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帕敢鎮,位於緬甸北部霧露河上遊西岸,盛產翡翠原石。


    老帕敢對麵有個地方,地名叫“勒馬拱”,意即挖下去一寸就產玉。


    在勒麻貢高崗上,建有大聖賢廟,塑有中國古代遠征將軍像,據說是他發現和開辟了玉石廠,被當地人民奉為守護神,此處開采的原石也因此多了一份靈運之氣。很多有實力的珠寶商都從該地開采翡翠原石。


    喜馬拉雅山脈,在滇、緬、藏、川交界部位呈膝狀往南急轉直下,其西支餘脈在緬北,克欽邦與實皆省交接界一帶,構成亙古蒼莽的野人山。


    馳名世界的翡翠玉石產區帕敢鎮,位於這條蛟龍的中脊。


    自帕敢礦區,挖出驚世美玉的幾百年來,一直是一代又一代西南人民,“窮走夷方,急走廠”的歸宿地。


    在這一代又一代的挖玉人之中,有帶著生存希望的滇西騰衝、盈江、祥雲、保山、施甸等地,無法數計的窮苦挖玉人,有投資與合夥,求玉發財的大小玉石老板,有買賣翡翠毛料、成品的翡翠商,有冥思苦想絞盡腦汁,苦索翡翠奧秘的翡翠專家們!


    他們所有人的心中,都向往這個最神秘莫測、最具有無窮魅力的翡翠原石聖地——帕敢礦區。


    帕敢鎮屬於緬甸克欽邦莫寧縣的一個鎮區。


    而緬甸克欽邦,是緬甸聯邦的克欽族自治邦。


    克欽邦位於緬甸聯邦北部和東北部,北部和中國的西藏昌都地區相鄰,東北部與中國的雲南省相毗連,西部與緬甸實皆省,以及印度的阿薩姆邦相接,南部與實皆省和撣邦北部相連接。


    緬甸的克欽邦和撣邦,都是緬甸北部生活的少數民族。


    克欽邦的克欽人,資料顯示是公元1世紀至5世紀,克欽族人從青藏高原東北部一帶,沿怒江、伊洛瓦底江上遊,南遷至緬甸境內居住生活。


    約在戰國秦獻公時,大部分景頗族人,從青藏高原南遷到江心坡一帶,後又逐漸西遷,越過瀾滄江、怒江及高黎貢山,進入滇西緬北交界地區繁衍生息。


    英國人二十世紀初,占領了緬甸,這一片土地,成為日不落帝國的聯邦之一。


    1942年,日軍占領緬甸後,克欽邦被反法西斯同盟軍,用作向日軍發動反攻的基地。在緬甸叢林作戰中,僅克欽族就消滅了5000多名日軍。


    中國遠征軍與英美盟軍。曾在緬甸密支那,同日軍血戰,取得密支那大捷。


    1948年,緬甸宣布獨立,緬甸憲法規定,國家的結構形式為聯邦製。


    賦予少數民族相當大的自主權,但是吳努政府並未真正執行這一政策,對獨立前許諾給予各少數民族上層人物的權利采取了限製、削弱和收迴的方針,並執行大緬族主義。


    1961年,緬甸宣布佛教為國教,克欽人信奉天主教,開始出現矛盾。


    1962年,緬甸軍人吳奈溫,發動軍事政變,組建軍政府,廢除了1948年的緬甸國家憲法。


    通過高壓政策壓製少數民族,造成克欽族等少數民族,與緬甸中央政府的關係日趨緊張。


    1963年,克欽獨立組織及克欽獨立軍,擴散到整個克欽邦,克欽民族居住地區,以及撣邦北部地區。


    1964年,緬甸政府軍開始對克欽獨立軍,發動大規模進攻,克欽獨立軍傷亡慘重。


    一九六五年二月底,在東南亞旅遊越南、泰國的李一帆,來到了緬甸北部帕敢鎮。


    克欽邦古代為中國領土。


    在唐代克欽邦屬於中國地方政權,南詔國的領土。


    宋代屬於大理國的領土,包含江心坡地區、坎底地區、胡康地區,這些地方在晚清和1941年民國時代,被英國占領並入英屬緬甸。


    1947年緬甸各邦向英國爭取獨立,同年翁山將軍依據彬龍協議,同意將克欽邦、撣邦等地,劃為自治區。


    克欽族主要信仰基督教,與中國景頗族是同一民族,他們雖跨國界而居,但彼此有著密切的血緣和曆史淵源關係。他們彼此來往密切,通婚互市。 從跨居中緬兩國的景頗族的族源、遷徙、稱謂、語言、習俗、宗教信仰、服飾等各方麵來看,他們是同—民族,僅隻分別居住於不同的國家而已。


    在克欽邦走村串寨,免費送藥治病,既解決了當地山寨人民的傷病疾苦,也得到了不少淳樸的山民,迴贈的翡翠原石。


    走進崇山峻嶺中的李一帆,受到克欽人的熱烈歡迎。


    緬甸政府軍和克欽獨立軍之間的戰火,硝煙依然在深山峽穀中彌漫,李一帆已經遇到好幾個,槍傷未愈的患者求醫。


    身背行囊風塵仆仆的李一帆,自然身上帶有消炎消毒止疼生肌的各種中西藥,前年在金馬河血案的時候,為安布倫治療打傷,那時候就備有足夠的各種藥品儲備。


    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熟悉的國人麵孔,差不多都能聽懂的語言,讓李一帆在克欽人中間,樹立起來一個很好的個人形象。


    本來就二十歲的年輕的年齡,雖然吃過幾年苦,少年時期燕京城裏,艱苦的生活水平,也比緬北人的生活水平,高不知道多少個等級。所以李一帆的身高、相貌、醫術、品行,在這個景頗族山寨中,成為了人人歡迎的偶像。


    在為一位青年病人,做好手臂槍傷化膿手術治療,清創消毒縫合包紮後,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準備離開這座百年古寨的時候,一位三十四五歲左右的年輕人,邀請年輕帥氣的醫生李一帆,到自己家裏做客。


    在這座古老的景頗族山寨中,居住著一千多景頗族同胞,李一帆已經在這裏徘徊三天時間了,為這裏的居民提供了免費的醫療服務,年老的腰疼腿疼胳膊疼的,來一張張清風張半仙傳授的膏藥,一貼就減輕了疼痛;幾個有刀傷槍傷的年輕人,也按照規範的清創消毒流程,進行全麵細致地處理,康複有望!


    雖然年齡不大,醫術得到景頗族人的認可,早就名聲遠播,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和探究。


    跟著叫自己的人一起,走進景頗族古老山寨中,普遍居住的吊腳竹樓中。


    他們居住的房屋為長方形,分上下兩層,下層距離地麵高度1至2米,堆放著薪柴、農具,飼養著豬、雞。


    上層住人,用竹隔成若幹間,每間設有一個火塘,除炊事的火塘外,火塘四周就是家人歇息的地方。房屋框架除柱子外,基本都用竹子做成,用藤條綁紮,屋頂以茅草覆蓋,牆麵和地板均用竹子編織或剖開鋪成。


    當這位說出找他來家裏,原因的時候,震驚得經多見廣的李一帆,也是目瞪口呆,大驚失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在東北鬆花江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邊小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邊小船並收藏重生在東北鬆花江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