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李彥仙王延奔走陝州
水滸後傳:九紋龍史進之龍騰天下 作者:秦之明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且說李彥仙、王延二人等與金兵激戰一天,上了一座高嶺,居高臨下,金兵終沒有攻上來,大家這才擺脫了圍攻。
此嶺稱之為黃土嶺,屬於晉地典型的山嶺,嶺上平坦,嶺邊陡峭,但卻不是久留之地。雖然金兵不能從陡峭的嶺下攻上來,但是可能從其它的方位聚集而來。
天越來越黑,金兵已然放棄了進攻,這正是趁黑突圍的好時機。李彥仙與王延商議好,帶著十來個兄弟趁黑從嶺的另一邊滑下,幸得沒有被金軍察覺。
脫離了金軍的包圍圈後,他們依然不敢停留,擔心金軍會追擊,於是繼續連夜奔逃,到了離殺熊嶺三百多裏的地方,他們才稍做喘息。
他們找當地百姓打聽,原來此處已是平遙地界,金兵現在都在太原周邊,平遙並沒有金人的部隊,應該是安全了!
李彥仙這才長出了一口氣。“下一步何去何從呢?”他不停地思索著對策。
想起了自己的師父和種師中將軍,李彥仙眼裏蓄滿淚水,他知道他們絕無生還。王延見師兄如此,知道他心裏在想什麽,瞬時也是淚流滿麵。
這時,隨他們一起突圍出來的一名兵士問:“二位將軍,現在我們去哪裏呢?”另一些士兵也眼巴巴地看著二人。
李彥仙看著這些跟隨自己突圍出來的生死兄弟,心中感慨萬千。
“是啊!現在去哪裏呢?”他思索再三道:“兄弟們,我們的大部隊沒了,我現在還沒有考慮好去哪裏。不過,我還是希望你們能夠迴到你們的家鄉去,與你們的父母妻兒團聚吧!”
“撲通”,十餘名兄弟齊刷刷地跪下道:“將軍,我們都是河北人氏,家裏的土地被金人占了,親人有的被金人殺了,有的逃難去了,家早就沒了!”
一名兵士泣聲道:“將軍,我們現在就是想要殺金賊,為我們的家人報仇,我的妻子被金人占了,孩子被金人殺了,父母被氣死了。我還能迴哪裏去?我跟著你吧,你說去哪裏就去哪裏!”
一時,李彥仙熱淚滾滾,他急忙將這十餘名兄弟扶了起來,哽咽著說:“兄弟們,感謝大家對我的信任,既然你們願意跟著我,那我就帶著你們,我們一起去殺金賊!”
十餘名兄弟一聽,高興異常,均對李彥仙道:“將軍,我們唯你馬首是瞻!你到哪裏,我們就跟到哪裏!”
“到底去哪裏呢?”李彥仙心中不停地思索著。忽然他腦中靈光一閃,“對了,就去那裏吧!”
去哪裏?原來李彥仙想到自己父親的堂弟目前在陝州擔任知州,不如去投靠他。陝州是陝西與河南、山西的樞紐之地,是兵家必爭之地,下一步金兵進入陝西,此是必經之地。
原來李彥仙的爺爺叫李宗國,生了一個兒子叫李彌顯,這便是李彥仙的父親。
李宗國有一個兄弟叫李宗華。李宗華生了兒子叫李彌達,這便是李彌顯的堂弟,也是李彥仙的堂叔父。
李彌達自小喜歡讀書,尤其是兵書戰策尤熟,後來投在老種經略種師道的麾下效力,因軍功累升至陝州知州一職。
而李彥仙的父親李彌顯早逝,所以平素裏李彌達在外地任職,所以聯係不多。但李彌達省親之時,是見過李彥仙的,對李彥仙多有勉勵之語。
想到這裏,李彥仙便對王延和十來個兄弟講:“我們去陝州吧,我有一個堂叔父在那裏當知州,我們去投奔他,遲早還會和金賊大戰一場的!”
眾人一聽有了去處,均表示讚成。就這樣,李彥仙和王延率眾人往陝州而去,從平遙到陝州,大約有八百餘裏,路途還是比較遙遠。
但是眾人既然心中確定了目標,便感覺到了前行的希望,所以路途雖然遙遠,但是大家心中激情滿懷,並沒有感覺辛苦,而是馬不停蹄地向陝州而去。
陝州城知州府內,一個年約五旬左右的老者正在案桌後批閱公文。此老者麵容清臒,神態威嚴,下巴下的山羊胡已然花白。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陝州知州李彌達。
李彌達在此擔任知州已然五年多了,在他的勵精圖治之下,陝州之地民風純正,人民安居樂業,一派欣欣向榮之勢,他也深受百姓的愛戴和上級的器重。
然而,最近一段時間裏,他感覺到心中不寧。為何?原來在一年前,女真金人圍困東京汴梁城,他就請求要求上京勤王,但上級沒有同意,令他守好陝州城。
後來又聽說二帝最終被俘,剛登基的康王趙構根基不穩,他便有些憂心忡忡,北方的大片國土淪為金人之手,他心痛萬分。更讓他痛苦的是,兩位官家被金人擄至北地,簡直是奇恥大辱啊!
聽說剛上任的官家趙構又在召集勤王的部隊,李彌達便想著上前線去勤王殺敵,但是他的想法卻被他的上級,永興軍路安撫置製使範致虛否決了,依然要求他緊守陝州這個戰略要地。
不過,李彌達也知道,陝州屬於交通要地,北通河東,南連鄂州,東接洛陽,西控長安,這是兵家必爭之地,必須要有得力之人來防守。一旦被金人攻破,那後果就很嚴重,來自河南和河東之地的金兵便會長驅直入,關中、巴蜀之地就難保了。
正此時,忽然有侍衛來報,說門外有人求見,自稱是大人的侄兒李彥仙。李彌達一聽“李彥仙”三個字,心中鄉情和親情迸發,急忙對侍衛說:“快快讓他進來!”
不多時,侍衛帶領兩個人進來,其中一人年約三旬左右,另一人年約二旬,兩人均是英氣勃勃,威武之極。
李彌達一看心中大喜。他一眼就看出來了,三旬左右的那位青年人正是自己的堂侄李彥仙,原來李彥仙的相貌與他的父親李彌顯頗為相似,所以李彌達一眼就看出來了。
李彥仙一見這老者,一眼便認出來是自己的堂叔父李彌達,急忙上前跪倒在地道:“不肖男李彥仙拜見叔父大人!”王延也跟著跪倒在地。
李彌達一看,急忙將二人扶起,請至客堂上茶。李彌達問:“賢侄,何故今日至此,家中情況還好嗎?吾有數年未歸家鄉了!”
李彥仙便將自己的情況說了一遍,李彌達得知李彥仙跟著小種經略種師中在河東抗金,不住頻頻點頭稱讚。又得知旁邊這小將便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的兒子,不禁肅然起敬。
原來李彌達當年在軍中之時,曾到東京汴梁城公幹,與王進曾有過一麵之交,彼此之間的看法不錯,印象很好。
李彌達得知種師中和王進在殺熊嶺抗金殉國,不禁眼睛有些濕潤。半晌,方才開言道:“種老爺子和王將軍為國而死,死得光榮,死得其所,吾輩之楷模也!”
得知李彥仙和王延等人是專門來投靠自己的,不由得心中高興,他說:“二位賢侄,我這裏正缺人才,你們來了正好,就在我這裏做個副將吧,陝州城遲早會有一場血戰,這一天不會太遠了!”
說罷,李彌達望了望窗外的天空,此時的天空陽光明媚,一派祥和景象。但是李彌達知道:平靜的天空下,往往隱藏著兇險的危機,金人遲早會來,兵戈相交的日子不會太遠了!
就這樣,李彥仙、王延及十數個兄弟就在陝州城安頓了下來,李彥仙和王延分別擔任軍中副將,輔助李彌達抗金之事。
這一天,李彌達召集李彥仙、王延等中上級軍官議事,主要就下一步迎接金人來攻的戰鬥準備作探討和部署。
會議開始後,李彌達問道:“今西北局勢危殆,我心中甚是擔憂。請問眾將可有良策以保陝州,固西北之防?”
一時,眾皆默然,不知道如何迴答,氣氛有些沉悶。李彌達一看,心內不由升起一股失望之念,他便將目光投向了自己的侄子李彥仙。
李彥仙一見叔父問詢自己,便神色肅然,微微頷首沉聲道:“大人所憂,亦是吾之所慮。陝州之地,乃西北之要衝,其防務之事,不可不慎。且容屬下妄言幾句,不足之外,請大人及各位同僚指正。”
李彌達心中一喜,便道:“你但可言來,不必隱瞞!”
李彥仙道:“首論城防。陝州之城乃是我們禦敵之根本。當加固城牆,增高加厚,使其堅如磐石。以巨石壘砌,糯米漿灌縫,使其牢固。城門乃城之關鍵,當修繕堅固,安裝厚重之閘門與門閂,以防敵人強攻。且於城門之外設置甕城,增其防禦之效。城牆上應配備足夠之守兵,日夜巡邏。同時,安排專人負責城牆維護與修繕,確保始終處於完好狀態。”
李彌達一聽,心中又驚又喜,驚訝的是自己的這個侄兒竟然有如此韜略。喜的是自己李家後繼有人了,可喜可賀。於是他用讚許的目光示意李彥仙繼續說下去。
李彥仙得到叔父肯定,心中暢快,於是繼續道:“次言兵力部署。現有兵力當合理調配,以發揮其最大之效用。精銳之師應部署於關鍵位置,如城門、城牆之要害處以及可能遭受敵人攻擊之重點區域。城牆上之守衛力量需充足,分班輪流值守,確保時刻有人警戒。城外可設置伏兵,選擇隱蔽之地,如山穀、叢林等處,待敵人不備之時,突然出擊,可收奇效。同時,組建快速反應部隊,挑選勇猛善戰之士,配備精良之武器裝備,一旦有敵情,能夠迅速出擊,給予敵人迎頭痛擊。”
這時旁聽的眾將也不禁頻頻點頭,對李彥仙佩服之至。李彌達也不時撚須微笑,心中喜悅異常。
李彥仙繼續道:“再者,糧草儲備乃戰爭之關鍵。俗語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吾等當提前儲備足夠之糧食、草料以及武器裝備。一方麵,組織百姓進行屯田,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提高糧食產量。可予百姓一定獎勵,鼓勵其積極參與屯田之事。另一方麵,加強與周邊地區貿易往來,以吾之有餘,換彼之所需。同時,建立嚴格之物資管理製度,派專人負責糧草與武器裝備保管與分發,嚴懲貪汙挪用者。抓好糧草與武器管理,防止被敵破壞或竊取。”
“又論斥候工作。當建立一支高效斥候隊伍,挑選機智勇敢、忠誠可靠之人組成。深入敵中,搜集敵人兵力部署、行動計劃、將領特點等信息。同時,加強對城內百姓管理,防止敵人斥候混入城中。設立嚴格盤查製度,對進出城之人進行細查。抓捕審訊可疑之人,確保城內安全。”
“最後,士氣鼓舞至關重要。戰爭不僅是兵力和武器之較量,更是士氣之比拚。當加強對將士訓練和教育,提高戰鬥技能和戰鬥意誌。定期進行軍事演練,模擬各種戰鬥場景,讓將士們熟悉戰爭。同時,關心將士生活,解決其後顧之憂。提供良好食宿,及時發放軍餉。對受傷或陣亡士兵家屬,給予妥善安置與撫恤。”
……
一片洋洋灑灑之言,眾將皆聽得佩服不已。尤其是李彌達聽完之後,心中簡直是大喜過望,沒想到自己這個侄子,數年沒見,竟然有如此見解!
他麵露喜色道:“剛才李將軍之言,甚是有理。我決心依他所言,全力加強陝州之防務。望眾將不要懈怠,傾力而為!”
眾將肅然道:“大人英明,一切皆按大人吩咐。吾等當齊心協力,共同為保衛陝州,固西北之防而努力。”
此嶺稱之為黃土嶺,屬於晉地典型的山嶺,嶺上平坦,嶺邊陡峭,但卻不是久留之地。雖然金兵不能從陡峭的嶺下攻上來,但是可能從其它的方位聚集而來。
天越來越黑,金兵已然放棄了進攻,這正是趁黑突圍的好時機。李彥仙與王延商議好,帶著十來個兄弟趁黑從嶺的另一邊滑下,幸得沒有被金軍察覺。
脫離了金軍的包圍圈後,他們依然不敢停留,擔心金軍會追擊,於是繼續連夜奔逃,到了離殺熊嶺三百多裏的地方,他們才稍做喘息。
他們找當地百姓打聽,原來此處已是平遙地界,金兵現在都在太原周邊,平遙並沒有金人的部隊,應該是安全了!
李彥仙這才長出了一口氣。“下一步何去何從呢?”他不停地思索著對策。
想起了自己的師父和種師中將軍,李彥仙眼裏蓄滿淚水,他知道他們絕無生還。王延見師兄如此,知道他心裏在想什麽,瞬時也是淚流滿麵。
這時,隨他們一起突圍出來的一名兵士問:“二位將軍,現在我們去哪裏呢?”另一些士兵也眼巴巴地看著二人。
李彥仙看著這些跟隨自己突圍出來的生死兄弟,心中感慨萬千。
“是啊!現在去哪裏呢?”他思索再三道:“兄弟們,我們的大部隊沒了,我現在還沒有考慮好去哪裏。不過,我還是希望你們能夠迴到你們的家鄉去,與你們的父母妻兒團聚吧!”
“撲通”,十餘名兄弟齊刷刷地跪下道:“將軍,我們都是河北人氏,家裏的土地被金人占了,親人有的被金人殺了,有的逃難去了,家早就沒了!”
一名兵士泣聲道:“將軍,我們現在就是想要殺金賊,為我們的家人報仇,我的妻子被金人占了,孩子被金人殺了,父母被氣死了。我還能迴哪裏去?我跟著你吧,你說去哪裏就去哪裏!”
一時,李彥仙熱淚滾滾,他急忙將這十餘名兄弟扶了起來,哽咽著說:“兄弟們,感謝大家對我的信任,既然你們願意跟著我,那我就帶著你們,我們一起去殺金賊!”
十餘名兄弟一聽,高興異常,均對李彥仙道:“將軍,我們唯你馬首是瞻!你到哪裏,我們就跟到哪裏!”
“到底去哪裏呢?”李彥仙心中不停地思索著。忽然他腦中靈光一閃,“對了,就去那裏吧!”
去哪裏?原來李彥仙想到自己父親的堂弟目前在陝州擔任知州,不如去投靠他。陝州是陝西與河南、山西的樞紐之地,是兵家必爭之地,下一步金兵進入陝西,此是必經之地。
原來李彥仙的爺爺叫李宗國,生了一個兒子叫李彌顯,這便是李彥仙的父親。
李宗國有一個兄弟叫李宗華。李宗華生了兒子叫李彌達,這便是李彌顯的堂弟,也是李彥仙的堂叔父。
李彌達自小喜歡讀書,尤其是兵書戰策尤熟,後來投在老種經略種師道的麾下效力,因軍功累升至陝州知州一職。
而李彥仙的父親李彌顯早逝,所以平素裏李彌達在外地任職,所以聯係不多。但李彌達省親之時,是見過李彥仙的,對李彥仙多有勉勵之語。
想到這裏,李彥仙便對王延和十來個兄弟講:“我們去陝州吧,我有一個堂叔父在那裏當知州,我們去投奔他,遲早還會和金賊大戰一場的!”
眾人一聽有了去處,均表示讚成。就這樣,李彥仙和王延率眾人往陝州而去,從平遙到陝州,大約有八百餘裏,路途還是比較遙遠。
但是眾人既然心中確定了目標,便感覺到了前行的希望,所以路途雖然遙遠,但是大家心中激情滿懷,並沒有感覺辛苦,而是馬不停蹄地向陝州而去。
陝州城知州府內,一個年約五旬左右的老者正在案桌後批閱公文。此老者麵容清臒,神態威嚴,下巴下的山羊胡已然花白。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陝州知州李彌達。
李彌達在此擔任知州已然五年多了,在他的勵精圖治之下,陝州之地民風純正,人民安居樂業,一派欣欣向榮之勢,他也深受百姓的愛戴和上級的器重。
然而,最近一段時間裏,他感覺到心中不寧。為何?原來在一年前,女真金人圍困東京汴梁城,他就請求要求上京勤王,但上級沒有同意,令他守好陝州城。
後來又聽說二帝最終被俘,剛登基的康王趙構根基不穩,他便有些憂心忡忡,北方的大片國土淪為金人之手,他心痛萬分。更讓他痛苦的是,兩位官家被金人擄至北地,簡直是奇恥大辱啊!
聽說剛上任的官家趙構又在召集勤王的部隊,李彌達便想著上前線去勤王殺敵,但是他的想法卻被他的上級,永興軍路安撫置製使範致虛否決了,依然要求他緊守陝州這個戰略要地。
不過,李彌達也知道,陝州屬於交通要地,北通河東,南連鄂州,東接洛陽,西控長安,這是兵家必爭之地,必須要有得力之人來防守。一旦被金人攻破,那後果就很嚴重,來自河南和河東之地的金兵便會長驅直入,關中、巴蜀之地就難保了。
正此時,忽然有侍衛來報,說門外有人求見,自稱是大人的侄兒李彥仙。李彌達一聽“李彥仙”三個字,心中鄉情和親情迸發,急忙對侍衛說:“快快讓他進來!”
不多時,侍衛帶領兩個人進來,其中一人年約三旬左右,另一人年約二旬,兩人均是英氣勃勃,威武之極。
李彌達一看心中大喜。他一眼就看出來了,三旬左右的那位青年人正是自己的堂侄李彥仙,原來李彥仙的相貌與他的父親李彌顯頗為相似,所以李彌達一眼就看出來了。
李彥仙一見這老者,一眼便認出來是自己的堂叔父李彌達,急忙上前跪倒在地道:“不肖男李彥仙拜見叔父大人!”王延也跟著跪倒在地。
李彌達一看,急忙將二人扶起,請至客堂上茶。李彌達問:“賢侄,何故今日至此,家中情況還好嗎?吾有數年未歸家鄉了!”
李彥仙便將自己的情況說了一遍,李彌達得知李彥仙跟著小種經略種師中在河東抗金,不住頻頻點頭稱讚。又得知旁邊這小將便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的兒子,不禁肅然起敬。
原來李彌達當年在軍中之時,曾到東京汴梁城公幹,與王進曾有過一麵之交,彼此之間的看法不錯,印象很好。
李彌達得知種師中和王進在殺熊嶺抗金殉國,不禁眼睛有些濕潤。半晌,方才開言道:“種老爺子和王將軍為國而死,死得光榮,死得其所,吾輩之楷模也!”
得知李彥仙和王延等人是專門來投靠自己的,不由得心中高興,他說:“二位賢侄,我這裏正缺人才,你們來了正好,就在我這裏做個副將吧,陝州城遲早會有一場血戰,這一天不會太遠了!”
說罷,李彌達望了望窗外的天空,此時的天空陽光明媚,一派祥和景象。但是李彌達知道:平靜的天空下,往往隱藏著兇險的危機,金人遲早會來,兵戈相交的日子不會太遠了!
就這樣,李彥仙、王延及十數個兄弟就在陝州城安頓了下來,李彥仙和王延分別擔任軍中副將,輔助李彌達抗金之事。
這一天,李彌達召集李彥仙、王延等中上級軍官議事,主要就下一步迎接金人來攻的戰鬥準備作探討和部署。
會議開始後,李彌達問道:“今西北局勢危殆,我心中甚是擔憂。請問眾將可有良策以保陝州,固西北之防?”
一時,眾皆默然,不知道如何迴答,氣氛有些沉悶。李彌達一看,心內不由升起一股失望之念,他便將目光投向了自己的侄子李彥仙。
李彥仙一見叔父問詢自己,便神色肅然,微微頷首沉聲道:“大人所憂,亦是吾之所慮。陝州之地,乃西北之要衝,其防務之事,不可不慎。且容屬下妄言幾句,不足之外,請大人及各位同僚指正。”
李彌達心中一喜,便道:“你但可言來,不必隱瞞!”
李彥仙道:“首論城防。陝州之城乃是我們禦敵之根本。當加固城牆,增高加厚,使其堅如磐石。以巨石壘砌,糯米漿灌縫,使其牢固。城門乃城之關鍵,當修繕堅固,安裝厚重之閘門與門閂,以防敵人強攻。且於城門之外設置甕城,增其防禦之效。城牆上應配備足夠之守兵,日夜巡邏。同時,安排專人負責城牆維護與修繕,確保始終處於完好狀態。”
李彌達一聽,心中又驚又喜,驚訝的是自己的這個侄兒竟然有如此韜略。喜的是自己李家後繼有人了,可喜可賀。於是他用讚許的目光示意李彥仙繼續說下去。
李彥仙得到叔父肯定,心中暢快,於是繼續道:“次言兵力部署。現有兵力當合理調配,以發揮其最大之效用。精銳之師應部署於關鍵位置,如城門、城牆之要害處以及可能遭受敵人攻擊之重點區域。城牆上之守衛力量需充足,分班輪流值守,確保時刻有人警戒。城外可設置伏兵,選擇隱蔽之地,如山穀、叢林等處,待敵人不備之時,突然出擊,可收奇效。同時,組建快速反應部隊,挑選勇猛善戰之士,配備精良之武器裝備,一旦有敵情,能夠迅速出擊,給予敵人迎頭痛擊。”
這時旁聽的眾將也不禁頻頻點頭,對李彥仙佩服之至。李彌達也不時撚須微笑,心中喜悅異常。
李彥仙繼續道:“再者,糧草儲備乃戰爭之關鍵。俗語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吾等當提前儲備足夠之糧食、草料以及武器裝備。一方麵,組織百姓進行屯田,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提高糧食產量。可予百姓一定獎勵,鼓勵其積極參與屯田之事。另一方麵,加強與周邊地區貿易往來,以吾之有餘,換彼之所需。同時,建立嚴格之物資管理製度,派專人負責糧草與武器裝備保管與分發,嚴懲貪汙挪用者。抓好糧草與武器管理,防止被敵破壞或竊取。”
“又論斥候工作。當建立一支高效斥候隊伍,挑選機智勇敢、忠誠可靠之人組成。深入敵中,搜集敵人兵力部署、行動計劃、將領特點等信息。同時,加強對城內百姓管理,防止敵人斥候混入城中。設立嚴格盤查製度,對進出城之人進行細查。抓捕審訊可疑之人,確保城內安全。”
“最後,士氣鼓舞至關重要。戰爭不僅是兵力和武器之較量,更是士氣之比拚。當加強對將士訓練和教育,提高戰鬥技能和戰鬥意誌。定期進行軍事演練,模擬各種戰鬥場景,讓將士們熟悉戰爭。同時,關心將士生活,解決其後顧之憂。提供良好食宿,及時發放軍餉。對受傷或陣亡士兵家屬,給予妥善安置與撫恤。”
……
一片洋洋灑灑之言,眾將皆聽得佩服不已。尤其是李彌達聽完之後,心中簡直是大喜過望,沒想到自己這個侄子,數年沒見,竟然有如此見解!
他麵露喜色道:“剛才李將軍之言,甚是有理。我決心依他所言,全力加強陝州之防務。望眾將不要懈怠,傾力而為!”
眾將肅然道:“大人英明,一切皆按大人吩咐。吾等當齊心協力,共同為保衛陝州,固西北之防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