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阿拉伯數字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作者:霸道總裁胖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煜思緒飄忽,不過刹那間,便於心中擬定好了出獄後的計劃。
先打好基礎,讓這個時代的大明,盡早意識到“數理化”這三門學科的重要性。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五個月時間。”
“什麽?”
於謙和夏原吉都有些沒反應過來。
林煜複述了一遍:“我說五個月,一個學期,就能讓這些零基礎的學員,學會最基本的算術,且能用在收稅記賬上麵。”
五個月時間,零基礎學會算賬……
別說於謙了,對算術更為精通的夏原吉,略微估算了一番也覺得不可能。
算術雖然不是什麽稀罕學問,但同樣也不是那麽隨隨便便就能學好來的。
夏原吉說的一年半載,都是往保守說的了,而且學的也隻是算術裏的皮毛。
真正要熟練掌握運用一部算經,動輒也要數年,乃至十數年,而且還要學習之人擁有極高的算學天賦。
夏原吉作為戶部尚書,也隻是粗淺掌握了一部《九章算術》,但真正要理解透徹,同樣還早得很。
至於融匯所有算經,取其精華至大成者,目前還沒有這樣的人物出現。
唐初的《算經十書》也是集齊了眾多算學大家,合力編纂才組成的一部教材,並且主要也就是組合起來,並沒有推陳出新。
這也是沒能建立起數學的“形式邏輯”的弊病!
後人隻能不斷重複從頭開始,甚至還要反向推導已經被前人開出的數學公式,因為前人沒有留下方法和形式邏輯。
清朝有位數學家梅瑴成(參與過《明史》天文的編纂),通過研讀《測圓海鏡》(李冶)與《四元玉鑒》(朱世傑)這兩部蒙元時期遺留的算學著作,發現《測圓海鏡》講到的天元術,與歐洲人的借根方比例很相似。
天元術是什麽呢?
通俗點說就是代數方程式,即一元二次、三次……高次方程,而四元術便是天元術的進階版本。
怎麽樣?
是不是覺得很眼熟,當年初、高中沒少受罪吧!
梅瑴成得到啟發,通過不斷驗算,終於是讓《測圓海鏡》中已然失傳了數百年的天元術,得以重見天日。
這既是好事,卻也很可悲!
幾百年前就出現了代數方程,結果卻是過眼雲煙,還要後人偶然發現,才得以重見天日。
夏原吉緩過神來,卻是看到林煜在地上用著極為規整的寫法,寫出了十個……嗯,符號?
“林先生,這是……?”
“阿拉伯數字啊!雖然這玩意兒實際不是阿拉伯人發明,而是天竺造出來的,但不得不說,確實用起來很方便。”
林煜說著,伸手點著地上剛寫出來的“1、2、3、4……9、0”一共十個數字。
“這幾個數字按照次序,代表了漢字中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零,總共十個數字,可以自由組合,形成新的數字。”
“比方說這個‘1’和‘0’組合,就是漢字的十,而‘1’和‘1’組合,就是漢字中的十一……然後,依次類推,往上增加數字的排列,還可以增加到百、千、萬……”
話音落下,林煜幾乎不用多做解釋,於謙和夏原吉便瞬間瞪大了眼睛。
他們這下明白了,為什麽林煜要專門推出幾個天竺人發明的數字。
古天竺發明的阿拉伯數字,對於夏原吉和於謙這兩個已經通讀過幾部算經,在算學一道上有些知識儲備的人來說,或許沒什麽大用,左右不過換種寫法。
但對沒有任何算學基礎的初學者而言,這簡直就是快速學會基礎算術的捷徑啊!
隻看阿拉伯數字與漢字算學中,對於術數的寫法,就能看出阿拉伯數字到底有多簡便。
可以說古天竺在數學造詣上不如同時代的中國,但在基礎數字運動的難易程度上,人家絕對能甩漢文表述以及歐洲人幾條街。
廢話,若是不簡單,誰推廣這玩意兒?
可以說,阿拉伯數字的推廣,極大降低了學習數學的基礎門檻。
因為它不僅用著方便,還同步簡化了公式表達。
於謙忍不住感歎:“想不到,天竺孱弱,還能有如此發明創造……”
夏原吉跟著點頭:“無論中外,不可小覷天下人,老朽受教!”
林煜說道:“阿拉伯數字隻是一方麵,雖然這是古天竺發明的,但現在拿來用正合適,可以降低初學者的學習門檻……”
夏原吉對此表示讚同,外藩要是有好東西能讓大明學習,促進大明的發展,那自然應該吸納過來,而不是在原地固步自封。
一味守舊,那是窮酸腐儒!
夏原吉想了想,又問道:“這天竺數字能夠表述一般讀數,也能更為簡便,那要是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該怎麽寫?”
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這是祖衝之算出來的圓周率,也是中國古代首次將圓周率確定到了小數點後七位,即3.。
可惜的是,祖衝之記錄圓周率算法的《綴術》,在五代十國的七十年亂世裏遺失了。
林煜說道:“圓周率啊……加個小數點唄!”
說著,就在地上寫下了圓周率的數字表達。
夏原吉看到這裏,心裏快速思索,這套天竺傳來的數字,配合上小數點的運用。
能否不隻僅限於教材,把它用到日常記賬當中來到底行不行?
行!當然行!
用數字記賬,肯定比文字記賬,要方便得多,算起來也能更快。
但也要注意,數字容易造假,真正記錄到賬本中的結果,還是需要用文字表述,防止底下人意圖中飽私囊,暗自篡改。
夏原吉這不僅是在設想,他已經打算把這套方便的數字,運用到今後戶部統籌算賬的工作裏麵。
能省下更多精力,提高工作效率,何樂而不為?
“如此說來,用這套天竺數字,就能夠解決問題了。”
於謙點頭:“那些退伍老卒隻是下鄉收稅,也不必真的對算術精通,哪怕死記硬背,也能勉強學會乘法、加減口訣,學會些皮毛,不至於算賬都不會,那也就夠用了。”
“算術這一項是解決了,那識字的問題又該怎麽辦……”
先打好基礎,讓這個時代的大明,盡早意識到“數理化”這三門學科的重要性。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五個月時間。”
“什麽?”
於謙和夏原吉都有些沒反應過來。
林煜複述了一遍:“我說五個月,一個學期,就能讓這些零基礎的學員,學會最基本的算術,且能用在收稅記賬上麵。”
五個月時間,零基礎學會算賬……
別說於謙了,對算術更為精通的夏原吉,略微估算了一番也覺得不可能。
算術雖然不是什麽稀罕學問,但同樣也不是那麽隨隨便便就能學好來的。
夏原吉說的一年半載,都是往保守說的了,而且學的也隻是算術裏的皮毛。
真正要熟練掌握運用一部算經,動輒也要數年,乃至十數年,而且還要學習之人擁有極高的算學天賦。
夏原吉作為戶部尚書,也隻是粗淺掌握了一部《九章算術》,但真正要理解透徹,同樣還早得很。
至於融匯所有算經,取其精華至大成者,目前還沒有這樣的人物出現。
唐初的《算經十書》也是集齊了眾多算學大家,合力編纂才組成的一部教材,並且主要也就是組合起來,並沒有推陳出新。
這也是沒能建立起數學的“形式邏輯”的弊病!
後人隻能不斷重複從頭開始,甚至還要反向推導已經被前人開出的數學公式,因為前人沒有留下方法和形式邏輯。
清朝有位數學家梅瑴成(參與過《明史》天文的編纂),通過研讀《測圓海鏡》(李冶)與《四元玉鑒》(朱世傑)這兩部蒙元時期遺留的算學著作,發現《測圓海鏡》講到的天元術,與歐洲人的借根方比例很相似。
天元術是什麽呢?
通俗點說就是代數方程式,即一元二次、三次……高次方程,而四元術便是天元術的進階版本。
怎麽樣?
是不是覺得很眼熟,當年初、高中沒少受罪吧!
梅瑴成得到啟發,通過不斷驗算,終於是讓《測圓海鏡》中已然失傳了數百年的天元術,得以重見天日。
這既是好事,卻也很可悲!
幾百年前就出現了代數方程,結果卻是過眼雲煙,還要後人偶然發現,才得以重見天日。
夏原吉緩過神來,卻是看到林煜在地上用著極為規整的寫法,寫出了十個……嗯,符號?
“林先生,這是……?”
“阿拉伯數字啊!雖然這玩意兒實際不是阿拉伯人發明,而是天竺造出來的,但不得不說,確實用起來很方便。”
林煜說著,伸手點著地上剛寫出來的“1、2、3、4……9、0”一共十個數字。
“這幾個數字按照次序,代表了漢字中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零,總共十個數字,可以自由組合,形成新的數字。”
“比方說這個‘1’和‘0’組合,就是漢字的十,而‘1’和‘1’組合,就是漢字中的十一……然後,依次類推,往上增加數字的排列,還可以增加到百、千、萬……”
話音落下,林煜幾乎不用多做解釋,於謙和夏原吉便瞬間瞪大了眼睛。
他們這下明白了,為什麽林煜要專門推出幾個天竺人發明的數字。
古天竺發明的阿拉伯數字,對於夏原吉和於謙這兩個已經通讀過幾部算經,在算學一道上有些知識儲備的人來說,或許沒什麽大用,左右不過換種寫法。
但對沒有任何算學基礎的初學者而言,這簡直就是快速學會基礎算術的捷徑啊!
隻看阿拉伯數字與漢字算學中,對於術數的寫法,就能看出阿拉伯數字到底有多簡便。
可以說古天竺在數學造詣上不如同時代的中國,但在基礎數字運動的難易程度上,人家絕對能甩漢文表述以及歐洲人幾條街。
廢話,若是不簡單,誰推廣這玩意兒?
可以說,阿拉伯數字的推廣,極大降低了學習數學的基礎門檻。
因為它不僅用著方便,還同步簡化了公式表達。
於謙忍不住感歎:“想不到,天竺孱弱,還能有如此發明創造……”
夏原吉跟著點頭:“無論中外,不可小覷天下人,老朽受教!”
林煜說道:“阿拉伯數字隻是一方麵,雖然這是古天竺發明的,但現在拿來用正合適,可以降低初學者的學習門檻……”
夏原吉對此表示讚同,外藩要是有好東西能讓大明學習,促進大明的發展,那自然應該吸納過來,而不是在原地固步自封。
一味守舊,那是窮酸腐儒!
夏原吉想了想,又問道:“這天竺數字能夠表述一般讀數,也能更為簡便,那要是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該怎麽寫?”
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這是祖衝之算出來的圓周率,也是中國古代首次將圓周率確定到了小數點後七位,即3.。
可惜的是,祖衝之記錄圓周率算法的《綴術》,在五代十國的七十年亂世裏遺失了。
林煜說道:“圓周率啊……加個小數點唄!”
說著,就在地上寫下了圓周率的數字表達。
夏原吉看到這裏,心裏快速思索,這套天竺傳來的數字,配合上小數點的運用。
能否不隻僅限於教材,把它用到日常記賬當中來到底行不行?
行!當然行!
用數字記賬,肯定比文字記賬,要方便得多,算起來也能更快。
但也要注意,數字容易造假,真正記錄到賬本中的結果,還是需要用文字表述,防止底下人意圖中飽私囊,暗自篡改。
夏原吉這不僅是在設想,他已經打算把這套方便的數字,運用到今後戶部統籌算賬的工作裏麵。
能省下更多精力,提高工作效率,何樂而不為?
“如此說來,用這套天竺數字,就能夠解決問題了。”
於謙點頭:“那些退伍老卒隻是下鄉收稅,也不必真的對算術精通,哪怕死記硬背,也能勉強學會乘法、加減口訣,學會些皮毛,不至於算賬都不會,那也就夠用了。”
“算術這一項是解決了,那識字的問題又該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