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使團出海二
瞧我把大明朝都弄成啥樣了 作者:立在山峰的太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慶尚道柳氏在朝鮮絕對稱得上名門望族,其先祖曾隨李氏朝鮮的開國君主李成桂征戰南北,此後便晉升為“兩班”。(“兩班”即文武兩班,上朝時文臣排列在東邊,武官排列在西邊,君主坐北朝南居中。)
兩班子弟在整個李氏朝鮮時代幾乎壟斷了高級官僚職務,屬於妥妥的核心統治階級,他們除非犯下重大過錯(例如謀反),否則絕不會跌落到社會的中下階層。
出於鞏固統治的考慮,絕大多數朝鮮國王都鼓勵兩班士族之間相互通婚,以便阻斷底層平民的上升通道,讓整個社會保持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並借此來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明眼人都能看出這種政治製度非常僵化,肯定會阻礙民族發展,但的確可以非常有效的穩定社會。
華夏的曆代王朝無論經曆過多麽偉大的輝煌盛世,撐死也挺不過三百年,可李氏朝鮮居然硬生生苟了五百多年,由此可見朝鮮的統治者還是很有幾把刷子的。
(東西兩漢嚴格來說是兩套政治製度,被稱為一個王朝屬實有點勉強,南北兩宋加起來倒是有三百年,但最後那幾十年……哎,不提也罷。)
但是過於僵化的政治製度也造成了統治集團的內部關係盤根錯節,乃至連一丁點修正的機會都沒有。
就拿慶尚道柳氏來說。
這個家族從佃戶手裏拿到的田租,幾乎能趕上當地的財政收入,其控製的丁口更是多達數萬,那地方政府在他們眼中又算得了什麽?
李琿繼承王位後想增強國防力量,便搞了點稅收方麵的改革,結果新政在慶尚道硬是推行不下去,隻因為柳氏不答應。
不答應也就罷了,柳氏迴過頭來便聯絡了一幹親朋故舊,天天跟中央政府唱反調,還將受到軟禁的仁穆大妃的外甥女迎娶進門,擺明了要跟國王李琿對著幹。
這種家族要放在大明朝,保管被皇帝滅九族(也可能是十族),但在朝鮮卻活得相當滋潤。
從縣、郡、府、州、道,直至朝廷中央,每一個行政級別都有他們家的人,連權臣李爾瞻都要讓其三分。
當然他們也隻敢在朝鮮耍橫,到了明朝還是很講規矩的,剛一進京就四處拜碼頭,上至侍郎下到衙役差官,逢人便塞銀子,一點也不含糊。
可惜明朝的水實在是太深了,一個番邦的土財主哪裏能混得開。
這不,柳氏家族的第三代繼承人~嫡長孫柳太南不就被人給嘎了嗎?而且還找不到地方說理去。
柳太南的隨從跑到大興縣縣衙擊鼓鳴冤,結果縣令以死者非大明百姓為由,拒絕立案。
外國人被殺了就不管,還講不講道理?
還有王法嗎?還有法律嗎?
你們大明朝也太不講人權了吧?
還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嗎?
其實這事也不能全怪大興縣令,畢竟上麵有人來打過招唿,他隻能按領導的意思辦,否則烏紗難保。
黑暗嗎?是挺黑的,可問題是誰讓你跑到大明來搞事情?而且還摻和到朝堂的派係鬥爭中去,死了也活該。
真該喊冤的人是高時明和杜茂,這二位花了大半輩子才擠進了司禮監,也算混到了權傾一時,但卻因八百兩銀子就丟掉了秉筆之位的寶座。
更倒黴的是他們撞到了客印月的刀口上,迴宮當晚就慘遭毒打而死,屍首還被塞起糞車裏運出紫禁城倒掉,名副其實的死無葬身之地。
皇帝的奶媽是一個眼睛裏容不得沙子的小氣女人,誰敢碰她男人,她就跟誰沒完,連皇帝都勸不住。
什麽叫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這迴總該清楚了吧。
李植並不了解後續的劇情,他隻知道慶尚道柳氏絕不會善罷甘休,一旦柳太南的死訊傳迴朝鮮,肯定會掀起一場軒然大波。
周寧要求朝鮮運完三十萬石糧草才舉行冊封典禮,坦白講這個要求並不過分,三十萬石糧食買一個合法的王位繼承權可說是千值萬值。
可運送這麽多糧草的工作量極大,少說也得花上大半個月時間。
柳太南是為阻止世子獲得冊封才去的京師,而今卻不明不白的死在了京師郊外,傻子也會懷疑兇手就是大明朝的官員。
柳氏家族或許永遠也查不出真正的兇手到底是誰,更不敢拿明朝官員怎樣,但免不了他們會把這筆賬算到世子頭上,進而不計代價的阻止舉行冊封典禮。
周寧大致聽懂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又沉思了一會兒才道:“李兄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可我既為朝廷使臣,便背負了皇命,更擔著數千將士與十幾萬流民的生計,不可能僅憑你寥寥數語就擅自改變此前商定好的條款。請恕在下愛莫能助。”
李植急道:“我承認協議是訂好的,但那時誰也想不到你們大明的官員會謀害柳太南……”
“停停停,李兄憑什麽斷言是我大明官員幹的?這種話可不能亂說。”
“周大人,事情不是明擺著的嗎?汪文言幫柳太南和司禮監穿針引線,無非就是想阻止皇帝賞賜蟒袍給世子,現在陰謀敗露了,東林黨怕擔幹係於是殺人滅口。”
平時李植都是一副溫文爾雅的模樣,即便屢遭明朝官員的刁難,也從未表露出絲毫不滿,然而此刻他卻狠狠的瞪著周寧,活像一頭被激怒的野獸。
兩人雖未動手,但氣氛已然劍拔弩張,皎潔的月光灑在甲板上尤似寒霜,莫名生出一種凝凍的感覺。
周寧突然笑著無奈的搖了搖頭,倏爾冷聲道:“知道是東林黨幹的又能怎樣?你以為閣臣會看不出來嗎?隻怕連皇帝多少也瞧出點兒端倪。你們要的是蟒袍,我們要的是糧草,大家各取所需。我知道你有難處,我也有,事情本就難辦。可難辦也得按規矩辦!”
風吹過甲板掀起兩人的衣擺,宛如武俠小說裏高手對決的畫麵,僵持在沉默中持續,把每一秒都拉得很漫長。
李植終於輕輕點了點頭,抱拳拱手道:“周大人見諒,李某告辭了。”
兩班子弟在整個李氏朝鮮時代幾乎壟斷了高級官僚職務,屬於妥妥的核心統治階級,他們除非犯下重大過錯(例如謀反),否則絕不會跌落到社會的中下階層。
出於鞏固統治的考慮,絕大多數朝鮮國王都鼓勵兩班士族之間相互通婚,以便阻斷底層平民的上升通道,讓整個社會保持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並借此來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明眼人都能看出這種政治製度非常僵化,肯定會阻礙民族發展,但的確可以非常有效的穩定社會。
華夏的曆代王朝無論經曆過多麽偉大的輝煌盛世,撐死也挺不過三百年,可李氏朝鮮居然硬生生苟了五百多年,由此可見朝鮮的統治者還是很有幾把刷子的。
(東西兩漢嚴格來說是兩套政治製度,被稱為一個王朝屬實有點勉強,南北兩宋加起來倒是有三百年,但最後那幾十年……哎,不提也罷。)
但是過於僵化的政治製度也造成了統治集團的內部關係盤根錯節,乃至連一丁點修正的機會都沒有。
就拿慶尚道柳氏來說。
這個家族從佃戶手裏拿到的田租,幾乎能趕上當地的財政收入,其控製的丁口更是多達數萬,那地方政府在他們眼中又算得了什麽?
李琿繼承王位後想增強國防力量,便搞了點稅收方麵的改革,結果新政在慶尚道硬是推行不下去,隻因為柳氏不答應。
不答應也就罷了,柳氏迴過頭來便聯絡了一幹親朋故舊,天天跟中央政府唱反調,還將受到軟禁的仁穆大妃的外甥女迎娶進門,擺明了要跟國王李琿對著幹。
這種家族要放在大明朝,保管被皇帝滅九族(也可能是十族),但在朝鮮卻活得相當滋潤。
從縣、郡、府、州、道,直至朝廷中央,每一個行政級別都有他們家的人,連權臣李爾瞻都要讓其三分。
當然他們也隻敢在朝鮮耍橫,到了明朝還是很講規矩的,剛一進京就四處拜碼頭,上至侍郎下到衙役差官,逢人便塞銀子,一點也不含糊。
可惜明朝的水實在是太深了,一個番邦的土財主哪裏能混得開。
這不,柳氏家族的第三代繼承人~嫡長孫柳太南不就被人給嘎了嗎?而且還找不到地方說理去。
柳太南的隨從跑到大興縣縣衙擊鼓鳴冤,結果縣令以死者非大明百姓為由,拒絕立案。
外國人被殺了就不管,還講不講道理?
還有王法嗎?還有法律嗎?
你們大明朝也太不講人權了吧?
還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嗎?
其實這事也不能全怪大興縣令,畢竟上麵有人來打過招唿,他隻能按領導的意思辦,否則烏紗難保。
黑暗嗎?是挺黑的,可問題是誰讓你跑到大明來搞事情?而且還摻和到朝堂的派係鬥爭中去,死了也活該。
真該喊冤的人是高時明和杜茂,這二位花了大半輩子才擠進了司禮監,也算混到了權傾一時,但卻因八百兩銀子就丟掉了秉筆之位的寶座。
更倒黴的是他們撞到了客印月的刀口上,迴宮當晚就慘遭毒打而死,屍首還被塞起糞車裏運出紫禁城倒掉,名副其實的死無葬身之地。
皇帝的奶媽是一個眼睛裏容不得沙子的小氣女人,誰敢碰她男人,她就跟誰沒完,連皇帝都勸不住。
什麽叫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這迴總該清楚了吧。
李植並不了解後續的劇情,他隻知道慶尚道柳氏絕不會善罷甘休,一旦柳太南的死訊傳迴朝鮮,肯定會掀起一場軒然大波。
周寧要求朝鮮運完三十萬石糧草才舉行冊封典禮,坦白講這個要求並不過分,三十萬石糧食買一個合法的王位繼承權可說是千值萬值。
可運送這麽多糧草的工作量極大,少說也得花上大半個月時間。
柳太南是為阻止世子獲得冊封才去的京師,而今卻不明不白的死在了京師郊外,傻子也會懷疑兇手就是大明朝的官員。
柳氏家族或許永遠也查不出真正的兇手到底是誰,更不敢拿明朝官員怎樣,但免不了他們會把這筆賬算到世子頭上,進而不計代價的阻止舉行冊封典禮。
周寧大致聽懂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又沉思了一會兒才道:“李兄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可我既為朝廷使臣,便背負了皇命,更擔著數千將士與十幾萬流民的生計,不可能僅憑你寥寥數語就擅自改變此前商定好的條款。請恕在下愛莫能助。”
李植急道:“我承認協議是訂好的,但那時誰也想不到你們大明的官員會謀害柳太南……”
“停停停,李兄憑什麽斷言是我大明官員幹的?這種話可不能亂說。”
“周大人,事情不是明擺著的嗎?汪文言幫柳太南和司禮監穿針引線,無非就是想阻止皇帝賞賜蟒袍給世子,現在陰謀敗露了,東林黨怕擔幹係於是殺人滅口。”
平時李植都是一副溫文爾雅的模樣,即便屢遭明朝官員的刁難,也從未表露出絲毫不滿,然而此刻他卻狠狠的瞪著周寧,活像一頭被激怒的野獸。
兩人雖未動手,但氣氛已然劍拔弩張,皎潔的月光灑在甲板上尤似寒霜,莫名生出一種凝凍的感覺。
周寧突然笑著無奈的搖了搖頭,倏爾冷聲道:“知道是東林黨幹的又能怎樣?你以為閣臣會看不出來嗎?隻怕連皇帝多少也瞧出點兒端倪。你們要的是蟒袍,我們要的是糧草,大家各取所需。我知道你有難處,我也有,事情本就難辦。可難辦也得按規矩辦!”
風吹過甲板掀起兩人的衣擺,宛如武俠小說裏高手對決的畫麵,僵持在沉默中持續,把每一秒都拉得很漫長。
李植終於輕輕點了點頭,抱拳拱手道:“周大人見諒,李某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