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帕子現在在我手裏,等一下父親迴來,我想怎麽說就怎麽說。”蘇婉言笑得十分歡暢。
霍青青撲通一聲跪下,“我求你,你不要跟你父親亂說,我真的沒有跟人私通。”
說什麽都好,就是不能說私通,否則她真的就完了。
這時門口傳來蘇語嫻的聲音,“母親,宮裏來人了,說父親已經迴京,被皇上留在宮裏了。”
蘇婉言心裏一驚,為什麽要留在宮裏?
霍青青立刻從地上起來,看了一眼蘇婉言,恨聲威脅道:“你最好把嘴巴閉緊一點。”
這個消息傳來可以說是救了她,她心裏既感覺慶幸又有些擔心。
她擦了一把臉立刻把門打開走了出去,問蘇語嫻:“有沒有說為什麽要留在宮裏?”
蘇語嫻搖頭,“沒說。”
霍青青就來迴在廊上踱起步來,蘇婉言也從裏麵走出來聽到了蘇語嫻說的,她也緊張起來。
“娘親,你怎麽了?你走來走去的做什麽?”
蘇語嫻想的是父親這次凱旋歸來,一定是受了皇帝褒獎,皇帝讓父親陪著用膳,然後父親喝多了,皇帝體恤就把他留在了宮裏。
霍青青耐心地給她解釋:“如果皇帝留你父親在宮裏歇息,這是可喜可賀的事,宮裏人一定會說的,可如果沒說就是別的原因了。”
“那會是什麽原因?”蘇語嫻焦急地追問。
霍青青搖搖頭,“但願是好事吧。”
這時,靈秀突然走進院子,朝著霍青青和蘇語嫻行了禮,才對蘇婉言說:“小姐,少爺迴來了,到處找你。”
蘇婉言就跟著靈秀走出了院子,靈秀這才跟她說:“小姐,有人用暗器送來了一封信,釘在窗戶上。”
兩人快步走迴了院子,洛時年拿著信看了才知道是端木睿送來的,說馬上要見她,有重要的事跟她說,他就在院子裏藏身。
蘇婉言知道端木睿這樣做是因為知道她不在院子裏,害怕現身驚動了丫鬟,所以才用這種方式讓丫鬟把她叫迴來。
她立刻遣退了丫鬟們,讓她們迴屋去,然後才朝著院子裏叫了一聲:“你出來吧。”
端木睿立刻從院子裏那棵紫藤樹上飛了下來,落在她麵前。
“你找我什麽事?”蘇婉言奇怪,一個多時辰前他們才見過,怎麽又來找她。
“我來是告訴你蘇將軍被人誣陷通敵叛國,皇上很快會派人來搜查將軍府。”端木睿說完,擔憂地看著蘇婉言。
“你確定?不是說邊關捷報頻傳,皇帝應該很高興才對,現在怎麽突然就變成通敵叛國了。”蘇婉言不敢相信這是事實。
端木睿沉重地道:“是的,那時候我也在邊關,確實打了很多勝仗,這次大概是有人嫉妒眼紅,所以才誣陷的。”
“皇帝他也信?”蘇婉言恨恨地道,立刻便覺得皇帝不是什麽好東西。
“所以我來還告訴你一件事,趕緊在屋裏搜尋看有沒有會讓人起疑的東西,不管什麽,馬上銷毀掉,而且說不定誣陷的人早已經在府裏安排了證據,所以要在搜查的人趕到之前銷毀。”
蘇婉言點點頭,打算立刻前往蘇遂的書房和住處,端木睿也跟著她一起,這時候已經天黑了,應該不會讓人看見,正好她也需要人出主意就默認了兩人一起行動。
到了蘇遂書房,洛時年用房子裏預備的火折子點著了燭台,兩人就在屋裏快速搜尋。
幾乎把每一本書都搜查了一遍,果然從裏麵找到了疑似跟匈奴人溝通的書信,又找了些書籍也是關於匈奴的。
隻要是跟匈奴有關的東西,包括牆上掛的裝飾品一件都沒放過,全都收在一起,拿到了園子裏燒了,然後埋進土坑裏。
做完這些端木睿就走了,蘇婉言又去了霍青青那裏,雖然她現在極不願意見到她,但為了不讓那些誣陷蘇遂的人得逞,她還是硬著頭皮去了,跟她說了自己從端木睿那裏得到的消息,霍青青和蘇語嫻嚇得半死,趕緊在自己屋裏開始尋找,結果倒真找了些飾品,這時候也顧不得舍不舍得了,霍青青統統都燒了埋在了院子裏的大樹下。
她們剛做完這一切,就聽到管事前來稟報,說宮裏來人了。
“外麵什麽情形?”霍青青帶著蘇婉言和蘇語嫻一邊往外走,一邊詢問管事。
“皇上身邊近侍陳公公帶了一隊人馬來,就在門口。”管家也是慌得很,走路飛快,幾次都差點被石頭絆倒了。
三人一同走到門口,隻見門口的那條街都火把照亮了,一隊大概了二三十人的黑甲軍士手裏拿著兵刃整齊地排列,形成一股衝天的氣勢,陳公公騎著高頭大馬,臉上沒有任何表情,讓人感覺陰鬱可怕。
三人連忙跪在地上,假裝什麽都不知道,問陳公公帶著人馬是要做什麽。
陳公公尖細的聲音從馬背上響起:“我等受皇上的口諭指示,是來貴府尋找一樣東西給蘇將軍。”
這分明就是借口,若是給蘇遂找東西,用得著這麽多士兵嗎,直接由府裏的人自己找不是更快。
霍青青自然聽得出來,趁機問了一句,“將軍他現在如何?”
陳公公冷冷地眯著眼掃了一眼霍青青,應道:“蘇將軍已經在宮裏歇下,就不勞你們費心了。”
這會怎麽也歇下了,都這麽晚了,又行軍多日,疲勞不堪,隻要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估計就能睡得著。
多問了一句已經是給了恩典,蘇婉言三人起身後,陳公公帶著人就闖了進去。
三人都走進院子裏站著,所有下人也都聚集在院子裏,有士兵看守,霍青青讓管事搬了桌椅到院子裏來,奉上茶水伺候著陳公公。
雖然自己提前搜過一遍,但她們心裏還是忐忑,誰知道有沒有遺漏的。
不過站了半個時辰也沒聽到從裏麵傳出找到東西的消息,大家就鬆了口氣。
不停有士兵過來稟報說沒找到蘇將軍要的東西,陳公公坐不住了,從太師椅上站起來,往蘇遂住的地方走,命令重新在搜查一遍,他自己親自把關。
又過了半個時辰,院子裏燈火通明,所有人都靜悄悄的,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大家都緊張顫抖,屏住聲氣,感覺有一把鬼頭刀現在腦袋上似的。
陳公公終於又返迴到院子裏,用帶著殺意的目光掃視所有人,之後問霍青青:“蘇將軍平日裏的來往信件都是由誰過手傳遞?”
霍青青低著頭說:“將軍隻要在府裏,很多貼身事宜都是由跟隨他多年的王管事處理。”
王管事從隊列裏彎著身子出來跪在地上,似乎是驚嚇太過,跪下後就不停磕頭,嘴裏喊著:“小的該死,小的該死。”
“你如何該死?”陳公公走到他麵前,黑色官靴就在他額頭前麵,給王管事帶來無形的壓力。
王管事停下磕頭的動作,一時間不知該如何迴答。
“將軍的信件往來都由你過手,可現在將軍要找的一封重要的信件丟失,這都是你的罪責。”
陳公公尖細冰冷的聲音就像刻骨鋼刀。
王管事連忙磕頭求饒,陳公公一聲令下,“把他給我帶走。”
兩名黑甲士就過來拖起了王管事,隨著陳公公往外走去。
第二日早朝,別的事情先不議,皇帝開口就說:“朕近日得到密報,稱蘇遂通敵叛國,這麽順利就打敗匈奴人就是證據,而且邊城頻繁有匈奴人出入,就像沒有絲毫管製一樣。”
有些大臣是皇帝提前通了氣的,就有人站出來說匈奴人生性剛猛,以前從沒聽說才不到半年時間就捷報頻傳,後麵的戰事也一路順利,聽說把匈奴人趕到了離邊境百裏以外的地方。
“蘇將軍的能力雖然是有目共睹的,以前也跟匈奴人打過,但從沒像這次這般順利,這確實值得懷疑。”
“剛剛打完仗百姓還沒得到喘息,就有匈奴人隨意出入邊城,這真是聞所未聞,若不是裏通外國,這根本說不通。”
“蘇遂雖然是戰功赫赫的將軍,但不能掩蓋他的叛國重罪,我朝怎能容忍姑息這種人,忘陛下明察。”
就這樣,蘇遂的戰功在有意圖的誣陷下變成了他莫須有的通敵叛國的罪證。
然而朝中還是有人不信蘇遂會叛國,尤其是一些正直的老臣,以殿閣大學士為代表的一些文臣,還有跟蘇遂父親曾經交好的老將,甚至是他培養提拔上來的人都覺得這件事不大可信。
殿閣大學士出班勸告皇帝,“陛下,這件事非同小可,蘇遂一路打了勝仗,百姓們無不稱譽,如果草率給他下通敵的定論,肯定會引起百姓激憤。如今他已經還朝,不如請他出來問話,如果他有通敵之嫌,陛下也可張告天下,給百姓一個交代,百姓們最恨賣國求榮的賊子,到時候定會讓他名聲掃地。”
又有老將出來發脾氣,“皇帝,就憑著一個密報,沒有查證就斷定蘇遂通敵,本將不信也不服,連我這大老粗都不服,天下人誰信。”
殿閣大學士有句話說到了點子上,蘇遂打了勝仗,百姓們擁戴稱讚他,而且蘇遂此次迴來就擁有了十萬大軍的軍權,皇帝早就開始猜忌他,害怕他不願交出兵權,他容不下任何一個可能威脅到他的人,做這一手就是想除掉蘇遂,而且搞臭他的名聲,讓百姓唾罵,再理所當然地奪迴兵權。
不過有人會替蘇遂說話這一點他早就預料到了,為了讓大家心服口服,他讓人把蘇遂帶到大殿之上。
蘇遂還穿著一身戎裝,隻是卸了頭盔,似乎沒有絲毫反抗的意圖,恭敬地跪在殿中。
皇帝就開口詢問,把剛才說的收到密報稟報他通敵叛國的事說了,問他有什麽要交代的。
蘇遂雖然恭敬,但如何能承認。
“臣一片忠心赤膽,一心隻想著保護邊境安定,讓百姓擺脫戰亂之苦,讓朝廷穩定,陛下安枕無憂,從沒想過通敵。至於說什麽有匈奴人出入邊城,那是臣答應匈奴人,傳授他們種植和修建房屋的技巧,他們多年來不斷騷擾邊境,隻要出現年成不好的時候就更加肆意,唯一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安定的生活,保證不了溫飽,所以才燒殺搶掠。”
霍青青撲通一聲跪下,“我求你,你不要跟你父親亂說,我真的沒有跟人私通。”
說什麽都好,就是不能說私通,否則她真的就完了。
這時門口傳來蘇語嫻的聲音,“母親,宮裏來人了,說父親已經迴京,被皇上留在宮裏了。”
蘇婉言心裏一驚,為什麽要留在宮裏?
霍青青立刻從地上起來,看了一眼蘇婉言,恨聲威脅道:“你最好把嘴巴閉緊一點。”
這個消息傳來可以說是救了她,她心裏既感覺慶幸又有些擔心。
她擦了一把臉立刻把門打開走了出去,問蘇語嫻:“有沒有說為什麽要留在宮裏?”
蘇語嫻搖頭,“沒說。”
霍青青就來迴在廊上踱起步來,蘇婉言也從裏麵走出來聽到了蘇語嫻說的,她也緊張起來。
“娘親,你怎麽了?你走來走去的做什麽?”
蘇語嫻想的是父親這次凱旋歸來,一定是受了皇帝褒獎,皇帝讓父親陪著用膳,然後父親喝多了,皇帝體恤就把他留在了宮裏。
霍青青耐心地給她解釋:“如果皇帝留你父親在宮裏歇息,這是可喜可賀的事,宮裏人一定會說的,可如果沒說就是別的原因了。”
“那會是什麽原因?”蘇語嫻焦急地追問。
霍青青搖搖頭,“但願是好事吧。”
這時,靈秀突然走進院子,朝著霍青青和蘇語嫻行了禮,才對蘇婉言說:“小姐,少爺迴來了,到處找你。”
蘇婉言就跟著靈秀走出了院子,靈秀這才跟她說:“小姐,有人用暗器送來了一封信,釘在窗戶上。”
兩人快步走迴了院子,洛時年拿著信看了才知道是端木睿送來的,說馬上要見她,有重要的事跟她說,他就在院子裏藏身。
蘇婉言知道端木睿這樣做是因為知道她不在院子裏,害怕現身驚動了丫鬟,所以才用這種方式讓丫鬟把她叫迴來。
她立刻遣退了丫鬟們,讓她們迴屋去,然後才朝著院子裏叫了一聲:“你出來吧。”
端木睿立刻從院子裏那棵紫藤樹上飛了下來,落在她麵前。
“你找我什麽事?”蘇婉言奇怪,一個多時辰前他們才見過,怎麽又來找她。
“我來是告訴你蘇將軍被人誣陷通敵叛國,皇上很快會派人來搜查將軍府。”端木睿說完,擔憂地看著蘇婉言。
“你確定?不是說邊關捷報頻傳,皇帝應該很高興才對,現在怎麽突然就變成通敵叛國了。”蘇婉言不敢相信這是事實。
端木睿沉重地道:“是的,那時候我也在邊關,確實打了很多勝仗,這次大概是有人嫉妒眼紅,所以才誣陷的。”
“皇帝他也信?”蘇婉言恨恨地道,立刻便覺得皇帝不是什麽好東西。
“所以我來還告訴你一件事,趕緊在屋裏搜尋看有沒有會讓人起疑的東西,不管什麽,馬上銷毀掉,而且說不定誣陷的人早已經在府裏安排了證據,所以要在搜查的人趕到之前銷毀。”
蘇婉言點點頭,打算立刻前往蘇遂的書房和住處,端木睿也跟著她一起,這時候已經天黑了,應該不會讓人看見,正好她也需要人出主意就默認了兩人一起行動。
到了蘇遂書房,洛時年用房子裏預備的火折子點著了燭台,兩人就在屋裏快速搜尋。
幾乎把每一本書都搜查了一遍,果然從裏麵找到了疑似跟匈奴人溝通的書信,又找了些書籍也是關於匈奴的。
隻要是跟匈奴有關的東西,包括牆上掛的裝飾品一件都沒放過,全都收在一起,拿到了園子裏燒了,然後埋進土坑裏。
做完這些端木睿就走了,蘇婉言又去了霍青青那裏,雖然她現在極不願意見到她,但為了不讓那些誣陷蘇遂的人得逞,她還是硬著頭皮去了,跟她說了自己從端木睿那裏得到的消息,霍青青和蘇語嫻嚇得半死,趕緊在自己屋裏開始尋找,結果倒真找了些飾品,這時候也顧不得舍不舍得了,霍青青統統都燒了埋在了院子裏的大樹下。
她們剛做完這一切,就聽到管事前來稟報,說宮裏來人了。
“外麵什麽情形?”霍青青帶著蘇婉言和蘇語嫻一邊往外走,一邊詢問管事。
“皇上身邊近侍陳公公帶了一隊人馬來,就在門口。”管家也是慌得很,走路飛快,幾次都差點被石頭絆倒了。
三人一同走到門口,隻見門口的那條街都火把照亮了,一隊大概了二三十人的黑甲軍士手裏拿著兵刃整齊地排列,形成一股衝天的氣勢,陳公公騎著高頭大馬,臉上沒有任何表情,讓人感覺陰鬱可怕。
三人連忙跪在地上,假裝什麽都不知道,問陳公公帶著人馬是要做什麽。
陳公公尖細的聲音從馬背上響起:“我等受皇上的口諭指示,是來貴府尋找一樣東西給蘇將軍。”
這分明就是借口,若是給蘇遂找東西,用得著這麽多士兵嗎,直接由府裏的人自己找不是更快。
霍青青自然聽得出來,趁機問了一句,“將軍他現在如何?”
陳公公冷冷地眯著眼掃了一眼霍青青,應道:“蘇將軍已經在宮裏歇下,就不勞你們費心了。”
這會怎麽也歇下了,都這麽晚了,又行軍多日,疲勞不堪,隻要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估計就能睡得著。
多問了一句已經是給了恩典,蘇婉言三人起身後,陳公公帶著人就闖了進去。
三人都走進院子裏站著,所有下人也都聚集在院子裏,有士兵看守,霍青青讓管事搬了桌椅到院子裏來,奉上茶水伺候著陳公公。
雖然自己提前搜過一遍,但她們心裏還是忐忑,誰知道有沒有遺漏的。
不過站了半個時辰也沒聽到從裏麵傳出找到東西的消息,大家就鬆了口氣。
不停有士兵過來稟報說沒找到蘇將軍要的東西,陳公公坐不住了,從太師椅上站起來,往蘇遂住的地方走,命令重新在搜查一遍,他自己親自把關。
又過了半個時辰,院子裏燈火通明,所有人都靜悄悄的,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大家都緊張顫抖,屏住聲氣,感覺有一把鬼頭刀現在腦袋上似的。
陳公公終於又返迴到院子裏,用帶著殺意的目光掃視所有人,之後問霍青青:“蘇將軍平日裏的來往信件都是由誰過手傳遞?”
霍青青低著頭說:“將軍隻要在府裏,很多貼身事宜都是由跟隨他多年的王管事處理。”
王管事從隊列裏彎著身子出來跪在地上,似乎是驚嚇太過,跪下後就不停磕頭,嘴裏喊著:“小的該死,小的該死。”
“你如何該死?”陳公公走到他麵前,黑色官靴就在他額頭前麵,給王管事帶來無形的壓力。
王管事停下磕頭的動作,一時間不知該如何迴答。
“將軍的信件往來都由你過手,可現在將軍要找的一封重要的信件丟失,這都是你的罪責。”
陳公公尖細冰冷的聲音就像刻骨鋼刀。
王管事連忙磕頭求饒,陳公公一聲令下,“把他給我帶走。”
兩名黑甲士就過來拖起了王管事,隨著陳公公往外走去。
第二日早朝,別的事情先不議,皇帝開口就說:“朕近日得到密報,稱蘇遂通敵叛國,這麽順利就打敗匈奴人就是證據,而且邊城頻繁有匈奴人出入,就像沒有絲毫管製一樣。”
有些大臣是皇帝提前通了氣的,就有人站出來說匈奴人生性剛猛,以前從沒聽說才不到半年時間就捷報頻傳,後麵的戰事也一路順利,聽說把匈奴人趕到了離邊境百裏以外的地方。
“蘇將軍的能力雖然是有目共睹的,以前也跟匈奴人打過,但從沒像這次這般順利,這確實值得懷疑。”
“剛剛打完仗百姓還沒得到喘息,就有匈奴人隨意出入邊城,這真是聞所未聞,若不是裏通外國,這根本說不通。”
“蘇遂雖然是戰功赫赫的將軍,但不能掩蓋他的叛國重罪,我朝怎能容忍姑息這種人,忘陛下明察。”
就這樣,蘇遂的戰功在有意圖的誣陷下變成了他莫須有的通敵叛國的罪證。
然而朝中還是有人不信蘇遂會叛國,尤其是一些正直的老臣,以殿閣大學士為代表的一些文臣,還有跟蘇遂父親曾經交好的老將,甚至是他培養提拔上來的人都覺得這件事不大可信。
殿閣大學士出班勸告皇帝,“陛下,這件事非同小可,蘇遂一路打了勝仗,百姓們無不稱譽,如果草率給他下通敵的定論,肯定會引起百姓激憤。如今他已經還朝,不如請他出來問話,如果他有通敵之嫌,陛下也可張告天下,給百姓一個交代,百姓們最恨賣國求榮的賊子,到時候定會讓他名聲掃地。”
又有老將出來發脾氣,“皇帝,就憑著一個密報,沒有查證就斷定蘇遂通敵,本將不信也不服,連我這大老粗都不服,天下人誰信。”
殿閣大學士有句話說到了點子上,蘇遂打了勝仗,百姓們擁戴稱讚他,而且蘇遂此次迴來就擁有了十萬大軍的軍權,皇帝早就開始猜忌他,害怕他不願交出兵權,他容不下任何一個可能威脅到他的人,做這一手就是想除掉蘇遂,而且搞臭他的名聲,讓百姓唾罵,再理所當然地奪迴兵權。
不過有人會替蘇遂說話這一點他早就預料到了,為了讓大家心服口服,他讓人把蘇遂帶到大殿之上。
蘇遂還穿著一身戎裝,隻是卸了頭盔,似乎沒有絲毫反抗的意圖,恭敬地跪在殿中。
皇帝就開口詢問,把剛才說的收到密報稟報他通敵叛國的事說了,問他有什麽要交代的。
蘇遂雖然恭敬,但如何能承認。
“臣一片忠心赤膽,一心隻想著保護邊境安定,讓百姓擺脫戰亂之苦,讓朝廷穩定,陛下安枕無憂,從沒想過通敵。至於說什麽有匈奴人出入邊城,那是臣答應匈奴人,傳授他們種植和修建房屋的技巧,他們多年來不斷騷擾邊境,隻要出現年成不好的時候就更加肆意,唯一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安定的生活,保證不了溫飽,所以才燒殺搶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