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衛惠公的兒子懿公,自打從周惠王九年繼承了王位,一坐就是九年。這家夥整天玩樂,懶散傲慢,壓根不管國家大事。他最喜歡的,竟然是那鳥類中的一種,名叫鶴。按浮邱伯的《相鶴經》上說:


    鶴啊,是陽間的鳥,卻愛在陰濕的地方逛,靠著金氣,借著火精來養活自己。金數是九,火數是七,所以鶴七年一小變樣,十六年一大變樣,到了一百六十年就不變了,一千六百年後樣子就定型了。它身子幹淨,所以毛色白;叫聲能傳到天上,所以頭紅;在水邊吃食,所以嘴長;在陸地上棲息,所以腿長;在雲裏飛翔,所以毛多肉少。大喉嚨能叫喚,長脖子能換新氣,所以壽命沒法估量。走路一定找沙洲小島,停下來也不進樹林子,簡直就是鳥類裏的老大,神仙家的寶馬啊!選鶴的標準是:鼻子高、嘴短就少睡覺,腿長關節疏就有力氣,眼睛露、眼珠紅就看得遠,翅膀像鳳、毛像雀就喜歡飛,背像龜、腹像鱉就能生蛋,前身輕、後身重就善於跳舞,大腿粗、腳趾細就能走得好。


    那鶴啊,顏色白、樣子清,又能叫又能跳,所以懿公特喜歡。俗話說:“上頭的人喜歡啥,下頭的人就得跟著喜歡啥。”因為懿公喜歡鶴,誰獻鶴給誰重賞,那些打獵的人就使出渾身解數找鶴來獻,從花園到宮殿,到處都是鶴,少說也有幾百隻。有首詩為證,是齊高帝寫的:


    鶴兒翅膀一扇風,八麵威風舞得兇,


    九洲大地傳遍音,為了君王成了籠中鳥。


    懿公養的鶴,都有官位和俸祿,高級的吃大夫的俸祿,次級的吃士的俸祿。懿公要是出去玩,鶴也跟著分班跟著,還坐大車,在車前頭,號稱“鶴將軍”。養鶴的人也有固定工資,從老百姓那裏搜刮來的錢,都用來買鶴食了;老百姓挨餓受凍,他根本不管。


    大夫石祁子,是石碏的後代、石駘仲的兒子,為人忠直有名,和寧莊子(名叫速)一起管理國家大事,都是賢臣。他們倆多次勸諫,懿公都不聽。公子毀是惠公的庶兄,是公子碩和宣薑生的,就是後來的文公。毀知道衛國要亡,就找了個借口跑到齊國去了,齊桓公把宗室的女兒嫁給他,他就留在齊國了。衛國人一直心疼原來的太子急子的冤屈,自從惠公複位以後,老百姓日夜詛咒:“如果老天有眼,一定不會讓他長久享受王位!”


    因為急子和壽都沒有兒子,公子碩早死了,黔牟也絕了後,隻有毀有賢德,人心都暗暗歸附他。等到懿公失政,公子毀出逃,衛國人沒有一個不怨恨的。


    再說那北狄,從周太王那時候起,獯鬻就已經很強大了,逼得太王遷都到岐山。到了武王一統天下,周公南邊懲罰荊、舒,北邊抵抗戎、狄,中原這才安定了下來。等到平王東遷之後,南蠻北狄又開始橫行霸道了。單說這北狄的頭兒名叫瞍瞞,手下有好幾萬弓箭手,一直想著要闖蕩中原。聽說齊國去打山戎,瞍瞞生氣了:“齊兵都跑到那麽遠去打仗,肯定是小看我們,我們要先發製人!”於是帶著兩萬騎兵去打邢國,把邢國打了個稀巴爛,聽說齊國打算救邢國,就掉頭向衛國進軍。


    這時候衛懿公正打算帶著鶴出去玩呢,突然有人來報:“狄人打過來了!”懿公大吃一驚,趕緊把士兵召集起來,準備打仗。老百姓都逃到村子裏去了,不肯打仗,懿公讓司徒去抓他們。不一會兒,就抓來一百多個人,懿公問他們為啥逃跑,大家說:“您用一樣東西就能打敗狄人,哪用得著我們啊?”懿公問:“啥東西?”大家說:“鶴!”懿公說:“鶴咋能打敗狄人呢?”大家說:“鶴既不能打仗,就是沒用的東西。您放著有用的東西不用,卻去養沒用的東西,老百姓當然不服了。”懿公說:“寡人知道錯了,願意把鶴放了,讓大家去打仗,可以嗎?”石祁子說:“您趕緊這麽做,還怕是晚了。”


    懿公果然派人去放鶴,那些鶴平時被養得嬌生慣養,圍著原來的地方轉來轉去,就是不肯走。石祁子和寧速兩位大夫,親自跑到街市上,告訴老百姓衛侯已經後悔了,老百姓這才慢慢地迴來。


    狄兵已經殺到滎澤了,消息一連報了三次。石祁子對懿公說:“狄兵勇猛,不能輕敵,我請求齊國來幫忙。”懿公說:“齊國以前奉命來打我們,雖然退了兵,但我們還沒去道歉呢,他們咋會幫我們?不如打一場,決一死戰!”寧速說:“我請求帶兵去抵禦狄人,您留下來守城。”懿公說:“我不親自去,怕大家不用心。”於是給了石祁子一個玉玦,讓他代理國家大事,說:“你就像這玉玦一樣,能決斷事情!”又給了寧速一支箭,讓他專心守城,又說:“國家的事情就交給你們倆了,我打不過狄人,就不迴來了。”石祁子和寧速都哭了。


    懿公吩咐完,就召集起車馬士兵,讓大夫渠孔當將軍,於伯當副將,黃夷當先鋒,孔嬰齊當後隊。一路上的士兵都滿腹怨言,懿公晚上去查看,聽到士兵們唱著:


    鶴兒吃俸祿,百姓苦耕田,


    鶴兒坐大車,百姓扛槍杆。


    狄人刀鋒利啊,咱們擋不住,


    想去打仗啊,九死一生啊!


    鶴兒現在在哪啊?


    咱們卻得膽戰心驚地去打仗!


    懿公聽到那歌聲,心裏頭就像被壓了塊大石頭,悶得慌。大夫渠孔呢,治軍太嚴,大家夥兒心更不齊了。走到滎澤邊上,一看敵人就千把人,還東奔西跑的,一點章法都沒有。渠孔心裏頭還嘀咕呢:“都說狄人勇猛,看來也是徒有虛名啊!”於是下令擊鼓前進,結果狄人那是詐敗,一下子就把衛兵引進了埋伏圈。那狄人像從天而降一樣,一下子就把衛兵截成了三段,你我都看不見彼此了。衛兵們本來就不想打仗,一看敵人這麽猛,丟下武器就跑。懿公被狄兵圍得裏三層外三層的。


    渠孔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說:“大事不妙啊!咱們得把大旗放倒,您換上便裝下車,或許還能逃出去。”懿公歎了口氣,說:“如果我的臣子們能救我,這大旗就是咱們的記號,不然,放倒大旗也沒用!我寧願一死,向百姓謝罪!”不一會兒,衛兵前後隊都敗了,黃夷戰死,孔嬰齊自殺,狄軍越圍越緊,於伯中箭從車上掉下來,懿公和渠孔也先後被殺,被狄人剁成了肉泥,全軍覆沒。有個叫髯翁的老頭寫了首詩,說:


    古人常說不能沉迷於玩鳥,你看這玩鶴不就亡了國嘛!


    滎澤那片地方現在肯定是鬼火飄飄,你還能騎著鶴迴仙界嗎?


    狄人把衛國的太史華龍滑和禮孔給抓了起來,想殺他們。華龍滑和禮孔知道狄人信鬼神,就騙他們說:“我們是太史,負責祭祀的,我們先去跟鬼神說一聲,不然鬼神不保佑你們,這國家你們也占不了。”瞍瞞信了他們的話,就讓他們上車了。


    寧速正穿著戰袍在城牆上巡邏呢,一看單車飛馳而來,以為是太史迴來了,大吃一驚,問:“主公呢?”他們說:“全軍覆沒了!狄軍太強,咱們不能坐以待斃,得避其鋒芒。”寧速想開門讓他們進來,禮孔說:“我們跟主公一起出去,不能一起迴來,還算什麽臣子?我將在地下侍奉主公。”說完就自殺了。華龍滑說:“不能丟了史家的典籍。”於是進城去了。


    寧速和石祁子商量,帶著衛侯的家屬和公子申,趁著夜色坐小車往城東逃,華龍滑抱著典籍跟著。老百姓聽說兩位大夫跑了,都帶著孩子,跟著逃命,哭聲震天。狄兵乘勝追擊,直接進入衛城,百姓逃得慢的,都被殺了。又分兵追趕。石祁子保護家屬先走,寧速斷後,邊打邊走,跟著逃命的百姓,一半都死在狄人刀下。快到黃河了,幸好宋桓公派兵來接,準備了船隻,連夜渡河,狄兵才退去。狄人把衛國的國庫和民間的金銀財寶都搶光了,還拆了城牆,滿載而歸。


    再說衛大夫弘演,出使陳國迴來,衛國已經滅亡了。聽說衛侯死在滎澤,就去找他的屍體。一路上看到骸骨暴露,血肉狼藉,心裏頭那個難受啊。走到一個地方,看到大旗倒在荒澤旁邊,弘演說:“大旗在這裏,屍體應該不遠了。”沒走幾步,就聽到呻吟聲,過去一看,是個小內侍,胳膊斷了,躺在那裏。弘演問:“你知道主公死在哪裏嗎?”小內侍指著一堆血肉說:“這就是主公的屍體。我親眼看到主公被殺,胳膊受傷了,走不動,所以守在這裏,想等國人來告訴他們。”弘演一看,屍體都不全了,隻有一個肝是好的。弘演對著肝拜了兩拜,大哭起來,然後在肝前匯報情況,就像主公還活著一樣。匯報完了,弘演說:“主公沒人收屍,我就用我的身子當棺材吧。”他吩咐隨從:“我死後,把我埋在樹林裏,等有了新君,再告訴他。”說完就拔出佩刀,剖開自己的肚子,把懿公的肝放進去,一會兒就沒氣了。隨從按照他的話掩埋了他,用車載著小內侍渡河,等著新君的消息。


    石祁子先扶著公子申上了船,寧速收拾剩下的百姓,也趕上了。到了漕邑,數了數男女老少,才七百二十人。狄人殺得真狠啊!兩位大夫商量:“國家不能一日無君,可是人太少了!”於是從共、滕兩個邑裏,十抽其三,湊了四千多人,加上剩下的百姓,一共五千人。他們在漕邑建了些房子,立公子申為君,這就是戴公。


    宋桓公禦說和許桓公新臣都派人來慰問。戴公本來就有病,當了幾天國君就死了。


    寧速跑到齊國,接公子毀迴來繼位。齊桓公說:“公子從我國迴去,是要守住宗廟的,如果東西不齊備,都是我的過錯。”於是送給他一匹好馬,五套祭服,牛羊豬雞狗各三百隻,還用魚軒送給他的夫人,還有三十匹美錦。又讓公子無虧率領三百輛車送他迴去,還送了建房子的材料,讓他們建門戶。公子毀到了漕邑。


    弘演的隨從和小內侍都到了,說了弘演納肝的事情。公子毀先派人準備了棺材,去滎澤收屍,一邊為懿公和戴公辦喪事,一邊追封弘演,錄用他的兒子,來表彰他的忠誠。諸侯們看重齊桓公的大義,都來吊唁送禮。這時候是周惠王十八年冬十二月。


    第二年春天,正月初一,衛國的侯爺毀改了個年號,成了文公。這時候的衛國,窮得叮當響,隻有三十輛車,還得寄居在老百姓家裏,真是夠慘的。文公呢,穿著粗布衣服,戴著白布帽子,吃的都是青菜蘿卜,起早貪黑地安撫百姓,大家都誇他是個賢君。


    公子無虧跟齊國告了個別,留下了三千甲士,幫衛國守著漕邑,防止狄人再來搗亂。無虧迴去跟桓公一說衛國的慘狀,還有弘演納肝的忠烈事跡,桓公都感慨了:“這麽無道的君主,竟然還有這麽忠心的臣子,衛國看來還沒完呢!”管仲這時候插嘴了:“咱老是留人守這兒守那兒的,累得慌,還不如找個地方建個城,一勞永逸!”桓公一聽,覺得有理。


    正準備召集諸侯們一起來幹這個活,邢國那邊就派人來喊救命了:“狄人又來了,我們頂不住了,快來救我們啊!”桓公問管仲:“邢國這事兒,咱們得管嗎?”管仲說:“諸侯們跟著齊國混,不就是覺得齊國能幫他們解決難題嗎?要是衛國咱們不救,邢國也不救,那咱們這霸主的麵子往哪兒擱?”桓公又問:“那邢國和衛國,咱們得先幫誰啊?”管仲說:“等邢國的危機過去了,咱們順便就把衛國的城給建了,這可是百世流芳的好事!”桓公一拍大腿:“好!”


    於是桓公就寫了封信,給宋、魯、曹、邾這些國家,叫他們一起來救邢國,都在聶北集合。宋國和曹國的兵先到,管仲又說:“狄人現在氣勢正旺,邢國力氣還沒用完。咱們現在去打狄人,費勁;幫邢國,功勞又小。不如等邢國不行了,狄人也累了,咱們再去打疲憊的狄人,救下快垮的邢國,這才是省力又立功的好辦法!”桓公一聽,覺得有理,就找了個借口,說等魯國和邾國的兵到了再動手,然後就帶著大軍在聶北紮營,派探子去打聽邢國和狄人的動靜。有個史臣寫詩諷刺管仲,說他故意拖著不救邢國和衛國,這是霸主們為了建立自己的功業,故意養虎為患的招數。


    話說三國的軍隊在聶北駐紮了兩個多月,狄人攻打邢國,日夜不停,邢國人累得實在不行,終於潰散了。探子剛把消息傳來,邢國的男女老少就蜂擁而來,都跑到齊國的大營裏求救。其中一個人哭倒在地上,原來是邢國的侯爺叔顏。桓公把他扶起來,安慰他說:“我來晚了,讓你受委屈了,這都是我的錯。我會請宋公和曹伯一起商量,把狄人趕走。”說完,他就帶著大軍出發了。


    狄人這時候已經搶夠了,也不想再打了,聽說三國的大軍就要來了,就放了一把火,往北跑了。等到各國的軍隊到的時候,隻看到一片火光,狄人已經不見了。


    桓公下令把火撲滅,然後問叔顏:“你們的舊城還能住嗎?”叔顏說:“逃難的老百姓大部分都在夷儀,我們希望搬到夷儀去。”桓公就說:“行,那你們就搬吧!我會叫宋國、曹國、邾國一起幫你們建新城。”說完,他就下令讓三個國家都帶著工具,一起去夷儀建城。新城建好了,桓公又叫人把朝廟、房屋都建好,還把牛馬糧食布匹這些東西從齊國運來,把城裏填得滿滿的。邢國的君臣就像迴到了老家一樣,高興得不得了。


    事情辦完了,宋國和曹國想迴國了,桓公說:“衛國還沒安定下來呢,咱們隻幫了邢國沒幫衛國,衛國會怎麽想我們?”諸侯們都說:“一切都聽霸主的!”於是桓公下令,大軍轉向衛國,每個人都帶著建城的工具。衛文公遠遠地出來迎接他們,桓公看他穿著粗布衣服,戴著白布帽子,還沒改喪服,心裏就挺難受的。他說:“我借各位的力量,想幫你建個都城,你覺得哪個地方好?”文公說:“我已經選好地方了,在楚邱。可是建城的費用,我們這種亡國之人哪裏出得起啊!”桓公說:“這事兒我來管!”


    說完,他就下令讓三個國家的軍隊都去楚邱建城,還運來了建朝廟的材料,重新立了朝廟,這就是“封衛”。衛文公感激齊國對他們的再造之恩,就寫了首《木瓜》的詩來歌頌。詩裏寫道:


    “你送給我木瓜,我送給你美玉;


    你送給我木桃,我送給你美石;


    你送給我木李,我送給你美珠。”


    那時候大家都說桓公存了三個快要滅亡的國家,就是幫魯國的僖公立國,幫邢國建了夷儀城,又幫衛國建了楚邱城。這就是他成為五霸之首的三大功勞。有個叫潛淵先生的讀史詩裏寫道:


    “周朝東遷以後,天下就亂了套。


    桓公站出來,把局麵給穩住了。


    他幫了三個快滅亡的國家,


    真是大義凜然,成了五霸之首!”


    這時候楚國的成王熊惲,用了個叫子文的令尹來治理國家,把國家搞得井井有條,還想著要爭霸天下。他聽說齊國幫邢國衛國,好名聲都傳到了荊襄,心裏就不樂意了。他對子文說:“齊侯到處做好人,賺名聲,人心都向著他。我待在漢東,既沒有德行讓人佩服,又沒有威嚴讓人害怕。現在是有齊無楚,我真是丟人啊!”子文說:“齊侯想要當霸主,已經謀劃了快三十年了。他打著尊王的旗號,諸侯們都願意跟著他。咱們現在可不是他的對手。不過鄭國在南北之間,是中原的屏障,要是咱們想圖中原,非得拿下鄭國不可!”成王一聽,就問:“誰能去幫我打鄭國?”大夫鬥章說:“我去!”於是成王就給了他二百輛車,讓他帶著大軍浩浩蕩蕩地去了鄭國。


    話說鄭國自從在純門被楚國教訓了一頓之後,就像驚弓之鳥,日夜提防著楚兵再來。這不,一聽說楚國又要興師動眾,鄭伯嚇得臉色都白了,趕緊派大夫聃伯帶著大軍去守純門,自己則派人星夜兼程去齊國求救。


    齊桓公一看鄭國又來求救了,二話不說,就寫了封信,召集諸侯們在檉這個地方開會,商量怎麽救鄭國。楚國那邊呢,鬥章一看鄭國有了準備,又聽說齊國的大軍就要來了,心裏一掂量,覺得硬碰硬可能會吃虧,於是就帶著大軍在鄭國的邊界上逛了一圈就迴去了。


    楚成王一看鬥章就這麽迴來了,氣得直跳腳,摘下佩劍就賜給了鬥章的哥哥鬥廉,讓他去軍中把鬥章的頭給砍了。鬥廉到了軍中,卻把楚王的命令給壓了下來,悄悄地跟鬥章說:“你想免掉國法的懲罰,就得立功贖罪!”鬥章一聽,立馬跪下來請教。鬥廉就給他出了個主意:“鄭國人以為我們撤軍了,就不會馬上來,如果我們現在快速突襲,一定能打個措手不及!”


    於是,鬥章就帶著大軍,悄悄地侵入了鄭國的地界。正巧遇上聃伯在邊界上檢查兵馬。聃伯一聽有敵軍來了,嚇得連敵軍是哪個國家的都不知道,慌忙點起兵馬,就在邊界上跟鬥章的大軍幹上了。沒想到鬥廉帶著後隊也到了,從鄭軍後麵抄了過來,前後夾擊,把鄭軍打了個落花流水。聃伯也被鬥章一鐵簡打倒,活捉了去。鬥廉一看勝利了,就帶著大軍迴去了,心裏想著:“這次偷襲成功了,應該能免去一死了吧,可不能再冒險了!”


    鬥章迴去見了楚成王,磕頭請罪,說:“我撤軍是為了誘敵深入,不是怯戰!”楚成王一聽,說:“既然你擒了敵將,這次就饒了你。但是鄭國還沒服我們,怎麽能撤軍呢?”鬥廉一看楚成王還不滿意,就說:“怕是我們兵少,不能成功,反而會丟了國家的威風。”楚成王一聽更生氣了:“你以兵少為借口,分明就是怯敵!我再給你加二百輛車,你再去,如果拿不下鄭國,就別迴來見我了!”鬥廉一看沒辦法,隻好說:“那我跟弟弟一起去,如果鄭國不投降,我們就把鄭伯綁來獻給您!”楚成王一聽,覺得他們兄弟倆挺有決心的,就答應了。


    於是,楚成王就拜鬥廉為大將,鬥章為副將,帶著四百輛車,浩浩蕩蕩地又去攻打鄭國了。有個史臣還寫了首詩來諷刺楚國:“荊襄自從稱王之後,氣勢洶洶,就像狼一樣蠶食著周邊的國家,還不知足。溱水和洧水招誰惹誰了,要被你們楚國三次攻打?解救他們的,還得靠那位霸主啊!”


    再說鄭伯一聽聃伯被活捉了,嚇得又派人去齊國求救。管仲一看,機會來了,就跟齊桓公說:“您現在救燕國、存魯國、城邢國、封衛國,對百姓有恩德,對諸侯有大義,如果想用諸侯的兵馬,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如果您想救鄭國,不如直接攻打楚國。攻打楚國,就必須召集諸侯。”齊桓公一聽,覺得有理,但又擔心:“召集諸侯,楚國肯定會有所防備,我們能贏嗎?”管仲就說:“蔡國人得罪過您,您一直想討伐他們。楚國和蔡國接壤,我們可以以討伐蔡國為名,順道攻打楚國,這就是兵法上說的‘出其不意’!”


    說起蔡國,還得提提蔡穆公。他把妹妹嫁給了齊桓公做第三夫人。有一天,齊桓公和蔡姬一起坐小船在池塘裏玩,采蓮花取樂。蔡姬調皮,用水潑齊桓公。齊桓公讓她別潑了,她反而故意晃船,把水濺到齊桓公衣服上。齊桓公大怒,說:“你這丫頭片子,不會侍奉夫君!”就把蔡姬送迴了蔡國。蔡穆公一看,女兒被退迴來了,也生氣了:“都嫁出去了又被退迴來,這是斷絕關係啊!”於是就把妹妹改嫁給了楚國,做了楚成王的夫人。齊桓公因此一直恨蔡侯,所以管仲一提,他就同意了。


    齊桓公又說:“江國和黃國兩個國家,受不了楚國的暴政,派使者來歸順我們。我想跟他們結盟,等攻打楚國的時候,讓他們做內應,怎麽樣?”管仲一聽,說:“江國和黃國離齊國遠,離楚國近,一直服從楚國,所以才能存活到現在。現在他們背叛楚國跟齊國結盟,楚國肯定會生氣,一生氣就會攻打他們。到時候我們想救,路又遠;不救,又違背了同盟之義。而且中原的諸侯,經常聚會結盟,我們盡可以依靠他們成功,何必依賴這兩個小國呢?不如用好話安撫他們。”齊桓公一聽,說:“遠方的國家仰慕我們的道義而來,我們拒絕他們,會失去人心的。”管仲就說:“那您就把我的話寫在牆上,以後別忘了江國和黃國的危急。”


    於是,齊桓公就跟江國和黃國的國君結盟,秘密約定攻打楚國的時間,定在明年的春天。兩個國君還說:“舒國人幫助楚國做壞事,天下人都稱他們為‘荊舒’,不能不打!”齊桓公說:“那我先去攻打舒國,剪掉楚國的羽翼。”於是就寫了一封信,交給徐國的國君。徐國和舒國挨得近,而且徐嬴嫁給了齊桓公做第二夫人,兩國有婚姻關係,一直歸附於齊國。所以齊桓公就把攻打舒國的事情托付給了徐國。


    徐國國君果然帶著大軍去偷襲了舒國,齊桓公就讓徐國國君屯兵在舒城,以防萬一。江國和黃國的國君呢,就各自守著本國,等著齊桓公的調遣。魯僖公也派了季友來齊國道歉,說因為跟邾國、莒國有矛盾,所以不能參加邢國和衛國的戰役。現在聽說要跟江國和黃國結盟,特地來表示友好。以後有征戰,願意做先鋒。齊桓公一聽,高興得不得了,也跟魯僖公秘密約定了攻打楚國的事情。


    這時候,楚兵又打到鄭國來了。鄭文公一看,沒辦法,隻好求和,想救救老百姓。大夫孔叔卻說:“不行。齊國正在跟楚國較勁,都是因為我們。別人對我們有恩德,我們卻拋棄他,不吉利。我們應該堅守城牆,等待救援。”於是又派人去齊國求救。齊桓公就給他們出了個主意,讓他們揚言齊國的大軍馬上就要到了,以此來拖延楚軍的時間。到了約定的時間,鄭國要麽國君要麽大臣,帶著一支軍隊從虎牢關出去,在上蔡跟齊國的大軍會合,一起攻打楚國。


    然後齊桓公就遍邀宋、魯、陳、衛、曹、許等國的國君,都讓他們按照約定的時間起兵,名義上是討伐蔡國,實際上是攻打楚國。


    第二年,就是周惠王十三年,春節的第一天,齊桓公朝賀完周天子之後,就開始商量討伐蔡國的事情。他任命管仲為大將,率領隰朋、賓須無、鮑叔牙、公子開方、豎貂等人,出動三百輛車,一萬甲士,分隊進發。太史說:“七日出軍大吉。”豎貂就請求先帶一支軍隊去偷襲蔡國,跟其他國家的軍隊會合。


    蔡國人仗著有楚國撐腰,一點防備都沒有。等齊軍到了,才開始整頓兵馬防守。豎貂在城下耀武揚威地喊話,讓蔡國人趕緊投降,不然就攻城。到了晚上才退兵。蔡穆公一看是豎貂,就想起以前他在齊宮的時候曾經服侍過蔡姬,受過她的恩惠。蔡姬被退迴來的時候,也是他送迴去的。他知道豎貂是個小人,就趁著夜深人靜的時候,派人悄悄地送了一車金帛給他,求他緩兵。豎貂一看金帛就心動了,於是就把齊桓公糾合七路諸侯先侵蔡後伐楚的軍機大事都泄露給了蔡國人:“不日各國大軍就到,到時候把蔡城踏為平地。你們還是早點逃跑吧!”使者迴去一報,蔡侯嚇得魂飛魄散,當夜就帶著宮眷開門出奔楚國去了。百姓一看國君都跑了,也都四散而逃。豎貂自以為立了大功,就飛跑去向齊桓公報信了。


    卻說蔡侯跑到楚國見了成王之後,就把豎貂的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成王。成王這才明白齊國的計謀,趕緊下令整頓兵馬準備迎戰,同時撤迴了鬥章攻打鄭國的軍隊。


    數日後,齊桓公的大軍浩浩蕩蕩開到了上蔡,豎貂先去拜見了一番,緊接著,其他七路諸侯也陸陸續續帶著兵馬趕到了,一個個都親自率領著車馬士兵,前來助戰,那軍威,簡直壯得跟山一樣!這七路諸侯分別是:宋桓公禦說、魯僖公申、陳宣公杵臼、衛文公毀、鄭文公捷、曹昭公班,還有許穆公新臣,再加上咱們的齊桓公小白,一共八位大佬。哦對了,許穆公雖然身體抱恙,但還是硬撐著先到了蔡地,齊桓公一看,這老哥們兒真夠意思,立馬讓他排在了曹昭公前麵。結果當天晚上,許穆公就駕鶴西去了,齊桓公一看,這咋行呢,就在蔡地留了三天,給許穆公辦了個風風光光的喪事,還命令許國得按照侯爵的禮儀來安葬他。


    然後,這七國聯軍就一路往南,直接殺到了楚國的地界。隻見地界上早就有一個人,穿得整整齊齊的,把車停在路邊,彎著腰,畢恭畢敬地說:“來者可是齊桓公?我們楚國的使臣已經等候多時了。”這人就是屈完,楚國的貴族,現在當大夫,還是楚王的特使,專門來跟齊軍交涉的。齊桓公一聽,心裏就嘀咕了:“這楚國人咋知道我們來了呢?”管仲一看,就明白了:“肯定是有人走漏了風聲。既然他們派了使臣來,那肯定是有話要說,我就用大道理去壓他們,讓他們自己覺得理虧,說不定就不戰而降了呢。”於是,管仲也坐著車出去了,跟屈完在車上拱了拱手,就開始聊上了。


    屈完先開口了:“我們大王聽說你們齊國的軍隊到我們楚國來了,就派我來問問,你們齊國和楚國,一個在北海,一個在南海,風馬牛不相及啊,不知道你們為啥跑到我們這兒來了?能不能給個說法?”


    管仲一聽,就開始擺事實講道理了:“想當年,周成王封我們齊國的先祖太公在齊國,還派召康公賜了命,說:‘五侯九伯,你世世代代掌管征伐大權,輔佐周王室。你的地盤從東到海,從西到河,從南到穆陵,從北到無棣。凡是不服從周王命令的,你都可以討伐!’自從周王室東遷之後,諸侯們就開始放飛自我了。我們大王奉命主持盟會,恢複先祖的事業。你們楚國在南荊,應該每年進貢包茅,幫助周王祭祀。可是你們卻缺了貢品,導致周王祭祀的時候連酒都縮不成了。我們大王就是來討這個說法的。還有啊,當年昭王南征,結果一去不複返,也是你們楚國的原因吧。你們還有啥好說的?”


    屈完一聽,就開始打太極了:“周王室失去了綱紀,朝貢製度就廢除了,天下都是這樣,又不是隻有我們南荊。不過話說迴來,包茅沒進貢,我們大王是知道錯了,肯定會補上的,以服從你們大王的命令。至於昭王不返的事情,那純粹是因為船漏水了,你們還是去問問水邊的人吧,我們大王可不敢擔這個責任。我這就迴去跟我們大王匯報。”說完,就揮揮手,帶著車隊走了。


    管仲一看屈完走了,就跟齊桓公說:“這楚國人太倔強了,光靠嘴皮子是說不過他們的,得給他們點顏色瞧瞧。”於是,就下令八軍一起出發,直接殺到了陘山,離漢水已經不遠了。然後管仲就下令:“就在這兒安營紮寨,別往前走了。”諸侯們一聽,都急了:“咱們都深入敵境了,為啥不直接渡過漢水,跟他們決一死戰,反而要在這兒磨蹭呢?”管仲就解釋:“楚國既然派了使臣來,那肯定是有防備的。咱們要是跟他們硬碰硬,那就不好收場了。現在咱們在這兒屯兵,虛張聲勢。楚國一看咱們人多勢眾,肯定會再派使臣來求和。到時候咱們就可以趁機跟他們談判了。咱們打著討伐楚國的旗號出來,最後卻能以和平的方式迴去,這不是挺好的嗎?”諸侯們一聽,還是半信半疑的,議論紛紛的。


    再說楚成王那邊,已經任命鬥子文為大將了,搜羅兵馬,在漢南嚴陣以待,就等著諸侯們渡過漢水來送死了。結果諜報傳來:“八國之兵,都屯在陘地了。”鬥子文一聽,就明白了:“管仲這家夥是個軍事家,沒把握的事情他是不會幹的。現在他們帶著八國之眾,卻按兵不動,肯定是有陰謀。咱們得再派個使臣去探探虛實,看看他們到底是想戰還是想和,然後再做決定也不遲。”楚成王一聽,就問:“這次派誰去呢?”鬥子文說:“屈完已經跟齊桓公見過麵了,再派他去最合適了。”屈完一聽,就說了:“上次包茅的事情,我已經認錯了。如果你們想結盟,那我就勉為其難地去一趟;如果你們想打仗,那就另請高明吧。”楚成王一聽,就說:“戰和都由你自己決定,我不幹涉你!”於是屈完就再次來到了齊軍大營。至於齊楚兩國最後到底咋樣了?咱們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周列國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嶽並收藏東周列國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