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大地之上,“數學”這個技能,很早就已經被先人給點出來,而且長期都是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這個領先的幅度,甚至是以千年來計算的。


    這不是在開玩笑。


    約莫公元前五千多年,當時的華夏文明便已經掌握了“書契”,以及會寫“1~30”的數字(不是理解中的那種)。


    後來,到了春秋時期,這個數字計算量已然擴展到了3000以上,而且還有了加法和乘法的意識。


    在金文周的《鼎》中有這樣一段話:“東宮乃曰:償禾十秭,遺十秭為廾秭,來歲弗償,則付秭。”


    翻譯過來的意思:如果你借了10捆粟子,晚點還,就要從借時的10捆變成20捆。如果隔年才還,就得從借時的10捆漲到40捆。


    用數學式子表達就是:


    10x2=20


    20x2=40


    ……


    這還不是最厲害的。


    孔聖人都知道吧?


    他在《周易》中添加的八卦圖,到現在都還在持續影響著數學、天文、物理學的發展。


    老祖宗的智慧啊!


    等到了戰國,數學的發展得到進一步鞏固,四則運算正式確立,乘法中訣在《管子》、《荀子》、《逸周書》等著作中頻繁出現,分數計算則是幹脆被應用於種地和糧食稅收。


    還進一步出現了勾股定理的應用,以及負數的概念……


    當然,最牛的還得是“田忌賽馬”。


    孫臏的“田忌賽馬”,實際應用的就是數學裏的“對策論”,但“對策論”確實直到二戰爆發,才開始逐漸發掘形成。


    戰國結束,曆史來到秦皇漢武的篇章,骨頭刻字的時代過去,文書開始應用竹簡、木牘作為記錄文本。


    許多出土的漢簡中,都能發現數學的乘除法應用明顯增多,還出現了多步乘除法與趨於完整(注意,是趨於完整)的九九乘法口訣。


    所以,林煜相當鄙視那些腦殘小白爽文和影視劇,動不動就來個九九乘法口訣震驚古人。


    你這古人是哪個位麵的?


    要知道,早在戰國時期,“九九歌”便已經出現,到了秦漢趨於完善,但這時的九九乘法口訣,是從後往前算的。


    到了宋朝,九九乘法口訣的順序,才從“一一如一”到“九九八十一”。


    元朝朱世傑編的《算學啟蒙》中,也有明確記錄“一一”到“九九”的九數法口訣。


    對了,算籌和十進製,同樣也是在秦漢形成。


    而古代數學的第一個高峰期,來自於《九章算術》成書。


    這本書的作者已經無從考證,隻知道整本書光是編纂,就耗盡了兩漢的“在線時長”。


    全書分九章:


    1方田(分數四則算法和平麵形求麵積法)


    2粟米(糧食交易的計算方法)


    3衰分(分配比例的計算方法)


    4少廣(開平方和開立方法)


    5商功(立體形求體積法)


    6均輸(管理糧食運輸均勻負擔的計算方法)


    7盈不足(盈虧類問題解法,也涉及能夠用這種解法處理的其他類型問題)


    8方程(一次方程組解法和正負術)


    9勾股(勾股定理的應用和簡單的測量問題的解法)


    一眼看過去,全是“熟人”,還有社會經濟學名詞。


    別說同期世界第一了,就是放到後世,也難找出能與此媲美的數學巨作。


    《九章算術》在前麵獨領風騷,同期也有《海島算經》、《孫子算經》(作者不詳)、《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與祖衝之的《綴術》等諸多數學著作百花齊放。


    ……


    數學發展的全盛期,自隋朝中期而始,到元朝滅亡為終。


    先是隋朝在官方學府設立算學科,之後的唐朝幹脆就在國子監,添設了算學館,其中博士、助教一應俱全,專門培養數學人才。


    唐朝對數學算術到底有多重視呢?


    在《唐闕史》中,就記載有一則“楊損選小吏”的方程式數學題故事,裏麵的尚書楊損利用方程數學題,來考校兩名能力相近的小吏,最終提拔了才能更為傑出的吏員,而沒被提拔的也輸得心服口服。


    為了能更好推廣發展數學,還由李淳風等人專門研讀編纂了一部《算經十書》(容納了前代幾乎所有算學著作),作為國子監算學館的通用教科書。


    有如此悠久的數學研究曆史,甚至還有全套的數學教材作為應用,那麽為何數學在中國古代還是落寞了?


    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數學作為一門單獨的學科,在曆朝的固有觀念裏,都僅限於能用夠用就行了。


    而且,仔細觀察也能發現,數學發展的鼎盛期,是在秦漢隋唐宋,到了元明清就開始趨向於落寞保守。


    沒辦法,自北宋末年開始,華夏便先後進入了金、南宋、元朝、大明的相繼登場。


    短短兩百多年的時間裏,華夏大地戰爭不休、烽火連年,戰爭對經濟、文化的破壞幾乎是毀滅性的,再加上封建專製王朝本身對於數學的不重視。


    數學在明初發生退步,幾乎不可避免。


    別問唐宋為什麽沒事,五代十國“禮樂崩壞”,但五代十國也就撐了七十年。


    至於蟎清……


    沒那麽多特殊原因,懂的都懂!


    要解決明初數學落後的問題,林煜想到了兩個辦法。


    第一、把數學的學習門檻降低,說白了就是推廣阿拉伯數字。


    第二、編寫一套相對簡單,且足夠完整的數學教材。


    這裏的完整,不隻是總結數學的各種算法方程,還要對數學進行明確嚴謹的定義。


    簡單來說,就是明確數學的三個綱領,即數學邏輯、形式語言,以及數學直覺。


    用更嚴肅的話來說,數學就是抽象的、永恆不變且確定無疑的絕對真理,數學也是先驗(先於一切經驗)的、獨立於任何人的知識。


    這與中國古代數學發展的固有觀念明顯背道而馳。


    中國的數學研究曆史,雖然足夠輝煌悠久,但卻難以建立完整的形式邏輯係統。


    這就體現在:我需要用這套數學公式,所以我把它創造出來,而不是我根據數學邏輯推測,可能有這套數學公式,所以把它推導演算了出來。


    也因此,許多驚才絕豔的數學大家,與他們演算的數學公式,都有如過眼雲煙,曇花一現。


    林煜不希望自己也是這個結局,等自己一死,大明科技馬上打迴原點,幾百年都停滯不前。


    那這穿越還有什麽意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霸道總裁胖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霸道總裁胖總並收藏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