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王化貞的籠絡
瞧我把大明朝都弄成啥樣了 作者:立在山峰的太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葛家堡之戰對周寧來說是一次極為難得的經曆,他通過這場戰鬥感受到了真實戰場的殘酷性,同時也磨練了膽氣,加之還有兩位老兵從旁解釋一些與打仗相關的問題,使得他受益良多。
他就像一個什麽都不懂的小白,在大佬的幫助下快速積累並消化了許多行軍作戰的知識,令他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戰術素養。
當然僅憑這點素養還遠不足以指揮士兵作戰,不過他已意識到在亂世即將來臨之際,打仗是一項必須學習的生存技能,這項技能可以讓他擁有在關鍵時刻掌控自己命運的能力。
仗打完了,該幹的活兒還得幹,周寧用6天時間做完餘下的勘察工作,然後返迴廣寧。
不曾想他剛到縣衙裏報了個道,立刻就被巡撫大人叫了去,並受到了超規格的接待。
巡撫衙門的後堂內,王化貞隻著一身便裝,正怡然自得的練著書法。
周寧站在門口執禮道:“王大人找卑職有何事?”
“嗬嗬,周錄事辛苦了,請坐。”
“謝大人賜坐。”九品小吏在從二品大員麵前能有個座位已是天大的殊榮,因而周寧也得表現出相應的謙卑。
王化貞輕輕點了點頭,將筆擱在硯台上,轉身微笑道:“本官已收到葛家堡傳迴的戰報,戰報裏說周錄事在建奴圍城之際臨危不亂,親率士卒督戰,大大鼓舞了我軍的士氣,為拒敵貢獻頗多,後又不辭辛勞,協助趙參將修補城牆,實屬難得呀。”
“卑職乃朝廷命官,此分內之事爾,大人謬讚。”周寧謹慎的迴了一句,臉上未露半分自得之色。
他早就猜到戰報裏會這樣寫,隻因趙率教知他平日裏與幾位監軍走得很近,想請他在韓初命那裏打個商量,看能否少扣一點朝廷發下來的賞銀。
此戰明軍共斬獲兩顆“金錢鼠尾”,殲滅偽軍四百六十一人(全都已驗明正身),還俘虜了二十多名偽軍,按照朝廷的規製可獲賞銀近五千兩。
另外明軍陣亡了三百一十五名士卒,另有三十一人受重傷,按兵部擬定的標準,可得兩千餘兩撫恤金。
兩項相加超過了七千兩銀子,這可是一筆大數目,監軍又怎麽可能不打主意?
這裏簡單解釋一下,明朝的戰功賞賜由皇帝發放,名為金花銀。這筆錢一般都要過監軍之手,故而極易被層層盤剝。
傷亡將士的撫恤金則由戶部出錢,經兵部核準後下發,有時發銀子,有時發寶鈔(約等於廢紙),也有可能以實物衝抵,比如:胡椒、棉布什麽的。
這筆錢也會被克扣一點,但大部分都能給到士兵或其家屬手裏。
趙率教的親兵在保衛葛家堡的戰鬥中傷亡了五十餘人,這些親兵的撫恤金肯定比普通士卒拿得高,至少也在20兩紋銀以上,多給的撫恤金就隻能從賞銀中勻一部分出來。
若監軍抽成太多,趙大人又拿什麽去跟親兵和士卒交代?他這個參將還如何幹得下去?
周寧對上述陋習略知一二,便同意幫這個忙,他並不知道韓初命等人打算喝多少兵血,隻是覺得三位監軍怎麽也得給魏忠賢一點麵子,不至於下手太黑,否則他可就顧不得什麽往日情麵了。
他從不介意和貪官汙吏打交道。
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貪不貪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關鍵時刻給他助力。
若連這點都辦不到,那就沒必要結交。
朋友除了在一起吃吃喝喝,還得有利用價值,這是社交的基本原則,沒有原則的社交毫無存在的必要。
就比如步入社會十年以後,還有幾個人會跟初高中的朋友保持密切的聯係?少得可憐!
即使有那也離不開其他方麵的利益往來。
趙率教領兵打仗的能力還不錯,為人也有幾分骨氣,眼下遼東正需要他這樣的將領來與女真人作戰。
周寧幫他就是在幫自己,故而不求等價迴報。
但王化貞不會把趙率教看作自己人,既然不是自己人,那他又如何把“葛家堡大捷”的功勞算到自己頭上呢?
當然就得另辟蹊徑咯。
周寧是他王化貞派去葛家堡的,沒錯吧?
葛家堡之戰時周寧作為督戰,直接參與了戰事也沒錯吧?
那把“葛家堡大捷”的主要原因歸結於周寧督戰,不就等同於說他王化貞知人善任嗎?
何況趙率教在遼陽戰役時有過臨陣脫逃的前科,這才過去多長時間,就變成了死戰不退的英雄啦?說不過去嘛。
講道理撫台大人的邏輯沒有半點兒毛病,朝中的清流們也願意相信文臣比武將具備更高的道德水準,那給周寧記首功不是順理成章的嗎?
而今隻剩一點細節需要處理,那就是立場與站位的問題。
王化貞來到桌邊落坐,很隨意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和藹可親的開口道:“聽說周錄事是被孫閣老借調到職方司辦差的?”
周寧頷首道:“孫師傅見我略通土木建造,便給了我這個報效朝廷的機會。”
“哦……孫閣老果然是知人善任呀。”
“卑職不敢當,隻望能為抗擊建奴盡一份力。”
王化貞此前已通過朝中的好友打聽過周寧的為官經曆,知道其是被孫承宗一手提拔進詹事府的,至於堂堂閣老為何要幫一個連功名都沒有的年輕人求官?這其中的緣由卻不甚明了。
不過倒也不必打破砂鍋問到底。
孫承宗身為帝師,在朝中位高權重,總不會無緣無故去幫一個陌生人吧?想必孫、周兩人之間必有些淵源。
有淵源就好,孫是老牌東林黨,那周也該是誌同道合者,如此想來大家的立場理應不會有太大差距。
王化貞越想越感覺欣慰,他同樣是文官,同樣渴望通過一場勝仗建立不世之功,進而平步青雲、扶搖直上。
如果有朝一日他能像周寧在葛家堡做的那樣,通過督戰武將來擊敗努爾哈赤,那他離名垂青史還遠嗎?
一想到將來功成名就時的情景,便令他熱血沸騰,他要做大明朝第二個於謙,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周錄事。”
“卑職在。”
“本官今日就將葛家堡大捷的條陳上報給朝廷,為你記一份頭功。”
“謝…謝大人栽培”
周寧有點懵,想不通自己怎麽就成了頭功?明明他全程都在打醬油,身上連半點兒血都沒沾,會不會太過分啦?
他就像一個什麽都不懂的小白,在大佬的幫助下快速積累並消化了許多行軍作戰的知識,令他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戰術素養。
當然僅憑這點素養還遠不足以指揮士兵作戰,不過他已意識到在亂世即將來臨之際,打仗是一項必須學習的生存技能,這項技能可以讓他擁有在關鍵時刻掌控自己命運的能力。
仗打完了,該幹的活兒還得幹,周寧用6天時間做完餘下的勘察工作,然後返迴廣寧。
不曾想他剛到縣衙裏報了個道,立刻就被巡撫大人叫了去,並受到了超規格的接待。
巡撫衙門的後堂內,王化貞隻著一身便裝,正怡然自得的練著書法。
周寧站在門口執禮道:“王大人找卑職有何事?”
“嗬嗬,周錄事辛苦了,請坐。”
“謝大人賜坐。”九品小吏在從二品大員麵前能有個座位已是天大的殊榮,因而周寧也得表現出相應的謙卑。
王化貞輕輕點了點頭,將筆擱在硯台上,轉身微笑道:“本官已收到葛家堡傳迴的戰報,戰報裏說周錄事在建奴圍城之際臨危不亂,親率士卒督戰,大大鼓舞了我軍的士氣,為拒敵貢獻頗多,後又不辭辛勞,協助趙參將修補城牆,實屬難得呀。”
“卑職乃朝廷命官,此分內之事爾,大人謬讚。”周寧謹慎的迴了一句,臉上未露半分自得之色。
他早就猜到戰報裏會這樣寫,隻因趙率教知他平日裏與幾位監軍走得很近,想請他在韓初命那裏打個商量,看能否少扣一點朝廷發下來的賞銀。
此戰明軍共斬獲兩顆“金錢鼠尾”,殲滅偽軍四百六十一人(全都已驗明正身),還俘虜了二十多名偽軍,按照朝廷的規製可獲賞銀近五千兩。
另外明軍陣亡了三百一十五名士卒,另有三十一人受重傷,按兵部擬定的標準,可得兩千餘兩撫恤金。
兩項相加超過了七千兩銀子,這可是一筆大數目,監軍又怎麽可能不打主意?
這裏簡單解釋一下,明朝的戰功賞賜由皇帝發放,名為金花銀。這筆錢一般都要過監軍之手,故而極易被層層盤剝。
傷亡將士的撫恤金則由戶部出錢,經兵部核準後下發,有時發銀子,有時發寶鈔(約等於廢紙),也有可能以實物衝抵,比如:胡椒、棉布什麽的。
這筆錢也會被克扣一點,但大部分都能給到士兵或其家屬手裏。
趙率教的親兵在保衛葛家堡的戰鬥中傷亡了五十餘人,這些親兵的撫恤金肯定比普通士卒拿得高,至少也在20兩紋銀以上,多給的撫恤金就隻能從賞銀中勻一部分出來。
若監軍抽成太多,趙大人又拿什麽去跟親兵和士卒交代?他這個參將還如何幹得下去?
周寧對上述陋習略知一二,便同意幫這個忙,他並不知道韓初命等人打算喝多少兵血,隻是覺得三位監軍怎麽也得給魏忠賢一點麵子,不至於下手太黑,否則他可就顧不得什麽往日情麵了。
他從不介意和貪官汙吏打交道。
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貪不貪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關鍵時刻給他助力。
若連這點都辦不到,那就沒必要結交。
朋友除了在一起吃吃喝喝,還得有利用價值,這是社交的基本原則,沒有原則的社交毫無存在的必要。
就比如步入社會十年以後,還有幾個人會跟初高中的朋友保持密切的聯係?少得可憐!
即使有那也離不開其他方麵的利益往來。
趙率教領兵打仗的能力還不錯,為人也有幾分骨氣,眼下遼東正需要他這樣的將領來與女真人作戰。
周寧幫他就是在幫自己,故而不求等價迴報。
但王化貞不會把趙率教看作自己人,既然不是自己人,那他又如何把“葛家堡大捷”的功勞算到自己頭上呢?
當然就得另辟蹊徑咯。
周寧是他王化貞派去葛家堡的,沒錯吧?
葛家堡之戰時周寧作為督戰,直接參與了戰事也沒錯吧?
那把“葛家堡大捷”的主要原因歸結於周寧督戰,不就等同於說他王化貞知人善任嗎?
何況趙率教在遼陽戰役時有過臨陣脫逃的前科,這才過去多長時間,就變成了死戰不退的英雄啦?說不過去嘛。
講道理撫台大人的邏輯沒有半點兒毛病,朝中的清流們也願意相信文臣比武將具備更高的道德水準,那給周寧記首功不是順理成章的嗎?
而今隻剩一點細節需要處理,那就是立場與站位的問題。
王化貞來到桌邊落坐,很隨意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和藹可親的開口道:“聽說周錄事是被孫閣老借調到職方司辦差的?”
周寧頷首道:“孫師傅見我略通土木建造,便給了我這個報效朝廷的機會。”
“哦……孫閣老果然是知人善任呀。”
“卑職不敢當,隻望能為抗擊建奴盡一份力。”
王化貞此前已通過朝中的好友打聽過周寧的為官經曆,知道其是被孫承宗一手提拔進詹事府的,至於堂堂閣老為何要幫一個連功名都沒有的年輕人求官?這其中的緣由卻不甚明了。
不過倒也不必打破砂鍋問到底。
孫承宗身為帝師,在朝中位高權重,總不會無緣無故去幫一個陌生人吧?想必孫、周兩人之間必有些淵源。
有淵源就好,孫是老牌東林黨,那周也該是誌同道合者,如此想來大家的立場理應不會有太大差距。
王化貞越想越感覺欣慰,他同樣是文官,同樣渴望通過一場勝仗建立不世之功,進而平步青雲、扶搖直上。
如果有朝一日他能像周寧在葛家堡做的那樣,通過督戰武將來擊敗努爾哈赤,那他離名垂青史還遠嗎?
一想到將來功成名就時的情景,便令他熱血沸騰,他要做大明朝第二個於謙,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周錄事。”
“卑職在。”
“本官今日就將葛家堡大捷的條陳上報給朝廷,為你記一份頭功。”
“謝…謝大人栽培”
周寧有點懵,想不通自己怎麽就成了頭功?明明他全程都在打醬油,身上連半點兒血都沒沾,會不會太過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