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送電入戶,但是不像現在這樣一整天有電。哪個時候,村裏人稱“長電”和“短電”。


    “長電”就是一整天都有,除非鄉鎮供電所斷電。


    “短電”就是白天不供電,屬於村裏的電工控製。晚上給你供電,白天就拉閘斷電。


    學校和磨麵坊能用“長電”,還有就是村裏有麵子的人也可以接“長電”。


    像我們家別說“長電”了,短電也由於經濟困難接不上。


    我記得我們家有好幾個年頭,都是用煤油燈和蠟燭照明。


    看著鄰居晚上家裏照的通明,我也是羨慕了很久很久。


    那時候沒有電表一說,不像現在這樣,每家都安電表。


    電工收電費都是靠估算,上門收電費時看你們家用多少瓦照明燈或多大電視機來估算電費。


    而且我記得那時候晚上停電是家常便飯,一停電就到後半夜。


    所以,上自習課煤油燈和蠟燭還是不可或缺的東西。


    當然在我們家煤油燈和蠟燭是主要照明物什。


    每年將軍廟廟會過後,父親都會把供桌上的殘燭和流到供桌上的蠟燭殘液收集起來。


    這天父親把收集到的蠟燭殘液拿了出來,整整半麵粉袋。


    父親說家裏的蠟燭和煤油快用完了,要自製點蠟燭。


    這活我喜歡,我從小除了好奇心大就是愛做新奇的事。


    首先父親找來一個洋瓷盆,然後把收集的凝固殘燭液倒入盆中,再放到爐子上讓它慢慢融化。


    在等待蠟融化的這段時間,父親也沒閑著,準備著自製蠟燭的材料。


    父親先找來一些牛皮紙,因為這種紙比我們上學的書本紙厚一點,最重要的是顏色是牛毛色,故稱牛皮紙。


    父親把牛皮紙分成大小均勻的小塊,然後把小塊紙卷成紙筒,再用自己用麵粉製成的漿糊將紙重合部位沾好,這樣製蠟燭的一個模型就做好了。


    父親反複的製作著,不一會就製作了一大堆,我數了數,足足五十多個。


    接著父親又找來一些棉線,再把棉線四五股合在一塊,撚成粗一點的線,做蠟燭中心的撚子。


    然後,父親又拿著小盒子,去院子裏鏟了少許黃土,用水浸濕,然後壓實,再用和紙筒一樣粗的木棍,壓個洞。壓好洞父親還拿紙筒試了一下,正好放進去,不大不小。


    準備工作基本完成,接下來就是製作過程,父親看了一下蠟燭液也基本融化,左手拿起撚好的線放在紙筒中心,右手拿一個小勺子,舀起蠟液小心翼翼的倒進紙筒。


    當紙筒裝滿時,父親手抓著線,等待液體的冷卻凝固。這個過程才是最難熬的,因為拿線的手要一動不動,稍一動,線就會歪了,線如果不在中心,就會前功盡棄。


    約五分鍾左右蠟液就凝固好了,父親拿起了第一根自製蠟燭,上下看看,滿意的點了點頭,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於是,父親開始了重複的操作。當然,我也成為了為父親提線的主力軍。


    經過漫長而艱苦的三個小時努力,我與父親終於大功告成!眼前堆積如山般的蠟燭,仿佛是我們辛勤汗水的結晶,散發著令人陶醉的光芒。


    每一支蠟燭都傾注了父親的心血,承載著滿滿的期待。望著這壯觀的成果,我和父親臉上不約而同地綻放出滿足的笑容。


    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是對自己付出的肯定,更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在這一刻,所有的疲憊都煙消雲散,留下的隻有無盡的欣慰與成就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年代我的經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海常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海常川並收藏那年代我的經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