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勒又名瓦城,是緬甸曼德勒省的省會、著名的故都、緬甸的第二大城市,是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


    緬甸佛教聖地之一。中部軍區司令部所在地。為緬甸中部物資集散地,是緬甸內地最大的交通運輸中心。


    曼德勒的巴利語名稱為:“羅陀那崩尼插都”,意為“多寶之城”的意思。


    曼德勒位於緬甸中部、伊洛瓦底江中遊東岸,是緬甸曆史上幾個古代王朝,曾經建都的地方,也是緬甸華僑大量聚集的城市。


    李一帆順利乘坐飛機,降落在曼德勒國際機場,來到了這座美麗的城市。


    走進曼德勒城市,看著馬路邊一座座沒有裝修,簡陋的中國餐館,看著一位年輕的虎牌啤酒小姐,手忙腳亂地忙著,招待一群臉紅紅的當地人。


    這家餐館憑借其美味的緬甸咖喱菜肴,俘獲了食客的心,鯰魚、大蝦、雞肉、蔬菜,任你挑選。


    一家服務旅遊者的印度餐館,位於一條小巷中間,這裏供應全素餐食,包括品種豐富的全麥餅,素菜茄子澆汁很好,有用純淨水製作的素菜汁,供應給每一位來客。


    市中心一家最棒的餐館,是這一路走來,見到的兩家撣族餐館之一,在這幢兩層的樓房裏,有鋥亮的電風扇,灶台上一溜十多個亮閃閃的瓦罐,盛著撣族菜肴,有多種素菜可供選擇。


    簡單品嚐了緬甸風味的美食,李一帆遊覽了曼德勒著名風景名勝區,曼德勒古城和曼德勒山。


    曼德勒古城,始建於1857年,由貢榜王朝俄明東王所建。


    古城位於曼德勒市區的北部,曼德勒山南麵,四周被護城河環繞,建築恢弘壯觀,向人們再現了貢榜王朝的輝煌時刻。


    曼德勒古城,曾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中,但堅固的古城圍牆、城門、護城河以及周圍的緬甸風格的木質樓閣都完整的保存下來,成為後來重新修建曼德勒古城,被破壞部分的重要摹本。古城內部還有文化博物館等建築,是曼德勒市最著名的景點之一。


    曼德勒山位於曼德勒市東北角,海拔240米,是該城市最高的山丘,曼德勒市便由此山而來。曼德勒山以其眾多的寶塔和佛寺而聞名於世,200年來,它一直是緬甸佛教徒,最主要的朝拜聖地。


    曼德勒山在南麵、東南麵、西麵和北麵的斜坡上都有台階,台階旁邊每隔一小段就有石凳供遊客休息,非常方便。


    攀登曼德勒山,將是一件非常有收獲的事情,沿途你可以看到,許多有特色的廟宇及神像,例如在距離山頂不遠處,就有一尊稱為“預言”的巨大佛祖雕像,用右手指著曼德勒市,相傳這尊預言佛祖,傳說佛祖傳教時,曾經路過此地,預言在2400年佛教盛行時代,在山腳下,也就是他宣揚佛法的地方,一定會出現一座繁榮的城市。


    篤信小乘佛教的緬甸人,以無比誠敬的心,建起大大小小的佛塔,宣揚著佛陀的偉大。


    盡管微薄的收入,連應付日常生活都捉襟見肘,但他們卻甘願將整個生活重心,甚至全部金錢投注給佛塔,以赤腳行走表達對佛的尊敬,以金箔為佛加身,他們相信這一世,對佛的虔誠奉獻,會轉迴到自己的來世,繼續受到神佛的守護。


    1885年至1948年期間,曼德勒一直處於英國的殖民統治中。


    在此期間,曼德勒始終是緬甸文化,以及佛教徒修行的中心,作為最後一座皇城,它被緬甸人,當作主權和國家形象的主要標誌。


    1948年,緬甸宣布建國獨立。曼德勒始終是緬甸的文化、教育及經濟中心。


    下午的時候,李一帆還是到著名的烏本橋上,欣賞了曼德勒的落日餘暉,才找一家賓館住下。


    烏本橋位於曼德勒城,阿馬拉布拉古城內,修建於貢榜王朝的敏東王時期,橫跨東塔曼湖,因日落美景而聞名於世。


    深受佛教思想影響的緬甸人,把它看成是婚姻和家庭的精神圖騰,被緬甸本地人稱為“愛情橋”。


    這座木橋長達1,200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柚木橋。


    橋墩、橋梁、鋪橋的木板都是用珍貴的柚木製作,橋上還建有6個,供人休憩的小亭子。


    烏本橋的落日很美,美得平和溫暖,不帶一點點哀傷或是落寞。


    李一帆站在烏本橋上,看著遠方的落日,恍惚迴到曆史名畫中,身上有了一絲滄桑厚重的感受。


    遠處天空中殘陽如火,從水麵直燒到天際,給四周全部塗上一層金紅。此時站在烏本橋上,會覺得遠處的高山、枯樹與小船,如同漂浮於水墨畫中,“人在看古畫,身在古畫中”的三分情懷。


    休息一晚上的李一帆,次日一大早,乘坐曼德勒到帕敢鎮的汽車,在朝霞映照下,向著正北方向高速行駛。


    曼德勒到帕敢鎮的距離,大約二百公裏左右,破舊的汽車在山間公路上,顛簸著向前行駛著,山間隱約的淡淡薄霧,籠罩著周圍的崇山峻嶺,不知名的小鳥,在茂密的熱帶叢林中婉轉的鳴叫著,如果這裏沒有迷人的翡翠原石,這裏不出產令人成癮的鴉片,估計也不會出現層出不窮的軍閥,也不會常年槍炮聲不絕,拚殺不斷,戰火紛飛。


    就算是到今天為止,緬北地區,還是戰亂頻發,民不聊生!


    難道《聖經》中“當上帝關了這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這句話有這麽大的魔力?上帝在緬甸北部,這一片崇山峻嶺之中,留下迷人的翡翠寶藏,就一定要在這裏留下難以愈合的矛盾,留下難以熄滅的戰火?


    也有可能是因為,這裏有了讓人成癮的罌粟,眩人雙目的翡翠,進而引起了資本的貪婪和覬覦,才造就了緬北無盡的人間悲劇?


    這事很有可能!


    因為在這個肮髒齷齪的世界上,占有欲沒有消滅的人世間,所有的黑色、白色、藍色的眼珠子,都見不得真金白銀和珠寶!


    難道資本就是產生戰亂的源泉嗎?


    在某些情況下,資本的逐利性,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衝突和不穩定。比如,一些跨國資本為了爭奪資源、市場,在背後推動一些國家或地區的局部動蕩,或者通過經濟製裁等手段,間接引發地緣政治緊張。


    例如在一些資源豐富的地區,外國資本為了控製石油等重要資源,可能會卷入當地的紛爭,使局勢變得更加複雜。


    然而,不能簡單地將資本定義為戰亂的源泉。戰爭和衝突的根源是非常複雜的,包括領土爭端、民族矛盾、宗教分歧、意識形態差異等諸多因素。


    資本隻是其中,可能起到一定催化作用的因素之一,許多戰爭和衝突的爆發,在沒有資本因素參與的情況下,也會發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在東北鬆花江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邊小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邊小船並收藏重生在東北鬆花江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