胥一聽,急得眼淚鼻涕都下來了,說:“楚國和秦國是鄰國,楚國要是被吳國滅了,吳國下一個目標就是秦國啊!您現在救楚國,其實也是在保護秦國自己啊。要是秦國能趁機把楚國收了,不是比被吳國占了強嗎?隻要您能出兵救楚國,讓楚國的祭祀不斷,我們楚國願意世世代代做秦國的屬國,向秦國稱臣。”秦哀公聽了,還是有點猶豫,說:“大夫你先到館驛住下吧,我和大臣們商量商量。”
包胥哪肯答應啊,說:“我們國君還在外麵受苦,我怎麽能自己去館驛享福呢?”
可這秦哀公整天就知道喝酒,根本不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包胥求他出兵越來越急,哀公就是不鬆口。這下包胥可火了,他也不脫衣服,就站在秦國的朝堂上,沒日沒夜地號啕大哭,哭聲就沒斷過。這一哭就是七天七夜,連一口水都沒喝。秦哀公聽說了,嚇了一跳,說:“楚國的臣子對國君竟然這麽忠心!楚國有這樣的賢臣,吳國還想滅它,我秦國要是沒有這樣的賢臣,吳國能放過我嗎?”說著說著,還感動得流下了眼淚,當場就賦了一首《無衣》來表揚包胥。詩是這麽寫的: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與子同仇。
包胥聽了,趕緊磕頭謝恩,這才吃了點東西。
秦哀公看包胥這麽執著,終於被打動了,下令讓大將子蒲、子虎率領五百輛戰車,跟著包胥去救楚國。包胥說:“我們國君在隨國眼巴巴地盼著救兵,就像大旱盼甘霖一樣。我先趕迴去報信,元帥您從商穀往東走,五天就能到襄陽,再往南走就是荊門。我帶著楚國剩下的軍隊從石梁山南邊過來,估計用不了兩個月,咱們就能會合。吳國仗著打了勝仗,肯定沒防備。他們的士兵在外麵待久了,都想家。咱們要是能打敗他們的一支軍隊,吳國的軍隊自然就會瓦解。”
子蒲說:“我不熟悉路,得靠楚軍給我們帶路,大夫你可千萬別誤了時間。”
包胥告別了秦國的將領,連夜趕到隨國,見到昭王,興奮地說:“我把秦國的救兵請來了,他們已經出發了!”昭王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對隨侯說:“之前占卜的人說:‘西鄰為虎,東鄰為肉。’秦國在楚國西邊,吳國在東邊,這話說得太準了!”
這時候,薳延、宋木等人也收攏了一些殘兵敗將,跟著昭王在隨國。子西、子期也帶著隨國的軍隊,一起出發去迎敵。
秦國的軍隊駐紮在襄陽,等著楚軍來會合。包胥帶著子西、子期等人去見秦國的將領。楚軍在前麵開路,秦軍在後麵跟著,在沂水碰上了夫概的軍隊。子蒲對包胥說:“你帶著楚軍先和吳軍打,我們從後麵包抄。”包胥二話不說,拍馬就衝向夫概。
夫概這人一向自高自大,根本沒把包胥放在眼裏,兩人打了十幾個迴合,不分勝負。正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子蒲、子虎帶著秦軍從後麵衝了上來。夫概抬頭一看,秦軍的旗號迎風飄揚,嚇得大叫一聲:“西邊的秦軍怎麽來了?”趕緊收兵,可已經來不及了,吳軍被殺得大敗,損失了一大半人馬。子西、子期等人乘勝追擊,一直追了五十裏才停下來。
夫概灰溜溜地跑迴郢都,見到吳王,還嘴硬地說:“秦軍太厲害了,銳不可當。”闔閭聽了,臉上露出一絲懼色。孫武在旁邊進言說:“打仗這事兒,兵器是兇器,隻能偶爾用用,不能長時間耗下去。而且楚國地盤還大,老百姓還沒真心歸附吳國。我之前就建議大王立羋勝為楚王,安撫楚國百姓,就是怕今天這種情況。現在看來,不如派使者去和秦國講和,答應恢複楚國,把楚國東邊的一些地方割讓給吳國,這樣大王也不算吃虧。要是一直賴在楚國不走,和秦軍耗著,楚人被激怒了,肯定會拚命反抗,吳人打了勝仗,容易驕傲懈怠,再加上秦軍像虎狼一樣兇猛,我可不敢保證能萬無一失。”
伍員也知道楚王不好抓,聽孫武這麽一說,也覺得有道理。闔閭正打算聽從他們的建議,伯嚭卻跳出來反對:“我們的軍隊自從離開東吳,一路上勢如破竹,打了五仗就攻下了郢都,現在怎麽能一碰到秦軍就退兵呢?這不是前勇而後怯嗎?大王給我一萬兵馬,我保證把秦軍打得片甲不留。要是輸了,我甘願受軍法處置!”闔閭看他說得這麽有氣勢,就答應了。孫武和伍員極力勸阻,可伯嚭根本不聽,帶著兵馬就出城了。
兩軍在軍祥擺開陣勢。伯嚭一看楚軍隊伍不整齊,心裏暗喜,馬上下令擊鼓進攻,駕車就衝進楚軍陣營。正好碰上子西,伯嚭大罵:“你這個死裏逃生的家夥,還想鹹魚翻身嗎?”子西也不甘示弱,迴罵道:“你這個叛徒!還有臉來見我?”伯嚭氣得火冒三丈,挺著戟就刺向子西,子西揮舞著戈迎了上去。兩人打了沒幾個迴合,子西假裝敗退。伯嚭哪肯放過這個機會,在後麵緊追不舍。沒追出二裏地,左邊沈諸梁帶著一支軍隊殺了過來,右邊薳延也帶著軍隊衝了過來,秦國的將領子蒲、子虎帶著生力軍從中間直插吳陣,把吳軍截成了三段。伯嚭左衝右突,怎麽也衝不出去。
眼看伯嚭就要完蛋了,幸好伍員帶著兵及時趕到,殺了一陣,才把伯嚭救了出來。這一仗下來,伯嚭帶的一萬軍馬,隻剩下不到兩千人。伯嚭覺得沒臉見人,自己把自己綁了起來,去見吳王請罪。孫武對伍員說:“伯嚭這人太自負,喜歡搶功勞,以後肯定會給吳國帶來災難。不如趁這次他打了敗仗,用軍法把他斬了。”伍員卻說:“他雖然打了敗仗,可之前也立過不少功勞。再說現在敵人還在眼前,不能殺大將。”於是伍員向吳王奏請赦免了伯嚭的罪。
秦軍直逼郢都。闔閭讓夫概和公子山守城,自己帶著大軍駐紮在紀南城,伍員、伯嚭分別駐紮在磨城、驢城,形成犄角之勢,和秦軍對峙。同時還派人去唐、蔡兩國征兵。
楚國的將領子西對子蒲說:“吳國把郢都當成老巢,所以才堅守不出。要是唐、蔡兩國再出兵幫助他們,我們可就更難對付了。不如趁機先攻打唐國,唐國一破,蔡國人肯定害怕,就會自己守著不敢出兵,我們就能集中精力對付吳國了。”子蒲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於是和子期分兵一支,去攻打唐國,很快就攻破了唐城,殺了唐成公,滅了唐國。蔡哀公聽說後,嚇得不敢出兵幫助吳國了。
再說夫概,他自認為有攻破楚國的首功,可因為沂水那一仗打輸了,吳王就讓他協守郢都,他心裏別提多鬱悶了。後來聽說吳王和秦國對峙不下,他突然動起了歪腦筋,心想:“吳國的規矩是兄終弟及,我也應該當國君啊。現在吳王立了子波為太子,我沒希望了。趁著現在大軍出征,國內空虛,我偷偷迴去稱王,不比以後爭來爭去強多了?”於是他帶著自己的部隊,偷偷從郢都東門溜了出去,渡過漢水迴到吳國,還撒謊說:“闔閭被秦軍打敗了,不知道跑哪去了,我應該繼承王位!”說完就自稱吳王。
他還讓兒子扶臧帶著全部人馬守住淮水,攔住吳王的歸路。
吳世子波和專毅聽說夫概造反了,趕緊登上城牆防守,不讓夫概進城。夫概沒辦法,就派使者從三江去聯絡越國,說隻要越國出兵和他一起夾攻吳國,事成之後就割讓五座城給越國作為答謝。
闔閭聽說秦軍滅了唐國,嚇了一跳,正打算召集將領們商量對策,公子山突然來報告說:“夫概不知道為什麽,帶著自己的部隊私自迴吳國了!”伍員一聽,說:“夫概這一去,肯定是造反了!”闔閭著急地問:“那怎麽辦呢?”伍員說:“夫概就是個有勇無謀的家夥,不用擔心。我擔心的是越國人聽說我們國內有變,會趁機出兵。大王您應該趕緊迴去,先平定內亂。”
闔閭覺得伍員說得有道理,就留下孫武、子胥退守郢都,自己和伯嚭帶著水軍順流而下。過了漢水,收到太子波的告急信,說:“夫概造反稱王了,還勾結越國軍隊來攻打吳國,吳都危在旦夕。”闔閭氣得直跺腳,說:“伍子胥真是料事如神啊!”於是馬上派人去郢都,召迴孫武、伍員的部隊,自己則日夜兼程往迴趕,還沿著長江傳令給將士們:“離開夫概迴來的,官複原職。晚迴來的,就殺頭!”
淮水一帶的士兵聽說後,都紛紛倒戈,迴到闔閭這邊。扶臧一看大勢已去,趕緊逃到穀陽去了。夫概想強迫老百姓當兵,可老百姓聽說吳王還活著,都躲起來了。夫概沒辦法,隻好帶著自己的部隊出去迎戰。
闔閭見到夫概,氣不打一處來,質問道:“我把你當兄弟,這麽信任你,你為什麽要造反?”夫概卻理直氣壯地說:“你殺了王僚,難道不是造反嗎?”闔閭一聽,怒不可遏,對伯嚭說:“給我把這個叛徒拿下!”兩人打了沒幾個迴合,闔閭就指揮大軍衝了上去。夫概雖然勇猛,但畢竟寡不敵眾,很快就被打得大敗而逃。扶臧在江邊準備了船,讓夫概上船,逃到宋國去了。
闔閭平定了內亂,安撫好老百姓,迴到吳都。太子波出城迎接,父子倆一見麵,就趕緊商量怎麽抵禦越國的進攻。
再說孫武接到吳王班師的命令,正和伍員商量著,突然有人報告說:“楚軍中有人送來了一封信。”伍員讓人把信拿來一看,原來是申包胥寫的,信裏大概是說:
你們吳國軍隊在楚國待了這麽久,也沒能把楚國徹底平定,看來老天不想讓楚國滅亡啊。你要是能履行“覆楚”的諾言,我也會實現“複楚”的誌向。咱們作為朋友,應該互相成全,而不是互相傷害。你要是不把吳國的威風都使出來,我也不會讓秦國使出全力。
伍員把信給孫武看,說:“咱吳國帶著好幾萬的兵馬,風風火火地打進楚國,把楚國的宗廟都燒了,社稷也毀了,連死人都沒放過,還住進了楚國人的家裏。自古以來,做臣子的報仇,沒有比我更痛快的了。再說秦國的軍隊,雖說打敗了我們一些殘餘部隊,可對我們也沒造成啥大損失。兵法上說,‘見可而進,知難而退’,現在趁著楚國還不知道我們的底細,趕緊退兵,您看咋樣?”孫武摸著胡子想了想,說:“就這麽退兵,楚國那幫人還不得笑話死咱們。要不你拿羋勝來說事兒,跟他們提個條件?”伍員眼睛一亮,說:“好主意!”
於是伍員馬上寫了封迴信:
想當年,楚平王那家夥,無緣無故地把太子建給流放了,還殺了不少忠臣,我實在是氣不過,這才鬧到今天這個地步。以前齊桓公存邢立衛,秦穆公三置晉君,人家可都不貪圖土地,到現在大家還傳頌他們的美名呢。我雖然沒多大本事,可也聽說過這些義舉。現在太子建的兒子勝,在我們吳國也就是混口飯吃,連一寸土地都沒有。楚國要是能把勝接迴去,讓他繼承太子的祭祀,我就敢退兵,成全你申君的誌向。
申包胥收到信,馬上找到子西商量。子西一聽,說:“給故太子的後代封塊地,這事兒我也正有此意!”於是馬上派使者去吳國迎接羋勝。沈諸梁一聽,趕緊勸阻說:“太子已經被廢了,勝那可是仇人啊,怎麽能養著仇人來害自己的國家呢?”子西卻滿不在乎地說:“勝就是個普通老百姓,能掀起什麽大風浪?”根本不聽勸,執意以楚王的名義去召羋勝迴來,還答應封給他一大塊地方。楚國的使者出發後,孫武和伍員也就帶著部隊班師迴朝了。
這一趟,吳國可沒少撈好處,楚國府庫裏的那些寶貝,裝了滿滿一車又一車,全都拉迴吳國去了。還把楚國邊境上的一萬多戶人家遷到吳國,填補吳國那些空虛的地方。
伍員讓孫武從水路先走,自己則從陸路經過曆陽山,想去找找東皋公報恩。可到了那兒一看,好家夥,房子都沒了。伍員不死心,又派人去龍洞山找皇甫訥,也是一點兒蹤影都沒找到。伍員長歎一聲,說:“這可真是高人啊!”沒辦法,隻好對著那地方拜了幾拜,就走了。到了昭關,發現楚兵早就沒影了。伍員大手一揮,說:“把這關給我毀了!”
接著又路過溧陽瀨水,伍員站在水邊,又開始感慨起來:“想當年,我在這兒餓肚子的時候,向一個女子討口吃的。那女子心地善良,給我喝了盎漿,吃了飯。可誰知道,她怕事情泄露,竟然投水自盡了。我當時還在石頭上留了字,也不知道還在不在。”說著就讓手下人去挖挖看,嘿,沒想到那石頭上的字還清晰得很呢。伍員心裏想著要報答人家,可又不知道女子的家在哪裏,隻好讓人把金子扔到瀨水裏,還念念有詞地說:“姑娘啊,你要是在天有靈,就知道我伍員不是忘恩負義的人!”
剛走了一裏地,就看見路邊有個老太太,正看著軍隊哭呢。士兵們覺得奇怪,就把她抓過來問:“老太太,你哭啥呢?哭得這麽傷心。”老太太一邊抹眼淚,一邊說:“我有個女兒,守了三十年的寡,一直沒嫁人。以前在瀨水邊上洗衣服的時候,碰到一個走投無路的君子,就給了他飯吃。後來聽說吃她飯的就是楚國的逃亡大臣伍君。現在伍君打了勝仗迴來了,可我女兒卻得不到報答,白白死了,我能不傷心嗎?”士兵們一聽,趕緊說:“我們的主將就是伍君啊,他正想報答你女兒的大恩呢,還扔了千金到水裏,你趕緊去撈吧!”老太太聽了,半信半疑地去撈,嘿,還真撈到了金子。後來人們就把這條水叫做投金瀨。有個叫髯仙的詩人還寫了首詩:
投金瀨下水澌澌,猶憶亡臣報德時。
三十年來無匹偶,芳名已共子胥垂。
越國的允常聽說孫武等人帶著兵迴吳國了,他知道孫武善於用兵,自己肯定打不過,也趕緊帶著部隊迴去了,還說:“越國和吳國,那就是死對頭啊!”迴去之後,允常就自稱為越王,這事兒暫且不表。
闔閭論功行賞,覺得孫武的功勞最大,要封他做高官。可孫武這人淡泊名利,死活不願意當官,一心隻想迴山裏去。吳王就讓伍員去勸勸他,孫武私下裏對伍員說:“你懂不懂天道啊?夏天過去冬天就來了,春天走了秋天就到了。大王現在仗著吳國強盛,周圍又沒有敵人,整天吃喝玩樂,驕傲自滿。你看那些功成名就還不知道退隱的人,哪一個有好下場?我這可不是隻為了自己,也是為了你好啊!”伍員卻不以為然,覺得孫武想多了。孫武見伍員不理解自己,也不多說,飄然而去。吳王賞賜給他的金帛,孫武一路走一路散給了老百姓,後來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裏。史官們都稱讚他:
孫子之才,彰於伍員,
法行二嬪,威振三軍。
禦眾如一,料敵若神,
大伸於楚,小挫於秦。
智非偏拙,謀不盡行。
不受爵祿,知亡知存。
身出道顯,身去名成。
書十三篇,兵家所尊。
闔閭看孫武走了,就立伍員為相國,還學著齊國稱唿管仲、楚國稱唿子文的樣子,叫伍員子胥,也不喊他的名字,顯得特別尊重。伯嚭也被封為太宰,一起參與國家大事。闔閭還把閶門改名叫破楚門,在南邊國界上重新壘了石頭,留了個門讓士兵把守,防備越國,這個門就叫石門關。越國的大夫範蠡也在浙江口築了座城,叫固陵,說是很堅固,能守得住。這都是周敬王十五年發生的事兒。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再說子西和子期重新迴到郢城,一邊忙著收葬平王的骸骨,重新修建宗廟社稷,一邊派申包胥帶著水軍去隨國迎接昭王。昭王和隨君定了盟誓,發誓以後互不侵犯。隨君親自送昭王上船,這才迴去。
昭王坐在船上,望著滔滔江水,心裏那叫一個感慨。突然,他看見水麵上飄著個東西,像鬥那麽大,顏色通紅通紅的。昭王覺得好奇,就讓水手打撈上來。拿到跟前一看,誰也不認識這是啥玩意兒。昭王拔出佩刀,把它砍開,裏麵有像瓜一樣的瓤,嚐了一口,嘿,甜得很呢!昭王高興壞了,趕緊分給左右的人吃,還說:“這不知道是啥果子,等以後碰到有學問的人,一定要問問清楚。”
沒幾天,船行到了雲中。昭王指著岸邊說:“這就是當年我遇到強盜的地方,可得記清楚了。”於是下令停船靠岸,讓鬥辛帶著人在雲夢之間修了座小城,方便以後來往的行人住宿。現在雲夢縣還有個地方叫楚王城,就是當年昭王修的那座城的舊址。
子西、子期等人在離郢都五十裏的地方迎接昭王,君臣見麵,那真是又激動又感慨,一個個眼淚汪汪的。昭王迴到郢城,看到城外到處都是白骨,城裏的宮殿也多半都毀了,心裏一陣發酸,眼淚忍不住就流了下來。
昭王顧不上休息,趕緊進宮去見母親伯嬴。母子倆一見麵,抱頭痛哭。昭王哭著說:“國家遭了這麽大的難,宗廟社稷被人踐踏,陵墓也被人侮辱,這仇啥時候才能報啊?”伯嬴擦了擦眼淚,說:“現在你複位了,首先要做的就是賞罰分明,然後安撫百姓,等國家慢慢恢複元氣了,再找機會報仇也不遲。”昭王聽了,連連點頭,說:“母親說得對,孩兒一定照辦。”
當天昭王連自己的寢宮都沒敢住,就在齋宮裏睡了一晚。第二天,昭王早早地起來,先去祭告了宗廟社稷,又去省視了祖先的墳墓,這才迴到大殿,接受百官的朝賀。昭王說:“都怪我用人不當,差點把國家給丟了。要不是你們這些忠臣,我哪能有今天啊?丟了國家,是我的罪過;能複國,那都是你們的功勞!”大臣們聽了,都趕緊跪下磕頭,說不敢當。
昭王先是擺宴款待秦國的將領,重重地犒賞了秦軍,然後送他們迴國。接著就開始論功行賞,封子西為令尹,子期為左尹。昭王覺得申包胥去秦國搬救兵,功勞最大,想封他為右尹。申包胥卻說:“我去秦國搬救兵,那是為了國君,不是為了我自己。現在國君已經迴國了,我的心願也了了,怎麽能貪圖功勞呢?”說什麽也不肯接受。昭王再三勸說,可申包胥就是不答應,最後幹脆帶著妻子兒女躲到深山裏去了。他妻子不理解,問他:“你為了楚國,又是求秦國,又是操心費力的,現在好不容易楚國複國了,這是你應得的賞賜,你為啥要跑呢?”申包胥說:“我當初因為朋友義氣,沒有把子胥的計劃泄露出去,這才讓子胥有機會攻破楚國,這是我的罪過啊。現在要是因為這個接受賞賜,我心裏實在是過不去。”就這樣,申包胥躲進深山,一輩子都沒再出來。昭王派人去找他,怎麽也找不到,隻好在他家門口掛了塊匾,上麵寫著“忠臣之門”,表彰他的忠義。
昭王又封王孫繇於為右尹,說:“在雲中的時候,你替我擋了刀,這份恩情我可不敢忘。”其他的大臣,像沈諸梁、鍾建、宋木、鬥辛、鬥巢、薳延等人,也都進爵加邑,得到了封賞。
昭王還想起了鬥懷,覺得他當年想殺自己,雖然沒成功,但也是為了給父親報仇,也算是個孝子,就想賞他。子西一聽,趕緊勸阻說:“鬥懷當年可是想弑君啊,這是大罪,怎麽能賞他呢?”昭王卻說:“他想為父報仇,這是孝心的體現。能有孝心,做忠臣也不難。”於是也封鬥懷為大夫。
藍尹亹聽說昭王迴郢了,就想來求見。昭王想起當年在成臼的時候,藍尹亹不肯讓自己上船,心裏就有氣,讓人把他抓來,說:“你當年把我扔在路上,現在還有臉來見我?”藍尹亹卻不慌不忙地說:“囊瓦就是因為拋棄道德,結下怨恨,才在柏舉被打敗。大王您怎麽能學他呢?在成臼的那條船上,哪有郢都的宮殿安全?我當年把大王扔在成臼,就是想讓大王吸取教訓。今天我來,就是想看看大王有沒有悔悟。大王要是不反省丟國的過錯,隻記得我不讓您上船的事兒,那我死了也不可惜,可惜的是楚國的宗廟社稷啊!”
子西在旁邊聽了,說:“藍尹亹說得有道理,大王應該赦免他,也好讓大家都記住以前的教訓。”昭王聽了子西的話,就答應讓藍尹亹進來見他,還恢複了他的大夫職位。
大臣們看到昭王這麽寬宏大量,都非常高興。昭王的夫人卻因為當年失身於闔閭,覺得沒臉再見昭王,就上吊自殺了。
這時候,越國正和吳國鬧別扭。越王聽說楚王複國了,就派使者來祝賀,還送了個越國的宗女給昭王。昭王看這女子挺賢惠的,就立她為繼室。
昭王還想著季羋跟著自己吃了不少苦,就想給她找個好婆家。季羋卻說:“我一個女子,應該守本分。鍾建以前經常背著我,我就認定他了,哪也不去。”昭王聽了,就把季羋嫁給了鍾建,還封鍾建為司樂大夫。
昭王又想起了故相孫叔敖的功勞,派人在雲中給他立了座祠堂,經常去祭祀。
子西覺得郢都被吳國破壞得太厲害了,而且吳國人在這兒住了那麽久,對地形太熟悉了,就建議昭王在鄀地重新築城建宮,立宗廟社稷,把國都遷過去,還把新的都城叫做新郢。
昭王在新宮擺酒,和大臣們一起慶祝複國。大家正喝得高興的時候,樂師扈子抱著琴走了過來。他擔心昭王好了傷疤忘了疼,又走上以前楚平王的老路,就想給昭王彈首曲子,提醒提醒他。扈子對昭王說:“臣有一首《窮衄》,想彈給大王聽聽。”昭王說:“好啊,我正想聽呢。”扈子坐下來,開始彈琴。琴聲悠揚,卻又帶著一股淒涼哀怨的味道。扈子一邊彈,一邊唱道:
王耶王耶何乖劣?不顧宗廟聽讒孽!
任用無極多所殺,誅夷忠孝大綱絕。
二子東奔適吳越,吳王哀痛助忉怛。
垂涕舉兵將西伐,子胥、伯嚭、孫武決。
五戰破郢王奔發,留兵縱騎虜荊闕。
先王骸骨遭發掘,鞭辱腐屍恥難雪。
幾危宗廟社稷滅,君王逃死多跋涉。
卿士淒愴民泣血,吳軍雖去怖不歇。
願王更事撫忠節,勿為讒口能謗褻!
昭王聽著聽著,眼淚就下來了。扈子收起琴,走下台階。昭王也沒心思再喝酒了,宣布宴會結束。從那以後,昭王每天早早地起來上朝,很晚才迴宮休息,兢兢業業地處理國家大事。他減輕刑罰,減少賦稅,培養人才,訓練軍隊,修複關隘,加強防守,楚國慢慢又恢複了生機。
羋勝迴到楚國後,昭王封他為白公勝,還給他築了座城,叫白公城,後來羋勝這一族就都以白為姓了。夫概聽說楚王不記他的舊仇,就從宋國跑迴來投奔。昭王知道他勇猛,就把堂溪封給他,他這一族就被稱為堂溪氏。
子西覺得楚國的禍亂是從唐、蔡兩國引起的,現在唐國已經被滅了,可蔡國還在,就想請求昭王出兵攻打蔡國,報仇雪恨。昭王卻說:“國家剛剛安定下來,我還不敢輕易動用民力去打仗。”
按照《春秋傳》的記載,楚昭王十年出逃,十一年迴國,一直到二十年,才開始對外用兵。這一年,楚國滅了頓國,俘虜了頓子牂;二十一年又滅了胡國,俘虜了胡子豹,報了當年他們跟著晉國侵犯楚國的仇;二十二年圍攻蔡國,問他們當年跟著吳國打進郢都的罪。蔡昭侯沒辦法,隻好請求投降,楚國就把蔡國遷到江、汝之間。這中間楚國休養生息了將近十年,所以每次出兵都能打勝仗,楚國又慢慢強大起來,這也算是應了“湛盧”寶劍的祥瑞和“萍實”的吉兆吧。
要想知道後麵又發生了什麽事兒,那就得接著看下一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