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高珮聽著前半句話還行,到後麵,聽著這話,就很讓人不舒服了。
高珮心想,都洗了十把年的碗了,像是洗不來碗的人嘛,高珮偷偷在心底,又是一記白眼兒。
“現在的小孩子呀,太幸福了,什麽事情都沒讓做過,做什麽事也做不來,缺乏鍛煉……”阿姨念叨著。
“是呀,比起我們這一輩來,算是輕鬆的了……”媽媽撇撇嘴。
“問題是也找不到適合這些孩子做的事情啊……”阿姨的音量稍稍拔高了一個度。
“就是呀,也沒什麽可做的事情,日常裏,也就讓他們洗洗碗……”媽媽把話頭接了過來。
高珮心裏有小許忿忿不平,自己從小記事起,就學著做家務,無論是在外婆家,還是去舅舅家,或者是去眾親戚各三姑六婆家,洗碗技術還是當之無愧的!
不說數一數二,不說洗的碗,洗了會反光,當鏡子照的那種,但至少拿起來,用作盛菜盛飯盛湯的碗,一點兒油膩都看不到,拿著也不滑手。
就算很挑剔的人家,在自己洗出來,陳列擺放的這些碗上,從碗麵到碗裏,還是一觀碗底,都挑不出一點錯。
高珮自認為無愧於心,所以很是想不通,這樣被“當眾打臉”,阿姨是想表達個什麽。
高珮是那種,你可以說我,哪哪裏做的不對,但我沒做錯的情況下,你在那裏指來指去,欲加錯與我,我心裏是鐵定不舒服的。
高珮接受的思想觀念是,沒見過的事情,不伸張,不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對於事態發展的方向,可以接受,畢竟,一切皆有可能。
但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作為事件發生的主要相關人,高珮還是拒絕,外來第三方帶著批判性目標的介入。
高珮也說不來了,就是那種,我沒見過你這種做法,我先不發表意見,我看看你是怎麽做的,有可能還會從中汲取到自己想要的。
高珮也很反感,一上來就指著你,你這也沒做好,那裏也沒做對,總之一切不按照他人的想法意願,來做事情的,高珮都很心生厭惡,敬而遠之。
高珮想著,大概是阿姨看不慣自己的這種做法吧!所以就拐著彎的指正自己。
小孩子都是敏感的,對於他人的一些措辭,語氣的變化等,都能聽出來,他人對自己做事的一個態度。
還有另外一個事件是,那種“捧殺”級別的手段,高珮沒少挨媽媽臭罵。
某些家長們紮堆,聚集在一起拉家常時,總會互相討論自己的孩子,從性格討論到學習各方麵。
當然,也少不了,作為子女的高珮等許多孩子的份。
有個別阿姨無論說自己家孩子怎麽樣怎麽樣,總會扯到高珮身上,“呀!你家高珮呀,我看,也不錯啦!就屬你家高珮性格好了……”
媽媽倒是直來直去地承認,“哪有你們說的這麽好,我家孩子,我還是清楚的,脾氣又古怪,說話會迴嘴,又貪玩,又不聽話……”吧啦吧啦一連串。
然後,那阿姨又恭維道:“咦?我看高珮學習怕是還可以吧,老師從來也沒有請你們到學校過。”
“一般點,不算差也不好,隻是我交代過她,不準她在學校裏惹事兒,不欺負別人,也不要被別人欺負,我們也怕麻煩……”媽媽雙手疊在一起,覆在膝蓋上。
那位阿姨接著又道:“呀,還是乖的呀,你看,每次放學,東街這周圍就一連串的小孩子,我們幾乎都沒看見你家高珮過,一放假也是,沒看到出來過,怕是就在家裏麵,認真看書吧?”
媽媽正欲迴答,那位阿姨接著下文:“在家裏看書,每次考試,考個一百分、九十九分,不成問題吧!?”
高珮要是聽到這些對話,也能聽得出來,那阿姨懷著一顆怎樣的心,左說右說的話題,話裏話外都不放過高珮,全是滿滿的惡意。
媽媽應付完這些芝麻小事,一次兩次還行,可是,這些“事兒媽”一聚在一起,總是討論這些話題,圍繞的中心思想不變——攀比。
時間長了,媽媽心裏還是有想法的,媽媽因為自己的事情,一不順心時,就衝高珮發火。
“高珮,作業做完了沒有,做完就去看書!”一進門的媽媽,看到高珮從桌子邊起身,就大聲吼道。
媽媽坐下來休息,小手包一放,“唉,累死了,一天……”
扭頭,看了不遠處的高珮,還在桌子邊,就又出聲:“高珮,滾去看書,還坐在這裏發呆!”
半天,看到高珮還沒挪動位置,媽媽就開始破口大罵:“你還沒去看書,你是要氣死我,才甘心嗎?我一天到晚,我累得要死,我掙錢養你們幾個,還要供你們吃穿,上學……”
“唉,累不動,累不動,叫看書也叫不動,說著也不聽,這個人氣得很,氣得很!這個錢,不掙也罷,我氣死算了,氣死算了,沒心情!”莫名其妙,坐在桌子旁,安靜寫作業的高珮,做了那倒黴的“背鍋俠”。
高珮也弄不懂,媽媽怎麽就發脾氣了,喔!好可怕。
這樣的次數日漸增多,有時候高珮專注寫作業時,沒“接收到”媽媽發飆的信號,自然不知道媽媽在(發)幹(脾)啥(氣)。
有時,高珮手裏麵沒有作業在寫的時候,就會清醒地聽到媽媽的怒火蔓延,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這樣不穩定的媽媽,像顆不定時炸彈,隨時會爆炸!高珮離媽媽的距離,開始慢慢拉遠。
高珮開始有了心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它們像顆種子,慢慢被高珮種在了心裏,哦~它會發芽!……
在後來,可能是全家人都沒能幸免,被媽媽罵的麵目全非,才醒悟過來,媽媽可能是更年期提前報道了。
大家都盡可能地,照顧著媽媽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可還是無濟於事。
有一次,媽媽心情好,自己心情有好轉後,才講述起這其中種種。
高珮才知道,原來這些都是些“大人之間暗暗的較量”,小技倆。可是,比小孩子多清醒的大人,都還是會犯這種低級錯誤,隻能說明,大人的世界,比小孩子複雜多了。
比起類似於被“陷害”等小事,那些被動接受的傷害,高珮覺得它們就像一道暗刺,深深地戳進心裏,成為一道烙印。
媽媽們聚在一起吹牛聊天時,有道聲音透過縫隙,就這麽穿了進來。
“哎呀,高珮這身衣服是打哪來的啊,都不合身了,套上去這麽小怎麽還穿在身上!高珮珮是不是從小妹妹那裏接過來穿的啊。我們這裏,小妹妹穿的衣服,多得一堆……”
那時,高珮還小,不明白那人對自己說這話的含義,以為隻是平常客套。
很奇怪,媽媽那一群人們,沒有一個人聽到,說出這句話的阿姨的內白,然而高珮卻聽到了。
高珮低頭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不小呀,大小正合適。嗯!衣服也很幹淨整潔,也並沒有傳說中的小“破洞”,整件衣服都還半成新。
衣服的顏色和款式也很好看,走在街上屬於小女孩吵著,要買同款的那種。
很奇怪的一種感覺!高珮不明白,為什麽那個阿姨會這麽說。
高珮沒有選擇告訴媽媽,自己放在了心裏麵,隻是有時候想起來,仍然覺得很疑惑。
那個阿姨說話的口氣,好像帶點尖酸刻薄、諷刺挑剔。高珮不明白,自己哪裏做錯了。
上學時,爸爸媽媽都沒怎麽關心、在意過高珮的學習成績,他們認為,隻要高珮在學校專心學習,不惹老師生氣,不闖禍,不給爸爸媽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就好。
“做個聽話的乖孩子就好”,高珮潛意識裏也是這樣認為的。
那會兒,媽媽他們不會對高珮過分注重強調,學習的重要性。
隻是會用一些,在生活中,遇事求助別人時,被別人迴贈的態度,等例子,暗示高珮。
“高珮呀,在學校裏,要多聽老師的話,上課認真聽講,不懂就問,向比自己會的同學請教,同學不告訴自己,或者也不會的,可以向老師請教……學好了走出外麵的世界,不用再向人低頭。”
高珮也覺得自己的父母很奇怪,別家的孩子,父母都會對孩子耳提麵命。
“你必須考第一,你就算成績沒有滿分也得90分以上,你得讓老師喜歡……”,雲雲之類。
每當那些小夥伴互相抱怨時,高珮都想象不到,他們是活在一種什麽樣的情形下。
看來是,自己生活在一個舒適圈罷了!所以理會不到那些“優秀”的小夥伴們,生活狀態下的背景是怎樣的殘酷。
生活真是條難走的路,路上高低不平,坎坎坷坷,有喜悅也有憂傷,不斷交替著,向前演釋。
人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走向成熟,但也不能逆來順受,磨掉生活的梭角,要勇於奮進,知難而上,安然地麵對生活,麵對人生。
</p>
高珮聽著前半句話還行,到後麵,聽著這話,就很讓人不舒服了。
高珮心想,都洗了十把年的碗了,像是洗不來碗的人嘛,高珮偷偷在心底,又是一記白眼兒。
“現在的小孩子呀,太幸福了,什麽事情都沒讓做過,做什麽事也做不來,缺乏鍛煉……”阿姨念叨著。
“是呀,比起我們這一輩來,算是輕鬆的了……”媽媽撇撇嘴。
“問題是也找不到適合這些孩子做的事情啊……”阿姨的音量稍稍拔高了一個度。
“就是呀,也沒什麽可做的事情,日常裏,也就讓他們洗洗碗……”媽媽把話頭接了過來。
高珮心裏有小許忿忿不平,自己從小記事起,就學著做家務,無論是在外婆家,還是去舅舅家,或者是去眾親戚各三姑六婆家,洗碗技術還是當之無愧的!
不說數一數二,不說洗的碗,洗了會反光,當鏡子照的那種,但至少拿起來,用作盛菜盛飯盛湯的碗,一點兒油膩都看不到,拿著也不滑手。
就算很挑剔的人家,在自己洗出來,陳列擺放的這些碗上,從碗麵到碗裏,還是一觀碗底,都挑不出一點錯。
高珮自認為無愧於心,所以很是想不通,這樣被“當眾打臉”,阿姨是想表達個什麽。
高珮是那種,你可以說我,哪哪裏做的不對,但我沒做錯的情況下,你在那裏指來指去,欲加錯與我,我心裏是鐵定不舒服的。
高珮接受的思想觀念是,沒見過的事情,不伸張,不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對於事態發展的方向,可以接受,畢竟,一切皆有可能。
但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作為事件發生的主要相關人,高珮還是拒絕,外來第三方帶著批判性目標的介入。
高珮也說不來了,就是那種,我沒見過你這種做法,我先不發表意見,我看看你是怎麽做的,有可能還會從中汲取到自己想要的。
高珮也很反感,一上來就指著你,你這也沒做好,那裏也沒做對,總之一切不按照他人的想法意願,來做事情的,高珮都很心生厭惡,敬而遠之。
高珮想著,大概是阿姨看不慣自己的這種做法吧!所以就拐著彎的指正自己。
小孩子都是敏感的,對於他人的一些措辭,語氣的變化等,都能聽出來,他人對自己做事的一個態度。
還有另外一個事件是,那種“捧殺”級別的手段,高珮沒少挨媽媽臭罵。
某些家長們紮堆,聚集在一起拉家常時,總會互相討論自己的孩子,從性格討論到學習各方麵。
當然,也少不了,作為子女的高珮等許多孩子的份。
有個別阿姨無論說自己家孩子怎麽樣怎麽樣,總會扯到高珮身上,“呀!你家高珮呀,我看,也不錯啦!就屬你家高珮性格好了……”
媽媽倒是直來直去地承認,“哪有你們說的這麽好,我家孩子,我還是清楚的,脾氣又古怪,說話會迴嘴,又貪玩,又不聽話……”吧啦吧啦一連串。
然後,那阿姨又恭維道:“咦?我看高珮學習怕是還可以吧,老師從來也沒有請你們到學校過。”
“一般點,不算差也不好,隻是我交代過她,不準她在學校裏惹事兒,不欺負別人,也不要被別人欺負,我們也怕麻煩……”媽媽雙手疊在一起,覆在膝蓋上。
那位阿姨接著又道:“呀,還是乖的呀,你看,每次放學,東街這周圍就一連串的小孩子,我們幾乎都沒看見你家高珮過,一放假也是,沒看到出來過,怕是就在家裏麵,認真看書吧?”
媽媽正欲迴答,那位阿姨接著下文:“在家裏看書,每次考試,考個一百分、九十九分,不成問題吧!?”
高珮要是聽到這些對話,也能聽得出來,那阿姨懷著一顆怎樣的心,左說右說的話題,話裏話外都不放過高珮,全是滿滿的惡意。
媽媽應付完這些芝麻小事,一次兩次還行,可是,這些“事兒媽”一聚在一起,總是討論這些話題,圍繞的中心思想不變——攀比。
時間長了,媽媽心裏還是有想法的,媽媽因為自己的事情,一不順心時,就衝高珮發火。
“高珮,作業做完了沒有,做完就去看書!”一進門的媽媽,看到高珮從桌子邊起身,就大聲吼道。
媽媽坐下來休息,小手包一放,“唉,累死了,一天……”
扭頭,看了不遠處的高珮,還在桌子邊,就又出聲:“高珮,滾去看書,還坐在這裏發呆!”
半天,看到高珮還沒挪動位置,媽媽就開始破口大罵:“你還沒去看書,你是要氣死我,才甘心嗎?我一天到晚,我累得要死,我掙錢養你們幾個,還要供你們吃穿,上學……”
“唉,累不動,累不動,叫看書也叫不動,說著也不聽,這個人氣得很,氣得很!這個錢,不掙也罷,我氣死算了,氣死算了,沒心情!”莫名其妙,坐在桌子旁,安靜寫作業的高珮,做了那倒黴的“背鍋俠”。
高珮也弄不懂,媽媽怎麽就發脾氣了,喔!好可怕。
這樣的次數日漸增多,有時候高珮專注寫作業時,沒“接收到”媽媽發飆的信號,自然不知道媽媽在(發)幹(脾)啥(氣)。
有時,高珮手裏麵沒有作業在寫的時候,就會清醒地聽到媽媽的怒火蔓延,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這樣不穩定的媽媽,像顆不定時炸彈,隨時會爆炸!高珮離媽媽的距離,開始慢慢拉遠。
高珮開始有了心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它們像顆種子,慢慢被高珮種在了心裏,哦~它會發芽!……
在後來,可能是全家人都沒能幸免,被媽媽罵的麵目全非,才醒悟過來,媽媽可能是更年期提前報道了。
大家都盡可能地,照顧著媽媽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可還是無濟於事。
有一次,媽媽心情好,自己心情有好轉後,才講述起這其中種種。
高珮才知道,原來這些都是些“大人之間暗暗的較量”,小技倆。可是,比小孩子多清醒的大人,都還是會犯這種低級錯誤,隻能說明,大人的世界,比小孩子複雜多了。
比起類似於被“陷害”等小事,那些被動接受的傷害,高珮覺得它們就像一道暗刺,深深地戳進心裏,成為一道烙印。
媽媽們聚在一起吹牛聊天時,有道聲音透過縫隙,就這麽穿了進來。
“哎呀,高珮這身衣服是打哪來的啊,都不合身了,套上去這麽小怎麽還穿在身上!高珮珮是不是從小妹妹那裏接過來穿的啊。我們這裏,小妹妹穿的衣服,多得一堆……”
那時,高珮還小,不明白那人對自己說這話的含義,以為隻是平常客套。
很奇怪,媽媽那一群人們,沒有一個人聽到,說出這句話的阿姨的內白,然而高珮卻聽到了。
高珮低頭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不小呀,大小正合適。嗯!衣服也很幹淨整潔,也並沒有傳說中的小“破洞”,整件衣服都還半成新。
衣服的顏色和款式也很好看,走在街上屬於小女孩吵著,要買同款的那種。
很奇怪的一種感覺!高珮不明白,為什麽那個阿姨會這麽說。
高珮沒有選擇告訴媽媽,自己放在了心裏麵,隻是有時候想起來,仍然覺得很疑惑。
那個阿姨說話的口氣,好像帶點尖酸刻薄、諷刺挑剔。高珮不明白,自己哪裏做錯了。
上學時,爸爸媽媽都沒怎麽關心、在意過高珮的學習成績,他們認為,隻要高珮在學校專心學習,不惹老師生氣,不闖禍,不給爸爸媽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就好。
“做個聽話的乖孩子就好”,高珮潛意識裏也是這樣認為的。
那會兒,媽媽他們不會對高珮過分注重強調,學習的重要性。
隻是會用一些,在生活中,遇事求助別人時,被別人迴贈的態度,等例子,暗示高珮。
“高珮呀,在學校裏,要多聽老師的話,上課認真聽講,不懂就問,向比自己會的同學請教,同學不告訴自己,或者也不會的,可以向老師請教……學好了走出外麵的世界,不用再向人低頭。”
高珮也覺得自己的父母很奇怪,別家的孩子,父母都會對孩子耳提麵命。
“你必須考第一,你就算成績沒有滿分也得90分以上,你得讓老師喜歡……”,雲雲之類。
每當那些小夥伴互相抱怨時,高珮都想象不到,他們是活在一種什麽樣的情形下。
看來是,自己生活在一個舒適圈罷了!所以理會不到那些“優秀”的小夥伴們,生活狀態下的背景是怎樣的殘酷。
生活真是條難走的路,路上高低不平,坎坎坷坷,有喜悅也有憂傷,不斷交替著,向前演釋。
人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走向成熟,但也不能逆來順受,磨掉生活的梭角,要勇於奮進,知難而上,安然地麵對生活,麵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