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衝突,大唐的水軍吃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虧,除了近百艘大小船隻被毀之外,人員的損失並不嚴重。
蘇浩並沒有趕盡殺絕去拉更多的仇恨值,放任漂在江麵上的唐軍士兵自救後,便帶著船隊繼續前行。在距金陵城約五公裏的河麵上,蘇浩令船隊拋錨,一番警戒性的布置後便坐等城中的消息。
很詭異的是,當金陵城中得知這一消息時,一向高調地喊打喊殺的一些高官,竟然都保持了沉默,誰也不再要強行出頭。
李敢從李冒下榻的客舍出來後,直接進了宮中,求見皇帝李璟。李璟為烈祖李昪之子,是南唐的第二代國君。
開國之君李昪原名徐知誥,早年間被南吳睿帝加封為齊王,後受禪稱帝,國號為齊。公元939年,徐知誥恢複李姓,改名為昪,並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
李昪在建國後勵精圖治,南唐在經濟、文化上較為繁榮,對後世宋朝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然,這是原時空的曆史記載,而此時的大宋前身大周,正是南征北戰的中原大國,趙氏也會在四年之後,趁著大周軍征戰之際陳橋兵變,篡權奪國。
建國後的趙宋,似乎更多地繼承了南唐的衣缽,經濟、文化發展得極為繁榮。在沒有外敵入侵之前,儼然就是一副天朝上國的盛世繁華。
此刻的金陵城,就似一百多年後的宋徽宗年代,達官貴人們沉醉於花紅酒綠的生活,奢侈之風盛行。而李璟性格柔弱,毫無亂世之君的銳氣。
其子更是曆史上有名的唐後主李煜,擅長詩文歌賦,文章做得花團錦簇,卻無治國之能,以致於十幾年之後主動去大唐國號,改稱“江南國主”,以求得大宋的禮遇。
陸少峰判斷此時的大唐,就是外強中幹的典範,因而對蘇浩的舉動,沒有做過多的約束,反而想借此來測試一下,大唐能承受的壓力。
李敢跟李昪談了些什麽,外人無從得知。朝中的有心之人發現,李敢從宮中出來後,又馬不停蹄地再次求見李冒,兩人商談了一個多時辰,李敢才略顯輕鬆地告辭。
隨後的第二天上午,金陵城外的一處碼頭便被朝廷派出的禁軍清空,不多時便有二十來艘蒸汽機輪船駛進了碼頭,從船下來的赫然是一隊隊的鎮永軍士兵,開始有序的接管碼頭的防衛。
“蘇師長,你在江麵上打得倒是痛快,可苦了我在金陵城硬撐著。要不是少峰跟我透了底,我這一把老骨頭還真經不起折騰。”
李冒帶著衛隊在碼頭迎上蘇浩後,雖是一見麵就開口抱怨,可看他頗有些得意的模樣,怎麽也不像是有多大壓力似的。
“哈哈,李院長,不是蘇浩無事生非,而是這大唐的水軍有些欺人,竟然要攔截我們的船隊,想把幾大船的財貨都呑了。我再不反擊,豈不是墮了鎮永軍的威名,迴去我沒辦法交差啊。”
蘇浩知道這老小子是故意叫屈,張口就是滿嘴的跑火車,反正也不用自己去跟朝廷官員去打嘴炮,隻要有一個強扯的借口就行。
兩人打著哈哈,進到蘇浩的座船後才聊起正事。
“李院長,從目前朝廷的反應來看,似乎也不想將這事弄大,不知他們到底打的什麽主意?對陸院長提出的兩點要求,朝廷又是一個什麽說法?”
在李冒麵前,蘇浩隻稍稍地收斂一下姿態,沒有上下級之間該有的尊敬。
李冒也不以為意,也以平等的態度說道。
“李師長,這次出麵接洽的人隻有一個李敢,其他的朝中大臣並沒有明麵上的接觸。看那李敢的意思,就是不再刻意迴應陸院長的要求,就當什麽事也沒有發生。”
“這怎麽能行呢,我大老遠地跑這一趟,就是要來討一個說法的。他們既然都當縮頭烏龜,那就讓我們的大炮跟他們談談。要不是顧及到李院長的安危,依我的性子,早就一路打過來了。”
蘇浩此時,特意學著趙誌偉的做派來,大有一言不合就開打的意思。
“蘇師長,我們還是見好就收為好。李敢也開出了一些好處來,為的就是平息事端。我也會再向李敢施壓,爭取將楚南的利益最大化。”
老狐狸似的李冒,早已看出蘇浩這是在唱高調,很配合地做出好言相勸的姿態後,隨即將昨天與李敢的商量要點通報給蘇浩。
說是協商,其實大多是楚南方麵提出的幾項要求。其一是楚南在金陵城設置一個辦事處,負責楚南與朝廷的聯絡,辦事處的人員享有法外特權,不受大唐律法的處置。
其二,大唐重新向楚南開放全部的市場,所有原產於楚南的貨物,隻一次性向朝廷繳納一定比例的商稅後便可行銷大唐全境,地方官員不得再行征稅。
其三是,朝遷將贛西一處鐵礦山、一處煤礦山的開采權出售給楚南,開采期限是二十年。
其四,在贛西和潭州交界處,設立大型的交易市場,兩地的商人可以自由買賣,雙方的官員不得幹涉。
其五,做為迴報,楚南每年向朝廷繳納銀錢五萬兩,而朝廷給予楚南以充分的自主權。
這一條還是陸少峰考慮到給朝廷一個台階而主動提出來的,隻要能自由通商,五萬兩銀子就不是一個事,也是讓朝廷看到楚南方麵並不是咄咄逼人。
“李院長,還要向朝廷繳納五萬兩你銀子,這會不會矮化了我們楚南,哪有打不過還能得好處的道理?要我看,該是朝廷給楚南賠銀子才是。”
對最後這一條,蘇浩是明知故問,他總得要表示一些異議才行。
“嗬嗬,這是陸院長主動提出來的,讓朝廷得些麵子,我們得實惠就行。楚南每年從大唐賺到的銀子,何止地倍於五萬兩呢。”
李冒嘿嘿地笑過後才說起朝廷的要求。
李敢提出來的都是軍需品的采購,其中最重要的兩項,一是每年向楚南購買一萬支步槍、一百萬發子彈,其二是每年向楚南采購五百噸優質的鋼材。
當然,李敢還想著購買陸記出產的重炮和機槍等重型武器,被李冒以要迴去商量為由拒絕。
“李敢到是好算計,每年購買一萬支步槍,兩三年下來就可以打造一支全火器化的精銳部隊。到時除了鎮永軍,周圍還有哪支軍隊能跟他較量?還有五百噸的鋼材,又能打造幾萬禁軍使用的刀槍甲胄了。”
蘇浩其實心裏跟明鏡似的,一萬支步槍加一百萬發子彈,看起來很多,實則經不起消耗。沒有子彈,步槍比燒火棍還不如。
而火器部隊,日常訓練消耗的子彈不是小數目。若以鎮永軍的訓練大綱來操練,隻怕一年不到,一百萬子彈就不剩下多少,根本就不能發起較大規模的戰役。
本時空內,又沒有第二個渠道來獲得子彈。隻怕大唐的軍隊裝備步槍越多,就越被楚南拿捏得死死的,這也是李子強最終決定向大唐出售步槍的原因。
當然,陸記還會在外售的步槍上做一些手腳,這些步槍的性能肯定是較鎮永軍的製式裝備,差上兩三代,但足以吊打其它的火器軍。
對於因出售步槍給自身帶來的安全隱患,陸少峰看得很開。三兄弟的勢力發展到現在,如果不能做好這一點防範,那就真可以在家抱孩子算了。
因為危及安全的,不僅僅是火器或步槍,食品、飲水等各方麵都有隱患,防不勝防。真正的安全是建立在自身的強大和一套健全的機製上的。
所以,在趙誌偉受到襲擊後,陸少峰決定大舉出擊,讓對手沒有再算計的心思或者說形成有效的恐嚇。後世的武器更加先進,可以殺敵於數千裏之外,也很少有某個大國領導人受到敵國的刺殺,究其本質還是後果太過可怕。
“李院長,我是一名軍人,帶兵打仗才是份內之事。這些事情,政務院決定了,就不是我能置喙的。我這次的主要任務,就是配合好李院長的工作。接下來還需要我做些什麽,李院長盡可吩咐。”
了解到交易的大概後,蘇浩便耍滑頭地不再理會細節上如何處理,將這些都推給李冒後,問起後麵的安排。
他此次來金陵,除了展示鎮永軍的軍威,還有另外一個任務,這是陸少峰和李子強昨天跟他溝通後才定下來的。
這個任務其實更多的是攻心之計,三兄弟要讓蘇浩站在前台,為本時代的年輕人樹立起一個典範來,以此激勵一些有誌之士,投身於一場轟轟烈烈的時代改造大業中。
這是為蘇浩立人設,人為地造就出一個本時代的冠軍侯。
“蘇師長一路勞頓,先與將士們歇息兩天。我已跟李敢商定,兩天後將由鎮永軍進行一場軍事表演,就在金陵城西的江麵上,讓朝廷的官員們看看什麽是雷霆之勢,也省去了許多的口舌之爭。”
“這是計劃之中的,就是李敢不這麽安排,我們自己也要操演一場的。城中有什麽需要我配合的嗎?兄弟們都是第一次來金陵,很多人都想進城去逛逛呢,李院長看看能不能安排?”
蘇浩這個要求,李冒沒有想到,他不知道這是不是楚南方麵的安排,或者是蘇浩公子哥的性子又來了,便有些為難地道。
“蘇師長,這個我可做不了主,要請示陸院長。就怕城中不太安全,真發生什麽意外,我們都不好交待啊。”
“這有什麽為難的,還怕朝廷對我們不利不成。這次我帶了五百的鎮永軍,加上李院長的兩百衛士,一個金陵城還困不住我們吧?”
蘇浩並沒有趕盡殺絕去拉更多的仇恨值,放任漂在江麵上的唐軍士兵自救後,便帶著船隊繼續前行。在距金陵城約五公裏的河麵上,蘇浩令船隊拋錨,一番警戒性的布置後便坐等城中的消息。
很詭異的是,當金陵城中得知這一消息時,一向高調地喊打喊殺的一些高官,竟然都保持了沉默,誰也不再要強行出頭。
李敢從李冒下榻的客舍出來後,直接進了宮中,求見皇帝李璟。李璟為烈祖李昪之子,是南唐的第二代國君。
開國之君李昪原名徐知誥,早年間被南吳睿帝加封為齊王,後受禪稱帝,國號為齊。公元939年,徐知誥恢複李姓,改名為昪,並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
李昪在建國後勵精圖治,南唐在經濟、文化上較為繁榮,對後世宋朝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然,這是原時空的曆史記載,而此時的大宋前身大周,正是南征北戰的中原大國,趙氏也會在四年之後,趁著大周軍征戰之際陳橋兵變,篡權奪國。
建國後的趙宋,似乎更多地繼承了南唐的衣缽,經濟、文化發展得極為繁榮。在沒有外敵入侵之前,儼然就是一副天朝上國的盛世繁華。
此刻的金陵城,就似一百多年後的宋徽宗年代,達官貴人們沉醉於花紅酒綠的生活,奢侈之風盛行。而李璟性格柔弱,毫無亂世之君的銳氣。
其子更是曆史上有名的唐後主李煜,擅長詩文歌賦,文章做得花團錦簇,卻無治國之能,以致於十幾年之後主動去大唐國號,改稱“江南國主”,以求得大宋的禮遇。
陸少峰判斷此時的大唐,就是外強中幹的典範,因而對蘇浩的舉動,沒有做過多的約束,反而想借此來測試一下,大唐能承受的壓力。
李敢跟李昪談了些什麽,外人無從得知。朝中的有心之人發現,李敢從宮中出來後,又馬不停蹄地再次求見李冒,兩人商談了一個多時辰,李敢才略顯輕鬆地告辭。
隨後的第二天上午,金陵城外的一處碼頭便被朝廷派出的禁軍清空,不多時便有二十來艘蒸汽機輪船駛進了碼頭,從船下來的赫然是一隊隊的鎮永軍士兵,開始有序的接管碼頭的防衛。
“蘇師長,你在江麵上打得倒是痛快,可苦了我在金陵城硬撐著。要不是少峰跟我透了底,我這一把老骨頭還真經不起折騰。”
李冒帶著衛隊在碼頭迎上蘇浩後,雖是一見麵就開口抱怨,可看他頗有些得意的模樣,怎麽也不像是有多大壓力似的。
“哈哈,李院長,不是蘇浩無事生非,而是這大唐的水軍有些欺人,竟然要攔截我們的船隊,想把幾大船的財貨都呑了。我再不反擊,豈不是墮了鎮永軍的威名,迴去我沒辦法交差啊。”
蘇浩知道這老小子是故意叫屈,張口就是滿嘴的跑火車,反正也不用自己去跟朝廷官員去打嘴炮,隻要有一個強扯的借口就行。
兩人打著哈哈,進到蘇浩的座船後才聊起正事。
“李院長,從目前朝廷的反應來看,似乎也不想將這事弄大,不知他們到底打的什麽主意?對陸院長提出的兩點要求,朝廷又是一個什麽說法?”
在李冒麵前,蘇浩隻稍稍地收斂一下姿態,沒有上下級之間該有的尊敬。
李冒也不以為意,也以平等的態度說道。
“李師長,這次出麵接洽的人隻有一個李敢,其他的朝中大臣並沒有明麵上的接觸。看那李敢的意思,就是不再刻意迴應陸院長的要求,就當什麽事也沒有發生。”
“這怎麽能行呢,我大老遠地跑這一趟,就是要來討一個說法的。他們既然都當縮頭烏龜,那就讓我們的大炮跟他們談談。要不是顧及到李院長的安危,依我的性子,早就一路打過來了。”
蘇浩此時,特意學著趙誌偉的做派來,大有一言不合就開打的意思。
“蘇師長,我們還是見好就收為好。李敢也開出了一些好處來,為的就是平息事端。我也會再向李敢施壓,爭取將楚南的利益最大化。”
老狐狸似的李冒,早已看出蘇浩這是在唱高調,很配合地做出好言相勸的姿態後,隨即將昨天與李敢的商量要點通報給蘇浩。
說是協商,其實大多是楚南方麵提出的幾項要求。其一是楚南在金陵城設置一個辦事處,負責楚南與朝廷的聯絡,辦事處的人員享有法外特權,不受大唐律法的處置。
其二,大唐重新向楚南開放全部的市場,所有原產於楚南的貨物,隻一次性向朝廷繳納一定比例的商稅後便可行銷大唐全境,地方官員不得再行征稅。
其三是,朝遷將贛西一處鐵礦山、一處煤礦山的開采權出售給楚南,開采期限是二十年。
其四,在贛西和潭州交界處,設立大型的交易市場,兩地的商人可以自由買賣,雙方的官員不得幹涉。
其五,做為迴報,楚南每年向朝廷繳納銀錢五萬兩,而朝廷給予楚南以充分的自主權。
這一條還是陸少峰考慮到給朝廷一個台階而主動提出來的,隻要能自由通商,五萬兩銀子就不是一個事,也是讓朝廷看到楚南方麵並不是咄咄逼人。
“李院長,還要向朝廷繳納五萬兩你銀子,這會不會矮化了我們楚南,哪有打不過還能得好處的道理?要我看,該是朝廷給楚南賠銀子才是。”
對最後這一條,蘇浩是明知故問,他總得要表示一些異議才行。
“嗬嗬,這是陸院長主動提出來的,讓朝廷得些麵子,我們得實惠就行。楚南每年從大唐賺到的銀子,何止地倍於五萬兩呢。”
李冒嘿嘿地笑過後才說起朝廷的要求。
李敢提出來的都是軍需品的采購,其中最重要的兩項,一是每年向楚南購買一萬支步槍、一百萬發子彈,其二是每年向楚南采購五百噸優質的鋼材。
當然,李敢還想著購買陸記出產的重炮和機槍等重型武器,被李冒以要迴去商量為由拒絕。
“李敢到是好算計,每年購買一萬支步槍,兩三年下來就可以打造一支全火器化的精銳部隊。到時除了鎮永軍,周圍還有哪支軍隊能跟他較量?還有五百噸的鋼材,又能打造幾萬禁軍使用的刀槍甲胄了。”
蘇浩其實心裏跟明鏡似的,一萬支步槍加一百萬發子彈,看起來很多,實則經不起消耗。沒有子彈,步槍比燒火棍還不如。
而火器部隊,日常訓練消耗的子彈不是小數目。若以鎮永軍的訓練大綱來操練,隻怕一年不到,一百萬子彈就不剩下多少,根本就不能發起較大規模的戰役。
本時空內,又沒有第二個渠道來獲得子彈。隻怕大唐的軍隊裝備步槍越多,就越被楚南拿捏得死死的,這也是李子強最終決定向大唐出售步槍的原因。
當然,陸記還會在外售的步槍上做一些手腳,這些步槍的性能肯定是較鎮永軍的製式裝備,差上兩三代,但足以吊打其它的火器軍。
對於因出售步槍給自身帶來的安全隱患,陸少峰看得很開。三兄弟的勢力發展到現在,如果不能做好這一點防範,那就真可以在家抱孩子算了。
因為危及安全的,不僅僅是火器或步槍,食品、飲水等各方麵都有隱患,防不勝防。真正的安全是建立在自身的強大和一套健全的機製上的。
所以,在趙誌偉受到襲擊後,陸少峰決定大舉出擊,讓對手沒有再算計的心思或者說形成有效的恐嚇。後世的武器更加先進,可以殺敵於數千裏之外,也很少有某個大國領導人受到敵國的刺殺,究其本質還是後果太過可怕。
“李院長,我是一名軍人,帶兵打仗才是份內之事。這些事情,政務院決定了,就不是我能置喙的。我這次的主要任務,就是配合好李院長的工作。接下來還需要我做些什麽,李院長盡可吩咐。”
了解到交易的大概後,蘇浩便耍滑頭地不再理會細節上如何處理,將這些都推給李冒後,問起後麵的安排。
他此次來金陵,除了展示鎮永軍的軍威,還有另外一個任務,這是陸少峰和李子強昨天跟他溝通後才定下來的。
這個任務其實更多的是攻心之計,三兄弟要讓蘇浩站在前台,為本時代的年輕人樹立起一個典範來,以此激勵一些有誌之士,投身於一場轟轟烈烈的時代改造大業中。
這是為蘇浩立人設,人為地造就出一個本時代的冠軍侯。
“蘇師長一路勞頓,先與將士們歇息兩天。我已跟李敢商定,兩天後將由鎮永軍進行一場軍事表演,就在金陵城西的江麵上,讓朝廷的官員們看看什麽是雷霆之勢,也省去了許多的口舌之爭。”
“這是計劃之中的,就是李敢不這麽安排,我們自己也要操演一場的。城中有什麽需要我配合的嗎?兄弟們都是第一次來金陵,很多人都想進城去逛逛呢,李院長看看能不能安排?”
蘇浩這個要求,李冒沒有想到,他不知道這是不是楚南方麵的安排,或者是蘇浩公子哥的性子又來了,便有些為難地道。
“蘇師長,這個我可做不了主,要請示陸院長。就怕城中不太安全,真發生什麽意外,我們都不好交待啊。”
“這有什麽為難的,還怕朝廷對我們不利不成。這次我帶了五百的鎮永軍,加上李院長的兩百衛士,一個金陵城還困不住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