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小鎮上,住著一位名叫孫天球的人。他出生於一個貧寒的家庭,自幼便飽嚐生活的艱辛與困苦。為了改變命運,孫天球憑借著自己超乎常人的精明與算計,開始了他漫長而艱辛的財富積累之路。


    他每日早出晚歸,穿梭於市井之間,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賺錢的機會。無論是炎炎烈日,還是凜冽寒風,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從最微小的生意做起,一點點積攢著本錢,而後又通過巧妙的投資與經營,逐漸擴大自己的生意版圖。曆經無數個春秋的打拚,終於徒手積累至千金之富,成為了小鎮上赫赫有名的富人。


    然而,財富的增長並沒有讓孫天球變得慷慨大方,相反,他變得越發吝嗇。他的家中,妻兒常常因缺衣少食而凍餓不堪,但他卻視如陌路,仿佛這些與他毫不相幹。家中的米缸見底,妻兒餓得麵黃肌瘦,他也不肯輕易拿出一文錢去購買糧食。哪怕是自己,也時常麵臨凍餓之苦,可他隻是緊咬牙關,默默忍受,那錢財於他而言,已然成為了生命的全部意義,仿佛比他自己的生命更為重要。


    他對家中的一切開銷都嚴格控製,每一文錢的支出都要經過他的反複斟酌與算計。家中的衣物破舊不堪,他也不許更換;妻兒生病,他亦是舍不得請醫買藥,隻是讓他們在家中自行調養。他的吝嗇,不僅讓家人飽受折磨,也讓他在小鎮上成為了眾人厭惡與唾棄的對象。但孫天球對此毫不在意,他心中隻有那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


    一日,孫天球忽染重病,臥床不起。他深知自己大限將至,命人將自己多年所積之財一一陳於枕前。望著那閃爍著光芒的金銀,他的眼神中透露出貪婪與不舍,那幹枯的手指在金銀之上緩緩遊走,仿佛在撫摸著自己最心愛的寶貝。他口中喃喃自語:“爾竟非我有乎?”言罷,嗚咽而歿,至死都未能釋懷對財富的執著。


    孫天球未歿以前,家中便常常遭遇一些離奇之事。每至夜深人靜之時,家中總會傳來陣陣怪異的聲響,似有什麽東西在翻箱倒櫃。待眾人起身查看時,卻發現家中的財貨不翼而飛,隻留下一片狼藉。孫天球心急如焚,四處尋覓,卻一無所獲,整個人變得窘急欲死。可奇怪的是,不久之後,那些丟失的財貨又會於他所意想不到的地方再次出現,完好無損。如是者不一,反複多次。


    孫天球心中明白,這定是狐妖所為。他雖心中惱怒,卻又無可奈何,隻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錢財被狐妖玩弄於股掌之間。他試圖請道士來降妖除魔,可那狐妖似乎極為狡猾,每次道士到來,它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待道士離去,它又卷土重來。孫天球在這無盡的折磨中,心力交瘁,但對錢財的執著卻絲毫未減。


    在同一小鎮上,還有一位名叫劉某的人。他與孫天球一樣,亦是個以財為命之人。然而,他獲取財富的手段卻極為不正。劉某善於投機鑽營,常常利用各種手段盤剝百姓。他在小鎮上開設了多家店鋪,表麵上生意興隆,實則是通過壓低進價、抬高售價,以及在秤上做手腳等卑劣手段,榨取著百姓的血汗錢。


    他還常常勾結官府,依仗權勢,欺壓那些與他競爭的商家。許多小商販因不堪忍受他的打壓,紛紛破產倒閉,而劉某則趁機吞並他們的產業,進一步擴大自己的財富。他的財富如滾雪球般越積越多,但他的貪婪卻永無止境。他的家中,金銀財寶堆積如山,可他依舊不滿足,還在不斷地尋找著新的斂財機會。


    一歲除夕,這本是闔家團圓的歡樂時刻,劉某家中卻發生了一件怪事。平日裏吝嗇無比,從不願施舍分毫的他,竟像是中了邪一般,將數金饋於劉親友之貧者。眾人皆訝不類其平日所為,紛紛猜測其中緣由。


    旋即,消息傳來,劉某床前私篋為狐盜去二百餘金,而在放置錢財的地方,卻出現了數十紙謝柬。原來,孫天球之財乃是辛苦所得,狐怪其慳嗇,特戲之而已,意在告誡他財富不應成為吝嗇與冷漠的根源。而劉某之財來源不正,多是通過盤剝百姓、投機鑽營而來,故狐竟散之於眾,以懲其惡行,讓那些被他剝削的百姓能夠得到些許補償。


    狐妖此舉,其處置也顧得宜也。此事在當地傳為奇談,眾人皆對狐妖的善惡分明深感敬佩。人們意識到,財富應取之有道,若是過於吝嗇或靠不正當手段獲取,終將遭受報應。此後,每當人們談及此事,都會告誡身邊之人,莫要被貪婪蒙蔽雙眼,要珍惜財富,更要用財富去幫助他人,行正道之事。而孫天球與劉某的故事,也成為了小鎮上流傳千古的警示寓言,時刻提醒著人們要秉持善良與正直,遠離貪婪與邪惡。


    在杜林鎮,生活著一位名叫張福的貧苦之人。他出身於一個普通的農家,家中幾畝薄田難以維持生計,為了讓家人能夠勉強糊口,張福不得不以負販為業。每日,他都會挑著那裝滿小物件的擔子,穿梭於杜林鎮的大街小巷,用他那憨厚的笑容和樸實的吆喝聲,努力售賣著貨物,隻為換取那微薄的收入。


    張福生性老實憨厚,不善言辭,他總是默默地承受著生活的壓力。在與人交易時,他從不會耍心眼兒,總是以最公道的價格出售貨物,哪怕自己因此少賺一些,也覺得心安理得。然而,他的這份善良與老實,卻並未得到他人的尊重,反而成為了一些人欺辱他的理由。鎮上的一些地痞無賴,常常會在他的攤位前搗亂,不是偷走他的貨物,就是故意刁難他,而張福隻能默默忍受,從不與人爭執。


    一日,張福如往常一樣挑著貨物,沿著那熟悉的道路趕路。行至一處狹窄路段時,命運的齒輪開始無情地轉動。與裏豪狹路相逢的那一刻,張福的心中湧起了一股不祥的預感。那裏豪,乃是杜林鎮出了名的惡霸,仗著家中有錢有勢,平日裏橫行霸道,無惡不作。他看到張福擋了自己的路,頓時怒目圓睜,眼中閃爍著兇狠的光芒。二話不說,裏豪揮舞著手中的馬鞭,朝著張福撲了上去。張福驚恐地瞪大了眼睛,還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就被裏豪狠狠地推墮石橋下。


    時逢寒冬,河麵上的冰剛剛結成,那冰棱尖銳如鋒刃,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冰冷的寒光。張福重重地摔落在冰麵上,隻聽一聲慘叫,他的顱骨破裂,鮮血如泉湧般噴出,瞬間染紅了冰麵。他躺在那裏,痛苦地呻吟著,僅奄奄存一息。路過的行人看到這一幕,紛紛驚恐地捂住了眼睛,卻沒有人敢上前施救,因為大家都懼怕裏豪的權勢。


    裏胥,本應是維護鎮上治安、公正執法的人,然而在杜林鎮,他卻與裏豪狼狽為奸。看到張福的慘狀,他心中沒有一絲憐憫,隻有如何袒護裏豪的盤算。為了幫助裏豪逃脫罪責,裏胥毫不猶豫地遽聞於官。而那負責此案的官員,亦是個貪婪無比的貪官。他在聽聞此事後,心中暗自竊喜,看到了從裏豪處獲取巨額財富的機會。於是,他立刻下令,獄事頗急,意圖將張福屈打成招。


    張福被帶到官府後,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官府的衙役們對他嚴刑拷打,皮鞭如雨點般落在他的身上,打得他皮開肉綻。張福深知自己命不久矣,且家中尚有老母幼子無人照料,心中暗自悲苦。他明白,在這個黑暗的世道裏,自己根本無法與權勢抗衡。為了家人能夠活下去,他偷偷遣母前往裏豪處,言辭懇切地說道:“君償我命,與我何益。能為我養老母幼子,則乘我未絕,我到官言失足墮橋下。”裏豪為了能夠順利脫罪,當下毫不猶豫地諾之。


    張福雖然隻是一個貧苦的小販,但他粗知字義,心中也有著自己的一份倔強。盡管重傷在身,疼痛難忍,每一次移動都像是在遭受萬箭穿心之痛,但他還是強忍著劇痛,尚能忍痛自書狀紙。他在狀紙上詳細地描述了自己“失足墮橋下”的經過,其生供鑿鑿,讓人看不出絲毫破綻。官吏們在審閱狀紙時,雖心有疑慮,卻也無如何也。他們知道,這背後定有隱情,但在裏豪的賄賂和權勢的威壓下,他們選擇了視而不見。


    不久,張福終因傷勢過重,在無盡的痛苦和絕望中含恨而死。他的死,沒有引起官府的絲毫愧疚,也沒有讓裏豪受到任何懲罰。張福的老母和幼子,隻能在悲痛中默默哭泣,他們失去了家中的頂梁柱,未來的生活充滿了黑暗和迷茫。


    然張福死後,裏豪竟背信棄義,公然負約。他仿佛忘記了自己曾經對張福許下的承諾,對張福的老母和幼子不聞不問,任由他們在貧困和苦難中掙紮。張福之母悲憤交加,她無法接受這樣的不公,於是屢控於官,希望官府能夠為兒子主持公道。可終究因張福生前供詞有據,官府以種種理由推脫,不能為其主持公道。


    那裏豪此後依舊逍遙法外,橫行鄉裏。他更加肆無忌憚地欺壓百姓,搶奪他們的財物,破壞他們的家庭。眾人皆敢怒不敢言,隻能在心中默默詛咒他,希望有一天他能夠得到報應。


    直至一日,裏豪乘醉夜行,行至那座石橋之上。或許是張福的冤魂作祟,原本平靜的夜晚突然刮起了一陣狂風,風中似乎夾雜著張福的冤屈和憤怒。裏豪的馬受到了驚嚇,突然長嘶一聲,前蹄高高揚起,隨後馬忽蹶,裏豪徑直墮橋而死。他的身體重重地摔落在橋下的冰麵上,與張福當初的遭遇如出一轍。


    眾人聞之,皆曰:“是負福之報矣。”此事在當地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在感歎因果報應不爽的同時,也對官府的腐敗與黑暗深感痛心。先姚安公聞之,亦不禁長歎:“甚哉治獄之難也,而命案尤難。有頂兇者,甘為人代死;有賄和者,甘鬻其所親。斯已猝不易詰矣,至於被殺之人,手書供狀雲非是人之所殺,此雖皋陶聽之,不能入其罪也。倘非負約不償,致遭鬼殛,則竟以財免矣。訟情萬變,何所不有!司刑者可據理率斷哉!”此語一出,眾人皆深以為然,對這世間的司法公正與善惡有報有了更深的思考與警醒。


    愛堂先生,在這一方土地上乃是頗有名望之人。他生在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習得一身儒雅氣質,且性喜交遊,為人和善,心懷善念,常以助人為樂事,故而在當地深受敬重。


    一日,愛堂先生收到友人盛情邀約,前往赴宴。那宴會之處,布置得精致典雅,珍饈美饌擺滿桌席,眾人圍坐,談詩論文,氣氛熱烈非常。愛堂先生置身其中,心情愉悅,與友人推杯換盞,興致愈發高昂,不知不覺間,竟至夜深方覺該是歸家之時。


    此時,明月高懸,灑下如銀的光輝,將歸家的道路照得清晰可見。愛堂先生騎在馬背上,微醺的他被夜風吹拂著,隻覺愜意非常,心中滿是對這夜的寧靜的享受。他悠然自得地行進在道路上,思緒還沉浸在宴會上的歡聲笑語與高談闊論之中。


    然行至半途,變故突生。那原本溫順的馬不知為何,忽受驚嚇,長嘶一聲,聲震四野,隨後便狂奔起來。愛堂先生瞬間被這突如其來的狀況驚得酒醒大半,他緊緊抓住韁繩,試圖讓馬停下,可受驚的馬根本不聽使喚。


    四周草樹繁茂,在夜風中搖曳不止,仿若無數鬼魅在張牙舞爪。溝塍高低不平,馬匹在疾馳中幾次險些絆倒,愛堂先生在馬背上東倒西歪,險象環生。他的心跳急劇加速,心中暗叫不好,如此下去,怕是要命喪於此。他的腦海中閃過家中親人的麵容,閃過自己未竟的事業與抱負,恐懼與絕望漸漸湧上心頭。


    馬依舊在狂奔,愛堂先生的身體隨著馬的顛簸而劇烈搖晃,他感覺自己隨時都可能被甩落馬下,摔得粉身碎骨。他拚命地想要穩住自己的身形,同時眼睛也在焦急地尋找著能夠讓馬停下來的方法或助力。


    就在這千鈞一發的危急時刻,俄有人自道左出。其身形仿若鬼魅般飄忽,卻又透著一股莫名的沉穩。隻見他身形一閃,一手精準地挽住馬轡,那馬瞬間便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不再狂奔,前蹄在地上刨了幾下後,便安靜了下來。與此同時,另一隻手迅速將愛堂先生從馬上掖下,動作一氣嗬成,如行雲流水般自然流暢。


    待愛堂先生站定,驚魂未定之時,他才得以看清眼前之人。隻見這人穿著一襲黑衣,麵容雖看不太真切,但能感覺到一股正氣。那人輕聲說道:“老母昔蒙拯濟,今救君斷骨之厄也。”愛堂先生剛欲開口詢問其姓名,卻轉瞬之間,那人已消失得無影無蹤,隻留下愛堂先生獨自在原地,滿心的疑惑與詫異。


    愛堂先生環顧四周,試圖尋找那人離去的蹤跡,可四周除了隨風搖曳的草樹,再無其他。他心中充滿了疑問,自己究竟何時救助過老婦?為何對此毫無印象?這神秘之人又到底是誰?是鬼是神?還是其他什麽?


    愛堂先生自憶生平,搜腸刮肚,將自己過往的經曆一一在腦海中梳理,卻未有救助老婦之事。他在原地呆立良久,心中的疑惑如亂麻般糾結纏繞。他不禁暗自思忖,難道這便是佛經所謂無心布施,功德最大者歟?可自己這無心之舉到底是什麽?又為何會換來今日的救命之恩?


    此事如同一團迷霧,縈繞在他心頭,久久不散。此後,愛堂先生每逢與人談及此事,皆感慨萬千。他對這世間的因果循環與善念福報有了更深的敬畏與思索。他開始更加留意身邊之人的困苦,隻要有機會,便會伸出援手,無論大小善事,都盡心盡力去做,隻盼能多積善德,也希望能再次遇見那神秘之人,解開心中的謎團。而他的這段經曆,也在當地漸漸傳開,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奇聞軼事,讓更多的人對因果報應與善有善報的道理有了深刻的認識與感悟,也使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更加崇尚善良與德行,風氣為之一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午夜奇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餘生不相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餘生不相聚並收藏午夜奇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