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葉向高
瞧我把大明朝都弄成啥樣了 作者:立在山峰的太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在周寧趕往廣寧的同時,葉向高接到了首輔劉一燝的親筆書信,書信的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
一是遼東新敗,前線無論將官士卒間都彌漫著怯戰情緒,葉大學士身為東林元老、國之柱石,理應迴朝挑起重擔、為國分憂,首輔寶座將虛位以待。
二是內相王安遭貶,朝中宵小出現了抬頭的跡象,為了重振朝綱、整肅官場,還需請趙南星迴朝督察百官。
自朱由校登基以來,內閣以朝廷的名義兩次力邀趙南星出山擔任要職,然而這位東林大佬卻一點也不給麵子,固辭不受,於是劉一燝隻好請前輩出麵做說客。
葉向高看完,將信紙緩緩塞迴信封,蒼老的指節輕輕搓了兩下,起身走出書房。
一旁的管家趕緊跟上道:“老爺,送信的人還在堂屋候著,想見您一麵。”
“不見,讓他迴去吧,老夫還要去書院會友。”
所謂會友乃是謙虛的說法,實則是遠近的鄉紳學子慕名前來聽葉向高講學。
“是,老爺。”
管家答完轉身走向外院,先禮送信使出門,再招唿下人準備轎子。但沒過多久他又急急忙忙的跑了迴來,氣喘籲籲道:“老爺,鄒大人來了,他要見您。”
“哪個鄒大人?”
“就是南皋先生。”
葉向高似有些不信,試著問道:“鄒元標?”(南皋是鄒元標的別號)
“對啊,老爺。”
“快請到我書房裏來,再去泡一壺雲山,要最近新摘的。對了,你去一趟書院,就說老夫今日身體不適,請他們自便。”
“是,老爺。”
片刻後,書房內茶香滿溢,兩位老友相對而坐、扶手笑談,時空仿佛迴到了三十多年前的京城。
那時鄒元標任吏部給事中,葉向高任太子侍班,兩人得空便在崇文門外的茶樓裏小聚,偶爾還會拉上吏部文選司員外郎趙南星一起打個平夥。(打平夥就是aa製)
三人中以鄒元標最為直爽,動不動就針砭時弊,常拿申時行、王錫爵、許國等人開涮。(申、王、許都是閣老。)
而趙南星則輕易不發聲,發聲必叫人驚世駭俗,口頭禪便是:要彈就彈他們的靠山。
隻有葉向高的性子沉穩一點,極少評價上官的長短,反而勸說另外兩位降一降火氣。
結果話最多的鄒元標第一個被罷官,脾氣最大的趙南星險些被充軍,善於隱忍的葉向高則一路升遷至首輔,而且最後還是強行請辭才被皇帝允許告老還鄉。(葉向高是明朝曆史上請辭次數最多的首輔,總共有一百多次,在唐宋元明清的所有宰執中也是首屈一指。)
談及當年的意氣風發,已過古稀之年的鄒元標扶著胡須哈哈一笑道:“幸好我做的是言官,若像台山一樣做太子侍班,那還不把朝廷鬧得烏煙瘴氣。”
葉向高笑著搖了搖頭,心下歎道:早知連吾兒最後一麵都見不上,當初就不該入閣。(從京城返迴家中前兩天,其長子葉成學因病去世。)
“南皋兄如今還在遊學嗎?”
“非也,我是專程為見賢弟而來。”
葉向高抬手做了個請的動作,不慌不忙道:“嚐嚐這茶,剛采的明前。”(明前即清明前采的茶葉。)
鄒元標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開懷道:“是比我那老茶沫子香呀。”
“那就在我這兒多住些日子,今年的新茶才剛開始采摘,錯過就太可惜啦。”
“是呀,不能再錯過了。”鄒元標說完從袖兜裏取出兩封書信置於桌麵,淡淡道:“這是楊漣和左光鬥寄給我的。”
葉向高輕輕點了點頭,不用猜他就知道肯定又是迴朝做官的邀請,可他對官場已無眷戀,隻想待在老家做點兒學問。
七年前他力排眾議,甚至不顧東林黨同僚的反對,堅持推薦方從哲接替首輔。
一是想彌合朝中的派係之爭,使國家的方針政策能夠得到穩步推行。(因為方從哲擔任過國子監祭酒,也就是大明最高學府的校長,他的許多門生故吏都是朝廷棟梁,起碼具備化解矛盾的軟性條件。)
其次方從哲做過太子的老師,曾多次上書維護太子,師徒倆的感情很深。一旦太子即位,方的施政環境肯定會比較寬鬆,不擔心君臣之間離心離德。
可誰能想到明光宗朱常洛會光速駕崩,即位才二十八天就把自個兒玩沒了,恰在此時東林黨的一眾“君子”又利用紅丸案向方首輔發起圍攻,不到兩個月就迫使其主動辭職。
自此,葉向高精心設計的施政體係被徹底破壞,派係之爭愈發慘烈。
最近半年以來,齊、楚、浙三黨的官員接二連三的被彈劾罷免,其中有不少人都是能獨當一麵的能臣,可東林黨的同僚不管那麽多,一律黨同伐異。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熊廷弼,明明滿朝文武就這麽一個擅長守遼的人,卻被彈劾的奏疏給硬生生搞下台,這不是在自廢武功嗎?
葉向高自認沒能力擺平東林黨中的少壯派,故而便不想迴朝收拾這個爛攤子。
政治是個十分危險的遊戲,再聰明的人都難以全身而退,遠離漩渦中心才是明智之舉。
自打他入朝為官起,見識過太多被搞得身敗名裂的閣臣:遠的有張居正,後來是申時行、許國、王家屏、王錫爵等等。
這幾位誰不是人中龍鳳?誰不是精明能幹?誰不會顧全大局?可他們的結局又如何?
在外行人看來閣臣是百官統領,掌握著各級官員的升遷調任,連皇帝都對他們言聽計從,但事實上閣臣是肉夾饃。
敢領著百官製約皇帝的閣臣叫權臣,比如楊廷和。
他帶領群臣和嘉靖皇帝搞大禮儀之爭,其結局就是他的兒子被發配到偏遠地區受罪,終其一生都不得誌,整個家族也隨之沒落。
敢幫皇帝壓製百官的閣臣叫奸臣,比如嚴嵩。
他的結局無需贅述,比楊首輔更慘。
那把皇帝和百官都製服行不行?瞧瞧張居正吧,他號稱攝政,結果幾個兒子都不得好死。
所以自張太嶽之後,閣老們都學聰明了,做肉夾饃就是最好的選擇。縱然時不時會受點兒氣,至少不用擔心連累家人,大概率能混個善終。
而今坐在首輔這把交椅上不僅要當肉夾饃,還得麵對黨爭,這他媽誰受得了?
葉向高不是蠢才,沒這麽容易上當。
一是遼東新敗,前線無論將官士卒間都彌漫著怯戰情緒,葉大學士身為東林元老、國之柱石,理應迴朝挑起重擔、為國分憂,首輔寶座將虛位以待。
二是內相王安遭貶,朝中宵小出現了抬頭的跡象,為了重振朝綱、整肅官場,還需請趙南星迴朝督察百官。
自朱由校登基以來,內閣以朝廷的名義兩次力邀趙南星出山擔任要職,然而這位東林大佬卻一點也不給麵子,固辭不受,於是劉一燝隻好請前輩出麵做說客。
葉向高看完,將信紙緩緩塞迴信封,蒼老的指節輕輕搓了兩下,起身走出書房。
一旁的管家趕緊跟上道:“老爺,送信的人還在堂屋候著,想見您一麵。”
“不見,讓他迴去吧,老夫還要去書院會友。”
所謂會友乃是謙虛的說法,實則是遠近的鄉紳學子慕名前來聽葉向高講學。
“是,老爺。”
管家答完轉身走向外院,先禮送信使出門,再招唿下人準備轎子。但沒過多久他又急急忙忙的跑了迴來,氣喘籲籲道:“老爺,鄒大人來了,他要見您。”
“哪個鄒大人?”
“就是南皋先生。”
葉向高似有些不信,試著問道:“鄒元標?”(南皋是鄒元標的別號)
“對啊,老爺。”
“快請到我書房裏來,再去泡一壺雲山,要最近新摘的。對了,你去一趟書院,就說老夫今日身體不適,請他們自便。”
“是,老爺。”
片刻後,書房內茶香滿溢,兩位老友相對而坐、扶手笑談,時空仿佛迴到了三十多年前的京城。
那時鄒元標任吏部給事中,葉向高任太子侍班,兩人得空便在崇文門外的茶樓裏小聚,偶爾還會拉上吏部文選司員外郎趙南星一起打個平夥。(打平夥就是aa製)
三人中以鄒元標最為直爽,動不動就針砭時弊,常拿申時行、王錫爵、許國等人開涮。(申、王、許都是閣老。)
而趙南星則輕易不發聲,發聲必叫人驚世駭俗,口頭禪便是:要彈就彈他們的靠山。
隻有葉向高的性子沉穩一點,極少評價上官的長短,反而勸說另外兩位降一降火氣。
結果話最多的鄒元標第一個被罷官,脾氣最大的趙南星險些被充軍,善於隱忍的葉向高則一路升遷至首輔,而且最後還是強行請辭才被皇帝允許告老還鄉。(葉向高是明朝曆史上請辭次數最多的首輔,總共有一百多次,在唐宋元明清的所有宰執中也是首屈一指。)
談及當年的意氣風發,已過古稀之年的鄒元標扶著胡須哈哈一笑道:“幸好我做的是言官,若像台山一樣做太子侍班,那還不把朝廷鬧得烏煙瘴氣。”
葉向高笑著搖了搖頭,心下歎道:早知連吾兒最後一麵都見不上,當初就不該入閣。(從京城返迴家中前兩天,其長子葉成學因病去世。)
“南皋兄如今還在遊學嗎?”
“非也,我是專程為見賢弟而來。”
葉向高抬手做了個請的動作,不慌不忙道:“嚐嚐這茶,剛采的明前。”(明前即清明前采的茶葉。)
鄒元標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開懷道:“是比我那老茶沫子香呀。”
“那就在我這兒多住些日子,今年的新茶才剛開始采摘,錯過就太可惜啦。”
“是呀,不能再錯過了。”鄒元標說完從袖兜裏取出兩封書信置於桌麵,淡淡道:“這是楊漣和左光鬥寄給我的。”
葉向高輕輕點了點頭,不用猜他就知道肯定又是迴朝做官的邀請,可他對官場已無眷戀,隻想待在老家做點兒學問。
七年前他力排眾議,甚至不顧東林黨同僚的反對,堅持推薦方從哲接替首輔。
一是想彌合朝中的派係之爭,使國家的方針政策能夠得到穩步推行。(因為方從哲擔任過國子監祭酒,也就是大明最高學府的校長,他的許多門生故吏都是朝廷棟梁,起碼具備化解矛盾的軟性條件。)
其次方從哲做過太子的老師,曾多次上書維護太子,師徒倆的感情很深。一旦太子即位,方的施政環境肯定會比較寬鬆,不擔心君臣之間離心離德。
可誰能想到明光宗朱常洛會光速駕崩,即位才二十八天就把自個兒玩沒了,恰在此時東林黨的一眾“君子”又利用紅丸案向方首輔發起圍攻,不到兩個月就迫使其主動辭職。
自此,葉向高精心設計的施政體係被徹底破壞,派係之爭愈發慘烈。
最近半年以來,齊、楚、浙三黨的官員接二連三的被彈劾罷免,其中有不少人都是能獨當一麵的能臣,可東林黨的同僚不管那麽多,一律黨同伐異。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熊廷弼,明明滿朝文武就這麽一個擅長守遼的人,卻被彈劾的奏疏給硬生生搞下台,這不是在自廢武功嗎?
葉向高自認沒能力擺平東林黨中的少壯派,故而便不想迴朝收拾這個爛攤子。
政治是個十分危險的遊戲,再聰明的人都難以全身而退,遠離漩渦中心才是明智之舉。
自打他入朝為官起,見識過太多被搞得身敗名裂的閣臣:遠的有張居正,後來是申時行、許國、王家屏、王錫爵等等。
這幾位誰不是人中龍鳳?誰不是精明能幹?誰不會顧全大局?可他們的結局又如何?
在外行人看來閣臣是百官統領,掌握著各級官員的升遷調任,連皇帝都對他們言聽計從,但事實上閣臣是肉夾饃。
敢領著百官製約皇帝的閣臣叫權臣,比如楊廷和。
他帶領群臣和嘉靖皇帝搞大禮儀之爭,其結局就是他的兒子被發配到偏遠地區受罪,終其一生都不得誌,整個家族也隨之沒落。
敢幫皇帝壓製百官的閣臣叫奸臣,比如嚴嵩。
他的結局無需贅述,比楊首輔更慘。
那把皇帝和百官都製服行不行?瞧瞧張居正吧,他號稱攝政,結果幾個兒子都不得好死。
所以自張太嶽之後,閣老們都學聰明了,做肉夾饃就是最好的選擇。縱然時不時會受點兒氣,至少不用擔心連累家人,大概率能混個善終。
而今坐在首輔這把交椅上不僅要當肉夾饃,還得麵對黨爭,這他媽誰受得了?
葉向高不是蠢才,沒這麽容易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