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八的清晨,潭州城的百姓發現,每一條街道或人員聚集的地方都有禁軍在巡視,而且每一隊禁軍都由幾名穿著醒目短裝的鎮永軍戰士帶隊。
百姓對威名遠揚的鎮永軍並不陌生,隻好奇平常都低調地待在碼頭等幾處軍營的鎮永軍,為什麽會出現在街頭,而且看似在執行某種軍事行動。
有大著膽子的人上去問詢,得到的迴答都很一致,他們隻是維持市麵秩序,晚一些會有官府的文告發出。
而在衙門、軍營等附近的居民更是發現,平時由禁軍守衛的這些要地,都換成了鎮永軍的士兵站崗,並架設了很多人都沒見識過的機槍。
稍有些見識的人都意識到,楚南這是變天了。
潭州刺史衙門前,張軾那張略顯疲態的臉上,透露出壓抑不住的興奮之情,雖然忙了一個通宵也看不出一絲的困意。
在王洵和蘇浩等人的指揮下,幾名鎮永軍戰士忙著在大門前掛起兩塊與眾不同的牌子,上麵分別寫著“潭州議政廳”和“潭州軍管會”的字樣。
沒有助興喝彩的人群,沒有盛大的場麵,就這樣無聲且匆忙,張軾覺得有些遺憾。
蘇浩似乎能體會到張軾的心情,稍微地站遠一些仔細地端詳兩塊牌子片刻,滿意地點點頭後一聲口令,從衙門裏跑出來十數名戰士,整齊劃一地列隊完畢。
“都有了,舉槍,放。”
蘇浩一聲令下,一列十二名戰士齊刷刷地對天鳴槍,驚起許多早起的鳥兒飛向天際。
“放。”
“放。”
蘇浩接連下令,連放十九槍後才停止,這時周邊已圍過來許多看熱鬧的百姓,他們都不敢靠近,隻在遠處交頭接耳地看著熱鬧。
鳴槍禮完畢,蘇浩才一改之前的莊重神色,對張軾說道。
“張廳長,從今天起你就算是上任了,有需要我們軍隊配合的地方,請跟王主任溝通,他是軍管會的主任。我們野戰部隊,不能參與到地方事務。”
然後,蘇浩又對王洵說道。
“王主任,我留下一個連的戰士聽你調遣,待潭州的警衛部隊組建後,我的部隊就得調防,以後的一切都拜托你了。”
其實,這都是早就議定好的事情,蘇浩再次說起來,有鄭重托付的意思。
按李子強的軍令,他目前最主要的任務是改編李迎的禁軍。
也許是覺得在兩位長輩麵前,如此嚴肅地交待工作有些不妥,蘇浩煞有介事地說完後轉換了口氣。
“公事辦完了,還要請兩位叔叔給我兜著一點,剛才下令上戰士們鳴槍,可是小浩我私下的主意。千萬不要讓別人嚼舌頭說我擾民,被三位大哥知道了,我少不得被批評一通。”
“哈哈,這是我們三個人拿的主意,怎麽能說是小浩你擾民呢。議政廳和軍管會成立是一件大喜事,總不能冷冷清清吧,少峰他們不會有意見的。”
蘇浩這一頓新奇的操作,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張軾剛剛的遺憾,也被這一陣槍聲一掃而空,反而覺得很有新意。
“是啊,張廳長說得對,你看這麽多百姓都見證了這一刻,哪能草草地了事呢。張廳長,我看正好借這個機會,提前讓文書把《告楚南百姓書》和《潭州軍事管製條例》,都在門口張貼出來吧。”
“這樣更好,也算是我們議政廳和軍管會熱熱鬧鬧地開張了。”
張軾開心一笑,馬上安排人張貼告示。
昨天晚上接到兩份告示的電文後,張軾已讓印刷工坊連夜印製數千份,還配備近百名的工作人員到街頭宣講,爭取讓每一個市民都能清楚告示的內容和意義。
不但如此,按政務院的統一要求,在幾個州府的茶館、飯店等公眾聚集區,還會聘請說書人按報紙內容連續宣講幾日,力爭讓政務院的大計方針深入人心。
要在本空時開展宣傳攻勢,陸少峰準備了許多的手段,最主要的工具便是報紙和傳單。
對印刷這個行當,陸少峰也下了一些心思,在他的指導下,不但將鉛活字印刷術提前數百年發明出來,還研製了一款二十世紀初的鉛活字印刷機。
有了電力驅動的半自動鉛字印刷機,永陵日報才能以每天數版的信息量出版發行,這個效率本時空無人能比。
隻有印刷術和造紙術得到長足的進步,教育才有可能普及到千家萬戶,而不再是士紳階層獨斷的資源,民智才能得到初步的開發,社會發展也就有了紮實的基礎。
可以說,陸記生產的半自動印刷機和印刷工藝,是超越槍炮威力的本時空國之重器。
陸記將這項技術至今還死死地握在手中,並沒有向社會推廣,是非賣品。
“少峰真是好手段啊,張廳長你看,一個以前的公子哥,經少峰調教幾年,已是統兵上萬的將軍了,讓我等都覺得自己老了許多,足可告慰蘇兄的在天之靈了。”
看著蘇浩匆匆而去的身影,王洵有感而發,同時也為自家能與蘇家交好而慶幸。
王洵能在四十多歲,從一個以前的小官僚,一躍而成為能主宰潭州的軍管會主任,究其根本是搭上了陸記的戰車。
現在的王家,與張家一樣,是潭州頂尖家族的存在,而且更大的機會已擺在了麵前。
女婿李子強是三巨頭之一,將來肯定要執掌全國的兵馬。若不是陸記明確地否定了君主製度,以李子強的地位,就是統兵的一字並肩王。
“是啊,小浩能有今天,少峰費了不少心思,也與子強和誌偉的悉心教導分不開。”
“王兄,我之前在永陵時,少峰鄭重提起,今後除了要開辦新式的小學、中學和大學教育外,還要開辦少年軍校,從小就培養後輩投身軍武,不知王兄對族中子弟有何計劃?”
難得地喘一口氣後,張、王兩位如今的潭州大員談起了家事。
他們這一輩,借著陸記的東風,將來肯定不會隻主政一州一府,做到一部一委的主管也有可能。可也得要為子孫們謀劃,一旦跟不上形勢,那就有可能被時代淘汰。
女婿趙誌偉也提醒過他,張家若要長盛不衰,必須要下力氣培養後輩,從現在做起。
“國之大事,教育為本,少峰這話說得很對。我已從族中挑選了十數名子弟,準備根據他們各自的喜好,送到學校或少年軍校學習,張兄想來也有此打算吧。”
“另外,子強向我建議,不但族中子弟,便是適齡的女子,也最好送去上學。陸記幾年前就有女子學校,還是妍娘操持的。陸記一向提倡男女平等,說這是社會發展大勢,將來女子也能為官主政。”
王洵說到蘇小妹時,也有幾分的讚許。不但為陸少峰生了一個大胖小子,還要擔任什麽女子委員會的主任,這可是千百年來沒有過的事情。
“若說女子為官,也隻有前唐時武皇帝獨樹一幟了。王兄說的女子委員會,我也知道一些,不但少峰極力主張,誌偉和子強也都深以為然。王兄,我們得多多努力了。”
張軾這話一語雙關,王洵也會意地一笑。
蘇小妹能站到台前主持事務,他們家的兩個小娘子身份和才學也不差幾分,將來自然也會有所任事。隻要鎮永軍能一路地高奏凱歌,政務院很快會拿下更多的地盤,張、王兩家各方麵都大有可為。
與張、王兩人在閑暇之餘還能高談闊論家事、天下事不同,在永陵至潭州的蒸汽機輪船上,李冒恨不得此刻能飛到潭州。
值此改天換地之時,李冒卻還在路上耗費時間,他的心急可想而知。
昨天議政到半夜,還忙著寫了一篇報紙的頭版,隻睡了不到兩個時辰,李冒就起身迴潭州。
兩三天都是這樣匆匆的來來迴迴,他這一身老骨頭還真有些吃不消。可事關自身和家族的前途,再累也得咬牙堅持。
三國的協議,打了李冒一個措手不及,他心裏早就將朝廷那幫愚蠢高官罵了個遍,一個個地都長著什麽豬腦子。
李冒對朝廷的得失並不在意,他計較的是自己被耍得團團轉,計較的是今後的前程,江寧,還是江寧,可江陵城現在又是一個怎樣的局麵呢?
李敢那兒,能不能為自己所用呢?李冒這時竟然沒想到當今皇上,而是想起這位政敵。
百姓對威名遠揚的鎮永軍並不陌生,隻好奇平常都低調地待在碼頭等幾處軍營的鎮永軍,為什麽會出現在街頭,而且看似在執行某種軍事行動。
有大著膽子的人上去問詢,得到的迴答都很一致,他們隻是維持市麵秩序,晚一些會有官府的文告發出。
而在衙門、軍營等附近的居民更是發現,平時由禁軍守衛的這些要地,都換成了鎮永軍的士兵站崗,並架設了很多人都沒見識過的機槍。
稍有些見識的人都意識到,楚南這是變天了。
潭州刺史衙門前,張軾那張略顯疲態的臉上,透露出壓抑不住的興奮之情,雖然忙了一個通宵也看不出一絲的困意。
在王洵和蘇浩等人的指揮下,幾名鎮永軍戰士忙著在大門前掛起兩塊與眾不同的牌子,上麵分別寫著“潭州議政廳”和“潭州軍管會”的字樣。
沒有助興喝彩的人群,沒有盛大的場麵,就這樣無聲且匆忙,張軾覺得有些遺憾。
蘇浩似乎能體會到張軾的心情,稍微地站遠一些仔細地端詳兩塊牌子片刻,滿意地點點頭後一聲口令,從衙門裏跑出來十數名戰士,整齊劃一地列隊完畢。
“都有了,舉槍,放。”
蘇浩一聲令下,一列十二名戰士齊刷刷地對天鳴槍,驚起許多早起的鳥兒飛向天際。
“放。”
“放。”
蘇浩接連下令,連放十九槍後才停止,這時周邊已圍過來許多看熱鬧的百姓,他們都不敢靠近,隻在遠處交頭接耳地看著熱鬧。
鳴槍禮完畢,蘇浩才一改之前的莊重神色,對張軾說道。
“張廳長,從今天起你就算是上任了,有需要我們軍隊配合的地方,請跟王主任溝通,他是軍管會的主任。我們野戰部隊,不能參與到地方事務。”
然後,蘇浩又對王洵說道。
“王主任,我留下一個連的戰士聽你調遣,待潭州的警衛部隊組建後,我的部隊就得調防,以後的一切都拜托你了。”
其實,這都是早就議定好的事情,蘇浩再次說起來,有鄭重托付的意思。
按李子強的軍令,他目前最主要的任務是改編李迎的禁軍。
也許是覺得在兩位長輩麵前,如此嚴肅地交待工作有些不妥,蘇浩煞有介事地說完後轉換了口氣。
“公事辦完了,還要請兩位叔叔給我兜著一點,剛才下令上戰士們鳴槍,可是小浩我私下的主意。千萬不要讓別人嚼舌頭說我擾民,被三位大哥知道了,我少不得被批評一通。”
“哈哈,這是我們三個人拿的主意,怎麽能說是小浩你擾民呢。議政廳和軍管會成立是一件大喜事,總不能冷冷清清吧,少峰他們不會有意見的。”
蘇浩這一頓新奇的操作,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張軾剛剛的遺憾,也被這一陣槍聲一掃而空,反而覺得很有新意。
“是啊,張廳長說得對,你看這麽多百姓都見證了這一刻,哪能草草地了事呢。張廳長,我看正好借這個機會,提前讓文書把《告楚南百姓書》和《潭州軍事管製條例》,都在門口張貼出來吧。”
“這樣更好,也算是我們議政廳和軍管會熱熱鬧鬧地開張了。”
張軾開心一笑,馬上安排人張貼告示。
昨天晚上接到兩份告示的電文後,張軾已讓印刷工坊連夜印製數千份,還配備近百名的工作人員到街頭宣講,爭取讓每一個市民都能清楚告示的內容和意義。
不但如此,按政務院的統一要求,在幾個州府的茶館、飯店等公眾聚集區,還會聘請說書人按報紙內容連續宣講幾日,力爭讓政務院的大計方針深入人心。
要在本空時開展宣傳攻勢,陸少峰準備了許多的手段,最主要的工具便是報紙和傳單。
對印刷這個行當,陸少峰也下了一些心思,在他的指導下,不但將鉛活字印刷術提前數百年發明出來,還研製了一款二十世紀初的鉛活字印刷機。
有了電力驅動的半自動鉛字印刷機,永陵日報才能以每天數版的信息量出版發行,這個效率本時空無人能比。
隻有印刷術和造紙術得到長足的進步,教育才有可能普及到千家萬戶,而不再是士紳階層獨斷的資源,民智才能得到初步的開發,社會發展也就有了紮實的基礎。
可以說,陸記生產的半自動印刷機和印刷工藝,是超越槍炮威力的本時空國之重器。
陸記將這項技術至今還死死地握在手中,並沒有向社會推廣,是非賣品。
“少峰真是好手段啊,張廳長你看,一個以前的公子哥,經少峰調教幾年,已是統兵上萬的將軍了,讓我等都覺得自己老了許多,足可告慰蘇兄的在天之靈了。”
看著蘇浩匆匆而去的身影,王洵有感而發,同時也為自家能與蘇家交好而慶幸。
王洵能在四十多歲,從一個以前的小官僚,一躍而成為能主宰潭州的軍管會主任,究其根本是搭上了陸記的戰車。
現在的王家,與張家一樣,是潭州頂尖家族的存在,而且更大的機會已擺在了麵前。
女婿李子強是三巨頭之一,將來肯定要執掌全國的兵馬。若不是陸記明確地否定了君主製度,以李子強的地位,就是統兵的一字並肩王。
“是啊,小浩能有今天,少峰費了不少心思,也與子強和誌偉的悉心教導分不開。”
“王兄,我之前在永陵時,少峰鄭重提起,今後除了要開辦新式的小學、中學和大學教育外,還要開辦少年軍校,從小就培養後輩投身軍武,不知王兄對族中子弟有何計劃?”
難得地喘一口氣後,張、王兩位如今的潭州大員談起了家事。
他們這一輩,借著陸記的東風,將來肯定不會隻主政一州一府,做到一部一委的主管也有可能。可也得要為子孫們謀劃,一旦跟不上形勢,那就有可能被時代淘汰。
女婿趙誌偉也提醒過他,張家若要長盛不衰,必須要下力氣培養後輩,從現在做起。
“國之大事,教育為本,少峰這話說得很對。我已從族中挑選了十數名子弟,準備根據他們各自的喜好,送到學校或少年軍校學習,張兄想來也有此打算吧。”
“另外,子強向我建議,不但族中子弟,便是適齡的女子,也最好送去上學。陸記幾年前就有女子學校,還是妍娘操持的。陸記一向提倡男女平等,說這是社會發展大勢,將來女子也能為官主政。”
王洵說到蘇小妹時,也有幾分的讚許。不但為陸少峰生了一個大胖小子,還要擔任什麽女子委員會的主任,這可是千百年來沒有過的事情。
“若說女子為官,也隻有前唐時武皇帝獨樹一幟了。王兄說的女子委員會,我也知道一些,不但少峰極力主張,誌偉和子強也都深以為然。王兄,我們得多多努力了。”
張軾這話一語雙關,王洵也會意地一笑。
蘇小妹能站到台前主持事務,他們家的兩個小娘子身份和才學也不差幾分,將來自然也會有所任事。隻要鎮永軍能一路地高奏凱歌,政務院很快會拿下更多的地盤,張、王兩家各方麵都大有可為。
與張、王兩人在閑暇之餘還能高談闊論家事、天下事不同,在永陵至潭州的蒸汽機輪船上,李冒恨不得此刻能飛到潭州。
值此改天換地之時,李冒卻還在路上耗費時間,他的心急可想而知。
昨天議政到半夜,還忙著寫了一篇報紙的頭版,隻睡了不到兩個時辰,李冒就起身迴潭州。
兩三天都是這樣匆匆的來來迴迴,他這一身老骨頭還真有些吃不消。可事關自身和家族的前途,再累也得咬牙堅持。
三國的協議,打了李冒一個措手不及,他心裏早就將朝廷那幫愚蠢高官罵了個遍,一個個地都長著什麽豬腦子。
李冒對朝廷的得失並不在意,他計較的是自己被耍得團團轉,計較的是今後的前程,江寧,還是江寧,可江陵城現在又是一個怎樣的局麵呢?
李敢那兒,能不能為自己所用呢?李冒這時竟然沒想到當今皇上,而是想起這位政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