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崔尚書的推薦
瞧我把大明朝都弄成啥樣了 作者:立在山峰的太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過一番交涉,五家鹽商中有兩家同意慷慨解囊,而且利息算得也不高,一個月才八厘,也就是月息8%,比向錢莊借的還低。(向錢莊拆借的利息通常都在一分以上)
這一方麵得益於孫承宗的帝師身份為還款增加了可信度,另一方麵則是由於借錢的兩位老板在京城裏沒有過硬的背景,考慮到將來要在北直隸拓展生意,他們也願意賣這個人情。
這裏順帶提一句,借錢的兩位老板是來自山東的鹽商:沈有楨和王世安。
另外三家不賣孫承宗的麵子也不意外,因為他們分別是:魏國公庶女的夫家公~淮南鹽商李佑堂,定國公三姨太的大叔伯~江浙鹽商趙立農,以及英國公七姨太和八姨太的舅舅~四川鹽商劉旭明。
魏國公和定國公是開國大將徐達的子孫,英國公是靖難功臣張玉的子孫,個個都是世襲罔替的一等公爵,區區一個帝師自然不放在他們眼裏。
孫承宗也懶得計較,他對這些與國同休的公卿貴戚本就不抱奢望,能把銀子借到手就行,處理軍務都忙不過來,哪兒還有功夫跟別人鬥氣。
此外山東的兩位鹽商也同意幫兵部把糧食運往山海關,且運費隻收個成本價:兩百張鹽引。(一張鹽引的官方定價為二兩銀子,但每引鹽能賣到二十兩銀子。)
其中王世安更表示會親自押運糧草,保證比官軍的運輸速度更快。他長期受鹽巡禦史拿捏,故而最急於結交權貴。
送走鹽商後,孫承宗總算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正打算迴家卻又被崔景榮攔住聊上了幾句。
“愷陽,老夫有件事想和你商量一下。”
“自強兄有什麽話不妨直言。”
崔景榮微微閉了一下眼,歎氣道:“我這把老骨頭實在是不行了,精力遠不如從前,處理公務越來越吃力。上次向陛下請辭乃是出自肺腑,絕非故作姿態,遼東這局麵還是要更幹練些的人來接手才行。”
孫承宗微笑頷首道:“自強兄是否想推薦接任你的人選。”
兵部算是六部中爛事兒最多的衙門,吃空餉、扣賞銀姑且不論,僅是軍械火器上的缺額就不知上哪兒去填補,所以曆任尚書退隱時都想找個信得過的人來接任。
崔景榮沉聲道:“你覺得鳳皋如何?”(鳳皋是兵部右侍郎張鶴鳴的別號)
張鶴鳴是東林黨的幹將,在兵部待了近十年,與崔上司的關係一直都很好,資曆也沒問題,按理說是接替尚書位置的適當人選。
但在罷免熊廷弼的問題上,他也是最積極的一個,曾在三日內連上三本奏疏彈劾熊廷弼,後又力薦袁應泰代理經略遼東,可以說遼西四鎮的淪喪少不了他的責任。
事實證明他把派係之爭看得比國家利益還重,為打擊政敵竟連邊防安危於不顧,這種人有什麽資格掌管兵部?
孫承宗心知崔景榮的用意,卻又不便明言,隻淡淡道:“鳳皋對眼下的遼東局勢可有什麽建言?”
崔景榮道:“王化貞在北邊防禦韃靼多年,幹得還不錯,兵部這些年在北邊的開支還略有下降,鳳皋想舉薦王化貞去經略遼東。”
大明自立國以來,就一直在與逃亡草原的元朝殘存勢力交鋒,前有成祖北伐,幾乎滅掉了北元,然英宗北伐失敗,一場土木堡慘敗差點兒斷送了國祚,之後朝廷便再無充足的實力蕩平草原了。
說來有點諷刺,明朝建立都超過兩百五十年了,北元依然頑強的屹立在蒙古草原上,雙方耗著耗著竟耗到了各自的暮年,也算是一生之敵。
當然,跟明朝比起來北元更為虛弱,連中央集權都做不到,下轄的幾股勢力各幹各的,隻剩一個名分。
因此王化貞駐守北方邊境所麵臨的威脅並不大,最多也就相當於麵對一群倭寇,意思意思就可以了。
然而女真是一股正在崛起的力量,就像即將成年的壯小夥,不僅身強體壯,脾氣還很暴躁,動不動就以命相搏。這種蠻子豈是垂垂老矣的北元可比?
崔景榮不是不知道朝野上下的絕大部分聲音,都支持熊廷弼重掌帥印,但為了讓自己平穩落地,他更希望張鶴鳴接任兵部尚書的位置,並舉薦王化貞坐鎮廣寧。
再怎麽說崔也是曆經三朝的兵部尚書,他的諫言對閣臣和皇帝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孫承宗自知單憑一己之力無法拍板遼東之事,轉而掩藏起自己的態度。
“自強兄不妨上書舉薦鳳皋接任你的位置,想必陛下一定會慎重考慮的。”
崔景榮舒展眉頭小聲道:“愷陽,為國事計,還望你能在陛下麵前承明遼東的情勢。”
“那是自然。”
走出兵部值房,孫承宗疲倦的坐入一頂小轎,隨行的家丁立刻長喝一聲“起轎”。
小轎行進得並不顛簸,但孫閣老的心裏卻難以平靜,身為東林黨成員,他貌似應該力薦張鶴鳴登上兵部尚書的寶座,可身為人臣,他又實在無法苟同張鶴鳴黨同伐異的行為。
讓王化貞經略遼東,除了增加東林黨在朝中的聲勢,還能有別的作用嗎?而今東林黨的聲勢還小了嗎?
齊、楚、浙三黨都已低調至極,朝廷的大政方針幾乎全是東林黨人在進言,既已如此,又何必非要把朝政搞成一言堂,難道還想把皇帝架空不成?
孫承宗對朱由校的了解絲毫不遜於客、魏,甚至可以說他才是最理解小皇帝的人,他明白適可而止的道理,東林黨再這麽搞下去遲早會引起小皇帝的厭惡,進而引發其他派係官員的搏命反擊。
政治遊戲必須給對手留下一點生存空間,妥協與平衡是永遠也繞不開的路徑,強如張居正這樣的能臣都會容忍與政敵同朝為官,東林黨中的少壯派卻自以為天下無敵,簡直就是在自掘墳墓。
小轎穩穩的停落在院中,一個中氣十足的男聲隨即響起:“愷陽兄別來無恙。”
孫承宗趕緊掀開簾子,一步跨出小轎,驚喜道:“乾嶽何時迴京的?”
“今日剛到,特意跑來蹭頓飯食。”
“哈哈哈,裏麵請。”孫承宗一把握住男子的手,轉頭吩咐道:“趙四,吩咐廚房做幾樣小菜,端進書房裏來。”
“是,老爺。”
這一方麵得益於孫承宗的帝師身份為還款增加了可信度,另一方麵則是由於借錢的兩位老板在京城裏沒有過硬的背景,考慮到將來要在北直隸拓展生意,他們也願意賣這個人情。
這裏順帶提一句,借錢的兩位老板是來自山東的鹽商:沈有楨和王世安。
另外三家不賣孫承宗的麵子也不意外,因為他們分別是:魏國公庶女的夫家公~淮南鹽商李佑堂,定國公三姨太的大叔伯~江浙鹽商趙立農,以及英國公七姨太和八姨太的舅舅~四川鹽商劉旭明。
魏國公和定國公是開國大將徐達的子孫,英國公是靖難功臣張玉的子孫,個個都是世襲罔替的一等公爵,區區一個帝師自然不放在他們眼裏。
孫承宗也懶得計較,他對這些與國同休的公卿貴戚本就不抱奢望,能把銀子借到手就行,處理軍務都忙不過來,哪兒還有功夫跟別人鬥氣。
此外山東的兩位鹽商也同意幫兵部把糧食運往山海關,且運費隻收個成本價:兩百張鹽引。(一張鹽引的官方定價為二兩銀子,但每引鹽能賣到二十兩銀子。)
其中王世安更表示會親自押運糧草,保證比官軍的運輸速度更快。他長期受鹽巡禦史拿捏,故而最急於結交權貴。
送走鹽商後,孫承宗總算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正打算迴家卻又被崔景榮攔住聊上了幾句。
“愷陽,老夫有件事想和你商量一下。”
“自強兄有什麽話不妨直言。”
崔景榮微微閉了一下眼,歎氣道:“我這把老骨頭實在是不行了,精力遠不如從前,處理公務越來越吃力。上次向陛下請辭乃是出自肺腑,絕非故作姿態,遼東這局麵還是要更幹練些的人來接手才行。”
孫承宗微笑頷首道:“自強兄是否想推薦接任你的人選。”
兵部算是六部中爛事兒最多的衙門,吃空餉、扣賞銀姑且不論,僅是軍械火器上的缺額就不知上哪兒去填補,所以曆任尚書退隱時都想找個信得過的人來接任。
崔景榮沉聲道:“你覺得鳳皋如何?”(鳳皋是兵部右侍郎張鶴鳴的別號)
張鶴鳴是東林黨的幹將,在兵部待了近十年,與崔上司的關係一直都很好,資曆也沒問題,按理說是接替尚書位置的適當人選。
但在罷免熊廷弼的問題上,他也是最積極的一個,曾在三日內連上三本奏疏彈劾熊廷弼,後又力薦袁應泰代理經略遼東,可以說遼西四鎮的淪喪少不了他的責任。
事實證明他把派係之爭看得比國家利益還重,為打擊政敵竟連邊防安危於不顧,這種人有什麽資格掌管兵部?
孫承宗心知崔景榮的用意,卻又不便明言,隻淡淡道:“鳳皋對眼下的遼東局勢可有什麽建言?”
崔景榮道:“王化貞在北邊防禦韃靼多年,幹得還不錯,兵部這些年在北邊的開支還略有下降,鳳皋想舉薦王化貞去經略遼東。”
大明自立國以來,就一直在與逃亡草原的元朝殘存勢力交鋒,前有成祖北伐,幾乎滅掉了北元,然英宗北伐失敗,一場土木堡慘敗差點兒斷送了國祚,之後朝廷便再無充足的實力蕩平草原了。
說來有點諷刺,明朝建立都超過兩百五十年了,北元依然頑強的屹立在蒙古草原上,雙方耗著耗著竟耗到了各自的暮年,也算是一生之敵。
當然,跟明朝比起來北元更為虛弱,連中央集權都做不到,下轄的幾股勢力各幹各的,隻剩一個名分。
因此王化貞駐守北方邊境所麵臨的威脅並不大,最多也就相當於麵對一群倭寇,意思意思就可以了。
然而女真是一股正在崛起的力量,就像即將成年的壯小夥,不僅身強體壯,脾氣還很暴躁,動不動就以命相搏。這種蠻子豈是垂垂老矣的北元可比?
崔景榮不是不知道朝野上下的絕大部分聲音,都支持熊廷弼重掌帥印,但為了讓自己平穩落地,他更希望張鶴鳴接任兵部尚書的位置,並舉薦王化貞坐鎮廣寧。
再怎麽說崔也是曆經三朝的兵部尚書,他的諫言對閣臣和皇帝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孫承宗自知單憑一己之力無法拍板遼東之事,轉而掩藏起自己的態度。
“自強兄不妨上書舉薦鳳皋接任你的位置,想必陛下一定會慎重考慮的。”
崔景榮舒展眉頭小聲道:“愷陽,為國事計,還望你能在陛下麵前承明遼東的情勢。”
“那是自然。”
走出兵部值房,孫承宗疲倦的坐入一頂小轎,隨行的家丁立刻長喝一聲“起轎”。
小轎行進得並不顛簸,但孫閣老的心裏卻難以平靜,身為東林黨成員,他貌似應該力薦張鶴鳴登上兵部尚書的寶座,可身為人臣,他又實在無法苟同張鶴鳴黨同伐異的行為。
讓王化貞經略遼東,除了增加東林黨在朝中的聲勢,還能有別的作用嗎?而今東林黨的聲勢還小了嗎?
齊、楚、浙三黨都已低調至極,朝廷的大政方針幾乎全是東林黨人在進言,既已如此,又何必非要把朝政搞成一言堂,難道還想把皇帝架空不成?
孫承宗對朱由校的了解絲毫不遜於客、魏,甚至可以說他才是最理解小皇帝的人,他明白適可而止的道理,東林黨再這麽搞下去遲早會引起小皇帝的厭惡,進而引發其他派係官員的搏命反擊。
政治遊戲必須給對手留下一點生存空間,妥協與平衡是永遠也繞不開的路徑,強如張居正這樣的能臣都會容忍與政敵同朝為官,東林黨中的少壯派卻自以為天下無敵,簡直就是在自掘墳墓。
小轎穩穩的停落在院中,一個中氣十足的男聲隨即響起:“愷陽兄別來無恙。”
孫承宗趕緊掀開簾子,一步跨出小轎,驚喜道:“乾嶽何時迴京的?”
“今日剛到,特意跑來蹭頓飯食。”
“哈哈哈,裏麵請。”孫承宗一把握住男子的手,轉頭吩咐道:“趙四,吩咐廚房做幾樣小菜,端進書房裏來。”
“是,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