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還挺清楚。”


    林煜點頭表示讚揚。


    不愧是“三楊”之一,能史書留名的人才,先不管人品如何(《明史》記載的楊榮人品特別矛盾),這才能確實沒得說。


    鄭和見到林煜誇讚楊榮,也不甘示弱:“以日下為勾,日高為股,勾、股各乘並開方除之得邪至日。”


    好歹也是精通天文學的三寶太監,自然也得懂數學,不懂數學拿什麽去算天文?


    “你一個武將也懂勾股定理,厲害啊?”林煜故意說道。


    鄭和本來以為也會被讚揚,聽到這話頓時就閉口了。


    林煜見此,也不多說,剩下的兩個學生沒說話,顯然也是都對勾股定理有過研究。


    沒有研究也看不懂之前那麽複雜的天文學公式。


    林煜繼續說道:“既然都懂勾股定理,那剩下的也就簡單了。”


    林煜說很簡單,是真的確實很簡單。


    但凡是受過九年義務教育,學過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數的,那就都能依托下麵的方法,算出日地距離。


    沒辦法,這就是生得晚的好處啊!


    有了前人先賢去摸索,那作為後人的林煜,隻需要照葫蘆畫瓢就好了。


    又不是讓他憑空去搞發明創造,照著答案抄總不至於還能抄錯吧?


    嗯,日本當初的確是抄錯了,把中國古代的跪坐學去了,但沒注意看咱們的古人跪坐都有支踵,所以不會得羅圈腿。


    日本把支踵拿來幹嘛了?


    當然是擺壽司啊!


    嗬嗬~


    “所以,勾股定理和測算與太陽的距離,到底有什麽關係呢?”


    於謙作為林煜唯一“坦誠相見”的親傳弟子,充分發揮了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二者的關係嘛……”


    林煜沒有直接迴答,而是在地上快速的畫了三個圓形。


    分別標注:太陽—月亮—地球。


    接著,隨手畫線就將三個圓形的圓心連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標準的“直角三角形(肉眼來看)”。


    “在講課之前,我們先要知道,月亮本身是不會發光的,它的光線全部來自於太陽的反光。”


    對於林煜說的“月亮不發光”的先決條件,這四名學生倒是都不反對。


    因為月亮不發光的概念,自西漢開始,曆朝都有天文學者相繼提出,隻不過多為假想……


    “月與星,至陰也,有形無光,日照之乃有光。”——京房(西漢)


    “故月光生於日之所照,魄生於日之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光盡也。”——《靈憲》(張衡)


    比較近的,還有北宋的邵雍提出:“月體本黑,受日之光而白。”


    這些人具體怎麽得知月亮不發光的,已經無從考證,也沒有遺留任何的論證依據和書麵詳細資料。


    不過,倒是還有一個比較離譜扯淡的野史。


    那是一部唐朝的筆記小說《酉陽雜俎》,其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在唐文宗大和年間,有個叫鄭仁本的人,他有一個表弟,有次表弟和王秀才一起去嵩山上遊玩,結果因為玩的太瘋,迴來的時候已經很晚了,在下山時候被黑夜和大霧搞得迷路了。


    這時二人遇到一個穿白衣的神秘人,就找對方去問路,結果對方帶路是帶路了,但一邊帶路,又一邊跟他們說:“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月勢如丸,其影,日爍其凸處也。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予即一數。”


    後麵的情節其實都不重要,裏麵的靈異情節也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這個故事出自1200多年前。


    但故事裏卻明確說出,月球存在七種寶物(氧、矽、鎂、鐵、銅、鋁、鈦),而這七種礦物直到近代登月采集了月壤分析,才真正得知成分。


    再有裏麵說的“月勢如丸,其影,日爍其凸處也”,直接點明了月球存在坑坑窪窪的山脈和陰影。


    這些倒是發現得很早,也就公元1609年伽利略發明了天文望遠鏡才看到。


    離譜是真的離譜。


    匪夷所思也是真的匪夷所思。


    總不能說這部唐代小說的作者是個穿越者,故事是他根據現代知識寫出來的吧?


    後世分析來分析去,隻能歸類為巧合,是古人對於月亮的臆想猜測……


    說迴當下,林煜指著地上用“太陽、月亮、地球”組成的直角三角形,說道:“因為月亮本身不會發光,它的光亮都來源於太陽,所以要想組成這個直角三角形,就需要一個必要條件。”


    “上弦月?”


    鄭和遲疑了片刻迴答道。


    “沒錯,就是上弦月。”


    古人很早就已經認識到了月相存在變化,所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在這裏就是指代月相的變化。


    月相的具體變化,又被主要分為朔、上弦月、滿月(望)、下弦月四個概念。


    古人將月亮圓缺的一個周期稱為一個“朔望月(太陰月)”,把完全見不到月亮的一天稱“朔日”,定為農曆的每月初一,又把月亮最圓的一天稱“望日”,為農曆的每月十五(或十六)。


    整個“朔望月”的平均時間長度,剛好為29.天,也就是後世常說的一個月。


    林煜提到的上弦月,差不多就是每月的農曆初七到初八,黃經差為90°,太陽落山,月亮就已經在頭頂。


    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這時被太陽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可以被看到,這就稱之為“上弦月”。


    而下弦月則恰好相反,因為是滿月以後才出現,月亮升起的時間也會一天比一天遲,月亮的光照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更小。


    到了農曆二十三,黃經差270°,滿月虧去一半,這時的半月就隻會在下半夜出現於東半天空中,這就是“下弦月”。


    朔月嘛……


    就更簡單了,日月黃經差為0°,這時月亮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以黑暗麵朝向地球,且與太陽幾乎同時出沒,故地麵上壓根無法見到,這就是朔月,即為農曆初一。


    俗稱農曆初一看不到月亮。


    鄭和得到了林煜的肯定,也伸手對著地上的直角三角形講解道。


    “因為到了每月的上弦月,按照天文曆法中計算的時刻,黃經剛好差90°,也就是‘太陽—月亮—地球’必定為直角,再算出大地與太陽之間的角度是多少,那‘地球—太陽—月亮’的角度隻要減一下就能得出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霸道總裁胖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霸道總裁胖總並收藏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