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柱從高架上拿下一個錦盒,他小心地打開錦盒,一條有些泛黃的汗巾映入他的眼中,汗巾的邊角有些黑漬,斑斑點點爬滿汗巾的邊緣,似乎都在告訴淩柱,這就是歲月的痕跡。
淩柱輕輕拂過汗巾上的斑點,也許這是當年銀杏的淚珠,也許是淩希的,在這錦盒裏,在這歲月中,它們都沉澱成這般模樣,印在汗巾上,嵌入淩柱的心底。
他想起了多年前,淩希大婚之時,淩曼成婚之時,似乎那些歡慶的器樂聲還在他的耳邊響起,紅色的禮服與人都晃入了他的眼中,可不管是哪一次,他都止步在心房之外,因為顧及,因為責任。
他低歎一聲,將汗巾放在懷中,他轉身拿起書桌上那冰冷的玉牒,手上傳來沁骨的刺痛,讓他無比冷靜。他將玉牒放入衣袖,又拿起官帽,遲疑了一會,舉起官帽安放在頭上,他望了望銅鏡,又正了正官帽,大步走出書房,大聲說道:“來人,套馬進宮。”
淩柱跟著內侍快步走在後宮之中,天色昏沉,一陣冷風吹過,淩柱冷得哆嗦了一下,他不由得拉緊了衣袖,他想初冬的雨水,向來急促且凜冽,一場雨一場寒,他加快了腳步,向著飛羽殿走去。
踏進飛羽前殿後,快步的他,不經意瞟見了一旁的暗門,暗門上的銅鎖在冷風中,哐當響。他停下了腳步,望向那暗門,曾經那暗門的另一側是繁華無限的清風苑,聽說淩希搬迴椒房殿後,清風苑也被向弘宣廢棄。
“國舅,怎麽了?”內侍見淩柱止步不前,問道。
淩柱看了看暗門上那鏽跡斑斑的銅鎖,他想現在的清風苑內應該是無比荒涼吧,這裏曾經銀杏生活過的地方,也在這無情的歲月中沉寂,最終成為被人們漸漸忘記的廢院,就像銀杏,他的眼眶紅潤起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後,說道:“沒什麽,勞煩公公帶路。”說完他跟著內侍繼續朝著飛羽殿內走去。
向弘宣端著熱茶,看了一眼跪在自己麵前的淩柱,他的手不斷晃蕩起茶蓋,今日淩柱沒有上朝,說是身體抱恙,而現在淩柱生龍活虎地出現在飛羽殿,到底是什麽事,能讓淩柱都不在意欺君之罪也要進宮呢?
“國舅,何事進宮?”
嘩啦一聲,外殿的門被冷門吹開,殿外下起了瓢潑大雨,向弘宣不禁往外看去,那雨水之下的寒氣,順著大殿的地板遊走進殿內,向弘宣不由得喝下一口熱茶,才將剛剛那陣冷寒拒之心口之外。內侍們立刻關上大門,雨水稀裏嘩啦敲打地麵的聲響,還是鑽進了殿內。
淩柱正直了身板,他恭敬地拿下了頭上的官帽,安放在一旁,凝視一眼後,幽幽開口說道:“陛下,淩家有罪。”
向弘宣一怔,他手中的茶蓋掉落在茶
碗上,他的眼神也變得深邃,他看了一眼小德子,小德子立刻會意帶著宮人都退出了內殿。淩柱從衣袖中拿出玉牒,伏地磕頭娓娓道來。
....................................................................................................................
向弘宣靜坐在內殿,一旁的內衛小聲地匯報著什麽,向弘宣的臉色凝重,殿內時不時就傳來雨水敲打窗門的聲響,在空蕩的內殿中,與內衛那細小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在空氣中來迴晃蕩,無處安放。
“查清楚了嗎?辰康真的不是冬日出生?”向弘宣的口中,艱難出聲。
“陛下,臣等在鄉下,找到了當年給辰康小王爺接生的穩婆,以及去太廟取迴了宗普牒,辰康小王爺確實是端王妃出宮後的第二年春天出生,足月出生。”
向弘宣的眼中有些濕滑,他揚起手臂,按住一側腦袋,一滴渾淚悄無聲息地滑落下他的臉龐,被他那寬大的手掌擋在視線之外。許久,向弘宣幽幽地開口,問道:“端王有沒有參與此事?”
“陛下,端王這些年不大在端王府中,與外界相傳,端王十分寵愛端王妃有些出入,端王妃找人私自定做玉牒之時,端王已經好幾日沒迴府了,端王對此事一無所知。”
向弘宣遲疑了一會,他又問道:“那端王知道,當年端王妃在後宮的事嗎?”
“不知道端王妃使了什麽手段,端王不清楚當年之事,曾經端王也無比珍視端王妃,隻不過當端王妃容顏憔悴之後,端王才日漸對端王妃冷淡。”
向弘宣揮了揮手,內衛會意地退下,他緩緩起身來到外殿的門口,猛地推開了大殿的門,殿外大雨連天,他問向殿外的小德子:“這大雨下了多久。”
小德子看了看雨簾似的天空,輕聲說道:“陛下,已經下了三天了。”
向弘宣悠悠地抬起一隻腳,踏出了門口,殿外的雨水淋濺到了宮殿外的台階上,很快濺灑在向弘宣的鞋襪上,向弘宣低頭看著漸濕的鞋麵,說道:“擺駕,去椒房殿。”
....................................................................................................................
一頂精美的小轎行走在後宮之中,外麵漫天大雨,但也絲毫沒有驚擾到轎內的人,因為轎夫那穩當的步伐,因為轎內人心安穩,小
轎穿梭在雨中,往椒房殿走去。
顏姑姑撐著大傘在椒房殿外等候,不一會轎子到了,顏姑姑趕緊上前,撐起大傘恭敬地撩開轎簾,淩曼從轎內出來,她瞟了一眼給自己撐傘的顏姑姑,她認得,這人是椒房殿的管事姑姑,淩希身旁的第一人,如今不也是要侍奉自己,想到這,她的臉上都是得意之色。
“端王妃快進去吧,皇後娘娘還在等您。”顏姑姑催促道。
淩曼望了望那敞開的大門,淩希突然召她進宮,怕是知道了向弘宣要立她的兒子為皇嗣吧,風水輪流轉,進了宮又怎樣,當了皇後又怎樣,如今還不是要靠著她兒子佑護淩家,以後她們都得看著她的臉色。她低頭一笑,大步走進椒房殿。
“三妹妹來了。”淩希幽幽地開口說道。
淩曼看了看內殿,偌大的椒房殿裏,淩希坐在主位上,空蕩蕩的殿內隻有她們三人,而淩希臉上的表情有些複雜,讓淩曼有些吃不準,她恭敬地說道:“皇後娘娘,這麽著急傳臣妾進宮,不知所謂何事?”
淩希沒有搭理她,淩希看了一眼顏姑姑,顏姑姑轉身拿起放在幾案上的托盤,來到淩曼的身前。
“喝下吧,一切就都結束了。”淩希淡淡地說道。
淩曼眼前的托盤中是一壺酒,她問道:“這是什麽?”
“毒酒,這種毒不會入口即亡,六個時辰後你才會死,放心,本宮問過太醫了,這毒藥溫和的很,你不會感到痛苦。”
淩曼滿臉的不可思議,淩希是瘋了嗎?淩希不知道她的兒子將成為皇嗣了嗎?
“皇後娘娘,就算您是東俞的國母,您也不能說賜死臣妾,就賜死臣妾,更何況馬上臣妾的兒子就要成為陛下的嗣子,您不能這樣對我。”淩曼拿出全身的力氣,向淩希咆哮著,似乎隻有這樣,才能打消淩希那瘋狂的舉動。
淩希仰麵大笑起來,她緩緩起身,伴著笑聲一步步逼近淩曼,漸漸淩希臉上那笑容一點點消散,她的口中咬牙切齒,眼中也蹦出一道道殺人的目光,淩曼不由得後退,慌亂中跌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淩希來到她眼前,惡狠狠地說道:“本宮從小就知道你不夠聰明,但本宮沒有想到你會蠢成這樣,可偏偏長了一副不安分的心,你真不如你阿娘,冷秋葉好歹還會謀劃一下,至少還有點腦子,而你呢,蠢鈍如豬卻不知,還沾沾自喜,你要死,那就死遠點,為什麽要連累淩家,連累後族為你陪葬。”
也許是被淩希的話嚇著,淩曼有些茫然,以及害怕,她小聲問道:“到底怎麽了?”
“怎麽了?”
說著淩希從懷中拿出玉牒,她一揚手狠狠地摔在地上,淩曼一驚,她滿眼的恐慌,她立刻跪在地上,說道:“皇後,不,姐
姐,這事您就當不知道,等以後辰康繼承大統,您不僅是他的母後,你還是他的親姨母,他一定會孝敬你的。”
淩希嗤鼻一笑,淡淡地說道:“這玉牒是五弟給大哥的,大哥前幾日又送到了陛下那,陛下又給了本宮,你說本宮能當作不知道嗎?”
一聽淩希這話,淩曼徹底沒了希望,她六神無主,一雙眼睛不知道該看向哪去,淩希俯身,貼近她的耳邊,說道:“既然是你闖的禍,你就了結了這禍事吧,隻要你死了,淩家,後族才有生路。”
淩曼一下子迴過神來,她一把推開淩希,淩希晃蕩了幾步,顏姑姑立刻上前扶住了她,淩曼怒氣衝衝地吼道:“不,淩家不能保我,我為什麽要為淩家死。”
“你必須死,現在不是跟你商量,你不死也得死。”淩希冷冷地說道。
“我要去見陛下,我要跟陛下好好解釋一下,我不要替你們去死,委屈了我自己,成全你們。”
說著淩曼就要往殿外跑去,顏姑姑立刻上前攔住了她,將她拖拽到了淩希的麵前。淩希看著淩曼這不理智的行為,她滿臉的憤怒,她低吼道:“成全我們?就算你死,你也毀了大哥的前途,毀了淩家的未來,本宮好恨呀,當年就不該念及手足之情,早知道這樣,就該讓你跟冷秋葉一起死。”
淩曼惡狠狠地看著淩希,說道:“果然是你,是你殺了我娘。”
淩希拿起酒壺,顏姑姑按住了淩曼的頭,淩希一隻手捏住了淩曼的嘴,慢慢地將毒酒灌入淩曼的口中,淩曼使勁地晃動著,但她被倆人死死按住,那毒酒還是大量滾入她的喉嚨。
“冷秋葉是本宮賜死的,不過也是因為她毒殺主母,本宮賜死她,合情合理,而現在本宮賜死你,也是陛下示意的,你安心上路吧。”
淩希的眼角落下一滴清淚,她晃蕩了下手中的酒壺,似乎酒壺裏已經沒有一滴酒了,她隨手將酒壺丟在了一旁,顏姑姑也鬆開了淩曼,淩曼癱坐在椅子上,臉上的淚水與毒酒混著,滴落到地上,淩曼驚恐地看著地上的酒壺,她再次在後宮狼狽不堪,而且這次她還搭上了一條命。
淩希揮了揮手,顏姑姑喚來了宮人,架著淩曼出了椒房殿。淩希不自覺地走到窗口,看著滴滴答答的雨水,初冬的濕冷滾著死寂飄進她的心中,在她的心裏東跑西撞,好不痛快。不一會,顏姑姑再次走進內殿,她恭敬地說道:“皇後娘娘,端王妃已經被送出宮。”
“顏姑姑,你說銀杏會知道嗎?哥哥為了她,丟了前途,丟了一切。”淩希呆呆地問道。
“端王妃這事就像陛下的逆鱗,國舅太過莽撞了,國舅可以有很多選擇,比如可以讓五少爺上達天聽,也許會犧牲了五少爺的
前途,但對淩家,對娘娘最好。再不濟也可以讓娘娘告知陛下,雖然娘娘會與陛下更加生分,但也是個辦法。可現在國舅爺必定會被陛下深深忌憚以及厭惡。”顏姑姑惋惜地說道。
“顏姑姑你不懂,哥哥心中一直欠銀杏一個交代,這事他得親手了結。原本也是本宮想錯了,本宮以為時間會衝淡一切,可有些事情刻在了心中,怎麽可能會忘。”
“可是代價太大了。”
“大嗎?再大銀杏也活不過來了。”
(本章完)
淩柱輕輕拂過汗巾上的斑點,也許這是當年銀杏的淚珠,也許是淩希的,在這錦盒裏,在這歲月中,它們都沉澱成這般模樣,印在汗巾上,嵌入淩柱的心底。
他想起了多年前,淩希大婚之時,淩曼成婚之時,似乎那些歡慶的器樂聲還在他的耳邊響起,紅色的禮服與人都晃入了他的眼中,可不管是哪一次,他都止步在心房之外,因為顧及,因為責任。
他低歎一聲,將汗巾放在懷中,他轉身拿起書桌上那冰冷的玉牒,手上傳來沁骨的刺痛,讓他無比冷靜。他將玉牒放入衣袖,又拿起官帽,遲疑了一會,舉起官帽安放在頭上,他望了望銅鏡,又正了正官帽,大步走出書房,大聲說道:“來人,套馬進宮。”
淩柱跟著內侍快步走在後宮之中,天色昏沉,一陣冷風吹過,淩柱冷得哆嗦了一下,他不由得拉緊了衣袖,他想初冬的雨水,向來急促且凜冽,一場雨一場寒,他加快了腳步,向著飛羽殿走去。
踏進飛羽前殿後,快步的他,不經意瞟見了一旁的暗門,暗門上的銅鎖在冷風中,哐當響。他停下了腳步,望向那暗門,曾經那暗門的另一側是繁華無限的清風苑,聽說淩希搬迴椒房殿後,清風苑也被向弘宣廢棄。
“國舅,怎麽了?”內侍見淩柱止步不前,問道。
淩柱看了看暗門上那鏽跡斑斑的銅鎖,他想現在的清風苑內應該是無比荒涼吧,這裏曾經銀杏生活過的地方,也在這無情的歲月中沉寂,最終成為被人們漸漸忘記的廢院,就像銀杏,他的眼眶紅潤起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後,說道:“沒什麽,勞煩公公帶路。”說完他跟著內侍繼續朝著飛羽殿內走去。
向弘宣端著熱茶,看了一眼跪在自己麵前的淩柱,他的手不斷晃蕩起茶蓋,今日淩柱沒有上朝,說是身體抱恙,而現在淩柱生龍活虎地出現在飛羽殿,到底是什麽事,能讓淩柱都不在意欺君之罪也要進宮呢?
“國舅,何事進宮?”
嘩啦一聲,外殿的門被冷門吹開,殿外下起了瓢潑大雨,向弘宣不禁往外看去,那雨水之下的寒氣,順著大殿的地板遊走進殿內,向弘宣不由得喝下一口熱茶,才將剛剛那陣冷寒拒之心口之外。內侍們立刻關上大門,雨水稀裏嘩啦敲打地麵的聲響,還是鑽進了殿內。
淩柱正直了身板,他恭敬地拿下了頭上的官帽,安放在一旁,凝視一眼後,幽幽開口說道:“陛下,淩家有罪。”
向弘宣一怔,他手中的茶蓋掉落在茶
碗上,他的眼神也變得深邃,他看了一眼小德子,小德子立刻會意帶著宮人都退出了內殿。淩柱從衣袖中拿出玉牒,伏地磕頭娓娓道來。
....................................................................................................................
向弘宣靜坐在內殿,一旁的內衛小聲地匯報著什麽,向弘宣的臉色凝重,殿內時不時就傳來雨水敲打窗門的聲響,在空蕩的內殿中,與內衛那細小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在空氣中來迴晃蕩,無處安放。
“查清楚了嗎?辰康真的不是冬日出生?”向弘宣的口中,艱難出聲。
“陛下,臣等在鄉下,找到了當年給辰康小王爺接生的穩婆,以及去太廟取迴了宗普牒,辰康小王爺確實是端王妃出宮後的第二年春天出生,足月出生。”
向弘宣的眼中有些濕滑,他揚起手臂,按住一側腦袋,一滴渾淚悄無聲息地滑落下他的臉龐,被他那寬大的手掌擋在視線之外。許久,向弘宣幽幽地開口,問道:“端王有沒有參與此事?”
“陛下,端王這些年不大在端王府中,與外界相傳,端王十分寵愛端王妃有些出入,端王妃找人私自定做玉牒之時,端王已經好幾日沒迴府了,端王對此事一無所知。”
向弘宣遲疑了一會,他又問道:“那端王知道,當年端王妃在後宮的事嗎?”
“不知道端王妃使了什麽手段,端王不清楚當年之事,曾經端王也無比珍視端王妃,隻不過當端王妃容顏憔悴之後,端王才日漸對端王妃冷淡。”
向弘宣揮了揮手,內衛會意地退下,他緩緩起身來到外殿的門口,猛地推開了大殿的門,殿外大雨連天,他問向殿外的小德子:“這大雨下了多久。”
小德子看了看雨簾似的天空,輕聲說道:“陛下,已經下了三天了。”
向弘宣悠悠地抬起一隻腳,踏出了門口,殿外的雨水淋濺到了宮殿外的台階上,很快濺灑在向弘宣的鞋襪上,向弘宣低頭看著漸濕的鞋麵,說道:“擺駕,去椒房殿。”
....................................................................................................................
一頂精美的小轎行走在後宮之中,外麵漫天大雨,但也絲毫沒有驚擾到轎內的人,因為轎夫那穩當的步伐,因為轎內人心安穩,小
轎穿梭在雨中,往椒房殿走去。
顏姑姑撐著大傘在椒房殿外等候,不一會轎子到了,顏姑姑趕緊上前,撐起大傘恭敬地撩開轎簾,淩曼從轎內出來,她瞟了一眼給自己撐傘的顏姑姑,她認得,這人是椒房殿的管事姑姑,淩希身旁的第一人,如今不也是要侍奉自己,想到這,她的臉上都是得意之色。
“端王妃快進去吧,皇後娘娘還在等您。”顏姑姑催促道。
淩曼望了望那敞開的大門,淩希突然召她進宮,怕是知道了向弘宣要立她的兒子為皇嗣吧,風水輪流轉,進了宮又怎樣,當了皇後又怎樣,如今還不是要靠著她兒子佑護淩家,以後她們都得看著她的臉色。她低頭一笑,大步走進椒房殿。
“三妹妹來了。”淩希幽幽地開口說道。
淩曼看了看內殿,偌大的椒房殿裏,淩希坐在主位上,空蕩蕩的殿內隻有她們三人,而淩希臉上的表情有些複雜,讓淩曼有些吃不準,她恭敬地說道:“皇後娘娘,這麽著急傳臣妾進宮,不知所謂何事?”
淩希沒有搭理她,淩希看了一眼顏姑姑,顏姑姑轉身拿起放在幾案上的托盤,來到淩曼的身前。
“喝下吧,一切就都結束了。”淩希淡淡地說道。
淩曼眼前的托盤中是一壺酒,她問道:“這是什麽?”
“毒酒,這種毒不會入口即亡,六個時辰後你才會死,放心,本宮問過太醫了,這毒藥溫和的很,你不會感到痛苦。”
淩曼滿臉的不可思議,淩希是瘋了嗎?淩希不知道她的兒子將成為皇嗣了嗎?
“皇後娘娘,就算您是東俞的國母,您也不能說賜死臣妾,就賜死臣妾,更何況馬上臣妾的兒子就要成為陛下的嗣子,您不能這樣對我。”淩曼拿出全身的力氣,向淩希咆哮著,似乎隻有這樣,才能打消淩希那瘋狂的舉動。
淩希仰麵大笑起來,她緩緩起身,伴著笑聲一步步逼近淩曼,漸漸淩希臉上那笑容一點點消散,她的口中咬牙切齒,眼中也蹦出一道道殺人的目光,淩曼不由得後退,慌亂中跌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淩希來到她眼前,惡狠狠地說道:“本宮從小就知道你不夠聰明,但本宮沒有想到你會蠢成這樣,可偏偏長了一副不安分的心,你真不如你阿娘,冷秋葉好歹還會謀劃一下,至少還有點腦子,而你呢,蠢鈍如豬卻不知,還沾沾自喜,你要死,那就死遠點,為什麽要連累淩家,連累後族為你陪葬。”
也許是被淩希的話嚇著,淩曼有些茫然,以及害怕,她小聲問道:“到底怎麽了?”
“怎麽了?”
說著淩希從懷中拿出玉牒,她一揚手狠狠地摔在地上,淩曼一驚,她滿眼的恐慌,她立刻跪在地上,說道:“皇後,不,姐
姐,這事您就當不知道,等以後辰康繼承大統,您不僅是他的母後,你還是他的親姨母,他一定會孝敬你的。”
淩希嗤鼻一笑,淡淡地說道:“這玉牒是五弟給大哥的,大哥前幾日又送到了陛下那,陛下又給了本宮,你說本宮能當作不知道嗎?”
一聽淩希這話,淩曼徹底沒了希望,她六神無主,一雙眼睛不知道該看向哪去,淩希俯身,貼近她的耳邊,說道:“既然是你闖的禍,你就了結了這禍事吧,隻要你死了,淩家,後族才有生路。”
淩曼一下子迴過神來,她一把推開淩希,淩希晃蕩了幾步,顏姑姑立刻上前扶住了她,淩曼怒氣衝衝地吼道:“不,淩家不能保我,我為什麽要為淩家死。”
“你必須死,現在不是跟你商量,你不死也得死。”淩希冷冷地說道。
“我要去見陛下,我要跟陛下好好解釋一下,我不要替你們去死,委屈了我自己,成全你們。”
說著淩曼就要往殿外跑去,顏姑姑立刻上前攔住了她,將她拖拽到了淩希的麵前。淩希看著淩曼這不理智的行為,她滿臉的憤怒,她低吼道:“成全我們?就算你死,你也毀了大哥的前途,毀了淩家的未來,本宮好恨呀,當年就不該念及手足之情,早知道這樣,就該讓你跟冷秋葉一起死。”
淩曼惡狠狠地看著淩希,說道:“果然是你,是你殺了我娘。”
淩希拿起酒壺,顏姑姑按住了淩曼的頭,淩希一隻手捏住了淩曼的嘴,慢慢地將毒酒灌入淩曼的口中,淩曼使勁地晃動著,但她被倆人死死按住,那毒酒還是大量滾入她的喉嚨。
“冷秋葉是本宮賜死的,不過也是因為她毒殺主母,本宮賜死她,合情合理,而現在本宮賜死你,也是陛下示意的,你安心上路吧。”
淩希的眼角落下一滴清淚,她晃蕩了下手中的酒壺,似乎酒壺裏已經沒有一滴酒了,她隨手將酒壺丟在了一旁,顏姑姑也鬆開了淩曼,淩曼癱坐在椅子上,臉上的淚水與毒酒混著,滴落到地上,淩曼驚恐地看著地上的酒壺,她再次在後宮狼狽不堪,而且這次她還搭上了一條命。
淩希揮了揮手,顏姑姑喚來了宮人,架著淩曼出了椒房殿。淩希不自覺地走到窗口,看著滴滴答答的雨水,初冬的濕冷滾著死寂飄進她的心中,在她的心裏東跑西撞,好不痛快。不一會,顏姑姑再次走進內殿,她恭敬地說道:“皇後娘娘,端王妃已經被送出宮。”
“顏姑姑,你說銀杏會知道嗎?哥哥為了她,丟了前途,丟了一切。”淩希呆呆地問道。
“端王妃這事就像陛下的逆鱗,國舅太過莽撞了,國舅可以有很多選擇,比如可以讓五少爺上達天聽,也許會犧牲了五少爺的
前途,但對淩家,對娘娘最好。再不濟也可以讓娘娘告知陛下,雖然娘娘會與陛下更加生分,但也是個辦法。可現在國舅爺必定會被陛下深深忌憚以及厭惡。”顏姑姑惋惜地說道。
“顏姑姑你不懂,哥哥心中一直欠銀杏一個交代,這事他得親手了結。原本也是本宮想錯了,本宮以為時間會衝淡一切,可有些事情刻在了心中,怎麽可能會忘。”
“可是代價太大了。”
“大嗎?再大銀杏也活不過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