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行人司甲字廓舍內,房屋寬敞,窗明幾淨。


    溫體仁和護送他入京的第三子溫佶,已經洗漱完畢,正在閑聊。


    他們一抵京城,朝中的同僚、門生和故舊立馬有不少人都拿拜帖來問問情況,表示關切。


    這其中,就包括了曾經的搭檔王應熊和曾經的小弟薛國觀。


    隻是溫體仁對所有來看望的人一概不見,所有的拜帖一概退迴,獨自閉門靜坐。


    但是,瞧他時而兀坐案前,時而邁著蹣跚的腳步踱來踱去,就足見他內心的動蕩。


    “父親,別人可以不見,可代首輔薛國觀和次輔王應熊,都是父親過去的摯友和並肩作戰的戰友,為何不見?”


    溫體仁的三子溫佶整理著衣服,不解地朝父親溫體仁問道。


    在他看來,陛下此番召見,明顯就是要起複父親,他不相信父親看不出來。


    既然如此,昔日的同僚豈有不見之理,這可是最佳的幫手啊?


    溫體仁苦笑著看了兒子一眼,搖搖頭說道:“讀書人如何在朝中立身事君,你還不明白,不用操心。”


    說完,負手而立,不勝感慨。


    其實他有句話沒和兒子說,他老子就是因為陛下一句體仁有黨而下台的啊!


    現如今,他又怎敢匍一到京城,就拉幫結派,高調行事?


    那豈不是授人以柄,讓東林黨人鑽空子。


    隻不過令他不解的是,王應熊和薛國觀他們,又怎麽敢如此高調行事?


    溫佶聽了父親的話,低下頭連答應幾個是,卻沒有退出。他心中有話,不知是否應該稟告父親。


    溫體仁看出他似乎欲言又止,問道:“還有什麽話想說?”


    溫佶趨前半步,低聲說:“父親,兒子看到宮裏的一個小太監,已經坐在行人司衙門有老長時間了。”


    溫體仁心裏一熱,罵兒子一句為何不早說,然後換上禦賜的麒麟服,走到前廳衙門找小黃門入宮麵聖。


    文華殿。


    溫體仁一絲不苟地行完君臣之禮,方才顫悠悠坐在崇禎皇帝禦賜的錦緞上。


    “溫愛卿如今身體感覺如何,可堪朝政操勞?”


    丹墀上方,崇禎皇帝待溫體仁坐定,輕輕地問了一句。


    他實在是亟不可待了,朝中需要有一個穩定的因素。


    溫體仁一愣,陛下節奏不對啊!


    似乎太心急了,到底發生什麽了?


    不過,麵對陛下的詢問,他還是撚須微微俯身答道:“啟奏陛下,微臣前段時間鬱鬱難解,胸有不平。


    然幸得陛下垂憐,召入京城,已一切無恙矣!”


    溫體仁雖然說得聰明,可崇禎皇帝聽懂了。


    到了溫體仁這個級別的讀書人,個個都是杏林高手,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一清二楚。


    前段時間,他因為下台感到鬱鬱不平,現在心結盡解,無慮了。


    委實怪不得,他能得到前任崇禎皇帝的賞識並信任有加。


    果然有過人之處。


    隻是可惜,如此人物,最後竟然因為一個體仁有黨而被免職。


    丹墀上方,崇禎皇帝憶起溫體仁下台的過程,不經搖頭歎息。


    說起來,這都是前任崇禎皇帝太傻太天真的問題。


    這位兄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生平最討厭朝臣有朋黨問題。


    當然,也可以理解,任何一個上位者都不希望手下抱成一團。


    可問題是,高高在上的崇禎皇帝不明白,人無論高低貴賤,隻要是人就一定有圈子。


    而圈子的大小好壞,則決定了人的成功與否。


    每一個圈子裏的人,其實都是相互成就。


    孤家寡人,是做不成任何事情的。


    這是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


    東林黨已經事實存在,溫體仁如果沒有幾個幫手,僅憑一個首輔的位置,難道就能跟他們正麵硬剛?


    顯然不可能嘛!


    個人的力量怎麽能鬥得過團體?


    哪怕你再有本事,若是沒有幫手,不也還有那句老話,是龍你得盤著,是虎你得臥著。


    所以,曆史上,溫體仁坐上首輔位置上,就開始培養自己的勢力。


    他先是讓自己的同鄉閔洪學當了吏部尚書,又將禦史高捷、侍郎唐世濟、副都禦史張永光等人收為心腹,才可以勉強壓製東林黨人。


    沒錯,隻是勉強,而不是如九千歲魏公公般全麵壓製東林黨人。


    當然,這並不是說溫體仁才幹不如魏公公,隻是因為領導不同。


    曆史上,天啟皇帝同樣受到東林黨的忽悠,可他反應快,立馬就醒悟過來了。


    為了打倒強大的東林黨,他不惜自汙全力扶持魏公公!


    而前任崇禎皇帝呢?


    他反應不及天啟皇帝,手段更是和他老哥無法相比。


    被東林黨忽悠了之後,隻是明白了他們的麵目而已,卻沒有出手清除。


    也因此,為了對付東林黨,沒有皇帝支持的溫體仁一貫是采用陰謀詭計的方式。


    可是,既然是陰謀,那就見不得光,終究有曝光的時候,哪怕設計得再巧妙?


    最終,溫體仁栽在這上麵了。


    崇禎十年,溫體仁為了收拾東林大佬錢謙益,讓人收買了常熟縣衙師爺張漢儒,出麵告發錢謙益侵占地方錢糧、出賣生員名額、通番走私等五十八條罪狀。


    這其中,侵占地方錢糧、出賣生員名額的罪名是真實的,可通番走私卻是屬於誣陷水太涼錢謙益了。


    可是,溫體仁如果不用這樣的重罪,又哪裏能除得掉東林大佬錢謙益?


    隨即,溫體仁擬旨,將錢謙益逮捕入獄。


    水太涼入獄後,心知是溫體仁想置自己於死地,便托人向司禮監太監曹化淳求助。


    曹化淳和錢謙益私交不錯,也知道他是冤枉的,便答應幫忙營救。


    原本,曹化淳和溫體仁二人,一個是內廷的大太監,一個是外廷的首輔,又都是崇禎皇帝最信任的人,一直以來都相安無事。


    可隨著曹化淳插手此事,二人立馬碰撞了起來。


    最終結果,兩敗俱傷。


    毫無疑問,在這場意外的鬥爭中,得利最大的還是東林黨人。


    隨著溫體仁的下台,大明朝廷再也沒人是東林黨的對手,也再無誰可以約束他們肆意妄為。


    當然了,最後他們也沒有什麽好下場。


    幾年後,隨著建奴進關,大明滅亡,這些東林黨人要不隱居山林,要不起兵身亡,要不剃了頭上了貳臣傳……


    總之,大明滅亡了,他們再也不能風光無限了。


    國破了,家沒了,誰都是難民!


    ps:諸卿,一切慢慢恢複過來,想想真是險之又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崛起崇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冰傳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冰傳奇並收藏崛起崇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