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廟祝突然想起一事,喚來一名小沙彌,在他耳畔說了幾句,小沙彌答應了退下去。廟祝說道:“講述今天這段故事,不可少了一人,我已經吩咐童兒去羊獅幕紫極宮把晚清老人請來,羊獅幕離此地不遠,咱們可以先說前事。”
王興會詢問道:“大師說的這位晚清老人,莫不是……”
廟祝不等他說完,點頭道:“不錯,晚清老人正是名滿天下的弘一法師,在家姓李名叔同的便是。”
李叔同是清末名士,於琴、棋、書、畫都有頗高的造詣,民國年間曾經在浙江、錢塘一帶學府講學,南京大學的校歌為其所偶創,他後來所作的歌曲“送別”更是傳唱至今,陳綺貞、樸樹等歌手均翻唱過,著名漫畫家豐子愷得一份手抄原本,引為傳家之寶;其現在流傳於世的書畫作品,均已經買到千萬元以上,對後世影響極大。
弘一法師當時早就聞名海內,王興會和老張一聽這事還和弘一法師有關,立即精神一震,聳然動容。廟祝繼續說道:“這位弘一法師本在浙江玉泉山棲身,和咱們萍鄉縣的劉質平、夏丏尊等名士多有來往。這次隨夏丏尊到武功山觀摩遊曆,現今正好在羊獅幕紫極宮中做客,他自感弘一法師名號太大,深為所累,現今已經自號晚清老人了。”
佛前青煙徐徐,大殿內一燈如豆,紗窗外月明星稀。三人重新落座,聽廟祝娓娓道來。
“咱們今天所致這一局麵,叫三劫循環,每三步一輪,周而複始,永無止境,世上循環劫本就非常少見,因為要至此局麵,必須雙方棋藝都臻上境,旗鼓相當;又和下棋人的心境品性大有關聯,一般下棋的人發現這個局,哪怕是抱著更大的輸麵,也會另辟蹊徑而不會去下這種局而。因為這實在是魚死網破,兩敗俱傷的結局。於下棋人來說,實在是大大的敗興無趣。”
廟祝又問道:“你們可知道我剛才為何大為光火?……隻因為三十年前那位和我下棋的老者曾經和我說過,在距今五十多年前,我國東洋海外,有一孤懸小國,名叫琉球國,琉球國當時國內戰亂不休,幾年下來,國力大衰。當時國內有兩股比較大的勢力,分別掌握在兩個將軍手裏,一個叫尚巴賢,一個叫蔡狹町,尚巴賢將軍眼見百姓流離失所,不忍再動刀兵,他聽聞蔡狹町將軍對自己的棋藝十分自負,因此花大力氣尋找出一位青年棋藝高手,並布告全國,約定雙方在棋藝上分高下,要是尚巴賢將軍找的棋手棋藝不敵蔡狹町將軍,那尚巴賢將軍就自願認輸,認蔡狹町將軍為領袖;要是蔡狹町將軍輸在尚巴賢將軍找的棋手手裏,並且再找不到人可以戰勝尚巴賢將軍的棋手,那他從此便要服從尚巴賢將軍的指揮,總之輸的一方便要俯首稱臣,雙方再不許刀兵相向,這樣一來就可以免去全國百姓戰亂之苦……”
“這原是一次化幹戈為玉帛的好事。全國軍民知曉布告後自然都十分擁護,他那位對頭蔡狹町將軍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不但棋藝高超,更加難得的是常懷體恤悲憫之心,早就有止息戰亂之願望,他一接到尚巴賢的布告,立即欣然應約,於是平日裏在戰場廝殺的兩位將軍,便約好在三軍陣前的盛光寺對弈,要以棋來決定這一場戰爭的勝負……”
“……蔡狹町將軍自詡棋藝高超,自然不屑請人出馬,尚巴賢請來的這位棋藝高手,也是十分了得,於是兩位國手級大宗師就在兩軍陣前對弈,雙方妙手迭出,誰也贏不了誰,兩軍戰士都懸起了心等待戰局結果,尚巴賢將軍也在一旁觀戰,寸步不離,兩人大戰了三天兩夜,依然難分勝負,在第三天夜裏,眼看尚巴賢將軍請來的棋手就要落敗,他無奈之下突然設局,聲東擊西,舍棄自己一大片子去引誘蔡狹町將軍入彀,之為搶來一著先手,最後一子奠定局麵,居然下出了這個三劫循環局。”
“……兩人互相佩服,哈哈大笑,尚巴賢將軍也十分高興,立即就和蔡狹町將軍約定罷兵言和,尚巴賢為表示誠意,更願意聽從蔡狹町將軍的調度,雙方約定齊心協力,共建琉球,大部分的三軍將士都不願意再舉刀兵,一聽到這個消息,棄甲相擁,歡聲雷動。但沒想到當天晚上,尚巴賢將軍的副將因為不甘心自己親人曾被蔡狹町將軍的人殺死,當晚起兵造反,殺死了尚巴賢,那位青年棋手也在戰亂中下落不明。不久,蔡狹町將軍也鬱鬱而終,從此戰亂又起,兵連禍結,百姓苦不堪言,直到後來東瀛日本國見有機可乘,趁機出兵琉球,琉球國從此便不複存在。”
王興會默默點頭,說:“不錯,據文獻記載,日本國占領琉球後,強迫島上居民改用日本姓氏,很多不願改性的琉球國人,都逃到福建、台灣等地,赤虺山中無名老人的遺著中,於這一節也有所記敘。”
廟祝見說,頗感讚許感歎,點頭續說道:“不錯,琉球國滅,算起來不過五十年的事,聽你所說這位老人學貫中西,實在是一位洞悉天地之機的智者,阿彌陀佛,幸甚至哉!琉球國原來以臨濟宗為國教,國滅後島上眾多僧侶便逃來中國,尋找寺廟庇護,本縣有一處寺廟,本琉球僧侶奉為臨濟宗祖庭,就曾經接納過好幾名琉球僧侶。……琉球人愛下圍棋,從那以後,逃來中國的難民中,下棋之人都認為“三劫循環”的棋局是極大的不祥之兆,唯恐避之不及,每當遇到這樣的局麵,總有一方提前認輸,或者放棄棋局。也是當時我國正處在危難之際,對琉球難民的這種忌諱感同身受,久而久之,棋道中人都認為這棋局寓意不祥,是災禍的象征。”
“三十年前我機緣巧合之下和一名老者下棋,那名老者用這一步逼和了我,也是感歎不已,他當日便和我講述了這個棋局的典故,並曾經滿懷憂愁地對我說:“我今日出於無奈,出此下著,隻怕一語成讖,從此天下戰火,不知幾時方能止休。”
王興會和老張聽到這裏,才知道這一棋局的來由。老張雖然也是棋中好手,卻遠遠未及高手的境地,加上他曆年來在江湖幫會中打打殺殺,性格豪放,少和當世名流權貴交往,於這些禁忌傳聞既沒有聽說過,即便是聽到了也沒有放在心上。
王興會感歎地說:“以棋象來推測世間戰亂走向,原本屬於無稽之談,但自古人們用問卦占卜來推測未來之事者,大有人在,而且多以為靈驗。其實無非是求一個心安,心安了,心中便少了牽掛,做事便能專一,心中所想達到的目的,自然也更容易達到;心中常自惴惴,所求之事,則未免常常不如人意了,想來這位前輩心中一定是常常以天下蒼生為念,所以才會對一個棋象這麽介懷。”
廟祝聽了王興會一番言語,深以為然,連忙欠身合十,口誦佛號:“小施主年紀輕輕,便有這樣的見識,實在是善哉善哉!請受老僧一禮。”
王興會慌忙答禮。老張不耐煩地說:“大和尚,你還是快講講你三十年前那次失手吧!”
正在這時,紗窗外燭光閃爍,殿門呀的一聲推開,小沙彌引著一人,邁進殿來。
三人慌忙起身。廟祝迎上前去,握住那人手掌:“法師駕臨,令小廟頓生光華,弟子有禮了。”
王興會和老張見那人五十歲左右年紀,和廟祝隻怕年紀相仿,但見廟祝一鞠到地,十分恭敬,想來這人自然就是弘一法師李叔同了。果然見弘一法師方麵闊耳,短發鋼須,一副**寶象,令人見之生敬,饒是老張平時粗獷憊懶不拘禮節,這時也畢恭畢敬,兩人垂手站在廟祝身後,不敢唐突。
廟祝又說道:“今日弟子再次輸在他人手下,有心要講一講三十年前那一殘局,因知道法師在本縣做客,特地請來,驚動法師佛駕,罪過罪過。”
弘一法師答禮說:“阿彌陀佛,來時的路上,已經有弟子和我講明你的深意,想不到三十年過後,此局再現人間,當次之機,怎可少得了老衲?大和尚正該好好說說,也好教我等重懷舊事,讓後人追思過去。”弘一法師寬宏豁達,他雖自號晚清老人,但廟祝和他交情匪淺,於這種私交聚會上稱唿仍然以法師的稱號稱唿他,弘一法師並不在意。
敘禮已畢,幾人重新落座,廟祝請弘一坐在上首,自己在下首相陪,王興會年紀最小,坐了對席。
廟祝清了清嗓子,說道:“如此,我就講述了……我出家前本姓胡,在大清朝光緒年間,我本家有一位大官,官至浙江按察司,是當時的地方二品大員,當年太平軍在兩廣崛起,一路攻城略地,打到了浙江境內,兵臨杭州城下……”
“當時我們告急的文書雪花似的送到北京,皇帝派了駐軍在安慶九江附近的湘軍佐領左宗棠前來救援,此公接到指令後,卻遲遲不肯發兵,諸位可知道是為何?”
弘一法師見王興會和老張對答不上,接口說:“當時江湖都傳言,左今亮懷經世救國之大才,有俯仰天地之機,他早年懷才不遇,後得林則徐和陶澍二人聯名推薦,才得以保舉四品京堂候補,皇帝以“國士”待之,朝廷內多有人嫉恨,按道理說,他多年鬱鬱不得誌,此時正當用武之際,他應該一展抱負,建立功勳,好讓同僚沒有異議才對。”
廟祝點頭說:“世人多以文襄之名稱唿此公,那是讚其功勳,清廷以其為四大中興名臣而賜號文襄,法師以今亮之名唿之,可見,確是高人一等,不如就請法師說一說其人平生?”
弘一說道:“這樣也好,文襄之名,是清廷封賜,今亮先生以鎮壓漢人起家,我等稱之,實在是不妥。……當時今亮先生坐視杭州城破,巡撫王有齡殉國,東南半壁盡數落入湘軍之手,想必你的那位本家浙江按察司也在城破之時殉難,……起先我認為,今亮先生不救杭州,隻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實力,但他後來的行為,又讓我當時想不明白……”
廟祝接話說:“不錯,杭州城破不久,此公卻立即揮師直指杭州,全力攻打,不到半月,就占領浙江全境,令浙江失而複得,朝廷因此任命他為浙江巡撫。”
老張突然拍額頭說道:“妙啊,這計策著實是高,他在太平軍立足未穩之際攻其不備,殺一個措手不及,這一仗果然打得漂亮!”
弘一法師默而不語。廟祝說道:“老張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若是講兵法策略,此時敵人已經進城,卻哪有什麽利處可圖,其實在破城之前,長毛軍也是強弩之末,若是此公能早三日發兵,我們裏應外合,何愁不能把長毛軍聚殲在杭州城下。他因為杭州城破既和左宗棠不發兵相救有關,也和太平軍有直接關係,因此始終不肯以善言稱唿此二黨,而是以“此公”和“長毛”代稱,“此公”就是“這個老頭”,“長毛”就是“留著長發的人”話中輕蔑之意,溢於言表。
老張說道:“難不成咱們今天這個要說的這個棋局,和左宗棠也有關聯?”
弘一法師說:“今亮先生自詡棋藝頗高,但卻未臻上品,說道棋藝,當今之世,自然是以大和尚為佳了,不然當時你又怎麽會被今亮先生募為行軍主簿,常帶你在身邊,引為親信之人。”
廟祝笑道:“法師取笑了,當時我從藝以來,確實未曾一敗,可以說是非常了得,但卻也不是左宗棠想我在帳前聽令我就聽令的,我當時之所以投身其賬下,卻是為了報我本家之仇,伺機暗殺此人,不然我二人也不會從那以後,同仇敵愾,結為摯友啊。”
王興會心想:“原來這位廟祝將杭州城破以致他本家姓胡的按察司死於戰亂,因此遷怒於左宗棠,處心積慮靠近左宗棠,是為了報仇,嗯,他棋藝堪當國手,左宗棠又極喜愛下棋,那他想靠近左宗棠就極為容易了,隻是不知道弘一法師又是因為什麽和在左宗棠結仇。”
就聽弘一法師說道:“不錯,那日偶然之下被我聽見你暗中禱告,得知你原來你也欲有所圖謀,我尋思左宗棠身邊護衛極多,想要成大事,恐非一人之力所能及,因此坦誠相告,從此我倆暗中聯合,一心隻是要取今亮先生的性命。”
老張說:“左宗棠極力維護清廷統治,殘殺我們漢人,要不是他,說不通清廷早幾十年就推翻了,就連法師這樣的佛門中人,也想為天下人盡一份力,所以說清廷不得人心,左宗棠為虎作倀,認賊作父,更是人人得而誅之。”
弘一法師不禁莞爾,說道:“實在是慚愧,我當時並未出家,再者,我想謀害此人,卻不是為了什麽國家大事,天下興亡。”……這一件事,隻怕連大和尚也不知道,隻因為我這個目的過於自私,狹隘,多年來我一直不好啟齒……也罷,今日我就一起說出來吧!……”
弘一法師稍稍沉默了一會,輕歎了口氣,續道:“我和今亮先生是都是湖南人,我老家在湘東衡陽,今亮先生家在湘北潭州,我父親和今亮先生同在道光十五年考為進士,我父親考取的是第七名,今亮先生是第八名,他二人也相互暗中較勁,家鄉父老都以他二人為榮,因為我母親是潭州人,潭州人以女婿為半個兒子,因此便常常說湘潭出了“一個半”進士。”
“後來今亮先生被清廷所倚重,左宗棠之名漸漸聞於全國,湘潭的名氣也改過衡陽,大家隻知道左宗棠,卻不知道我父親,各種頌揚之辭,也慢慢變為“湖南出了一個半進士”,鹹豐十一年,兩人同時被提拔為巡撫,在天下人嘴裏,也說成了“湖南出了一個半巡撫”,兩人同時進京為官,也被說成了“湖南出了一個半京官”,無論我父親如何努力,名聲總是被左宗棠掩蓋,他心中漸漸不忿,後來今亮先生官至太子少保,我父親再無力與其競爭,終日耿耿於懷,由妒生恨,卻又無計可施,以致後來隻有鬱鬱而終。……他臨終前對我說,他一生自詡學識不在今亮先生之下,勤勉更有過之,天下人卻總是以左宗棠為一而以我父親為半,他之將死,實在是因為世間有左宗棠也。”
王興會等三人隻是在一旁靜聽,老張說道:“哦,大和尚,原來你就因為將你父親的死怪在了這個左宗棠身上,所以就潛伏在他身邊想報仇,你這實在是有點,有點……”他肚子裏學問有限,一時說不上來到底有點什麽。
弘一法師默然道:“當時我才十七八歲年紀,又耳濡目染了我父親長年因為此人的耿耿於懷,因此一時激憤之下,才於是非分得不太明白,心中完全想的就是既然我父親臨終前都對此人咬牙切齒,我身為人子,就一定要替他出這口惡氣,因此才有後來和這位大和尚一起合謀的事,很多年後,我才明白,其實我父親的死,全由他自己內心的執念所致,將這筆賬算到今亮先生身上,確實有點無中生有,冤枉了他,因此,我後來對於此中細節緘口不言,實在是年少一段荒唐事,說來慚愧,不足與外人道也。”
廟祝雙手合十,拜謝道:“阿彌陀佛,好一個不足與外人道也,法師今日肯吐露其中因由,足見坦誠高義,多謝你解答了我三十年謎團。”廟祝年輕時和弘一偶然之下結為同盟,密謀害取左宗棠性命,但兩人卻心照不宣,互不打聽各自的各人的過去來曆,他直到今日,才知道弘一和左宗棠結怨的原因。
弘一搖頭迴禮,臉上頗感釋然。王興會也說道:“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當日你份屬年少無知,年輕時候的一時是非不分,又有什麽丟人,法師今日不但能夠坦然說出這段因緣,而且自始至終並不見你以一句惡語加在左宗棠身上,可見你心中沒有偏袒,早已放下你父親的仇恨和執念。”
當時弘一法師幾次聽了王興會言語,心中頗為安慰,又見他眉宇清秀,目如秋水,知道他是個可造之材,對他默默讚賞,又想到自己幾個徒弟慧根都不很高,百年之後難以傳承衣缽,當時心中便起了將王興會收為弟子的念頭,隻是又想到王興會既然會在湘贛邊一群綠林人士大舉會盟的時候出現在此處,必定是個做事的人,怎麽會肯屈膝拜到佛堂之下?因此點點頭,又暗暗搖頭無奈。
老張是粗枝大葉的人,他哪裏想得到弘一心裏會有這麽多想法,不斷催促他往下說:“嗯,你和大和尚算是穿上一條褲子了,你們倒是快說說,你倆後來到底傷到了左宗棠分毫沒有?你們說的這些,又和這盤棋有什麽關聯?那個下棋打敗你的老頭,到底是什麽人?”
</p>
廟祝突然想起一事,喚來一名小沙彌,在他耳畔說了幾句,小沙彌答應了退下去。廟祝說道:“講述今天這段故事,不可少了一人,我已經吩咐童兒去羊獅幕紫極宮把晚清老人請來,羊獅幕離此地不遠,咱們可以先說前事。”
王興會詢問道:“大師說的這位晚清老人,莫不是……”
廟祝不等他說完,點頭道:“不錯,晚清老人正是名滿天下的弘一法師,在家姓李名叔同的便是。”
李叔同是清末名士,於琴、棋、書、畫都有頗高的造詣,民國年間曾經在浙江、錢塘一帶學府講學,南京大學的校歌為其所偶創,他後來所作的歌曲“送別”更是傳唱至今,陳綺貞、樸樹等歌手均翻唱過,著名漫畫家豐子愷得一份手抄原本,引為傳家之寶;其現在流傳於世的書畫作品,均已經買到千萬元以上,對後世影響極大。
弘一法師當時早就聞名海內,王興會和老張一聽這事還和弘一法師有關,立即精神一震,聳然動容。廟祝繼續說道:“這位弘一法師本在浙江玉泉山棲身,和咱們萍鄉縣的劉質平、夏丏尊等名士多有來往。這次隨夏丏尊到武功山觀摩遊曆,現今正好在羊獅幕紫極宮中做客,他自感弘一法師名號太大,深為所累,現今已經自號晚清老人了。”
佛前青煙徐徐,大殿內一燈如豆,紗窗外月明星稀。三人重新落座,聽廟祝娓娓道來。
“咱們今天所致這一局麵,叫三劫循環,每三步一輪,周而複始,永無止境,世上循環劫本就非常少見,因為要至此局麵,必須雙方棋藝都臻上境,旗鼓相當;又和下棋人的心境品性大有關聯,一般下棋的人發現這個局,哪怕是抱著更大的輸麵,也會另辟蹊徑而不會去下這種局而。因為這實在是魚死網破,兩敗俱傷的結局。於下棋人來說,實在是大大的敗興無趣。”
廟祝又問道:“你們可知道我剛才為何大為光火?……隻因為三十年前那位和我下棋的老者曾經和我說過,在距今五十多年前,我國東洋海外,有一孤懸小國,名叫琉球國,琉球國當時國內戰亂不休,幾年下來,國力大衰。當時國內有兩股比較大的勢力,分別掌握在兩個將軍手裏,一個叫尚巴賢,一個叫蔡狹町,尚巴賢將軍眼見百姓流離失所,不忍再動刀兵,他聽聞蔡狹町將軍對自己的棋藝十分自負,因此花大力氣尋找出一位青年棋藝高手,並布告全國,約定雙方在棋藝上分高下,要是尚巴賢將軍找的棋手棋藝不敵蔡狹町將軍,那尚巴賢將軍就自願認輸,認蔡狹町將軍為領袖;要是蔡狹町將軍輸在尚巴賢將軍找的棋手手裏,並且再找不到人可以戰勝尚巴賢將軍的棋手,那他從此便要服從尚巴賢將軍的指揮,總之輸的一方便要俯首稱臣,雙方再不許刀兵相向,這樣一來就可以免去全國百姓戰亂之苦……”
“這原是一次化幹戈為玉帛的好事。全國軍民知曉布告後自然都十分擁護,他那位對頭蔡狹町將軍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不但棋藝高超,更加難得的是常懷體恤悲憫之心,早就有止息戰亂之願望,他一接到尚巴賢的布告,立即欣然應約,於是平日裏在戰場廝殺的兩位將軍,便約好在三軍陣前的盛光寺對弈,要以棋來決定這一場戰爭的勝負……”
“……蔡狹町將軍自詡棋藝高超,自然不屑請人出馬,尚巴賢請來的這位棋藝高手,也是十分了得,於是兩位國手級大宗師就在兩軍陣前對弈,雙方妙手迭出,誰也贏不了誰,兩軍戰士都懸起了心等待戰局結果,尚巴賢將軍也在一旁觀戰,寸步不離,兩人大戰了三天兩夜,依然難分勝負,在第三天夜裏,眼看尚巴賢將軍請來的棋手就要落敗,他無奈之下突然設局,聲東擊西,舍棄自己一大片子去引誘蔡狹町將軍入彀,之為搶來一著先手,最後一子奠定局麵,居然下出了這個三劫循環局。”
“……兩人互相佩服,哈哈大笑,尚巴賢將軍也十分高興,立即就和蔡狹町將軍約定罷兵言和,尚巴賢為表示誠意,更願意聽從蔡狹町將軍的調度,雙方約定齊心協力,共建琉球,大部分的三軍將士都不願意再舉刀兵,一聽到這個消息,棄甲相擁,歡聲雷動。但沒想到當天晚上,尚巴賢將軍的副將因為不甘心自己親人曾被蔡狹町將軍的人殺死,當晚起兵造反,殺死了尚巴賢,那位青年棋手也在戰亂中下落不明。不久,蔡狹町將軍也鬱鬱而終,從此戰亂又起,兵連禍結,百姓苦不堪言,直到後來東瀛日本國見有機可乘,趁機出兵琉球,琉球國從此便不複存在。”
王興會默默點頭,說:“不錯,據文獻記載,日本國占領琉球後,強迫島上居民改用日本姓氏,很多不願改性的琉球國人,都逃到福建、台灣等地,赤虺山中無名老人的遺著中,於這一節也有所記敘。”
廟祝見說,頗感讚許感歎,點頭續說道:“不錯,琉球國滅,算起來不過五十年的事,聽你所說這位老人學貫中西,實在是一位洞悉天地之機的智者,阿彌陀佛,幸甚至哉!琉球國原來以臨濟宗為國教,國滅後島上眾多僧侶便逃來中國,尋找寺廟庇護,本縣有一處寺廟,本琉球僧侶奉為臨濟宗祖庭,就曾經接納過好幾名琉球僧侶。……琉球人愛下圍棋,從那以後,逃來中國的難民中,下棋之人都認為“三劫循環”的棋局是極大的不祥之兆,唯恐避之不及,每當遇到這樣的局麵,總有一方提前認輸,或者放棄棋局。也是當時我國正處在危難之際,對琉球難民的這種忌諱感同身受,久而久之,棋道中人都認為這棋局寓意不祥,是災禍的象征。”
“三十年前我機緣巧合之下和一名老者下棋,那名老者用這一步逼和了我,也是感歎不已,他當日便和我講述了這個棋局的典故,並曾經滿懷憂愁地對我說:“我今日出於無奈,出此下著,隻怕一語成讖,從此天下戰火,不知幾時方能止休。”
王興會和老張聽到這裏,才知道這一棋局的來由。老張雖然也是棋中好手,卻遠遠未及高手的境地,加上他曆年來在江湖幫會中打打殺殺,性格豪放,少和當世名流權貴交往,於這些禁忌傳聞既沒有聽說過,即便是聽到了也沒有放在心上。
王興會感歎地說:“以棋象來推測世間戰亂走向,原本屬於無稽之談,但自古人們用問卦占卜來推測未來之事者,大有人在,而且多以為靈驗。其實無非是求一個心安,心安了,心中便少了牽掛,做事便能專一,心中所想達到的目的,自然也更容易達到;心中常自惴惴,所求之事,則未免常常不如人意了,想來這位前輩心中一定是常常以天下蒼生為念,所以才會對一個棋象這麽介懷。”
廟祝聽了王興會一番言語,深以為然,連忙欠身合十,口誦佛號:“小施主年紀輕輕,便有這樣的見識,實在是善哉善哉!請受老僧一禮。”
王興會慌忙答禮。老張不耐煩地說:“大和尚,你還是快講講你三十年前那次失手吧!”
正在這時,紗窗外燭光閃爍,殿門呀的一聲推開,小沙彌引著一人,邁進殿來。
三人慌忙起身。廟祝迎上前去,握住那人手掌:“法師駕臨,令小廟頓生光華,弟子有禮了。”
王興會和老張見那人五十歲左右年紀,和廟祝隻怕年紀相仿,但見廟祝一鞠到地,十分恭敬,想來這人自然就是弘一法師李叔同了。果然見弘一法師方麵闊耳,短發鋼須,一副**寶象,令人見之生敬,饒是老張平時粗獷憊懶不拘禮節,這時也畢恭畢敬,兩人垂手站在廟祝身後,不敢唐突。
廟祝又說道:“今日弟子再次輸在他人手下,有心要講一講三十年前那一殘局,因知道法師在本縣做客,特地請來,驚動法師佛駕,罪過罪過。”
弘一法師答禮說:“阿彌陀佛,來時的路上,已經有弟子和我講明你的深意,想不到三十年過後,此局再現人間,當次之機,怎可少得了老衲?大和尚正該好好說說,也好教我等重懷舊事,讓後人追思過去。”弘一法師寬宏豁達,他雖自號晚清老人,但廟祝和他交情匪淺,於這種私交聚會上稱唿仍然以法師的稱號稱唿他,弘一法師並不在意。
敘禮已畢,幾人重新落座,廟祝請弘一坐在上首,自己在下首相陪,王興會年紀最小,坐了對席。
廟祝清了清嗓子,說道:“如此,我就講述了……我出家前本姓胡,在大清朝光緒年間,我本家有一位大官,官至浙江按察司,是當時的地方二品大員,當年太平軍在兩廣崛起,一路攻城略地,打到了浙江境內,兵臨杭州城下……”
“當時我們告急的文書雪花似的送到北京,皇帝派了駐軍在安慶九江附近的湘軍佐領左宗棠前來救援,此公接到指令後,卻遲遲不肯發兵,諸位可知道是為何?”
弘一法師見王興會和老張對答不上,接口說:“當時江湖都傳言,左今亮懷經世救國之大才,有俯仰天地之機,他早年懷才不遇,後得林則徐和陶澍二人聯名推薦,才得以保舉四品京堂候補,皇帝以“國士”待之,朝廷內多有人嫉恨,按道理說,他多年鬱鬱不得誌,此時正當用武之際,他應該一展抱負,建立功勳,好讓同僚沒有異議才對。”
廟祝點頭說:“世人多以文襄之名稱唿此公,那是讚其功勳,清廷以其為四大中興名臣而賜號文襄,法師以今亮之名唿之,可見,確是高人一等,不如就請法師說一說其人平生?”
弘一說道:“這樣也好,文襄之名,是清廷封賜,今亮先生以鎮壓漢人起家,我等稱之,實在是不妥。……當時今亮先生坐視杭州城破,巡撫王有齡殉國,東南半壁盡數落入湘軍之手,想必你的那位本家浙江按察司也在城破之時殉難,……起先我認為,今亮先生不救杭州,隻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實力,但他後來的行為,又讓我當時想不明白……”
廟祝接話說:“不錯,杭州城破不久,此公卻立即揮師直指杭州,全力攻打,不到半月,就占領浙江全境,令浙江失而複得,朝廷因此任命他為浙江巡撫。”
老張突然拍額頭說道:“妙啊,這計策著實是高,他在太平軍立足未穩之際攻其不備,殺一個措手不及,這一仗果然打得漂亮!”
弘一法師默而不語。廟祝說道:“老張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若是講兵法策略,此時敵人已經進城,卻哪有什麽利處可圖,其實在破城之前,長毛軍也是強弩之末,若是此公能早三日發兵,我們裏應外合,何愁不能把長毛軍聚殲在杭州城下。他因為杭州城破既和左宗棠不發兵相救有關,也和太平軍有直接關係,因此始終不肯以善言稱唿此二黨,而是以“此公”和“長毛”代稱,“此公”就是“這個老頭”,“長毛”就是“留著長發的人”話中輕蔑之意,溢於言表。
老張說道:“難不成咱們今天這個要說的這個棋局,和左宗棠也有關聯?”
弘一法師說:“今亮先生自詡棋藝頗高,但卻未臻上品,說道棋藝,當今之世,自然是以大和尚為佳了,不然當時你又怎麽會被今亮先生募為行軍主簿,常帶你在身邊,引為親信之人。”
廟祝笑道:“法師取笑了,當時我從藝以來,確實未曾一敗,可以說是非常了得,但卻也不是左宗棠想我在帳前聽令我就聽令的,我當時之所以投身其賬下,卻是為了報我本家之仇,伺機暗殺此人,不然我二人也不會從那以後,同仇敵愾,結為摯友啊。”
王興會心想:“原來這位廟祝將杭州城破以致他本家姓胡的按察司死於戰亂,因此遷怒於左宗棠,處心積慮靠近左宗棠,是為了報仇,嗯,他棋藝堪當國手,左宗棠又極喜愛下棋,那他想靠近左宗棠就極為容易了,隻是不知道弘一法師又是因為什麽和在左宗棠結仇。”
就聽弘一法師說道:“不錯,那日偶然之下被我聽見你暗中禱告,得知你原來你也欲有所圖謀,我尋思左宗棠身邊護衛極多,想要成大事,恐非一人之力所能及,因此坦誠相告,從此我倆暗中聯合,一心隻是要取今亮先生的性命。”
老張說:“左宗棠極力維護清廷統治,殘殺我們漢人,要不是他,說不通清廷早幾十年就推翻了,就連法師這樣的佛門中人,也想為天下人盡一份力,所以說清廷不得人心,左宗棠為虎作倀,認賊作父,更是人人得而誅之。”
弘一法師不禁莞爾,說道:“實在是慚愧,我當時並未出家,再者,我想謀害此人,卻不是為了什麽國家大事,天下興亡。”……這一件事,隻怕連大和尚也不知道,隻因為我這個目的過於自私,狹隘,多年來我一直不好啟齒……也罷,今日我就一起說出來吧!……”
弘一法師稍稍沉默了一會,輕歎了口氣,續道:“我和今亮先生是都是湖南人,我老家在湘東衡陽,今亮先生家在湘北潭州,我父親和今亮先生同在道光十五年考為進士,我父親考取的是第七名,今亮先生是第八名,他二人也相互暗中較勁,家鄉父老都以他二人為榮,因為我母親是潭州人,潭州人以女婿為半個兒子,因此便常常說湘潭出了“一個半”進士。”
“後來今亮先生被清廷所倚重,左宗棠之名漸漸聞於全國,湘潭的名氣也改過衡陽,大家隻知道左宗棠,卻不知道我父親,各種頌揚之辭,也慢慢變為“湖南出了一個半進士”,鹹豐十一年,兩人同時被提拔為巡撫,在天下人嘴裏,也說成了“湖南出了一個半巡撫”,兩人同時進京為官,也被說成了“湖南出了一個半京官”,無論我父親如何努力,名聲總是被左宗棠掩蓋,他心中漸漸不忿,後來今亮先生官至太子少保,我父親再無力與其競爭,終日耿耿於懷,由妒生恨,卻又無計可施,以致後來隻有鬱鬱而終。……他臨終前對我說,他一生自詡學識不在今亮先生之下,勤勉更有過之,天下人卻總是以左宗棠為一而以我父親為半,他之將死,實在是因為世間有左宗棠也。”
王興會等三人隻是在一旁靜聽,老張說道:“哦,大和尚,原來你就因為將你父親的死怪在了這個左宗棠身上,所以就潛伏在他身邊想報仇,你這實在是有點,有點……”他肚子裏學問有限,一時說不上來到底有點什麽。
弘一法師默然道:“當時我才十七八歲年紀,又耳濡目染了我父親長年因為此人的耿耿於懷,因此一時激憤之下,才於是非分得不太明白,心中完全想的就是既然我父親臨終前都對此人咬牙切齒,我身為人子,就一定要替他出這口惡氣,因此才有後來和這位大和尚一起合謀的事,很多年後,我才明白,其實我父親的死,全由他自己內心的執念所致,將這筆賬算到今亮先生身上,確實有點無中生有,冤枉了他,因此,我後來對於此中細節緘口不言,實在是年少一段荒唐事,說來慚愧,不足與外人道也。”
廟祝雙手合十,拜謝道:“阿彌陀佛,好一個不足與外人道也,法師今日肯吐露其中因由,足見坦誠高義,多謝你解答了我三十年謎團。”廟祝年輕時和弘一偶然之下結為同盟,密謀害取左宗棠性命,但兩人卻心照不宣,互不打聽各自的各人的過去來曆,他直到今日,才知道弘一和左宗棠結怨的原因。
弘一搖頭迴禮,臉上頗感釋然。王興會也說道:“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當日你份屬年少無知,年輕時候的一時是非不分,又有什麽丟人,法師今日不但能夠坦然說出這段因緣,而且自始至終並不見你以一句惡語加在左宗棠身上,可見你心中沒有偏袒,早已放下你父親的仇恨和執念。”
當時弘一法師幾次聽了王興會言語,心中頗為安慰,又見他眉宇清秀,目如秋水,知道他是個可造之材,對他默默讚賞,又想到自己幾個徒弟慧根都不很高,百年之後難以傳承衣缽,當時心中便起了將王興會收為弟子的念頭,隻是又想到王興會既然會在湘贛邊一群綠林人士大舉會盟的時候出現在此處,必定是個做事的人,怎麽會肯屈膝拜到佛堂之下?因此點點頭,又暗暗搖頭無奈。
老張是粗枝大葉的人,他哪裏想得到弘一心裏會有這麽多想法,不斷催促他往下說:“嗯,你和大和尚算是穿上一條褲子了,你們倒是快說說,你倆後來到底傷到了左宗棠分毫沒有?你們說的這些,又和這盤棋有什麽關聯?那個下棋打敗你的老頭,到底是什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