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齊僖公家裏有兩個寶貝女兒,都是美得不像話的那種。大女兒已經嫁給了衛國,就是那個後來故事很多的衛宣薑,咱們暫且不提。咱們要說的是小女兒文薑,哎呀,那可是長得跟仙女下凡似的,眼睛跟秋水一樣清澈,臉蛋跟芙蓉花一樣嬌嫩,比花兒還懂得說情話,比玉還散發著香氣,簡直就是從古到今最美的女人。
而且啊,文薑不僅長得美,還特別有文化,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出口成章,所以大家都叫她“文薑”。她的哥哥諸兒呢,卻是個喜歡喝酒玩女人的家夥。雖然他和文薑不是一個媽生的,但隻比文薑大兩歲,從小就在宮裏一起長大,調皮搗蛋,玩得可歡了。
等文薑越長越漂亮,諸兒也到了情竇初開的年紀,看到妹妹這麽才貌雙全,再加上她性格開放,經常開些玩笑,諸兒就動起了歪腦筋,時不時想占點便宜。文薑呢,也是個不守規矩的主兒,兩人一來二去,就玩得有點過了。
齊僖公和夫人呢,對這倆孩子溺愛得不行,也沒怎麽管教,結果這倆孩子就越玩越離譜,就差沒真的睡在一起了。後來啊,諸兒因為這事惹出了大禍,被殺了,國家也差點完蛋。
再說鄭國的世子忽,那可是個大英雄,打敗了戎兵,齊僖公就在文薑麵前誇他,想讓她嫁給世子忽。文薑一聽,心裏可樂壞了,結果世子忽卻拒絕了,文薑就鬱悶得不得了,還生了一場大病,整天迷迷糊糊的,飯也不吃,覺也不睡。
這時候,諸兒就借著看病的名義,天天往文薑房間裏跑,摸摸這摸摸那,就是不敢真的亂來。有一天,齊僖公撞見了,就訓了諸兒一頓,讓他以後別自己來了,派宮女來問候就行。諸兒隻好答應了,但從此以後,兩人見麵的機會就少了。
沒多久,齊僖公給諸兒娶了個宋國的女子,還有其他國家的女子作陪嫁,諸兒有了新婚妻子,就更顧不上文薑了。文薑一個人在深宮裏,寂寞得要命,整天想著諸兒,病得更重了。
再說魯國的桓公,年紀不小了,還沒娶媳婦呢。大臣臧孫達就提醒他,說國君得早點生孩子,不然以後怎麽繼承家業啊?公子翬就說,聽說齊侯有個女兒文薑,想嫁給鄭世子忽沒成功,要不咱們試試?桓公一聽,覺得挺好,就讓公子翬去齊國求婚。
齊僖公說文薑病了,得緩緩,但宮女們還是把這事告訴了文薑。文薑一聽,心裏那個激動啊,病都好了幾分。後來齊、魯兩國為了宋國的事開會,魯桓公又當麵提親,齊僖公就答應明年再說。
到了魯桓公三年,魯桓公又親自跑到齊國開會,齊僖公看他這麽有誠意,就答應了婚事。魯桓公在嬴地下了聘禮,比一般的聘禮都隆重得多。齊僖公高興壞了,約定秋天九月,親自送文薑去魯國成親。
魯桓公就派公子翬去齊國接新娘子。這時候啊,諸兒聽說文薑要嫁給別的國家了,心裏那個癢啊,又動起了歪腦筋。他讓宮女給文薑送花,還附了首詩:
“桃花開得真燦爛,就像天上的晚霞。要是現在不摘它,以後就隻能當柴燒了。哎呀呀,真可惜啊!”
文薑一看就懂了諸兒的意思,也迴了首詩:
“桃花開得真鮮豔,就像天上的星星。雖然現在不摘它,但明年春天還會開的。你放心吧,我會記住你的話的。”
諸兒讀了文薑的迴詩,心裏跟明鏡似的,知道文薑心裏還是有他的,這思念的滋味是越來越濃了。沒多久,魯國的上卿公子翬跑到齊國來,準備接文薑過去。齊僖公因為疼愛女兒,打算親自送嫁。諸兒一聽,就跟他老爹說:“聽說妹子要嫁給魯侯了,齊、魯兩家世交,這確實是好事。但魯侯不親自來迎娶,總得有個親人去送吧。老爹你國事繁忙,不方便出遠門,我雖然沒什麽本事,但願意代你去一趟。”齊僖公說:“我都親口答應親自送親了,怎麽能失信呢?”話還沒說完,就有人報告說魯侯已經在路上等著迎親了。齊僖公說:“魯國是禮儀之邦,半路迎親,是怕我們入境勞累。我必須得去一趟。”諸兒聽了,隻好默默退下,文薑心裏也覺得空落落的。
轉眼間,就到了九月初,結婚的日子快到了。文薑跟宮裏的妃眷們告別後,跑到東宮去跟哥哥諸兒道別。諸兒擺了酒席招待她,兩人四目相對,依依不舍,可惜還有個元妃坐在旁邊,再加上老爹齊僖公派了宮人守著,他們也沒機會多說話,隻能暗暗歎氣。臨別的時候,諸兒湊到車前,低聲說:“妹子,你可得小心啊,別忘了那句‘叮嚀’的話。”文薑迴答說:“哥哥,你也要保重,我們一定會再見麵的。”然後齊僖公就讓諸兒守國,自己親自送文薑去魯國,跟魯侯見了麵。魯侯按照甥舅之禮接待了他們,設宴款待,隨行人員都得到了豐厚的賞賜。齊僖公辭別迴國,魯侯就帶著文薑迴國成親了。魯侯特別看重文薑,一來齊國是大國,二來文薑長得如花似玉。他們成親後,三天就去宗廟拜見祖先,大夫和宗婦們都來朝見君夫人。齊僖公還派他的弟弟夷仲年去魯國問候文薑。從此以後,齊、魯兩國關係更加親密了。
有個無名氏寫了首詩,專門說文薑出嫁的事。詩裏寫道:
男女之間得注意分寸啊,兄妹怎麽能不保持距離呢?
隻因為臨別時說了句保重,結果就讓她日後在中宮丟了臉。
咱們再說另一邊。周桓王聽說鄭莊公假借王命討伐宋國,心裏特別生氣,就讓虢公林父一個人管朝政,不用鄭莊公了。鄭莊公一聽這消息,心裏就怨恨桓王,一連五年都不去朝拜。桓王說:“鄭寤生太無禮了!如果不討伐他,別人也會效仿。我得親自率領大軍,去聲討他的罪行。”虢公林父勸他說:“鄭國世代都是卿士,現在奪了他的政權,他當然不朝拜了。咱們應該下詔書征召他,不必親自去,以免有失天子的威嚴。”桓王一聽就火了:“寤生欺負我,不止一次了!我跟寤生勢不兩立!”於是他就召集蔡、衛、陳三國,一起出兵討伐鄭國。這時候陳國的國君鮑剛死,他的弟弟公子佗字伍父,殺了太子免自立為君,諡號鮑為桓公。國人們都不服他,紛紛逃散。周朝派人來征兵,公子佗剛即位,不敢違抗王命,隻好糾集軍隊,派大夫伯爰諸統領,向鄭國進發。蔡國、衛國也都派兵出征。桓王讓虢公林父率領右軍,蔡、衛的軍隊歸他指揮;讓周公黑肩率領左軍,陳國的軍隊歸他指揮。桓王自己親自率領大軍作為中軍,左右策應。
鄭莊公聽說天子的大軍要來了,就召集大臣們商量對策。大臣們都不敢先說話。正卿祭足說:“天子親自率軍前來,責備我們不朝拜,這是名正言順的。不如我們派使者去謝罪,把禍事變成好事。”鄭莊公一聽就火了:“天子奪了我的政權,又向我加兵,我們三代勤王的功績都白費了!這次如果不挫挫他們的銳氣,宗廟都難保!”高渠彌說:“陳國和鄭國一向和睦,他們出兵也是迫不得已的。蔡國、衛國跟我們有仇,肯定會盡力效勞。天子震怒親自出征,鋒芒不可抵擋,我們應該堅守城牆等待他們,等他們士氣低落的時候,再打或者和談,就隨心所欲了。”大夫公子元說:“我們跟天子打仗,從道理上講是不對的,所以我們應該速戰速決。我雖然沒什麽本事,但願意獻個計策。”鄭莊公說:“你的計策是什麽?”公子元說:“天子的大軍分為三路,我們也應該分為三路來應對。左右兩軍都結成方陣,用左軍對付他們的右軍,用右軍對付他們的左軍,主公親自率領中軍對付天子的中軍。”鄭莊公問:“這樣能必勝嗎?”公子元說:“陳佗殺了國君剛即位,國人們都不順從他,他是勉強聽從征調的,人心必定離散。如果我們讓右軍先攻打陳軍,出其不意,他們肯定會逃跑。然後再讓左軍直接去攻打蔡軍、衛軍,蔡國、衛國聽說陳軍敗了,也會潰敗。然後我們合兵攻打天子的軍隊,就萬無一失了。”鄭莊公說:“你對敵人的了解真是了如指掌啊!要是子封還在就好了。”
正當大家商量對策的時候,邊境守衛來報:“王師已經到達葛地,三營緊緊相連,毫無破綻。”鄭莊公說:“隻要我們能攻破其中一營,其他的就不足為慮了。”於是,他派大夫曼伯帶領一支軍隊作為右翼,正卿祭足帶領一支軍隊作為左翼,自己則率領高渠彌、原繁、瑕叔盈、祝聃等大將,在中軍豎起“蝥弧”大旗。祭足提醒說:“‘蝥弧’這麵旗子是用來戰勝宋國和許國的,說是‘奉天討罪’,用來討伐諸侯可以,但用來討伐天子可就不行了。”鄭莊公說:“我沒想到這一層。”於是命令換上大軍旗,仍讓瑕叔盈執掌,把“蝥弧”旗子收進了武器庫,以後再也不用。
高渠彌說:“我看周王很懂兵法,這次交戰,非同小可。我們得擺個‘魚麗陣’。”鄭莊公問:“‘魚麗陣’是咋迴事?”高渠彌解釋說:“二十五輛戰車組成一個偏隊,五個甲士組成一個伍,每輛戰車前麵有一個偏隊,另外再用二十五個甲士在後麵,填補空缺。如果車上的甲士受傷了,伍裏的甲士就補上,隻許前進,不許後退。這個陣法非常堅固和嚴密,很難被打敗。”鄭莊公說:“好主意!”
三軍快到葛地時,紮下了營寨。桓王聽說鄭莊公出兵抵抗,氣得火冒三丈,就要親自出戰,被虢公林父勸阻了。第二天,雙方擺開陣勢,鄭莊公下令:“左右兩軍,不要輕舉妄動,隻看中軍的大旗一揮,就一起進攻。”
桓王準備了一番責備鄭莊公的話,就等著鄭莊公出來對話,當麵訴說,以挫其銳氣。但鄭莊公雖然列好了陣勢,卻隻是守住陣門,毫無動靜。桓王派人挑戰,鄭軍卻沒人應戰。快到中午時,鄭莊公估計王軍已經疲憊,就讓瑕叔盈揮動大旗,左右兩軍一起擂鼓,鼓聲震天,士兵們奮勇前進。
曼伯殺入左軍,陳軍原本就沒有鬥誌,立刻就潰散了,反而把周軍也衝亂了,周公黑肩攔都攔不住,大敗而逃。祭足殺入右軍,專挑蔡國和衛國的旗號衝殺,二國抵擋不住,各自找路逃跑。虢公林父仗劍站在車前,約束士兵:“如有亂動的,斬!”祭足不敢逼近。林父緩緩後退,沒有損失一兵一卒。
再說桓王在中軍,聽到敵營鼓聲震天,知道是出戰了,準備迎戰。隻見士兵們紛紛私語,隊伍早就亂了。原來他們望見潰兵,知道左右兩營已經失利,連中軍也站不住腳了。鄭軍卻像牆一樣壓過來,祝聃在前,原繁在後,曼伯、祭足也帶著勝利的軍隊,合力攻打。殺得車翻馬仰,將死兵亡。桓王下令速退,親自斷後,邊戰邊走。祝聃望見繡蓋之下,料是周王,瞪大眼睛看準,一箭射去,正中周王左肩。幸好周王穿著厚厚的鎧甲,傷勢不重。祝聃催車前進,正在危急關頭,虢公林父前來救駕,與祝聃交鋒。原繁、曼伯也一起來前助戰,各自施展英雄本色。忽然聽到鄭軍中軍鳴金收兵,於是各自收軍。
桓王帶領軍隊退了三十裏紮下營寨。周公黑肩也到了,訴說:“陳人不肯用力,所以失敗了。”桓王羞愧地說:“這是我用人不明的過錯。”祝聃等迴軍,見鄭莊公說:“我已經射中王肩,周王嚇得魂飛魄散,正要追趕,生擒那廝,為什麽鳴金收兵?”鄭莊公說:“本來是因為天子不明事理,將恩德變為怨恨,今天應敵,也是萬不得已。多虧各位將軍的努力,國家沒有滅亡就足夠了,怎麽敢多求?按照你說的,把天子抓迴來,又怎麽處置呢?即使射中王也是不應該的。萬一重傷致死,我就有弑君的罪名了。”祭足說:“主公說得對。現在我們國家的兵威已經樹立起來了,料想周王一定會害怕。我們應該派使者去問候,稍微表示一下殷勤,讓他知道射中肩膀,並不是主公的意思。”鄭莊公說:“這次出使非祭足不可。”於是命令準備十二頭牛,一百隻羊,還有一百多車糧食草料,連夜送到周王營中。
祭足再三叩頭,口稱:“死罪臣寤生,不忍心看到國家滅亡,才出兵自衛,不料軍中不慎,有冒犯天子之處,寤生心中惶恐至極!謹派陪臣祭足,在轅門待罪,恭敬地問候天子是否安好,這些微薄的禮物,聊表勞軍之用,希望天王能夠憐憫並赦免我們的罪過。”桓王沉默不語,臉上露出慚愧的神色。虢公林父從旁代為迴答說:“寤生既然已經知道自己的罪過了,就應該從寬赦免,來使可以迴去謝恩了。”祭足再拜稽首而出,又到各營問候了一遍,都說:“安好。”
史官有詩感歎說:“別誇什麽神箭射中王肩了,也不想想君臣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在對壘時公然不讓步,卻要在事後用虛禮來討好天子。”
又有髯翁寫詩譏諷桓王,不應該輕易出兵伐鄭,自取其辱。詩中說:“用明珠去彈雀子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譏笑,哪有天子親自出車的道理?傳檄四方並貶斥爵位,鄭國人難道會害怕天子的威嚴嗎?”
桓王兵敗迴到周朝,心中憤憤不平,想要傳檄四方,共同聲討鄭寤生無王之罪。虢公林父勸阻說:“大王輕易出兵卻打了敗仗。如果傳檄四方,是自取其辱。除了陳、衛、蔡三國之外,其他諸侯都是鄭國的黨羽。征兵不到,隻會成為鄭國的笑柄。而且鄭國已經派祭足來勞軍謝罪了,我們可以借此機會赦免他們,給鄭國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桓王沉默不語。從此以後,再也不提鄭國的事情了。
卻說蔡侯因為派兵跟隨周王伐鄭,軍中探聽到陳國內部篡亂,人心不服公子佗。於是蔡侯引兵去偷襲陳國,不知道結果如何?咱們下迴分解。
而且啊,文薑不僅長得美,還特別有文化,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出口成章,所以大家都叫她“文薑”。她的哥哥諸兒呢,卻是個喜歡喝酒玩女人的家夥。雖然他和文薑不是一個媽生的,但隻比文薑大兩歲,從小就在宮裏一起長大,調皮搗蛋,玩得可歡了。
等文薑越長越漂亮,諸兒也到了情竇初開的年紀,看到妹妹這麽才貌雙全,再加上她性格開放,經常開些玩笑,諸兒就動起了歪腦筋,時不時想占點便宜。文薑呢,也是個不守規矩的主兒,兩人一來二去,就玩得有點過了。
齊僖公和夫人呢,對這倆孩子溺愛得不行,也沒怎麽管教,結果這倆孩子就越玩越離譜,就差沒真的睡在一起了。後來啊,諸兒因為這事惹出了大禍,被殺了,國家也差點完蛋。
再說鄭國的世子忽,那可是個大英雄,打敗了戎兵,齊僖公就在文薑麵前誇他,想讓她嫁給世子忽。文薑一聽,心裏可樂壞了,結果世子忽卻拒絕了,文薑就鬱悶得不得了,還生了一場大病,整天迷迷糊糊的,飯也不吃,覺也不睡。
這時候,諸兒就借著看病的名義,天天往文薑房間裏跑,摸摸這摸摸那,就是不敢真的亂來。有一天,齊僖公撞見了,就訓了諸兒一頓,讓他以後別自己來了,派宮女來問候就行。諸兒隻好答應了,但從此以後,兩人見麵的機會就少了。
沒多久,齊僖公給諸兒娶了個宋國的女子,還有其他國家的女子作陪嫁,諸兒有了新婚妻子,就更顧不上文薑了。文薑一個人在深宮裏,寂寞得要命,整天想著諸兒,病得更重了。
再說魯國的桓公,年紀不小了,還沒娶媳婦呢。大臣臧孫達就提醒他,說國君得早點生孩子,不然以後怎麽繼承家業啊?公子翬就說,聽說齊侯有個女兒文薑,想嫁給鄭世子忽沒成功,要不咱們試試?桓公一聽,覺得挺好,就讓公子翬去齊國求婚。
齊僖公說文薑病了,得緩緩,但宮女們還是把這事告訴了文薑。文薑一聽,心裏那個激動啊,病都好了幾分。後來齊、魯兩國為了宋國的事開會,魯桓公又當麵提親,齊僖公就答應明年再說。
到了魯桓公三年,魯桓公又親自跑到齊國開會,齊僖公看他這麽有誠意,就答應了婚事。魯桓公在嬴地下了聘禮,比一般的聘禮都隆重得多。齊僖公高興壞了,約定秋天九月,親自送文薑去魯國成親。
魯桓公就派公子翬去齊國接新娘子。這時候啊,諸兒聽說文薑要嫁給別的國家了,心裏那個癢啊,又動起了歪腦筋。他讓宮女給文薑送花,還附了首詩:
“桃花開得真燦爛,就像天上的晚霞。要是現在不摘它,以後就隻能當柴燒了。哎呀呀,真可惜啊!”
文薑一看就懂了諸兒的意思,也迴了首詩:
“桃花開得真鮮豔,就像天上的星星。雖然現在不摘它,但明年春天還會開的。你放心吧,我會記住你的話的。”
諸兒讀了文薑的迴詩,心裏跟明鏡似的,知道文薑心裏還是有他的,這思念的滋味是越來越濃了。沒多久,魯國的上卿公子翬跑到齊國來,準備接文薑過去。齊僖公因為疼愛女兒,打算親自送嫁。諸兒一聽,就跟他老爹說:“聽說妹子要嫁給魯侯了,齊、魯兩家世交,這確實是好事。但魯侯不親自來迎娶,總得有個親人去送吧。老爹你國事繁忙,不方便出遠門,我雖然沒什麽本事,但願意代你去一趟。”齊僖公說:“我都親口答應親自送親了,怎麽能失信呢?”話還沒說完,就有人報告說魯侯已經在路上等著迎親了。齊僖公說:“魯國是禮儀之邦,半路迎親,是怕我們入境勞累。我必須得去一趟。”諸兒聽了,隻好默默退下,文薑心裏也覺得空落落的。
轉眼間,就到了九月初,結婚的日子快到了。文薑跟宮裏的妃眷們告別後,跑到東宮去跟哥哥諸兒道別。諸兒擺了酒席招待她,兩人四目相對,依依不舍,可惜還有個元妃坐在旁邊,再加上老爹齊僖公派了宮人守著,他們也沒機會多說話,隻能暗暗歎氣。臨別的時候,諸兒湊到車前,低聲說:“妹子,你可得小心啊,別忘了那句‘叮嚀’的話。”文薑迴答說:“哥哥,你也要保重,我們一定會再見麵的。”然後齊僖公就讓諸兒守國,自己親自送文薑去魯國,跟魯侯見了麵。魯侯按照甥舅之禮接待了他們,設宴款待,隨行人員都得到了豐厚的賞賜。齊僖公辭別迴國,魯侯就帶著文薑迴國成親了。魯侯特別看重文薑,一來齊國是大國,二來文薑長得如花似玉。他們成親後,三天就去宗廟拜見祖先,大夫和宗婦們都來朝見君夫人。齊僖公還派他的弟弟夷仲年去魯國問候文薑。從此以後,齊、魯兩國關係更加親密了。
有個無名氏寫了首詩,專門說文薑出嫁的事。詩裏寫道:
男女之間得注意分寸啊,兄妹怎麽能不保持距離呢?
隻因為臨別時說了句保重,結果就讓她日後在中宮丟了臉。
咱們再說另一邊。周桓王聽說鄭莊公假借王命討伐宋國,心裏特別生氣,就讓虢公林父一個人管朝政,不用鄭莊公了。鄭莊公一聽這消息,心裏就怨恨桓王,一連五年都不去朝拜。桓王說:“鄭寤生太無禮了!如果不討伐他,別人也會效仿。我得親自率領大軍,去聲討他的罪行。”虢公林父勸他說:“鄭國世代都是卿士,現在奪了他的政權,他當然不朝拜了。咱們應該下詔書征召他,不必親自去,以免有失天子的威嚴。”桓王一聽就火了:“寤生欺負我,不止一次了!我跟寤生勢不兩立!”於是他就召集蔡、衛、陳三國,一起出兵討伐鄭國。這時候陳國的國君鮑剛死,他的弟弟公子佗字伍父,殺了太子免自立為君,諡號鮑為桓公。國人們都不服他,紛紛逃散。周朝派人來征兵,公子佗剛即位,不敢違抗王命,隻好糾集軍隊,派大夫伯爰諸統領,向鄭國進發。蔡國、衛國也都派兵出征。桓王讓虢公林父率領右軍,蔡、衛的軍隊歸他指揮;讓周公黑肩率領左軍,陳國的軍隊歸他指揮。桓王自己親自率領大軍作為中軍,左右策應。
鄭莊公聽說天子的大軍要來了,就召集大臣們商量對策。大臣們都不敢先說話。正卿祭足說:“天子親自率軍前來,責備我們不朝拜,這是名正言順的。不如我們派使者去謝罪,把禍事變成好事。”鄭莊公一聽就火了:“天子奪了我的政權,又向我加兵,我們三代勤王的功績都白費了!這次如果不挫挫他們的銳氣,宗廟都難保!”高渠彌說:“陳國和鄭國一向和睦,他們出兵也是迫不得已的。蔡國、衛國跟我們有仇,肯定會盡力效勞。天子震怒親自出征,鋒芒不可抵擋,我們應該堅守城牆等待他們,等他們士氣低落的時候,再打或者和談,就隨心所欲了。”大夫公子元說:“我們跟天子打仗,從道理上講是不對的,所以我們應該速戰速決。我雖然沒什麽本事,但願意獻個計策。”鄭莊公說:“你的計策是什麽?”公子元說:“天子的大軍分為三路,我們也應該分為三路來應對。左右兩軍都結成方陣,用左軍對付他們的右軍,用右軍對付他們的左軍,主公親自率領中軍對付天子的中軍。”鄭莊公問:“這樣能必勝嗎?”公子元說:“陳佗殺了國君剛即位,國人們都不順從他,他是勉強聽從征調的,人心必定離散。如果我們讓右軍先攻打陳軍,出其不意,他們肯定會逃跑。然後再讓左軍直接去攻打蔡軍、衛軍,蔡國、衛國聽說陳軍敗了,也會潰敗。然後我們合兵攻打天子的軍隊,就萬無一失了。”鄭莊公說:“你對敵人的了解真是了如指掌啊!要是子封還在就好了。”
正當大家商量對策的時候,邊境守衛來報:“王師已經到達葛地,三營緊緊相連,毫無破綻。”鄭莊公說:“隻要我們能攻破其中一營,其他的就不足為慮了。”於是,他派大夫曼伯帶領一支軍隊作為右翼,正卿祭足帶領一支軍隊作為左翼,自己則率領高渠彌、原繁、瑕叔盈、祝聃等大將,在中軍豎起“蝥弧”大旗。祭足提醒說:“‘蝥弧’這麵旗子是用來戰勝宋國和許國的,說是‘奉天討罪’,用來討伐諸侯可以,但用來討伐天子可就不行了。”鄭莊公說:“我沒想到這一層。”於是命令換上大軍旗,仍讓瑕叔盈執掌,把“蝥弧”旗子收進了武器庫,以後再也不用。
高渠彌說:“我看周王很懂兵法,這次交戰,非同小可。我們得擺個‘魚麗陣’。”鄭莊公問:“‘魚麗陣’是咋迴事?”高渠彌解釋說:“二十五輛戰車組成一個偏隊,五個甲士組成一個伍,每輛戰車前麵有一個偏隊,另外再用二十五個甲士在後麵,填補空缺。如果車上的甲士受傷了,伍裏的甲士就補上,隻許前進,不許後退。這個陣法非常堅固和嚴密,很難被打敗。”鄭莊公說:“好主意!”
三軍快到葛地時,紮下了營寨。桓王聽說鄭莊公出兵抵抗,氣得火冒三丈,就要親自出戰,被虢公林父勸阻了。第二天,雙方擺開陣勢,鄭莊公下令:“左右兩軍,不要輕舉妄動,隻看中軍的大旗一揮,就一起進攻。”
桓王準備了一番責備鄭莊公的話,就等著鄭莊公出來對話,當麵訴說,以挫其銳氣。但鄭莊公雖然列好了陣勢,卻隻是守住陣門,毫無動靜。桓王派人挑戰,鄭軍卻沒人應戰。快到中午時,鄭莊公估計王軍已經疲憊,就讓瑕叔盈揮動大旗,左右兩軍一起擂鼓,鼓聲震天,士兵們奮勇前進。
曼伯殺入左軍,陳軍原本就沒有鬥誌,立刻就潰散了,反而把周軍也衝亂了,周公黑肩攔都攔不住,大敗而逃。祭足殺入右軍,專挑蔡國和衛國的旗號衝殺,二國抵擋不住,各自找路逃跑。虢公林父仗劍站在車前,約束士兵:“如有亂動的,斬!”祭足不敢逼近。林父緩緩後退,沒有損失一兵一卒。
再說桓王在中軍,聽到敵營鼓聲震天,知道是出戰了,準備迎戰。隻見士兵們紛紛私語,隊伍早就亂了。原來他們望見潰兵,知道左右兩營已經失利,連中軍也站不住腳了。鄭軍卻像牆一樣壓過來,祝聃在前,原繁在後,曼伯、祭足也帶著勝利的軍隊,合力攻打。殺得車翻馬仰,將死兵亡。桓王下令速退,親自斷後,邊戰邊走。祝聃望見繡蓋之下,料是周王,瞪大眼睛看準,一箭射去,正中周王左肩。幸好周王穿著厚厚的鎧甲,傷勢不重。祝聃催車前進,正在危急關頭,虢公林父前來救駕,與祝聃交鋒。原繁、曼伯也一起來前助戰,各自施展英雄本色。忽然聽到鄭軍中軍鳴金收兵,於是各自收軍。
桓王帶領軍隊退了三十裏紮下營寨。周公黑肩也到了,訴說:“陳人不肯用力,所以失敗了。”桓王羞愧地說:“這是我用人不明的過錯。”祝聃等迴軍,見鄭莊公說:“我已經射中王肩,周王嚇得魂飛魄散,正要追趕,生擒那廝,為什麽鳴金收兵?”鄭莊公說:“本來是因為天子不明事理,將恩德變為怨恨,今天應敵,也是萬不得已。多虧各位將軍的努力,國家沒有滅亡就足夠了,怎麽敢多求?按照你說的,把天子抓迴來,又怎麽處置呢?即使射中王也是不應該的。萬一重傷致死,我就有弑君的罪名了。”祭足說:“主公說得對。現在我們國家的兵威已經樹立起來了,料想周王一定會害怕。我們應該派使者去問候,稍微表示一下殷勤,讓他知道射中肩膀,並不是主公的意思。”鄭莊公說:“這次出使非祭足不可。”於是命令準備十二頭牛,一百隻羊,還有一百多車糧食草料,連夜送到周王營中。
祭足再三叩頭,口稱:“死罪臣寤生,不忍心看到國家滅亡,才出兵自衛,不料軍中不慎,有冒犯天子之處,寤生心中惶恐至極!謹派陪臣祭足,在轅門待罪,恭敬地問候天子是否安好,這些微薄的禮物,聊表勞軍之用,希望天王能夠憐憫並赦免我們的罪過。”桓王沉默不語,臉上露出慚愧的神色。虢公林父從旁代為迴答說:“寤生既然已經知道自己的罪過了,就應該從寬赦免,來使可以迴去謝恩了。”祭足再拜稽首而出,又到各營問候了一遍,都說:“安好。”
史官有詩感歎說:“別誇什麽神箭射中王肩了,也不想想君臣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在對壘時公然不讓步,卻要在事後用虛禮來討好天子。”
又有髯翁寫詩譏諷桓王,不應該輕易出兵伐鄭,自取其辱。詩中說:“用明珠去彈雀子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譏笑,哪有天子親自出車的道理?傳檄四方並貶斥爵位,鄭國人難道會害怕天子的威嚴嗎?”
桓王兵敗迴到周朝,心中憤憤不平,想要傳檄四方,共同聲討鄭寤生無王之罪。虢公林父勸阻說:“大王輕易出兵卻打了敗仗。如果傳檄四方,是自取其辱。除了陳、衛、蔡三國之外,其他諸侯都是鄭國的黨羽。征兵不到,隻會成為鄭國的笑柄。而且鄭國已經派祭足來勞軍謝罪了,我們可以借此機會赦免他們,給鄭國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桓王沉默不語。從此以後,再也不提鄭國的事情了。
卻說蔡侯因為派兵跟隨周王伐鄭,軍中探聽到陳國內部篡亂,人心不服公子佗。於是蔡侯引兵去偷襲陳國,不知道結果如何?咱們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