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


    林煜接著這句話頭講道:“《左傳》有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說的便是,國家的建製和形成,離不開負責祭祀的貴族與巫師,通過這兩個階級群體的領導,才會形成一個國家的基本建製,其後就是無休止的戰爭與殺戮。”


    “正如上古時代的涿鹿之戰,開端便是黃河流域的華夏部落文明,在黃河帶來的天然水利優勢下,得到了顯著的發展,這就使得黃河流域的各個小部落對於土地和人口的需求日益變大。


    為了獲取這些需求,部落之間的兼並戰爭開始了,也就是最初的‘祀與戎’,伴隨戰爭規模變大,黃帝、炎帝、九黎(蚩尤)三大部落崛起。


    其中的黃帝部落因為喜好畜牧,戰勝了喜好種粟的炎帝部落,炎黃合並,與蚩尤戰於涿鹿,才有了如今的黎民百姓。”


    “黎民,九黎之民。百姓,炎帝、黃帝部的子孫。”


    “之後,堯舜禹啟,因為戰爭頻次的增加,到了大禹時代,華夏這個大部落就已經很強大了,占據了相當龐大的土地和人口,所以就有了姒啟奪位,開始了華夏曆史上第一個‘家天下’的時代!”


    說起來,姒啟稱王建夏的過程實際並不順利。


    被史書讚頌的“堯舜禹”禪讓製,也並非真正的禪讓,而是往往伴隨著血腥的殺戮與兵戎相見。


    其實這才正常,想想也知道,誰家得了首領的位子,有了近乎無限的權力,會甘願拱手再讓出去,而不是讓自己的後代繼承呢?


    傳於子孫後代,才是人性該有的立場。


    再看看曆史上的“堯舜禹”禪讓,李白曾專門寫過一首詩《遠別離》:“或曰堯幽囚,舜野死。”


    而李白這詩的來源,則是借鑒於兩晉南北朝時期,出土於魏襄王古墓的《竹書紀年》(各種史書古籍的殘篇,因為是竹簡記錄,整理後就叫《竹書紀年》)。


    《竹書紀年》對舜的記載隻有寥寥幾句:“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囚堯,複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後稷放帝子丹朱於丹水。”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舜把堯囚禁在了平陽,自己取代了帝位,還派人阻擋堯的兒子丹朱的路,不讓他和父親見麵,周族始祖後稷還把丹朱流放到了丹水。


    韓非子也曾說過:“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大禹死後,姒啟稱王建夏,實際也是差不多的流程。


    《竹書紀年》記載:“益代禹立,拘啟禁之,啟反起殺益,以承禹祀。


    韓非子則把這段曆史解讀為:“古者禹死,將傳天下於益,啟之人因相與攻益而立啟。”


    又有《戰國策·燕策》記述:“禹授益,而以啟為吏,及老,而以啟為不足任天下,傳之益也。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於益,其實令啟自取之。”


    總而言之,便是鬥爭非常激烈,而且還幾經波折,“叛亂”的姒啟曾遭伯益的有力反擊,一度處於劣勢,甚至還被拘禁。


    終於因有著姒禹的經營和培植,夏後氏根基更深、實力更強,在擁護者的支持下,夏後氏及其擁護者聯合起來對伯益發動戰爭,終於打敗了伯益,使啟奪得了後的權位。


    此後,夏後姒啟又繼而發動“甘之戰”,擊敗了強有力的有扈氏,徹底消除華夏族內的反對勢力,奠定了夏王朝“家天下”的基礎。


    林煜總結道:“正是夏後姒啟與伯益、有扈氏的接連戰爭,因為對於財富和權力的追逐,終於打破了氏族製度下自然發生的共同體權力。”


    “於是乎,國家便出現了。”


    “隨著類似的戰爭變得愈發頻繁,封建國家也會隨之擴張,而不斷變大、變強、變多……”


    聽完這一席話,在場聽課的五人皆是略微沉默片刻。


    鄭和倒還好,他本來就是軍伍出身,對戰爭和殺戮並不感到詫異,反而還覺得這才應當是真實的曆史。


    不用真刀真槍,全靠個人道德,哪可能真的去傳承“天下共主”的大位?


    如果真可以,那就隻能說明,傳位的“皇帝”肯定已經被繼位的“皇帝”給完全架空了。


    這不就與曆史上的三辭三讓一樣嘛,純粹走個過場罷了!


    楊榮沒有鄭和那般看得開,因為他是儒家讀書人,認可的是“堯舜禹”禪讓美德,這也算是史書流傳下來的“政治正確”。


    對於這幾乎算是從曆史邊角料裏摳出來的“真相”,不說讓楊榮大開眼界,卻也是讓他大為震撼!


    過了片刻之後……


    天牢內的眾人才算是勉強迴過神來,神色間依舊帶有揮之不去的驚訝和疑慮。


    朱高熾盯著對麵一臉認真的林煜,終是微微一歎:“林先生說的沒錯,若按《竹書紀年》來說,雖然很殘酷,但真相正是如此,國家……或者說王朝的建立,必然伴隨著血腥與殺戮。”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假!”


    朱高熾也不是什麽都不能容忍的昏君,雖然這話說出來不怎麽中聽,但他也還是不太在意。


    “嗯,既然都懂了,那我們就接著往下講。”


    林煜放下了手裏不停攪拌把玩的湯匙,伸手一指身後那幅大地圖中的“大明”。


    “首先,我們縱觀華夏大地的曆史就會發現,曆朝曆代但凡開國皇帝,或者史書留名的王朝雄主,比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他們總是能夠近乎無限製地去改革國家原有的製度和秩序。”


    “始皇帝統一六國,廢除了盛行華夏大地近千年的分封製,讓封建國家至此成為了曆史,改為郡縣製來治理天下,又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北築長城,創下千秋不世之功業。”


    “漢武帝同樣了不得,先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又延續推恩令,輔以酎金奪爵一次性廢除大量貴族,逐步讓大漢實現了中央集權,即便窮兵黷武而北驅匈奴,也沒有任何貴族敢於反抗。”


    “唐太宗李世民,大唐天可汗,皇帝中的皇帝,先後推廣改革均田製、府兵製,又大規模改革官製律令,完善三省六部製。”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改革完善科舉製,徹底消除了節度使武將威脅中央的隱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霸道總裁胖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霸道總裁胖總並收藏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