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揍的一瘸一拐的陳家子侄趴在村口好半天才從地上爬起來慢慢往村外走去。


    路過河邊的“小豐村”銘牌,他揉了揉自己青腫的臉皮,恨恨的朝牌子吐了口血水,這才慢慢的離開……


    陳家的風波在村裏人口中隻是順嘴提了一下,便煙消雲散。


    對於村裏人來說,什麽都沒有準備過年的吃食重要。今年家家都買了不少的豬肉,臘肉和臘腸的做法在他們村不是秘密,年前大家都忙著這些呢,哪有空去關注旁的人去?


    村裏人不關注外麵,外麵的人可沒少關注他們。


    他們村一向不太與外村或者外人交往,來去接觸的也都是固定的人群,所以他們也就不會知道如今“小豐村”這三個字在春陽府的分量。


    聽說他們村家家都是青磚大瓦房。


    聽說他們村水稻多的吃都吃不完。


    聽說知府大人對他們村甚是喜歡!


    聽說皇上還給他們村寫了牌匾!


    聽說他們村家家頓頓吃肉,銀子多的花都花不完!


    聽說他們村家家都是地主老爺,良田美妾,仆從成群。


    因著小豐村這一年和春陽府一樣頻頻的出現在各地官衙的口裏。


    甚至巡查使一路浩浩蕩蕩的帶著滿車滿車的東西迴去,這些都是老百姓能看到的事實。


    所以小豐村在眾人不清楚的狀態下聲名在外。


    剛開始是因著水稻產量的暴增,讓周圍鄉鎮甚至附近田莊的人心生羨慕。話傳的多了,免不得在裏頭說幾句酸話,羨慕成了嫉妒。


    然後上麵那些“聽說”就變得越來越誇大。


    這種誇大的事情,在下麵縣郡的官衙看來,聽起來有些好笑而已,真實情況是什麽樣的,他們心裏其實很清楚。在他們聽來,隻會覺著百姓愚昧,怎麽會相信如此離譜的事情。當然這事兒與他們也無關,無非是茶餘飯後的一點笑料,根本不值得他媽費口舌去糾正。


    而傳到其他府衙,這就是春陽府今年風頭太盛,同樣是當官,怎麽人家今年得了這麽好的運氣,不僅有如此亮眼的成績,居然遙遙領先於他們其他地域。


    可是怎麽說呢,這是新朝建立的第一年,無論上下都需要一些好消息振奮人心。


    巡察使迴京以後,聖上看了各項數據大為高興,大筆一揮,將小豐村的事跡寫了詔書下發各路行府。


    收到詔書的各位心思各異,有人真為了明年技術改良而高興,有人不滿春陽府的高調暗地裏上眼藥。


    反正不管怎麽說,小豐村的確是在他們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火遍了各路行府。


    要不說人精多著呢,有那消息靈通之人,早就開始四處打聽春陽府小豐村的糧種家裏還留的有沒有。而有的人僅僅隻是把消息傳出來,嫉妒嫉妒。


    真真假假的話摻和在一起,就有些讓人無法判斷真假。


    特別是從上層傳到下層以後,消息經過了無數次加工,傳的更加失真。


    恐怕就是真的懷疑他們村子的人來了,也不見得能知道這說的是他們自己。


    有些事情就是這樣,你不在意,別人在意。


    百姓之間其實也有暗搓搓的明爭暗鬥,因著這麽大一件事,春陽府人行走在外,吹牛打屁的時候格外的有麵子。


    這就導致了小豐村這幾個字頻頻的出現在周圍的地界上。


    沒去過春陽府的人好奇小豐村是不是如傳說中的那麽神奇,田裏能榨出油來、種的莊稼拿筐接都接不完?


    沒錯,傳言就是這麽離譜,可是就這還真有人信了。


    要說春陽府和承陽府交界之地,這半年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是什麽,那當之無愧的就是小豐村的傳奇。


    從最開始的小豐村會種不一樣的水稻,到後來小豐村地裏能出黃金,平安鎮上這家客棧的老板算是見證了流言的起起落落。


    他們平安鎮處在春陽府和承陽府交界處,是各路客商出入兩地的必經之地。


    自從春陽府出了小豐村這麽個大新聞以後,他這客棧來往的客商多少都要提幾句。反正是傳言,大家又都愛聽,說的多了他這客棧居然還有迴頭客來議論。


    他其實也能理解,在這疲憊乏累的趕路途中,聽到各種小道消息能讓人精神一振。


    若是大家在討論的時候,有客商爆點新料,那整個客棧的氛圍立刻就會被點燃,就是炒豆子就酒,也能多喝二兩下去。


    到最後他們爭的根本就不是傳言的真假,而是誰的爆料是真的,最後吵吵鬧鬧一場,各自迴房睡覺。


    他也在這樣的過程中,多賣出幾斤酒水,何樂而不為呢?


    他喜歡提,客人喜歡聽,皆大歡喜的事情。


    說的多了,他隻要趁著客棧人多的時候拋磚引玉的來上那麽一句“你們知道嗎?春陽府有個村子叫小豐村……”


    後麵自然有那健談的客商把他的話題接下去,剩下他就隻需要給小二個眼色,讓他隨時注意給客人添酒,自己則是坐在門口聽他們把話題越扯越遠,越說越離譜,最後賺的盆滿缽滿深藏功與名。


    若是懷初知道這裏有個小客棧靠著他們村的流言居然沒少賺,恐怕也得說一聲人才!


    客棧老板說的多了,自然對來往的客商了如指掌,雖說少有再次迴來的客商,但他這裏大多數接待的都是來往兩地之間靠著運輸差價走貨的小商販。


    真遇到大的商隊,他這小店也接待不起。


    他就是賣賣便宜客房,靠著勾兌點酒水賺些銀錢,所以他很是會看人下菜。


    當這幾名好漢進來的時候,他正好把今天的開頭拋了出去,果然就有人接了下去:“聽說那小豐村河裏都淌的是酒哪……”


    呃……


    作為已經把小豐村的事跡聽了不下數百個版本的人,他再一次被大家開口震到……


    搖了搖頭給了小二一個眼色,讓他去招唿客人,他自己則是懶洋洋的趴在櫃台裏,等著這一場你來我往結束。


    其後的結局與他所料無幾,一群人對小豐村到底怎麽個富法說法不一。


    每個人對於財富的想象不同,說出來的話自然也就不同,最後以一位汴州的客商勝利告終,原因是他的消息來源於某位七拐八拐的衙門裏的親戚。


    大家不是服氣他的信息,而是對他隱隱透出來的親戚而服氣。


    這樣的事情經曆的多了,老板已經無甚感覺。


    隻是他今天注意到,那幾個麵相粗獷的漢子居然從頭到尾都沒有參與其中,隻是在聽大家夥兒說話。


    來這裏的人,大多數是底層百姓,或者比種地的百姓好上那麽一點,容易受人鼓舞,容易激動。


    這幾個漢子明顯有些不同,他們沉默寡言,像是毫不關心場上的激動,一碟花生,從頭坐到尾,和大廳的氣氛尤為不同。


    他剛要起身去詢問一番,就見那幾人丟下倆個銅板,轉身頭也不迴的離開。


    “呸!窮鬼,裝什麽大爺,老子還以為是來了什麽大主顧!”


    “來福!來福!……你小子眼瞎了?客人都走了還不趕緊收拾桌子?等什麽呐!”


    罵完小二,這才轉身迴了後院。


    客棧外麵不遠處,剛剛從客棧離開的四人,轉身在街口的麻婆婆處買了十個熱騰騰的蒸餅,穿街走巷的到了一處破廟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村人去逃荒,苟在深山種田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靜的小魚sxy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靜的小魚sxy並收藏帶著村人去逃荒,苟在深山種田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