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之決策,並沒有阻擋江東兵進攻。
城下,戰鼓聲起。
各部兵士們,按照令旗,不斷向城下匯集。
在第一波戰鼓聲響起之時,孫策為呂範護衛於側,精神集中,一手持盾牌,一手持大戟,隨同部從們,往城上衝殺!
因為有主將鼓舞,江東兵士們,無一人後退,莫不於殺喊聲中,奮力衝城。
而城上廣陵郡兵,在方才太守命令傳達後,就已經無心戀戰,隻待江東兵登城,太守攜老幼突圍之時,奮力阻擋一二!
突然,孫策瞄準機會,手中揮動大戟,一擊之下,直將城上揮舞長刀的郡兵,給挑到城下,於此薄弱間,徑直打開了突破!
他一躍而上,一人抵擋六人,也絲毫不顯慌張,還連殺二人。身後,順此而上的江東兵,很快充斥在了這處城牆角落。
眼觀孫策勇猛,無人能阻,又聽後方敵軍高唿“吳候”,郡兵們現在哪裏不知道,來者俊美瀟灑之猛將,正是江東之主!
看向孫策,及左右江東兵士的目光,充滿畏懼。
盛名之下無虛士,不愧有江東小霸王之名,想昔日西楚霸王,也不過如此罷!
難怪府君早知不敵,會選擇一部人馬突圍。
“吾等願意投降!”
一時,南城之地,留守的郡兵,於為首將領帶頭下,紛紛舉起了刀矛。
投降於江東小霸王,他們不覺得恥辱,畢竟“孫策”兩個字,這些年裏,早就威震江淮,成了無數人心中的少年英雄!
可若是投降這兩年來,屢次在匡琦城吃癟的孫仲謀,一應廣陵郡兵們,絕不會這麽容易放下武器。
孫策見守城之部,願意降他,收起大戟,緩緩舒了一口氣。
這次奪取匡琦,無論是前番水戰,還是今次攻城,無論敵我,都死了太多人。
如魯肅之計,不戰而屈人之兵,本就是為了保全大部,以便應對曹操於徐州主力!
呂範緊緊隨行,方才胳膊上中了一刀,傷情倒不大,此時他望向北城傳來的殺喊聲,看向正扶起傷卒的吳候,匆忙道:“君候,陳元龍見我江東勢大,自知不敵,這是要棄城逃跑了!”
孫策撕下盔甲下的儒衫,一邊為旁邊傷勢過重的兵士包紮傷口,一邊抬首道:“今日戰事當前,我昨日就有為義公去信,讓他於匡琦城,靠近東部射陽城的水路設伏,若是相遇,陳元龍這次在劫難逃!倒也不必憂之!”
孫策這話落下,就見族兄孫河,從另一側角樓處,讓兵士押運著一腿腳不便的文士走來,人未至,先聞孫河爽朗笑聲:“哈哈哈!君候,且看看,這次俘獲了誰?”
孫策瞥了過去,眸光一動,一道記憶劃過腦海,他迅速指揮旁邊親兵扶住傷員,自己三步並做兩步,上前後,親自解開文士身上的繩子,隨之一禮道:“不想先生也在城中,若知先生居此,策當兵退五十裏,以請先生往營內敘舊!”
這被俘虜的文士,正是郡功曹陳矯。
陳矯的腿傷,是前夜巡視城上,不小心摔傷。一個時辰前,陳登決心突圍,他便主動請命留下來,並維護好郡兵秩序。
為孫策俘虜,陳矯心裏早就有了準備。
作為廣陵名士,在早定江東之前,從周瑜處,聽到陳矯才能,孫策曾兩度登門拜訪,以請陳矯助他事業,但其人都不應命。
此時再度相見,換了靈魂的孫策,心中並無不快。
這世道裏,名士之流,哪一個又不是充滿個性的?
別說是他,連曹操、劉備,甚至皇帝,同樣有人不鳥,甚至有人指著鼻子罵得,且都需客客氣氣對待。
這樣一想,心裏就平衡多了。
反之,若是他對待陳矯這等名士,態度不怎麽好,一旦傳遍天下,那天下士人,都會避之不及。
因此,後世裏,不少人說劉備虛偽,實可見劉備情商,還有於名聲之維持。
於此方麵,他自當拋棄以前“孫策”的驕傲,同劉皇叔認真學習。
陳矯麵對孫策,此時倒不如初見時冷淡,想起方才看到孫策親自照顧普通兵士,感官又變,反而行了一禮,沒有迴孫策所言,而是反問道:“吳候前番所言,舉城投降之兵士百姓,既往不咎,此言可還算數?”
“策立於世,平生不出虛言!即於方才,我已手下部將,嚴加約束部曲,大軍更不入城內擾民……”
這段時間,於軍營內,孫策觀江東兵內部,存在不少問題,因此立下了九條規定,又稱唿為“江東九律”,含行軍,攻城,待民多方麵。
聽到孫策布置,陳矯麵色再有一緩,廣陵乃他鄉地,孫策如此照料,同朝中曹公當年屠徐州,形成了鮮明對比。
如此聽去,這孫伯符所領人馬,可為仁義之師了!
但很快,想到匡琦城失守,陳矯就冷著臉道:“吳候同屬我大漢之臣,正逢朝廷同袁本初作戰之際,親自率部進攻廣陵,可為不義?”
孫策迎著陳矯目光,也收斂起了臉上笑容,頓了一下,道:“我敬重先生滿腹才華,更有人品作為,但不知先生所言朝廷,是漢家之朝廷,還是曹氏之朝廷?元月,衣帶詔之事,先生當有聽聞,策今次行軍,正是北上徐州,為救天子,匡扶漢室!何為不義?又有何錯?”
“你……”陳矯博學多識,為孫策連番三問,難得給問住了。
孫策觀陳矯麵色,知道這位耿直之士,內心也有掙紮,堵住陳矯的嘴後,他不再糾結這個問題,而是看向城北,自語道:“先生可知,廣陵太守早定計謀突圍,是走東水道,還是走西水道?”
迴眸間,見陳矯精神緊繃,眼睛一跳,懂得微表情的孫策,思索中,看向旁邊的呂範道:“看來廣陵太守是走西河道了,告訴元代,讓他率人馬追擊,務必生擒其眾!”
“諾!”
呂範領命一走,孫策望向孫河,又囑托道:“先生腿上有傷,請先生下去休息,當好生招待!”
孫河抱拳道:“謹遵君候之命!”
未幾,陳矯被扶著往城下去,迴思這幾日經曆,滿臉凝重,心道:孫伯符料事如神,真天人也!難怪能破此城,元龍如何阻撓啊!
城下,戰鼓聲起。
各部兵士們,按照令旗,不斷向城下匯集。
在第一波戰鼓聲響起之時,孫策為呂範護衛於側,精神集中,一手持盾牌,一手持大戟,隨同部從們,往城上衝殺!
因為有主將鼓舞,江東兵士們,無一人後退,莫不於殺喊聲中,奮力衝城。
而城上廣陵郡兵,在方才太守命令傳達後,就已經無心戀戰,隻待江東兵登城,太守攜老幼突圍之時,奮力阻擋一二!
突然,孫策瞄準機會,手中揮動大戟,一擊之下,直將城上揮舞長刀的郡兵,給挑到城下,於此薄弱間,徑直打開了突破!
他一躍而上,一人抵擋六人,也絲毫不顯慌張,還連殺二人。身後,順此而上的江東兵,很快充斥在了這處城牆角落。
眼觀孫策勇猛,無人能阻,又聽後方敵軍高唿“吳候”,郡兵們現在哪裏不知道,來者俊美瀟灑之猛將,正是江東之主!
看向孫策,及左右江東兵士的目光,充滿畏懼。
盛名之下無虛士,不愧有江東小霸王之名,想昔日西楚霸王,也不過如此罷!
難怪府君早知不敵,會選擇一部人馬突圍。
“吾等願意投降!”
一時,南城之地,留守的郡兵,於為首將領帶頭下,紛紛舉起了刀矛。
投降於江東小霸王,他們不覺得恥辱,畢竟“孫策”兩個字,這些年裏,早就威震江淮,成了無數人心中的少年英雄!
可若是投降這兩年來,屢次在匡琦城吃癟的孫仲謀,一應廣陵郡兵們,絕不會這麽容易放下武器。
孫策見守城之部,願意降他,收起大戟,緩緩舒了一口氣。
這次奪取匡琦,無論是前番水戰,還是今次攻城,無論敵我,都死了太多人。
如魯肅之計,不戰而屈人之兵,本就是為了保全大部,以便應對曹操於徐州主力!
呂範緊緊隨行,方才胳膊上中了一刀,傷情倒不大,此時他望向北城傳來的殺喊聲,看向正扶起傷卒的吳候,匆忙道:“君候,陳元龍見我江東勢大,自知不敵,這是要棄城逃跑了!”
孫策撕下盔甲下的儒衫,一邊為旁邊傷勢過重的兵士包紮傷口,一邊抬首道:“今日戰事當前,我昨日就有為義公去信,讓他於匡琦城,靠近東部射陽城的水路設伏,若是相遇,陳元龍這次在劫難逃!倒也不必憂之!”
孫策這話落下,就見族兄孫河,從另一側角樓處,讓兵士押運著一腿腳不便的文士走來,人未至,先聞孫河爽朗笑聲:“哈哈哈!君候,且看看,這次俘獲了誰?”
孫策瞥了過去,眸光一動,一道記憶劃過腦海,他迅速指揮旁邊親兵扶住傷員,自己三步並做兩步,上前後,親自解開文士身上的繩子,隨之一禮道:“不想先生也在城中,若知先生居此,策當兵退五十裏,以請先生往營內敘舊!”
這被俘虜的文士,正是郡功曹陳矯。
陳矯的腿傷,是前夜巡視城上,不小心摔傷。一個時辰前,陳登決心突圍,他便主動請命留下來,並維護好郡兵秩序。
為孫策俘虜,陳矯心裏早就有了準備。
作為廣陵名士,在早定江東之前,從周瑜處,聽到陳矯才能,孫策曾兩度登門拜訪,以請陳矯助他事業,但其人都不應命。
此時再度相見,換了靈魂的孫策,心中並無不快。
這世道裏,名士之流,哪一個又不是充滿個性的?
別說是他,連曹操、劉備,甚至皇帝,同樣有人不鳥,甚至有人指著鼻子罵得,且都需客客氣氣對待。
這樣一想,心裏就平衡多了。
反之,若是他對待陳矯這等名士,態度不怎麽好,一旦傳遍天下,那天下士人,都會避之不及。
因此,後世裏,不少人說劉備虛偽,實可見劉備情商,還有於名聲之維持。
於此方麵,他自當拋棄以前“孫策”的驕傲,同劉皇叔認真學習。
陳矯麵對孫策,此時倒不如初見時冷淡,想起方才看到孫策親自照顧普通兵士,感官又變,反而行了一禮,沒有迴孫策所言,而是反問道:“吳候前番所言,舉城投降之兵士百姓,既往不咎,此言可還算數?”
“策立於世,平生不出虛言!即於方才,我已手下部將,嚴加約束部曲,大軍更不入城內擾民……”
這段時間,於軍營內,孫策觀江東兵內部,存在不少問題,因此立下了九條規定,又稱唿為“江東九律”,含行軍,攻城,待民多方麵。
聽到孫策布置,陳矯麵色再有一緩,廣陵乃他鄉地,孫策如此照料,同朝中曹公當年屠徐州,形成了鮮明對比。
如此聽去,這孫伯符所領人馬,可為仁義之師了!
但很快,想到匡琦城失守,陳矯就冷著臉道:“吳候同屬我大漢之臣,正逢朝廷同袁本初作戰之際,親自率部進攻廣陵,可為不義?”
孫策迎著陳矯目光,也收斂起了臉上笑容,頓了一下,道:“我敬重先生滿腹才華,更有人品作為,但不知先生所言朝廷,是漢家之朝廷,還是曹氏之朝廷?元月,衣帶詔之事,先生當有聽聞,策今次行軍,正是北上徐州,為救天子,匡扶漢室!何為不義?又有何錯?”
“你……”陳矯博學多識,為孫策連番三問,難得給問住了。
孫策觀陳矯麵色,知道這位耿直之士,內心也有掙紮,堵住陳矯的嘴後,他不再糾結這個問題,而是看向城北,自語道:“先生可知,廣陵太守早定計謀突圍,是走東水道,還是走西水道?”
迴眸間,見陳矯精神緊繃,眼睛一跳,懂得微表情的孫策,思索中,看向旁邊的呂範道:“看來廣陵太守是走西河道了,告訴元代,讓他率人馬追擊,務必生擒其眾!”
“諾!”
呂範領命一走,孫策望向孫河,又囑托道:“先生腿上有傷,請先生下去休息,當好生招待!”
孫河抱拳道:“謹遵君候之命!”
未幾,陳矯被扶著往城下去,迴思這幾日經曆,滿臉凝重,心道:孫伯符料事如神,真天人也!難怪能破此城,元龍如何阻撓啊!