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村官貪腐百姓遭殃
官途從基層到權力巔峰 作者:五縷煙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位身材中等的老頭,看了車上三人,識趣地退了出來。
“那好,大爺,您保重!”
李明亮光顧著調查,倒是把禁止超載這件事情給忘了。
微胖老人上車後非常興奮,左看看,右摸摸,十分淳樸可愛。
幹瘦老頭也默默地鑽進了車子。
“啊喲,這個座包是皮的喲!”
夏清風開車穩當,帕薩特開得很慢。
車子路過一處大麵積裸露的山體時,幹瘦老頭指著窗外說道:
“記者同誌你們看,那一大片山都是村集體的,現在村書記譚春雨霸占了,還在上麵亂挖礦,一下雨就好多泥沙衝下來,你看那邊一大片原來都是田,現在全部被埋了。”
一旁的蔣淦適時按下了錄音筆,點點頭說道:
“好的,我們會把這個記下來。”
車子又行進了幾裏路,微胖老頭又指著車窗外一大片幾乎被剃了光頭的山丘說道:
“記者同誌你們看,這裏500多畝村集體林,被那個村書記譚春雨賣給個了私人老板,山上原來全部都是水桶那麽大的鬆樹,全部被這些人砍光咯。”
“你看那個盤口水庫,以前我們這些村民每年春節前都會去放幹那個水庫的水捕魚過年,現在被譚春雨賣給了私人。”
帕薩特羅開了二十多分鍾,終於來到了一處地勢開闊的村落,公路兩旁散落著一排排的土坯房,村裏極少有小汽車進入,沿途的群眾個個好奇地看著車子緩緩駛過。
盤口村有兩百多戶人家,家家戶戶都住著差不多的上下兩層土木結構的土坯房,村裏炊煙嫋嫋、雞犬相聞,是個非常典型的偏遠小山村。
與小山村一派寧靜祥和景象極不協調的,是村子外圍被砍伐殆盡的山丘和因過度采礦導致大麵積裸露的山體和下雨後衝刷下來的大量泥沙。
村裏還有兩棟建築非常引人注目,一棟是氣派的村委會辦公樓,另外一棟是譚秋華和譚春雨兩兄弟合建的大別墅。
車子經過譚春雨家大別墅時,李明亮看了幾眼,占地頗廣,粗略估計大約有1千多平米。
他家的大門修得非常氣派,門口還放著兩個威嚴的石獅子,車子靠近,能聽到裏麵幾隻狼狗的狂吠聲。
李明亮心裏冷笑一聲,暗道:
好一個高門大戶!
車子再往前開了一公裏,路太窄,進不去了,夏清風就把車子停在一棵大樹下麵,幾人下車步行。
“記者同誌,你們要不要去石古老頭家裏采訪一下?”
下車後,微胖老人試探性地問道。
“石古老頭是誰?”
李明亮故作不知地問道。
“他叫張石古,石頭的石,古代的古,他家的田被礦場上的泥沙淹沒了,他去找譚春雨理論,被譚春雨打斷了腿,我們也想去看看他。”
張全有憤憤不平地說道。
“哦,還有這樣的事!那請您帶路,我們現在就過去。”
李明亮最恨欺壓群眾的貪官汙吏,微眯的雙眼裏似有陣陣殺氣。
幾人沿著鄉間小路走了大約10分鍾,七拐八拐來到一棟低矮、破舊的土坯房前,微胖老頭站在外麵喊了幾句:“石古老頭,在不在家?”
“在喔,腳痛走不得。”
屋裏傳來一個虛弱的聲音。
李明亮跟著老人進入石古老頭的房間,裏麵狹小、陰暗、地麵沒有用水泥硬化,泥土鋪就的地麵曆經長年累月的踩踏,黝黑而光亮。
牆麵上抹的不是石灰而是黃泥砂漿,家具除了一個由兩條長凳搭起來的木板床外隻有一個樟木箱子。
床上躺著一個幹瘦的老人,右腳褲腿卷起,小腿上敷著紗布,青綠色的草藥汁水從紗布裏滲透出來,染得草席濕了一片,床頭旁一張高腳凳上放著一個留有一點藥汁的空碗,空氣裏彌漫著濃濃的藥味。
李明亮也是農家子弟,他見過許多窮人,但像石古老人家這麽困難的實屬不多。
此情此景,令李明亮心裏非常不好受。
一旁的蔣淦也被石古老頭家一貧如洗的場景深深震撼到了,他忙端起相機,裏裏外外,拍了好幾張相片,還專門對準石古老頭拍了兩張。
“石古,我們帶記者來采訪你了,這三個是市裏的記者,你有什麽冤屈都可以和他們說,他們會給你做主的!”
張全有看到老友的慘狀,忍不住紅了眼眶。
“記者同誌,你們要給我做主哇,這世道沒有王法了。”
張石古滿腹冤屈,一見到李明亮,立刻緊緊拉住李明亮的手,情緒激動地控訴起來:
“那個村書記譚春雨在村集體的山上亂采礦,下大雨,礦上的泥沙衝下來把我家山腳下一畝旱地、一畝水田給淹了!”
張石古,抬手抹了一把眼淚,可憐巴巴地說道:
“老天爺,我無兒無女,就靠種地過日子,這叫我怎麽活?我去找譚春雨說理,他一腳把我的腿骨踢斷,我家老太婆去找他討說法,譚春雨不但不賠醫藥費,還嚇唬老太婆說她再敢去找他,就連她的腿也打斷,真是欺負人呐!”
說到傷心處,石古老頭忍不住單手捂住胸口,“嗚嗚”地哭了起來。
“太可恨了!”聽不下去的夏清風咬牙切齒地說道。
“大爺,您放心,您的事情我們一定會幫你討一個公道!”李明亮安慰老人道。
“謝謝記者同誌!”石古老頭抹了一把眼淚。
“大爺,剛才聽您說您沒有子女,那請問您今年多大歲數了?”李明亮關切地詢問道。
“我老漢今年67歲咯,年紀大,身體又不好,快種不動地咯。”
石古老頭憂心忡忡地迴答道。
“那您有沒有享受農村分散供養特困戶的政策?”
李明亮在青石縣政府辦工作了兩年,對國家惠農政策還是很了解的,像石古老頭夫妻這樣沒有子女,年滿六十周歲的老人是可以享受農村分散供養特困戶待遇的。
“什麽政策?”
石古老頭不明白,好奇地問道。
“就是那個五保金,你有沒有?”李明亮簡單直白地說道。
“沒有,我們每年都去鎮民政所申請,民政所的幹部總是叫我們迴家等消息,這都七八年了,一點消息也沒有。”
石古老頭失望地說道。
“那好,大爺,您保重!”
李明亮光顧著調查,倒是把禁止超載這件事情給忘了。
微胖老人上車後非常興奮,左看看,右摸摸,十分淳樸可愛。
幹瘦老頭也默默地鑽進了車子。
“啊喲,這個座包是皮的喲!”
夏清風開車穩當,帕薩特開得很慢。
車子路過一處大麵積裸露的山體時,幹瘦老頭指著窗外說道:
“記者同誌你們看,那一大片山都是村集體的,現在村書記譚春雨霸占了,還在上麵亂挖礦,一下雨就好多泥沙衝下來,你看那邊一大片原來都是田,現在全部被埋了。”
一旁的蔣淦適時按下了錄音筆,點點頭說道:
“好的,我們會把這個記下來。”
車子又行進了幾裏路,微胖老頭又指著車窗外一大片幾乎被剃了光頭的山丘說道:
“記者同誌你們看,這裏500多畝村集體林,被那個村書記譚春雨賣給個了私人老板,山上原來全部都是水桶那麽大的鬆樹,全部被這些人砍光咯。”
“你看那個盤口水庫,以前我們這些村民每年春節前都會去放幹那個水庫的水捕魚過年,現在被譚春雨賣給了私人。”
帕薩特羅開了二十多分鍾,終於來到了一處地勢開闊的村落,公路兩旁散落著一排排的土坯房,村裏極少有小汽車進入,沿途的群眾個個好奇地看著車子緩緩駛過。
盤口村有兩百多戶人家,家家戶戶都住著差不多的上下兩層土木結構的土坯房,村裏炊煙嫋嫋、雞犬相聞,是個非常典型的偏遠小山村。
與小山村一派寧靜祥和景象極不協調的,是村子外圍被砍伐殆盡的山丘和因過度采礦導致大麵積裸露的山體和下雨後衝刷下來的大量泥沙。
村裏還有兩棟建築非常引人注目,一棟是氣派的村委會辦公樓,另外一棟是譚秋華和譚春雨兩兄弟合建的大別墅。
車子經過譚春雨家大別墅時,李明亮看了幾眼,占地頗廣,粗略估計大約有1千多平米。
他家的大門修得非常氣派,門口還放著兩個威嚴的石獅子,車子靠近,能聽到裏麵幾隻狼狗的狂吠聲。
李明亮心裏冷笑一聲,暗道:
好一個高門大戶!
車子再往前開了一公裏,路太窄,進不去了,夏清風就把車子停在一棵大樹下麵,幾人下車步行。
“記者同誌,你們要不要去石古老頭家裏采訪一下?”
下車後,微胖老人試探性地問道。
“石古老頭是誰?”
李明亮故作不知地問道。
“他叫張石古,石頭的石,古代的古,他家的田被礦場上的泥沙淹沒了,他去找譚春雨理論,被譚春雨打斷了腿,我們也想去看看他。”
張全有憤憤不平地說道。
“哦,還有這樣的事!那請您帶路,我們現在就過去。”
李明亮最恨欺壓群眾的貪官汙吏,微眯的雙眼裏似有陣陣殺氣。
幾人沿著鄉間小路走了大約10分鍾,七拐八拐來到一棟低矮、破舊的土坯房前,微胖老頭站在外麵喊了幾句:“石古老頭,在不在家?”
“在喔,腳痛走不得。”
屋裏傳來一個虛弱的聲音。
李明亮跟著老人進入石古老頭的房間,裏麵狹小、陰暗、地麵沒有用水泥硬化,泥土鋪就的地麵曆經長年累月的踩踏,黝黑而光亮。
牆麵上抹的不是石灰而是黃泥砂漿,家具除了一個由兩條長凳搭起來的木板床外隻有一個樟木箱子。
床上躺著一個幹瘦的老人,右腳褲腿卷起,小腿上敷著紗布,青綠色的草藥汁水從紗布裏滲透出來,染得草席濕了一片,床頭旁一張高腳凳上放著一個留有一點藥汁的空碗,空氣裏彌漫著濃濃的藥味。
李明亮也是農家子弟,他見過許多窮人,但像石古老人家這麽困難的實屬不多。
此情此景,令李明亮心裏非常不好受。
一旁的蔣淦也被石古老頭家一貧如洗的場景深深震撼到了,他忙端起相機,裏裏外外,拍了好幾張相片,還專門對準石古老頭拍了兩張。
“石古,我們帶記者來采訪你了,這三個是市裏的記者,你有什麽冤屈都可以和他們說,他們會給你做主的!”
張全有看到老友的慘狀,忍不住紅了眼眶。
“記者同誌,你們要給我做主哇,這世道沒有王法了。”
張石古滿腹冤屈,一見到李明亮,立刻緊緊拉住李明亮的手,情緒激動地控訴起來:
“那個村書記譚春雨在村集體的山上亂采礦,下大雨,礦上的泥沙衝下來把我家山腳下一畝旱地、一畝水田給淹了!”
張石古,抬手抹了一把眼淚,可憐巴巴地說道:
“老天爺,我無兒無女,就靠種地過日子,這叫我怎麽活?我去找譚春雨說理,他一腳把我的腿骨踢斷,我家老太婆去找他討說法,譚春雨不但不賠醫藥費,還嚇唬老太婆說她再敢去找他,就連她的腿也打斷,真是欺負人呐!”
說到傷心處,石古老頭忍不住單手捂住胸口,“嗚嗚”地哭了起來。
“太可恨了!”聽不下去的夏清風咬牙切齒地說道。
“大爺,您放心,您的事情我們一定會幫你討一個公道!”李明亮安慰老人道。
“謝謝記者同誌!”石古老頭抹了一把眼淚。
“大爺,剛才聽您說您沒有子女,那請問您今年多大歲數了?”李明亮關切地詢問道。
“我老漢今年67歲咯,年紀大,身體又不好,快種不動地咯。”
石古老頭憂心忡忡地迴答道。
“那您有沒有享受農村分散供養特困戶的政策?”
李明亮在青石縣政府辦工作了兩年,對國家惠農政策還是很了解的,像石古老頭夫妻這樣沒有子女,年滿六十周歲的老人是可以享受農村分散供養特困戶待遇的。
“什麽政策?”
石古老頭不明白,好奇地問道。
“就是那個五保金,你有沒有?”李明亮簡單直白地說道。
“沒有,我們每年都去鎮民政所申請,民政所的幹部總是叫我們迴家等消息,這都七八年了,一點消息也沒有。”
石古老頭失望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