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複起徐光啟
瞧我把大明朝都弄成啥樣了 作者:立在山峰的太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鹿善繼的簡報與兩位禦史的彈劾奏疏是一起送到朝廷的,考慮到周寧隻是一個不入流的小官,彈劾奏疏沒有掀起一絲波瀾,唯一的作用就是在都察院的庫房裏多了一份存檔文案。
而鹿善繼的簡報則著實令孫閣老和崔尚書有點兒為難,因為有些事情已超出了兵部的權限,且財政也無力負擔。
比如第一條建言便是組織山海關外的流民燒荒,燒出來的無主之地分給流民耕種,每分一畝地要向朝廷繳納兩石草木灰代替納糧,且以後每年都是如此,不過田賦就可以免了。
這條建議可以提供生產水泥的原材料,也兼顧了流民的利益,看似兩全其美。
可問題是流民的數量太多,遼西走廊上的那點兒荒地肯定不夠分,若是直接交給地方官員去辦,難保不會出現官員與士紳和起夥兒來壓榨流民的情況發生,除非派一名有手腕的酷吏坐鎮山海關主持墾荒。
然而即便酷吏把政策強行推進下去,遲早也會引起流民和地方勢力爆發衝突,其中的邏輯非常簡單,因為政策帶來了利益,有利益就要爭奪,誰不想給自個兒多撈點好處?那就不擇手段搶唄。
朝中的大佬們都記得“高淮亂遼”的慘痛教訓,輕易不敢去碰地方的蛋糕,以免因小失大。
再有第三條建議是請戶部增撥六萬兩銀子,將四座準備新建的堡壘升級為棱堡,以加強廣寧周邊的防禦力。
六萬兩銀子說多不多,孫閣老與崔尚書也知道棱堡比普通堡壘抗揍,對穩固防線肯定有幫助,奈何戶部沒錢,再好的方案也是白搭。
鹿善繼提出的所有要求中,就隻有複起徐光啟的難度最低,但也不能算好辦,隻因徐大人雖然從小熟讀聖賢教誨,卻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堪稱文武百官中最大的異類。
朝廷裏無論是東林黨,還是齊、楚、浙三黨,哪怕是尚在孕育中的閹黨,大夥兒即便鬥得你死我活,好歹都認可孔老夫子的江湖地位,可徐大人表示,他這輩子就隻服上帝。
你說你信啥不好,除了孔子孟子不還有老子莊子嗎?再不濟,你信個如來佛祖或者玉皇大帝也成啊,幹嘛非得信西洋神仙?也太標新立異了吧!
你還逢人便說地不是方的,天也不是圓的,大夥兒都站在一個球上,這個球每天繞著太陽旋轉。
你讓滿朝文武怎麽跟你聊天?
人家都是拱手執禮,你擱這兒在胸口劃十字,跟蠻夷有啥區別?
如果說個人信仰姑且不算太大問題,大不了被同僚疏遠一點,那徐大人天天跟皇上嘮叨修改曆法的事,就真犯忌諱了。
倒不是說皇帝本人有啥不滿,作為“君主離線製”的代表人物,萬曆老兒連朝都懶得上、祭祀祖先都不去的人,還有空管你什麽曆法好不好?
可你要擅改祖宗之法就是在動搖朝堂根基,就是與朝中那股因循守舊的勢力為敵。(每個黨派中都有保守勢力存在,並非單指某一黨。)
於是在新君登基的同時,顯而易見的無黨派人士徐光啟(也可以說是自成一黨),莫名其妙就被打壓了一頓,隻能告病請辭。
好在老徐這人怪是怪了點兒,但品行還不錯,既不貪財又沒整過人,真要複起也不會招致激烈反對。
午後,孫承宗又該給小皇帝講課了,他剛來到禦書房門口,竟意外遇到魏忠賢笑嗬嗬的湊上來打招唿。
“孫師傅辛苦啦,萬歲爺正在更衣,請您稍等片刻。”
“無妨。”孫承宗淡淡的應了一句,臉上沒有絲毫表情變化。他不喜歡魏忠賢和客印月,卻也不會主動招惹,在他看來和皇帝身邊的奴婢計較長短並非明智之舉,更不要逼皇帝在奴婢和大臣中去做選擇,這是一種極其冒險的行為。
皇帝需要能辦事的大臣,同樣也需要順心意的奴婢,兩者缺一不可。
逼皇帝表態無非是認定自己不可替代,可諾大一個帝國,又有誰真的能做到不可取代嗎?這一點就連皇帝自己都做不到。
魏忠賢對上述問題的認知與孫大學士高度一致,他也不願意挑起事端,畢竟他的地盤在皇宮,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除了皇帝和客氏,他已成為宮裏最有權勢的人,隻要大臣們不針對他,他才懶得自找麻煩。
但如若誰想奪走他的幸福生活,那就別怪他心狠手辣了,他正按照周寧的提議展開布局,隻為預防文官集團跟他翻臉。
再厲害的毒蛇也害怕被群狼圍攻,隱藏起來擦亮毒牙才是最好的自保手段。
魏忠賢突然從懷裏掏出一份手劄,恭恭敬敬道:“孫師傅,這是禦馬監根據遼東監軍傳迴來的情報,整理出來的一些條陳,想請您過目一下。”
孫承宗愣了一下,旋即微笑道:“陛下看過了嗎?”
“看過了,萬歲爺可能會征求您的意見。”
半個時辰前禦馬監才交給朱由校禦覽,客印月當時就在一旁敲了兩下邊鼓,現在就看孫承宗願不願意配合了。
“那老夫就看看吧。”
條陳上寫的大都是些不痛不癢的廢話,像什麽加緊操練士卒,流民安置問題,真的有必要老生常談嗎?皇帝的耳朵隻怕都聽出繭子了。
等等,“起用經驗豐富的老臣趕赴廣寧巡閱防備”,後麵還列舉了幾個名字:張易南、蒲宰淳、李斌懋、譚誌新、徐光啟……
孫承宗不動聲色的將手劄遞還給魏忠賢,又捋了捋胡須,心下便猜到了七八分。他樂於見到鹿善繼與周寧能達成協作,這樣會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歧,加快防線的構建進度。
隻是他們怎麽會選中徐光啟呢?按理說徐光啟和他們中任何一個人都沒有交情呀。
朱由校在客印月的陪伴下來到了禦書房,該上課了,孫承宗向魏忠賢執了一禮,從容的跨進門檻。
看來今天這堂課的目的隻有一個:複起徐光啟。
而鹿善繼的簡報則著實令孫閣老和崔尚書有點兒為難,因為有些事情已超出了兵部的權限,且財政也無力負擔。
比如第一條建言便是組織山海關外的流民燒荒,燒出來的無主之地分給流民耕種,每分一畝地要向朝廷繳納兩石草木灰代替納糧,且以後每年都是如此,不過田賦就可以免了。
這條建議可以提供生產水泥的原材料,也兼顧了流民的利益,看似兩全其美。
可問題是流民的數量太多,遼西走廊上的那點兒荒地肯定不夠分,若是直接交給地方官員去辦,難保不會出現官員與士紳和起夥兒來壓榨流民的情況發生,除非派一名有手腕的酷吏坐鎮山海關主持墾荒。
然而即便酷吏把政策強行推進下去,遲早也會引起流民和地方勢力爆發衝突,其中的邏輯非常簡單,因為政策帶來了利益,有利益就要爭奪,誰不想給自個兒多撈點好處?那就不擇手段搶唄。
朝中的大佬們都記得“高淮亂遼”的慘痛教訓,輕易不敢去碰地方的蛋糕,以免因小失大。
再有第三條建議是請戶部增撥六萬兩銀子,將四座準備新建的堡壘升級為棱堡,以加強廣寧周邊的防禦力。
六萬兩銀子說多不多,孫閣老與崔尚書也知道棱堡比普通堡壘抗揍,對穩固防線肯定有幫助,奈何戶部沒錢,再好的方案也是白搭。
鹿善繼提出的所有要求中,就隻有複起徐光啟的難度最低,但也不能算好辦,隻因徐大人雖然從小熟讀聖賢教誨,卻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堪稱文武百官中最大的異類。
朝廷裏無論是東林黨,還是齊、楚、浙三黨,哪怕是尚在孕育中的閹黨,大夥兒即便鬥得你死我活,好歹都認可孔老夫子的江湖地位,可徐大人表示,他這輩子就隻服上帝。
你說你信啥不好,除了孔子孟子不還有老子莊子嗎?再不濟,你信個如來佛祖或者玉皇大帝也成啊,幹嘛非得信西洋神仙?也太標新立異了吧!
你還逢人便說地不是方的,天也不是圓的,大夥兒都站在一個球上,這個球每天繞著太陽旋轉。
你讓滿朝文武怎麽跟你聊天?
人家都是拱手執禮,你擱這兒在胸口劃十字,跟蠻夷有啥區別?
如果說個人信仰姑且不算太大問題,大不了被同僚疏遠一點,那徐大人天天跟皇上嘮叨修改曆法的事,就真犯忌諱了。
倒不是說皇帝本人有啥不滿,作為“君主離線製”的代表人物,萬曆老兒連朝都懶得上、祭祀祖先都不去的人,還有空管你什麽曆法好不好?
可你要擅改祖宗之法就是在動搖朝堂根基,就是與朝中那股因循守舊的勢力為敵。(每個黨派中都有保守勢力存在,並非單指某一黨。)
於是在新君登基的同時,顯而易見的無黨派人士徐光啟(也可以說是自成一黨),莫名其妙就被打壓了一頓,隻能告病請辭。
好在老徐這人怪是怪了點兒,但品行還不錯,既不貪財又沒整過人,真要複起也不會招致激烈反對。
午後,孫承宗又該給小皇帝講課了,他剛來到禦書房門口,竟意外遇到魏忠賢笑嗬嗬的湊上來打招唿。
“孫師傅辛苦啦,萬歲爺正在更衣,請您稍等片刻。”
“無妨。”孫承宗淡淡的應了一句,臉上沒有絲毫表情變化。他不喜歡魏忠賢和客印月,卻也不會主動招惹,在他看來和皇帝身邊的奴婢計較長短並非明智之舉,更不要逼皇帝在奴婢和大臣中去做選擇,這是一種極其冒險的行為。
皇帝需要能辦事的大臣,同樣也需要順心意的奴婢,兩者缺一不可。
逼皇帝表態無非是認定自己不可替代,可諾大一個帝國,又有誰真的能做到不可取代嗎?這一點就連皇帝自己都做不到。
魏忠賢對上述問題的認知與孫大學士高度一致,他也不願意挑起事端,畢竟他的地盤在皇宮,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除了皇帝和客氏,他已成為宮裏最有權勢的人,隻要大臣們不針對他,他才懶得自找麻煩。
但如若誰想奪走他的幸福生活,那就別怪他心狠手辣了,他正按照周寧的提議展開布局,隻為預防文官集團跟他翻臉。
再厲害的毒蛇也害怕被群狼圍攻,隱藏起來擦亮毒牙才是最好的自保手段。
魏忠賢突然從懷裏掏出一份手劄,恭恭敬敬道:“孫師傅,這是禦馬監根據遼東監軍傳迴來的情報,整理出來的一些條陳,想請您過目一下。”
孫承宗愣了一下,旋即微笑道:“陛下看過了嗎?”
“看過了,萬歲爺可能會征求您的意見。”
半個時辰前禦馬監才交給朱由校禦覽,客印月當時就在一旁敲了兩下邊鼓,現在就看孫承宗願不願意配合了。
“那老夫就看看吧。”
條陳上寫的大都是些不痛不癢的廢話,像什麽加緊操練士卒,流民安置問題,真的有必要老生常談嗎?皇帝的耳朵隻怕都聽出繭子了。
等等,“起用經驗豐富的老臣趕赴廣寧巡閱防備”,後麵還列舉了幾個名字:張易南、蒲宰淳、李斌懋、譚誌新、徐光啟……
孫承宗不動聲色的將手劄遞還給魏忠賢,又捋了捋胡須,心下便猜到了七八分。他樂於見到鹿善繼與周寧能達成協作,這樣會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歧,加快防線的構建進度。
隻是他們怎麽會選中徐光啟呢?按理說徐光啟和他們中任何一個人都沒有交情呀。
朱由校在客印月的陪伴下來到了禦書房,該上課了,孫承宗向魏忠賢執了一禮,從容的跨進門檻。
看來今天這堂課的目的隻有一個:複起徐光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