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就是金銀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作者:霸道總裁胖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以糧食為征,先生難道是在說銅錢?”
於謙想到林煜剛剛提到的曆朝征稅變化史,有些不確定問道。
“若是以銅錢來代替糧食,那百姓身上負擔隻會變得更重。”
朱瞻基疑惑問道:“為什麽這樣說?”
“這涉及到了兩個點。”
於謙皺眉解釋道:“第一,銅價的出入問題,先不提民間多有私采鑄造銅錢,致使銅錢品相參差不齊。而且銅錢本身雖為錢,但質重值輕,不易儲運,很難計量。”
“第二,百姓也缺乏固定換取銅錢的途徑,每當糧食豐收的時節,商賈必定操控糧價,逼迫百姓低價賤賣,從而謀取暴利。”
林煜搖頭說道:“我沒說要用銅錢,銅錢本來也不可取,大明的銅錢太多了,價值也不夠高。用銅錢來繳稅,一來一迴的結果,不僅朝廷會吃虧,百姓也會受到壓迫,隻有從中漁利的投機分子能賺錢。”
“不用銅錢?那該用什麽?總不至於……”
於謙眉頭緊皺,欲言又止。
林煜一看就知道他誤會了,直接道出了答案:“不是銅錢,也不是寶鈔,寶鈔那玩意兒已經被永樂帝玩廢了,就是廁紙都比寶鈔有用。我要說的,是作為寶鈔信用代表的等價物——白銀。”
“用白銀,改征實為銀差,配合攤賦入畝,從此計畝征銀。”
“先不用著急反駁我,我知道你們想說什麽,無非是白銀與銅錢一樣,都會麵臨商賈囤積居奇、穀賤傷農。而且大明至今開國不過幾十年,白銀多集中於權貴之手,百姓幾乎見不到白銀。再加上最關鍵的一點,大明也沒有那麽多白銀,這也是太祖高皇帝與永樂帝,為何先後強推大明寶鈔的根本原因。”
於謙原本還要反駁,現在卻是自覺的閉上嘴,隻看著林煜,期待下文。
朱瞻基同樣也十分好奇,為何在先生這裏銅錢不行,寶鈔不行,但更少的白銀卻可以?
林煜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其實,要想讓白銀取代糧食在賦稅上的地位,無外乎就是讓百姓能夠真正接觸到白銀,也即是大明的白銀必須實現貨幣化,成為市場流通的主要貨幣。”
“白銀貨幣化?”
朱瞻基認真思索片刻,提出自己的疑問:“先生,正如您所說,大明並沒有足夠多的白銀,那麽如何才能讓白銀貨幣化呢?”
林先生的意思他已經聽懂了,無非就是讓白銀變得與銅錢一樣,可以讓百姓拿來正常交易。
可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大明官方的白銀儲備,不能說不多,簡直少的離譜。
明晚期的就不說了,先來看看明初朝廷每年的銀課收入:
洪武二十三年,銀課是兩。
洪武二十四年,銀課是兩。
洪武二十六年,銀課是兩。
太祖朝總計七萬五千兩出頭。
永樂年間倒是好多了。
別問為什麽不提建文,建文一年朝廷銀課八千兩,跟鬧著玩似的。
可即便到了馬上皇帝永樂帝,二十二年間地方銀課收入,也隻有不到500萬兩。
排除掉有官吏貪墨的情況,那隻能說明這些官方銀礦確實沒有多少白銀,大明本土的白銀匱乏程度可見一斑。
“注意,我說的不是讓白銀貨幣化,白銀的貨幣化,本就是時代的趨勢。”
林煜笑著搖頭說道:“不知道你們曾經在外麵關注過沒有,底層百姓先不提,實際上真正的上層權貴、富商在做大宗交易的時候,往往更願意使用金銀,而非是寶鈔。這其中固然有寶鈔在迅速貶值的因素,同樣也有金銀正在逐步向市場流通的原因,而且主要流入市場的也都是白銀。”
“說白了,這就涉及到了一個關鍵概念,即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就是金銀。”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就是金銀?”
朱瞻基輕聲念叨一遍,隻覺得這句話頗有玄機,讓他感受深刻。
林煜點頭說道:“白銀黃金天然就比黃銅更適合作為貨幣,因為它們比黃銅稀有,價值更高,也更為精美好看。就算現在大明維持現狀,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明的白銀也會以一種緩慢的趨勢,逐步流入市場交易。”
“這是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政局漸趨穩定,市場經濟必然會進入飛速發展的階段。市場要發展,就繞不開貨幣的問題。大明當前采用的銅錢、寶鈔並行製度,前者不利於大宗交易,攜帶起來也非常不便,再加上民間私鑄銅錢也是防不勝防。”
“而後者的寶鈔,雖然更為輕便,也方便攜帶,不易偽造(確實不容易偽造,除了成本問題,還有紙張、工藝)。理論上來說,寶鈔應該具有相當大的潛力,甚至提前發展成紙幣也不是不可能,但不論太祖高皇帝,還是永樂帝,都沒有真正重視過寶鈔。”
“說的難聽點,太祖高皇帝是將寶鈔當成了應急之物,而永樂帝幹脆就是將其當作了斂財工具,為了北伐搜刮軍費的替代品。這過度透支了寶鈔的信用價值,讓寶鈔呈現一種不正常的速度,在民間迅速貶值。”
說到這裏,朱瞻基眉頭微挑,卻也不好反駁。
因為林煜說的確實沒錯,或許有些難聽了。
但到了永樂朝中晚期,其實永樂帝就有些瘋魔了,隨著年紀漸長,靖難之役的心理壓力,讓他迫切的想要通過武力來證明自己,證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與正當性。
哪怕為此苦一苦百姓,也要堅持去跟蒙古人幹仗,也是因為太過著急,所以後麵三次北伐都是白去,全被蒙古人遛彎子,讓後世頗多詬病。
可以說,皇位的正統性就是永樂帝一生的心結,這才是為何洪熙為他追封的廟號是太宗之因。
說實話,要是永樂帝泉下有知,自己的廟號從太宗被嘉靖那個亂來的改成了成祖,怕不是得掀開棺材板胖揍一頓。
什麽明成祖,這等於另起一廟,不僅否定了永樂一朝的文治武功,還變相承認了篡位的事實。
於謙悟透了:“所以,白銀本身具備的價值,就會讓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貨幣化。”
“這也是先生說的,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而貨幣天然就是金銀。”
於謙想到林煜剛剛提到的曆朝征稅變化史,有些不確定問道。
“若是以銅錢來代替糧食,那百姓身上負擔隻會變得更重。”
朱瞻基疑惑問道:“為什麽這樣說?”
“這涉及到了兩個點。”
於謙皺眉解釋道:“第一,銅價的出入問題,先不提民間多有私采鑄造銅錢,致使銅錢品相參差不齊。而且銅錢本身雖為錢,但質重值輕,不易儲運,很難計量。”
“第二,百姓也缺乏固定換取銅錢的途徑,每當糧食豐收的時節,商賈必定操控糧價,逼迫百姓低價賤賣,從而謀取暴利。”
林煜搖頭說道:“我沒說要用銅錢,銅錢本來也不可取,大明的銅錢太多了,價值也不夠高。用銅錢來繳稅,一來一迴的結果,不僅朝廷會吃虧,百姓也會受到壓迫,隻有從中漁利的投機分子能賺錢。”
“不用銅錢?那該用什麽?總不至於……”
於謙眉頭緊皺,欲言又止。
林煜一看就知道他誤會了,直接道出了答案:“不是銅錢,也不是寶鈔,寶鈔那玩意兒已經被永樂帝玩廢了,就是廁紙都比寶鈔有用。我要說的,是作為寶鈔信用代表的等價物——白銀。”
“用白銀,改征實為銀差,配合攤賦入畝,從此計畝征銀。”
“先不用著急反駁我,我知道你們想說什麽,無非是白銀與銅錢一樣,都會麵臨商賈囤積居奇、穀賤傷農。而且大明至今開國不過幾十年,白銀多集中於權貴之手,百姓幾乎見不到白銀。再加上最關鍵的一點,大明也沒有那麽多白銀,這也是太祖高皇帝與永樂帝,為何先後強推大明寶鈔的根本原因。”
於謙原本還要反駁,現在卻是自覺的閉上嘴,隻看著林煜,期待下文。
朱瞻基同樣也十分好奇,為何在先生這裏銅錢不行,寶鈔不行,但更少的白銀卻可以?
林煜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其實,要想讓白銀取代糧食在賦稅上的地位,無外乎就是讓百姓能夠真正接觸到白銀,也即是大明的白銀必須實現貨幣化,成為市場流通的主要貨幣。”
“白銀貨幣化?”
朱瞻基認真思索片刻,提出自己的疑問:“先生,正如您所說,大明並沒有足夠多的白銀,那麽如何才能讓白銀貨幣化呢?”
林先生的意思他已經聽懂了,無非就是讓白銀變得與銅錢一樣,可以讓百姓拿來正常交易。
可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大明官方的白銀儲備,不能說不多,簡直少的離譜。
明晚期的就不說了,先來看看明初朝廷每年的銀課收入:
洪武二十三年,銀課是兩。
洪武二十四年,銀課是兩。
洪武二十六年,銀課是兩。
太祖朝總計七萬五千兩出頭。
永樂年間倒是好多了。
別問為什麽不提建文,建文一年朝廷銀課八千兩,跟鬧著玩似的。
可即便到了馬上皇帝永樂帝,二十二年間地方銀課收入,也隻有不到500萬兩。
排除掉有官吏貪墨的情況,那隻能說明這些官方銀礦確實沒有多少白銀,大明本土的白銀匱乏程度可見一斑。
“注意,我說的不是讓白銀貨幣化,白銀的貨幣化,本就是時代的趨勢。”
林煜笑著搖頭說道:“不知道你們曾經在外麵關注過沒有,底層百姓先不提,實際上真正的上層權貴、富商在做大宗交易的時候,往往更願意使用金銀,而非是寶鈔。這其中固然有寶鈔在迅速貶值的因素,同樣也有金銀正在逐步向市場流通的原因,而且主要流入市場的也都是白銀。”
“說白了,這就涉及到了一個關鍵概念,即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就是金銀。”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就是金銀?”
朱瞻基輕聲念叨一遍,隻覺得這句話頗有玄機,讓他感受深刻。
林煜點頭說道:“白銀黃金天然就比黃銅更適合作為貨幣,因為它們比黃銅稀有,價值更高,也更為精美好看。就算現在大明維持現狀,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明的白銀也會以一種緩慢的趨勢,逐步流入市場交易。”
“這是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政局漸趨穩定,市場經濟必然會進入飛速發展的階段。市場要發展,就繞不開貨幣的問題。大明當前采用的銅錢、寶鈔並行製度,前者不利於大宗交易,攜帶起來也非常不便,再加上民間私鑄銅錢也是防不勝防。”
“而後者的寶鈔,雖然更為輕便,也方便攜帶,不易偽造(確實不容易偽造,除了成本問題,還有紙張、工藝)。理論上來說,寶鈔應該具有相當大的潛力,甚至提前發展成紙幣也不是不可能,但不論太祖高皇帝,還是永樂帝,都沒有真正重視過寶鈔。”
“說的難聽點,太祖高皇帝是將寶鈔當成了應急之物,而永樂帝幹脆就是將其當作了斂財工具,為了北伐搜刮軍費的替代品。這過度透支了寶鈔的信用價值,讓寶鈔呈現一種不正常的速度,在民間迅速貶值。”
說到這裏,朱瞻基眉頭微挑,卻也不好反駁。
因為林煜說的確實沒錯,或許有些難聽了。
但到了永樂朝中晚期,其實永樂帝就有些瘋魔了,隨著年紀漸長,靖難之役的心理壓力,讓他迫切的想要通過武力來證明自己,證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與正當性。
哪怕為此苦一苦百姓,也要堅持去跟蒙古人幹仗,也是因為太過著急,所以後麵三次北伐都是白去,全被蒙古人遛彎子,讓後世頗多詬病。
可以說,皇位的正統性就是永樂帝一生的心結,這才是為何洪熙為他追封的廟號是太宗之因。
說實話,要是永樂帝泉下有知,自己的廟號從太宗被嘉靖那個亂來的改成了成祖,怕不是得掀開棺材板胖揍一頓。
什麽明成祖,這等於另起一廟,不僅否定了永樂一朝的文治武功,還變相承認了篡位的事實。
於謙悟透了:“所以,白銀本身具備的價值,就會讓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貨幣化。”
“這也是先生說的,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而貨幣天然就是金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