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第一件大事
瞧我把大明朝都弄成啥樣了 作者:立在山峰的太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過一番討論,王化貞的條呈由孫承宗擬票後送進了司禮監。
籌建鑄炮廠的建議勉強取得了閣臣們的認可,大夥兒更多的是看在葉向高的麵子上才點了頭,但幾乎沒人認為皇帝會批複,多半又是留中不發。
因為票擬中已言明,戶部無力承擔新建鑄炮廠的費用,甚至連後期的營運都沒法接手,隻能請皇上聖裁。
這就等於是說朝臣對引進鑄炮廠沒有意見,可也不會摻和其中,畢竟十幾萬兩銀子足夠買幾十門紅夷大炮了,幹嘛還費勁自己造呢?
眼下戶部已然收不抵支,每分銀子都要精打細算,哪兒敢再花冤枉錢。
朱家的子孫大多“勤儉持家”,這是閣臣們都心知肚明的事情,別說出錢造火炮呢,就算敵人打上門,也未見得會掏銀子平事兒。
兩年前的熊廷弼不是極得萬曆老兒的信任嗎?結果不也一樣要不到軍餉。
要是當時萬曆老兒能爽快一點,把熊廷弼請餉的條陳給批了,也不至於讓努爾哈赤鬧出現在這麽大動靜。
哎,一想到前不久才坑了小皇帝七十五萬兩銀子,緊接著又丟了遼陽、海州、蓋州三座重鎮,劉一燝和韓爌這幾位閣臣就更沒底氣開口了。
可令孫承宗沒想到的是,票擬才送出去還不到一個時辰,秉筆太監就火急火燎的跑來內閣值房見他了。
“孫師傅,咱家想問問這是怎麽迴事兒?”魏忠賢舉著手中的票擬晃了晃,一臉急切的說。
孫承宗以為小皇帝已經看過了,便露出一副為難的表情,道:“內閣商議過此事,我們都覺得能自產紅夷大炮是好事,既可用於九邊,又可用於海防。但魏公公你也知道戶部的情況,這些年朝廷在遼東的開支與日俱增,戶部實在無錢籌建鑄炮廠,隻能…隻能讓皇上拿主意。”
“那你們為何同意花五萬五千兩銀子從葡夷那裏買二十門火炮和五百發炮彈?”
“實不相瞞,江浙的茶稅剛收上來,戶部也就能擠出這點兒錢。況且前線軍情緊急,二十門火炮買來就可以立刻運往前線裝備,若是等建好了鑄炮廠再造,恐怕會貽誤戰機呀。”
王化貞要的是一百八十門火炮和兩萬發炮彈,共折銀六十五萬兩,戶部上哪兒去弄這麽多錢?隻好先買點兒給前線送去,也算是表明一下支持遼東將士的態度。
其實王化貞知道朝廷拿不出六十五萬兩銀子,即使有這麽多錢,也會先補發九邊的欠餉,哪兒能全用來買炮。
士卒還要不要吃飯啦?
可向朝廷要錢向來都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開口不狠的話,你連零頭都拿不到,所以大夥兒漸漸也形成了習慣,盡量往高報。
再則要得越多,說明自己的困難越大,將來敗了有個說辭、贏了功勞翻倍,這是當官的基本套路,不用白不用。
話說迴來,你要真在城樓上密密麻麻架一排火炮,女真人也就不來了。
努爾哈赤隻是文盲,不是傻子,不會信什麽刀槍不入的鬼話。
魏忠賢聽孫承宗這麽一說,心頭立時有了決斷:鑄炮廠這門生意有搞頭呀,必須得說服萬歲爺出錢,自己和客印月也投一點兒。
十幾萬兩銀子建起來,能賣給朝廷難以計數的武器彈藥,而且由皇帝撐腰,肯定是獨家壟斷呀,那還不得發大財?
這門生意沒有哪個皇親國戚或是商賈巨富敢做,他們最多隻有參股的份。
戶部每年都要收稅,每年都能買一批火炮,隻要天下是大明的天下,這買賣就能一直做下去,光是想想都覺得美滋滋。
打仗是好事呀!
魏公公才懶得管什麽天下蒼生、黎民百姓,撈錢是他最大的人生目標,為了錢他什麽都敢幹。
試問還有什麽生意比賣軍火更賺錢?
明軍的裝備本來由各個衛所的軍器局負責製造,一直都秉承自給自足的原則,多餘的產量也不可能對外銷售。
朱重八當年定下這個製度的目的,是為了盡量減少軍費開支,同時也保證了軍事技術不會外泄,卻極易形成閉門造車的狀況。
從明初到明末這兩百多年下來,明軍的武器裝備始終沒有出現革命性突破,而同時期西亞和歐洲大陸的武器裝備都獲得了長足的進步。
不能說朱重八定下的製度不好,畢竟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色,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小農思維對整個華夏文明的科技發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
特別是在航海技術方麵,明朝政府的遠洋能力一直在持續倒退,到了明末甚至還不如海盜。
而今兩百多年過去了,葡萄牙人帶來了更先進的武器技術,軍器局製造的火炮已不能適應新的戰場形勢,那就應該、也隻能向人家買。
總不能明知落後還固執的使用原有的裝備吧?那不是在拿國防問題開玩笑嗎?
另外明朝本就有江南製造局這種專為皇家掙錢的機構,它幹的不就是與民爭利的事情嗎?那搞個兵工廠又怎麽啦,不同樣是給皇家掙錢嗎?
有一點需要講明白:朝廷的錢是朝廷的,皇帝的錢是皇帝的,雖然兩者都是從百姓身上盤剝,但中間的界限分得清清楚楚。
朝廷沒錢的時候會找皇帝打秋風,比如萬曆三大征的糧餉開支;皇帝沒錢的時候同樣會向朝廷借,比如隆慶皇帝向戶部借錢給嬪妃買首飾;總之能從老百姓身上剮下來的就那麽多,一方吃飽了,另一方就得挨餓。
所以萬曆皇帝才要開征礦稅,而朝廷官員全都極力反對,因為雙方都隻能在存量資源裏麵進行爭搶。
正是由於這個博弈的過程越來越激烈,從而導致稅基遭到普遍性破壞。
當然,這隻是統治階層破壞財政製度的一個方麵,不必過多贅述。
說了這麽多是為了講清楚一個問題,即明朝的皇上不會介意插根管子在帝國身上吸血,隻因即便他不吸,官僚集團也會吸,並且吸得很開心。
並非客印月會什麽妖術,能把朱由校迷得神魂顛倒,更不是魏忠賢的馬屁拍得好,能哄得朱由校言聽計從,一切都是形勢使然。
朱由校從來都不是一個單純的傻小子。
當晚,孫閣老的票擬被送到了小皇帝麵前,周寧來到這個時空後所做的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件大事,就此塵埃落定。
內庫出十萬兩銀子籌建鑄炮廠,此外為了幫皇帝分憂,費用不足的部分由司禮監負責募集。
次日,戶部、工部和兵部各派一名堂官,會同兵仗局提督太監組成的采辦組南下,與葡夷商談新建鑄炮廠的事宜。(兵仗局是宮內的二十四衙門之一,專管軍器火藥製造。)
籌建鑄炮廠的建議勉強取得了閣臣們的認可,大夥兒更多的是看在葉向高的麵子上才點了頭,但幾乎沒人認為皇帝會批複,多半又是留中不發。
因為票擬中已言明,戶部無力承擔新建鑄炮廠的費用,甚至連後期的營運都沒法接手,隻能請皇上聖裁。
這就等於是說朝臣對引進鑄炮廠沒有意見,可也不會摻和其中,畢竟十幾萬兩銀子足夠買幾十門紅夷大炮了,幹嘛還費勁自己造呢?
眼下戶部已然收不抵支,每分銀子都要精打細算,哪兒敢再花冤枉錢。
朱家的子孫大多“勤儉持家”,這是閣臣們都心知肚明的事情,別說出錢造火炮呢,就算敵人打上門,也未見得會掏銀子平事兒。
兩年前的熊廷弼不是極得萬曆老兒的信任嗎?結果不也一樣要不到軍餉。
要是當時萬曆老兒能爽快一點,把熊廷弼請餉的條陳給批了,也不至於讓努爾哈赤鬧出現在這麽大動靜。
哎,一想到前不久才坑了小皇帝七十五萬兩銀子,緊接著又丟了遼陽、海州、蓋州三座重鎮,劉一燝和韓爌這幾位閣臣就更沒底氣開口了。
可令孫承宗沒想到的是,票擬才送出去還不到一個時辰,秉筆太監就火急火燎的跑來內閣值房見他了。
“孫師傅,咱家想問問這是怎麽迴事兒?”魏忠賢舉著手中的票擬晃了晃,一臉急切的說。
孫承宗以為小皇帝已經看過了,便露出一副為難的表情,道:“內閣商議過此事,我們都覺得能自產紅夷大炮是好事,既可用於九邊,又可用於海防。但魏公公你也知道戶部的情況,這些年朝廷在遼東的開支與日俱增,戶部實在無錢籌建鑄炮廠,隻能…隻能讓皇上拿主意。”
“那你們為何同意花五萬五千兩銀子從葡夷那裏買二十門火炮和五百發炮彈?”
“實不相瞞,江浙的茶稅剛收上來,戶部也就能擠出這點兒錢。況且前線軍情緊急,二十門火炮買來就可以立刻運往前線裝備,若是等建好了鑄炮廠再造,恐怕會貽誤戰機呀。”
王化貞要的是一百八十門火炮和兩萬發炮彈,共折銀六十五萬兩,戶部上哪兒去弄這麽多錢?隻好先買點兒給前線送去,也算是表明一下支持遼東將士的態度。
其實王化貞知道朝廷拿不出六十五萬兩銀子,即使有這麽多錢,也會先補發九邊的欠餉,哪兒能全用來買炮。
士卒還要不要吃飯啦?
可向朝廷要錢向來都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開口不狠的話,你連零頭都拿不到,所以大夥兒漸漸也形成了習慣,盡量往高報。
再則要得越多,說明自己的困難越大,將來敗了有個說辭、贏了功勞翻倍,這是當官的基本套路,不用白不用。
話說迴來,你要真在城樓上密密麻麻架一排火炮,女真人也就不來了。
努爾哈赤隻是文盲,不是傻子,不會信什麽刀槍不入的鬼話。
魏忠賢聽孫承宗這麽一說,心頭立時有了決斷:鑄炮廠這門生意有搞頭呀,必須得說服萬歲爺出錢,自己和客印月也投一點兒。
十幾萬兩銀子建起來,能賣給朝廷難以計數的武器彈藥,而且由皇帝撐腰,肯定是獨家壟斷呀,那還不得發大財?
這門生意沒有哪個皇親國戚或是商賈巨富敢做,他們最多隻有參股的份。
戶部每年都要收稅,每年都能買一批火炮,隻要天下是大明的天下,這買賣就能一直做下去,光是想想都覺得美滋滋。
打仗是好事呀!
魏公公才懶得管什麽天下蒼生、黎民百姓,撈錢是他最大的人生目標,為了錢他什麽都敢幹。
試問還有什麽生意比賣軍火更賺錢?
明軍的裝備本來由各個衛所的軍器局負責製造,一直都秉承自給自足的原則,多餘的產量也不可能對外銷售。
朱重八當年定下這個製度的目的,是為了盡量減少軍費開支,同時也保證了軍事技術不會外泄,卻極易形成閉門造車的狀況。
從明初到明末這兩百多年下來,明軍的武器裝備始終沒有出現革命性突破,而同時期西亞和歐洲大陸的武器裝備都獲得了長足的進步。
不能說朱重八定下的製度不好,畢竟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色,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小農思維對整個華夏文明的科技發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
特別是在航海技術方麵,明朝政府的遠洋能力一直在持續倒退,到了明末甚至還不如海盜。
而今兩百多年過去了,葡萄牙人帶來了更先進的武器技術,軍器局製造的火炮已不能適應新的戰場形勢,那就應該、也隻能向人家買。
總不能明知落後還固執的使用原有的裝備吧?那不是在拿國防問題開玩笑嗎?
另外明朝本就有江南製造局這種專為皇家掙錢的機構,它幹的不就是與民爭利的事情嗎?那搞個兵工廠又怎麽啦,不同樣是給皇家掙錢嗎?
有一點需要講明白:朝廷的錢是朝廷的,皇帝的錢是皇帝的,雖然兩者都是從百姓身上盤剝,但中間的界限分得清清楚楚。
朝廷沒錢的時候會找皇帝打秋風,比如萬曆三大征的糧餉開支;皇帝沒錢的時候同樣會向朝廷借,比如隆慶皇帝向戶部借錢給嬪妃買首飾;總之能從老百姓身上剮下來的就那麽多,一方吃飽了,另一方就得挨餓。
所以萬曆皇帝才要開征礦稅,而朝廷官員全都極力反對,因為雙方都隻能在存量資源裏麵進行爭搶。
正是由於這個博弈的過程越來越激烈,從而導致稅基遭到普遍性破壞。
當然,這隻是統治階層破壞財政製度的一個方麵,不必過多贅述。
說了這麽多是為了講清楚一個問題,即明朝的皇上不會介意插根管子在帝國身上吸血,隻因即便他不吸,官僚集團也會吸,並且吸得很開心。
並非客印月會什麽妖術,能把朱由校迷得神魂顛倒,更不是魏忠賢的馬屁拍得好,能哄得朱由校言聽計從,一切都是形勢使然。
朱由校從來都不是一個單純的傻小子。
當晚,孫閣老的票擬被送到了小皇帝麵前,周寧來到這個時空後所做的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件大事,就此塵埃落定。
內庫出十萬兩銀子籌建鑄炮廠,此外為了幫皇帝分憂,費用不足的部分由司禮監負責募集。
次日,戶部、工部和兵部各派一名堂官,會同兵仗局提督太監組成的采辦組南下,與葡夷商談新建鑄炮廠的事宜。(兵仗局是宮內的二十四衙門之一,專管軍器火藥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